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中国科幻一蹶不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43:08
2009年04月03日 11:17光明网-中华读书报
80后们今天或许已经没几个听说过专有名词“清污”(清除精神污染)了。经历了一个运动不断的时代之后,作为那个时代的尾声和回光返照,“清污”运动来势迅猛却短平快,后劲不足,短短27天后便销声匿迹。但就是这场骤雨改写了中国科幻小说创造和出版的历史。

方兴未艾正当时

1978,改革开放元年。随着风气渐开,科幻文学也迎来了春天。对科幻人来说,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也是一个不可复制的高峰。从叶永烈发表十年动乱后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开始,科幻创作可谓风起云涌。直到今天,中国科幻代表作和经典之作,无论是一般人耳熟能详的 《小灵通漫游未来》、《珊瑚岛上的死光》,还是科幻文学界普遍认可的 《飞向人马座》,几乎都是那几年集中诞生的。除了这三大力作,当时热门的科幻小说还有魏雅华的 《温柔之乡的梦》,金涛的《月光岛》……

那几年,几乎所有的文学刊物和科学报刊都争相发表科幻作品,几乎所有的科技类出版社对科幻小说的出版都是敞开大门的。中国出版界很快形成了科幻出版 “四大重镇”:北京、上海、四川和黑龙江,集中地同步展现着中国原创科幻的水准。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科幻小说创作的真正繁荣不完全表现在多产,文学质量也全面提升,积极探索自我角色定位,旗帜鲜明地寻求本土特色和民族化。科幻创作的题材也趋于现实。鲜为人知的是,文学圈流行过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等,都有相应的科幻版本。比如《星星营》引用 《白毛女》“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写文革期间,造反派给“牛鬼蛇神”注射反激素,激发其返祖现象,长出尾巴来,变成半猩猩。科幻作品当时已经开始获得主流文学界的承认,《珊瑚岛上的死光》发表在《人民文学》,并跻身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飞向人马座》则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不管怎么说,当年的中国原创科幻正处于青春早期,生命力蓬蓬勃勃,蓄势待发。但就在这时候遭遇到的历史寒流,几乎酿成灭顶之灾。

姓科姓文的争论

在说中国科幻遭遇的毁灭性打击之前,应该提到这之前的 “科文之争”。早在1979年,科幻文学姓“科”还是姓“文”的争议就已经浮出水面。在一个必须有“集体归属”的时代,科幻一直悬在科学圈和文学圈之间,没有着落。

于是,矛盾出现了。开始是评论家站在科学普及的立场,批评小说中科学知识的错误,作家们则认为,科幻是文学,更重要的是激发想象力和对科学的兴趣,不是传授具体的科学知识。这样的争议渐渐升级。作家们没有后援,评论界则获得了部分科学家的支持,钱学森曾多次表示,科幻是个坏东西,因为科学是严谨的,幻想却没有科学的规范。科学和幻想是两种不相干的、敌对的东西。
也许我们必须了解科幻在中国有多超前,才能真正知道科幻在当时多么不容易被正确认识和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老编辑叶冰如的一段回忆可以作为当时佐证。1978年,她约到了《飞向人马座》书稿,却完全看不懂。当时,经过十年动乱,国家还很贫弱,买米买豆腐都需要 “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仍是多数人的生活梦想……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居然还有一群人,嘴里蹦的词是中微子、星际航行、转基因、生物工程和星球大战……叶冰如的感觉或许能折射出当时科幻对社会上普通读者的冲击力。如果说科幻对于普通人来说超前了太多,那么对于科学界恐怕也超前了几步。《太平洋人》说从太平洋底分裂出一个行星,上面的猿人复活了。科学评论家指出,“死而复活违反自然规律”,“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新石器时代的人属于智人”。

