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是中国人的命,海军是中国人的钱 (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14:14
  【一】 陆军是中国人的命
  【二】 海军是中国人的钱
  【三】 老生常谈:远交近攻还是近交远攻?
  【四】 从Amerippon到Chimerica:美国的忽悠还是历史的召唤?
  
  【一】陆军是中国人的命
  
  陆军是新中国的开国根基,几千年以来几乎是中国唯一的兵种。苏联的分裂使得后冷战时代的中国陆地安全形势处于有史以来最佳的位置。除了印度之外,中国已经不存在陆地边界争端,北方的强敌此时此刻日夜担心的只是是否可以保持领土的完整统一。简单地分析,原苏联各个分裂出去的加盟共和国都与外国海陆相接;同时苏联最大的继承者俄罗斯在这些原加盟国还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这使得俄罗斯获取了宝贵的安全外围(特别是在中欧、高加索和中亚),并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俄罗斯的进一步分裂。
  俄罗斯最大的软肋显然在远东(近乎赤裸)。有俄罗斯学者撰文指出,“西伯利亚和远东……逐步在俄罗斯国家生存的一系列优先方面发挥首要作用。”俄罗斯最新的军事装备总是优先供应西部和远东。因为这两个地区,离周边最强大的权力中心最近。
  还有国人非常关心的蒙古;蒙古作为中俄两国之间巨大的缓冲区域,已经越来越显得是对俄罗斯单边有利了;如果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而导致蒙古地位改变,那么这绝不可能是一个孤立性事件。打开地图一看,蒙古西北俄罗斯境内的图瓦共和国,就是唐努乌梁海;蒙古正北的布里亚特共和国,其原住民是蒙古人的分支,自认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蒙古东北的外贝加尔边疆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家、军事家、博弈爱好者韦公小宝曾在那里战斗、生活过,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局限性使然,他老人家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我不喜欢看俄罗斯人的地缘政治理论,明明对麦金德那一套喜欢得不得了,但是每次论及地缘政治总要加上一套莫名其妙的玄学,为俄罗斯民族文过饰非,看着让人反胃(就好比麦金德也为自己的地缘政治学说凭空添加了一套意识形态语言)。如果说“没有蒙元满清就没有中国”,那毫无疑问是荒谬的;而“没有鞑靼统治,就没有俄罗斯”,却是真实的。俄罗斯对于当年鞑靼人的统治既爱又恨,恨的是所谓的“鞑靼桎梏”禁锢了俄罗斯的发展,但是全盘否定鞑靼统治则意味着丧失俄罗斯的独特个性。
  1904年1月25日麦金德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了《历史的地理枢纽》这篇伟大的文章,一举奠定了地缘政治学说的思维方式。麦金德的陆权说承上启下,个人认为他之于地缘政治学就好比金庸之于武侠世界。枢纽一文的第五幅地图也是最为著名的地图就是“力量的自然位置”。对着这幅地图,俄罗斯持欧亚主义观点的地缘政治学家萨维茨基骄傲地写到:俄罗斯被称为中(央)国(家),比中国拥有的理由要充分得多。

  
此彩图与原图有一些出入,原图更加以枢纽地区为中心,但是此图同样可以说明问题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存在于1920年4月6日和1922年11月15日之间的远东共和国,恰好位于心脏地带之外(南部从贝加尔湖开始,直到北冰洋),这不仅仅是一个巧合。
  麦金德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大陆心脏地带的范围做了多次修改;1943年麦金德在《外交事务》中发布《周围世界和赢得和平》一文,把叶尼赛河以东的部分划出心脏地带,这块地界称之为“勒拿河地区”。特别钟情心脏地带学说的俄罗斯人对此耿耿于怀。
  麦金德的观点不是无的放矢而是紧扣政治的。时至今日,俄罗斯如果在西部或者南部吃紧,为了缓和东方的紧张局势,也可能再次祭出“远东共和国”之类的把戏。或者相反,“远东共和国”事实上幽灵未散,历史并不会因为那些并不神圣的条约而终结。
  
  
  【二】海军是中国人的钱
  
  在这里我们用马汉的海权六要素简单地分析一下中国发展海权的基础和前景。
  第一点是地理位置;这里主要涉及两点,第一小点是陆地安全形势是否简单;第二小点是进入公海是否畅通以及是否占据航运咽喉。
  显而易见就第一小点而言,岛国最有利于海上霸权的产生,比如英国;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西进运动将美国的疆域扩展到太平洋,两个邻国如同绵羊一般弱小和温顺,使得美国的陆地安全形势得到极大地简化,并从大陆国家演变得具有海洋国家的特征,这奠定了美国海上霸权的基础。前文已经述及,鉴于周边国家的衰落以及中国已经高度组织起来的近乎无限的人口,外加核大国地位,很难想象还有国家试图从陆地上进攻中国。这使得只要中国现阶段不试图扩张,陆地安全形势就非常简单了。这是中国发展海权的非常有利的基础。
  就第二小点而言,由于客观制约(包括地理现实和人为遏制),中国的海岸线略微显得有些闭塞(即使如此,也比德、俄强太多了),但是一旦台湾问题得到解决(历史已经在加快发展),这种闭塞性将成为天然的安全性。同时只要中国能够控制南中国海,马六甲就是中国的天然权力。
  
  第二点形态构成,第三点领土范围可以合起来讲。
  很少有大陆国家却拥有中国这般漫长而不冻的海岸线,深水大港星罗棋布,大江大河直达内陆,这些毫无疑问是力量和财富的源泉。当然我们不能说只要拥有这些有利的条件,就一定能催生一个海权大国,还需要结合更多的前提条件。十九世纪不少地理学家推测巴西具有成为一个海军大国的条件,而且历史给了巴西足够的时间,但是事实证明巴西不过是个美洲的“印度”而已。
  
  第四点人口数量。
  这里必须指出,这里的人口数量指的是一个国家能够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口数量。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曾经困扰过葡萄牙、荷兰甚至法国;但是对于中国而言,只要通过合理的组织,中国拥有进行任何伟大事业所必须的人口数量。
  
