中国海军走向大洋必须重组舰队(转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40:58
造舰是为中国海军走向大洋提供装备上的保障,更根本的,还在于更新海军战略思想。现代化的海权思想才是海军走向大洋的灵魂。而彻底改变目前中国海军三大舰队的编成,则是现代海权思想的外在体现与制度保证。所以,除了造舰,中国海军走向大洋头等大事是改变现有舰队编成,成立适合远洋作战的新舰队编成。  

    中国海军现有的北海、东海、南海三大舰队的组合,其指导思想还是遵循建国之初的近岸防御战略。如今国际形势与中国国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仍因循守旧,不予以彻底改组,那么就算造再多的先进舰只,甚至是航母,也摘不掉中国海军“黄水海军”的帽子。装备的更新必须有制度及思想观念的革新做指导。所以,在当前海军掀起的造舰浪潮同时,军方最高层应该开始着手改组现有海军舰队编成的规划了。那么,随着中国国家利益向各大洋的进一步延伸,彻底改变现有三大舰队编成,按大洋战区重新划分海军舰队,将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俄罗斯媒体曾经对中国海军50年以上的规划作过报道,应该来说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那么笔者预测,中国远洋舰队的组成,比较合适的时机在2020??2050年之间。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将现有舰队全部打散重组,只能分步骤进行。笔者认为中国海军远洋舰队的组成,应该遵循先南后北的原则。以下分析肯定会有谬误之处,欢迎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重组海军舰队的必需性和迫切性  

中国海军三大舰队的编成,是严格按地域防区来划分的,立足点是“防御”。这是中国长期以来大陆权思想的产物,更是新中国建立后国力弱小的产物。大陆权思想使中国精英阶层专注于对陆上利益的开发和经营,而且在相当时期内,陆上资源与市场足以满足中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需要,人们在看向海洋的时候,除了最基本的食物需求,就只剩下慨叹大海的广袤无垠了。新中国国力的弱小,使得国家的专注点在于利用现有的陆上人工、自然资源,恢复和发展经济,无暇顾及海上资源和海外市场。国力不济也限制了海军这个最耗钱军种的更大发展。从当年毛泽东的“诱敌深入”军事思想来看,仍是以陆战为立足点(当然这也跟我国当时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陆上强国有关),海军被派在诸军种末位,是主客观之必然。  

如今的中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国力日渐强盛,经济外向程度空前,对海外市场和各种自然资源的需求更是惊人。朱总当年力倡的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就可以看出海外市场对我们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了。目前的中俄石油管道风波、中国倡议与东盟共同开发南海石油,都可以看出中国对以能源为主的资源的需求量,也可以看到中国的能源安全形势是如何严峻。所以,中国的国家利益边界走出大陆,扩张至远洋甚至太空已是现在进行时,这种扩张目前碰到的最根本的障碍,不是自身的能力不足,不是别人的贸易壁垒,是缺乏一支强大精良现代化的武装力量保驾护航!体现在海军方面,就是对强大的远洋舰队的迫切的需要!  

二、重组海军舰队的具体设想与步骤  

废弃现行三大舰队编成,组建远洋舰队的指导思想是“进攻”或者说“积极防御”,后者可能更符合中国特色。这样对海军战区的划分将随着“积极防御圈”的大大扩展而改变,美国人对我们设定了所谓的“岛链”,但我们不可能那么听话的去层层突破,或者伤透脑筋。一个原则:中国的国家利益延伸到多远的远洋,我们的海军力量就得有能力出击到多远。中国主要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大洋??太平洋,中国目前一条重要的能源生命线通过印度洋。所以,客观存在决定中国海军在撤消三大舰队后,应组建的是两大舰队:“中国人民海军西太平洋舰队”和“中国人民海军东印度洋舰队”。这是一个比较谦虚的说法,也是务实的说法,只到2050年,中国海军能让上述名字名副其实,已经是超速度发展了。

