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建的悲哀 难以回归梁思成当年设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1:43:10
看了T62的三门峡水电站,于是想转贴一个梁思成于北京城建的文章,看看梁思成是不是只是为了个牌楼,看看保护古都与城市建设发展是不是就应该矛盾,看看在当初是不是就不可能顾得上保护。

沙里宁预见了卫星城镇的“陷阱”,这位杰出的芬兰规划师在1918年担纲赫尔辛基城市规划,提出著名的“有机疏散”理论。在他看来,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并非道路面积不足,而是城市功能组织不善,迫使工作人口每日往返“长途旅行”。

  他建议把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非中心地域,尽可能实现每个区域居住与就业的平衡,从而最大限度避免跨区域交通的发生。

  与霍华德、昂温创造的在母城之外30至60公里处分布卫星城镇的“行星体系”不同的是,沙里宁提出的“半独立城区联盟”,是一种更为紧凑的布局——各个城区之间,以不到1公里的绿带隔离;城市是一步一步逐渐离散的,新城不是“跳离”母城,而是“有机地”进行着分离活动。

  1943年,沙里宁的著作《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未来》出版,系统总结了二十多年“有机疏散”的理论和实践。一年之后,这本书随美国副总统华莱士的航班抵达中国。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托前来访华的华莱士为中国建筑学家、费氏的好友梁思成捎来一箱图书,其中就有沙里宁的这一部。

  梁思成对“有机疏散”理论颇为服膺,阅罢此书,他于1945年8月在《大公报》发表《市镇的体系秩序》一文,指出战后中国城市发展须避蹈西方覆辙,否则,“一旦错误,百年难改,居民将受其害无穷。”

  梁思成提出的对策正是“有机疏散”,即将一个大都市分为许多“小市镇”或“区”,每区之内,人口相对集中,功能齐备,区与区之间,设立“绿荫地带”作为公园,并对每个区的人口和建筑面积严格限制,不使成为一个“庞大无限量的整体”。

  1947年7月8日,正在美国访问讲学并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的梁思成,拜访了在美国创办匡溪艺术学院的沙里宁,敦促这位大师收中国学生为徒。回国后,梁思成将自己的助手吴良镛推荐到沙氏门下受业。

  1950年2月,梁思成与曾在英国接受城市规划系统训练的陈占祥,提出将行政中心区安排在北京古城西侧建设的方案。

  他们所构想的北京市区,以古城区、行政中心区和商务区组成,相互以绿带隔离;各个城区之内,居住与就业相对平衡,跨区域交通被尽量减少——这正是沙里宁所理想的“半独立城区联盟”。

  两位学者预言,如果将行政中心等城市功能集中在古城区内发展,不但会损毁文化遗产,还将导致大量人口被迁往郊区居住,又不得不返回市区就业的紧张状况,“一一重复近来欧美大城已发现的痛苦,而需要不断耗费地用近代技术去纠正。”

  他们的建议未获采纳,他们的预言不幸成真。北京在过去50多年间持续在古城之上建新城的后果是,功能过度密集的中心城区成为吸纳发展机遇的“黑洞”,这使城市的“大饼”越摊越大,郊区出现的若干个30万人口的卧城更加恶化了这样的局面,城市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求得沙里宁真经的吴良镛仍在高擎“有机疏散”的大旗。2001年他领导完成“大北京规划”,力图面向北京所在的区域,改变核心城市过度集中的状况。这个行动导致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2005年出台的这项宏大计划又回到当年梁思成与陈占祥的立场:新旧城市分开发展,城市功能平衡分布。看了T62的三门峡水电站,于是想转贴一个梁思成于北京城建的文章,看看梁思成是不是只是为了个牌楼,看看保护古都与城市建设发展是不是就应该矛盾,看看在当初是不是就不可能顾得上保护。

沙里宁预见了卫星城镇的“陷阱”,这位杰出的芬兰规划师在1918年担纲赫尔辛基城市规划,提出著名的“有机疏散”理论。在他看来,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并非道路面积不足,而是城市功能组织不善,迫使工作人口每日往返“长途旅行”。

