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铁路的回忆------长篇日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56:04
这是我2002年发表在当时网上最有规模的海子铁路网上的文章,当时回复非常的多。我也成为了蒸汽机车论坛的斑竹。可是,现在,唉,对很多事情已经没有了兴趣。
    不过,也欢迎大家看看之后回帖啊

    人,慢慢的老了,偶尔在梦中,才是而学生时代的翩翩少年。回望快30年了(这时我还年轻,现在35了啊!)的人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爱情,对于大部分我这样年纪的人来说,已经是过眼烟云。似乎对儿子的爱取代了很多过去的,或者现在依然应当有的。
    我是来自林区的人,就目前讲,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那里度过的,直到1991年,  十八周岁的我离开它去南京读书。
    现在想来,其实我完全可以不去读林业大学,但那时我非得要读,坚决要读,填报自愿的草表被母亲撕掉,我仍然填报了林业大学并且学森林工程,去修林区道路去采伐森林。为的什么? (真的,如果读西安公路学院分数也够了,假设我还是从事现在的工作的话)
    那时我已经知道林业是夕阳的产业,没有什什么前途,现在在某些时刻也庆幸自己没有回去而在海边寻到了一个路桥工程师的岗位。但是,直到大学四年级,我的目标仍然是做未来的,林业局长,一个有森林铁路的林业局的局长,或者去修筑、管理森林铁路,做森林铁路管理处主任,管理几百公里762MM的森林铁路。那时的我想,别的不行,我的学历至少可以派上很多用场。好幼稚啊,真的好幼稚。
    森林小火车是我的梦,小时候最大的理想是做一个火车司机,不开大火车(指1435MM的国铁),只开762MM的28T的森林小火车,我至今记得那里6辆28T机车的编号--10127,10128,10129,10159,10165,10183。人生,就是记忆啊。
    很小的时候,大概7岁,在林业局森铁机务段那里有一个很小的水柜式火车的残骸,父亲说那是个日本的5吨调车机车。那时候已经没有了锅炉,剩下的是个驾驶室和轮子,站在上面玩耍是我最大的快乐事情。小学毕业的时候,就没有了踪影。
    上小学的时候,在机务段里有两台报废的18吨的饱和式的机车,大家都说是日本产的,其实,上面写的很清楚(大连机车车辆厂制造),和同学们在上面玩耍是我非常喜欢的事情,那个机车不大,在我的印象中轮子和大火车(指1435MM)差不多,是带窟窿的,而28T的机车是轮子是“实心”没有的,烟囱和汽包也不一样呢。
    森林火车不大,我们林业局是分两条线路运行的,客车隔日运行,大概单日叫271次,双日叫273次吧,逢年过节每日两班。牵引机车是石家庄产的28T蒸汽机车,车箱是齐齐哈尔新生车辆厂生产的YZ20车箱,一种是54座位的,一种是38座位的,都是独立暖房的车,很干净(比照片上河南、四川地铁的干净得多,如果大家看过网上的森林铁路客车和机车的话,都会发现比地铁的干净,我曾经发过54座位带厕所的车的构造图)),一般是5节客车(一共6节,一节始终备用),车上的设施很全,有乘警(森林公安),每节车箱一个列车员,还有检车员等。还有一节行李车,是苏州产的7T棚车,还有2节给农工用的半途摘挂的简易棚车,此外,视情况不通,还会拉上几节平车,上面或者放着拖拉机、发电机这样的设备,或者是建筑材料。偶尔还有油罐车!最后是守车,黑色的,两个双轴转向架的。上面有个车长,带着两面旗,红和绿。他一挥,车就开了。
    森铁客车票价很便宜,每公里2分钱,行李票不论远近,都是1毛。火车很慢,正常情况1小时也就是20多公里(构造速度才35),到一个35KM的车站需要运行大约2小时(中间停站很长呢,15KM才一个车站啊)。到另一个线路72KM大概得3个小时。所以春运期间火车就提前开,快点跑,一个上午就一个来回144KM速度也可以了!!7:00开,9:40到马上回返到12:30回来好在1:00开下一班,再回来就没有时间了,那时计划经济,再忙也不能耽误运木材啊,所以就得7点8点的了。好在客车有灯,不是日光灯,是白炽灯,每个车箱下面都有一个发电机和蓄电池,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 那的森铁客车有个致命弱点,没有厕所(其他林业局的有有的),所以只好停站去厕所,撒尿还可以,要是拉肚子,嘻嘻,想想看。