争论的本身是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理论辨析和建设对于科幻创作本来是大有帮助的,却在彼此恶意攻击的吵闹中被搅成了浑水。批评的焦点很快从这些纯技术问题转为科幻小说的性质问题、社会影响,最后上升到政治问题。评论界最集中批判的是风头正健的叶永烈,他的高产被认定为赚稿费、唯利是图。魏雅华的成名作《温柔之乡的梦》写机器人妻子对主人百依百顺,温柔之极,却不能让人满意。被批评为“反社会主义”、“一篇下流的政治小说”。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草

就在科文之争闹得不可开交之际,1983年,“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开始了。

在这场运动中,科幻在行政上被定性为 “精神污染”,受到直接正面的打击。批评科幻“散布怀疑和不信任,宣传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商品化的倾向,正在严重地侵蚀着我们的某些科幻创作。”“极少数科幻小说,已经超出谈论‘科学’的范畴,在政治上表现出不好的倾向。”一时间,所有的科幻出版部门风声鹤唳,噤若寒蝉。出版管理机关多次发文禁止刊发科幻小说,相关杂志纷纷停刊整顿。有一段时间,全国没有一篇科幻作品,果然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清污”很快就在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干预下偃旗息鼓了。但对于科幻来说,1978年,其兴也勃,1983年,其亡也忽。虽然1980年代后期,新一代科幻作家开始成长,并时有佳作,但再也没有恢复到1978年的 “举国繁荣”,直到今天。(据《中华读书报》陈洁/文)2009年04月03日 11:17光明网-中华读书报
80后们今天或许已经没几个听说过专有名词“清污”(清除精神污染)了。经历了一个运动不断的时代之后,作为那个时代的尾声和回光返照,“清污”运动来势迅猛却短平快,后劲不足,短短27天后便销声匿迹。但就是这场骤雨改写了中国科幻小说创造和出版的历史。

方兴未艾正当时

1978,改革开放元年。随着风气渐开,科幻文学也迎来了春天。对科幻人来说,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也是一个不可复制的高峰。从叶永烈发表十年动乱后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开始,科幻创作可谓风起云涌。直到今天,中国科幻代表作和经典之作,无论是一般人耳熟能详的 《小灵通漫游未来》、《珊瑚岛上的死光》,还是科幻文学界普遍认可的 《飞向人马座》,几乎都是那几年集中诞生的。除了这三大力作,当时热门的科幻小说还有魏雅华的 《温柔之乡的梦》,金涛的《月光岛》……

那几年,几乎所有的文学刊物和科学报刊都争相发表科幻作品,几乎所有的科技类出版社对科幻小说的出版都是敞开大门的。中国出版界很快形成了科幻出版 “四大重镇”:北京、上海、四川和黑龙江,集中地同步展现着中国原创科幻的水准。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科幻小说创作的真正繁荣不完全表现在多产,文学质量也全面提升,积极探索自我角色定位,旗帜鲜明地寻求本土特色和民族化。科幻创作的题材也趋于现实。鲜为人知的是,文学圈流行过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等,都有相应的科幻版本。比如《星星营》引用 《白毛女》“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写文革期间,造反派给“牛鬼蛇神”注射反激素,激发其返祖现象,长出尾巴来,变成半猩猩。科幻作品当时已经开始获得主流文学界的承认,《珊瑚岛上的死光》发表在《人民文学》,并跻身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飞向人马座》则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不管怎么说,当年的中国原创科幻正处于青春早期,生命力蓬蓬勃勃,蓄势待发。但就在这时候遭遇到的历史寒流,几乎酿成灭顶之灾。

姓科姓文的争论

在说中国科幻遭遇的毁灭性打击之前,应该提到这之前的 “科文之争”。早在1979年,科幻文学姓“科”还是姓“文”的争议就已经浮出水面。在一个必须有“集体归属”的时代,科幻一直悬在科学圈和文学圈之间,没有着落。

