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 军衔 军徽等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34:51
不知道有没有人发过   如果有  斑竹就删吧
军旗
  象征军队或建制部队的旗帜。有些国家的军旗还包括主管人员旗。一般由旗幅、旗杆和旗顶组成。旗幅的规格、质料、颜色、图案(字样)及制作方法等,各国军队都有严格的规定。旗杆一般为金属品,表面有旋纹;旗顶多为矛头、十字或其他象征性图形,有的饰穗子 。军旗是军队荣誉 、勇敢和统一指挥的象征,由最高军事领导机关制定和颁发。 中国从原始社会后期起即以旗帜作为聚集族人的标志 。当时的旗帜样式简单 ,只是系在竿头上的象征性物件或图形。《尔雅》记载的“有铃曰旗”,《周礼》上称的“交龙为旂”,就是在竿头上悬铃、在帛上画龙作为旗帜。传说黄帝练兵摆阵法,设五旗五麾,“麾”就是古代指挥军队的一种旗帜。随着社会发展和军队指挥的需要,旗帜样式不断改进,种类不断增多。北周时期,由军将、师帅、旅帅、卒长掌握使用的旗帜就有麾、旞、、斾四种。明朝军事家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设有主将用的三军司命旗,识别将领身分的认旗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就是根据旗帜图案而命名,即画龙和不画龙的黄、红、白、蓝4色共8种旗帜。清太宗皇太极(1627~1643)时,八旗兵用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和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色旗帜相区别。中华民国政府1912年6月颁布的国旗及陆军、海军军旗命令,规定以五色旗为国旗,以19星旗为陆军旗,以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同年10月,颁布陆军团旗命令,规定陆军团旗的图案与陆军旗相同,另加黑色丝边,旗杆顶端冠矛头,饰朱旄,靠旗杆一侧书写团的番号;同年11月,颁布的海军旗条例,规定了大总统、海军总长、次长等军事指挥人员旗,以及舰艇各种旗帜样式和使用场合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产生和逐步定型的。 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开始,就制定了旗帜。1927年9月初,为筹备秋收起义,刚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奉命研制了起义的旗帜样式: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靠旗杆一侧旗幅的白布条上竖写“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9月11日,该师指战员高举鲜红庄严的军旗,举行了著名的秋收起义。此后,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样式曾作过多次修改,但组成军旗的基础图案(五角星、镰刀、斧头或锤子)和鲜红的旗色没有变。1930年4月,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的《关于红军各级军旗的规定的通知》中,规定旗幅上方增加横写的“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字样,旗边加饰旗须,并确定了旗帜的规格、斧头样式和刃锋的方向等。1931年3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了《苏维埃和群众团体红军旗帜印信式样》,红军军旗样式有较大变化,镰刀斧头改为金黄色镰刀铁锤,五角星由白色改为金黄色,单独置于旗幅内上角,以旗须颜色(红、黄、黑、白、蓝、绿)区分部队属性(步、骑、炮、工、辎、医)。还规定了授旗范围和红军各级旗帜规格:中央军委为5.6×4(市尺,下同),集团军为5×3.6,军为4.4×3.2,师、团为3.8×2.8,营、连为3.2×2.4。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统一使用国民革命军旗帜。
  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命令,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样式为:旗幅为红地,长方形,横竖为5∶4,靠旗杆上方缀金黄色五角星和“八一”两字,故简称“八一”军旗。五星和“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经过长期奋斗,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全国。“八一”军旗是荣誉、勇敢与光荣的象征,是鼓舞全军指战员团结战斗的旗帜。1992年9月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使用的陆军、海军、空军军旗样式。陆军、海军、空军军旗旗幅的上半部(占旗面的八分之五)均保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基本样式,下半部(占旗面的八分之三)区分军种:陆军为草绿色;海军为蓝白条相间;空军为天蓝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主要授予团以上部队和院校,由司令部门保管,通常在典礼、检阅、隆重集会等时机使用。全军指战员必须自觉尊重和保卫自己的军旗,战时如由于部队怯懦而丢失军旗者,该部指挥员应受到军纪惩处。 世界各国军队都有自己的旗帜。有些国家军队的旗帜种类繁多,如武装部队队旗,独立军种(兵种)旗,部队(兵团)旗或战旗,海军舰艇旗和辅助船只旗,主管人员旗等。1990年前,苏军把授予团、旅、独立营(或炮兵营)、航空兵大队、军事院校、教导部队、海军支队的旗帜称战旗,战时随部队行动。苏海军舰艇还使用主管人员旗帜:苏联最高统帅旗、国防部长旗、总参谋长旗 、海军总司令旗 、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旗,舰队、区舰队、分舰队司令旗等。


军徽
  象征军队的标志之一。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颁发经毛泽东审定、批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样式为镶有金黄色边之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亦称“八一”军徽。红星象征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八一”表示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举行南昌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从此人民解放军诞生了。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中,曾附录了陆军军徽、海军军徽和空军军徽样式。陆军军徽亦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海军、空军的军徽以“八一”军徽为主体,表示海军、空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海军军徽为藏蓝色底,象征广阔的海洋,衬以银灰色铁锚,代表舰艇。空军军徽为天蓝色底,象征辽阔的蓝天,衬以金黄色飞鹰两翼,代表飞机。1949年6月~195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曾用作帽徽。1990年6月,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重新附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图样,并对军徽的使用作了明确规定:军徽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用于举行典礼、检阅、军人宣誓、隆重集会时悬挂在主席台中央,也可用在臂章、奖状、车辆、舰艇、飞机、重要建筑物上;禁止在装饰物品、商业广告或有损于军徽庄严的场合使用。 世界各国军队的军徽,种类繁多,样式各异。

