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峰会“革美国的命”需缓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26:25
日前获悉,G20峰会将于4月2日在伦敦泰晤士河畔召开,这是一次全球力量对比及财富瓜分的“盛宴”。大会未开,伦敦却先遭遇首轮抗议。分析认为, G20峰会将呈现“非常3+1”格局,欧美貌合神离显分歧,峰会更多的是一场政治秀。我们认为,中国宜秉承“韬光养晦”战略,先立足亚洲,之后方可徐图全球……



●深度透视“伦敦峰会”将呈现的世界格局
(一)大会未开,抗议先行
4月2号,伦敦注定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将在泰晤士河畔召开,世界金融体系或许将划定新的格局。然而伦敦金融峰会尚未召开,却遭遇首轮抗议。据悉,数万名表威者日前走上峰会举办地、英国首都伦敦街头,宣告为期一周的大行游拉开序幕。他们手举标语,呼喊口号,向即将赴会的各国首脑传递不同诉求。形形色色的标语牌反映着人们不同诉求:“清理全球金融”、“打烂资本主义”、“全世界工人团结起来”、“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不为银行买单”、“气候非常时刻”、“绿色家园,绿色地球”、“撤离伊拉克”、“支持巴勒斯坦建国”……

(二)峰会格局:非常3+1
分析认为, G20峰会其格局是“非常3+1”,即20国可分成3个集团和1个国家。第一个集团是英、美,他们既是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过去60年以来主导国际金融格局的国家,他们的目标就是尽快让这场危机过去;第二个集团是欧洲国家,如德、法等,从某种意义上他们是金融危机的受害国,长期以来对美、英主导的金融体系是有怨言的,他们强调金融体制改革;第三个集团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等,他们对因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而被“拖累”感到恼火。“1个国家”就是中国,因为中国的利益既和发达国家不同,也和巴西、印度不同,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我国金融体制、财政政策非常健全,还有“武器”没用,经济就已经出现了上升的苗头。因此,中国的思路非常清晰,看出了自己在这场游戏中的特殊角色。

(三)革美元的命为时尚早
G20峰会前夕,中国金融经济领域的主要人物相继发声,一改往日“不作声”或“少作声”的作法,明确阐述了中国对于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看法。央行行长周小川发表文章提出“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取代美元”的建议。国务院副总理王歧山在英国也发文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要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当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分析认为,中国自邓小平时代以来,在国际舞台上一直坚持的“韬光养晦”原则,可能因此次美国金融危机而被迫调整。这并不是说中国要放弃这一坚持多年的政策原则,而是说中国已经被迫推到了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事实上,如果想要彻底给美元戴上紧箍,或者说真正实现“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目标,前提是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现行框架,但我们对于本次峰会能否改革IMF框架持怀疑态度。另外,“超主权储备货币”过于理想化,并没有现实操作性。因为它仅仅是从纯经济理性出发思考的结果,而忽视了国际金融体系背后主权国家政治权力所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是主权国家政治权力较量和运作的结果,其本质始终是大国之间的游戏。比如说,IMF本身就是美国一手创建和操纵的,是美国强大实体经济能力的结果。



●一次全球力量对比及财富瓜分的“盛宴”
(一)长期玩火致引爆危机
我们遭遇的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全球性的金融政策;每个国家都只是盯着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一方。从某些角度来说,这一经济衰退过程也许会比1930年的大萧条更复杂。因为,过去的银行都是做银行业务的,现在的银行则更像是在从事赌博业务。这次经济衰退跟以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或其他金融危机很不一样,因为这次金融危机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袭击了全球。美国、西欧,当然也包括中国在内,目前都有一些刺激经济的政策。但如果大家只关注自己国家和区域的话,世界经济依然会朝着不平衡的方向发展。一旦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每个纳税人其实都在输钱。那么,是谁在赢得这一场游戏呢?是那些金融机构。而到最后,又是谁来承担金融机构破产的责任呢?是政府。所以,那些金融机构完全没有压力,因为政府承担了90%的金融损失。所以,过去一些救市措施实际上陷入了一个不对称回报的误区:经济利益被少数人占有,而经济损失则由全社会承担。

