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市场化成“煤电顶牛”破局关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27:45
牛年伊始,“煤电顶牛”局面尚无改变。日前获悉,电价改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明确提及,并被列入2009年改革目标,这意味着国务院对电价问题的空前重视, 也说明在煤电矛盾空前激烈并导致电力行业在亏损严重的情况下,电价改革已迫在眉睫。分析认为,只有实现电价市场化,才能走出“煤电顶牛”的死胡同……



●两会将“煤电矛盾”提至议程

(一)煤电之争闹上“两会”
日前,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09年将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一些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纷纷感叹:总理已经清晰地看到了煤电之间的问题,表明国务院对电价问题达到了空前的重视程度,电价改革有望破冰。分析认为,长久以来,“市场煤、计划电”两套价格体系使得二者矛盾突出,煤炭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供求调整价格,但发电企业却是政府定价,这导致2008年电力行业陷入全行业亏损。以往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极少明确提及电价改革,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的改革推进工作更是举步维艰。电价改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明确提及,并被列入2009年改革目标,这意味着国务院对电价问题的空前重视,也说明在煤电矛盾空前激烈并导致电力行业在亏损严重的情况下,电价改革已迫在眉睫。

(二)刨“煤电顶牛”之根
煤、电顶牛现象由来已久,所不同的是,由于煤炭需求日趋宽松,谈判中的强势一方由煤企变成了电企。从表面来看,这是煤企、电企利益之争,但追溯到更深层次,煤、电价格关系长期未能理顺,是导致煤电“顶牛”的根源,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煤、电矛盾仍将反复出现。众所周知,煤电之争的症结在于煤价市场化了,而电价市场却没有放开。因此,“煤电顶牛”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按照以往的经验,在各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国家发改委会出手干预,使双方最终达成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因为增值税转型造成煤炭行业税收增加,国家调控煤价的可能性降低;而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电价上涨又无疑是给企业雪上加霜。目前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还在蔓延,如果施行煤电联动,将给广大企业带来巨大压力。此外,在电力行业未完全进入市场的条件下,煤电价格联动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

(三)焦煤坚挺,电煤滑坡
数据显示,由于下游电力行业萎缩,动力煤价格难改回落走势,而炼焦煤、喷吹煤价格受到下游钢厂开工率上升推动,维持此前涨势。西煤集团屯兰矿事故后,国家安全整顿力度或将进一步加大,停产整顿、小矿复产时间推迟或能进一步支撑焦煤价格,预计近期焦煤价格将继续上涨。不同煤种走势持续分化,完全是因为下游需求的强弱不同。电煤羸弱,是因为火电行业发电量持续下降;焦煤坚挺,有赖于下游钢铁、有色等行业暂时性的恢复。对于动力煤,预计冬储过后动力煤市场价格可能继续下跌。煤电双方仍未签订重点电煤合同,不确定性较大。分析认为,火电行业负增长预示着动力煤需求仍然处于萎缩状态。对于焦煤,此前钢铁行业大规模复产带动了焦煤需求。对于无烟煤,其下游主要是水泥和化肥行业,这两个行业均是明确受益政策扶持,因而无烟煤价格可能持续走强。09年1月份山焦集团焦精煤产量占山西焦精煤产量的比重为66.79%,此次矿难及随之而来的停产整顿、小矿复产时间推迟对焦煤价格的影响更大。



●中国煤电之争已经“愈演愈烈”

(一)分析煤电基地水资源供应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大多地处西北、华北和东北,水资源相对匮乏,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必须全面、系统研究水资源状况、增加供水的各种途径、应采取的先进节水措施等。西部和北部主要煤炭产区水资源缺乏,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循环用水势在必行。我国水资源分布总体呈“南富北贫”的特点。晋陕蒙宁新黑等6省区煤炭资源丰富,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79.7%,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9.98%。通过采取措施,在满足工农业、生活及生态用水的基础上,我国西部、北部主要煤炭产区具备大规模建设煤电基地的水资源支撑条件。近年来,相关发电企业在主要煤炭产区开展了大量电源前期工作,十个煤电基地电源储备项目总规模达4亿千瓦,其中达到可研深度的电源规模为1.5亿千瓦。根据规划研究,预计到2020年各煤炭产区的规划装机容量为2.87亿千瓦,其中外送规模约1.6亿千瓦。煤电基地建设用水占当地全社会总供水量的比例很小,预计2020年十个煤电基地所需发电用水仅占全社会供水总量的4.3%左右。