  第五点国民性格。
  马汉激烈抨击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海洋获取财富的方式局限于掠夺贵重金属,而不是投资于新兴工业领域。“巴西的矿场是葡萄牙人的坟墓,正如墨西哥和秘鲁的矿场是西班牙人的坟墓。所有的制造业部门受到了不理智的鄙视……”,仅仅一个世纪之后,这不正是美国的写照吗?中东的油井会成为美国的坟墓吗?
  不能否认,今时今日美国依然是世界科技的圣殿。但是不要忘记,英帝国在1906年依然可以打造让其他列强的主力舰一夜之间成为废铁的无畏舰,现代航母上的关键设备如蒸汽弹射器、斜角甲板、助降系统都是英国人发明的,但是这一切都无助于挽救英帝国的陨落;如果不出意外,我们可以在2015年目睹装备着电磁弹射器的美国新一代核动力航母投入现役,这样子划时代的科技进步可以延续美国人的辉煌吗?现在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唯一可以了解的是:当别人在为未来的冲突准备力量的时候,我们不少人却在争论这一切是否有意义。
  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识已经深入骨髓,以至于一些敏感技术的引入都会引发争论。勤劳、智慧、节俭毫无疑问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而且中国更具有优良的制造业传统,几千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精美的奢侈品的稳定供应者,众多实用的发明加快了历史的进程,当然这种传统被西方工业文明中断。中国现在要做的不过是恢复传统而已。
  
  第六点政府特征。
  中国为什么错失海洋时代和现代科技?无数历史学家都探索过这个问题,提出的理论五花八门。黄仁宇先生说过宋元是竞争性的社会,但是鉴于宋的悲惨结局以及元的异族统治,明清明显退化为保守的内敛型的社会。历史上曾经有不少国家,其统治精英目光炯炯,普罗大众被爱国主义点燃,于是打造了一支舰队;但是由于战败的挫折,激情的消逝,组织的混乱,或者舰队的存在并不是因为迫切的需要,海军的辉煌就难以为继了。
  今天,一个并不以民主为其特征的政府却以吸引外资、扩大出口为己任,这在中国历史上不能说绝无仅有,也可谓极其罕见。个人认为,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就是重新把中国社会推进到竞争性社会行列,中国已经成为一种“进行中的事业”(麦金德语),再也无法遏制,无论是外部的压迫性势力,还是内部的一个高度集权的政府。
  但是如果马汉重生,他一定会震惊于中国——当年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对象——居然拥有如此庞大的海上贸易量,而更他震惊的是,拥有如此庞大海上贸易量并且国民经济严重依赖之的中国,居然仅仅维持了一只如此细小的海军!


  2008年世界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排名(TOP 10)
  中国商人经常冒着血本无归甚至生命的危险,在海外从事商业活动,这毫无疑问促进了中国人民的福利;但是海外市场经常由于政治变动(常常因为外力干涉引发)或者不正当竞争导致他们无法正常经营,那么意味着中国人民的福利萎缩了。
  今天的人们对于我们从海上贸易获取财富的方式已经习以为常,但是作为一个大陆民族,对于这种财富改变我们的生活的程度,体会得不够深刻;对于如何保护这种财富的源源不绝,不但缺乏力量,还缺乏意识;对于海权的重视和海军的投资,相对我们拥有的能力而言,或者可以用麻木和吝啬来形容。
  如今市场经济已经奠定,开弓没有回头箭,对于原料和市场的渴望,是海军建设最强大的动力;也唯有海军,才能确保原料和市场的稳定占有。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中国人民未来的福祉,将有很大一部分维系在海军上。
  
  海权六要素分析完毕。中国显然具备发展海权、壮大海上力量的所有基本要素,发展海军、拥有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不能视为纯粹是海洋国家的专利。美国从大西洋沿岸发展,但是一直致力于西进运动,海军没有太大的发展,1880年之前美国海军甚至不如巴西海军,直到伟大的马汉唤醒了美国。严重的孤立主义情绪曾经压制着美国致力于营造世界和平,或许它们更多地看到了美国还没有充分准备,就比如中国现在也是韬光养晦,但是中国终究会明白,如果不主动谋求和平,和平又怎么可能自动到来呢?
  
  中国曾经在美国安排的国际环境下茁壮成长,但是现在这种有限的可控的发展已经接近瓶颈了。最近有茅教授认为中国应该提高粮食对外依存度。这个建议个人认为走在了时代的前面。进口粮食即使从目前的经济层面来说是划算的,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是否可以保障总量稳定而价格合理的粮食进口呢?如果中国想干一些在西方国家眼中属于伤天害理、大逆不道的事情,而导致粮食进口受阻,中国是否严肃地考虑过投降呢?
  二十世纪初英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小麦进口国,但是英国人拥有绝对海权。中国没有英国人的实力,却产生了与英国人同样的需求,这是非常奢侈的行为,也将是不可饶恕的罪行。换句话来说,粮食进口需要海权保障,如果叠加海军的成本,粮食将是昂贵的。如果仅仅拥有一只高不成低不就的海军,中国将是危险的。
  
  近代以来有两种国际货币:英镑和美元;同时又有两个海权大国:英国和美国。显然这并不是巧合。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占领市场和原料,显然这并不完全取决于市场原则。同时由于害怕这两者被切断,中国的主权完整都一直受到伤害。有人说中国有大把的美元,为什么只能去买美国国债,而得不到大宗货物的定价权?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最近的一次金融霸权的交接。
  一战后美国从债务国转变为债权国,工业实力以及从人口、资源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潜力,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最强国;同时华盛顿体系奠定了美国跟英国海军之间的均势;饶是如此,美国还要等待大萧条摧毁英镑,并于二战后才彻底瓦解英国人的抵抗。失去殖民体系和英镑霸权之后,英帝国的艨艟巨舰只好陆续进入拆船厂。不用对比数字,我们就可以得出,中国远远没有当年美国那般强大,而美国也远远比当年英国强大。尤其是在标志性的海军方面,中国跟美国比,或者仅仅是象征意义上的。说到这个时候,我们是否觉得自己的要求并非那么简单呢?
  2003年美国发动海湾战争,遭到欧洲的强烈反对,很多人用货币战争来解析那场战争。我相信,只要欧洲有一支合适的舰队可以制衡美国海军,它就会毫不犹豫地派往印度洋北部。但是欧洲没有,所以欧洲的中东政策和欧元只能遭受重创。顺便说一句,个人认为如果欧洲不能摆脱大西洋主义的束缚,那么欧洲想重新占据失去的历史舞台,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中国海权不能全球化,人民币就不可能全球化。海权不伸张,人民币将来顶多也只能扮演日元、欧元那种尴尬的角色(限于篇幅,得出这个结论似乎显得有些匆忙,但是个人认为结论本身就能证明自己)。
  
