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坎巨提问题(仅供参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32:52
1963年中国和巴基斯坦签署了《中巴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

关于1963年的中巴边境划分,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在克什米尔地区取得了由巴方实际控制的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此中巴友谊牢不可破,而后喀喇昆仑公路上军车奔流不息,印度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至今不承认那片土地属於中国。
  另一种看法认为:中国把坎巨提地区割让给巴方,以换取巴基斯坦对中国的长久支持,但这种说法缺乏依据。



1、清代坎巨提的地位不是领土,而是属藩。按照1891年薛福成的话说也在“中国回疆之外”。



2、坎巨提在清末被英国吞并,1891年后中国也没有干预其事物。




3、民国时代,中国新疆当局也没有管辖过坎巨提,在民国版图上坎巨提长期标在国界之外,后来才改到境内,国民党逃到台湾后,利用地图在政治上攻击大陆(虽然它自己也没有管辖过),所谓“出卖坎巨提”就是其中之一。




4、1962年中巴划界前,坎巨提是巴方管辖。划界后,仍然归巴方管辖。




5、有人说中国帮助修中巴公路就是“便于巴基斯坦能够更方便的向洪扎和巴尔蒂斯坦大量移民”更是可笑,事实是,早在英国殖民时代,英国就已经修筑了道路“便能够更方便的向洪扎和巴尔蒂斯坦大量移民”,可以说过去坎巨提到巴国的交通远比到新疆方便,中国修筑了公路方便了自己和当地的联系,现在中国在克什米尔当地能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全靠这一点,可以说此路功劳很大。还有一点顺便提一下,中巴边界条约具有临时性质,条约明文规定,如果将来印度或巴国解决克什米尔,将重定条约,因此也不排除如果将来巴国失势,印度要控制克什米尔的时候,中国会利用这条公路出兵克什米尔,占领部分地区后再和印度重新划界。



坎巨提,即乾竺特,在叶尔羌西南约一千五百里。自叶尔羌西行入葱岭,至塞勒库勒之塔什库尔干,即蒲犁 也。由是西行,逾尼若塔什山口,又西南至塔克敦巴什帕米尔,为八帕之一。由是南逾瓦呼罗特、明塔戛两山口,西为因都库什山,东为穆斯塔格山。出山口顺棍杂河南行,又顺河折西抵棍杂,即坎巨提都城,城濒棍杂河北岸。西域水道记言:“塞勒库勒在叶尔羌之西八百里,为外蕃总会之区。自塞勒库勒西五日程,曰黑斯图济;又西南三日程,曰乾竺特。”即坎巨提,译文异耳。乾隆二十六年,其酋有黑斯娄者,始内附,即叶尔羌办事大臣新柱奏称“乾竺特伯克黑斯娄遣子贡金”者也。《中巴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

第六条 双方同意,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关于克什米尔的争议获得解决以后,有关的主权当局将就本协定第二条所述的边界,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新进行谈判,以签订一个正式的边界条约来代替本协定,该主权当局如系巴基斯坦,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将签订的正式边界条约中,应该保持本协定和上述议定书中的规定