    虽然票价很便宜,但是有40%的人是不买票的,一是森铁员工当然有工作证啊,二是通勤林业职工(如变电站的等等),三是公干人员(林业局管理人员,局长检查工作有001号摩托卡(读ga),副局长以下去林场好象大部分好象都得坐小火车),他们都有一张免票卡,可以到售票处换座位,后来修了简易公路(1983年后),都坐吉普车了,做小火车的就少了。四是森铁员工家属,每5户有一张免票卡,当然不花钱。那时管理还是很严格的,无证无票坐车乘警和饶不了你,真的有枪!!我同学的爸爸就是森林铁路派出所长,下面管乘警队的。
    线路还是不错的,就是钢轨比较轻,是15KG的(我有很多处里森铁事故的照片,但是找不到了),枕木是木材的,并且不防腐,据报告每年林业局350KM森林铁路光换枕木就得4000立方米木材!!后来在车站改造了一些水泥枕木(我们经常拿固定轨枕螺栓的硫磺烧着玩),但是成本太高,搞了10KM左右吧就弄不起了,直到1988年全部被拆毁改成公路。
    森林铁路是1930年代就有了一部分的,后来,解放以后,为了开发大森林,铁道兵又修建了一部分,特别是改造了一些桥梁。森林铁路干线(指林业局到林场之间的,从林场到伐区也就是砍木头地方去的铁路叫支线或者岔线,支线比岔线等级高)都是永久性的桥梁,很多还是钻孔灌注桩的基础,T梁结构。大部分的涵洞都是钢筋混凝土预制的,石桥石涵很少。桥的荷载,现在忘记了,但好象是轴重5T左右吧,真的记不清楚了,因为在学校的时候,已经不再讲授森林铁路和桥梁的修筑和设计了,但是林业公路的还记得,叫林-25和林-50吧,前者相当与汽车-15弱,后者和汽车-20荷载差不多吧。现在肯定都采用交通部的荷载标准了。
    在离我们那45KM的地方有个现在仍然使用森林铁路的林业局叫汪清林业局,他的铁路全部是按标准轨设计的路基、桥梁和隧道!!!干线最长一段当时就有100多公里吧,用的是原来二战时期日本人在东北时候修建的战备铁路兴宁线(牡丹江-图门铁路新兴站----黑龙江东宁县城继续向东,1945被苏联红军拆除)的路基、桥梁和隧道,很不错的,对他感兴趣的车迷可以前往呢。
    我们那里的森林铁路机车除了28T的机车外,还有一些苏联或者敦化林业机械厂生产的调车内燃机车,发动机就是老解放的那种侧气门式样的90马力发动机,是链条传动的,驾驶室就是那种老的东方红推土机用的那种,或者是相似。我也曾经发过照片在海子网。很没有力气。还有一些工务段用12马力柴油机装机的养路用的小车,在我的印象里,还有。。
    因为森林铁路轨距窄,加上路况不是十分好(特别是支线、岔线),翻车、撞车的事情是经常的,自然需要救援,和国铁一样,也有专门的救援列车,救援列车编组如下。轨道吊1个,是林业局自己制造的,和国铁的很象,大概是20吨左右,宿营车(上面真的有砖砌的锅灶!)两个,平车若干,上面停着50马力的如坦克般的集材拖拉机,用蒸汽机车牵引前进。森林铁路死亡事故不少,我家的邻居就有几个是火车司机死掉了的。有一个是被蒸汽烫死的,很惨。看过林海雪原的弟兄知道,不就有一个战士头进了锅炉烧死了吗?就是这样的,小火车经常出轨翻车的。
很多原因是因为制动系统。客车可以改装成气压刹车,但是木材列车不能。木材列车是由二十对左右不定长短的,是两个分离的转向架上面设载木材的台架(叫木材台车,辞海有介绍,1979年版本)的台车组成的,完全靠上面载运木材的重力使车辆连接,因此,拉脱、刹车追尾(就是两个车的木材碰到了一起)事故经常发生。它的制动系统是碰头闸(瓦曾经在海子网上登过图片),靠机车刹车时候连接器的挤压作用通过若干机构使闸瓦作用车轮,从而制动,如果一个台车无效,就要出轨了;如果守车紧急刹车,就把木材拉脱了。森林铁路列车可不短呢,一般在500米左右,那时候没有对讲机,全靠司机和车长看灯光(夜间)联系,可以想象经常发生什么样子的事情呢。
    森林铁路是用路签的,具体用法就不说了。