  台湾问题以及南中国海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海权人所共知,但是个人认为,陆权的实现也需要海军的强有力支撑,在这里简单提一下。
  藏南问题的解决,个人认为将根据印度半岛内部的政治分歧爆发而得到解决。但是在目前的中印实力对比的前提下,印度半岛的完整是有利于美国的;也就是说,美国会致力于维护印度半岛的统一,事实上美国从来不吝啬给予印度廉价的赞美。如果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无法在印度洋包抄到位,那么中国怎么可能对印度南部、孟加拉、斯里兰卡和小巴施加有力的支援呢?当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纵横驰骋的时候,中国对于藏南的领土要求也必然受到尊重,一切也会显得顺理成章。
  
  现在中国大力提倡海洋意识,但是这个不能靠喊口号来解决。所谓“百年海军”、“举国力建海军”,确实如此并不夸张。这使得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
  
  
  【三】老生常谈:远交近攻还是近交远攻?
  
  西方尤其是美国学者一直宣扬这么一种地缘政治对抗模式:美欧日铁板一块,而美国稳执大西洋主义和太平洋主义之牛耳,居中策应,运筹帷幄,简直就是无敌的组合;而亚欧大陆国家如试图对抗,只能折腾一些贫穷落后的联盟,只需简单地考虑实力对比,亚欧大陆几乎是毫无胜算。俄罗斯如今还试图重建过去那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联盟,可见它到现在还不知道苏联是怎么死的。
  但问题是为什么要这么玩呢?美欧日如果铁板一块,中国在二十世纪初就被玩死了,何来二十世纪下半叶凤凰涅槃呢?欧洲如果铁板一块,美国在十八世纪就被扼杀了,何来十九世纪乘隙崛起呢?中美关系的复杂程度,个人感觉不亚于二十世纪初的英美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见面勾肩搭背,背后互相捅刀,这才是正常的。
  
  当中国作为边缘地带崛起之时,按照地缘政治的合理推论,必然受到来自美俄的双重挤压,这显然是非常不利的局面。不考虑实力对比的动态变化而幻想敌人战略失误以实现中国的近交远攻或者远交近攻,那是料敌从宽的侥幸心理,不可取也不现实。不妨设想,中国希望俄罗斯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助一臂之力,并在中国完成崛起之后引颈就戮,现实吗?同样的道理,那些嚎着远交近攻的朋友,怎么确保美国在中俄实力对比失衡的时候加入到俄罗斯一方呢?那怎么办?
  毫无疑问就现阶段而言,强调中俄友好是不过分的;因为美国远比俄罗斯强大,而且美国作为一个非亚欧大陆的国家,均势思维根深蒂固,俄罗斯如果出现彻底沦丧的趋势意味着亚欧大陆均势动摇,美国不会坐视;反之,俄罗斯没有太大的能力挽救美国,甚至可能对于美国的衰落幸灾乐祸。如何在不远的将来,在中俄实力对比发生剧变的情况下长期保持中俄友好,是当前中国的一个重要课题。
  不过如果我们仅仅从感情出发,中俄友好是不牢固的。所以中国保持中俄友好的战略就是绑架远东,并对中亚国家(尤其是哈萨克)以及蒙古施加无法拒绝的影响力。只有实现以上两点,中俄友谊才可能长期稳定;而且在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当地人民渴望发展和繁荣之时,陆军应该像海军挺进深蓝一般,为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带来和平,彻底清算那个盘踞远东不去的欧洲大国。在此之前,我们要注意的就是远东和西伯利亚众多的河流,无论是结冰期还是通航期,运用河流完成机动是一个考验中国科技能力的很有意思的课题。
  
  同时,中国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中X友好,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地掏心窝子。即使是中国对外友好典范的中巴关系,也不见得多么单纯美好。按照这个思路,中俄友好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持续地削弱俄罗斯,相反,个人认为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尽快停止对俄罗斯军工业的输血;不但如此,还要利用一切可能,通过中国军工产品性价比的优势,打击俄罗斯军工出口,削弱乃至中止俄罗斯军工业综合体的自我更新能力。
  现在有俄罗斯学者撰文,感谢中国、印度以及伊朗等国家在俄罗斯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保存了其军工业综合体的生存以及发展,事实上中国的确在这么做。虽然这种行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的燃眉之急,但是从长远来说,却损害着中国的利益。中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因为来自美国海上的压迫。就印度而言,它们发展海军是为了什么?因为中国威胁论还是美国在印度洋的为所欲为?显然是后者。这等于说,美国人不费自己的一分一毫,就迫使亚欧大陆边缘国家给俄罗斯输血,个人认为这才是美俄在战略层次的互动。
  军火贸易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治的敏感性;考虑到美国到目前为止依然承诺Private台湾防御性武器,中国又何必介意向一些主权国家提供防御性武器呢?
  
  其次,减少中俄大宗能源和资源贸易,加大从中东、非洲和拉美获取能源的比例。
  但是有人认为,即使中国不跟俄罗斯交易,肯定会有其他人跟俄罗斯交易。这个观点值得商榷。远东的资源从数字上看上去极为丰富,但是基于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开发利用的成本极高,而且相对开发成本低的资源已经基本告罄。远东迟早会形成这种场面:没有中国的人力和资金,远东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对于中国来说,在远东没有对中国的资金和人力提供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的情况下,应该谨慎地和选择性地投入。与此同时,远东的资源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替代进口国非常多,无须匆忙。即使一再高唱中俄友好的俄罗斯学者,也会毫不犹豫地建议联合美国压制中国在远东的傲慢。同时鉴于历史经验,一旦俄罗斯得到复苏,它就会无情地排斥你,中国不能充当远东的农夫。
  
  再次,在中国参与或者控制的情况下,尽快建设中亚—里海地区通往阿拉伯海的能源输出管道,加强亚欧大陆桥建设,削弱俄罗斯对于中亚的控制能力。
  历史上,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一直被游牧民族所打断或控制,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中亚这块巨大的土地就被帝俄以及它的继承者苏联所遮断,外界无法进入。时至今日,外部势力已经打开了中亚的缺口,中国已经成为中亚政治版图重新整合的关键参与者,而美国人则在中亚接过了英帝国的枪,但跟英国人一样,只能僵持在阿富汗。
  把中亚从封闭的亚欧大陆心脏地带解放出来并走向文明和繁荣,是外部世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条道路上,如果中美能够少一点猜忌,多一点合作,共同利益是可以产生的,而问题也必然随着中美的合作而得到解决。
  