坎巨堤(又称洪扎、罕萨,中国旧书称其为棍杂、乾竺特)在新疆的西南角,是中国的藩属国。坎巨堤实际上是洪扎和那噶尔两个山邦的统称,它处在由帕米尔通往印度北部的要道上,以袭击商队和贩卖奴隶为其经济的重要来源。阿古柏入寇新疆时,应英属印度政府保障列城到莎车商路安全的要求,曾一度制止了坎巨堤对商队的袭击,坎巨堤经济因此受到打击,转向克什米尔寻求帮助。受英国控制的克什米尔,乘机通过向坎巨堤提供补贴来干涉其内政,并且又于1888年使其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891年12月英国乘坎巨堤内乱进兵占领,坎巨堤首领携数百人逃到中国卡伦附近,要求清政府出兵保护。新疆巡抚陶模当即向英属印度总督发出照会,同时向清廷具奏:“该处距大小帕米尔不远,亦应预防。”。英国突然侵占坎巨堤,使清廷颇感意外,不知英国是何意图。因此陶模奏称:“惟此次英兵进驻坎部,并未先行知会该道,亦未接准英官覆文,能否撤兵退地,俾赛必德艾里罕率众归部,仍复旧业,尚未可知。”。清廷一面加强帕米尔防务,阻止英兵由坎巨提深入帕米尔,一面紧急电令驻英公使薛福成和英国交涉。清廷向薛福成指出:“英意在帕,(我)保坎即以保帕,俄意亦在帕,(我)拒英即亦拒俄。”。这表明,清廷认识到坎巨堤事件与帕米尔问题的联系,并且看到了英俄争夺不断升级的严重后果。“与对俄国在帕米尔的入侵提出异议的同时,中国向英国警告:它不能对英国在洪扎的行动保持沉默。中国驻英公使薛福成于1892年2月17日和21日两次向英国交涉。英方表示:英国并不想妨碍中国对坎巨堤的所有权,只是担心俄国可能会占领兴都库什山一线。薛福成说:“坎部向归中国回疆管理,与帕米尔事同一体”,“英若占坎巨堤,俄必再入帕米尔,中国断无辞以阻之”,并要求英方撤军。英方对此表示满意和理解。几经会晤后,1892年4、5月中英双方就原则问题达成协议,中国仍对坎巨堤保有宗主权,中英双方派员“共同会立”坎巨堤新米尔。坎巨堤事件就绪后,中国向英国提议:由英国出面筹商,“三国之议,即须开议。中国要求恢复中英俄“三国勘界”,解决帕米尔问题。
英国所以占领坎巨堤,一是因为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扼由帕米尔南入印度的门户,占领它对保护印度的安全极为有利;二是由于坎巨堤处在商道上,经常袭击英属印度来往于新疆的商人,英国一直想解决它,以保障其贸易的安全;三是在这次关于帕米尔的交涉上,英国通过前一阶段中俄之间的交涉,看到清政府并不坚决,认为靠不住,因为“彼前送帕米尔地图(即1891年8月底给中国方面的分界草图),华使赴钧署探问消息,未见动静,疑我竟置帕米尔度外,遂欲趁此下手,为先发制人计,免被俄人侵占”。可见英国已经确信清政府只是想引英国入局制衡俄国,而不是主动从根本上解决帕米尔问题,于是更加坚信了“对跨奥瑟斯河两岸争端的最终解决,(英国)需要俄国而不是中国的合作”。所以英国就先下手为强,夺得它所觊觎的战略要地,然后再等待和沙俄谈判的时机。
但是,英国侵占坎巨堤后,问题变得复杂化了,俄国要利用坎巨堤事件大做文章。俄国声称“英国占领坎巨堤使兴都库什和帕米尔地区的局势更加紧张了”,并决定向帕米尔派出小分队,“要坚定不移地捍卫对帕米尔地区的权力”,甚至威胁要占领中国色勒库尔作为对英国占领坎巨堤的回应。沙俄从1892年1月到4月底,迭次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帕米尔问题,会上俄军方面见占上风,决定向帕米尔派兵,和英国勘界谈判的基础是英俄“1872-1873年协议”。而英国侵入坎巨堤后,清政府执行妥协政策,使坎巨堤名为中英双属,实则为英所控制。英国侵占坎巨堤既为扼守护卫印度的战略要地,反获中国退让,结果俄国对清政府颇怀狐疑,并以此为借口,逼中国退出在苏满之兵。而所商议的“三国勘界”的解决办法也随之宣告流产。