    原文写到这里,在2002年,已经没有了继续的心情

经过可惜我的心网友授权我把他的博客日记发出来
http://user.qzone.qq.com/624611483这是我2002年发表在当时网上最有规模的海子铁路网上的文章,当时回复非常的多。我也成为了蒸汽机车论坛的斑竹。可是,现在,唉,对很多事情已经没有了兴趣。
    不过,也欢迎大家看看之后回帖啊

    人,慢慢的老了,偶尔在梦中,才是而学生时代的翩翩少年。回望快30年了(这时我还年轻,现在35了啊!)的人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爱情,对于大部分我这样年纪的人来说,已经是过眼烟云。似乎对儿子的爱取代了很多过去的,或者现在依然应当有的。
    我是来自林区的人,就目前讲,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那里度过的,直到1991年,  十八周岁的我离开它去南京读书。
    现在想来,其实我完全可以不去读林业大学,但那时我非得要读,坚决要读,填报自愿的草表被母亲撕掉,我仍然填报了林业大学并且学森林工程,去修林区道路去采伐森林。为的什么? (真的,如果读西安公路学院分数也够了,假设我还是从事现在的工作的话)
    那时我已经知道林业是夕阳的产业,没有什什么前途,现在在某些时刻也庆幸自己没有回去而在海边寻到了一个路桥工程师的岗位。但是,直到大学四年级,我的目标仍然是做未来的,林业局长,一个有森林铁路的林业局的局长,或者去修筑、管理森林铁路,做森林铁路管理处主任,管理几百公里762MM的森林铁路。那时的我想,别的不行,我的学历至少可以派上很多用场。好幼稚啊,真的好幼稚。
    森林小火车是我的梦,小时候最大的理想是做一个火车司机,不开大火车(指1435MM的国铁),只开762MM的28T的森林小火车,我至今记得那里6辆28T机车的编号--10127,10128,10129,10159,10165,10183。人生,就是记忆啊。
    很小的时候,大概7岁,在林业局森铁机务段那里有一个很小的水柜式火车的残骸,父亲说那是个日本的5吨调车机车。那时候已经没有了锅炉,剩下的是个驾驶室和轮子,站在上面玩耍是我最大的快乐事情。小学毕业的时候,就没有了踪影。
    上小学的时候,在机务段里有两台报废的18吨的饱和式的机车,大家都说是日本产的,其实,上面写的很清楚(大连机车车辆厂制造),和同学们在上面玩耍是我非常喜欢的事情,那个机车不大,在我的印象中轮子和大火车(指1435MM)差不多,是带窟窿的,而28T的机车是轮子是“实心”没有的,烟囱和汽包也不一样呢。
    森林火车不大,我们林业局是分两条线路运行的,客车隔日运行,大概单日叫271次,双日叫273次吧,逢年过节每日两班。牵引机车是石家庄产的28T蒸汽机车,车箱是齐齐哈尔新生车辆厂生产的YZ20车箱,一种是54座位的,一种是38座位的,都是独立暖房的车,很干净(比照片上河南、四川地铁的干净得多,如果大家看过网上的森林铁路客车和机车的话,都会发现比地铁的干净,我曾经发过54座位带厕所的车的构造图)),一般是5节客车(一共6节,一节始终备用),车上的设施很全,有乘警(森林公安),每节车箱一个列车员,还有检车员等。还有一节行李车,是苏州产的7T棚车,还有2节给农工用的半途摘挂的简易棚车,此外,视情况不通,还会拉上几节平车,上面或者放着拖拉机、发电机这样的设备,或者是建筑材料。偶尔还有油罐车!最后是守车,黑色的,两个双轴转向架的。上面有个车长,带着两面旗,红和绿。他一挥,车就开了。
    森铁客车票价很便宜,每公里2分钱,行李票不论远近,都是1毛。火车很慢,正常情况1小时也就是20多公里(构造速度才35),到一个35KM的车站需要运行大约2小时(中间停站很长呢,15KM才一个车站啊)。到另一个线路72KM大概得3个小时。所以春运期间火车就提前开,快点跑,一个上午就一个来回144KM速度也可以了!!7:00开,9:40到马上回返到12:30回来好在1:00开下一班,再回来就没有时间了,那时计划经济,再忙也不能耽误运木材啊,所以就得7点8点的了。好在客车有灯,不是日光灯,是白炽灯,每个车箱下面都有一个发电机和蓄电池,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 那的森铁客车有个致命弱点,没有厕所(其他林业局的有有的),所以只好停站去厕所,撒尿还可以,要是拉肚子,嘻嘻,想想看。