军衔
  区分军人等级、表明军人身分的称号、标志,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 。通常由将官 、校官、尉官、准尉、士官、士兵构成其等级体系,有的国家还设有元帅。以置于肩、领或袖、帽等处的专门徽章符号,标志军人的军衔等级和所属军种、兵种及专业勤务。军衔的种类,按其性质,可分为正式军衔、临时军衔和荣誉军衔;按兵役,可分为现役军衔、预备役军衔和退役军衔。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军衔是军人的终身荣誉,非经法律判决不得剥夺,具有一定功绩的军人退役后,在规定的场所有权着佩带军衔符号的军服。 实行军衔制度,有利于提高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加强军队的组织纪律性,方便军队的指挥和管理,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对国际联盟作战和军队交往也具有重要意义。 军衔等级的设置,同军队的规模和体制编制密切相关。欧洲早期的军队,最大编制是团,所以当时最高军衔只是上校,将军则是代表君主或元首指挥作战的首领。以后,随着军队组织编制扩大,将军遂划分为若干等级,以指挥不同规模的军队。各国军官军衔同军队职务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常是上尉一连长,上校一团长,准将一旅长,少将一师长,中将一军长,上将一方面军(或战区)司令官。 军衔授予的条件和程序,各国都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授予军衔,一般以军人所任职务的编制军衔、政治品质、业务素质、服役经历及劳绩贡献为依据。军官军衔的授予, 许多国家集中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手中,也有的国家将中、下级军官军衔的授予权赋予国防部和高级军事机关。 军衔晋升是军人的一种权利。各国对校级以下军官及士兵军衔的晋升期限,都有具体、严格的法律规定;将官军衔的晋升,通常实行择优选升,不规定具体期限。和平时期,军衔一般都是按期逐级晋升,因职务提升而军衔低于新任职务的编制军衔,或在工作中建有突出功绩的军官,军衔可提前晋升。 为使军人的军衔与其所任职务相一致,有的国家实行临时军衔制度。如美国规定,下士以上军人正式军衔尚未期满,而被正式任命或临时任命为比其正式军衔高的职务时,则授予同新任职务相适应的临时军衔 。临时军衔 ,一般都高于本人的正式军衔。被授予临时军衔的人员,其权力和服装式样与正式军衔相同。职务下降时,临时军衔亦随之下降,但不得低于原有的正式军衔。英国、印度等国,亦实行临时军衔制度。 军衔是多数国家规定军官服役年龄和军人享受物质待遇的重要依据。军官服役年龄的大小,同军衔的高低成正比,不过这种比率逐步呈缩小趋势。如20世纪初,日本规定上将65岁,少尉45岁,而80年代末规定上将60岁,少尉53岁,上将与少尉的最高服役年龄之差,由20岁缩小到7岁。西方国家军官的薪金,大多以军衔作为依据,东欧一些国家的军官,军衔则为薪金构成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有一套独特的武职官员等级制度。秦汉时期,官员的等级称“石”。魏晋以后,官员的等级称“品”,多数朝代的武职官员等级设9品18级(每品分正、从两级)。唐宋时期,武职官员等级设9品32级。隋唐以后,在品之外还设有“武阶”。阶数多少各朝不等,多者45阶,少则18阶,每阶均有等级称号,如骠骑大将军、昭武校尉、陪戎副尉等。以不同颜色和图案的冠服佩饰标志官员的品阶,是中国古代武阶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它表明中国封建社会武职官员的等级制度已趋完善。清朝末年,清政府参仿西方军事制度,实行营制改革。从1904年开始至1911年3月,历时6年多,逐步地在中国军队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军衔制度,取代了传统的武阶制度。中国初次建立的军衔设6等18级:上等第一级包括大将军、将军、正都统,第二级为副都统,第三级为协都统;中等第一级为正参领,第二级为副参领,第三级为协参领;初等第一级为正军校,第二级为副军校,第三级为协军校;额外军官一级;军士分上士、中士、下士3级;兵分正兵、一等兵、二等兵3级。 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定军衔等级为6等16级:上等军官称将军,中等军官称都尉,初等军官称军校,每等分大、左、右3级;额外官佐1级;军士分上士、中士、下士3级;兵分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3级。
  1912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重新命名军衔称号:上等军官称将官,中等军官称校官,初等军官称尉官,每等分上、中、少3级;准尉官1级;军士分上士 、中士 、下士3级 ;兵分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3级。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后,沿用上述军衔称谓,除1935年将上将区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外,其余等次相沿不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 196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度时,军衔设7等20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设而未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198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重新实行军衔制度,军衔设6等18级:一级上将(设而未授)、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军士长、专业军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1993年4月,士官军衔增加等级,军士长和专业军士军衔,由高至低各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1994年5月,将官军衔中不再设一级上将。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规定预备役军官军衔为3等8级:预备役少将;预备役大校、上校、中校、少校;预备役上尉、中尉、少尉。 军衔出现于15~16世纪西欧一些国家,故习惯上称其为西欧式军衔。17~18世纪,西欧式军衔为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用,形成一种国际性军队等级制度。各国军衔的形式大同小异,通常以将、校、尉、士、兵构成其等级体系,其等级设置数量的多少不一。将官,多者设5级,少者设1级,设2级、3级、4级者皆有。校官、尉官,有的国家各设3级,有的国家设4级。准尉,有的国家不设,有的国家设置,但其等级数量不同,少者1级,多者6级。军士,多数国家设3级或4级,少数国家设两级或5级、6级、7级。兵,多数国家设两级或3级,少数国家设1级或4级。陆军、海军和空军的军衔设置,多数国家三者基本一致,少数国家略有差异。平时与战时军衔的设置,绝大多数国家没有什么区别,但有的国家的最高军衔,如苏联的大元帅、美国的五星上将,平时一般不授。几个主要国家的基本军衔等级设置情况如下: 美国军衔设6等25级:五星上将(战时或战后对有特殊贡献的军官才授予) 、上将 、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四级准尉、五级准尉;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俄罗斯军衔设7等20级 :俄罗斯联邦元帅 ;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高级准尉、准尉;大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朝鲜军衔设5等21级:大元帅、元帅、次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特务上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下等兵。 越南军衔设5等17级 :大将 、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古巴军衔设6等16级:总司令(相当于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军士长、军士;上等兵、列兵。 印度军衔设7等20级:元帅(只在战时授予有特殊功勋的军种参谋长);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 韩国军衔设5等15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 、少校 ;上尉、中尉、少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兵。 日本自卫队军衔设6等18级: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阿尔及利亚军衔设6等17级: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军士长、军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英国军衔设8等19级:元帅;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 法国军衔设5等20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总军士长、军士长、准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下等兵、列兵。 加拿大军衔设6等17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列兵。