1891年底,英国抢先占领了现在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坎巨堤。坎巨堤事件使帕米尔交涉走向了复杂化,使“三国勘界”的设想破产坎巨堤(又称洪扎、罕萨,中国旧书称其为棍杂、乾竺特)在新疆的西南角,是中国的藩属国。坎巨堤实际上是洪扎和那噶尔两个山邦的统称,它处在由帕米尔通往印度北部的要道上,以袭击商队和贩卖奴隶为其经济的重要来源。阿古柏入寇新疆时,应英属印度政府保障列城到莎车商路安全的要求,曾一度制止了坎巨堤对商队的袭击,坎巨堤经济因此受到打击,转向克什米尔寻求帮助。受英国控制的克什米尔,乘机通过向坎巨堤提供补贴来干涉其内政,并且又于1888年使其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891年12月英国乘坎巨堤内乱进兵占领,坎巨堤首领携数百人逃到中国卡伦附近,要求清政府出兵保护。新疆巡抚陶模当即向英属印度总督发出照会,同时向清廷具奏:“该处距大小帕米尔不远,亦应预防。”。英国突然侵占坎巨堤,使清廷颇感意外,不知英国是何意图。因此陶模奏称:“惟此次英兵进驻坎部,并未先行知会该道,亦未接准英官覆文,能否撤兵退地,俾赛必德艾里罕率众归部,仍复旧业,尚未可知。”。清廷一面加强帕米尔防务,阻止英兵由坎巨提深入帕米尔,一面紧急电令驻英公使薛福成和英国交涉。清廷向薛福成指出:“英意在帕,(我)保坎即以保帕,俄意亦在帕,(我)拒英即亦拒俄。”。这表明,清廷认识到坎巨堤事件与帕米尔问题的联系,并且看到了英俄争夺不断升级的严重后果。“与对俄国在帕米尔的入侵提出异议的同时,中国向英国警告:它不能对英国在洪扎的行动保持沉默。中国驻英公使薛福成于1892年2月17日和21日两次向英国交涉。英方表示:英国并不想妨碍中国对坎巨堤的所有权,只是担心俄国可能会占领兴都库什山一线。薛福成说:“坎部向归中国回疆管理,与帕米尔事同一体”,“英若占坎巨堤,俄必再入帕米尔,中国断无辞以阻之”,并要求英方撤军。英方对此表示满意和理解。几经会晤后,1892年4、5月中英双方就原则问题达成协议,中国仍对坎巨堤保有宗主权,中英双方派员“共同会立”坎巨堤新米尔。坎巨堤事件就绪后,中国向英国提议:由英国出面筹商,“三国之议,即须开议。中国要求恢复中英俄“三国勘界”,解决帕米尔问题。
英国所以占领坎巨堤,一是因为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扼由帕米尔南入印度的门户,占领它对保护印度的安全极为有利;二是由于坎巨堤处在商道上,经常袭击英属印度来往于新疆的商人,英国一直想解决它,以保障其贸易的安全;三是在这次关于帕米尔的交涉上,英国通过前一阶段中俄之间的交涉,看到清政府并不坚决,认为靠不住,因为“彼前送帕米尔地图(即1891年8月底给中国方面的分界草图),华使赴钧署探问消息,未见动静,疑我竟置帕米尔度外,遂欲趁此下手,为先发制人计,免被俄人侵占”。可见英国已经确信清政府只是想引英国入局制衡俄国,而不是主动从根本上解决帕米尔问题,于是更加坚信了“对跨奥瑟斯河两岸争端的最终解决,(英国)需要俄国而不是中国的合作”。所以英国就先下手为强,夺得它所觊觎的战略要地,然后再等待和沙俄谈判的时机。
但是,英国侵占坎巨堤后,问题变得复杂化了,俄国要利用坎巨堤事件大做文章。俄国声称“英国占领坎巨堤使兴都库什和帕米尔地区的局势更加紧张了”,并决定向帕米尔派出小分队,“要坚定不移地捍卫对帕米尔地区的权力”,甚至威胁要占领中国色勒库尔作为对英国占领坎巨堤的回应。沙俄从1892年1月到4月底,迭次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帕米尔问题,会上俄军方面见占上风,决定向帕米尔派兵,和英国勘界谈判的基础是英俄“1872-1873年协议”。而英国侵入坎巨堤后,清政府执行妥协政策,使坎巨堤名为中英双属,实则为英所控制。英国侵占坎巨堤既为扼守护卫印度的战略要地,反获中国退让,结果俄国对清政府颇怀狐疑,并以此为借口,逼中国退出在苏满之兵。而所商议的“三国勘界”的解决办法也随之宣告流产。

