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的,估计是167/江2/169/170的好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08:52
新华网武汉5月18日电 5月1日,人民海军舰艇编队停靠香港维多利亚湾,8艘具有较高信息化水平的新型战舰首次集中亮相。登舰参观的香港各界人士惊叹不已,都为祖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和骄傲。

  为提高这批新型战舰的信息化水平,海军驻709所技术干部李明夜以继日地工作,付出了巨大辛劳。如今,他又在向装备信息化的制高点发起新的冲刺。

  (一)2004年4月,某实验室传出捷报:新型驱逐舰数据传输模块研制成功,研制水平实现了质的跨越。

  李明作为这一项目的军方主管,承担这样的任务已不是第一次。1988年7月,他从海军工程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驻709所军代表室,承担舰载指挥控制和作战系统的研制监造任务。16年来,他和科研人员一起,攻克了30多项关键技术难关,取得12项重大技术成果,完成18艘新型战舰信息化主战装备的研制监造任务。

  传统海战模式向网络中心战跨越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也是我海军某型装备必须跨越的鸿沟。为了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上级决定在新型战舰上加装数据传输处理设备。但在加装后,受技术、条件、设备限制,一些数据只能通过人工键盘输入的方式频繁输入,实时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部队使用极不方便。

  上级指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可是,当时没有一家单位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正当这件事陷入困境时,李明临危受命。他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计算、验证了2000多组数据、信息,到10多个相关单位调研、搜集、查阅了大量的随机资料,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之后,他多次进行实船勘验,最终彻底解决了问题。数据的自动录入,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的精度和实时性。

  目前,海军大量的信息化装备都运用了计算机设备,而有的计算机采用的硬盘因固有的结构特征,自身抗振荡的能力比较弱,抗恶劣环境的能力比较差。尽管在装备应用中采取了特殊的加固处理措施,但效果仍不理想。李明从IT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中,发现闪存技术最新发展不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可抗恶劣环境影响,便大胆提出改进方案,并全身心地和研究所人员一起研究,反复试验,成功研制出新型加固硬盘,使电子装备的可靠性和抗恶劣环境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P>(二)“只要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困难再多也要尽力去解决。”李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次海上演习时,李明发现指挥员每下达一个命令,都要在键盘上点击几次甚至十几次,这一情景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操作程序多,必然导致指挥系统反映时间长,也容易出差错,在战时就有可能贻误战机。演习结束后,李明来到指挥控制台前,对键盘反复考查,发现键盘上有一组空白键没有被利用,他的脑海中立即闪出一个新的设想:将这组空白键改成智能功能键,只要点击一两次键盘,就能快速传递指挥信息。经过一个多月的潜心研究探索,李明成功地设计出一组智能软件,安装到键盘的空白键上后,只需点击两次键盘就能正确传递作战指令信息。经装舰试验证明,简化了操作程序,操作时间缩短了4/5,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李明每次下部队时,总要当面听取舰上官兵对新装备的使用意见和改进建议。一次,舰上的航海长向李明反映:如果在舰艇的电子海图上,能对任意一个目标相对位置进行快速自动定位,将大大提高武器装备的反应能力和准确打击目标的能力。李明当即到指挥台上作了一番实操体验,发现电子海图上显示的目标,确实无法在短时间内读出目标参数,需要通过调用专用软件,才能对目标进行锁定。

  回到单位后,他向领导作了汇报,提出了科研攻关的设想,还“毛遂自荐”担任课题组长。在随后的3个月时间里,李明不分白天黑夜,投入紧张的方案设计和工程化研究试验。这年春节,他连续7天呆在实验室里,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完成了10多万组数据的计算和数学模型的建立,并在软件设计中解决了电磁兼容这一关键性难题,使课题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经过李明的艰苦努力,“电子海图快速自动定位系统”从立项到装舰应用,前后不到半年时间,这一重要成果使新型战舰的信息反应速度提高了一倍以上。

