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体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07:18:38
作者:王学泰(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日常生活都需要自己打理,如买菜、买早点、跑早市、洗衣店等,要常与个体户打交道,对他们的酸甜苦辣也就多少知道一些。个体户大多本小利微,谋生艰辛,常常见到实在支撑不下去,或转业,或回家的。理发我是每月必去的,像我们这类的老头,当然不会去打着美容招牌的大理发馆,所去几乎都是个体小户。

我常去的小理发店,业主是一位四十余岁的下岗女工,听她说起自己开业和经营的经历,深感政府部门在为个体户服务上是不到位的。这位小店的业主本来就是理发学徒出身,北京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理发、洗澡都被国有化或集体化了,自然她也在国营理发店工作;改革开放之后,大量个体和私营商户进入这个领域,国营的和集体的洗澡堂、理发店最初还支撑过一段时间,但终因体制不行,纷纷解体,这位理发员就成为一名下岗女工。为了生活,她开了这个小店。

“最初申请这个‘照’(营业执照)时,还花了3000元呢!”这位女工说。我问:“下岗人员申请办个体不是不花钱吗?”“我们一个工人哪里知道?心想办事不都得花钱托人吗?这3000元就被人骗走了,事也没办成。后来直接找到原来的领导才办成的。”这反映了许多老百姓的心态。自古以来百姓对进“衙门”办事就有畏惧心理,进政府机关“事难办,脸难看”,还被支来支去,如堕五里雾中。这样,在政府部门与普通民众之间就活跃着一个“中间人”群体。有些是骗子,但有的还真行,这些中间人居间吃好处费,常使身处弱势的民众吃亏上当。他们吃的是“关系饭”,为了使这碗饭更稳当,他们必然要与有权者相勾结,加大正常办事渠道的难度,好让他的生意更红火。对下岗人员政府应实施义务就业辅导,让他们知道如何重新就业。

这位下岗女工的小店总算开张了,由于技术和服务好,只要这个小店开着门,顾客永远不断。店主收费也很克己,男士理发也就四五元,因此,这里有了几十人的固定主顾。前两天我去理发,听这位店主拒绝后来的顾客说:“我还要验证去,您别等了。”我很好奇地问:“干个体的要验什么证?”“要验经营证、许可证。”我想:为什么每年要“验”一次“证”?其目的不就是看一看业主是不是还在经营、经营的内容与营业照上批准的是不是一致、看一看是不是合法经营?如果目的在此,政府工作人员就该到店里“验证”,这样才能看到要检验的一切。而现在许多检查、检验早已失去原初意义,剩下的只是交钱。既谈不上为经营者服务,也不能体现社会对个体经营者的监督。

她又说:“验证钱倒是不多,就是麻烦。卫生罚款才厉害。卫生费就是每年交体检表,要交到卫生局,一忘了就要罚款。今年交得晚了些,要罚3000元。”“你怎么不跟他说一下,我理一个头才四五元钱,多少个头,才能凑成3000元?”“人家是按章罚款,才不管你理多少个头呢?”您看,这样“罚款”是不是有点冷血?

从这位理发工人的烦恼,可以具体感受到个体户的艰难。个体户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很火的词,那时干“个体”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那时很多人羡慕的“万元户”大多来自个体户,因此又偷偷被一些人艳羡。1992年以后几年“十亿人民九亿商”的下海热潮中,许多人抛弃了正式工作,形成了争做个体户的红火局面。然而,曾几何时,自1999年以来,个体户风光不再,每年以87万户的速度衰减,从1999年的3160万户,降到2006年的2505万户。这两年衰减,还没有数字,但从生活的切实感受中,也可感到个体户越来越少,一些服务从业人员日益衰减。当然,其中有的个体户是升级当老板了,但能完成这种转变的不是很多,大多还是失业了,入城农民从事个体的则回家或给人打工了。十年来,个体户的衰减影响了千万以上人员的就业。

为什么个体户衰减得如此之快?恐怕最大原因还是负担过重、个体户入不敷出;即使政策条文还能接受,但执行者把它们弄成“管卡压”的手段,经营者动辄得咎,使他们失去了干下去的勇气。我上面说到的“卫生费”就是一例。检查身体确有必要,这关系着顾客的健康。然而,监督、督促比动辄罚款更重要,即使罚款也要考虑到被罚者的承受能力。如果不是有意地向消费者投毒、放毒,不要一罚非要把人家弄得倾家荡产不可。

城市里的小商小贩和一些服务业的个体户,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开拓了就业领域。当今正是经济困难、失业人数陡增、就业艰难的时期,干个体也是很重要的就业取向。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大力扶持,管理和服务都要到位。让个体户有优良的就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希望管理、监督不要死盯在个体户的钱包上。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学泰)作者:王学泰(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