1891年底,英国抢先占领了现在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坎巨堤。坎巨堤事件使帕米尔交涉走向了复杂化,使“三国勘界”的设想破产坎巨堤(又称洪扎、罕萨,中国旧书称其为棍杂、乾竺特)在新疆的西南角,是中国的藩属国。坎巨堤实际上是洪扎和那噶尔两个山邦的统称,它处在由帕米尔通往印度北部的要道上,以袭击商队和贩卖奴隶为其经济的重要来源。阿古柏入寇新疆时,应英属印度政府保障列城到莎车商路安全的要求,曾一度制止了坎巨堤对商队的袭击,坎巨堤经济因此受到打击,转向克什米尔寻求帮助。受英国控制的克什米尔,乘机通过向坎巨堤提供补贴来干涉其内政,并且又于1888年使其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891年12月英国乘坎巨堤内乱进兵占领,坎巨堤首领携数百人逃到中国卡伦附近,要求清政府出兵保护。新疆巡抚陶模当即向英属印度总督发出照会,同时向清廷具奏:“该处距大小帕米尔不远,亦应预防。”。英国突然侵占坎巨堤,使清廷颇感意外,不知英国是何意图。因此陶模奏称:“惟此次英兵进驻坎部,并未先行知会该道,亦未接准英官覆文,能否撤兵退地,俾赛必德艾里罕率众归部,仍复旧业,尚未可知。”。清廷一面加强帕米尔防务,阻止英兵由坎巨提深入帕米尔,一面紧急电令驻英公使薛福成和英国交涉。清廷向薛福成指出:“英意在帕,(我)保坎即以保帕,俄意亦在帕,(我)拒英即亦拒俄。”。这表明,清廷认识到坎巨堤事件与帕米尔问题的联系,并且看到了英俄争夺不断升级的严重后果。“与对俄国在帕米尔的入侵提出异议的同时,中国向英国警告:它不能对英国在洪扎的行动保持沉默。中国驻英公使薛福成于1892年2月17日和21日两次向英国交涉。英方表示:英国并不想妨碍中国对坎巨堤的所有权,只是担心俄国可能会占领兴都库什山一线。薛福成说:“坎部向归中国回疆管理,与帕米尔事同一体”,“英若占坎巨堤,俄必再入帕米尔,中国断无辞以阻之”,并要求英方撤军。英方对此表示满意和理解。几经会晤后,1892年4、5月中英双方就原则问题达成协议,中国仍对坎巨堤保有宗主权,中英双方派员“共同会立”坎巨堤新米尔。坎巨堤事件就绪后,中国向英国提议:由英国出面筹商,“三国之议,即须开议。中国要求恢复中英俄“三国勘界”,解决帕米尔问题。
英国所以占领坎巨堤,一是因为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扼由帕米尔南入印度的门户,占领它对保护印度的安全极为有利;二是由于坎巨堤处在商道上,经常袭击英属印度来往于新疆的商人,英国一直想解决它,以保障其贸易的安全;三是在这次关于帕米尔的交涉上,英国通过前一阶段中俄之间的交涉,看到清政府并不坚决,认为靠不住,因为“彼前送帕米尔地图(即1891年8月底给中国方面的分界草图),华使赴钧署探问消息,未见动静,疑我竟置帕米尔度外,遂欲趁此下手,为先发制人计,免被俄人侵占”。可见英国已经确信清政府只是想引英国入局制衡俄国,而不是主动从根本上解决帕米尔问题,于是更加坚信了“对跨奥瑟斯河两岸争端的最终解决,(英国)需要俄国而不是中国的合作”。所以英国就先下手为强,夺得它所觊觎的战略要地,然后再等待和沙俄谈判的时机。
但是,英国侵占坎巨堤后,问题变得复杂化了,俄国要利用坎巨堤事件大做文章。俄国声称“英国占领坎巨堤使兴都库什和帕米尔地区的局势更加紧张了”,并决定向帕米尔派出小分队,“要坚定不移地捍卫对帕米尔地区的权力”,甚至威胁要占领中国色勒库尔作为对英国占领坎巨堤的回应。沙俄从1892年1月到4月底,迭次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帕米尔问题,会上俄军方面见占上风,决定向帕米尔派兵,和英国勘界谈判的基础是英俄“1872-1873年协议”。而英国侵入坎巨堤后,清政府执行妥协政策,使坎巨堤名为中英双属,实则为英所控制。英国侵占坎巨堤既为扼守护卫印度的战略要地,反获中国退让,结果俄国对清政府颇怀狐疑,并以此为借口,逼中国退出在苏满之兵。而所商议的“三国勘界”的解决办法也随之宣告流产。

1891年底,英国抢先占领了现在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坎巨堤。坎巨堤事件使帕米尔交涉走向了复杂化,使“三国勘界”的设想破产。1963年中国和巴基斯坦签署了《中巴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