    虽然票价很便宜,但是有40%的人是不买票的,一是森铁员工当然有工作证啊,二是通勤林业职工(如变电站的等等),三是公干人员(林业局管理人员,局长检查工作有001号摩托卡(读ga),副局长以下去林场好象大部分好象都得坐小火车),他们都有一张免票卡,可以到售票处换座位,后来修了简易公路(1983年后),都坐吉普车了,做小火车的就少了。四是森铁员工家属,每5户有一张免票卡,当然不花钱。那时管理还是很严格的,无证无票坐车乘警和饶不了你,真的有枪!!我同学的爸爸就是森林铁路派出所长,下面管乘警队的。
    线路还是不错的,就是钢轨比较轻,是15KG的(我有很多处里森铁事故的照片,但是找不到了),枕木是木材的,并且不防腐,据报告每年林业局350KM森林铁路光换枕木就得4000立方米木材!!后来在车站改造了一些水泥枕木(我们经常拿固定轨枕螺栓的硫磺烧着玩),但是成本太高,搞了10KM左右吧就弄不起了,直到1988年全部被拆毁改成公路。
    森林铁路是1930年代就有了一部分的,后来,解放以后,为了开发大森林,铁道兵又修建了一部分,特别是改造了一些桥梁。森林铁路干线(指林业局到林场之间的,从林场到伐区也就是砍木头地方去的铁路叫支线或者岔线,支线比岔线等级高)都是永久性的桥梁,很多还是钻孔灌注桩的基础,T梁结构。大部分的涵洞都是钢筋混凝土预制的,石桥石涵很少。桥的荷载,现在忘记了,但好象是轴重5T左右吧,真的记不清楚了,因为在学校的时候,已经不再讲授森林铁路和桥梁的修筑和设计了,但是林业公路的还记得,叫林-25和林-50吧,前者相当与汽车-15弱,后者和汽车-20荷载差不多吧。现在肯定都采用交通部的荷载标准了。
    在离我们那45KM的地方有个现在仍然使用森林铁路的林业局叫汪清林业局,他的铁路全部是按标准轨设计的路基、桥梁和隧道!!!干线最长一段当时就有100多公里吧,用的是原来二战时期日本人在东北时候修建的战备铁路兴宁线(牡丹江-图门铁路新兴站----黑龙江东宁县城继续向东,1945被苏联红军拆除)的路基、桥梁和隧道,很不错的,对他感兴趣的车迷可以前往呢。
    我们那里的森林铁路机车除了28T的机车外,还有一些苏联或者敦化林业机械厂生产的调车内燃机车,发动机就是老解放的那种侧气门式样的90马力发动机,是链条传动的,驾驶室就是那种老的东方红推土机用的那种,或者是相似。我也曾经发过照片在海子网。很没有力气。还有一些工务段用12马力柴油机装机的养路用的小车,在我的印象里,还有。。
    因为森林铁路轨距窄,加上路况不是十分好(特别是支线、岔线),翻车、撞车的事情是经常的,自然需要救援,和国铁一样,也有专门的救援列车,救援列车编组如下。轨道吊1个,是林业局自己制造的,和国铁的很象,大概是20吨左右,宿营车(上面真的有砖砌的锅灶!)两个,平车若干,上面停着50马力的如坦克般的集材拖拉机,用蒸汽机车牵引前进。森林铁路死亡事故不少,我家的邻居就有几个是火车司机死掉了的。有一个是被蒸汽烫死的,很惨。看过林海雪原的弟兄知道,不就有一个战士头进了锅炉烧死了吗?就是这样的,小火车经常出轨翻车的。
很多原因是因为制动系统。客车可以改装成气压刹车,但是木材列车不能。木材列车是由二十对左右不定长短的,是两个分离的转向架上面设载木材的台架(叫木材台车,辞海有介绍,1979年版本)的台车组成的,完全靠上面载运木材的重力使车辆连接,因此,拉脱、刹车追尾(就是两个车的木材碰到了一起)事故经常发生。它的制动系统是碰头闸(瓦曾经在海子网上登过图片),靠机车刹车时候连接器的挤压作用通过若干机构使闸瓦作用车轮,从而制动,如果一个台车无效,就要出轨了;如果守车紧急刹车,就把木材拉脱了。森林铁路列车可不短呢,一般在500米左右,那时候没有对讲机,全靠司机和车长看灯光(夜间)联系,可以想象经常发生什么样子的事情呢。
    森林铁路是用路签的,具体用法就不说了。

