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工热:投资军工不再是禁区(标题稍有更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20:06
中国民工生产的装甲防暴战车 :D
    浙东大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春秋时期,吴国为提高军队战斗力,积极发展铜铁冶铸业,并制定专门国策奖励兵器制造。当时冶铸名匠干将为铸造宝剑,和妻子莫邪一起“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最终他们牺牲生命,铸造出两把名剑……吴越也成为我国铜铁剑制造业的发源地。
    这一传说虽已随时光流逝而远去,但蕴含的精神却流传千古。今日吴越大地上,一批新的“铸剑人”正不断涌现:民营企业家们叫响“产业报国、科技拥军”的口号,用先进技术、雄厚资金,满腔热忱地投身军工产业行列,奏响了一曲“剑”和“犁”的时代交响曲。
     一座军工科技产业园,开掘出一座提高军工科技水平的“富矿”
    2008年4月,山城重庆,中国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现场。
    如果不到现场,你就不会感受到那炙手可热的温度:重庆即将举办军工博览会的消息刚传出,浙江省科技厅立刻组织民营企业洽谈合作。出乎浙江省科技厅副巡视员王宏理意料的是,上百家民营企业老总纷至沓来,军博会入场券一票难求的火爆程度,令科技厅只得扩大组团规模。
    “长期以来,军工领域一直被视为民营企业投资的禁区”,金华市某电机制造公司的老总感慨地说:“我们和国内某军工研究院洽谈项目时,发现他们从国外进口的一些设备竟是我公司制造的。”虽然最终双方达成总额8000多万元的合同,但产品从国外“转弯内销”的经历,却让人感慨不已。
    “民企进入军工产业有三个‘需要’:军地技术信息的‘沟坎’需要跨越、资金壁垒需要打破、观念体制政策需要转变。”王宏理介绍说,据浙江省经济动员委员会调查显示:浙江民营企业已成为全省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航天、化工、电子、机械、船舶、光学、通信等20余个领域,一座提高军工科技的“富矿”悄然崛起……
    的确,改革开放的深厚积淀,资金和技术的蓬勃喷涌,使民营企业进入军工产业不再是简单口号:浙江民企自行研制的“神鹰一号”无人机,开创了国内民企自行制造无人机的先河;2003年10月16日,德力西的低压电器,跟随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云天;浙江嘉兴的天通股份,其磁产品通过了中国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的认证……
    期待已久的历史机遇终于逐渐明朗。2005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允许非公有制企业按有关规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一扇允许非公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的大门,已为民营企业徐徐打开。
    政策的开放,带来具有历史意义的跨越:浙江海宁土地资源稀缺,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但如今就是在这里,6万亩军工科技产业园正破土动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防弹帐篷、防弹轮胎、黑匣子等一批涉军科研项目正立项生产。通过以军工科技产业园为媒介,军地科研合作、资本融合、人才技术交流进一步顺畅,民企“参军”更好地走上基地化、产业化、规模化之路。
    如今,民企“参军”频现浙江各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已成为民营企业家们青睐的宠儿。采访中,许多企业家欣喜地告诉记者:“当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速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是振兴经济的重要途径,投身军工产业领域恰好能提供难能可贵的机遇。通过军地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融合,完全可以盘活民营资本、降低市场经营风险,政府也已在积极牵线搭桥。”
    一份价值7.7亿元的军品订单,开启了军地协作的双赢之路
    2008年底,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寒流”冰冷刺骨。但在浙江省首届国防科技系统与民营企业对接交流大会上,一份价值7.7亿元的军品采购订单,给身处经济“寒流”的民营企业注入一股暖流:在浙江省军区协调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等45家军工集团和科研院所,与浙江省内200多家民营企业“联姻对接”,现场签约范围涵盖航天、航空和电子等10大军民合作项目。
    部队对民企的信心之源,来自于民企“参军”的一份份优异“成绩单”:去年汶川大地震期间,武义圣奇运动器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的无人小飞机,成为唐家山堰塞湖观察险情和北川地震灾区灾情航测的侦察利器;在什邡灾区,义乌贾氏企业捐赠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在运输勘测救援中大显神威;某民营企业参与研发的导弹训练模拟器,突破了长期制约民兵训练的难题,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浙江军团”正在军品制造业异军突起!资料显示,浙江民营“参军”创造的产值,两年前就超过了30亿元。浙江省军区装备部高级工程师董宁欣喜地说:“军工行业如同民营企业下一轮争抢的蛋糕,激烈的竞争机制,既迫使许多民企加快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加快军工技术革新和提升的速度,也可以使军品采购降低费用,缩短科研周期,有利于军品生产实现多领域协作;同时军工科技成果向地方转让,也可帮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民企“参军”带来双赢效应。它不仅是部队装备建设的助推器,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过去国内轿车自动变速器大多靠进口,价格高、油耗高,浙江科技部门跟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合作开发的“双离合器汽车自动变速器”,不但能省油10个百分点,一旦投入市场,价格预计能比进口变速器便宜近4万元。
