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政治浪漫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45:46
曾有人笑言,今天中国“革命”一词已成为贬义词,而“改革”、“改良”则成为褒义词。这一说法的正确性自然值得商榷,但它暗示着今日中国政治理念和政治心态的转换。当我们回顾这十多年的社会思维风向的走势时,不禁会发觉:过去长期存在的那种激昂、亢奋、焦灼、悲愤的政治心态已被主张冷静、现实和渐进的政策和思路所替换;而以前非常崇高、响亮和热烈的理想与追求在现实中反而遭到冷遇。人们不再为某些抽象而美妙的口号和原则进行激烈的坚持或争论呐喊,相反,更多是以理性、笃实和稳健的态度对待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这种变化的背后,蕴藏着一个民族认知事物、改造事物观念的转变,那就是向长期存在于中国政治舞台的政治浪漫主义的告别。

    在建设国家的历史上,我们有过无比的雄心壮志,要“在一张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要一夜之内“敢叫日月换新天”,也有过对改变国家面貌的热烈追求,“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多快好省”,“超英赶美”。对于社会进程作最大的全程计划,“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对面临的问题,则“毕其功于一役”,诉求一揽子解决问题方案。这样的豪情,以革命的理论,行改造之大计,在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掀起一次又一次“史无前例”的“壮举”,也制造了一次又一次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当人们从这种“革命豪情”中醒悟过来,意识到社会主义建设并没有捷径和现成方案,惟有“摸着石头过河”,明白到一切理论和愿望必须坚持实践的检验的时候,又有一批人投入到另一种“民主豪情”之中,从原有的“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变成“不自由,毋宁死”;由过去的“革命小将”变成今天的“民主斗士”。在这些“豪情”面具后面,我们看到了政治浪漫主义的真面目。

    为什么政治浪漫主义会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久演不衰呢?萧功秦认为: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是产生各种浪漫主义的沃土。深受传统压抑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一个开放伊始的时代,也许比任何其它的知识分子更具有浪漫主义诗情梦幻的诱惑。因为他们有太多的焦虑愤懑,需要经过由某种“登仙般的飞扬感”来释放,来表达他们对公平理想的渴望。他们必然抓住某些抽象的理念,以亢奋的激情来体现自身的价值。但是另一方面,一个贫穷、落后充满历史带来的种种潜在的危机与创伤的古老民族和社会现实,又最无法承受浪漫主义的政治设计的悲剧性后果。人们正是从这些悲剧性后果的经历承担中,通过对现实的直接面对和不断反思,才向政治浪漫主义作揖告别。

   对政治浪漫主义告别的诠释。最受人注目的是私有财产和人权的入宪以及“以人为本”新发展观的提出。这表明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对对“私”的偏见和对发展高速度的偏好的改正。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从道德高度和人类终极理想出发,不断对“私”进行了谴责和咒骂,要“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狠斗私字一闪念”,除之则天下大同。政治浪漫主义愈兴,则这种道德批判的调子愈高。这次私有财产的入宪,说明中国社会对此种泛道德主义的政治浪漫主义言论的排斥,也说明中国对民主自由有了新的认识。“贫者无自由”,财产是个人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的体现,没有财产权就没有政治权利,也就没有其它的民主自由权利。历史表明:专制和独裁无不表现为对他人财产权利的肆意剥夺,而宪政和法治就是由保护私人财产权利基础上产生的。过去我们沉浸在对民主政体的诗情梦幻中,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虚泛的民主与真实的民主存在着经济基础上的区别,而这个基础,就是对个人合法私有财产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同样,在发展问题上,由于存在对迅速改变社会面貌的冲动和激情,一直以来我们对高速度、高增长的发展模式有着特殊的偏好。然而现实告诉我们,任何发展进步都是不完善的,都是有缺陷和代价的。如果我们的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社会幸福为代价的畸形发展,那么这种发展是不能持久且无实际意义的。因此,“以人为本”成为发展首要和根本的目的。尽管它没有像“为人民服务”、“人定胜天”等口号般富有激情和感召力,但是它更来得实际和更具有操作性。这就是与政治浪漫主义的区别。