    原文写到这里,在2002年,已经没有了继续的心情

经过可惜我的心网友授权我把他的博客日记发出来
http://user.qzone.qq.com/624611483
2007 年10月29日清晨6点26分,长春开往牡丹江的火车停在了一个小站上。一个满脸疲惫的中年人(我觉得应该是了)走下了站台。他深深的呼吸了一口九年没有呼吸的充满了木材香味的空气,迎向了等候他的人们。
    哦,上一次离开是1998年的10月28日吧,28日的中午,也是在这里,这个四等小站。
人总是恋旧的,我也不例外,对于自己生活了18年的故乡总是有很多眷恋,眷恋这个有的和曾经有的很多东西,哪怕是陈旧的、落后的、甚至是已经腐朽了的。从1987年就开始消失的森林铁路,到那贮木场里面越来越少的木材,再到曾经郁郁葱葱的现在变得稀稀疏疏的森林。从曾经名列前茅的小学,到经常名列孙山的初中,再到终于知道奋起改变了人生的高中。从那几乎成为棚户的曾经居住过的小房子,到小房边刚刚有“水泥”路变成真正的混凝土的小路,再到曾经觉得伟大的嘎呀河边7孔20米的石拱桥。所有的这些,都是经常在我的梦境中出现的东西。还有家乡众多想着非常鲜美的过去吃过的东西,有图们口味的烧烤、朝鲜风味的咸菜、还有刚刚打上来的小河鱼烹成的美味鲜汤、恩,还有那现捞现炸美味的喇蛄(现在雅称叫小龙虾了吧),我到处寻着这样的美食,却总也没有儿时的味道--------
    故乡行是带着希望的旅行,是不知道疲倦的旅行。不知道多少次,我准备过这次旅行,却在不经意间实现了这个行程。
    我是在西安决定开始这次故乡行的。开始行程的时候,已经在西安奔波了4天,很疲惫的4天。26日晚,在鼓楼那川味的食馆中吃完晚饭,和同事朋友说声再见,独自一人踏上了从西北到东北的行程。夜是长长的夜,却是难眠的夜。车轮和轨缝的碰撞声原本是我最好的催眠曲,这时,似乎也不起什么作用,在昏昏沉沉中闪现的总是如电影般一幕幕闪过的故乡的人和物。恍惚间已经是白天,可是,从郑州到天津,是总不散的大雾。心里在庆幸,幸亏是火车,要是汽车和飞机的话,还能够按时到家吗?
    大雾中又是一个夜晚,这个夜晚感到有些疲惫,也就睡熟了些。虽然是初冬,但是,车厢里面开了电暖气,很温暖的样子,于是,睡的也安稳了些,不觉间到了吉林省界,到了也是9年未曾来到的长春。
    是清晨的5点44分。东北的天亮的很早,出了出站口已经是很明亮的时候了。匆匆的去售票口买下一行程的车票,唉,只有硬座。恩,我还年轻,硬座怕什么?买完票,就开始了长春的一日行程。
    虽然我出生在吉林省,从6岁开始来到长春也很多很多次,可是对省会是还是那样的不熟悉,也许是时间久了的原因吧,感觉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和陌生。有轨电车变成了轻轨,站前住过很过次的天池饭店也变成了陌生的名字,斯大林大街被人民大街代替了也许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却让我找不到过去的感觉,这还是长春吗?
    首先是去白医大,叫上刚刚从江苏来这里就读的外甥,然后放下包,去吃早饭。早饭还是那样的味道,人却已经变得苍老。我问外甥,长春这里习惯吗?孩子说,小舅,还可以,就是还没有时间出去。我说,那好,今天我们好好的走一下长春的路吧。
    其实长春真的没有什么好玩的,溥仪这个旧皇帝作傀儡的地方虽然留下的是屈辱可是也是长春几乎是唯一的所谓“古迹”了。外甥也没有去受过教育,于是大车匆匆的赶往伪皇宫。呵呵,这里上班要到8:30呢。于是在旁边的光复路市场上转悠这,倒不是喜欢逛市场,不逛冷啊!~
    市场和烟台的没有什么两样,但是感觉要萧条些,也许是冬天的缘故吧,人们的口音也变得有点亲切,我的带有南京和烟台味道的普通话变得有些另类,半个小时是很慢的,特别是在充满了旅程疲惫的冬日。回到“皇宫”门口,不久就开始售票了,门票80元,也许值得吧,就进入了这带给我们屈辱的“皇宫”。









两张照片,上面是23日的西安,还是很精神的,下面是28日的长春,经过了几日的奔波,特别是火车上辛苦后,很有些疲惫了

    虽然屈辱,内容还是不错的,也拍摄了很多照片。没有想到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场合也拿“性”做了小小的卖点,溥仪的理发室内居然是他注射男性荷尔蒙的场所。
这就是注射激素的工具


唉,这样的人,害了多少青春女子,婉容,不得不偷情;文秀,终于弃他而去寻求不算幸福的自由;谭玉玲,不明不白的死去;只有入宫时候不到16的小李玉琴,才真正在离开溥仪之后寻求到了自己的幸福。呵呵。突然间感觉人就像动物,似乎生存的价值,也就是为了DNA的延续,还有成年人的幸福。恩,掌嘴。
    溥仪是傀儡,是日本人的傀儡,没有自由。可是,我们何尝不是傀儡?是工作的傀儡,为了生存四处奔波,归根到底,我们的大脑都是嘴的傀儡啊。为了生存,我们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为了生存,很多时候放弃了自己的尊严;为了生存,我们多少次忘记了自己的家乡和朋友;为了生存,林中的鸟儿无奈的离开了森林,变成了海边的无木可栖的野鸟!
    溥仪的故事是一场悲剧,一场害人害自己的悲剧。看完他的笼子,我对外甥说,人啊,没有什么比自由更重要。倘若溥仪一直在天津作他的寓公,无论是日本人,还是蒋某人,或者是我党,他都不会是现在的下场。利令智昏啊!天下没有白掉下来的馅饼!
    出了院子,隔壁的花园里有一台美国人制造的1524mm规矩的中长铁路的火车头。很不错,了解了很多过去机车的构造,但是,长春不如上海开放,我记得上海的铁路博物馆机车可以上的,最起码我儿子上去做了一次火车司机,这里的,高高在上,不行。是个遗憾啊。拍几张照片,继续看去。