     走进浙江省科技厅,从一份份军地军品合作生产研发申请报告、一张张军地资金技术联姻的红头文件中……记者感受到了民企“参军”的动力与活力:在舟山,市政府希望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吸收船舶导航、通讯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在富阳,市政府希望航天科工集团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军转民产品,开办研究院所和产业化基地;在金华,横店集团联宜电机有限公司提出,公司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及规划是要逐步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并逐步确立优势……
    据悉,在浙江省国动委协调下,至今国防军工科研单位已转让405项科技成果,它们分别在81家民营企业落户,许多民营企业家告诉记者:军工产品具有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特点,通过军地科研合作,还可省却部分前期技术研发费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这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另外由于军品对质量要求相当严格,通过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认可和成本审核并不容易,这可促使参与军品生产的企业增强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成本,强化企业自身的素质。
    五月初,平湖市电子有限公司传出喜讯,他们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签约,合作开发系列恒温晶体振荡器,这个总投资达4000万元的合作项目,投产后一年就可创造产值1亿元。采访中企业负责人表示: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在经济不景气背景下,建立民营与军工企业合作机制,能借助他们的技术力量,发挥资金来源稳定等优势,打造抵御金融风暴的“保护伞”。
    一套法规机制,为民企“参军”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之基
    浙江舟山,千岛要塞。
    初春时节,某海防营官兵迎来民企技术专家组,官兵们专心地聆听技术员进行装备技术咨询……这是浙江省政府、省军区开展“科技上岛、科技下连”活动的一个缩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帮助民营企业更好地贯彻军事需求,浙江省通过召开军地联席会议、建立科技动员联络员等手段,构建起规范完善的军地供需对接机制,使民企“参军”走上常态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份份有关企业科技实力、生产能力、产品种类等相关信息数据库,一支支科技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小组、一次次科技动员年度例会……使民企“参军”向深度和广度延伸:2008年9月,浙江省经贸委发布《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意见》,用政府法规制度形式明确提出将扩大非公有制资本对国防科技工业投资领域,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和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军工产品生产……这标志着浙江民企“参军”正实现从产品生产,到技术和资本全面有机融合。
    浙江省科技厅成果技术市场处调研员马延路说:“目前,浙江民企‘参军’的有81 家,为建立对‘民营企业军团’积极探索监管的有效途径,我们从完善工作制度入手,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前期接触、项目洽谈、签订保密协议、军方培训、各类许可证申办机制;省军区装备部建立民企军民通用产品目录申报、资格审查、专家论证和配套保障等制度,确保企业生产军工产品质量;及时跟踪掌握重点武器装备型号研制进展,确保重点科研试验任务按计划完成。”
    记者点击鼠标,打开“国防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网”、“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这里每天浏览量达上百万人次,在网上,军队有关专家为民营企业家就“非公有企业如何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竞争”进行授课辅导。面对方兴未艾的民企“参军”热潮,浙江省为军地牵线搭桥,大力加强军民结合高技术合作与产业发展,加速科技、资本、人才等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合理配置,积极沟通军营和企业文化交流,促进军工产业建设与浙江地方经济良性互动和协调融合发展。
    目前,浙江省已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初步将在嘉兴市建造项目投资达50亿元的长三角光电产业园区,省科技厅和省军区也积极联手,将军民结合产业纳入到地方区域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有关规划,一手狠抓军工核心能力基地、关键基础产品研发基地建设,一手加快传统工艺、设备和生产线升级改造。马延路兴奋地说:“民企‘参军’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9-05/22/content_11418631.htm中国民工生产的装甲防暴战车 :D
