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称《红楼梦》作者系湖南娄底女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13:16
  长沙晚报3月11日报道自《红楼梦》问世200余年来,关于作者和书中所说之事,一直争论不休。去年底,娄底市《红楼梦》爱好者、中国红学会会员谢志明在其出版的专著《红楼湘娄文化考》里,认定《红楼梦》的作者是湖南娄底的一位女性——谢三曼(方言:姑姑的意思)!此论一出,即引来一片质疑声。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谢志明,听他细说其中原由。 两本线装书透露原作者玄机


  今年47岁的谢志明是娄底市娄星区水利局副局长,爱好文学写作的他是在2004年才开始揣摩《红楼梦》的。而且,“研究《红楼梦》完全是为了完成家父的遗愿,以安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谢志明说:“父亲为了激发我努力学习,讲了一个传奇故事,说《红楼梦》是我们谢氏家族人写的,其原始素材源于一个叫‘谢三曼’(娄底人称姑姑为曼曼)的谢家女子。我听了,似懂非懂,认为家父所言实在荒谬。”


  “1979年,我在读中专时,父亲郑重地把两本线装书交给我,说是祖传,留着日后有用。我大致翻了翻,是竖印的繁体字,称《石头记》是一名娄底女人写的,所记录的是娄底桃林湾谢氏家族与金陵(南京)乌衣巷谢氏之事。我对此仍然不相信,只是出于对父亲的尊重,才把书接过来。后来,我把这两本线装书与读过的中学课本丢在一起,遗憾的是,长期的鼠啃雨浸,现在已是片纸无存。”


  “在父亲过世7年后,我想起了他说的那两本线装书。找来《红楼梦》仔细一读,不看则已,一看惊喜万分。原来《红楼梦》所写之事,正如那两本线装书所言。“我在翻看了谢氏族谱后,觉得其事愈加吻合。”谢志明坚信:“家父所言并非空穴来风!”
《红楼梦》中有大量娄底方言和风俗


  谢志明认为,“谢三曼”才是《红楼梦》的真正原创者。第一,曹雪芹并未自称是原著素材的记录者,其年龄也与成书时间不吻合;第二,从写作风格及对旗人的贬低角度看,原作者应为汉人、女性;第三,红楼梦开宗明义:“为闺阁昭传”;第四,小说的一二章与结尾部分,行文风格与中间部分迥异,可以分析得出,中间部分出自女子之手。而书中大量的娄底方言与风俗,可以认定原作者是娄底的女性……再加上我父亲所说的,我觉得《红楼梦》的作者就是“谢三曼”!


  《红楼梦》多次将湖南的景物、地名写入其中,如“湘江”、“湘江旧迹已模糊”、“潇湘馆”、“湘云”、“斑竹”、“武陵别景”等。所记录的风俗习惯与娄底一带十分相似,如饮茶习俗、积陈年雨水、嚼食槟榔、丧葬习俗等,乃至民间俗语,如“哈巴”、“号丧”、“嚼毛”(也叫嚼筋,指讲歪理、不服输)等。尤其是方言(假语村言),如“日头”、“毒日头”、“看着不像”、“亏你伸得出手”、“给XX拾鞋也不要”、“劳了半日神”、“起猛了头晕”、“家伙”(指东西)、“劳什子”等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孙伟科教授在读了谢志明专著后说:“直接切入到关于湖南娄底方言的部分……其中关于‘硬话村你’的‘村’(冲撞)解释,‘葳葳蕤蕤’方言中的解释(精神不振),应该说是准确的。”


  据记者了解,在红学界,早有学者从方言与风俗出发,分析出《红楼梦》与湖南有关,但旋即就遭到了学界的诟病。因为《红楼梦》流传已久,版本繁多,夹入各地的方言与习俗很自然。


  荣国府宁国府原型是谢家二府


  《红楼梦》第十八回一首诗中写道:“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谢志明认为,小说中没有涉及过有关谢家的人与事,为什么多次将谢家远祖典故与人名蕴含在书中呢?惟一的解释是,原作者有意留下自己的真实痕迹。