  他建议把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非中心地域,尽可能实现每个区域居住与就业的平衡,从而最大限度避免跨区域交通的发生。

  与霍华德、昂温创造的在母城之外30至60公里处分布卫星城镇的“行星体系”不同的是,沙里宁提出的“半独立城区联盟”,是一种更为紧凑的布局——各个城区之间,以不到1公里的绿带隔离;城市是一步一步逐渐离散的,新城不是“跳离”母城,而是“有机地”进行着分离活动。

  1943年,沙里宁的著作《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未来》出版,系统总结了二十多年“有机疏散”的理论和实践。一年之后,这本书随美国副总统华莱士的航班抵达中国。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托前来访华的华莱士为中国建筑学家、费氏的好友梁思成捎来一箱图书,其中就有沙里宁的这一部。

  梁思成对“有机疏散”理论颇为服膺,阅罢此书,他于1945年8月在《大公报》发表《市镇的体系秩序》一文,指出战后中国城市发展须避蹈西方覆辙,否则,“一旦错误,百年难改,居民将受其害无穷。”

  梁思成提出的对策正是“有机疏散”,即将一个大都市分为许多“小市镇”或“区”,每区之内,人口相对集中,功能齐备,区与区之间,设立“绿荫地带”作为公园,并对每个区的人口和建筑面积严格限制,不使成为一个“庞大无限量的整体”。

  1947年7月8日,正在美国访问讲学并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的梁思成,拜访了在美国创办匡溪艺术学院的沙里宁,敦促这位大师收中国学生为徒。回国后,梁思成将自己的助手吴良镛推荐到沙氏门下受业。

  1950年2月,梁思成与曾在英国接受城市规划系统训练的陈占祥,提出将行政中心区安排在北京古城西侧建设的方案。

  他们所构想的北京市区,以古城区、行政中心区和商务区组成,相互以绿带隔离;各个城区之内,居住与就业相对平衡,跨区域交通被尽量减少——这正是沙里宁所理想的“半独立城区联盟”。

  两位学者预言,如果将行政中心等城市功能集中在古城区内发展,不但会损毁文化遗产,还将导致大量人口被迁往郊区居住,又不得不返回市区就业的紧张状况,“一一重复近来欧美大城已发现的痛苦,而需要不断耗费地用近代技术去纠正。”

  他们的建议未获采纳,他们的预言不幸成真。北京在过去50多年间持续在古城之上建新城的后果是,功能过度密集的中心城区成为吸纳发展机遇的“黑洞”,这使城市的“大饼”越摊越大,郊区出现的若干个30万人口的卧城更加恶化了这样的局面,城市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求得沙里宁真经的吴良镛仍在高擎“有机疏散”的大旗。2001年他领导完成“大北京规划”,力图面向北京所在的区域,改变核心城市过度集中的状况。这个行动导致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2005年出台的这项宏大计划又回到当年梁思成与陈占祥的立场:新旧城市分开发展,城市功能平衡分布。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周总理说的多好啊!
总理说的都对么?
发展与保护,原本就不是对立的,为什么非要人为地对立起来,而且上升到政治高度呢?
dxbdl1 发表于 2009-4-22 16:58 新图片(1).png
dxbdl1 发表于 2009-4-22 16:58
新图片.png
梁思成的建议虽然好,但当时的财力能够支撑吗?
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梁思成当初是对的。
无病呻吟的所谓砖家。保留老城建新城是吧。新城在哪里建?要不要破坏森林和农田?你不拆掉旧城,谁去住你的新城?
这个别的先不提,您先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当时中国,综合来看,有哪个城市可以取代北京作为首都,尤其是中南海紫禁城对于北京作为国都的意义。
2、当时牌坊、牌楼怎么才能与现代化交通方式相匹配。
解决完这两个问题,就好说了。
mcw 发表于 2009-4-22 17:00
不采纳梁思成的建议就省钱了么?实际上花钱更多,而且后果很严重。
dxbdl1 发表于 2009-4-22 17:00
你叫时间出来,我看看他长什么样!我看看他嘴有多大!糊弄个不存在的东西来当挡箭牌。
dxbdl1 发表于 2009-4-22 17:00
纸上谈兵的赵括。
luyuanrui 发表于 2009-4-22 17:02
1、梁思成可没想放弃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只不过希望新旧城分开,就如巴黎一样,难道巴黎不是法国首都了?
2、你要不在旧城中心发展新城,现代化的交通与旧城的矛盾就不那么大。另外,关键不仅仅在于牌坊与牌楼,可以绕行、异地复建、单行等多种手段。包括城墙都可以多开门。