领章
  佩带在军衣领上的军人识别标志之一。形状有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斜角形等。一般用织物制作,颜色鲜艳,精致美观,缀有军衔或军兵种专业勤务符号。通常分为常服领章、礼服领章以及作战服领章等。各类领章样式基本相同,礼服领章还以饰物相衬,战时领章的星徽、符号多用无光泽金属制作。 20世纪初,中国军队即开始佩带领章,用以区分 军人的军衔等级。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规定陆军礼服衣领上绣有领章,样式为金色飞蟒抱珠和金辫,以珠子颜色区分等次,以金辫数区分级别,共为3等9级:上等红珠,中等蓝珠,次等白珠;各等第一级缀金辫三道,二级二道,三级一道。1911年(宣统三年),增加了常服领章,样式为长方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区分兵种及缀标号,下部缀六角星徽区分级别,周边和中央隔离线镶辫条,以颜色区分等次,军官、士兵均佩带;改礼服领章为全领绣花,以颜色区分等次。1912年11月,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新的陆军领章样式,礼服领章与宣统三年的样式大体相同,常服领章改为剑形,中等、初等官佐及准尉领章填写团(独立营)番号;士兵领章,左填团、营番号,右填本人编号。1936年1月,国民党政府颁布的《陆军服制条例》规定,陆军军官、士兵的领章均为长方形,以三角星花区分军衔等级。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佩带平行四边形领章。1930年5月,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规定:领章分步兵、骑兵、炮兵、航空兵、技术兵和职员6种,各以底色和边色相区分,如步兵为深绿色底黑边,炮兵为黑底红边。由于部队分散,战争频繁,此种领章未能实行,红军仍普遍佩带全红领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及50年代初,主要以臂章、胸章为标志,不佩带领章。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陆军、海军、空军官兵的领章分别为红色、黑色和天蓝色,上缀军种、兵种或专业勤务符号,陆军、空军士兵领章还有表示军衔等级的五角星徽;海军士兵佩带小肩章,不佩带领章。1958年1月起,军官改佩军衔领章,其规格、底色与原制式相同,三面镶金黄色边,并有区分军衔等级的星徽和横线,尉级军官为一道黄色横线,校级军官为两道黄色横线,将军和元帅领章无横线。其中少尉、少校、少将为一颗星徽,中尉、中校、中将为二颗星徽,上尉、上校、上将为三颗星徽,大尉、大校、大将为四颗星徽,元帅领章缀一枚国徽和一颗星徽。海军陆上士兵、海军航空兵士兵冬常服肩章和海军士兵大衣肩章,改为领章。1965年6月,取消军衔制,全军统一佩带全红领章。1985年5月,陆军、海军、空军领章又分别改为红色、黑色和天蓝色,军官领章三面镶金黄色边,中间缀五角星徽;士兵领章缀军种符号。198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全军官兵改佩军种(专业技术)符号或领花,军人常服和制式衬衣缀军种或专业技术符号(见军兵种专业勤务符号),军官礼服缀领花。1992年5月,文职干部统一配发服装,佩带文职干部领花。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自1989年2月起,亦改佩领花,样式为圆形,由盾牌和松枝叶组成,金属材料制作。 世界各国军队的军人军服上大多佩带领章,作为识别军人的军衔等级和所属部队性质的标志。不知道有没有人发过   如果有  斑竹就删吧
军旗
  象征军队或建制部队的旗帜。有些国家的军旗还包括主管人员旗。一般由旗幅、旗杆和旗顶组成。旗幅的规格、质料、颜色、图案(字样)及制作方法等,各国军队都有严格的规定。旗杆一般为金属品,表面有旋纹;旗顶多为矛头、十字或其他象征性图形,有的饰穗子 。军旗是军队荣誉 、勇敢和统一指挥的象征,由最高军事领导机关制定和颁发。 中国从原始社会后期起即以旗帜作为聚集族人的标志 。当时的旗帜样式简单 ,只是系在竿头上的象征性物件或图形。《尔雅》记载的“有铃曰旗”,《周礼》上称的“交龙为旂”,就是在竿头上悬铃、在帛上画龙作为旗帜。传说黄帝练兵摆阵法,设五旗五麾,“麾”就是古代指挥军队的一种旗帜。随着社会发展和军队指挥的需要,旗帜样式不断改进,种类不断增多。北周时期,由军将、师帅、旅帅、卒长掌握使用的旗帜就有麾、旞、、斾四种。明朝军事家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设有主将用的三军司命旗,识别将领身分的认旗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就是根据旗帜图案而命名,即画龙和不画龙的黄、红、白、蓝4色共8种旗帜。清太宗皇太极(1627~1643)时,八旗兵用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和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色旗帜相区别。中华民国政府1912年6月颁布的国旗及陆军、海军军旗命令,规定以五色旗为国旗,以19星旗为陆军旗,以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同年10月,颁布陆军团旗命令,规定陆军团旗的图案与陆军旗相同,另加黑色丝边,旗杆顶端冠矛头,饰朱旄,靠旗杆一侧书写团的番号;同年11月,颁布的海军旗条例,规定了大总统、海军总长、次长等军事指挥人员旗,以及舰艇各种旗帜样式和使用场合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产生和逐步定型的。 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开始,就制定了旗帜。1927年9月初,为筹备秋收起义,刚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奉命研制了起义的旗帜样式: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靠旗杆一侧旗幅的白布条上竖写“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9月11日,该师指战员高举鲜红庄严的军旗,举行了著名的秋收起义。此后,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旗样式曾作过多次修改,但组成军旗的基础图案(五角星、镰刀、斧头或锤子)和鲜红的旗色没有变。1930年4月,中央军事委员会发布的《关于红军各级军旗的规定的通知》中,规定旗幅上方增加横写的“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字样,旗边加饰旗须,并确定了旗帜的规格、斧头样式和刃锋的方向等。1931年3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了《苏维埃和群众团体红军旗帜印信式样》,红军军旗样式有较大变化,镰刀斧头改为金黄色镰刀铁锤,五角星由白色改为金黄色,单独置于旗幅内上角,以旗须颜色(红、黄、黑、白、蓝、绿)区分部队属性(步、骑、炮、工、辎、医)。还规定了授旗范围和红军各级旗帜规格:中央军委为5.6×4(市尺,下同),集团军为5×3.6,军为4.4×3.2,师、团为3.8×2.8,营、连为3.2×2.4。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统一使用国民革命军旗帜。
  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命令,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样式为:旗幅为红地,长方形,横竖为5∶4,靠旗杆上方缀金黄色五角星和“八一”两字,故简称“八一”军旗。五星和“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经过长期奋斗,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全国。“八一”军旗是荣誉、勇敢与光荣的象征,是鼓舞全军指战员团结战斗的旗帜。1992年9月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公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使用的陆军、海军、空军军旗样式。陆军、海军、空军军旗旗幅的上半部(占旗面的八分之五)均保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基本样式,下半部(占旗面的八分之三)区分军种:陆军为草绿色;海军为蓝白条相间;空军为天蓝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主要授予团以上部队和院校,由司令部门保管,通常在典礼、检阅、隆重集会等时机使用。全军指战员必须自觉尊重和保卫自己的军旗,战时如由于部队怯懦而丢失军旗者,该部指挥员应受到军纪惩处。 世界各国军队都有自己的旗帜。有些国家军队的旗帜种类繁多,如武装部队队旗,独立军种(兵种)旗,部队(兵团)旗或战旗,海军舰艇旗和辅助船只旗,主管人员旗等。1990年前,苏军把授予团、旅、独立营(或炮兵营)、航空兵大队、军事院校、教导部队、海军支队的旗帜称战旗,战时随部队行动。苏海军舰艇还使用主管人员旗帜:苏联最高统帅旗、国防部长旗、总参谋长旗 、海军总司令旗 、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旗,舰队、区舰队、分舰队司令旗等。