(二)全球游戏规则或洗牌
即将举行的伦敦金融峰会将云集当今世界最重要经济体首脑、成为世界舞台最大的“政治豪门”,而是峰会的结果———峰会将决定未来世界经济与金融的走向。近看峰会,G20将是西欧、北美、东亚三大经济板块的直接对话,其结果将影响到世界究竟以何种方式协调克服金融危机;远看峰会,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碰撞将为未来世界的财富版图勾勒基本轮廓。分析认为,G20峰会将是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与美国一起平等地来讨论“维修”全球化这一巨大机器的体制和良机。当然,G20峰会不会是美国霸权开始衰落的标志,世界经济与美国的共生共赢关系也不可改变。目前,需要改变的是现有的规则和制度。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拥有11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20国集团,已经让只包容发达国家的七国集团黯然失色。从二战以来,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沙特、墨西哥、南非等国在内的非西方经济力量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在构建新国际体制过程中有望和发达国家“平起平坐”。在全球危机的冲击下,共同磋商解决金融危机的“全球方法”,正是全球力量与财富分配版图正在重新勾画的重要标志。

(三)欧美貌合神离显分歧
但是,为了这次峰会,有关各方也是调子不同。美国高呼:急需扩大刺激经济措施,各大经济体至少要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欧盟,尤其是德、法两国立马回应:那样做不得,首要的是加强金融监管,改革国际金融体制;英国是东道主,不得不在美欧中间巧妙拿捏:一方面“跟着美国跑”,呼吁进一步扩大经济刺激计划。另一方面又得照顾欧盟情绪,急喊加强金融监管、改革国际金融体制势在必行;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在要求:发达国家要负起大责任。颇为微妙的是,尽管所唱腔调不同,但没有一方表示要硬着干,反倒是大家都在努力缩小分歧,尽量往一条道上走。精明的英国人在不声不响地动作:以前一直反对在欧盟内实行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如今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则在积极倡导建立一个统一步调的监管机构,其目的不言自明:与其反对监管行不通,不如按我“英式标准”定规则;前些日还牛皮哄哄的美国人也有点按捺不住,财政部部长盖特纳改口:对包括IMF、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金融体制亟待进行改革,目的也明白:抓到主导权,建立美式“新游戏规则”;以法德为首的欧盟似乎有点蒙了,自己唱的高调没法变,不和美英妥协也没得选;新兴经济体谁都讨不了好!因而也纷纷表示:大家一起来,寻求度过危机的“灵药”。



●中国秉承“韬光养晦”战略方可徐图缓进
(一)峰会纯属一场政治秀
我们预计,由于金融峰会缺乏远大的目标,而且受到美国政府换届和欧美分歧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峰会不太可能达到之前人们所憧憬的“新布雷顿森林会议”的期望。此外,虽然各国可能就改革IMF达成共识,但是这距离全球金融体制改革还有很大的距离。十分有意思的是,峰会到来,喝彩者大有人在,唱衰者也不在少数。对于即将举行的G20峰会,索罗斯不感乐观,因与会国家有许多不同的意见,会议可能失败收场。一旦如此,世界经济将有多年陷入严重低潮,可能比1930年代发生的经济大萧条更严重。他认为世界经济能否再起,G20峰会是重要关键,所以峰会不能成为空谈的场合,一众领袖也不能仅是陈述处理经济衰退的一般原则,必须保护发展中国家和弱势国家,助他们对抗金融风暴。目前,与会国家各自为政,只着眼于自身利益,且只得一天时间,要建立全球共识相当困难,峰会或变成一场眼高手低的国际政治秀。各国普遍调低了对峰会成果的期望,因只得一天时间,难有谈判空间。各国着眼自身利益,峰会或沦为政治活动,例如布朗便要靠发挥统筹挽救经济能力,来拯救自己的政途;奥巴马则首次出席国际会议,要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星级魅力。总之,不管热情鼓掌也好,一边猛吹冷风也罢。这次峰会毕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世界各国领导人坐到一起,为推动全球经济再努一把力。

(二)扮演领导者得不偿失
目前中国的境地较为尴尬,中国一方面在购买美元,帮助美国恢复美元霸权的元气;另一方面又提出“取代美元”的建议。某种程度上,这反映了中国对美元体制不满同时的无能为力。制衡美元的唯一出路就是储备货币的多元化。中国现实的做法是,减少IMF的国际责任,把权限分散到其他区域型金融和经济组织,尤其是把重点放在培育人民币的成长上。从长远看,人民币必须成长为储备货币的一种,只有当中国有能力提供另外一种储备货币时,中国才会有能力建设一个较为公平和公正的国际金融秩序。对于中国来说,要改变美元霸权体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中国显然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外界看到了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却忽视了中国较低的人均国民收入。另外,中国的实体经济能力以及政治、社会制度等方面,都不足以支撑中国担任国际领导者的角色。中国过早扮演领导角色,对自身可持续发展并没有好处,至多只能是满足一下自己的民族主义情绪。原因很简单,中国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小,不是因为中国金融制度有多好,而是因为中国的金融制度还没有完全开放;中国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的发育也都不具备足够的支撑力。