  据他考证,现娄底涟源金石镇桃林湾(旧时属湘乡),确实定居着一门谢氏大家族,有经历了300多年风雨的清初建筑“乐恺堂”为证。清朝御匾“太学”现在仍完整保留。其另一支则生活在湘乡扶洲。全是谢氏敏湖公的后代。故小说中林黛玉一念到“敏”字,便读成“密”。


  谢氏族谱记载,扶洲谢氏为东山应德公支脉之后,其第十四代绍芳公,娶妻易氏。绍芳公早逝,易氏受族人排挤,年仅40岁(1661年)时便携子女多人,前往桃林湾定居,10多年后在桃林湾与两子共同修建了三进九厅大屋。此后,其第三子重返扶洲,仿桃林湾样式建二进六厅房屋。


  “族谱中的人物与《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惊人地吻合。”谢志明认为,桃林湾的两处谢府就是小说中“荣”、“宁”二府的原始出处。易氏被人称为“珩玉太婆”,她即是贾母的原型。


  《红楼梦》写了一个朝代的四大家族,与皇室一脉相连,是何等的辉煌与气派。即使如南京的王府,亦是富贵得不得了。“乐恺堂”偏居湘中一隅,自是富贵,但怎能与王府相提并论? 但谢志明却认为,“荣、宁二府并非真正的王府。王府应该是戒备森严的,可荣、宁二府中,并无兵丁守卫,刘姥姥可以随意进出,还嬉笑怒骂,无所顾忌……原作者不过是运用了文学手法予以夸张,并融入了作者的想象与见闻。这种方式,在古典文学中屡见不鲜。”
“元春”系易氏之小女、吴三桂之妃


  元春在《红楼梦》研究中是一个绕不开的至关重要的人物。其原型到底为何人,是红学亟待探究的诸多谜底之一。


  谢志明认为,“元春确有其人,她是易氏之小女,吴三桂之妃。这也是《石头记》成书之初,只在坊间流传,且屡为清朝所严禁的根本原因。”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举兵反清,三年时间里控制了江南大部分省份,其间他主要带兵驻扎在衡阳。此时,吴三桂虽已年老,但风流不减,广纳后妃。“衡阳与娄底相距不远,足可以使元妃每月回家省亲一次。”


  这也就可以理解,流浪至桃林湾的易氏一家,为什么在10余年时间里暴富,又在吴三桂身亡(死于1678年10月)后家道突然衰败。


  《红楼梦》里大量的地名与诗词中,多处可见到吴三桂的身影。谢志明认为,《红楼梦》所说的绝非简单的家族兴衰、儿女情长,而是带有历史色彩的巨著。也许原始素材的记录者写的大户人家的兴衰史,但编撰者却将其演变为一部凭吊明亡、吴亡、“吴止清芳”的血泪史。“清朝文字狱盛行,编撰者不敢实录其事,只得‘真事隐’、‘假语村言’了。”


  观点:“方言与习俗”说只是打开了一扇窗户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自问世200余年来,关于作者和书中所说之事,一直争论不休。上世纪初,胡适先生根据《红楼梦》里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所说,得出《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且该书为“作者自叙说”的结论。


  近百年来,有关《红楼梦》的研究书籍可谓汗牛充栋,其作者的说法也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谢志明的“湘中方言与习俗”说,只是为破解红学密码打开了一扇窗户。但其余的考证,仍没有摆脱胡适先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套路。


  去年底,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谢志明研究《红楼梦》的专著《红楼湘娄文化考》。今年2月20日,他被中国红学会吸收为会员。孙伟科指出:“他的努力使《红楼梦》与湖南、与娄底发生了关系……至少在这一点上,谢先生的努力是值得尊重的。”