无病呻吟的所谓砖家。保留老城建新城是吧。新城在哪里建?要不要破坏森林和农田?你不拆掉旧城,谁去住你的新城?
jufo 发表于 2009-4-22 17:01

新城在哪儿图上画得很清楚。现在这里同样不存在所谓森林和农田。
当时的北京老百姓不是800多年前金国的贵族,用不着再从哪儿找个海陵王来,拆了他们的旧家他们才去新家。
无病呻吟的所谓砖家。保留老城建新城是吧。新城在哪里建?要不要破坏森林和农田?你不拆掉旧城,谁去住你的新城?
jufo 发表于 2009-4-22 17:01

新城在哪儿图上画得很清楚。现在这里同样不存在所谓森林和农田。
当时的北京老百姓不是800多年前金国的贵族,用不着再从哪儿找个海陵王来,拆了他们的旧家他们才去新家。
dxbdl1 发表于 2009-4-22 17:09
现在不就是保留旧城建新城嘛!看到那个所谓的砖家的危害了嘛!
平房只能住一户,30层高楼可以住30户。拆旧房建新式楼房才是最环保的方法。
14# dxbdl1
第一条,当时中国有这财力、物力?
第二条,同第二条。
可以去向建筑界老一辈去了解下当时建筑业的物资匮乏情况,而建筑业只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
嘿嘿,我估摸着要是这个计划真这么干了,今天的话题重点就成了tg为了政治目的强行另建新都,放着好好地旧都不用,反而花费无数财力物力,新建党政机关,强拆了无数民房,驱赶了几十万祖祖辈辈的老北京居民,拖儿带女,哭天喊地,那叫个惨哪。。。
jufo 发表于 2009-4-22 17:05
回家找找你当年穿开裆裤的照片,然后对着镜子照照你现在的长相,想想时间在哪儿?
luyuanrui 发表于 2009-4-22 17:17
建新城比在旧城上改造省钱。既然有那个财力在旧城上建,就能在旧城之外建。
jufo 发表于 2009-4-22 17:15
单就住房而言,北京在旧城当中发展,最明显的不是什么30层的高层住宅楼(这个到现在旧城范围内也没有),而是把原来的四合院变成了乱搭乱建的大杂院而已。
jufo 发表于 2009-4-22 17:11
你是不是喝多了?
mcw 发表于 2009-4-22 17:00
对对,这个我赞成,任何事情都是要有一说一的,计划的再好,到头来,还是架不住一个钱字。
当时很多部门是直接在旧建筑里办公的,有些甚至是在清政府的旧衙门里办公。其实,在大单位里(包括政府部门或私企)待过的,都知道办公地点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变动的,我去过的天仪集团,新厂区都搞好了,但总部就是还在老地方!


[/quote]

这个图现在看来是不错的,可惜时间不能倒回。

[/quote]