(三)先立足亚洲后图全球
美欧之间的分歧,决定了G20不会在改革国际金融体制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如何定位?我们认为,至少要有两个方面的考量。首先是从国际层面。中国和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现在强调的是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在很长时间里,国际金融组织往往成为强国欺侮弱国的武器。在这些组织面前,很多发展中国家完全失去了经济主权,这些组织对发展中国家指手画脚,成为这些国家自主经济发展的阻力。其次是区域层面。应当认识到,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首先应当是亚洲强国。尽管在经济方面,中国在北美和欧洲有很大的利益,但在地缘政治方面,中国的最大利益在亚洲,对亚洲的经济关系不容忽视。在国际关系的很多方面,金融和经济是最有效的武器。美国的强大并不仅仅是其军事,而是其强大的经济渗透力。中国如果在亚洲不能拥有强大的经济渗透力,那么不仅其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且其战略利益也会受到威胁。在外向型经济方面,中国应当一脚在亚洲,一脚在西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如此,中国才能在国际政经博弈中站稳脚跟。日前获悉,G20峰会将于4月2日在伦敦泰晤士河畔召开,这是一次全球力量对比及财富瓜分的“盛宴”。大会未开,伦敦却先遭遇首轮抗议。分析认为, G20峰会将呈现“非常3+1”格局,欧美貌合神离显分歧,峰会更多的是一场政治秀。我们认为,中国宜秉承“韬光养晦”战略,先立足亚洲,之后方可徐图全球……



●深度透视“伦敦峰会”将呈现的世界格局
(一)大会未开,抗议先行
4月2号,伦敦注定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将在泰晤士河畔召开,世界金融体系或许将划定新的格局。然而伦敦金融峰会尚未召开,却遭遇首轮抗议。据悉,数万名表威者日前走上峰会举办地、英国首都伦敦街头,宣告为期一周的大行游拉开序幕。他们手举标语,呼喊口号,向即将赴会的各国首脑传递不同诉求。形形色色的标语牌反映着人们不同诉求:“清理全球金融”、“打烂资本主义”、“全世界工人团结起来”、“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不为银行买单”、“气候非常时刻”、“绿色家园,绿色地球”、“撤离伊拉克”、“支持巴勒斯坦建国”……

(二)峰会格局:非常3+1
分析认为, G20峰会其格局是“非常3+1”,即20国可分成3个集团和1个国家。第一个集团是英、美,他们既是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过去60年以来主导国际金融格局的国家,他们的目标就是尽快让这场危机过去;第二个集团是欧洲国家,如德、法等,从某种意义上他们是金融危机的受害国,长期以来对美、英主导的金融体系是有怨言的,他们强调金融体制改革;第三个集团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等,他们对因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而被“拖累”感到恼火。“1个国家”就是中国,因为中国的利益既和发达国家不同,也和巴西、印度不同,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我国金融体制、财政政策非常健全,还有“武器”没用,经济就已经出现了上升的苗头。因此,中国的思路非常清晰,看出了自己在这场游戏中的特殊角色。

(三)革美元的命为时尚早
G20峰会前夕,中国金融经济领域的主要人物相继发声,一改往日“不作声”或“少作声”的作法,明确阐述了中国对于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看法。央行行长周小川发表文章提出“创造超主权储备货币取代美元”的建议。国务院副总理王歧山在英国也发文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要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当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分析认为,中国自邓小平时代以来,在国际舞台上一直坚持的“韬光养晦”原则,可能因此次美国金融危机而被迫调整。这并不是说中国要放弃这一坚持多年的政策原则,而是说中国已经被迫推到了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事实上,如果想要彻底给美元戴上紧箍,或者说真正实现“超主权储备货币”的目标,前提是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现行框架,但我们对于本次峰会能否改革IMF框架持怀疑态度。另外,“超主权储备货币”过于理想化,并没有现实操作性。因为它仅仅是从纯经济理性出发思考的结果,而忽视了国际金融体系背后主权国家政治权力所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当前国际金融体系是主权国家政治权力较量和运作的结果,其本质始终是大国之间的游戏。比如说,IMF本身就是美国一手创建和操纵的,是美国强大实体经济能力的结果。