  “我的研究仅是开始,很多谜底还有待进一步去探讨、揭示。”谢志明坦言,“我希望更多的湖湘学者、红学专家加入进来。如果这个研究方向没有错的话,对红学、对湖南都将有很大的益处。”

http://society.huanqiu.com/roll/2009-03/399389_3.html长沙晚报3月11日报道自《红楼梦》问世200余年来,关于作者和书中所说之事,一直争论不休。去年底,娄底市《红楼梦》爱好者、中国红学会会员谢志明在其出版的专著《红楼湘娄文化考》里,认定《红楼梦》的作者是湖南娄底的一位女性——谢三曼(方言:姑姑的意思)!此论一出,即引来一片质疑声。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谢志明,听他细说其中原由。 两本线装书透露原作者玄机


  今年47岁的谢志明是娄底市娄星区水利局副局长,爱好文学写作的他是在2004年才开始揣摩《红楼梦》的。而且,“研究《红楼梦》完全是为了完成家父的遗愿,以安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谢志明说:“父亲为了激发我努力学习,讲了一个传奇故事,说《红楼梦》是我们谢氏家族人写的,其原始素材源于一个叫‘谢三曼’(娄底人称姑姑为曼曼)的谢家女子。我听了,似懂非懂,认为家父所言实在荒谬。”


  “1979年,我在读中专时,父亲郑重地把两本线装书交给我,说是祖传,留着日后有用。我大致翻了翻,是竖印的繁体字,称《石头记》是一名娄底女人写的,所记录的是娄底桃林湾谢氏家族与金陵(南京)乌衣巷谢氏之事。我对此仍然不相信,只是出于对父亲的尊重,才把书接过来。后来,我把这两本线装书与读过的中学课本丢在一起,遗憾的是,长期的鼠啃雨浸,现在已是片纸无存。”


  “在父亲过世7年后,我想起了他说的那两本线装书。找来《红楼梦》仔细一读,不看则已,一看惊喜万分。原来《红楼梦》所写之事,正如那两本线装书所言。“我在翻看了谢氏族谱后,觉得其事愈加吻合。”谢志明坚信:“家父所言并非空穴来风!”
《红楼梦》中有大量娄底方言和风俗


  谢志明认为,“谢三曼”才是《红楼梦》的真正原创者。第一,曹雪芹并未自称是原著素材的记录者,其年龄也与成书时间不吻合;第二,从写作风格及对旗人的贬低角度看,原作者应为汉人、女性;第三,红楼梦开宗明义:“为闺阁昭传”;第四,小说的一二章与结尾部分,行文风格与中间部分迥异,可以分析得出,中间部分出自女子之手。而书中大量的娄底方言与风俗,可以认定原作者是娄底的女性……再加上我父亲所说的,我觉得《红楼梦》的作者就是“谢三曼”!


  《红楼梦》多次将湖南的景物、地名写入其中,如“湘江”、“湘江旧迹已模糊”、“潇湘馆”、“湘云”、“斑竹”、“武陵别景”等。所记录的风俗习惯与娄底一带十分相似,如饮茶习俗、积陈年雨水、嚼食槟榔、丧葬习俗等,乃至民间俗语,如“哈巴”、“号丧”、“嚼毛”(也叫嚼筋,指讲歪理、不服输)等。尤其是方言(假语村言),如“日头”、“毒日头”、“看着不像”、“亏你伸得出手”、“给XX拾鞋也不要”、“劳了半日神”、“起猛了头晕”、“家伙”(指东西)、“劳什子”等等。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孙伟科教授在读了谢志明专著后说:“直接切入到关于湖南娄底方言的部分……其中关于‘硬话村你’的‘村’(冲撞)解释,‘葳葳蕤蕤’方言中的解释(精神不振),应该说是准确的。”


  据记者了解,在红学界,早有学者从方言与风俗出发,分析出《红楼梦》与湖南有关,但旋即就遭到了学界的诟病。因为《红楼梦》流传已久,版本繁多,夹入各地的方言与习俗很自然。


  荣国府宁国府原型是谢家二府


  《红楼梦》第十八回一首诗中写道:“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谢志明认为,小说中没有涉及过有关谢家的人与事,为什么多次将谢家远祖典故与人名蕴含在书中呢?惟一的解释是,原作者有意留下自己的真实痕迹。