关于1963年的中巴边境划分,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在克什米尔地区取得了由巴方实际控制的5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从此中巴友谊牢不可破,而后喀喇昆仑公路上军车奔流不息,印度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至今不承认那片土地属於中国。
  另一种看法认为:中国把坎巨提地区割让给巴方,以换取巴基斯坦对中国的长久支持,但这种说法缺乏依据。



1、清代坎巨提的地位不是领土,而是属藩。按照1891年薛福成的话说也在“中国回疆之外”。



2、坎巨提在清末被英国吞并,1891年后中国也没有干预其事物。




3、民国时代,中国新疆当局也没有管辖过坎巨提,在民国版图上坎巨提长期标在国界之外,后来才改到境内,国民党逃到台湾后,利用地图在政治上攻击大陆(虽然它自己也没有管辖过),所谓“出卖坎巨提”就是其中之一。




4、1962年中巴划界前,坎巨提是巴方管辖。划界后,仍然归巴方管辖。




5、有人说中国帮助修中巴公路就是“便于巴基斯坦能够更方便的向洪扎和巴尔蒂斯坦大量移民”更是可笑,事实是,早在英国殖民时代,英国就已经修筑了道路“便能够更方便的向洪扎和巴尔蒂斯坦大量移民”,可以说过去坎巨提到巴国的交通远比到新疆方便,中国修筑了公路方便了自己和当地的联系,现在中国在克什米尔当地能有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全靠这一点,可以说此路功劳很大。还有一点顺便提一下,中巴边界条约具有临时性质,条约明文规定,如果将来印度或巴国解决克什米尔,将重定条约,因此也不排除如果将来巴国失势,印度要控制克什米尔的时候,中国会利用这条公路出兵克什米尔,占领部分地区后再和印度重新划界。



坎巨提,即乾竺特,在叶尔羌西南约一千五百里。自叶尔羌西行入葱岭,至塞勒库勒之塔什库尔干,即蒲犁 也。由是西行,逾尼若塔什山口,又西南至塔克敦巴什帕米尔,为八帕之一。由是南逾瓦呼罗特、明塔戛两山口,西为因都库什山,东为穆斯塔格山。出山口顺棍杂河南行,又顺河折西抵棍杂,即坎巨提都城,城濒棍杂河北岸。西域水道记言:“塞勒库勒在叶尔羌之西八百里,为外蕃总会之区。自塞勒库勒西五日程,曰黑斯图济;又西南三日程,曰乾竺特。”即坎巨提,译文异耳。乾隆二十六年,其酋有黑斯娄者,始内附,即叶尔羌办事大臣新柱奏称“乾竺特伯克黑斯娄遣子贡金”者也。《中巴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

第六条 双方同意,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关于克什米尔的争议获得解决以后,有关的主权当局将就本协定第二条所述的边界,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新进行谈判,以签订一个正式的边界条约来代替本协定,该主权当局如系巴基斯坦,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将签订的正式边界条约中,应该保持本协定和上述议定书中的规定