●一次全球力量对比及财富瓜分的“盛宴”
(一)长期玩火致引爆危机
我们遭遇的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全球性的金融政策;每个国家都只是盯着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一方。从某些角度来说,这一经济衰退过程也许会比1930年的大萧条更复杂。因为,过去的银行都是做银行业务的,现在的银行则更像是在从事赌博业务。这次经济衰退跟以前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或其他金融危机很不一样,因为这次金融危机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袭击了全球。美国、西欧,当然也包括中国在内,目前都有一些刺激经济的政策。但如果大家只关注自己国家和区域的话,世界经济依然会朝着不平衡的方向发展。一旦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每个纳税人其实都在输钱。那么,是谁在赢得这一场游戏呢?是那些金融机构。而到最后,又是谁来承担金融机构破产的责任呢?是政府。所以,那些金融机构完全没有压力,因为政府承担了90%的金融损失。所以,过去一些救市措施实际上陷入了一个不对称回报的误区:经济利益被少数人占有,而经济损失则由全社会承担。

(二)全球游戏规则或洗牌
即将举行的伦敦金融峰会将云集当今世界最重要经济体首脑、成为世界舞台最大的“政治豪门”,而是峰会的结果———峰会将决定未来世界经济与金融的走向。近看峰会,G20将是西欧、北美、东亚三大经济板块的直接对话,其结果将影响到世界究竟以何种方式协调克服金融危机;远看峰会,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碰撞将为未来世界的财富版图勾勒基本轮廓。分析认为,G20峰会将是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与美国一起平等地来讨论“维修”全球化这一巨大机器的体制和良机。当然,G20峰会不会是美国霸权开始衰落的标志,世界经济与美国的共生共赢关系也不可改变。目前,需要改变的是现有的规则和制度。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拥有11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20国集团,已经让只包容发达国家的七国集团黯然失色。从二战以来,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沙特、墨西哥、南非等国在内的非西方经济力量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在构建新国际体制过程中有望和发达国家“平起平坐”。在全球危机的冲击下,共同磋商解决金融危机的“全球方法”,正是全球力量与财富分配版图正在重新勾画的重要标志。

(三)欧美貌合神离显分歧
但是,为了这次峰会,有关各方也是调子不同。美国高呼:急需扩大刺激经济措施,各大经济体至少要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欧盟,尤其是德、法两国立马回应:那样做不得,首要的是加强金融监管,改革国际金融体制;英国是东道主,不得不在美欧中间巧妙拿捏:一方面“跟着美国跑”,呼吁进一步扩大经济刺激计划。另一方面又得照顾欧盟情绪,急喊加强金融监管、改革国际金融体制势在必行;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在要求:发达国家要负起大责任。颇为微妙的是,尽管所唱腔调不同,但没有一方表示要硬着干,反倒是大家都在努力缩小分歧,尽量往一条道上走。精明的英国人在不声不响地动作:以前一直反对在欧盟内实行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如今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则在积极倡导建立一个统一步调的监管机构,其目的不言自明:与其反对监管行不通,不如按我“英式标准”定规则;前些日还牛皮哄哄的美国人也有点按捺不住,财政部部长盖特纳改口:对包括IMF、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金融体制亟待进行改革,目的也明白:抓到主导权,建立美式“新游戏规则”;以法德为首的欧盟似乎有点蒙了,自己唱的高调没法变,不和美英妥协也没得选;新兴经济体谁都讨不了好!因而也纷纷表示:大家一起来,寻求度过危机的“灵药”。