   是的,到了该向政治浪漫主义告别的时候了。这种告别不是讽刺和责骂,相反,是怀着敬意和伤感对为美丽的理想而献身,在激情燃烧岁月中打拼的政治浪漫时代的告别;这种告别是怀着理性、坦诚与热忱,坚持政治浪漫主义者的那份理想、乐观和勇气,同时放弃他们那份无畏、冲动、激昂的告别;这种告别是怀着最深的纪念的告别。曾有人笑言,今天中国“革命”一词已成为贬义词,而“改革”、“改良”则成为褒义词。这一说法的正确性自然值得商榷,但它暗示着今日中国政治理念和政治心态的转换。当我们回顾这十多年的社会思维风向的走势时,不禁会发觉:过去长期存在的那种激昂、亢奋、焦灼、悲愤的政治心态已被主张冷静、现实和渐进的政策和思路所替换;而以前非常崇高、响亮和热烈的理想与追求在现实中反而遭到冷遇。人们不再为某些抽象而美妙的口号和原则进行激烈的坚持或争论呐喊,相反,更多是以理性、笃实和稳健的态度对待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这种变化的背后,蕴藏着一个民族认知事物、改造事物观念的转变,那就是向长期存在于中国政治舞台的政治浪漫主义的告别。

    在建设国家的历史上,我们有过无比的雄心壮志,要“在一张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要一夜之内“敢叫日月换新天”,也有过对改变国家面貌的热烈追求,“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多快好省”,“超英赶美”。对于社会进程作最大的全程计划,“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对面临的问题,则“毕其功于一役”,诉求一揽子解决问题方案。这样的豪情,以革命的理论,行改造之大计,在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掀起一次又一次“史无前例”的“壮举”,也制造了一次又一次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当人们从这种“革命豪情”中醒悟过来,意识到社会主义建设并没有捷径和现成方案,惟有“摸着石头过河”,明白到一切理论和愿望必须坚持实践的检验的时候,又有一批人投入到另一种“民主豪情”之中,从原有的“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变成“不自由,毋宁死”;由过去的“革命小将”变成今天的“民主斗士”。在这些“豪情”面具后面,我们看到了政治浪漫主义的真面目。

    为什么政治浪漫主义会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久演不衰呢?萧功秦认为: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是产生各种浪漫主义的沃土。深受传统压抑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一个开放伊始的时代,也许比任何其它的知识分子更具有浪漫主义诗情梦幻的诱惑。因为他们有太多的焦虑愤懑,需要经过由某种“登仙般的飞扬感”来释放,来表达他们对公平理想的渴望。他们必然抓住某些抽象的理念,以亢奋的激情来体现自身的价值。但是另一方面,一个贫穷、落后充满历史带来的种种潜在的危机与创伤的古老民族和社会现实,又最无法承受浪漫主义的政治设计的悲剧性后果。人们正是从这些悲剧性后果的经历承担中,通过对现实的直接面对和不断反思,才向政治浪漫主义作揖告别。

   对政治浪漫主义告别的诠释。最受人注目的是私有财产和人权的入宪以及“以人为本”新发展观的提出。这表明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对对“私”的偏见和对发展高速度的偏好的改正。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从道德高度和人类终极理想出发,不断对“私”进行了谴责和咒骂,要“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狠斗私字一闪念”,除之则天下大同。政治浪漫主义愈兴,则这种道德批判的调子愈高。这次私有财产的入宪,说明中国社会对此种泛道德主义的政治浪漫主义言论的排斥,也说明中国对民主自由有了新的认识。“贫者无自由”,财产是个人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的体现,没有财产权就没有政治权利,也就没有其它的民主自由权利。历史表明:专制和独裁无不表现为对他人财产权利的肆意剥夺,而宪政和法治就是由保护私人财产权利基础上产生的。过去我们沉浸在对民主政体的诗情梦幻中,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虚泛的民主与真实的民主存在着经济基础上的区别,而这个基础,就是对个人合法私有财产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同样,在发展问题上,由于存在对迅速改变社会面貌的冲动和激情,一直以来我们对高速度、高增长的发展模式有着特殊的偏好。然而现实告诉我们,任何发展进步都是不完善的,都是有缺陷和代价的。如果我们的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和社会幸福为代价的畸形发展,那么这种发展是不能持久且无实际意义的。因此,“以人为本”成为发展首要和根本的目的。尽管它没有像“为人民服务”、“人定胜天”等口号般富有激情和感召力,但是它更来得实际和更具有操作性。这就是与政治浪漫主义的区别。