于是,矛盾出现了。开始是评论家站在科学普及的立场,批评小说中科学知识的错误,作家们则认为,科幻是文学,更重要的是激发想象力和对科学的兴趣,不是传授具体的科学知识。这样的争议渐渐升级。作家们没有后援,评论界则获得了部分科学家的支持,钱学森曾多次表示,科幻是个坏东西,因为科学是严谨的,幻想却没有科学的规范。科学和幻想是两种不相干的、敌对的东西。
也许我们必须了解科幻在中国有多超前,才能真正知道科幻在当时多么不容易被正确认识和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老编辑叶冰如的一段回忆可以作为当时佐证。1978年,她约到了《飞向人马座》书稿,却完全看不懂。当时,经过十年动乱,国家还很贫弱,买米买豆腐都需要 “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仍是多数人的生活梦想……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居然还有一群人,嘴里蹦的词是中微子、星际航行、转基因、生物工程和星球大战……叶冰如的感觉或许能折射出当时科幻对社会上普通读者的冲击力。如果说科幻对于普通人来说超前了太多,那么对于科学界恐怕也超前了几步。《太平洋人》说从太平洋底分裂出一个行星,上面的猿人复活了。科学评论家指出,“死而复活违反自然规律”,“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新石器时代的人属于智人”。

争论的本身是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理论辨析和建设对于科幻创作本来是大有帮助的,却在彼此恶意攻击的吵闹中被搅成了浑水。批评的焦点很快从这些纯技术问题转为科幻小说的性质问题、社会影响,最后上升到政治问题。评论界最集中批判的是风头正健的叶永烈,他的高产被认定为赚稿费、唯利是图。魏雅华的成名作《温柔之乡的梦》写机器人妻子对主人百依百顺,温柔之极,却不能让人满意。被批评为“反社会主义”、“一篇下流的政治小说”。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草

就在科文之争闹得不可开交之际,1983年,“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开始了。

在这场运动中,科幻在行政上被定性为 “精神污染”,受到直接正面的打击。批评科幻“散布怀疑和不信任,宣传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商品化的倾向,正在严重地侵蚀着我们的某些科幻创作。”“极少数科幻小说,已经超出谈论‘科学’的范畴,在政治上表现出不好的倾向。”一时间,所有的科幻出版部门风声鹤唳,噤若寒蝉。出版管理机关多次发文禁止刊发科幻小说,相关杂志纷纷停刊整顿。有一段时间,全国没有一篇科幻作品,果然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清污”很快就在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干预下偃旗息鼓了。但对于科幻来说,1978年,其兴也勃,1983年,其亡也忽。虽然1980年代后期,新一代科幻作家开始成长,并时有佳作,但再也没有恢复到1978年的 “举国繁荣”,直到今天。(据《中华读书报》陈洁/文)
中国有很多东西一蹶不振了.不仅仅是科幻.
原帖由 哈萨克雄鹰 于 2009-4-3 12:46 发表
中国有很多东西一蹶不振了.不仅仅是科幻.

是啊,那个时代的领导人胡 赵是最开明的,对文艺创作限制最少
可惜上头有太岁
原帖由 zhongyu 于 2009-4-3 13:56 发表

是啊,那个时代的领导人胡 赵是最开明的,对文艺创作限制最少

结果赵的下场最惨
纯科幻和纯武侠都是我曾经的最爱,但的确有些没落了。现在的网络小说倒是很泛滥,也没啥可遗憾的。
珊瑚岛上的死光可是我的科幻启蒙读物啊,我当时三年级,捧到手里就放不下,熬到深夜把这书通了一遍。
关键还是腐儒害人,吃饱了撑着,和现在的砖家一样
《珊瑚岛上的死光》还被搬上了银幕,实在是不容易..........反观今日之影坛,好莱坞的科幻大行其道,国产科幻片杳无音讯...........:')
总喜欢动不动就上升到政治高度,唉。。。
所以说左派不得人心。
  /sigh
  /sob
  /mourn
wi11iam 发表于 2009-4-9 09:39
你口里那些“腐儒”是反传统最卖力的一群,虽然他们自己也闭塞腐朽……
每个时间都有它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在那个年代进行了10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2年,意识形态占据了国人生活得方方面面。包括现在也还保留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力。当年“打砸抢”的一代现如今已经成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和当政的一代。在他们的童年和青年的成长期都是在“文斗”和“武斗”“与天斗”中成长起来的。在他们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中永久性的保留下了“打砸抢”的作风和思维习惯。即使现在他们的执政风格也是“打砸抢”般的彪悍。