●中国秉承“韬光养晦”战略方可徐图缓进
(一)峰会纯属一场政治秀
我们预计,由于金融峰会缺乏远大的目标,而且受到美国政府换届和欧美分歧严重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峰会不太可能达到之前人们所憧憬的“新布雷顿森林会议”的期望。此外,虽然各国可能就改革IMF达成共识,但是这距离全球金融体制改革还有很大的距离。十分有意思的是,峰会到来,喝彩者大有人在,唱衰者也不在少数。对于即将举行的G20峰会,索罗斯不感乐观,因与会国家有许多不同的意见,会议可能失败收场。一旦如此,世界经济将有多年陷入严重低潮,可能比1930年代发生的经济大萧条更严重。他认为世界经济能否再起,G20峰会是重要关键,所以峰会不能成为空谈的场合,一众领袖也不能仅是陈述处理经济衰退的一般原则,必须保护发展中国家和弱势国家,助他们对抗金融风暴。目前,与会国家各自为政,只着眼于自身利益,且只得一天时间,要建立全球共识相当困难,峰会或变成一场眼高手低的国际政治秀。各国普遍调低了对峰会成果的期望,因只得一天时间,难有谈判空间。各国着眼自身利益,峰会或沦为政治活动,例如布朗便要靠发挥统筹挽救经济能力,来拯救自己的政途;奥巴马则首次出席国际会议,要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星级魅力。总之,不管热情鼓掌也好,一边猛吹冷风也罢。这次峰会毕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世界各国领导人坐到一起,为推动全球经济再努一把力。

(二)扮演领导者得不偿失
目前中国的境地较为尴尬,中国一方面在购买美元,帮助美国恢复美元霸权的元气;另一方面又提出“取代美元”的建议。某种程度上,这反映了中国对美元体制不满同时的无能为力。制衡美元的唯一出路就是储备货币的多元化。中国现实的做法是,减少IMF的国际责任,把权限分散到其他区域型金融和经济组织,尤其是把重点放在培育人民币的成长上。从长远看,人民币必须成长为储备货币的一种,只有当中国有能力提供另外一种储备货币时,中国才会有能力建设一个较为公平和公正的国际金融秩序。对于中国来说,要改变美元霸权体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中国显然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外界看到了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却忽视了中国较低的人均国民收入。另外,中国的实体经济能力以及政治、社会制度等方面,都不足以支撑中国担任国际领导者的角色。中国过早扮演领导角色,对自身可持续发展并没有好处,至多只能是满足一下自己的民族主义情绪。原因很简单,中国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小,不是因为中国金融制度有多好,而是因为中国的金融制度还没有完全开放;中国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的发育也都不具备足够的支撑力。

(三)先立足亚洲后图全球
美欧之间的分歧,决定了G20不会在改革国际金融体制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如何定位?我们认为,至少要有两个方面的考量。首先是从国际层面。中国和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现在强调的是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在很长时间里,国际金融组织往往成为强国欺侮弱国的武器。在这些组织面前,很多发展中国家完全失去了经济主权,这些组织对发展中国家指手画脚,成为这些国家自主经济发展的阻力。其次是区域层面。应当认识到,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首先应当是亚洲强国。尽管在经济方面,中国在北美和欧洲有很大的利益,但在地缘政治方面,中国的最大利益在亚洲,对亚洲的经济关系不容忽视。在国际关系的很多方面,金融和经济是最有效的武器。美国的强大并不仅仅是其军事,而是其强大的经济渗透力。中国如果在亚洲不能拥有强大的经济渗透力,那么不仅其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且其战略利益也会受到威胁。在外向型经济方面,中国应当一脚在亚洲,一脚在西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如此,中国才能在国际政经博弈中站稳脚跟。
"我国金融体制、财政政策非常健全":D
什么需缓行,根本就是不行。要造反也得要有造反的实力,大鸣大放的目的无非是讨价还价的时候可以把价码先开高一点。
"我国金融体制、财政政策非常健全"
============================
中国的制度看上去是落後, 但安全. 英美欧的看上去很先进, 安不安全今天巳不用多说.:D
中国不是带头作反, 而是负责拨火叫别人作反. 中国最好就是拨弄其他三个集团打生打死, 然後中国做回渔夫.;P
原帖由 布衣鲜卑 于 2009-3-31 09:45 发表
所以,过去一些救市措施实际上陷入了一个不对称回报的误区:经济利益被少数人占有,而经济损失则由全社会承担。

中国的高调唱得妙啊,我来再诠释一下

金融危机的经济利益被(中国)一国占有,而经济损失则由发达国家承担
金融危机的经济利益被(中国)一国占有,而经济损失则由发达国家承担
=======================================================
一个是擦卡消费擦爆卡, 看见别人一直守著钱包过日, 现在欠下周身债看见别人袋里还有钱当然眼红, 可不要忘记擦卡消费时的快感也是别人无享受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