坎巨堤(又称洪扎、罕萨,中国旧书称其为棍杂、乾竺特)在新疆的西南角,是中国的藩属国。坎巨堤实际上是洪扎和那噶尔两个山邦的统称,它处在由帕米尔通往印度北部的要道上,以袭击商队和贩卖奴隶为其经济的重要来源。阿古柏入寇新疆时,应英属印度政府保障列城到莎车商路安全的要求,曾一度制止了坎巨堤对商队的袭击,坎巨堤经济因此受到打击,转向克什米尔寻求帮助。受英国控制的克什米尔,乘机通过向坎巨堤提供补贴来干涉其内政,并且又于1888年使其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891年12月英国乘坎巨堤内乱进兵占领,坎巨堤首领携数百人逃到中国卡伦附近,要求清政府出兵保护。新疆巡抚陶模当即向英属印度总督发出照会,同时向清廷具奏:“该处距大小帕米尔不远,亦应预防。”。英国突然侵占坎巨堤,使清廷颇感意外,不知英国是何意图。因此陶模奏称:“惟此次英兵进驻坎部,并未先行知会该道,亦未接准英官覆文,能否撤兵退地,俾赛必德艾里罕率众归部,仍复旧业,尚未可知。”。清廷一面加强帕米尔防务,阻止英兵由坎巨提深入帕米尔,一面紧急电令驻英公使薛福成和英国交涉。清廷向薛福成指出:“英意在帕,(我)保坎即以保帕,俄意亦在帕,(我)拒英即亦拒俄。”。这表明,清廷认识到坎巨堤事件与帕米尔问题的联系,并且看到了英俄争夺不断升级的严重后果。“与对俄国在帕米尔的入侵提出异议的同时,中国向英国警告:它不能对英国在洪扎的行动保持沉默。中国驻英公使薛福成于1892年2月17日和21日两次向英国交涉。英方表示:英国并不想妨碍中国对坎巨堤的所有权,只是担心俄国可能会占领兴都库什山一线。薛福成说:“坎部向归中国回疆管理,与帕米尔事同一体”,“英若占坎巨堤,俄必再入帕米尔,中国断无辞以阻之”,并要求英方撤军。英方对此表示满意和理解。几经会晤后,1892年4、5月中英双方就原则问题达成协议,中国仍对坎巨堤保有宗主权,中英双方派员“共同会立”坎巨堤新米尔。坎巨堤事件就绪后,中国向英国提议:由英国出面筹商,“三国之议,即须开议。中国要求恢复中英俄“三国勘界”,解决帕米尔问题。
英国所以占领坎巨堤,一是因为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扼由帕米尔南入印度的门户,占领它对保护印度的安全极为有利;二是由于坎巨堤处在商道上,经常袭击英属印度来往于新疆的商人,英国一直想解决它,以保障其贸易的安全;三是在这次关于帕米尔的交涉上,英国通过前一阶段中俄之间的交涉,看到清政府并不坚决,认为靠不住,因为“彼前送帕米尔地图(即1891年8月底给中国方面的分界草图),华使赴钧署探问消息,未见动静,疑我竟置帕米尔度外,遂欲趁此下手,为先发制人计,免被俄人侵占”。可见英国已经确信清政府只是想引英国入局制衡俄国,而不是主动从根本上解决帕米尔问题,于是更加坚信了“对跨奥瑟斯河两岸争端的最终解决,(英国)需要俄国而不是中国的合作”。所以英国就先下手为强,夺得它所觊觎的战略要地,然后再等待和沙俄谈判的时机。
但是,英国侵占坎巨堤后,问题变得复杂化了,俄国要利用坎巨堤事件大做文章。俄国声称“英国占领坎巨堤使兴都库什和帕米尔地区的局势更加紧张了”,并决定向帕米尔派出小分队,“要坚定不移地捍卫对帕米尔地区的权力”,甚至威胁要占领中国色勒库尔作为对英国占领坎巨堤的回应。沙俄从1892年1月到4月底,迭次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帕米尔问题,会上俄军方面见占上风,决定向帕米尔派兵,和英国勘界谈判的基础是英俄“1872-1873年协议”。而英国侵入坎巨堤后,清政府执行妥协政策,使坎巨堤名为中英双属,实则为英所控制。英国侵占坎巨堤既为扼守护卫印度的战略要地,反获中国退让,结果俄国对清政府颇怀狐疑,并以此为借口,逼中国退出在苏满之兵。而所商议的“三国勘界”的解决办法也随之宣告流产。