  最后,中国或许可以用打酱油的心态观看俄罗斯在中欧或者高加索的表演,但是如果俄罗斯在不可预知的将来试图用格鲁吉亚的方式改变哈萨克、蒙古乃至远东人民的自由意志,那是不可能被接受的,中国也绝不能坐视。
  在清算奥斯曼帝国的时候,帝俄是一个急先锋。就二战而言,美国吞下了英帝国的遗产,苏联干掉了分赃不匀的大陆竞争对手纳粹德国,俄罗斯和美国成为肢解奥斯曼的最大受益者。如今,心脏地带对于一个强大的中国来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我国广袤的西部领土事实上已经插入了心脏地带,东北和正北都是蓄势待发,“中国处在控制欧亚大陆的很有利地位”。
  
  
  【四】从Amerippon到Chimerica:美国的忽悠还是历史的召唤?
  
  一看到Chimerica这个单词,我立马就想到了Amerippon(America+Nippon),这是布热津斯基在日本泡沫经济巅峰时期创造出来的动听词汇,当时翻译为“美日经济共同体”,现在称之为“美日国”也不错。我不知道老布跟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有什么关系,但是老布的确是G2的激烈鼓吹者。
  
  二战之后,日本进入了一个国力抬升极为迅猛的时期,到了八十年代,有无数可靠的数据以及合理的推测认为日本有可能赶上甚至超越美国。日本国内舆论信心十足,认为美国的沦落已经不可救药,唯有日本充满活力……“日本威胁论”一时甚嚣尘上。但是结局大家想必都非常清楚,日本进入九十年代,其发展势头戛然而止,进入了“停滞的XX年”,到现在还翻不过身来。值得注意的是,停滞时期与冷战结束基本同步。现在能够记住Amerippon这个单词的人想必已经不多了,而且当年的这个时髦词儿也早就丧失了其内在价值,连一个虚幻的全球“副总统”的位置,也没有保住。唯一让人惊讶的是,这个词汇的寿命也太短了。
  日本最大的致命之处在于它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美国的战略或者政策是否友好。如果一个强国的地位用贸易、金融、海权来衡量,当年的日本拥有强有力的贸易优势,工业品竞争力所向无敌;同时日元也开始为不少国家所储备,但是日本丧失了最为关键的联合舰队,我们只能在黑白纪录片中寻觅它的踪影了。当美国拿着日本的军费打赢伊拉克战争的时候,日本连美国的感谢名单都没上;相反,中国仅仅接受了一些低息日元贷款,就觉得很有感恩戴德的必要了。这是因为近代以来,中国只能在边境折腾,没有能力在西太平洋乃至印度洋展示自己的力量。
  
  Chimerica会重蹈Amerippon的覆辙吗?
  
  马汉在《美国的利益》一文中写到:“英国因其强大的海军和在我们的海岸附近握有坚固的据点,无疑是我国的可能敌国中最难以对付的一个。在这种情形下,必须格外提及的是,和这个国家达成诚挚的谅解是我国一个最重要的对外利益所在。” 相信有心的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笔者引用这句话的含义所在。不过历史同样证明,英美的确在广泛问题上达成了“诚挚的谅解”,但是这并不妨碍在美国走向世界霸权的道路上,英国人一直是其最强大最坚韧的对手。
  
  有人认为中国应该追求道义或者逻辑上的完美,但遗憾的是这非常困难,除非我们打算什么都不干。美国二十世纪初外交政策的基础是门罗主义和门户开放。乍一看这两者似乎略显矛盾,但是如果以美国实力为背景,一切又显得顺理成章。事实上这种把戏,美国人玩得颇为熟练,而国际社会对此已经麻木。
  
  中国是一个正常国家。中国渴望参与竞争,但是我们更加希望参与公平的竞争。现存国际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害怕中国参与竞争,因为它们在技能、资本上的优势已经大幅度萎缩,而中国人显得更加勤奋和进取,但在武力上它们依然占据上风。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要求它们放弃使用武力呢?中国提出的合理要求被置之不理,中国应得的份额被无情剥夺,中国的声音无人倾听,仅仅因为我们缺乏力量。这种历史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难道我们只能无动于衷?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将财富转化为力量(尤其体现为海军),我们还想取得新的财富就会困难重重,甚至连已经到手的财富都无法捍卫。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不能保证中国成为强国,但是如果吝啬对于海军的投入,强国地位将注定与中国无缘。
  
  当年丘吉尔在在议会解释为什么用海军基地交换五十艘残破的美国驱逐舰的时候,他用诗一般的语言说道:“这种措施没什么好担心的。即使我想制止也制止不了,没有人能够制止那么做。和密西西比河一样,它将滚滚奔流。让它奔流吧!让这势不可挡的温暖的滚滚洪流奔腾向前,一直流到更广阔的原野和更美好的日子。”
  
  丘吉尔真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能把这番投降主义的文字也说得如此优美动听!四十年代包括战后,世界依然把英帝国看做是列强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认为英国在埃及、印度、大洋洲的卓越地位不可动摇,但丘吉尔是明智的。Chimerica或者是个阴谋(把老布称为阴谋家,也不算冤枉他),但是中国也有个成语叫做将计就计。在二十一世纪,密西西比河将依然奔腾,但是只要我们枕戈待旦,黄河长江也将滚滚奔流……

作者:马杀鹰

文章地址: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217441.shtml【一】 陆军是中国人的命
  【二】 海军是中国人的钱
  【三】 老生常谈:远交近攻还是近交远攻?
  【四】 从Amerippon到Chimerica:美国的忽悠还是历史的召唤?
  