然后是东三省沦陷的纪念馆,看过之后,只有愤恨啊!可是,那样的年代,谁又能做些什么?我的爷爷就惨死在日本人的老虎凳下。国仇家恨。唉,可是,为什么还要购买日货?其实,我们当时占领朝鲜、占领越南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情景?
长春的公交还是可以的,一元钱能走很远的路。很快,就到了生意兴隆的红旗街。找了家大朝鲜伙食铺子,坐下来吃烧烤冷面打糕明太鱼,觉得味道不爽。恩,晚上找个小店铺吃吃看,是否还有过去的味道。
    吃完了,感觉时间不少,就去了长影。很荒凉的样子,不提也罢。然后,回新疆街,觉得非常疲惫,找个可以洗澡的房间住下,休息。3个小时很快的过去,疲惫仍然没有解除。6点,再找家小铺子吃烧烤,还是没有味道。匆匆的打车前往火车站,到了第2候车室,已经开始检票了。
    晚上7点20,火车开了。 一问几个邻座,却都是和我在同一个小站下车的同乡。可是,却不再相识。车上很多人是我的同行,去省城考交通工程监理工程师的,还有很多去黑龙江读书的孩子。怪不得买不到卧铺票啊!聊啊聊,到了下半夜,人们都睡熟了,只有我,清醒的无法入眠,只好在车厢不不断的走来走去,直到下车。
其实5.30的时候天已经亮了,正好车行过县城。尚未全明的县城似乎没有什么变化,给我的感觉仍然是9年前的感觉。房屋,似乎还是过去的那些,街道,火车上看不大清楚,清晨的街道,也没有很多车辆-----
    到站了,车站还是过去的老车站,只是墙面的石料久了些;
    下车了,站台还是过去的老站台,只是停留的火车长了些;
    出站了,街道还是过去的老街道,只是水泥的路面旧了些;
    上车了,房屋还是过去的老房屋,恩,这是变化的多的,也只是,唉,只是表面的涂料新了些,而且,都是那海一样冷的蓝色。突然的想,为什么不能在这寒冷的冬季多点暖色呢?
    在哥哥家吃了点饭,就匆忙的拿着相机,去探望已经久违了的故乡的街道和故乡的小巷。
    走出楼区,就到了过去每天经过的街道,我的KODAK712IS不停的一张张记录着街道和街道上来往的行人。偶尔,还有几个人还记得我,却需要同行的姐夫几乎是直白的诱导,才能认出已经老了9岁,重了70斤的我。街道依旧,只不过因为破损灌了很多横七竖八的沥青缝,人似乎也依旧,为什么就不能再回到快乐的从前?
    正是上班的时间,但是街道上人却不多。也许,他们走的是另外的路吧。感觉过去很远的路变得很近,那样快就走到了曾经长大了18年的曾经居住的家。
    房子还是原来的房子,可是换了新主人;
    墙壁还是原来的墙壁,可是换了新铝窗;
    院子还是原来的院子,可是换了新门锁;
    门牌还是原来的门牌,可是,不再欢迎老去的我!
    哦,我想起了,这个房子,在我的历史上已经不再属于我,他已经变成了340张,当时还是4个伟人肖像的纸钞。他不再属于我已经9年了。
    我能做的,只能是将镜头伸进木板做成的栅栏里,记录、再记录、再一次的记录-------



我生活了18年的地方和门牌




街道边仍然是往日的陈旧,似乎9年的岁月给做栅栏和院墙的木材没有带来多少风霜,他们的存在,很多,在我初中的年代就开始了。10几年,也没有油漆,还能够存在而且仍然是记忆中的样子,让我很多不解。不过,能够再抚摸一次旧日的院墙,也是生命中的一种福份了。
    走在变成水泥路的小巷里,感觉舒畅了很多。终于又一次的回来了,回到离开了16年已经9年没有见的生长我的地方,小巷是那样的静,静的没有一点声音,不,只有脚步声-----


静寂的小巷


沿着一个个小巷之字形来回的走着,寻找着过去的影子。可是,这里出奇的静寂,居然没有遇见一个人。让我感到难以理解的是,一切依旧,依旧,很多的东西,似乎还是我9年前最后从这里离开的样子。
    每个熟悉的小巷都在我的kodak712is中留下了影记之后,我来到了小河沟边。那是镇上农民灌溉的渠道,过去很宽,有20米吧,可以游泳,也可以放自己做的小船。在渠道上面是整棵树放倒做成的桥(术语叫原条吧),走起来颤颤悠悠的,很是可怕的一种。现在时过境迁了,换成了水泥混凝土的渠道,也窄了,上面的小桥,也都刚刚够成为桥的标准了吧。桥很稳,没有了过去独木桥(其实是2根木头)的感觉,也是一种遗憾啊。


变窄的河沟和上面的木桥


过了桥,就到了公路上。公路现在是水泥的了,9年前,是砂土路的,20年前,还是森林铁路吧。那是上学放学都是在铁路上走着的,因为喜欢。经过的火车也不多,经过火车的时候也不是我们放学上学的时间。走在水泥路上,却仍然有过去走轨道的感觉,过去放学的时候,似乎人很多很多---可是现在,是清冷的,清冷的路。
    然后走过的是中学,过去是三所,一所初中,一所高中,还有一所技工学校。现在,技工没有人喜欢了,于是学校也变成了无人区,那座70年代的楼房似乎玻璃都碎掉了都没有人关心。因为生源的减少,初中和高中也合并成为完全中学了,学校的隶属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是属于林业局的,现在划归了地方。对于老师们----我的不少同学读了大学大专之后回来做了教师----应该是个高兴的事情,因为最近的10年,地方政府的学校比林区的子弟学校的工资高出了不少。恩,为我的同学们祝福吧!!