想起来去年的时候西藏闹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家的宣传部门的行动是软弱和无力的。依然是文化大革命式的宣传。现在还有哪个人能接受这样的宣传,更不要说外国人了。“dl的阴谋不能得逞”“dl是披着宗教外衣的政治家”请问这样语言有说服力么?

再回到那个年代--1983年。左派当政,文化大革命结束7年。一切的禁锢都是理所当然,一切的封锁都是无可避免。不要说科幻小说。就连看电视都是奢侈的事情。

一潭死水。压抑

中国人从来不惧怕外敌,也从来没有被外敌打倒过。中国人最大,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如果鸦片战争的时候清军士兵不吸食鸦片,如果清政府不腐败腐朽,是不是香港不会割让100年。如果没有“攘外必先安内”是不是就没有南京大屠杀。如果没有国共争权是不是就不会把台湾分裂出去,把驻军日本的机会拱手放弃。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是不是经济不会落后日本这么多?
《飞向人马座》可是让我激动了很久啊。
另外现在科幻的势头也很猛啊。

每个时间都有它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在那个年代进行了10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2年,意识形态占据了国人生活得方方面面。包括现在也还保留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力。当年“打砸抢”的一代现如今已经成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和当政的 ...
山寨旗兵 发表于 2009-5-19 07:58

历史没有如果的机会~~~有些事情要分两面看~~如果满清不灭亡的化那新中国什么时候诞生~~~
每个时间都有它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在那个年代进行了10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2年,意识形态占据了国人生活得方方面面。包括现在也还保留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力。当年“打砸抢”的一代现如今已经成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和当政的 ...
山寨旗兵 发表于 2009-5-19 07:58

历史没有如果的机会~~~有些事情要分两面看~~如果满清不灭亡的化那新中国什么时候诞生~~~


如果说1983年“清除精神污染”运动让中国科幻一蹶不振的话,那2000年中国的游戏业被一纸文件判了死刑~~~不要以为今天遍地的网游就代表备游戏业了~~~~

如果说1983年“清除精神污染”运动让中国科幻一蹶不振的话,那2000年中国的游戏业被一纸文件判了死刑~~~不要以为今天遍地的网游就代表备游戏业了~~~~
几乎没看见有什么国产科幻片啊
现在牛一点的 也就只剩下刘慈欣了
那时《少年科学》上连载叶永烈的金明,看得很是有意思呢。后来叶永烈、童恩正等都改行了。
如果有一天,我有上亿身家的时候,就砸钱去拍中国的科幻片
现在的中国,饱受荼毒,还在不断堕落.
当时中国的科幻小说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小说质量很高,随便找一本就看个通宵,现在的,看10分钟就睡着了,真的堕落了
有大钱/大才的人的人,还是去国外创造科幻精神食粮吧。在国内,拍艺谋式大片才是前途。
FF啊,真是无话可说了!!1
毛主席说的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记得小时候科幻杂志很少,好像有一个《科幻世界》,但是里面的文章实在不怎么样。
钱学森曾多次表示,科幻是个坏东西,因为科学是严谨的,幻想却没有科学的规范。科学和幻想是两种不相干的、敌对的东西。
这是真的!?
{:3_77:} 27# ddg2000
中国的科幻作家自己给自己找的借口而已……
真有心和有能力的,在监狱里都能写出好文章,国内不能发表那就国外发表就是了,只要你能写得出……