军徽
  象征军队的标志之一。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颁发经毛泽东审定、批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样式为镶有金黄色边之五角红星,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亦称“八一”军徽。红星象征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八一”表示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举行南昌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从此人民解放军诞生了。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中,曾附录了陆军军徽、海军军徽和空军军徽样式。陆军军徽亦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海军、空军的军徽以“八一”军徽为主体,表示海军、空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海军军徽为藏蓝色底,象征广阔的海洋,衬以银灰色铁锚,代表舰艇。空军军徽为天蓝色底,象征辽阔的蓝天,衬以金黄色飞鹰两翼,代表飞机。1949年6月~195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曾用作帽徽。1990年6月,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重新附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图样,并对军徽的使用作了明确规定:军徽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用于举行典礼、检阅、军人宣誓、隆重集会时悬挂在主席台中央,也可用在臂章、奖状、车辆、舰艇、飞机、重要建筑物上;禁止在装饰物品、商业广告或有损于军徽庄严的场合使用。 世界各国军队的军徽,种类繁多,样式各异。

军衔
  区分军人等级、表明军人身分的称号、标志,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 。通常由将官 、校官、尉官、准尉、士官、士兵构成其等级体系,有的国家还设有元帅。以置于肩、领或袖、帽等处的专门徽章符号,标志军人的军衔等级和所属军种、兵种及专业勤务。军衔的种类,按其性质,可分为正式军衔、临时军衔和荣誉军衔;按兵役,可分为现役军衔、预备役军衔和退役军衔。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军衔是军人的终身荣誉,非经法律判决不得剥夺,具有一定功绩的军人退役后,在规定的场所有权着佩带军衔符号的军服。 实行军衔制度,有利于提高军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加强军队的组织纪律性,方便军队的指挥和管理,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对国际联盟作战和军队交往也具有重要意义。 军衔等级的设置,同军队的规模和体制编制密切相关。欧洲早期的军队,最大编制是团,所以当时最高军衔只是上校,将军则是代表君主或元首指挥作战的首领。以后,随着军队组织编制扩大,将军遂划分为若干等级,以指挥不同规模的军队。各国军官军衔同军队职务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常是上尉一连长,上校一团长,准将一旅长,少将一师长,中将一军长,上将一方面军(或战区)司令官。 军衔授予的条件和程序,各国都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授予军衔,一般以军人所任职务的编制军衔、政治品质、业务素质、服役经历及劳绩贡献为依据。军官军衔的授予, 许多国家集中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手中,也有的国家将中、下级军官军衔的授予权赋予国防部和高级军事机关。 军衔晋升是军人的一种权利。各国对校级以下军官及士兵军衔的晋升期限,都有具体、严格的法律规定;将官军衔的晋升,通常实行择优选升,不规定具体期限。和平时期,军衔一般都是按期逐级晋升,因职务提升而军衔低于新任职务的编制军衔,或在工作中建有突出功绩的军官,军衔可提前晋升。 为使军人的军衔与其所任职务相一致,有的国家实行临时军衔制度。如美国规定,下士以上军人正式军衔尚未期满,而被正式任命或临时任命为比其正式军衔高的职务时,则授予同新任职务相适应的临时军衔 。临时军衔 ,一般都高于本人的正式军衔。被授予临时军衔的人员,其权力和服装式样与正式军衔相同。职务下降时,临时军衔亦随之下降,但不得低于原有的正式军衔。英国、印度等国,亦实行临时军衔制度。 军衔是多数国家规定军官服役年龄和军人享受物质待遇的重要依据。军官服役年龄的大小,同军衔的高低成正比,不过这种比率逐步呈缩小趋势。如20世纪初,日本规定上将65岁,少尉45岁,而80年代末规定上将60岁,少尉53岁,上将与少尉的最高服役年龄之差,由20岁缩小到7岁。西方国家军官的薪金,大多以军衔作为依据,东欧一些国家的军官,军衔则为薪金构成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有一套独特的武职官员等级制度。秦汉时期,官员的等级称“石”。魏晋以后,官员的等级称“品”,多数朝代的武职官员等级设9品18级(每品分正、从两级)。唐宋时期,武职官员等级设9品32级。隋唐以后,在品之外还设有“武阶”。阶数多少各朝不等,多者45阶,少则18阶,每阶均有等级称号,如骠骑大将军、昭武校尉、陪戎副尉等。以不同颜色和图案的冠服佩饰标志官员的品阶,是中国古代武阶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它表明中国封建社会武职官员的等级制度已趋完善。清朝末年,清政府参仿西方军事制度,实行营制改革。从1904年开始至1911年3月,历时6年多,逐步地在中国军队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军衔制度,取代了传统的武阶制度。中国初次建立的军衔设6等18级:上等第一级包括大将军、将军、正都统,第二级为副都统,第三级为协都统;中等第一级为正参领,第二级为副参领,第三级为协参领;初等第一级为正军校,第二级为副军校,第三级为协军校;额外军官一级;军士分上士、中士、下士3级;兵分正兵、一等兵、二等兵3级。 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定军衔等级为6等16级:上等军官称将军,中等军官称都尉,初等军官称军校,每等分大、左、右3级;额外官佐1级;军士分上士、中士、下士3级;兵分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3级。
  1912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重新命名军衔称号:上等军官称将官,中等军官称校官,初等军官称尉官,每等分上、中、少3级;准尉官1级;军士分上士 、中士 、下士3级 ;兵分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3级。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后,沿用上述军衔称谓,除1935年将上将区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外,其余等次相沿不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 196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度时,军衔设7等20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设而未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198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重新实行军衔制度,军衔设6等18级:一级上将(设而未授)、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军士长、专业军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1993年4月,士官军衔增加等级,军士长和专业军士军衔,由高至低各分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1994年5月,将官军衔中不再设一级上将。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规定预备役军官军衔为3等8级:预备役少将;预备役大校、上校、中校、少校;预备役上尉、中尉、少尉。 军衔出现于15~16世纪西欧一些国家,故习惯上称其为西欧式军衔。17~18世纪,西欧式军衔为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用,形成一种国际性军队等级制度。各国军衔的形式大同小异,通常以将、校、尉、士、兵构成其等级体系,其等级设置数量的多少不一。将官,多者设5级,少者设1级,设2级、3级、4级者皆有。校官、尉官,有的国家各设3级,有的国家设4级。准尉,有的国家不设,有的国家设置,但其等级数量不同,少者1级,多者6级。军士,多数国家设3级或4级,少数国家设两级或5级、6级、7级。兵,多数国家设两级或3级,少数国家设1级或4级。陆军、海军和空军的军衔设置,多数国家三者基本一致,少数国家略有差异。平时与战时军衔的设置,绝大多数国家没有什么区别,但有的国家的最高军衔,如苏联的大元帅、美国的五星上将,平时一般不授。几个主要国家的基本军衔等级设置情况如下: 美国军衔设6等25级:五星上将(战时或战后对有特殊贡献的军官才授予) 、上将 、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四级准尉、五级准尉;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俄罗斯军衔设7等20级 :俄罗斯联邦元帅 ;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高级准尉、准尉;大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朝鲜军衔设5等21级:大元帅、元帅、次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特务上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下等兵。 越南军衔设5等17级 :大将 、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古巴军衔设6等16级:总司令(相当于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军士长、军士;上等兵、列兵。 印度军衔设7等20级:元帅(只在战时授予有特殊功勋的军种参谋长);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 韩国军衔设5等15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 、少校 ;上尉、中尉、少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兵。 日本自卫队军衔设6等18级: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 阿尔及利亚军衔设6等17级: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军士长、军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英国军衔设8等19级:元帅;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 法国军衔设5等20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总军士长、军士长、准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下等兵、列兵。 加拿大军衔设6等17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列兵。