初中时代待的教学楼


    我在初中度过了4年的时间,可不是烟台现在实行的5*4学制哈。也不是学习成绩不好,只是运气不好啊。说真的,上了初中的我学习成绩很不爽,一度在全班54名同学中排名41位,拿老师的话是不可救药了。我的英语成绩也创造过全校的记录,5分,不是5分制啊,是百分制,那是在我们林业局自己的学校,水平,我觉得比我们乡镇中学要强,但是,比县城里面的中学,要差很多吧。要知道,我上小学的时候是顶尖人物之一的,年级8个班我的智力水平应该是前几的,而且,我比他们小,小两岁啊!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拿的5分英语和41名的成绩在初三的时候有了改观,毕竟知道点学习了,于是,成绩到了班级的20名左右。那时年级是6个班吧,我所在的班是所谓的干部班,也就是教师子女和干部子女的班级(那时很他妈的扯淡啊,就已经开始这样了),我考20名相当于其他班级的前4.5名吧,但也是很落后的,因为那时每年只能考上重点中学2-3人(我们只能考地区也就是自治洲的重点中学,或者上自己的高中,县里面的是不准你上的),中专的不到20人,是绝对不可能进入中专或者重点高中的,但是成绩毕竟改观了。可是,在初三下学期的4月,一辆汽车改变了我,使我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成为下一个年级的学生。呵呵,在这幢教学楼里面,比别人多过了一年,不,是7个月吧,的光景。
    在这多待的一年初中光景里,我长大了,知道了爱慕一个女孩。那是1986年的冬天,我13岁。是周岁。
    那个女孩是谁?她现在在哪里?
    第一个答案我不告诉你。
    第二个答案我也不知道!
    跑题了啊,呵呵,继续写。
    初中里面很静,或者是耳朵的问题吧,没有琅琅的读书声,只有隐隐约约的老师们讲课的声音。因为是冬天,窗户都关了的原因吧(那里已经供暖了) 。我却仍然仰望着过去读过书的教室,透过那明亮的玻璃窗,我似乎看见了小小的,带着几分稚气的我在读书。又好像那男孩是我的儿子,呵呵,我长大了啊,再有5年,我的儿子也应该是知道爱慕女孩的年龄了啊。
    因为公路落坡的原因,学校的大门换了位置。而且已经封闭了,不能象过去那样随便出入。我的母校,也变成了很好的学校,升学的比例已经很好很好了,学生们也很辛苦很辛苦了。不知道,这时是否还有我这样,晚上几乎从来不到学校上晚自习的学生,高考了居然敢逃课去打麻将的学生能够考上大学-------那怕和我一样,在长江边上的旧都中满是林木的大学中读上4年的大学呢?摧残人的教育啊,摧残。我一直以为东北的学校仍然和20年前一样是松散的,自由的,靠着同学自己努力的,今天看,也成为填鸭般的学习了啊。
再看是高中部的教学楼,呵呵,在这里,我真的开始努力,最后,也算成功了吧,至少,在那个年代读上了大学,而且,嘿嘿,是本科
能读上大学,是我小学时候的理想,是我初中时候的妄想,是我高中时代的梦想。成功那天,我忘记不了和从小长大的3个朋友也是小学的同学一起喝掉的那30多瓶啤酒。那清水砖墙的楼房中的孩子们也都有我这样的梦吧,然而,现在的大学还是10年前的大学吗?
走过了学校是铁路,一条建设于30年代的铁路,是图们通向牡丹江的。这铁路也承载了我少年时候的快乐。这条铁路上跑过什么机车,走过什么客车似乎都在我的记忆中浮现。我记事的时候上面的机车都是4对动轮的建设,初中了,干线上淘汰的3对动轮的人民拉了几天客车,就被更新一点的五对动轮的前进代替。知道1990年,这里才真正出现了内燃机车,绿色的西瓜皮-DF4。又跑题了。说完吧。在这铁路上第一次看见的内燃机车不是咱中国的,是朝鲜的啊,1984年的时候朝鲜的老太阳要访问苏联,想看看他战斗过的地方啊。于是,牡丹江-图们铁路上第一次出现了内燃机车。那时,满路都是军人,5米一个,也很威风呢。
     