日常生活都需要自己打理,如买菜、买早点、跑早市、洗衣店等,要常与个体户打交道,对他们的酸甜苦辣也就多少知道一些。个体户大多本小利微,谋生艰辛,常常见到实在支撑不下去,或转业,或回家的。理发我是每月必去的,像我们这类的老头,当然不会去打着美容招牌的大理发馆,所去几乎都是个体小户。

我常去的小理发店,业主是一位四十余岁的下岗女工,听她说起自己开业和经营的经历,深感政府部门在为个体户服务上是不到位的。这位小店的业主本来就是理发学徒出身,北京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理发、洗澡都被国有化或集体化了,自然她也在国营理发店工作;改革开放之后,大量个体和私营商户进入这个领域,国营的和集体的洗澡堂、理发店最初还支撑过一段时间,但终因体制不行,纷纷解体,这位理发员就成为一名下岗女工。为了生活,她开了这个小店。

“最初申请这个‘照’(营业执照)时,还花了3000元呢!”这位女工说。我问:“下岗人员申请办个体不是不花钱吗?”“我们一个工人哪里知道?心想办事不都得花钱托人吗?这3000元就被人骗走了,事也没办成。后来直接找到原来的领导才办成的。”这反映了许多老百姓的心态。自古以来百姓对进“衙门”办事就有畏惧心理,进政府机关“事难办,脸难看”,还被支来支去,如堕五里雾中。这样,在政府部门与普通民众之间就活跃着一个“中间人”群体。有些是骗子,但有的还真行,这些中间人居间吃好处费,常使身处弱势的民众吃亏上当。他们吃的是“关系饭”,为了使这碗饭更稳当,他们必然要与有权者相勾结,加大正常办事渠道的难度,好让他的生意更红火。对下岗人员政府应实施义务就业辅导,让他们知道如何重新就业。

这位下岗女工的小店总算开张了,由于技术和服务好,只要这个小店开着门,顾客永远不断。店主收费也很克己,男士理发也就四五元,因此,这里有了几十人的固定主顾。前两天我去理发,听这位店主拒绝后来的顾客说:“我还要验证去,您别等了。”我很好奇地问:“干个体的要验什么证?”“要验经营证、许可证。”我想:为什么每年要“验”一次“证”?其目的不就是看一看业主是不是还在经营、经营的内容与营业照上批准的是不是一致、看一看是不是合法经营?如果目的在此,政府工作人员就该到店里“验证”,这样才能看到要检验的一切。而现在许多检查、检验早已失去原初意义,剩下的只是交钱。既谈不上为经营者服务,也不能体现社会对个体经营者的监督。

她又说:“验证钱倒是不多,就是麻烦。卫生罚款才厉害。卫生费就是每年交体检表,要交到卫生局,一忘了就要罚款。今年交得晚了些,要罚3000元。”“你怎么不跟他说一下,我理一个头才四五元钱,多少个头,才能凑成3000元?”“人家是按章罚款,才不管你理多少个头呢?”您看,这样“罚款”是不是有点冷血?

从这位理发工人的烦恼,可以具体感受到个体户的艰难。个体户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很火的词,那时干“个体”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那时很多人羡慕的“万元户”大多来自个体户,因此又偷偷被一些人艳羡。1992年以后几年“十亿人民九亿商”的下海热潮中,许多人抛弃了正式工作,形成了争做个体户的红火局面。然而,曾几何时,自1999年以来,个体户风光不再,每年以87万户的速度衰减,从1999年的3160万户,降到2006年的2505万户。这两年衰减,还没有数字,但从生活的切实感受中,也可感到个体户越来越少,一些服务从业人员日益衰减。当然,其中有的个体户是升级当老板了,但能完成这种转变的不是很多,大多还是失业了,入城农民从事个体的则回家或给人打工了。十年来,个体户的衰减影响了千万以上人员的就业。

为什么个体户衰减得如此之快?恐怕最大原因还是负担过重、个体户入不敷出;即使政策条文还能接受,但执行者把它们弄成“管卡压”的手段,经营者动辄得咎,使他们失去了干下去的勇气。我上面说到的“卫生费”就是一例。检查身体确有必要,这关系着顾客的健康。然而,监督、督促比动辄罚款更重要,即使罚款也要考虑到被罚者的承受能力。如果不是有意地向消费者投毒、放毒,不要一罚非要把人家弄得倾家荡产不可。

城市里的小商小贩和一些服务业的个体户,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开拓了就业领域。当今正是经济困难、失业人数陡增、就业艰难的时期,干个体也是很重要的就业取向。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大力扶持,管理和服务都要到位。让个体户有优良的就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希望管理、监督不要死盯在个体户的钱包上。 (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学泰)
]]
老片子里的资本家能是贩大包跑单帮的个体户比得了的?自作多情了吧。
很多老资本家很了不起啊。我外公给人家打工的时候,就说那个老资本家人品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