(二)煤电上演全球化资源之争
近期,电企联盟会议频繁,目的就是协商建立海外购煤的长期协议机制。据悉,目前六大集团正积极从海外进口煤源,首批目标是从澳大利亚进口100万吨合同煤,现已经基本谈妥,接下来将进入操作阶段。电企为节省成本,已着手布局华南地区。因为进口煤主要来自东盟和澳大利亚,从运输成本看,运至华南地区显然更具成本优势。而此前倡议的首届国际煤炭订货会也非空穴来风。对电企而言,海外煤炭资源只是补充,不会成为主要来源,因为中国的用煤量太大,海外购煤对国内电企而言仅是“杯水车薪”。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澳大利亚年产量将约3亿吨,印尼约2亿吨,越南更少,若国内电企都出去采购,无疑将推高国际煤价。但电企更看重另一面,即从海外买煤矿的战略意义。从海外买煤矿是为了完善自身产业链,在进行全球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电企自身的海外煤电联营目标:即通过参股或收购的方式购买海外煤矿,并以同样的方式购买当地电力企业,这样一来,电企就不必大批量将国外煤炭运到国内,而可以直接在当地电厂加工。电企盯上海外煤矿的同时,煤企也在打海外煤矿的主意。春节前后甚至出现了国内煤企和电企同时找到澳大利亚同一家煤矿的情况。随着全球危机加剧,国际煤炭价直线暴跌,澳大利亚煤企步履维艰。澳煤价格自最高点也已暴跌50%。这样的下跌,对澳企而言,急需资金救援,对中国煤企而言,行业低迷时较低的收购成本,正好是其“走出去”的最佳时机。在国内煤、电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的时候,一场国内煤电价格之争,似乎正演变成一场全球化的资源之争。

(三)整合利益链条解煤电之争
为了弄清事实真相,联系了山东淄矿、国电和华电集团。但除了国电集团称不知情外,其余两个集团未作任何表示。据了解,在去年的煤炭订货会上,神华、同煤等大型煤炭集团提出了每吨550元的价格要求,而电企方面只接受每吨420元的价格,甚至希望回到2008年初的煤炭价格。因为价格上的较大差异,五大电企在当时未签任何合同,并结成同盟共应煤企。近期流传的消息折射出了双方谈判僵局有所缓和的信号,但在利益链条尚未理顺的情况下,争执在所难免。不过,根据以往的拉锯战经验,最终煤电双方仍将达成一致。从现在的煤价情况看,五大电企坚持不签涨价合同确实符合目前市场现状。尽管价格下降、库存增加,煤炭企业方面也有继续坚持涨价的理由,因为他们有国家能源局“撑腰”。



●电价市场化才能走出“死胡同”

(一)煤电联动以解煤电矛盾
从经济学理论看,中国目前的能源和环境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解决,价格足够高,需求就下去了。但是,从其他角度看待价格问题,会有很不同的结论,之所以政府定价,就是要解决平衡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为这个平衡付出太大的代价。现阶段要走出“煤电联动”的困境,仅靠“透明的”和“有限制”的煤电联动可能还不够。要保证煤价、电价按时能联动,就不能出现类似2008年上半年煤价增长过快的情况。因此首先必须使煤价不能过快地上涨,电煤价格管制显然不是好办法。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不大,还会造成扭曲。如果政府不直接干预煤价,那就必须从降低煤炭运输成本,或者增加煤炭产能,造成煤炭供应相对宽松。运力是左右煤价的很大一个因素,运输成本占煤炭成本的很大比重。更科学规划、设计运力,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使运输更好地配合市场,对缓解煤电矛盾有很大帮助。当然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改革电力定价机制,推进电力市场改革,使电价能充分反映煤电成本和市场供需,提高发电用电效率。建立透明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理清电力企业的成本,可以清楚地让消费者知道电价形成的每个环节,并明确哪些是由财政补贴的、补贴了多少。这样,公众可以清楚煤电企业的利润来源和利润幅度,从而也就能够接受煤电价格上涨和下调的事实。