  (三)为部队提供质量可靠的信息化装备,是李明一贯的工作标准。2002年9月,新型战舰指挥控制系统在某研究所进行装舰前的可靠性试验。按要求,这套系统需在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条件下持续试验,但实验室机器转动的噪音和几十台(套)设备在高温状态下散发的混合气体,让人难以忍受。李明毅然走进实验室,支了一张简易床,吃住在现场。整整12天近300个小时,他一直坚守在岗位上监测和记录着装备在不同情况下的性能反应。 试验结束后,他一连两天吃不下饭,双耳听不清别人讲话,失味、失聪、失眠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他说,设备以零故障通过验收,是对他最好的回报。

  在李明的心目中,装备质量胜过一切。对装备质量中出现的任何异常现象,他从不放过。一次,他验收一套信息装备时,偶尔出现的光波跳动引起了他的警觉,他判断可能有质量问题,但厂方认为是偶然现象,不会影响设备的性能和使用。

  “必须对部队的战斗力负责,重新验收!”李明一再表明态度。厂方最终被他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所打动,同意重新做系统稳定性考机试验,结果发现确实有一个模块存在质量问题,更换模块后又做了8个小时的考机试验,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10多年来,李明交付部队的几十台(套)电子信息装备,无一质量问题。部队称赞说,这是“可靠的人交付可靠的装备”。
</P>新华网武汉5月18日电 5月1日,人民海军舰艇编队停靠香港维多利亚湾,8艘具有较高信息化水平的新型战舰首次集中亮相。登舰参观的香港各界人士惊叹不已,都为祖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自豪和骄傲。

  为提高这批新型战舰的信息化水平,海军驻709所技术干部李明夜以继日地工作,付出了巨大辛劳。如今,他又在向装备信息化的制高点发起新的冲刺。

  (一)2004年4月,某实验室传出捷报:新型驱逐舰数据传输模块研制成功,研制水平实现了质的跨越。

  李明作为这一项目的军方主管,承担这样的任务已不是第一次。1988年7月,他从海军工程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驻709所军代表室,承担舰载指挥控制和作战系统的研制监造任务。16年来,他和科研人员一起,攻克了30多项关键技术难关,取得12项重大技术成果,完成18艘新型战舰信息化主战装备的研制监造任务。

  传统海战模式向网络中心战跨越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也是我海军某型装备必须跨越的鸿沟。为了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上级决定在新型战舰上加装数据传输处理设备。但在加装后,受技术、条件、设备限制,一些数据只能通过人工键盘输入的方式频繁输入,实时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部队使用极不方便。

  上级指示: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可是,当时没有一家单位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正当这件事陷入困境时,李明临危受命。他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计算、验证了2000多组数据、信息,到10多个相关单位调研、搜集、查阅了大量的随机资料,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之后,他多次进行实船勘验,最终彻底解决了问题。数据的自动录入,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的精度和实时性。

  目前,海军大量的信息化装备都运用了计算机设备,而有的计算机采用的硬盘因固有的结构特征,自身抗振荡的能力比较弱,抗恶劣环境的能力比较差。尽管在装备应用中采取了特殊的加固处理措施,但效果仍不理想。李明从IT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中,发现闪存技术最新发展不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可抗恶劣环境影响,便大胆提出改进方案,并全身心地和研究所人员一起研究,反复试验,成功研制出新型加固硬盘,使电子装备的可靠性和抗恶劣环境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P>(二)“只要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困难再多也要尽力去解决。”李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次海上演习时,李明发现指挥员每下达一个命令,都要在键盘上点击几次甚至十几次,这一情景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操作程序多,必然导致指挥系统反映时间长,也容易出差错,在战时就有可能贻误战机。演习结束后,李明来到指挥控制台前,对键盘反复考查,发现键盘上有一组空白键没有被利用,他的脑海中立即闪出一个新的设想:将这组空白键改成智能功能键,只要点击一两次键盘,就能快速传递指挥信息。经过一个多月的潜心研究探索,李明成功地设计出一组智能软件,安装到键盘的空白键上后,只需点击两次键盘就能正确传递作战指令信息。经装舰试验证明,简化了操作程序,操作时间缩短了4/5,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李明每次下部队时,总要当面听取舰上官兵对新装备的使用意见和改进建议。一次,舰上的航海长向李明反映:如果在舰艇的电子海图上,能对任意一个目标相对位置进行快速自动定位,将大大提高武器装备的反应能力和准确打击目标的能力。李明当即到指挥台上作了一番实操体验,发现电子海图上显示的目标,确实无法在短时间内读出目标参数,需要通过调用专用软件,才能对目标进行锁定。