   是的,到了该向政治浪漫主义告别的时候了。这种告别不是讽刺和责骂,相反,是怀着敬意和伤感对为美丽的理想而献身,在激情燃烧岁月中打拼的政治浪漫时代的告别;这种告别是怀着理性、坦诚与热忱,坚持政治浪漫主义者的那份理想、乐观和勇气,同时放弃他们那份无畏、冲动、激昂的告别;这种告别是怀着最深的纪念的告别。
没营养的东西
9527周 发表于 2009-4-19 21:53
我费力学出来这么“没营养的东西”,这让你失望了。我很想看看你有营养的东西
花花公子的花言巧语很容易让怀春少女产生浪漫主义的 ;P

开个玩笑啊,不过其中有着严肃。
过去看过一篇讲希特勒的书,里面是这样说的:政治浪漫主义者往往能取得不可思议的成功,然而,不论多少的成功,一但失败,万劫不复
其他不说,最后一段特别浪漫。。
正统 发表于 2009-4-20 00:32
嗬嗬,是写的浪漫,而不是政治浪漫
windowsXO 发表于 2009-4-19 22:14
高,精辟!
中肯!不仅要停止对政治属于”人民“的浪漫,还要终止政治带来”民主“的浪漫。
所幸新一代中国人起来后,天生必不会有这些种浪漫。
心远地自偏 发表于 2009-4-19 21:45

你怎么写了这么多?汗。

本来很简单的事被你弄得这么复杂。什么政治浪漫主义,实际上是没有区分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区别,把生产资料公有制理解成生活资料公有制,现在还是有人搞不懂,只能说TG的马克思主义没学好。
未来戦士 发表于 2009-4-20 09:05
这主要分析我国民众的政治心理
写的不错,楼主很有思考!
一般来说改革没用只好革命了
未来戦士 发表于 2009-4-20 09:05
我觉得不光如此。其实也许他们就没想分清,这才是关键。


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怎么严格区分?
私人拥有的货币和资本怎么区分?汽车怎么区分?农民养的鸡怎么区分?

共产党当初不会区分?太会区分了,所以基本杀绝了私人工商业,人们就真的只有生活资料,没有生产资料了。

只要你不禁绝人们从事私人工商业,生活资料变成生产资料太容易了。
换种说法就是如果你不想禁绝人们拥有生活资料,你只能禁绝人们从事私人工商业。

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怎么严格区分?
私人拥有的货币和资本怎么区分?汽车怎么区分?农民养的鸡怎么区分?

共产党当初不会区分?太会区分了,所以基本杀绝了私人工商业,人们就真的只有生活资料,没有生产资料了。

只要你不禁绝人们从事私人工商业,生活资料变成生产资料太容易了。
换种说法就是如果你不想禁绝人们拥有生活资料,你只能禁绝人们从事私人工商业。
政治浪漫主义,这个词我很喜欢。
大部分国人的政治思维,通过十年的网络观察,我总结出这么几个字:

愚蠢、幼稚、崇尚暴力强权、易于被煽动、无限上纲上线、普遍存在被“迫害妄想+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比较1640年后的英国与1911年后的中国,二者之间颇有一些相似之处。英中两国新旧体制的转型,同样曾诉之于武装斗争。但在武装斗争没能实现目标后,大英帝国通过“光荣革命”和平地稳定了协商和谈判的君主立宪体制,而中国的发展却一直被暴力革命所左右,无非是想得到强权。当然人家大英帝国1215就玩《大宪章》。在1640年的革命以前,英国已经有了成熟的议会运作经验,因此在对暴力冲突的结果预期不好时,英国更易走向协商与妥协。而中国几千年来一直习惯了由暴力决定一切,政治游戏的参与者都相信哪怕是好的目标也必须通过暴力来实现。因此,对暴力这一手段的追求被置于比实现政治理想更加优先的位置,中国政治始终离不开对强权的争夺,并且往往由掌握强权者单方面决定着社会进程。
野性德鲁伊 发表于 2009-4-20 18:09
令我震惊!有历史哲学得深度和精辟比较方法。高人一个!
政治浪漫主义,太后好怕怕,拉去出见谭嗣同去![:a4:]
mmmmmmm 发表于 2009-4-20 19:54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正是谭嗣同的写照。“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多豪迈,视死如归。中国从不缺这种英雄人物,问题是,一听说太后回宫就方寸大失,没有什么好主意,单想到袁世凯
政治的最高境界是以满足自身最大利益作妥协,以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双赢”。问题是,我们喜欢把对方逼到墙角,甚至从肉体消灭。
18# 心远地自偏