  【一】陆军是中国人的命
  
  陆军是新中国的开国根基,几千年以来几乎是中国唯一的兵种。苏联的分裂使得后冷战时代的中国陆地安全形势处于有史以来最佳的位置。除了印度之外,中国已经不存在陆地边界争端,北方的强敌此时此刻日夜担心的只是是否可以保持领土的完整统一。简单地分析,原苏联各个分裂出去的加盟共和国都与外国海陆相接;同时苏联最大的继承者俄罗斯在这些原加盟国还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这使得俄罗斯获取了宝贵的安全外围(特别是在中欧、高加索和中亚),并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俄罗斯的进一步分裂。
  俄罗斯最大的软肋显然在远东(近乎赤裸)。有俄罗斯学者撰文指出,“西伯利亚和远东……逐步在俄罗斯国家生存的一系列优先方面发挥首要作用。”俄罗斯最新的军事装备总是优先供应西部和远东。因为这两个地区,离周边最强大的权力中心最近。
  还有国人非常关心的蒙古;蒙古作为中俄两国之间巨大的缓冲区域,已经越来越显得是对俄罗斯单边有利了;如果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而导致蒙古地位改变,那么这绝不可能是一个孤立性事件。打开地图一看,蒙古西北俄罗斯境内的图瓦共和国,就是唐努乌梁海;蒙古正北的布里亚特共和国,其原住民是蒙古人的分支,自认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蒙古东北的外贝加尔边疆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家、军事家、博弈爱好者韦公小宝曾在那里战斗、生活过,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局限性使然,他老人家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我不喜欢看俄罗斯人的地缘政治理论,明明对麦金德那一套喜欢得不得了,但是每次论及地缘政治总要加上一套莫名其妙的玄学,为俄罗斯民族文过饰非,看着让人反胃(就好比麦金德也为自己的地缘政治学说凭空添加了一套意识形态语言)。如果说“没有蒙元满清就没有中国”,那毫无疑问是荒谬的;而“没有鞑靼统治,就没有俄罗斯”,却是真实的。俄罗斯对于当年鞑靼人的统治既爱又恨,恨的是所谓的“鞑靼桎梏”禁锢了俄罗斯的发展,但是全盘否定鞑靼统治则意味着丧失俄罗斯的独特个性。
  1904年1月25日麦金德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宣读了《历史的地理枢纽》这篇伟大的文章,一举奠定了地缘政治学说的思维方式。麦金德的陆权说承上启下,个人认为他之于地缘政治学就好比金庸之于武侠世界。枢纽一文的第五幅地图也是最为著名的地图就是“力量的自然位置”。对着这幅地图,俄罗斯持欧亚主义观点的地缘政治学家萨维茨基骄傲地写到:俄罗斯被称为中(央)国(家),比中国拥有的理由要充分得多。

  
此彩图与原图有一些出入,原图更加以枢纽地区为中心,但是此图同样可以说明问题
  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存在于1920年4月6日和1922年11月15日之间的远东共和国,恰好位于心脏地带之外(南部从贝加尔湖开始,直到北冰洋),这不仅仅是一个巧合。
  麦金德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大陆心脏地带的范围做了多次修改;1943年麦金德在《外交事务》中发布《周围世界和赢得和平》一文,把叶尼赛河以东的部分划出心脏地带,这块地界称之为“勒拿河地区”。特别钟情心脏地带学说的俄罗斯人对此耿耿于怀。
  麦金德的观点不是无的放矢而是紧扣政治的。时至今日,俄罗斯如果在西部或者南部吃紧,为了缓和东方的紧张局势,也可能再次祭出“远东共和国”之类的把戏。或者相反,“远东共和国”事实上幽灵未散,历史并不会因为那些并不神圣的条约而终结。
  
  
  【二】海军是中国人的钱
  
  在这里我们用马汉的海权六要素简单地分析一下中国发展海权的基础和前景。
  第一点是地理位置;这里主要涉及两点,第一小点是陆地安全形势是否简单;第二小点是进入公海是否畅通以及是否占据航运咽喉。
  显而易见就第一小点而言,岛国最有利于海上霸权的产生,比如英国;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西进运动将美国的疆域扩展到太平洋,两个邻国如同绵羊一般弱小和温顺,使得美国的陆地安全形势得到极大地简化,并从大陆国家演变得具有海洋国家的特征,这奠定了美国海上霸权的基础。前文已经述及,鉴于周边国家的衰落以及中国已经高度组织起来的近乎无限的人口,外加核大国地位,很难想象还有国家试图从陆地上进攻中国。这使得只要中国现阶段不试图扩张,陆地安全形势就非常简单了。这是中国发展海权的非常有利的基础。
  就第二小点而言,由于客观制约(包括地理现实和人为遏制),中国的海岸线略微显得有些闭塞(即使如此,也比德、俄强太多了),但是一旦台湾问题得到解决(历史已经在加快发展),这种闭塞性将成为天然的安全性。同时只要中国能够控制南中国海,马六甲就是中国的天然权力。
  
  第二点形态构成,第三点领土范围可以合起来讲。
  很少有大陆国家却拥有中国这般漫长而不冻的海岸线,深水大港星罗棋布,大江大河直达内陆,这些毫无疑问是力量和财富的源泉。当然我们不能说只要拥有这些有利的条件,就一定能催生一个海权大国,还需要结合更多的前提条件。十九世纪不少地理学家推测巴西具有成为一个海军大国的条件,而且历史给了巴西足够的时间,但是事实证明巴西不过是个美洲的“印度”而已。
  
  第四点人口数量。
  这里必须指出,这里的人口数量指的是一个国家能够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口数量。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曾经困扰过葡萄牙、荷兰甚至法国;但是对于中国而言,只要通过合理的组织,中国拥有进行任何伟大事业所必须的人口数量。
  
  第五点国民性格。
  马汉激烈抨击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海洋获取财富的方式局限于掠夺贵重金属,而不是投资于新兴工业领域。“巴西的矿场是葡萄牙人的坟墓,正如墨西哥和秘鲁的矿场是西班牙人的坟墓。所有的制造业部门受到了不理智的鄙视……”,仅仅一个世纪之后,这不正是美国的写照吗?中东的油井会成为美国的坟墓吗?
  不能否认,今时今日美国依然是世界科技的圣殿。但是不要忘记,英帝国在1906年依然可以打造让其他列强的主力舰一夜之间成为废铁的无畏舰,现代航母上的关键设备如蒸汽弹射器、斜角甲板、助降系统都是英国人发明的,但是这一切都无助于挽救英帝国的陨落;如果不出意外,我们可以在2015年目睹装备着电磁弹射器的美国新一代核动力航母投入现役,这样子划时代的科技进步可以延续美国人的辉煌吗?现在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唯一可以了解的是:当别人在为未来的冲突准备力量的时候,我们不少人却在争论这一切是否有意义。
  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识已经深入骨髓,以至于一些敏感技术的引入都会引发争论。勤劳、智慧、节俭毫无疑问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而且中国更具有优良的制造业传统,几千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精美的奢侈品的稳定供应者,众多实用的发明加快了历史的进程,当然这种传统被西方工业文明中断。中国现在要做的不过是恢复传统而已。
  