1891年底,英国抢先占领了现在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坎巨堤。坎巨堤事件使帕米尔交涉走向了复杂化,使“三国勘界”的设想破产坎巨堤(又称洪扎、罕萨,中国旧书称其为棍杂、乾竺特)在新疆的西南角,是中国的藩属国。坎巨堤实际上是洪扎和那噶尔两个山邦的统称,它处在由帕米尔通往印度北部的要道上,以袭击商队和贩卖奴隶为其经济的重要来源。阿古柏入寇新疆时,应英属印度政府保障列城到莎车商路安全的要求,曾一度制止了坎巨堤对商队的袭击,坎巨堤经济因此受到打击,转向克什米尔寻求帮助。受英国控制的克什米尔,乘机通过向坎巨堤提供补贴来干涉其内政,并且又于1888年使其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891年12月英国乘坎巨堤内乱进兵占领,坎巨堤首领携数百人逃到中国卡伦附近,要求清政府出兵保护。新疆巡抚陶模当即向英属印度总督发出照会,同时向清廷具奏:“该处距大小帕米尔不远,亦应预防。”。英国突然侵占坎巨堤,使清廷颇感意外,不知英国是何意图。因此陶模奏称:“惟此次英兵进驻坎部,并未先行知会该道,亦未接准英官覆文,能否撤兵退地,俾赛必德艾里罕率众归部,仍复旧业,尚未可知。”。清廷一面加强帕米尔防务,阻止英兵由坎巨提深入帕米尔,一面紧急电令驻英公使薛福成和英国交涉。清廷向薛福成指出:“英意在帕,(我)保坎即以保帕,俄意亦在帕,(我)拒英即亦拒俄。”。这表明,清廷认识到坎巨堤事件与帕米尔问题的联系,并且看到了英俄争夺不断升级的严重后果。“与对俄国在帕米尔的入侵提出异议的同时,中国向英国警告:它不能对英国在洪扎的行动保持沉默。中国驻英公使薛福成于1892年2月17日和21日两次向英国交涉。英方表示:英国并不想妨碍中国对坎巨堤的所有权,只是担心俄国可能会占领兴都库什山一线。薛福成说:“坎部向归中国回疆管理,与帕米尔事同一体”,“英若占坎巨堤,俄必再入帕米尔,中国断无辞以阻之”,并要求英方撤军。英方对此表示满意和理解。几经会晤后,1892年4、5月中英双方就原则问题达成协议,中国仍对坎巨堤保有宗主权,中英双方派员“共同会立”坎巨堤新米尔。坎巨堤事件就绪后,中国向英国提议:由英国出面筹商,“三国之议,即须开议。中国要求恢复中英俄“三国勘界”,解决帕米尔问题。
英国所以占领坎巨堤,一是因为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扼由帕米尔南入印度的门户,占领它对保护印度的安全极为有利;二是由于坎巨堤处在商道上,经常袭击英属印度来往于新疆的商人,英国一直想解决它,以保障其贸易的安全;三是在这次关于帕米尔的交涉上,英国通过前一阶段中俄之间的交涉,看到清政府并不坚决,认为靠不住,因为“彼前送帕米尔地图(即1891年8月底给中国方面的分界草图),华使赴钧署探问消息,未见动静,疑我竟置帕米尔度外,遂欲趁此下手,为先发制人计,免被俄人侵占”。可见英国已经确信清政府只是想引英国入局制衡俄国,而不是主动从根本上解决帕米尔问题,于是更加坚信了“对跨奥瑟斯河两岸争端的最终解决,(英国)需要俄国而不是中国的合作”。所以英国就先下手为强,夺得它所觊觎的战略要地,然后再等待和沙俄谈判的时机。
但是,英国侵占坎巨堤后,问题变得复杂化了,俄国要利用坎巨堤事件大做文章。俄国声称“英国占领坎巨堤使兴都库什和帕米尔地区的局势更加紧张了”,并决定向帕米尔派出小分队,“要坚定不移地捍卫对帕米尔地区的权力”,甚至威胁要占领中国色勒库尔作为对英国占领坎巨堤的回应。沙俄从1892年1月到4月底,迭次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帕米尔问题,会上俄军方面见占上风,决定向帕米尔派兵,和英国勘界谈判的基础是英俄“1872-1873年协议”。而英国侵入坎巨堤后,清政府执行妥协政策,使坎巨堤名为中英双属,实则为英所控制。英国侵占坎巨堤既为扼守护卫印度的战略要地,反获中国退让,结果俄国对清政府颇怀狐疑,并以此为借口,逼中国退出在苏满之兵。而所商议的“三国勘界”的解决办法也随之宣告流产。

