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创造需求比创造货币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41:21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2009/03/13



       今年“两会”最受关注的议题无疑是经济。中国能否实现总理温家宝提出的经济增长8%和物价上涨4%的目标?这既关系到每个中国家庭的生活,也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的走向。

    除了“两会”期间公布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计划,本周最受市场关注的是中国公布的一系列经济运行指标,包括物价,进出口和工业产出等。中国经济未来的表现如何?财政刺激方案能否奏效?这些数据可以说是最有价值的参考。

    从具体公布的数据看,应当说有喜有忧。积极一面是,中国政府扩大开支,放松银根的政策效果开始显现。随着铁路、公路、电网、灾区重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立项和动工,1、2两个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5%,达1.03万亿元。比实体经济增长更快的是银行贷款。2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07万亿元,今年前两个月合计放贷2.7万亿元,即使不考虑经济下滑的背景,信贷扩张的速度也为近年所罕见(去年2月新增贷款额为2438亿元)。

    另一些数据则明显不容乐观。随着欧美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外部需求下降的趋势进一步恶化。2月,中国出口连续第4个月出现负增长,且降幅扩大至25.7%,贸易顺差也急剧萎缩,从1月的391亿美元降至48.4亿美元,是2006年2月以来单月最低水平。按此趋势,中国经常项目赤字(贸易逆差)完全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对实体经济而言,这意味着大批出口企业将面临利润下降,甚至陷入困境,更多的人将失去就业岗位。2008年,中国出口额占经济总体的比例在35%左右。

    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在意料之中,国内市场的需求形势更令人堪忧,这集中表现为物价的负增长。2月,居民消费(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分别下降1.6%和4.5%。物价6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国经济再度出现通货紧缩的的阴影。实际上,市场中流通货币正在大幅增长,2月广义货币(M2)余额达50.7万亿元,增速为20.5%,与6.8%的经济增速相比,这样的货币供给增长在理论上应构成通货膨胀的压力,而非紧缩。物价下跌的最合理解释是,市场存在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两者实际上是一回事)。这不仅存在于国外市场,也同样来自国内市场。1至2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2%,较去年同期19%的增速明显减缓。这同近期企业存货上升,工业产出增速下降的现象也是相一致的。

    这些现象反映出,即使在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之后,长期困扰中国经济机构性矛盾——产能过剩,消费不足——仍然突出。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实施的各项经济振兴措施的短板。简言之,创造需求比创造货币难。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在短期内能给能源、钢铁、水泥、建筑等行业带来新的需求,但是长期来看这些投资都将形成新的产能,如果不能形成有效需求,产能过剩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剧。一些已经建成的但难以实现盈利的高速铁路项目即是前车之鉴。
目前,欧美经济遭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衰退,指望出口需求在短期内反弹并不现实。当务之急是,利用税收的调节作用,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税负,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同时增加公共福利支出,改善民生。只有让政府增加的财政赤字转化为老百姓荷包里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而不是更多的钢筋混凝土,经济才能回到可持续增长的轨道。(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2009/03/13



       今年“两会”最受关注的议题无疑是经济。中国能否实现总理温家宝提出的经济增长8%和物价上涨4%的目标?这既关系到每个中国家庭的生活,也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的走向。

    除了“两会”期间公布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计划,本周最受市场关注的是中国公布的一系列经济运行指标,包括物价,进出口和工业产出等。中国经济未来的表现如何?财政刺激方案能否奏效?这些数据可以说是最有价值的参考。

    从具体公布的数据看,应当说有喜有忧。积极一面是,中国政府扩大开支,放松银根的政策效果开始显现。随着铁路、公路、电网、灾区重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立项和动工,1、2两个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5%,达1.03万亿元。比实体经济增长更快的是银行贷款。2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07万亿元,今年前两个月合计放贷2.7万亿元,即使不考虑经济下滑的背景,信贷扩张的速度也为近年所罕见(去年2月新增贷款额为2438亿元)。

    另一些数据则明显不容乐观。随着欧美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外部需求下降的趋势进一步恶化。2月,中国出口连续第4个月出现负增长,且降幅扩大至25.7%,贸易顺差也急剧萎缩,从1月的391亿美元降至48.4亿美元,是2006年2月以来单月最低水平。按此趋势,中国经常项目赤字(贸易逆差)完全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对实体经济而言,这意味着大批出口企业将面临利润下降,甚至陷入困境,更多的人将失去就业岗位。2008年,中国出口额占经济总体的比例在35%左右。

    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在意料之中,国内市场的需求形势更令人堪忧,这集中表现为物价的负增长。2月,居民消费(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分别下降1.6%和4.5%。物价6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国经济再度出现通货紧缩的的阴影。实际上,市场中流通货币正在大幅增长,2月广义货币(M2)余额达50.7万亿元,增速为20.5%,与6.8%的经济增速相比,这样的货币供给增长在理论上应构成通货膨胀的压力,而非紧缩。物价下跌的最合理解释是,市场存在产能过剩和需求不足(两者实际上是一回事)。这不仅存在于国外市场,也同样来自国内市场。1至2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2%,较去年同期19%的增速明显减缓。这同近期企业存货上升,工业产出增速下降的现象也是相一致的。

    这些现象反映出,即使在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之后,长期困扰中国经济机构性矛盾——产能过剩,消费不足——仍然突出。这也是到目前为止实施的各项经济振兴措施的短板。简言之,创造需求比创造货币难。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在短期内能给能源、钢铁、水泥、建筑等行业带来新的需求,但是长期来看这些投资都将形成新的产能,如果不能形成有效需求,产能过剩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剧。一些已经建成的但难以实现盈利的高速铁路项目即是前车之鉴。
目前,欧美经济遭遇到百年来最严重的衰退,指望出口需求在短期内反弹并不现实。当务之急是,利用税收的调节作用,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税负,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同时增加公共福利支出,改善民生。只有让政府增加的财政赤字转化为老百姓荷包里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而不是更多的钢筋混凝土,经济才能回到可持续增长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