(二)煤炭中远期交易是出路
对于煤电双方的矛盾,分析认为,发展煤炭中远期交易可以成为解决之道。煤炭中远期交易是指煤炭的买卖双方通过签订中远期合约,以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进行实物商品交收的一种交易方式,它允许合约转让,采用价格撮合、合约保证金管理、逐日结算和仓单交收制度。目前,国内已出现了钢铁、玉米等大宗商品的许多中远期交易市场。中远期交易将形成统一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开辟衔接会之外的煤、电衔接途径。通过统一的交易市场,将原本由以政府为主来实现的电煤供销协调、煤炭运输协调,转化为由以市场为主的力量来完成。这样一来,电煤完全由市场来定价,消除重点合同煤,从而彻底解决电煤价格双轨制问题。

(三)电价市场化成破题命门
解决电煤矛盾,关键是电价市场化改革。实际上,电价改革涉及的利益太多,无论何时改革都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一定影响,然而,电价改革又势在必行。将价格放开也许效果会更好。利用市场无形之手进行调整,市场会有自己的更正机制、纠偏机制。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市场经济,根据供需关系,随行就市,政府可以设立高低限,但是方向还是市场化。同样,电价的市场化也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电力工业对居民用电、农业用电、支农产品的优惠数额巨大。电价市场化之后,这部分优惠可能要政府补贴,如果政府对理顺电价不下决心,就无法改变这个情况。电价的市场化势在必行。由于电价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稳定的重大价格指标,因此电价市场化并不是指电价完全放开,而是由国家确定相关指导价,允许电力、电网企业在规定区间内浮动。煤、电行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大局稳定的重要行业。从根本上看,煤、电之间并不是“矛与盾”,而是“唇齿相依”的上下游关系,稳定的电煤供应将有利于两大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和国家宏观调控。因此,建议国家积极推进“煤电一体化”战略,鼓励煤电以资本为纽带,相互参股办矿、办电,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快资源的整合。牛年伊始,“煤电顶牛”局面尚无改变。日前获悉,电价改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明确提及,并被列入2009年改革目标,这意味着国务院对电价问题的空前重视, 也说明在煤电矛盾空前激烈并导致电力行业在亏损严重的情况下,电价改革已迫在眉睫。分析认为,只有实现电价市场化,才能走出“煤电顶牛”的死胡同……



●两会将“煤电矛盾”提至议程

(一)煤电之争闹上“两会”
日前,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09年将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一些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纷纷感叹:总理已经清晰地看到了煤电之间的问题,表明国务院对电价问题达到了空前的重视程度,电价改革有望破冰。分析认为,长久以来,“市场煤、计划电”两套价格体系使得二者矛盾突出,煤炭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供求调整价格,但发电企业却是政府定价,这导致2008年电力行业陷入全行业亏损。以往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极少明确提及电价改革,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的改革推进工作更是举步维艰。电价改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明确提及,并被列入2009年改革目标,这意味着国务院对电价问题的空前重视,也说明在煤电矛盾空前激烈并导致电力行业在亏损严重的情况下,电价改革已迫在眉睫。

(二)刨“煤电顶牛”之根
煤、电顶牛现象由来已久,所不同的是,由于煤炭需求日趋宽松,谈判中的强势一方由煤企变成了电企。从表面来看,这是煤企、电企利益之争,但追溯到更深层次,煤、电价格关系长期未能理顺,是导致煤电“顶牛”的根源,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煤、电矛盾仍将反复出现。众所周知,煤电之争的症结在于煤价市场化了,而电价市场却没有放开。因此,“煤电顶牛”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按照以往的经验,在各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国家发改委会出手干预,使双方最终达成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但今年情况有所不同,因为增值税转型造成煤炭行业税收增加,国家调控煤价的可能性降低;而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电价上涨又无疑是给企业雪上加霜。目前金融危机的负面效应还在蔓延,如果施行煤电联动,将给广大企业带来巨大压力。此外,在电力行业未完全进入市场的条件下,煤电价格联动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