    浙东大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春秋时期,吴国为提高军队战斗力,积极发展铜铁冶铸业,并制定专门国策奖励兵器制造。当时冶铸名匠干将为铸造宝剑,和妻子莫邪一起“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最终他们牺牲生命,铸造出两把名剑……吴越也成为我国铜铁剑制造业的发源地。
    这一传说虽已随时光流逝而远去,但蕴含的精神却流传千古。今日吴越大地上,一批新的“铸剑人”正不断涌现:民营企业家们叫响“产业报国、科技拥军”的口号,用先进技术、雄厚资金,满腔热忱地投身军工产业行列,奏响了一曲“剑”和“犁”的时代交响曲。
     一座军工科技产业园,开掘出一座提高军工科技水平的“富矿”
    2008年4月,山城重庆,中国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现场。
    如果不到现场,你就不会感受到那炙手可热的温度:重庆即将举办军工博览会的消息刚传出,浙江省科技厅立刻组织民营企业洽谈合作。出乎浙江省科技厅副巡视员王宏理意料的是,上百家民营企业老总纷至沓来,军博会入场券一票难求的火爆程度,令科技厅只得扩大组团规模。
    “长期以来,军工领域一直被视为民营企业投资的禁区”,金华市某电机制造公司的老总感慨地说:“我们和国内某军工研究院洽谈项目时,发现他们从国外进口的一些设备竟是我公司制造的。”虽然最终双方达成总额8000多万元的合同,但产品从国外“转弯内销”的经历,却让人感慨不已。
    “民企进入军工产业有三个‘需要’:军地技术信息的‘沟坎’需要跨越、资金壁垒需要打破、观念体制政策需要转变。”王宏理介绍说,据浙江省经济动员委员会调查显示:浙江民营企业已成为全省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航天、化工、电子、机械、船舶、光学、通信等20余个领域,一座提高军工科技的“富矿”悄然崛起……
    的确,改革开放的深厚积淀,资金和技术的蓬勃喷涌,使民营企业进入军工产业不再是简单口号:浙江民企自行研制的“神鹰一号”无人机,开创了国内民企自行制造无人机的先河;2003年10月16日,德力西的低压电器,跟随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上云天;浙江嘉兴的天通股份,其磁产品通过了中国军用电子元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的认证……
    期待已久的历史机遇终于逐渐明朗。2005年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允许非公有制企业按有关规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一扇允许非公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的大门,已为民营企业徐徐打开。
    政策的开放,带来具有历史意义的跨越:浙江海宁土地资源稀缺,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但如今就是在这里,6万亩军工科技产业园正破土动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防弹帐篷、防弹轮胎、黑匣子等一批涉军科研项目正立项生产。通过以军工科技产业园为媒介,军地科研合作、资本融合、人才技术交流进一步顺畅,民企“参军”更好地走上基地化、产业化、规模化之路。
    如今,民企“参军”频现浙江各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已成为民营企业家们青睐的宠儿。采访中,许多企业家欣喜地告诉记者:“当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速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是振兴经济的重要途径,投身军工产业领域恰好能提供难能可贵的机遇。通过军地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融合,完全可以盘活民营资本、降低市场经营风险,政府也已在积极牵线搭桥。”
    一份价值7.7亿元的军品订单,开启了军地协作的双赢之路
    2008年底,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寒流”冰冷刺骨。但在浙江省首届国防科技系统与民营企业对接交流大会上,一份价值7.7亿元的军品采购订单,给身处经济“寒流”的民营企业注入一股暖流:在浙江省军区协调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等45家军工集团和科研院所,与浙江省内200多家民营企业“联姻对接”,现场签约范围涵盖航天、航空和电子等10大军民合作项目。
    部队对民企的信心之源,来自于民企“参军”的一份份优异“成绩单”:去年汶川大地震期间,武义圣奇运动器械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的无人小飞机,成为唐家山堰塞湖观察险情和北川地震灾区灾情航测的侦察利器;在什邡灾区,义乌贾氏企业捐赠的水陆两栖全地形车,在运输勘测救援中大显神威;某民营企业参与研发的导弹训练模拟器,突破了长期制约民兵训练的难题,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浙江军团”正在军品制造业异军突起!资料显示,浙江民营“参军”创造的产值,两年前就超过了30亿元。浙江省军区装备部高级工程师董宁欣喜地说:“军工行业如同民营企业下一轮争抢的蛋糕,激烈的竞争机制,既迫使许多民企加快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加快军工技术革新和提升的速度,也可以使军品采购降低费用,缩短科研周期,有利于军品生产实现多领域协作;同时军工科技成果向地方转让,也可帮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民企“参军”带来双赢效应。它不仅是部队装备建设的助推器,也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过去国内轿车自动变速器大多靠进口,价格高、油耗高,浙江科技部门跟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合作开发的“双离合器汽车自动变速器”,不但能省油10个百分点,一旦投入市场,价格预计能比进口变速器便宜近4万元。