这个图现在看来是不错的,可惜时间不能倒回。
4# dxbdl1


{:3_95:} 钱的问题,一分钱就只能当一分钱使,一分钱当两分钱用那只是个美好的愿望。当时的条件没法做到既发展工业增加人民的就业,又完整地保护古城。就只能是有取有舍了。即使现在也还是一样的,前几年高调唱环保什么的,去年经济危机一来,啥也不提了。
我认为梁思成的建议是合理的,但我不明白的是建设新城的资金怎么办?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09-4-25 15:35
所以说这就可以看出这些学者的脱离实际了。
把老毛穷折腾浪费的钱省下十分之一就不愁建新北京的钱了。
是啊大跃进和wg少穷折腾点,什么都能给办了~~
:sleepy::dizzy:
正所谓去旧迎新,农民管城市你还指望什么,可以了,没把故宫也拆了就算万幸了
巴黎的城墙在哪里?罗马的城墙在哪里?伦敦的城墙在哪里?
老祖宗留下的就一定是好的?
梁思成也是个理想主义者 把整个北京旧城建成一个博物馆 否则不可能实现他的设想
李药师 发表于 2009-4-25 19:54
建筑,那是凝固的历史。巴黎的城墙被拆的时候还不一样被人骂,人家那是19世纪做的蠢事,我们放在新世纪来做,更显示出了进步的意义。
有本事拆掉老城盖新城,没本事在老城外建新城,现在再拼命的建些假王府,伪劣古董,说人家理想主义,谁知道你是不是短视呢

巴黎的城墙在哪里?罗马的城墙在哪里?伦敦的城墙在哪里?
老祖宗留下的就一定是好的?
李药师 发表于 2009-4-25 19:54


如果不是好东西,现在北京就不会建城墙遗址公园了。

如果不是好东西,当棒子的崇礼门被烧时,就不会有一堆棒子跪那哭了。

如果不是好东西,就不会天天有一群以色列人对着“哭墙”祈祷了。
巴黎的城墙在哪里?罗马的城墙在哪里?伦敦的城墙在哪里?
老祖宗留下的就一定是好的?
李药师 发表于 2009-4-25 19:54


如果不是好东西,现在北京就不会建城墙遗址公园了。

如果不是好东西,当棒子的崇礼门被烧时,就不会有一堆棒子跪那哭了。

如果不是好东西,就不会天天有一群以色列人对着“哭墙”祈祷了。
东便门至崇文门明城墙遗址是北京城内仅存的两处明城墙之一,是北京城历史发展的重要标志,其东南角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余城墙遗址也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这段城墙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明清两代都有修葺。由于历史原因,保护范围内用地多被单位、居民用房占用,城墙遗址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管线埋压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市容市貌,影响首都形象。

为保护北京古都风貌,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市政府决定抢修城墙,并彻底综合整治城墙遗址的周边环境,建设明城墙遗址公园,并妥善解决当地居民的住房问题。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腾退工程是北京市政府2002年为群众拟办的60件实事之一,也是我区四大工程之首。2003年9月,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一期工程竣工。江泽民、李岚清、万里、丁关根以及时任市委书记贾庆林、市长刘淇等分别到明城墙遗址公园视察。

新建成的北京明城墙遗址,以保护城墙为出发点,以展示古城墙的真实面貌为目的,为市民提供了一处清静、自然、古朴、苍凉的环境。城墙北侧将形成封闭的郁郁葱葱的绿化带,而城墙南侧园路的线形、植物的配置都力求简洁大方。城墙遗址的保护工作以现状保护、排险加固为主,以少量补缺为辅,最大程度保存城墙的原状,站在城墙下,历史的凝重感和沧桑感油然而生。
此外,明城墙遗址公园也是崇文区举办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2003年9月29日至10月4日,明城墙遗址公园举办了以“古墙神韵,活力崇文”为主题的第一届北京明城墙文化体育节暨投资贸易洽谈会。


有些人讲城墙的砖什么的被拿来搞建设,但真正有几块砖是用在象那么回事的工程上了呢?

大都无非被老百姓用板车拖了去盖院墙、茅厕、鸡窝什么的。

在报道回收旧城墙砖的电视中,记者跑一家里说,这家院里铺地的就有旧城墙砖。

有些人讲城墙的砖什么的被拿来搞建设,但真正有几块砖是用在象那么回事的工程上了呢?

大都无非被老百姓用板车拖了去盖院墙、茅厕、鸡窝什么的。

在报道回收旧城墙砖的电视中,记者跑一家里说,这家院里铺地的就有旧城墙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