  第六点政府特征。
  中国为什么错失海洋时代和现代科技?无数历史学家都探索过这个问题,提出的理论五花八门。黄仁宇先生说过宋元是竞争性的社会,但是鉴于宋的悲惨结局以及元的异族统治,明清明显退化为保守的内敛型的社会。历史上曾经有不少国家,其统治精英目光炯炯,普罗大众被爱国主义点燃,于是打造了一支舰队;但是由于战败的挫折,激情的消逝,组织的混乱,或者舰队的存在并不是因为迫切的需要,海军的辉煌就难以为继了。
  今天,一个并不以民主为其特征的政府却以吸引外资、扩大出口为己任,这在中国历史上不能说绝无仅有,也可谓极其罕见。个人认为,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就是重新把中国社会推进到竞争性社会行列,中国已经成为一种“进行中的事业”(麦金德语),再也无法遏制,无论是外部的压迫性势力,还是内部的一个高度集权的政府。
  但是如果马汉重生,他一定会震惊于中国——当年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对象——居然拥有如此庞大的海上贸易量,而更他震惊的是,拥有如此庞大海上贸易量并且国民经济严重依赖之的中国,居然仅仅维持了一只如此细小的海军!


  2008年世界集装箱港口吞吐量排名(TOP 10)
  中国商人经常冒着血本无归甚至生命的危险,在海外从事商业活动,这毫无疑问促进了中国人民的福利;但是海外市场经常由于政治变动(常常因为外力干涉引发)或者不正当竞争导致他们无法正常经营,那么意味着中国人民的福利萎缩了。
  今天的人们对于我们从海上贸易获取财富的方式已经习以为常,但是作为一个大陆民族,对于这种财富改变我们的生活的程度,体会得不够深刻;对于如何保护这种财富的源源不绝,不但缺乏力量,还缺乏意识;对于海权的重视和海军的投资,相对我们拥有的能力而言,或者可以用麻木和吝啬来形容。
  如今市场经济已经奠定,开弓没有回头箭,对于原料和市场的渴望,是海军建设最强大的动力;也唯有海军,才能确保原料和市场的稳定占有。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中国人民未来的福祉,将有很大一部分维系在海军上。
  
  海权六要素分析完毕。中国显然具备发展海权、壮大海上力量的所有基本要素,发展海军、拥有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不能视为纯粹是海洋国家的专利。美国从大西洋沿岸发展,但是一直致力于西进运动,海军没有太大的发展,1880年之前美国海军甚至不如巴西海军,直到伟大的马汉唤醒了美国。严重的孤立主义情绪曾经压制着美国致力于营造世界和平,或许它们更多地看到了美国还没有充分准备,就比如中国现在也是韬光养晦,但是中国终究会明白,如果不主动谋求和平,和平又怎么可能自动到来呢?
  
  中国曾经在美国安排的国际环境下茁壮成长,但是现在这种有限的可控的发展已经接近瓶颈了。最近有茅教授认为中国应该提高粮食对外依存度。这个建议个人认为走在了时代的前面。进口粮食即使从目前的经济层面来说是划算的,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是否可以保障总量稳定而价格合理的粮食进口呢?如果中国想干一些在西方国家眼中属于伤天害理、大逆不道的事情,而导致粮食进口受阻,中国是否严肃地考虑过投降呢?
  二十世纪初英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小麦进口国,但是英国人拥有绝对海权。中国没有英国人的实力,却产生了与英国人同样的需求,这是非常奢侈的行为,也将是不可饶恕的罪行。换句话来说,粮食进口需要海权保障,如果叠加海军的成本,粮食将是昂贵的。如果仅仅拥有一只高不成低不就的海军,中国将是危险的。
  
  近代以来有两种国际货币:英镑和美元;同时又有两个海权大国:英国和美国。显然这并不是巧合。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占领市场和原料,显然这并不完全取决于市场原则。同时由于害怕这两者被切断,中国的主权完整都一直受到伤害。有人说中国有大把的美元,为什么只能去买美国国债,而得不到大宗货物的定价权?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最近的一次金融霸权的交接。
  一战后美国从债务国转变为债权国,工业实力以及从人口、资源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潜力,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最强国;同时华盛顿体系奠定了美国跟英国海军之间的均势;饶是如此,美国还要等待大萧条摧毁英镑,并于二战后才彻底瓦解英国人的抵抗。失去殖民体系和英镑霸权之后,英帝国的艨艟巨舰只好陆续进入拆船厂。不用对比数字,我们就可以得出,中国远远没有当年美国那般强大,而美国也远远比当年英国强大。尤其是在标志性的海军方面,中国跟美国比,或者仅仅是象征意义上的。说到这个时候,我们是否觉得自己的要求并非那么简单呢?
  2003年美国发动海湾战争,遭到欧洲的强烈反对,很多人用货币战争来解析那场战争。我相信,只要欧洲有一支合适的舰队可以制衡美国海军,它就会毫不犹豫地派往印度洋北部。但是欧洲没有,所以欧洲的中东政策和欧元只能遭受重创。顺便说一句,个人认为如果欧洲不能摆脱大西洋主义的束缚,那么欧洲想重新占据失去的历史舞台,几乎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中国海权不能全球化,人民币就不可能全球化。海权不伸张,人民币将来顶多也只能扮演日元、欧元那种尴尬的角色(限于篇幅,得出这个结论似乎显得有些匆忙,但是个人认为结论本身就能证明自己)。
  
  台湾问题以及南中国海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海权人所共知,但是个人认为,陆权的实现也需要海军的强有力支撑,在这里简单提一下。
  藏南问题的解决,个人认为将根据印度半岛内部的政治分歧爆发而得到解决。但是在目前的中印实力对比的前提下,印度半岛的完整是有利于美国的;也就是说,美国会致力于维护印度半岛的统一,事实上美国从来不吝啬给予印度廉价的赞美。如果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无法在印度洋包抄到位,那么中国怎么可能对印度南部、孟加拉、斯里兰卡和小巴施加有力的支援呢?当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纵横驰骋的时候,中国对于藏南的领土要求也必然受到尊重,一切也会显得顺理成章。
  
  现在中国大力提倡海洋意识,但是这个不能靠喊口号来解决。所谓“百年海军”、“举国力建海军”,确实如此并不夸张。这使得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
  
  
  【三】老生常谈:远交近攻还是近交远攻?
  