(三)焦煤坚挺,电煤滑坡
数据显示,由于下游电力行业萎缩,动力煤价格难改回落走势,而炼焦煤、喷吹煤价格受到下游钢厂开工率上升推动,维持此前涨势。西煤集团屯兰矿事故后,国家安全整顿力度或将进一步加大,停产整顿、小矿复产时间推迟或能进一步支撑焦煤价格,预计近期焦煤价格将继续上涨。不同煤种走势持续分化,完全是因为下游需求的强弱不同。电煤羸弱,是因为火电行业发电量持续下降;焦煤坚挺,有赖于下游钢铁、有色等行业暂时性的恢复。对于动力煤,预计冬储过后动力煤市场价格可能继续下跌。煤电双方仍未签订重点电煤合同,不确定性较大。分析认为,火电行业负增长预示着动力煤需求仍然处于萎缩状态。对于焦煤,此前钢铁行业大规模复产带动了焦煤需求。对于无烟煤,其下游主要是水泥和化肥行业,这两个行业均是明确受益政策扶持,因而无烟煤价格可能持续走强。09年1月份山焦集团焦精煤产量占山西焦精煤产量的比重为66.79%,此次矿难及随之而来的停产整顿、小矿复产时间推迟对焦煤价格的影响更大。



●中国煤电之争已经“愈演愈烈”

(一)分析煤电基地水资源供应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大多地处西北、华北和东北,水资源相对匮乏,建设大型煤电基地,必须全面、系统研究水资源状况、增加供水的各种途径、应采取的先进节水措施等。西部和北部主要煤炭产区水资源缺乏,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循环用水势在必行。我国水资源分布总体呈“南富北贫”的特点。晋陕蒙宁新黑等6省区煤炭资源丰富,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79.7%,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9.98%。通过采取措施,在满足工农业、生活及生态用水的基础上,我国西部、北部主要煤炭产区具备大规模建设煤电基地的水资源支撑条件。近年来,相关发电企业在主要煤炭产区开展了大量电源前期工作,十个煤电基地电源储备项目总规模达4亿千瓦,其中达到可研深度的电源规模为1.5亿千瓦。根据规划研究,预计到2020年各煤炭产区的规划装机容量为2.87亿千瓦,其中外送规模约1.6亿千瓦。煤电基地建设用水占当地全社会总供水量的比例很小,预计2020年十个煤电基地所需发电用水仅占全社会供水总量的4.3%左右。

(二)煤电上演全球化资源之争
近期,电企联盟会议频繁,目的就是协商建立海外购煤的长期协议机制。据悉,目前六大集团正积极从海外进口煤源,首批目标是从澳大利亚进口100万吨合同煤,现已经基本谈妥,接下来将进入操作阶段。电企为节省成本,已着手布局华南地区。因为进口煤主要来自东盟和澳大利亚,从运输成本看,运至华南地区显然更具成本优势。而此前倡议的首届国际煤炭订货会也非空穴来风。对电企而言,海外煤炭资源只是补充,不会成为主要来源,因为中国的用煤量太大,海外购煤对国内电企而言仅是“杯水车薪”。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澳大利亚年产量将约3亿吨,印尼约2亿吨,越南更少,若国内电企都出去采购,无疑将推高国际煤价。但电企更看重另一面,即从海外买煤矿的战略意义。从海外买煤矿是为了完善自身产业链,在进行全球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电企自身的海外煤电联营目标:即通过参股或收购的方式购买海外煤矿,并以同样的方式购买当地电力企业,这样一来,电企就不必大批量将国外煤炭运到国内,而可以直接在当地电厂加工。电企盯上海外煤矿的同时,煤企也在打海外煤矿的主意。春节前后甚至出现了国内煤企和电企同时找到澳大利亚同一家煤矿的情况。随着全球危机加剧,国际煤炭价直线暴跌,澳大利亚煤企步履维艰。澳煤价格自最高点也已暴跌50%。这样的下跌,对澳企而言,急需资金救援,对中国煤企而言,行业低迷时较低的收购成本,正好是其“走出去”的最佳时机。在国内煤、电巨头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的时候,一场国内煤电价格之争,似乎正演变成一场全球化的资源之争。