  回到单位后,他向领导作了汇报,提出了科研攻关的设想,还“毛遂自荐”担任课题组长。在随后的3个月时间里,李明不分白天黑夜,投入紧张的方案设计和工程化研究试验。这年春节,他连续7天呆在实验室里,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完成了10多万组数据的计算和数学模型的建立,并在软件设计中解决了电磁兼容这一关键性难题,使课题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经过李明的艰苦努力,“电子海图快速自动定位系统”从立项到装舰应用,前后不到半年时间,这一重要成果使新型战舰的信息反应速度提高了一倍以上。

  (三)为部队提供质量可靠的信息化装备,是李明一贯的工作标准。2002年9月,新型战舰指挥控制系统在某研究所进行装舰前的可靠性试验。按要求,这套系统需在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条件下持续试验,但实验室机器转动的噪音和几十台(套)设备在高温状态下散发的混合气体,让人难以忍受。李明毅然走进实验室,支了一张简易床,吃住在现场。整整12天近300个小时,他一直坚守在岗位上监测和记录着装备在不同情况下的性能反应。 试验结束后,他一连两天吃不下饭,双耳听不清别人讲话,失味、失聪、失眠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但他说,设备以零故障通过验收,是对他最好的回报。

  在李明的心目中,装备质量胜过一切。对装备质量中出现的任何异常现象,他从不放过。一次,他验收一套信息装备时,偶尔出现的光波跳动引起了他的警觉,他判断可能有质量问题,但厂方认为是偶然现象,不会影响设备的性能和使用。

  “必须对部队的战斗力负责,重新验收!”李明一再表明态度。厂方最终被他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所打动,同意重新做系统稳定性考机试验,结果发现确实有一个模块存在质量问题,更换模块后又做了8个小时的考机试验,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10多年来,李明交付部队的几十台(套)电子信息装备,无一质量问题。部队称赞说,这是“可靠的人交付可靠的装备”。
</P>
我来顶
<P>顶!</P><P>中国这样实干的人太少了!</P>
希望能多出几个这样的人才
不错,咱们需要这样的人
希望从体制上保证武器质量,而不是单单靠某些人的责任心
军工的质量问题早就应该好好搞一下了,我觉得要是再象以前那样乱来的话,军队的战斗力怎么能够体现出来~!
多几个这样的人就好了
好,得顶一下
<B>以下是引用<I>xiaojun</I>在2004-5-23 12:39:00的发言:</B>
希望从体制上保证武器质量,而不是单单靠某些人的责任心


[em01][em01]
确实应该从制度上加以保证!而不是单单依靠几个人!
狂顶拉!!!!!!!!!!!~~~~~~~~~~~~~~~~[em17][em17][em17][em17]
<P>好,得顶</P>
<P>我们太缺少这样的人啦。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制度的问题,我们不缺好的制度。这和我们的文化有关系,我们有人治的传统,而且不太注重理术太重文术,那些在技术上有特长的人在我国一直都不能得到太高的地位和太多尊敬。。。。。。不说了,要不又有人拍了。</P>
李明吃、住、行办好了吗????[em10]
全中国有多少个叫李明的?
<P>顶一下</P>
人才难得
<P>边研制边装备!好思路!</P>
可真是够拼命的
顶,这个不顶顶什么?
顶!
<P>该不会171的数据链还没出来吧:)</P>
真是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