1.在南海舰队基础上组建海军东印度洋舰队。该舰队的投送范围应北起台湾岛南端,南抵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西北海域,西抵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包括南中国海与整个印度洋在内。其作战任务是保障我国华南地区沿海及海南岛的安全;保证中国经印度洋的海上航线随时畅通,能够威慑并击败危害中国印度洋航线的海上敌人。

2.在合并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基础上组建海军西太平洋舰队。鉴于西太平洋舰队面对着俄罗斯、日本、美国等海上强国,其最低配置必须在两个航母战斗群以上。该舰队投送范围东起夏威夷群岛以西(含该群岛),北达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南到新西兰以北的整个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海域。

台湾问题将成为西太平洋舰队组建和发展的变数。该舰队的规划当然不以解决台湾问题为起点,但台湾回归大陆将为中国西太平洋舰队提供本土基地的最佳选择。台湾统一的进程将会影响到舰队的组建和发展。目前的东海舰队基本上已成为中国海军的“台湾方面军”,所以西太平洋舰队的组建,很可能要等到台湾回归大陆之后。而东印度洋舰队的组建则可以基本不受台湾问题的限制。

  结束语:中国海军舰队编成的改变,是中国海军走向大洋的制度保证,是中国建立现代海权思想的外在体现,是与中国海军装备建设步伐相适应的客观需要。也许笔者预期的编成重组时间或早或迟会与事实有出入,但这一改变本身的实现却是必然的。(百战刀)
---------------------------------------
网友回复:

1:支持,现在还和清朝水师一样按地域划分,当年开战就是各自为战,没有体现海军的战略机动性优势。海军不是海上长城,是可以机动使用的力量,保护国家的海上利益.  
  
2:楼主说的是外向型海军,和我国目前的近海防御战略不符.是不会实施的.  

3:是该加强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的巡洋舰数量.

4:中国需要航母,这地球人都知道。中国现在需要多少航母呢?我认为至少要八艘!中国有三大舰队,每个舰队至少需要配备2艘航母(一艘很危险,也很难形成战斗力),这就需要六艘,再加上至少组建一支远洋舰队,又得配两艘,就得要8艘。8艘中,可以是这样配置的:东海1大1小;南海1大1小;北海2大;远洋2大,共六大两小,八艘航母。真正有战斗力的航母战斗群的是一个海上移动堡垒.一个攻防兼备的航母战斗群一般配置:两艘航母、两艘防空巡洋舰、两到三艘通用驱逐舰、一艘反潜护卫舰、两艘攻击核潜艇、一艘远洋补给舰等。

“航母的发展不只是一个海军的问题,而是事关国家战略和国防政策选择的大问题,一定要从综合国力和整个国家的海洋战略全局出发,准确定位,慎重决策。 ”——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

“如果中国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世界不应对此感到意外,但中国将仅把这种军舰用于近海防御。”——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

西方一些媒体和机构长期散布的“中国航母威胁论”是一个十分可笑的命题:当今世界,有9个国家拥有航空母舰,没听说谁喊“威胁”。这种荒谬论调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战略图谋,企图诱使中国海军继续采取固守本土的军事战略,同时延迟中国走向海洋的步伐,将中国继续隔绝在海洋广阔的人类公共空间之外。造舰是为中国海军走向大洋提供装备上的保障,更根本的,还在于更新海军战略思想。现代化的海权思想才是海军走向大洋的灵魂。而彻底改变目前中国海军三大舰队的编成,则是现代海权思想的外在体现与制度保证。所以,除了造舰,中国海军走向大洋头等大事是改变现有舰队编成,成立适合远洋作战的新舰队编成。  

    中国海军现有的北海、东海、南海三大舰队的组合,其指导思想还是遵循建国之初的近岸防御战略。如今国际形势与中国国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仍因循守旧,不予以彻底改组,那么就算造再多的先进舰只,甚至是航母,也摘不掉中国海军“黄水海军”的帽子。装备的更新必须有制度及思想观念的革新做指导。所以,在当前海军掀起的造舰浪潮同时,军方最高层应该开始着手改组现有海军舰队编成的规划了。那么,随着中国国家利益向各大洋的进一步延伸,彻底改变现有三大舰队编成,按大洋战区重新划分海军舰队,将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俄罗斯媒体曾经对中国海军50年以上的规划作过报道,应该来说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那么笔者预测,中国远洋舰队的组成,比较合适的时机在2020??2050年之间。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将现有舰队全部打散重组,只能分步骤进行。笔者认为中国海军远洋舰队的组成,应该遵循先南后北的原则。以下分析肯定会有谬误之处,欢迎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重组海军舰队的必需性和迫切性  