(三)整合利益链条解煤电之争
为了弄清事实真相,联系了山东淄矿、国电和华电集团。但除了国电集团称不知情外,其余两个集团未作任何表示。据了解,在去年的煤炭订货会上,神华、同煤等大型煤炭集团提出了每吨550元的价格要求,而电企方面只接受每吨420元的价格,甚至希望回到2008年初的煤炭价格。因为价格上的较大差异,五大电企在当时未签任何合同,并结成同盟共应煤企。近期流传的消息折射出了双方谈判僵局有所缓和的信号,但在利益链条尚未理顺的情况下,争执在所难免。不过,根据以往的拉锯战经验,最终煤电双方仍将达成一致。从现在的煤价情况看,五大电企坚持不签涨价合同确实符合目前市场现状。尽管价格下降、库存增加,煤炭企业方面也有继续坚持涨价的理由,因为他们有国家能源局“撑腰”。



●电价市场化才能走出“死胡同”

(一)煤电联动以解煤电矛盾
从经济学理论看,中国目前的能源和环境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解决,价格足够高,需求就下去了。但是,从其他角度看待价格问题,会有很不同的结论,之所以政府定价,就是要解决平衡的问题。但是,我们不能为这个平衡付出太大的代价。现阶段要走出“煤电联动”的困境,仅靠“透明的”和“有限制”的煤电联动可能还不够。要保证煤价、电价按时能联动,就不能出现类似2008年上半年煤价增长过快的情况。因此首先必须使煤价不能过快地上涨,电煤价格管制显然不是好办法。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不大,还会造成扭曲。如果政府不直接干预煤价,那就必须从降低煤炭运输成本,或者增加煤炭产能,造成煤炭供应相对宽松。运力是左右煤价的很大一个因素,运输成本占煤炭成本的很大比重。更科学规划、设计运力,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使运输更好地配合市场,对缓解煤电矛盾有很大帮助。当然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改革电力定价机制,推进电力市场改革,使电价能充分反映煤电成本和市场供需,提高发电用电效率。建立透明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理清电力企业的成本,可以清楚地让消费者知道电价形成的每个环节,并明确哪些是由财政补贴的、补贴了多少。这样,公众可以清楚煤电企业的利润来源和利润幅度,从而也就能够接受煤电价格上涨和下调的事实。

(二)煤炭中远期交易是出路
对于煤电双方的矛盾,分析认为,发展煤炭中远期交易可以成为解决之道。煤炭中远期交易是指煤炭的买卖双方通过签订中远期合约,以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进行实物商品交收的一种交易方式,它允许合约转让,采用价格撮合、合约保证金管理、逐日结算和仓单交收制度。目前,国内已出现了钢铁、玉米等大宗商品的许多中远期交易市场。中远期交易将形成统一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开辟衔接会之外的煤、电衔接途径。通过统一的交易市场,将原本由以政府为主来实现的电煤供销协调、煤炭运输协调,转化为由以市场为主的力量来完成。这样一来,电煤完全由市场来定价,消除重点合同煤,从而彻底解决电煤价格双轨制问题。

(三)电价市场化成破题命门
解决电煤矛盾,关键是电价市场化改革。实际上,电价改革涉及的利益太多,无论何时改革都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一定影响,然而,电价改革又势在必行。将价格放开也许效果会更好。利用市场无形之手进行调整,市场会有自己的更正机制、纠偏机制。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市场经济,根据供需关系,随行就市,政府可以设立高低限,但是方向还是市场化。同样,电价的市场化也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电力工业对居民用电、农业用电、支农产品的优惠数额巨大。电价市场化之后,这部分优惠可能要政府补贴,如果政府对理顺电价不下决心,就无法改变这个情况。电价的市场化势在必行。由于电价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稳定的重大价格指标,因此电价市场化并不是指电价完全放开,而是由国家确定相关指导价,允许电力、电网企业在规定区间内浮动。煤、电行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大局稳定的重要行业。从根本上看,煤、电之间并不是“矛与盾”,而是“唇齿相依”的上下游关系,稳定的电煤供应将有利于两大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和国家宏观调控。因此,建议国家积极推进“煤电一体化”战略,鼓励煤电以资本为纽带,相互参股办矿、办电,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快资源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