  据他考证,现娄底涟源金石镇桃林湾(旧时属湘乡),确实定居着一门谢氏大家族,有经历了300多年风雨的清初建筑“乐恺堂”为证。清朝御匾“太学”现在仍完整保留。其另一支则生活在湘乡扶洲。全是谢氏敏湖公的后代。故小说中林黛玉一念到“敏”字,便读成“密”。


  谢氏族谱记载,扶洲谢氏为东山应德公支脉之后,其第十四代绍芳公,娶妻易氏。绍芳公早逝,易氏受族人排挤,年仅40岁(1661年)时便携子女多人,前往桃林湾定居,10多年后在桃林湾与两子共同修建了三进九厅大屋。此后,其第三子重返扶洲,仿桃林湾样式建二进六厅房屋。


  “族谱中的人物与《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惊人地吻合。”谢志明认为,桃林湾的两处谢府就是小说中“荣”、“宁”二府的原始出处。易氏被人称为“珩玉太婆”,她即是贾母的原型。


  《红楼梦》写了一个朝代的四大家族,与皇室一脉相连,是何等的辉煌与气派。即使如南京的王府,亦是富贵得不得了。“乐恺堂”偏居湘中一隅,自是富贵,但怎能与王府相提并论? 但谢志明却认为,“荣、宁二府并非真正的王府。王府应该是戒备森严的,可荣、宁二府中,并无兵丁守卫,刘姥姥可以随意进出,还嬉笑怒骂,无所顾忌……原作者不过是运用了文学手法予以夸张,并融入了作者的想象与见闻。这种方式,在古典文学中屡见不鲜。”
“元春”系易氏之小女、吴三桂之妃


  元春在《红楼梦》研究中是一个绕不开的至关重要的人物。其原型到底为何人,是红学亟待探究的诸多谜底之一。


  谢志明认为,“元春确有其人,她是易氏之小女,吴三桂之妃。这也是《石头记》成书之初,只在坊间流传,且屡为清朝所严禁的根本原因。”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举兵反清,三年时间里控制了江南大部分省份,其间他主要带兵驻扎在衡阳。此时,吴三桂虽已年老,但风流不减,广纳后妃。“衡阳与娄底相距不远,足可以使元妃每月回家省亲一次。”


  这也就可以理解,流浪至桃林湾的易氏一家,为什么在10余年时间里暴富,又在吴三桂身亡(死于1678年10月)后家道突然衰败。


  《红楼梦》里大量的地名与诗词中,多处可见到吴三桂的身影。谢志明认为,《红楼梦》所说的绝非简单的家族兴衰、儿女情长,而是带有历史色彩的巨著。也许原始素材的记录者写的大户人家的兴衰史,但编撰者却将其演变为一部凭吊明亡、吴亡、“吴止清芳”的血泪史。“清朝文字狱盛行,编撰者不敢实录其事,只得‘真事隐’、‘假语村言’了。”


  观点:“方言与习俗”说只是打开了一扇窗户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自问世200余年来,关于作者和书中所说之事,一直争论不休。上世纪初,胡适先生根据《红楼梦》里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所说,得出《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且该书为“作者自叙说”的结论。


  近百年来,有关《红楼梦》的研究书籍可谓汗牛充栋,其作者的说法也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谢志明的“湘中方言与习俗”说,只是为破解红学密码打开了一扇窗户。但其余的考证,仍没有摆脱胡适先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套路。


  去年底,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了谢志明研究《红楼梦》的专著《红楼湘娄文化考》。今年2月20日,他被中国红学会吸收为会员。孙伟科指出:“他的努力使《红楼梦》与湖南、与娄底发生了关系……至少在这一点上,谢先生的努力是值得尊重的。”


  “我的研究仅是开始,很多谜底还有待进一步去探讨、揭示。”谢志明坦言,“我希望更多的湖湘学者、红学专家加入进来。如果这个研究方向没有错的话,对红学、对湖南都将有很大的益处。”

http://society.huanqiu.com/roll/2009-03/399389_3.html
[:a7:] [:a7:] 下次就该吴承恩被考证了。。。。。。。。。
和湖南台一样,,有娱乐精神啊
后来,我把这两本线装书与读过的中学课本丢在一起,遗憾的是,长期的鼠啃雨浸,现在已是片纸无存。”