中国海军三大舰队的编成,是严格按地域防区来划分的,立足点是“防御”。这是中国长期以来大陆权思想的产物,更是新中国建立后国力弱小的产物。大陆权思想使中国精英阶层专注于对陆上利益的开发和经营,而且在相当时期内,陆上资源与市场足以满足中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需要,人们在看向海洋的时候,除了最基本的食物需求,就只剩下慨叹大海的广袤无垠了。新中国国力的弱小,使得国家的专注点在于利用现有的陆上人工、自然资源,恢复和发展经济,无暇顾及海上资源和海外市场。国力不济也限制了海军这个最耗钱军种的更大发展。从当年毛泽东的“诱敌深入”军事思想来看,仍是以陆战为立足点(当然这也跟我国当时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陆上强国有关),海军被派在诸军种末位,是主客观之必然。  

如今的中国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国力日渐强盛,经济外向程度空前,对海外市场和各种自然资源的需求更是惊人。朱总当年力倡的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就可以看出海外市场对我们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了。目前的中俄石油管道风波、中国倡议与东盟共同开发南海石油,都可以看出中国对以能源为主的资源的需求量,也可以看到中国的能源安全形势是如何严峻。所以,中国的国家利益边界走出大陆,扩张至远洋甚至太空已是现在进行时,这种扩张目前碰到的最根本的障碍,不是自身的能力不足,不是别人的贸易壁垒,是缺乏一支强大精良现代化的武装力量保驾护航!体现在海军方面,就是对强大的远洋舰队的迫切的需要!  

二、重组海军舰队的具体设想与步骤  

废弃现行三大舰队编成,组建远洋舰队的指导思想是“进攻”或者说“积极防御”,后者可能更符合中国特色。这样对海军战区的划分将随着“积极防御圈”的大大扩展而改变,美国人对我们设定了所谓的“岛链”,但我们不可能那么听话的去层层突破,或者伤透脑筋。一个原则:中国的国家利益延伸到多远的远洋,我们的海军力量就得有能力出击到多远。中国主要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大洋??太平洋,中国目前一条重要的能源生命线通过印度洋。所以,客观存在决定中国海军在撤消三大舰队后,应组建的是两大舰队:“中国人民海军西太平洋舰队”和“中国人民海军东印度洋舰队”。这是一个比较谦虚的说法,也是务实的说法,只到2050年,中国海军能让上述名字名副其实,已经是超速度发展了。

1.在南海舰队基础上组建海军东印度洋舰队。该舰队的投送范围应北起台湾岛南端,南抵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西北海域,西抵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包括南中国海与整个印度洋在内。其作战任务是保障我国华南地区沿海及海南岛的安全;保证中国经印度洋的海上航线随时畅通,能够威慑并击败危害中国印度洋航线的海上敌人。

2.在合并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基础上组建海军西太平洋舰队。鉴于西太平洋舰队面对着俄罗斯、日本、美国等海上强国,其最低配置必须在两个航母战斗群以上。该舰队投送范围东起夏威夷群岛以西(含该群岛),北达阿拉斯加和白令海,南到新西兰以北的整个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海域。

台湾问题将成为西太平洋舰队组建和发展的变数。该舰队的规划当然不以解决台湾问题为起点,但台湾回归大陆将为中国西太平洋舰队提供本土基地的最佳选择。台湾统一的进程将会影响到舰队的组建和发展。目前的东海舰队基本上已成为中国海军的“台湾方面军”,所以西太平洋舰队的组建,很可能要等到台湾回归大陆之后。而东印度洋舰队的组建则可以基本不受台湾问题的限制。

  结束语:中国海军舰队编成的改变,是中国海军走向大洋的制度保证,是中国建立现代海权思想的外在体现,是与中国海军装备建设步伐相适应的客观需要。也许笔者预期的编成重组时间或早或迟会与事实有出入,但这一改变本身的实现却是必然的。(百战刀)
---------------------------------------
网友回复:

1:支持,现在还和清朝水师一样按地域划分,当年开战就是各自为战,没有体现海军的战略机动性优势。海军不是海上长城,是可以机动使用的力量,保护国家的海上利益.  
  