领章
  佩带在军衣领上的军人识别标志之一。形状有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斜角形等。一般用织物制作,颜色鲜艳,精致美观,缀有军衔或军兵种专业勤务符号。通常分为常服领章、礼服领章以及作战服领章等。各类领章样式基本相同,礼服领章还以饰物相衬,战时领章的星徽、符号多用无光泽金属制作。 20世纪初,中国军队即开始佩带领章,用以区分 军人的军衔等级。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规定陆军礼服衣领上绣有领章,样式为金色飞蟒抱珠和金辫,以珠子颜色区分等次,以金辫数区分级别,共为3等9级:上等红珠,中等蓝珠,次等白珠;各等第一级缀金辫三道,二级二道,三级一道。1911年(宣统三年),增加了常服领章,样式为长方形,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区分兵种及缀标号,下部缀六角星徽区分级别,周边和中央隔离线镶辫条,以颜色区分等次,军官、士兵均佩带;改礼服领章为全领绣花,以颜色区分等次。1912年11月,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新的陆军领章样式,礼服领章与宣统三年的样式大体相同,常服领章改为剑形,中等、初等官佐及准尉领章填写团(独立营)番号;士兵领章,左填团、营番号,右填本人编号。1936年1月,国民党政府颁布的《陆军服制条例》规定,陆军军官、士兵的领章均为长方形,以三角星花区分军衔等级。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佩带平行四边形领章。1930年5月,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的《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规定:领章分步兵、骑兵、炮兵、航空兵、技术兵和职员6种,各以底色和边色相区分,如步兵为深绿色底黑边,炮兵为黑底红边。由于部队分散,战争频繁,此种领章未能实行,红军仍普遍佩带全红领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及50年代初,主要以臂章、胸章为标志,不佩带领章。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陆军、海军、空军官兵的领章分别为红色、黑色和天蓝色,上缀军种、兵种或专业勤务符号,陆军、空军士兵领章还有表示军衔等级的五角星徽;海军士兵佩带小肩章,不佩带领章。1958年1月起,军官改佩军衔领章,其规格、底色与原制式相同,三面镶金黄色边,并有区分军衔等级的星徽和横线,尉级军官为一道黄色横线,校级军官为两道黄色横线,将军和元帅领章无横线。其中少尉、少校、少将为一颗星徽,中尉、中校、中将为二颗星徽,上尉、上校、上将为三颗星徽,大尉、大校、大将为四颗星徽,元帅领章缀一枚国徽和一颗星徽。海军陆上士兵、海军航空兵士兵冬常服肩章和海军士兵大衣肩章,改为领章。1965年6月,取消军衔制,全军统一佩带全红领章。1985年5月,陆军、海军、空军领章又分别改为红色、黑色和天蓝色,军官领章三面镶金黄色边,中间缀五角星徽;士兵领章缀军种符号。198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全军官兵改佩军种(专业技术)符号或领花,军人常服和制式衬衣缀军种或专业技术符号(见军兵种专业勤务符号),军官礼服缀领花。1992年5月,文职干部统一配发服装,佩带文职干部领花。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自1989年2月起,亦改佩领花,样式为圆形,由盾牌和松枝叶组成,金属材料制作。 世界各国军队的军人军服上大多佩带领章,作为识别军人的军衔等级和所属部队性质的标志。
帽徽
  佩带在军帽上象征军队的标志。中世纪末,欧洲各国就已经出现了在军人帽子上佩带各种特殊识别标志的习惯,如匈牙利和南斯拉夫某些轻骑兵的帽子上,插有不大的帽缨或一束雄鸡羽毛。18世纪上半叶,欧洲许多国家的军队开始佩带帽徽作为标志。起初是用布制作的,后来改为陶瓷或金属制品,样式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颜色一般与国徽(国旗)颜色相同。 中国清朝末年的新军和中华民国时期的军队,都 佩带帽徽作为一种识别标志。1912年10月,中华民国政府规定的帽徽样式,陆军常服为铜质五角星,由红、黄、蓝、白、黑色五瓣组成;陆军军官礼服帽徽以常服帽徽为主体,边沿加饰圆型金色菊花,缀时红瓣向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佩带布料全红五角星帽徽。1949年6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帽徽样式与“八一”军徽相同。1951年后,海军、空军军官的帽徽样式与本军种军徽样式相同(见军徽)。195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颁发了新的帽徽样式,陆军、海军、空军的帽徽为圆形,正中镶嵌“八一”军徽,分别以海蓝、藏蓝、天蓝色垫底,周围为麦穗和齿轮。海军、空军帽徽分别衬以铁锚和飞鹰两翼。1965年6月,陆军、海军、空军的帽徽统一改为全红五角星。1985年5月,陆军、海军、空军帽徽又分别恢复1955年样式,并分大小两种。1988年10月,在实行新军衔制的同时,陆军、海军、空军的帽徽进行了改革,将1985年实行的小帽徽作为作训帽和女军人无檐软帽帽徽;大帽徽加衬金黄色松枝叶和天安门图案,适用于大檐帽、水兵帽、绒(皮)帽上佩带。新的三军大檐帽帽徽主体为“八一”红五星,八片金黄色松枝叶环抱麦穗、齿轮和天安门。新帽徽庄重严肃,美观大方。红五星、麦穗、齿轮和天安门,象征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与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肩负着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光荣使命。长青松树具有傲风雪、抗严寒的性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当代军人的不屈风范。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也佩带帽徽,其图案由国 徽、盾牌、长城和松枝组成。