就凭这一句,就可以断定这作者是骗子[:a16:]
老是有这样的官员出来丢人现眼
又是一个为了出名追求轰动效应的的专家官员,这种人可悲啊。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早晚被证明是垃圾。
这年头张腿的都敢自称“红学家”。。。。。。严重怀疑这老兄喝高了。
某作家在百家讲坛谈论红楼梦里的种种秘密
听得我晕晕欲睡.
原来是他祖宗的祖宗的祖宗的祖宗写的啊。。。。。。:D
建议把红楼梦给和谐了!
红学是浮躁、非理性和欺世盗名的最成功例子。
原帖由 东风113 于 2009-3-11 18:01 发表
:D :D :D :D :D
我看什么时候考证《红楼梦》作者是天顶星人

难道不是思密达么
难不成 公费“考察”去了韩国》?
难不成 公费“考察”去了韩国》?
没一条论据是站得住脚的,这位谢大人还不如说是自己穿越后写的呢~~;P
嘿嘿,我们这办假证的基本都是湖南娄底人,发诈骗短信的也多是湖南娄底人,去年大地震带头搞假捐款帐户骗钱的好象也是湖南娄底的吧?!
顶楼上的,我们这办假证的也全是娄底的,而且是双峰的。
办假证基本都是娄底的,而且是娄底市双峰县的。
是不是红学的人都是YY高手啊
原帖由 SGYN 于 2009-3-12 08:04 发表
嘿嘿,我们这办假证的基本都是湖南娄底人,发诈骗短信的也多是湖南娄底人,去年大地震带头搞假捐款帐户骗钱的好象也是湖南娄底的吧?!


我是娄底人,汗,不过真替这种老乡觉得丢人。我们那边做假证的实在多啊,过年回家,去某老乡家拜年,问年后打算去哪做证件生意,人家说打算去新疆~~,开发西部~~~:L
据说娄底和下属各市县派出所每天能收到无数外地派出所的函件,都是抓到偶们那些做证件的老乡,请求确认的。
胡扯!中国古代的财富集中于官僚之手,土财主能有多少财富?能知道多少事?:Q
原帖由 形而上痞子 于 2009-3-12 10:16 发表


我是娄底人,汗,不过真替这种老乡觉得丢人。我们那边做假证的实在多啊,过年回家,去某老乡家拜年,问年后打算去哪做证件生意,人家说打算去新疆~~,开发西部~~~:L
据说娄底和下属各市县派出所每天能收到无数 ...

-----------------
老乡啊!都是双峰走马街的人在做,没什么丢人的,有需求才有市场,假证件是从做假公章开始的,当时需要最多的是衙门里公仆和奸商,后来就多了,暂住证、计划生育证、学历等等乱七八糟的证件,丢人的不是做假证件的也不是用假证件的,而是逼迫别人用假证件的政府衙门!90年代我老师来深圳就因为暂住证被罚了几百还被送到了樟木头看守所,出来后身上一无分文,他不用假证件怎么办?他和那个提供假证件有什么丢人的?制订暂住证和收容政策的政府高尚了?
双峰那些做假证件的至少比衙门里的公仆高尚得多,有什么丢人的?
我还以为是同名小说。
现今送猪德的队伍是越来越壮大了,都快一整编师了!
原帖由 dzhiqiong 于 2009-3-11 17:42 发表
红学是浮躁、非理性和欺世盗名的最成功例子。

红学现象也是一D制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典案例
片纸无存..........还有什么好说的~~~真是骗子无存
公务员太空了,日子太闲
娱乐至上,娱乐至上。。。
原帖由 yyyx 于 2009-3-12 23:34 发表

-----------------
老乡啊!都是双峰走马街的人在做,没什么丢人的,有需求才有市场,假证件是从做假公章开始的,当时需要最多的是衙门里公仆和奸商,后来就多了,暂住证、计划生育证、学历等等乱七八糟的证件,丢 ...

顶你下,老兄!字字真金哪!!!
娄底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