2:楼主说的是外向型海军,和我国目前的近海防御战略不符.是不会实施的.  

3:是该加强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的巡洋舰数量.

4:中国需要航母,这地球人都知道。中国现在需要多少航母呢?我认为至少要八艘!中国有三大舰队,每个舰队至少需要配备2艘航母(一艘很危险,也很难形成战斗力),这就需要六艘,再加上至少组建一支远洋舰队,又得配两艘,就得要8艘。8艘中,可以是这样配置的:东海1大1小;南海1大1小;北海2大;远洋2大,共六大两小,八艘航母。真正有战斗力的航母战斗群的是一个海上移动堡垒.一个攻防兼备的航母战斗群一般配置:两艘航母、两艘防空巡洋舰、两到三艘通用驱逐舰、一艘反潜护卫舰、两艘攻击核潜艇、一艘远洋补给舰等。

“航母的发展不只是一个海军的问题,而是事关国家战略和国防政策选择的大问题,一定要从综合国力和整个国家的海洋战略全局出发,准确定位,慎重决策。 ”——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

“如果中国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世界不应对此感到意外,但中国将仅把这种军舰用于近海防御。”——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

西方一些媒体和机构长期散布的“中国航母威胁论”是一个十分可笑的命题:当今世界,有9个国家拥有航空母舰,没听说谁喊“威胁”。这种荒谬论调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战略图谋,企图诱使中国海军继续采取固守本土的军事战略,同时延迟中国走向海洋的步伐,将中国继续隔绝在海洋广阔的人类公共空间之外。
不知能否按MD的模式进行,类似于舰队负责舰艇的日常管理工作。按任务再划分不同的特混舰队此为作战编队。
还东印度洋舰队 太扯淡了吧 没有基地 光起个名字干什么 这么远的事情可以不考虑 也不符合我国的反霸权的国家战略