臂章
  佩带在军衣衣袖上臂部位,表示军人身分或勤务的标志。一般佩带在左臂,形状有长方形、菱形、盾形等。套在袖子上的长方形臂章亦称袖章或袖标。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史上曾以臂章为标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些游击队、赤卫队的臂章,正中为五角星和镰刀、锤子,上边印有“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字样,下边填写单位、姓名。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佩带的臂章为长方形(8.5×6.5厘米),白布底,用蓝色印制,中间为“八路”二字;新四军佩带的臂章与八路军佩带的臂章大致相同,中间印有“N4A”(新四军)字样。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中仅部分院校学员、教职员工及担负特殊任务的军人佩带臂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次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均规定有值班、执勤人员臂章的样式、佩带方法。臂章通常用黄色或红色的丝织品制成,长35~45厘米,宽10~12厘米,标以红色或黄(白)色的“值班员”、“值日员”、“值勤”字样,套在左臂上。1989年10月1日起,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担负城市军容风纪纠察的人员,开始佩带印有“纠察”二字的盾形臂章。5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曾佩带过印有“公安”二字的盾形臂章。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立后,于1985年1月开始佩带盾形执勤臂章。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军队都以臂章作为军种、兵种或技术勤务的标志,也有的作为军阶符号或所属部队的标志。如苏军的臂章一般表示军兵种或技术勤务,美军的臂章主要用于表示士兵的军阶。日本自卫队的臂章通常作为军衔标志, 也有的作为所属部队的标志。





军兵种专业勤务符号
  表示军人、部队所隶属的军种、兵种或担负的专业勤务的识别标志。图案由单一或多种象征性图形组成,通常由最高军事机关制定。一般用金属或塑料制作,与领章、肩章或袖章配合使用,为领章、肩章或袖章的组成部分;亦可印制和描绘,用在证件或装备上。现代世界各国军队多有军兵种专业勤务符号,其种类多样,规格不一,造型精致美观,并能反映军种、兵种和专业勤务的特点。如以降落伞和飞机图案表示空降兵,以坦克图案表示装甲兵,以地球仪、圆规和三角板图案表示测绘人员,以古代火炮、现代火箭表示炮兵,以步枪表示步兵等。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制定了军种、兵种和专业勤务符号。区分为海军、空军、公安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骑兵、铁道兵,汽车部队、探照灯部队、文工团、体工队,以及军需、军法、军医、军乐和技术符号等。这些符号的图案形象直观,易于辨认。如铁锚表示海军,飞鹰两翼表示空军,古代火炮表示炮兵,坦克表示装甲兵,铁锹、铁镐表示工程兵,电话机、电光和铁塔表示通信兵,马刀、骑枪和马蹄铁表示骑兵,汽车头表示汽车部队,探照灯和电光表示探照灯部队,盾和剑表示军法人员,红十字表示军医,钳子和扳手表示专业技术人员,古笙表示文工团,剑表示体工队等。1962年9月,制定了陆军符号,步兵、合成军队指挥机关人员佩带陆军符号。1965年6月,取消军衔制,军种、兵种和勤务符号随即废止。1988年10月,实行新的军衔制,同时制定了新的军种和专业技术符号。军种符号包括陆军、海军和空军,图案主体为“八一”军徽,象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陆军符号衬托宝剑光芒线,象征陆军以陆地武器为基础,披坚执锐,所向无敌;海军符号衬铁锚,象征舰艇;空军符号衬飞鹰两翅,象征人民空军飞行无阻;专业技术符号,由五星和原子符号图案组成,五星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子符号表示科学技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种、专业技术符号,一般佩带在军常服和制式衬衣衣领上。