80年代,国内科幻文学早就沦落了,《科幻世界》《飞碟探索》上基本都是翻译过来的文字,《星战》《钢窟》都是在图书馆借阅的,国内科幻小说被“清理”了?清就清吧,不关我鸟事,功课繁重,国外的我还看不过来呢,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武侠、言情、手抄……
搞科研的看不起搞科幻的,学院派学者看不起草根学者,是常有的事,但只有中国非得斗得你死我活的。文化大革命毛主席有责任,但那些极左派没责任吗。中国学者有些人就是政客学者,他们的目的就是获取政治地位,不同意他们的理论他们就用政治手段解决,不知他们是学者还是流氓。所以一句话,文化不能成为政治的附庸,文化应有一定的独立性。
怎么贵宾版主都喜欢上纲上线啊

多大一点事情至于这样吗
未来战士也是动不动就说左派如何如何,现今那里还有左派;不过披着左派皮的右派


:handshake

80年代,科幻小说我们接触到了星战,动画我们接触了变形金刚,剧集我们接触了从大西洋底来的人,电影公映的我只记得什么绿色粘液和超人,录相带就多了,如星战三部曲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这时候中国的科幻在那里呢?噢,他们现在说,是政府打击科幻,经过23天清污,我们一蹶不振了……

其实真正的原因很简单,自己没市场了,如此而已。就算是不清污、不整治,我整个80年代都抽不出一点时间来关注你这个国内科幻小说,真的……

只是事情过去了这么久,又有文革小将拿着这个来扣帽子,作风啊习惯啊口气啊基本没变化,一如几十年前,当然也有改变的,比如开口第一话,现在人家是不管什么事都抢先张口:靠!你们这些可恶的左派!!;P

:handshake

80年代,科幻小说我们接触到了星战,动画我们接触了变形金刚,剧集我们接触了从大西洋底来的人,电影公映的我只记得什么绿色粘液和超人,录相带就多了,如星战三部曲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这时候中国的科幻在那里呢?噢,他们现在说,是政府打击科幻,经过23天清污,我们一蹶不振了……

其实真正的原因很简单,自己没市场了,如此而已。就算是不清污、不整治,我整个80年代都抽不出一点时间来关注你这个国内科幻小说,真的……

只是事情过去了这么久,又有文革小将拿着这个来扣帽子,作风啊习惯啊口气啊基本没变化,一如几十年前,当然也有改变的,比如开口第一话,现在人家是不管什么事都抢先张口:靠!你们这些可恶的左派!!;P
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最讨厌动不动就扣帽子,说什么上升到政治高度,限制了很多领域的发展
库尔兰 发表于 2009-5-23 02:38

作为原科幻迷。。。感觉现在科幻真的不那么好了。。。TG要崛起。。必须是全方位的。。
中国人不是没有想象力,也不是不会搞科学,可是需要把科学和想象力捏到一起的时候,就悲剧了
当时中国的科幻小说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小说质量很高,随便找一本就看个通宵,现在的,看10分钟就睡着了,真的堕落了

综合楼上以及这篇,我可以肯定的说,你们没有看过真正的科幻,也没有人真正了解中国的科幻。

中国科幻在2000年开始一个新的时代,可以说是群星闪耀,可惜的是你们不了解而已。
别责怪这个那个了,,,有人说文革10年发展经济的话现在要比日本怎么样,,,钱老逝世的纪念文章看了吧,,那时候根本就无法安心搞经济建设,一个是外患,,国际环境复杂,外国反华势力一直在挤压我们,不断和我们搞摩擦,我们要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开支,要发展两弹一星。内患,天灾人祸,争权夺利,要建设基础工业,等等。。总之那时候真是太难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建设祖国,服务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直挣扎到今天,科幻才有了一线新的曙光
我草就那种儿科水平的科幻老子是邓老也要清除精神污染!妈的,太小看人了!咱中国人就只有小学的欣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