其实就一个能在近洋作战的舰队即可 剩下的作为各基地的守卫兵力 类似于日本的机动舰队和地方舰队就行了

至于原来的三大舰队模式 表面上也不用变 留着当日常行政管理用 就像军区一样罢了

用的时候能不能把整个海军攥成一个拳头 那是很多因素的集合 日常分不分舰队那是次要

如果像清朝那样北洋大臣调动不了南洋大臣麾下的一兵一卒 朝廷的命令也不管用 那是国之将亡了 光合并舰队也没有用


航母属进攻型力量用于近海防御只是托词!(2008-11-22 10:04:41)标签:军事 近海防御 远程作战 中国航母   分类:航母

最近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少将,在回答英国《金融时报》提问有关中国建造航母时声称,“如果中国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世界不应对此感到意外,但中国将仅把这种军舰用于近海防御”。钱将军的这番话可以解读为:1.中国已经有能力造航母,所以中国有航母没什么可稀奇的。2.中国的战略发展已经到了需要有航母的时代了。3.中国很快就将拥有航母了,事先透露点消息,免得大家没有思想准备。4.中国航母只是用于近海防御,这话所透露出来的并不真的是把航母用做近海防御,其意思是说中国航母不是用来对外进行威胁的,不是用来搞扩张的,这里的防御指的是当中国受到威胁时或中国的海外利益受到损害时可以用航母来“防御”反击。
  航母是进攻型力量,航母的作用就是远程作战,没有航母就没有很好的远程作战能力。中国在此以前的国家军事战略就是单纯国土防御性战略,没有远程作战的思想,所以中国就不需要航母,也就是中国为什么不急于造航母的原因。
  用航母作近海防御不但是一种浪费,而且也不会起大作用。近海防御起作用最大的恐怕是岸基飞机和导弹艇。近海防御时航母上的舰载机和陆地起飞的战机作战距离没多大区别,恐怕舰载机的战力还不及岸基机。
  如今中国的防御也只是针对美国而言,就算日本、印度的军力不弱也不敢主动对中国进攻,其它国家就更不用说了。如果说用航母来防御美军,中国有多少航母也没有用,是不可能防得住的,即使勉强防住也会损失惨重,要知道一艘航母造价可是不低啊。再说现代化战争恐怕也没有了近海防御这个词了,中远程巡航导弹攻击、战略轰炸机远程打击都可以无须靠近海岸而直接攻击内陆。
    中国航母的战略作用,第一,是一种象征,那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军事大国向军事强国转变的象征。第二,就是中国国家战略转变的需要,中国的军事战略将从被动的近岸防御战略向积极防御战略转变。这就要求中国要有离岸远程作战的能力,没有航母是不行的。第三,就是保卫南海主权,以往由于海军的能力有限,使得南海主权受到了严重的侵犯。有了航母就可以控制南海的海权。第四,就是保卫海外重要利益和海上运输生命线。
  航母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海军战略转变的重要因素(大飞机也是如此),没有航母中国的一些海上、海外重要利益就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发展航母是当前中国军事发展的当务这急,相信我们的航母很快就会出现在大洋之上的。
----------------------------
      中国政府20日发布的《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表明,中国海军坚持近海防御战略。新白皮书说,海军按照近海防御战略的要求,坚持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亚强说,近海防御是在近海防御敌人从海上发起的侵略,防止在近海海域发生危及国家安全的行为。这一战略决定了中国海军的主要作战区域为近海海域。

    “在这一战略框架下,我国海军的作战能力需求将仅局限在近海防御的范围内。”李亚强说,继续发展岸防武器系统,正是出于近海防御战略的需要。

中国海军一位退役中将说,邓小平在八十年代初就喊出“近海防御战略”,他设定的范围很广,北起海参崴,南至麻六甲海峡,海军防务基本沿著“第一岛链”内侧海域展开。是一种主权宣示意义下的海军战略。从作战区域上说,以近海和相关空域为主,力争在现有装备基础上,透过“前沿较量”打赢敌人,最差也应制止战火向内陆蔓延。

刘华清一九八二年接任海军司令员后,相继发表海军发展三阶段论,并预设二○二○年中国海军以突破“第二岛链”(从日本、小笠原、马里亚纳至加罗林岛等群岛)为目标。这位将领表示,突破第二岛链“不现实”,缺乏配套措施和相适应的国力,应该说是海军努力的“方向”。 中国海军务实者的大致看法是,能守住“第一岛链”,确保二百海里经济海域权益和领土完整,乃至抗击美军介入台海争端。

可以预见,中国海军未来执行近海防御战略的活动范围,不会超出苏-27和歼-8Ⅱ等岸基战机的作战半径之外,如果对手是美国,中国舰艇的作战范围更将局限在岸基导弹射程之内。

从海军司令员石云生的一次访谈中看出,在近海防御战略的要求下,中国海军需要提高近海综合战力,朝“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发展,说了很多,但却没有谈到支持舰队长期滞留海上作战所需要后勤指导或作业原则,这是航母编队作战的先决条件,由此间接印证中国海军并未把航母编队纳入考虑,加入航母的战略想定和作战原则决不会像今天这样。