  西方尤其是美国学者一直宣扬这么一种地缘政治对抗模式:美欧日铁板一块,而美国稳执大西洋主义和太平洋主义之牛耳,居中策应,运筹帷幄,简直就是无敌的组合;而亚欧大陆国家如试图对抗,只能折腾一些贫穷落后的联盟,只需简单地考虑实力对比,亚欧大陆几乎是毫无胜算。俄罗斯如今还试图重建过去那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联盟,可见它到现在还不知道苏联是怎么死的。
  但问题是为什么要这么玩呢?美欧日如果铁板一块,中国在二十世纪初就被玩死了,何来二十世纪下半叶凤凰涅槃呢?欧洲如果铁板一块,美国在十八世纪就被扼杀了,何来十九世纪乘隙崛起呢?中美关系的复杂程度,个人感觉不亚于二十世纪初的英美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见面勾肩搭背,背后互相捅刀,这才是正常的。
  
  当中国作为边缘地带崛起之时,按照地缘政治的合理推论,必然受到来自美俄的双重挤压,这显然是非常不利的局面。不考虑实力对比的动态变化而幻想敌人战略失误以实现中国的近交远攻或者远交近攻,那是料敌从宽的侥幸心理,不可取也不现实。不妨设想,中国希望俄罗斯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助一臂之力,并在中国完成崛起之后引颈就戮,现实吗?同样的道理,那些嚎着远交近攻的朋友,怎么确保美国在中俄实力对比失衡的时候加入到俄罗斯一方呢?那怎么办?
  毫无疑问就现阶段而言,强调中俄友好是不过分的;因为美国远比俄罗斯强大,而且美国作为一个非亚欧大陆的国家,均势思维根深蒂固,俄罗斯如果出现彻底沦丧的趋势意味着亚欧大陆均势动摇,美国不会坐视;反之,俄罗斯没有太大的能力挽救美国,甚至可能对于美国的衰落幸灾乐祸。如何在不远的将来,在中俄实力对比发生剧变的情况下长期保持中俄友好,是当前中国的一个重要课题。
  不过如果我们仅仅从感情出发,中俄友好是不牢固的。所以中国保持中俄友好的战略就是绑架远东,并对中亚国家(尤其是哈萨克)以及蒙古施加无法拒绝的影响力。只有实现以上两点,中俄友谊才可能长期稳定;而且在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当地人民渴望发展和繁荣之时,陆军应该像海军挺进深蓝一般,为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带来和平,彻底清算那个盘踞远东不去的欧洲大国。在此之前,我们要注意的就是远东和西伯利亚众多的河流,无论是结冰期还是通航期,运用河流完成机动是一个考验中国科技能力的很有意思的课题。
  
  同时,中国要避免一个误区,就是中X友好,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要不分时间不分场合地掏心窝子。即使是中国对外友好典范的中巴关系,也不见得多么单纯美好。按照这个思路,中俄友好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持续地削弱俄罗斯,相反,个人认为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尽快停止对俄罗斯军工业的输血;不但如此,还要利用一切可能,通过中国军工产品性价比的优势,打击俄罗斯军工出口,削弱乃至中止俄罗斯军工业综合体的自我更新能力。
  现在有俄罗斯学者撰文,感谢中国、印度以及伊朗等国家在俄罗斯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保存了其军工业综合体的生存以及发展,事实上中国的确在这么做。虽然这种行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的燃眉之急,但是从长远来说,却损害着中国的利益。中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因为来自美国海上的压迫。就印度而言,它们发展海军是为了什么?因为中国威胁论还是美国在印度洋的为所欲为?显然是后者。这等于说,美国人不费自己的一分一毫,就迫使亚欧大陆边缘国家给俄罗斯输血,个人认为这才是美俄在战略层次的互动。
  军火贸易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治的敏感性;考虑到美国到目前为止依然承诺Private台湾防御性武器,中国又何必介意向一些主权国家提供防御性武器呢?
  
  其次,减少中俄大宗能源和资源贸易,加大从中东、非洲和拉美获取能源的比例。
  但是有人认为,即使中国不跟俄罗斯交易,肯定会有其他人跟俄罗斯交易。这个观点值得商榷。远东的资源从数字上看上去极为丰富,但是基于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开发利用的成本极高,而且相对开发成本低的资源已经基本告罄。远东迟早会形成这种场面:没有中国的人力和资金,远东无法得到有效开发。对于中国来说,在远东没有对中国的资金和人力提供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的情况下,应该谨慎地和选择性地投入。与此同时,远东的资源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替代进口国非常多,无须匆忙。即使一再高唱中俄友好的俄罗斯学者,也会毫不犹豫地建议联合美国压制中国在远东的傲慢。同时鉴于历史经验,一旦俄罗斯得到复苏,它就会无情地排斥你,中国不能充当远东的农夫。
  
  再次,在中国参与或者控制的情况下,尽快建设中亚—里海地区通往阿拉伯海的能源输出管道,加强亚欧大陆桥建设,削弱俄罗斯对于中亚的控制能力。
  历史上,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一直被游牧民族所打断或控制,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中亚这块巨大的土地就被帝俄以及它的继承者苏联所遮断,外界无法进入。时至今日,外部势力已经打开了中亚的缺口,中国已经成为中亚政治版图重新整合的关键参与者,而美国人则在中亚接过了英帝国的枪,但跟英国人一样,只能僵持在阿富汗。
  把中亚从封闭的亚欧大陆心脏地带解放出来并走向文明和繁荣,是外部世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条道路上,如果中美能够少一点猜忌,多一点合作,共同利益是可以产生的,而问题也必然随着中美的合作而得到解决。
  
  最后,中国或许可以用打酱油的心态观看俄罗斯在中欧或者高加索的表演,但是如果俄罗斯在不可预知的将来试图用格鲁吉亚的方式改变哈萨克、蒙古乃至远东人民的自由意志,那是不可能被接受的,中国也绝不能坐视。
  在清算奥斯曼帝国的时候,帝俄是一个急先锋。就二战而言,美国吞下了英帝国的遗产,苏联干掉了分赃不匀的大陆竞争对手纳粹德国,俄罗斯和美国成为肢解奥斯曼的最大受益者。如今,心脏地带对于一个强大的中国来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我国广袤的西部领土事实上已经插入了心脏地带,东北和正北都是蓄势待发,“中国处在控制欧亚大陆的很有利地位”。
  
  
  【四】从Amerippon到Chimerica:美国的忽悠还是历史的召唤?
  