     走进浙江省科技厅,从一份份军地军品合作生产研发申请报告、一张张军地资金技术联姻的红头文件中……记者感受到了民企“参军”的动力与活力:在舟山,市政府希望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吸收船舶导航、通讯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在富阳,市政府希望航天科工集团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军转民产品,开办研究院所和产业化基地;在金华,横店集团联宜电机有限公司提出,公司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及规划是要逐步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并逐步确立优势……
    据悉,在浙江省国动委协调下,至今国防军工科研单位已转让405项科技成果,它们分别在81家民营企业落户,许多民营企业家告诉记者:军工产品具有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特点,通过军地科研合作,还可省却部分前期技术研发费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这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另外由于军品对质量要求相当严格,通过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认可和成本审核并不容易,这可促使参与军品生产的企业增强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成本,强化企业自身的素质。
    五月初,平湖市电子有限公司传出喜讯,他们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签约,合作开发系列恒温晶体振荡器,这个总投资达4000万元的合作项目,投产后一年就可创造产值1亿元。采访中企业负责人表示: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在经济不景气背景下,建立民营与军工企业合作机制,能借助他们的技术力量,发挥资金来源稳定等优势,打造抵御金融风暴的“保护伞”。
    一套法规机制,为民企“参军”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之基
    浙江舟山,千岛要塞。
    初春时节,某海防营官兵迎来民企技术专家组,官兵们专心地聆听技术员进行装备技术咨询……这是浙江省政府、省军区开展“科技上岛、科技下连”活动的一个缩影。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帮助民营企业更好地贯彻军事需求,浙江省通过召开军地联席会议、建立科技动员联络员等手段,构建起规范完善的军地供需对接机制,使民企“参军”走上常态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份份有关企业科技实力、生产能力、产品种类等相关信息数据库,一支支科技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小组、一次次科技动员年度例会……使民企“参军”向深度和广度延伸:2008年9月,浙江省经贸委发布《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意见》,用政府法规制度形式明确提出将扩大非公有制资本对国防科技工业投资领域,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和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军工产品生产……这标志着浙江民企“参军”正实现从产品生产,到技术和资本全面有机融合。
    浙江省科技厅成果技术市场处调研员马延路说:“目前,浙江民企‘参军’的有81 家,为建立对‘民营企业军团’积极探索监管的有效途径,我们从完善工作制度入手,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前期接触、项目洽谈、签订保密协议、军方培训、各类许可证申办机制;省军区装备部建立民企军民通用产品目录申报、资格审查、专家论证和配套保障等制度,确保企业生产军工产品质量;及时跟踪掌握重点武器装备型号研制进展,确保重点科研试验任务按计划完成。”
    记者点击鼠标,打开“国防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网”、“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这里每天浏览量达上百万人次,在网上,军队有关专家为民营企业家就“非公有企业如何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竞争”进行授课辅导。面对方兴未艾的民企“参军”热潮,浙江省为军地牵线搭桥,大力加强军民结合高技术合作与产业发展,加速科技、资本、人才等资源的快速流动和合理配置,积极沟通军营和企业文化交流,促进军工产业建设与浙江地方经济良性互动和协调融合发展。
    目前,浙江省已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初步将在嘉兴市建造项目投资达50亿元的长三角光电产业园区,省科技厅和省军区也积极联手,将军民结合产业纳入到地方区域发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有关规划,一手狠抓军工核心能力基地、关键基础产品研发基地建设,一手加快传统工艺、设备和生产线升级改造。马延路兴奋地说:“民企‘参军’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9-05/22/content_11418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