航母属进攻型力量用于近海防御只是托词!(2008-11-22 10:04:41)标签:军事 近海防御 远程作战 中国航母   分类:航母

最近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少将,在回答英国《金融时报》提问有关中国建造航母时声称,“如果中国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世界不应对此感到意外,但中国将仅把这种军舰用于近海防御”。钱将军的这番话可以解读为:1.中国已经有能力造航母,所以中国有航母没什么可稀奇的。2.中国的战略发展已经到了需要有航母的时代了。3.中国很快就将拥有航母了,事先透露点消息,免得大家没有思想准备。4.中国航母只是用于近海防御,这话所透露出来的并不真的是把航母用做近海防御,其意思是说中国航母不是用来对外进行威胁的,不是用来搞扩张的,这里的防御指的是当中国受到威胁时或中国的海外利益受到损害时可以用航母来“防御”反击。
  航母是进攻型力量,航母的作用就是远程作战,没有航母就没有很好的远程作战能力。中国在此以前的国家军事战略就是单纯国土防御性战略,没有远程作战的思想,所以中国就不需要航母,也就是中国为什么不急于造航母的原因。
  用航母作近海防御不但是一种浪费,而且也不会起大作用。近海防御起作用最大的恐怕是岸基飞机和导弹艇。近海防御时航母上的舰载机和陆地起飞的战机作战距离没多大区别,恐怕舰载机的战力还不及岸基机。
  如今中国的防御也只是针对美国而言,就算日本、印度的军力不弱也不敢主动对中国进攻,其它国家就更不用说了。如果说用航母来防御美军,中国有多少航母也没有用,是不可能防得住的,即使勉强防住也会损失惨重,要知道一艘航母造价可是不低啊。再说现代化战争恐怕也没有了近海防御这个词了,中远程巡航导弹攻击、战略轰炸机远程打击都可以无须靠近海岸而直接攻击内陆。
    中国航母的战略作用,第一,是一种象征,那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军事大国向军事强国转变的象征。第二,就是中国国家战略转变的需要,中国的军事战略将从被动的近岸防御战略向积极防御战略转变。这就要求中国要有离岸远程作战的能力,没有航母是不行的。第三,就是保卫南海主权,以往由于海军的能力有限,使得南海主权受到了严重的侵犯。有了航母就可以控制南海的海权。第四,就是保卫海外重要利益和海上运输生命线。
  航母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海军战略转变的重要因素(大飞机也是如此),没有航母中国的一些海上、海外重要利益就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发展航母是当前中国军事发展的当务这急,相信我们的航母很快就会出现在大洋之上的。
----------------------------
      中国政府20日发布的《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表明,中国海军坚持近海防御战略。新白皮书说,海军按照近海防御战略的要求,坚持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亚强说,近海防御是在近海防御敌人从海上发起的侵略,防止在近海海域发生危及国家安全的行为。这一战略决定了中国海军的主要作战区域为近海海域。

    “在这一战略框架下,我国海军的作战能力需求将仅局限在近海防御的范围内。”李亚强说,继续发展岸防武器系统,正是出于近海防御战略的需要。

中国海军一位退役中将说,邓小平在八十年代初就喊出“近海防御战略”,他设定的范围很广,北起海参崴,南至麻六甲海峡,海军防务基本沿著“第一岛链”内侧海域展开。是一种主权宣示意义下的海军战略。从作战区域上说,以近海和相关空域为主,力争在现有装备基础上,透过“前沿较量”打赢敌人,最差也应制止战火向内陆蔓延。

刘华清一九八二年接任海军司令员后,相继发表海军发展三阶段论,并预设二○二○年中国海军以突破“第二岛链”(从日本、小笠原、马里亚纳至加罗林岛等群岛)为目标。这位将领表示,突破第二岛链“不现实”,缺乏配套措施和相适应的国力,应该说是海军努力的“方向”。 中国海军务实者的大致看法是,能守住“第一岛链”,确保二百海里经济海域权益和领土完整,乃至抗击美军介入台海争端。

可以预见,中国海军未来执行近海防御战略的活动范围,不会超出苏-27和歼-8Ⅱ等岸基战机的作战半径之外,如果对手是美国,中国舰艇的作战范围更将局限在岸基导弹射程之内。

从海军司令员石云生的一次访谈中看出,在近海防御战略的要求下,中国海军需要提高近海综合战力,朝“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发展,说了很多,但却没有谈到支持舰队长期滞留海上作战所需要后勤指导或作业原则,这是航母编队作战的先决条件,由此间接印证中国海军并未把航母编队纳入考虑,加入航母的战略想定和作战原则决不会像今天这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觉得目前最重要的是人才培养!
重要的还是战略的制定和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