军服

97式军服

美军军服

  军人着用的制式服装。亦称军装。有统一规定的式样、颜色、用料和穿着方式。主要包括军上衣、军裤、衬衣、军帽、大衣、军鞋、标志符号等。按着装场合的不同,军服分为常服、礼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类。按军种分,有陆军服、海军服、空军服等。按穿着季节分,有夏服和冬服。军服有防护、识别和象征三大功能。军服的式样通常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服式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
  简史 中国古代军队出征作战时,穿着具有防御和识别作用的盔甲。西周以前的铠甲,有皮甲,西周出现青铜甲,战国后期出现铁甲。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用短衣袍窄袖,代替宽松博大的中原服装。秦汉时期,军队除用甲胄外,还有赤黄色絮衣及红色裤子。南北朝时期,步兵着锦缎或野兽皮制作的裤褶,紧而窄小,长与膝齐。唐代有将帅用袍、军士用袄之分。宋朝军服有步军服装和马军服装之分,春衣、冬衣也有不同。如步军春衣有皂绸衫、白绢汗衫、白绢夹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白绢衬衣、麻鞋;步军冬衣有皂绸绵披袄、黄绢绵袄、白绢绵袜头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麻鞋。马军用绯绢勒帛取代蓝黄搭膊,冬衣增加白绢夹袜头裤,其余与步军同。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和1909年(宣统元年),分别制定了陆军和禁卫军的军服式样。陆军服装分礼服和常服,礼服上衣为蓝色,裤子是黑色。冬夏常服均为青灰色,对襟,军官四个口袋,士兵两个口袋,同样颜色的大檐帽。禁卫军军服,夏季为土黄布料,冬季为瓦灰呢料。
 古罗马军队的军人主要是着用白色衣服和盔甲,并在头盔上带有不同颜色的羽毛,以识别各军团。1670~1672年,法军推行制式服装。18~19世纪军服式样、颜色不断变化,其中有过单纯注重式样,而实际使用很不方便的情况。如欧洲不少国家的军队戴熊皮圆筒帽,穿燕尾服,扎白十字带,穿高腰长筒靴。这种华丽的军服到19世纪中叶达到高潮。随着火器的改进,这些国家的军队不得不改变那些对实战没有任何益处的军服。19世纪末20世纪初,军服颜色注重战时的保护作用。1880年,英国驻印度的军队着用土黄色军服。不少国家军服为灰色、茶色或绿色。1895年,英军首次着用草绿色军服。1905年,日军把战时穿的黑色军服改为土黄色。在此期间有的国家把军服分为平时穿的和战时穿的两种。1898年,美国陆军的军服分为礼服和野战服两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多数交战国的军队穿着具有保护色的野战服。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军首先使用三色迷彩服,后来美军装备了四色迷彩服。80年代,世界上通用五色迷彩服,平时则着用常服或礼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发展概况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系红领巾以示区别。早期的工农红军军服,为灰色中山装(部分部队是青色或蓝色),打绑腿,穿布鞋或草鞋,戴八角帽,佩带红领章、红五角星帽徽。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军服为土黄色中山装,新四军为灰色中山装,军帽为直筒加帽围的圆顶帽,左臂佩带“八路”或“N4A”字样的臂章。解放战争后期军服颜色有土黄色和灰色两种,胸前佩带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七个黑字的白底红边胸章,帽子改为解放帽,佩带“八一”铜质红五角星帽徽。1950年,全军服装式样统一为开襟式(战士夏服为套头式),大檐帽。服装颜色陆军为绿色,空军为上绿下蓝色,海军单衣为上白下蓝色,棉衣为全蓝色。1955年,随着军衔制实行,军服分为礼服和常服。礼服,元帅和陆军、空军为海蓝色,海军为藏青色,西服式,领边、袖口、裤缝饰不同颜色的军种牙线。陆军常服为棕绿色,海军常服为上白下蓝和全蓝两种颜色,空军常服为上棕绿下蓝色,均为立翻领,军官上衣为四个口袋,陆军、空军士兵为两个暗胸袋,海军士兵为套头式水兵服;军官为大檐帽,士兵为船形帽,女军人为无檐软帽,冬季均为栽绒帽或皮帽;校以上军官为毛料,尉官为斜纹布,士兵为平布。1965年,官兵一律改为佩带红五角星帽徽、红领章,戴解放帽,海军军服式样与陆军、空军相同,颜色为灰色。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度,换发87式军服。1994年军服着装实行区分种类统一编号,夏常服着装分三种,冬常服着装分四种,作训服着装分四种。参加操课、执勤或集会、校阅等统一着制式军鞋。着装具体要求,按条令和有关规定执行。1997年5月1日开始在驻香港部队中试穿新一代军服。
  军服系列 包括军常服、军礼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类: 军常服 供军人在平时和一般礼仪场合着穿的制式服装。每种常服官兵有别。各国军队的常服式样、颜色和材料,因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和民族习惯不同而各有特色。