铁路,远处是牡丹江方向


跨过了铁路,是又一片的居民区,叫西山吧。
    是一片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的房子,看样子居住的人已经不多,似乎很荒凉了。其实啊,这里还是有很多故事的,过去的故事。人还在吗?我不知道,也不想去问啊。
也许有点视觉上的疲劳,也许是身体的疲劳,这里没有留下太多的影像。不过,是个看小镇景色的好地方。清晨的暖阳照耀下的小镇,也是很惬意的啊!
    走在铁路旁,一列客车行驶而过,蓝色的东风机车牵引着一列绿皮客车。图们-牡丹江,哦,原来这里的火车也提速了啊,看看手机,正好是8点22分。
   



西山居民区的小广场
太阳很高了,远处的小广场边很多退休了的老人也开始了一天的活动。看着他们的脸,却已经不相识。也许本来就是不相识的吧。小广场边停放了几辆摩的,4个门的那种。车也没有什么客人,司机们都懒懒散散的坐在车里面听着音乐,见了陌生的我也没有什么招呼,也没有揽客的声音。司机的年龄都是40上下的吧,在我们这个小镇,就是这样的人比较难过,年老了,办了手续退休了许多,年轻的,我这样年纪的人,除了很少的人在上班之外,绝大部分的人和我一样的在外奔波,天南海北的,每到春节,这个四等小站就成了客运大站,人们带着或者改了的或者没有改了的乡音,回到家探望父母,看望朋友,和一些留守的孩子一起享受享受这不可多得的天伦之乐。
   
西山居民区的商业区



再一次的跨过铁路,是一排二层的门市,也许是早上吧,还没有什么客人。但能够感受到的是平日也一定的萧条。好几家店铺的门脸上已经写着出兑或者转让的字样。这是新的东西,是我16年前离开、9年前告别时候还没有的东西,社会在进步,即使在我们这偏远的小镇子上,商业的气息也变得非常浓厚了,生活也非常的方便了。和都市相比,最大的缺陷就是小吧,也许很多东西买不到,但是,必须的用品,是非常富足了的。
菜鸟老大好啊,能不能问一下,森林铁路采用的是什么闭塞方式?
[quote]原帖由 zlaser 于 2009-3-11 22:30 发表
原先是蒸汽机车,后来是内燃机车,晚上给你找个图片,这个博客地址里有照片也有照片http://user.qzone.qq.com/624611483
菜鸟一看就不懂铁路。人家问的是闭塞方式,又不是用什么机车。鄙视[:a4:]
个人猜想应该还是人工闭塞吧。再说那地方谈不上闭塞不闭塞吧,估计一天也跑不上一趟车。
原帖由 霜天晓月 于 2009-3-12 15:03 发表
菜鸟一看就不懂铁路。人家问的是闭塞方式,又不是用什么机车。鄙视[:a4:]
个人猜想应该还是人工闭塞吧。再说那地方谈不上闭塞不闭塞吧,估计一天也跑不上一趟车。

对机车真的不懂。忙的时候是24小时不停的跑,不过一小时大概就跑20公里的速度。
吉林延边汪清林业局老森林火车
继续
欲继续继续
这是个很好的年代,网络的发达和人际交往的扩大,让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在旧时代里面找不到的东西,例如今天我,本是同林鸟考究的这个无聊的东西。虽然考究这个没有任何价值,但是看在本鸟如此辛苦如此痴迷的心,唉,大家就好好的看看吧。对了,其实阿,我们生活的每一个事情,也都是值得考究的呀!
    能够完成此文首先应当感谢的是蓝精灵小姐,虽然其没有按照鸟的本意将原版照片找来供我扫描,而采取了手机翻拍的办法----唉,拍摄的水平就是不高捏-----不过,也是非常感谢蓝精灵小姐能够不远几千里带来这宝贵的照片,没有这张照片,我的考究就缺乏最直接的证据。好了,现在开始。
    我说的这个28吨阿,是一种蒸汽机车的简称,这种机车整备重量(就是准备干活,东西还没有开始消耗的重量)是28吨,所以大家就称之为28吨机车了。当然,这种机车在地方铁路上被称为C2,或者ZM16-4型机车,即机车粘着重量16吨,4根轴,无导轴从轴;也叫红旗型机车,主要生产厂是石家庄动力机械厂。这种机车是仿制的,前身是苏联波兰的Кч-4机车和Лт-4机车,这两种机车没有本质的不同,而是细节的不同。
    这种机车主要用于森林铁路运输,当初进口和后来仿制的大都用在东北的森林铁路上了,当然,南方也有部分使用。最盛时,该型号机车在林业系统多达400余台,除石家庄动力机械厂生产外,在哈尔滨林业机械厂、牡丹江林业机械厂和敦化林业机械厂均有生产。经过近60年的风雨,该型机车在森林铁路系统目前仅保有运用6台,地方铁路上也非常少见了。恩,这种机车公园里面很多,原因是他的存在,毕竟代表着一段历史吧,一段森林工业辉煌的历史。如今这辉煌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