  一看到Chimerica这个单词,我立马就想到了Amerippon(America+Nippon),这是布热津斯基在日本泡沫经济巅峰时期创造出来的动听词汇,当时翻译为“美日经济共同体”,现在称之为“美日国”也不错。我不知道老布跟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有什么关系,但是老布的确是G2的激烈鼓吹者。
  
  二战之后,日本进入了一个国力抬升极为迅猛的时期,到了八十年代,有无数可靠的数据以及合理的推测认为日本有可能赶上甚至超越美国。日本国内舆论信心十足,认为美国的沦落已经不可救药,唯有日本充满活力……“日本威胁论”一时甚嚣尘上。但是结局大家想必都非常清楚,日本进入九十年代,其发展势头戛然而止,进入了“停滞的XX年”,到现在还翻不过身来。值得注意的是,停滞时期与冷战结束基本同步。现在能够记住Amerippon这个单词的人想必已经不多了,而且当年的这个时髦词儿也早就丧失了其内在价值,连一个虚幻的全球“副总统”的位置,也没有保住。唯一让人惊讶的是,这个词汇的寿命也太短了。
  日本最大的致命之处在于它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美国的战略或者政策是否友好。如果一个强国的地位用贸易、金融、海权来衡量,当年的日本拥有强有力的贸易优势,工业品竞争力所向无敌;同时日元也开始为不少国家所储备,但是日本丧失了最为关键的联合舰队,我们只能在黑白纪录片中寻觅它的踪影了。当美国拿着日本的军费打赢伊拉克战争的时候,日本连美国的感谢名单都没上;相反,中国仅仅接受了一些低息日元贷款,就觉得很有感恩戴德的必要了。这是因为近代以来,中国只能在边境折腾,没有能力在西太平洋乃至印度洋展示自己的力量。
  
  Chimerica会重蹈Amerippon的覆辙吗?
  
  马汉在《美国的利益》一文中写到:“英国因其强大的海军和在我们的海岸附近握有坚固的据点,无疑是我国的可能敌国中最难以对付的一个。在这种情形下,必须格外提及的是,和这个国家达成诚挚的谅解是我国一个最重要的对外利益所在。” 相信有心的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笔者引用这句话的含义所在。不过历史同样证明,英美的确在广泛问题上达成了“诚挚的谅解”,但是这并不妨碍在美国走向世界霸权的道路上,英国人一直是其最强大最坚韧的对手。
  
  有人认为中国应该追求道义或者逻辑上的完美,但遗憾的是这非常困难,除非我们打算什么都不干。美国二十世纪初外交政策的基础是门罗主义和门户开放。乍一看这两者似乎略显矛盾,但是如果以美国实力为背景,一切又显得顺理成章。事实上这种把戏,美国人玩得颇为熟练,而国际社会对此已经麻木。
  
  中国是一个正常国家。中国渴望参与竞争,但是我们更加希望参与公平的竞争。现存国际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害怕中国参与竞争,因为它们在技能、资本上的优势已经大幅度萎缩,而中国人显得更加勤奋和进取,但在武力上它们依然占据上风。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要求它们放弃使用武力呢?中国提出的合理要求被置之不理,中国应得的份额被无情剥夺,中国的声音无人倾听,仅仅因为我们缺乏力量。这种历史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难道我们只能无动于衷?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将财富转化为力量(尤其体现为海军),我们还想取得新的财富就会困难重重,甚至连已经到手的财富都无法捍卫。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不能保证中国成为强国,但是如果吝啬对于海军的投入,强国地位将注定与中国无缘。
  
  当年丘吉尔在在议会解释为什么用海军基地交换五十艘残破的美国驱逐舰的时候,他用诗一般的语言说道:“这种措施没什么好担心的。即使我想制止也制止不了,没有人能够制止那么做。和密西西比河一样,它将滚滚奔流。让它奔流吧!让这势不可挡的温暖的滚滚洪流奔腾向前,一直流到更广阔的原野和更美好的日子。”
  
  丘吉尔真不愧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能把这番投降主义的文字也说得如此优美动听!四十年代包括战后,世界依然把英帝国看做是列强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认为英国在埃及、印度、大洋洲的卓越地位不可动摇,但丘吉尔是明智的。Chimerica或者是个阴谋(把老布称为阴谋家,也不算冤枉他),但是中国也有个成语叫做将计就计。在二十一世纪,密西西比河将依然奔腾,但是只要我们枕戈待旦,黄河长江也将滚滚奔流……

作者:马杀鹰

文章地址: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217441.shtml
但是,目前还到处存在的随地吐痰和随手扔垃圾,让我看到隐忧,毕竟这是秩序的体现,日耳曼民族的秩序让他在二战初期和二战后的表现让人刮目,什么时候能让国人改了这两个毛病,我想老美就应该开始怕怕了。。。
xmlinting 发表于 2009-5-21 11:45
这就是被忽悠到的结果
去老美黑人区看看........
现在还有2楼这样被忽悠的人呀!!
写得不错,虽然没有如论文般具体的论证,但高度和视野都是很好的。

不过,个人认为,关于国家战略的论证,除了参考地缘政治理论,还应该结合一下老亨的“文明的冲突”理论。因为在欧洲逐渐伊斯兰化且各类非政府组织不断抬头的现实中,地缘的西欧一极按照地缘政治的看法其实已经接近于崩坏(虽然实际上西欧从来也没有成为统一的一极,最多在拿破仑、小胡子、和马约初签署时三次接近过这一目标),所以说,建立在民族和强权国家上的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
黄河长江也将滚滚奔流!祖国在党的领导下没有不强盛的道理!
中国要在西太平洋乃至印度洋展示自己的力量!
o(∩_∩)o...哈哈  有些人喜欢这样“忧国忧民”。
2楼的小童靴,自己搜索纽约地铁站的图片,看看满地的口香糖吧,非常壮观的。
我就不转了,怕有的兄弟正在吃零食啥的。
美国的制造业哪里衰退了?仅仅只是转型,对比一下通用汽车的处境和通用电气,通用动力就知道了,还有洛马,波音,格鲁曼……
视角确实不错!
中国是该重视海权了,不仅要迈出第一岛链,还要插手西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