我是菜鸟,随便发泄胡诌2句而已。
心远地自偏 发表于 2009-4-20 20:51

所以说六十四之后共产党内部技术官僚崛起成为今天的主流是共产党的福气,也是中国的福气。

中国有左右两派,英国法国德国也有左右两派。但是人家是民主社会,左右能坐下来协商谈判,靠选举一决高下,维持彼此力量的平衡。然而中国不行,中国是专制集权社会,左右两派是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一派得势,必然想方设法猛压另一派。具体表现在凡是必然先追求“政治正确”、“政治挂帅”。这还了得?等于文革没有结束!.[:a13:]

主流地位的技术官僚就不一样了,可以摆脱左右意识形态思维的牵制与影响。能从容地以理性的角度,从功效与成本的因素,来决定统治策略,务实地处理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使政治决策中心可以不受意识形态干扰。
17# 野性德鲁伊

从既有结论出发到历史长河中选择性的找论据并不很难,就像我可以以十字军论证西欧文明愚蠢、幼稚、崇尚暴力强权、易于被煽动、无限上纲上线、普遍存在被“迫害妄想+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样:D

联想到近年来国内喧嚣一时的劣根论,可见因应发达程度的落后而产生的妄自菲薄者还是大有人在啊:D
野性德鲁伊 发表于 2009-4-20 18:09

从既有结论出发到历史长河中有选择的寻找论据并不难,就像我也可以用十字军东征来说明西欧文明愚蠢、幼稚、崇尚暴力强权、易于被煽动、无限上纲上线、普遍存在被“迫害妄想+斯德哥尔摩”综合症。:D

妄自尊大不好,妄自菲薄更要不得.前些年的那些个什么劣根性,都是此辈炒作出来的货;P


晕0079,高达乎?

还是30年前的老高达好看,SEED?SHIT![:a13:]

是爷们就开扎古。:D

晕0079,高达乎?

还是30年前的老高达好看,SEED?SHIT![:a13:]

是爷们就开扎古。:D
政治浪漫主义祸国不浅。当年就是自由派精英跟激进学生是酿造六十四悲剧的第一动力——正是他们几近病态的政治浪漫主义的诉求,这些根本不懂得官方政治游戏的规则家伙,对自己的体制内支持者好心办坏事,使六十四沦为彻底的悲剧。

如果说当年初出茅庐时表现不成熟可理解,可是二十年过去了他们居然还在原地踏步踏。刘晓波、王怡、余杰之流的政治浪漫主义依旧,如果他们是没有功利的,是真心的,唯一合理的解释似乎只能将他们视为记吃不记打的小P孩子。:D
野性德鲁伊 发表于 2009-4-20 21:49
所以六十四是我上课时与学生讨论最多的案例。从政治体制、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利益、政治表达、政治文化、政治心理等内容无不涉及此案例。有时真苦闷为何我们不大声的说出来,只能在大学课堂理讨论。使之也一直成为西方的道德武器,我们的“尾巴”。
从我的两篇文章(还有是谈政治迷信)中的回复与砖头看出,有人喜欢讲政治,有人讨厌政治,但是都很少认真思索政治。看看西方自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以来,西方对政治的研究汗牛充栋,而我们却少之又少,这不能简单归结于我们是专制生活。
心远地自偏 发表于 2009-4-21 09:21

原来楼主是教授。。。冒昧发言请指正。

至少还能在教室里讨论,我大学时候的老师可是闭口不谈的。实力决定一切,人家西方的声音有美元做后盾,美军打先锋,咱怎么比?