1891年底,英国抢先占领了现在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坎巨堤。坎巨堤事件使帕米尔交涉走向了复杂化,使“三国勘界”的设想破产坎巨堤(又称洪扎、罕萨,中国旧书称其为棍杂、乾竺特)在新疆的西南角,是中国的藩属国。坎巨堤实际上是洪扎和那噶尔两个山邦的统称,它处在由帕米尔通往印度北部的要道上,以袭击商队和贩卖奴隶为其经济的重要来源。阿古柏入寇新疆时,应英属印度政府保障列城到莎车商路安全的要求,曾一度制止了坎巨堤对商队的袭击,坎巨堤经济因此受到打击,转向克什米尔寻求帮助。受英国控制的克什米尔,乘机通过向坎巨堤提供补贴来干涉其内政,并且又于1888年使其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891年12月英国乘坎巨堤内乱进兵占领,坎巨堤首领携数百人逃到中国卡伦附近,要求清政府出兵保护。新疆巡抚陶模当即向英属印度总督发出照会,同时向清廷具奏:“该处距大小帕米尔不远,亦应预防。”。英国突然侵占坎巨堤,使清廷颇感意外,不知英国是何意图。因此陶模奏称:“惟此次英兵进驻坎部,并未先行知会该道,亦未接准英官覆文,能否撤兵退地,俾赛必德艾里罕率众归部,仍复旧业,尚未可知。”。清廷一面加强帕米尔防务,阻止英兵由坎巨提深入帕米尔,一面紧急电令驻英公使薛福成和英国交涉。清廷向薛福成指出:“英意在帕,(我)保坎即以保帕,俄意亦在帕,(我)拒英即亦拒俄。”。这表明,清廷认识到坎巨堤事件与帕米尔问题的联系,并且看到了英俄争夺不断升级的严重后果。“与对俄国在帕米尔的入侵提出异议的同时,中国向英国警告:它不能对英国在洪扎的行动保持沉默。中国驻英公使薛福成于1892年2月17日和21日两次向英国交涉。英方表示:英国并不想妨碍中国对坎巨堤的所有权,只是担心俄国可能会占领兴都库什山一线。薛福成说:“坎部向归中国回疆管理,与帕米尔事同一体”,“英若占坎巨堤,俄必再入帕米尔,中国断无辞以阻之”,并要求英方撤军。英方对此表示满意和理解。几经会晤后,1892年4、5月中英双方就原则问题达成协议,中国仍对坎巨堤保有宗主权,中英双方派员“共同会立”坎巨堤新米尔。坎巨堤事件就绪后,中国向英国提议:由英国出面筹商,“三国之议,即须开议。中国要求恢复中英俄“三国勘界”,解决帕米尔问题。
英国所以占领坎巨堤,一是因为其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扼由帕米尔南入印度的门户,占领它对保护印度的安全极为有利;二是由于坎巨堤处在商道上,经常袭击英属印度来往于新疆的商人,英国一直想解决它,以保障其贸易的安全;三是在这次关于帕米尔的交涉上,英国通过前一阶段中俄之间的交涉,看到清政府并不坚决,认为靠不住,因为“彼前送帕米尔地图(即1891年8月底给中国方面的分界草图),华使赴钧署探问消息,未见动静,疑我竟置帕米尔度外,遂欲趁此下手,为先发制人计,免被俄人侵占”。可见英国已经确信清政府只是想引英国入局制衡俄国,而不是主动从根本上解决帕米尔问题,于是更加坚信了“对跨奥瑟斯河两岸争端的最终解决,(英国)需要俄国而不是中国的合作”。所以英国就先下手为强,夺得它所觊觎的战略要地,然后再等待和沙俄谈判的时机。
但是,英国侵占坎巨堤后,问题变得复杂化了,俄国要利用坎巨堤事件大做文章。俄国声称“英国占领坎巨堤使兴都库什和帕米尔地区的局势更加紧张了”,并决定向帕米尔派出小分队,“要坚定不移地捍卫对帕米尔地区的权力”,甚至威胁要占领中国色勒库尔作为对英国占领坎巨堤的回应。沙俄从1892年1月到4月底,迭次召开特别会议,专门讨论帕米尔问题,会上俄军方面见占上风,决定向帕米尔派兵,和英国勘界谈判的基础是英俄“1872-1873年协议”。而英国侵入坎巨堤后,清政府执行妥协政策,使坎巨堤名为中英双属,实则为英所控制。英国侵占坎巨堤既为扼守护卫印度的战略要地,反获中国退让,结果俄国对清政府颇怀狐疑,并以此为借口,逼中国退出在苏满之兵。而所商议的“三国勘界”的解决办法也随之宣告流产。

1891年底,英国抢先占领了现在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坎巨堤。坎巨堤事件使帕米尔交涉走向了复杂化,使“三国勘界”的设想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