  中国人民解放军87式常服有军官夏常 服、冬常服,士兵夏常服、冬常服。①军官夏常服。陆军为棕绿色,海军为上白下藏青色,空军为上棕绿下藏青色。上衣为小翻领,两个上贴袋,两个下挖袋,西式裤;女军官上衣是两个下挖袋。用料为毛涤凡尔丁。配带色衬衣,系藏青色领带(女军官为玫瑰红色),金属制成的领花作为军种符号。制式衬衣,陆军为米黄色,海军为漂白色,空军为月白色,猎装式,开领,短袖,四个贴袋;女军官制式衬衣是两个下贴袋,夏季配藏青色仿毛西服裙。制式衬衣用料为精梳涤棉纱咔。大檐帽有军种牙线,帽墙外套人造丝带,陆军为正红色,海军为黑色,空军为天蓝色;帽饰带,将官为金黄色,校尉官为银灰色;帽徽为圆形,图案为“八一”军徽。②军官冬常服。颜色,陆军为棕绿色,海军为藏青色,空军是上棕绿下藏青色。上衣为立翻领,四个挖袋,西式裤;女军官是开领,两个下斜挖袋。用料为毛涤马裤呢,海军舰艇尉官为呢服。将官大衣,陆军、空军为棕绿色,海军为藏青色,两个挖袋,有后腰带,带活里防寒层,用料为马裤呢。校官大衣为风衣式,颜色与将官大衣相同,带活里防寒层,用料为涤棉咔叽。尉官、士官大衣,陆军、空军为草绿色,海军为藏蓝色,栽绒领,两个上斜挖袋,两个下贴袋,中腰有抽带和后腰带,絮片作防寒层(寒区为皮大衣),与校官大衣布料相同,舰艇尉官为呢大衣。冬帽是咖啡色栽绒帽或皮帽。③士兵夏常服。陆军、空军士兵夏常服,颜色与尉官冬常服相同。上衣为开领,四个贴袋;女士兵夏常服式样与女军官夏常服相同。用料为涤棉平布。士兵制式衬衣为开领,短袖,两个上贴袋,女士兵制式衬衣与女军官制式衬衣相同,用料、颜色与所在军种的军官制式衬衣相同。士兵大檐帽,式样与军官大檐帽相同,帽墙丝带陆军、空军为墨绿色,中间分别加1厘米正红色或天蓝色装饰线,海军为黑色;帽风带为黑色人造革。海军士兵夏常服为上漂白下藏蓝色,上衣是套头式带披肩水兵服,裤子为旁开口水兵裤,用料为涤棉平布。帽子为带飘带的无檐大顶帽。④士兵冬常服。式样与军官冬常服基本相同,上衣口袋改为四个贴袋。陆军、空军士兵冬常服颜色与夏常服相同,海军为藏蓝色。用料为涤棉咔叽。防寒层与尉官冬常服相同。海军舰艇士兵为套头式水兵服。大衣式样与尉官大衣基本相同,但有风帽、护膝,寒区为皮大衣,水兵为呢大衣。绒帽或皮帽有帽耳孔。军士长、专业军士、学员冬夏常服式样与尉官相同,用料与士兵冬夏常服相同;佩带军士长、专业军士、学员肩章。 军礼服 是军人在重大节日、典礼、检阅和重要外事活动时着穿的制式服装。有的国家还有宴会服(晚礼服)、节假日礼服和常礼服等。多数国家军队只配发军官。军礼服用料讲究,多用纯毛或毛涤混纺织物,制作精细,色彩鲜艳,装饰注重民族风格。许多国家的军队还有仪仗队、军乐团礼宾服及演出服。中国人民解放军礼服有军官礼服,仪仗队和军乐团礼宾服,文工团演出服。军官礼服分夏礼服和冬礼服两种,均为西服式,采用方下摆。夏礼服为平驳头凡尔丁上衣和裤子,陆军为米黄色,海军是本白色,空军是浅天蓝色,领边、裤中缝有军种牙线。礼服领花将军为五星和松枝叶,校官为五星和麦穗,尉官则是五星和宝剑形光芒线组成。大檐帽饰有金黄帽檐花,着用常服的衬衣、领带和肩章。冬礼服为尖驳头礼服呢上衣和裤子,陆军为海蓝色,海军是藏青色,空军是宝蓝色,领边、裤中缝的牙线与夏礼服相同,配冬礼服大檐帽。配套服装与夏礼服相同。
  作训服 亦称野战服。是军人作战、训练、劳动和执行军事勤务时穿着的制式服装。特点是轻便耐用,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适应野战条件下的需要。一般按军种分类,有的国家军队还有兵种作训服。按保护色分,有单色普通作训服和多色组合迷彩作训服,通常是官兵通用,多采用合成纤维与棉花混纺织物制作,也有用纯棉织物和经过特殊处理的纯化纤织物制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普通作训服包括夏作训服与冬作训服两种,陆军为草绿色,海军为藏蓝色,空军为上草绿下藏蓝色。夏作训服上衣为夹克式、开领,有两个带拉链的前胸挖袋和两个带袋盖的下贴袋,贴袋外有两个带拉链的斜插袋,有臂袋和标志袢,下摆有松紧带。裤为宽松式西式裤,前后各有两个贴袋,裤脚口有扣袢。软体立帽墙宽帽檐的作训帽,帽子两侧分别有一组两粒装饰扣,用料为涤棉平布。帽徽采用软塑料,易于隐蔽和戴钢盔。冬作训服,上衣为开关领,有两个胸袋、两个下贴袋和臂袋、标志袢,下摆、袖口和裤口有抽带,防寒层与冬常服防寒层通用。用料为涤棉咔叽。迷彩服颜色,夏季为林地型色,冬季为荒漠草原色,式样、材料和防寒层与普通作训服通用,配迷彩作训帽。
  工作服 为工作方便和防护需要着用的制式服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工作服包括普通工作服和特种工作服,并区分军种工作服和冬夏工作服,不同工作岗位着用的工作服用料有别。普通工作服主要有机械操作服、装甲兵工作服、医护人员工作服、炊事工作服等。机械操作服,陆军为草绿色,海空军为藏蓝色。上衣为夹克式,紧袖口,两个胸袋,暗扣,有护肘;裤子有护膝、护裆。面料夏为维棉平布,冬为维棉咔叽。装甲兵冬夏工作服均为夹克式上衣,有护肘,裤为马裤,颜色、用料与冬夏陆军机械操作服相同,与冬工作服配套的有棉内胆和皮棉内胆。苏军的普通工作服包括在特种工作服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特种工作服,分为特殊环境防护服和有害物质防护服两类(见特种工作服)。
  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军服的作用日益向着功能综合和特殊防护方向发展。如作训服由单色改为伪装迷彩色,并将成为具有防火、防雨、防寒、防热、防侦视和透气性好、穿着舒适的多功能野战服。注重研究特种工作服。军服用料,多采用化纤混纺或纯化纤织物及絮料,以减轻服装重量。军服的结构,采用多层次配套,使其具有良好的防寒保暖性能和调节性能。对常服、礼服主要是改进外观和穿着的舒适性,同时注重经济性和服装号型。
歷代中國軍旗

陸軍
http://soviet.lovehinaplus.com/FARMY.HTM

海軍
http://soviet.lovehinaplus.com/FNAVY.HTM

空軍
http://soviet.lovehinaplus.com/FAF.HTM
好贴
ding !!!
都搁全民国防部教育网上搞的。。。。。
我喜欢你的名字
全!
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