中国的专制政治,早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圆满了,其重要一条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实质是独尊皇权的意识形态,当然不会再给其它精神权威留下一丁点空间。所以中国政治思想薄弱。

等到近代,洋人拿坚船利炮砸开我国国门后,情况又变了。知识分子面对两种使命——启蒙、救国。启蒙就是学人家洋人的好东西革除自己各个领域的弊端。救国就是在自己的各个领域里抵抗洋人的入侵。两者完全就是矛盾的,这个矛盾从那是到现在是一直存在,解决不了整个思想界就难以往前发展。
其实告别了政治的浪漫主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从80年代末以来逐渐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已经成为“革命”乃至是“改革”、“改良”的极大阻力,因此现阶段中国某项政策的提出看似好像是“政治不浪漫”,根本上是既得利益集团在保证保证自己利益不受损的情况下不得已的小步”改革“!
以理性、笃实和稳健的态度对待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
野性德鲁伊 发表于 2009-4-21 09:42

中国与西方的历史都经历了所谓的封建社会
但二者的是有本质区别的
其中西方的封建社会更贴近这个名词的字面含义
即上级领主对下级领主的分封(委任统治)
国家甚至整个西欧社会都是由大大小小的封地,邦国构成
没有大一统的政权
在这里
封地上的领主对于自己的领地是有所有权的
因此可以往下分封
而中国的情况则刚好相反
被称为“封建社会”的时代
一般认为是从秦朝开始的
而恰恰在秦朝之前的夏,商,周三朝才是字面意义上的封建社会
秦朝以后属于大一统的帝国时代
与“封建”二字着实背道而驰
天子(皇帝)拥有对天下(国家)的绝对统治权
这时的诸侯以及之下的地主只不过是拥有对封地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
所有权都是天子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在秦朝以前的中国以及整个欧洲封建时代都是没有的
由于没有绝对的君权
夏,商,周的天子和欧洲的国王都只拥有王都周围不大的领地的统治权
封建领主们当然割据一方,拥兵自重
从上倒下都没有一种一统的思想
对于每个非奴隶的社会成员而言自然表现出个人主义
说得好听点这是人权的由来
说的难听点就是利己主义:shutup: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诗经提出来的,比大一统王朝的历史更悠久。
嘿嘿,我记得在初中的政治课本上就有,国家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对于政治,国家,阶级,都是跟暴力,镇压的字眼联系在一起,从来就没说过什么浪漫主义。

至于说国人容易煽动什么的可以去看看社会心理学的著作,要求大众拥有理性本来就不是作为一个有基本社会心理学常识的人应该持有的观点。还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呢,基本的心理学常识都不懂,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就是那些脱离了社会大众的人的拿来的一个自我安慰而已。

在象牙塔里面呆久了,容易把自己当成救世主,成为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人,自己的理论成拯救大众的真理。土工早在建国之初就明白了这个道理,要求一把手一定要有基层工作经验。
楼主的观点有许多不赞成的地方,但是在20楼所提的谭嗣同例子,这个““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正是谭嗣同的写照。“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多豪迈,视死如归。中国从不缺这种英雄人物,问题是,一听说太后回宫就方寸大失,没有什么好主意,单想到袁世凯”,确实是政治浪漫的写照,这一点尤为赞成。

嘿嘿,我记得在初中的政治课本上就有,国家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对于政治,国家,阶级,都是跟暴力,镇压的字眼联系在一起,从来就没说过什么浪漫主义。

至于说国人容易煽动什么的可以去看看社会心 ...
zengweiwei 发表于 2009-4-22 10:48

象牙塔象雷峰塔一样早就崩溃了,在市场大潮和高校改革中,谁还有精英意识?更不要说是想当什么拯救英雄人物,能努力进取不被学生耻笑、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平等对待身边的人(包括学生、同行、社会成员),把日子过好家庭照顾好就行了。
教科书中的什么定义自己看看,千万不要当成唯一正确的答案就行了。
嘿嘿,我记得在初中的政治课本上就有,国家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对于政治,国家,阶级,都是跟暴力,镇压的字眼联系在一起,从来就没说过什么浪漫主义。

至于说国人容易煽动什么的可以去看看社会心 ...
zengweiwei 发表于 2009-4-22 10:48

象牙塔象雷峰塔一样早就崩溃了,在市场大潮和高校改革中,谁还有精英意识?更不要说是想当什么拯救英雄人物,能努力进取不被学生耻笑、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平等对待身边的人(包括学生、同行、社会成员),把日子过好家庭照顾好就行了。
教科书中的什么定义自己看看,千万不要当成唯一正确的答案就行了。
wxever 发表于 2009-4-21 11:40
支持!回到胡适那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万字军骑士 发表于 2009-4-21 17:04
所以马克思没说我们经历封建主义,而是“东方专制主义”
还有一段路要走
革命工作要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