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服役40年老坦克能爬近35度冰雪大坡(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12:23:04
  解放军报■本报记者 孙兴维

  冰天雪地的天山脚下,气温零下近30℃,寒风刺骨,白雪皑皑。2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新疆军区某装甲团采访,正好赶上该团一营一连进行野外训练,记者跟随进行了一番实地体验。


驾驶老式坦克进行训练。摄影:王国民

  18年前,记者当兵在这个团,弹指一挥间,如今营区变靓了,战友换了好几茬。然而,停放在车场的某型坦克仍然“涛声依旧”,随同的团副政委杨新告诉记者,这批坦克虽然列装快40年了,但经过挖潜升级,风光依然。

  上午11点,记者按坦克乘员的要求,带上指挥帽,坐上了“车长”位置。刚坐稳,特级驾驶员刘希峰随手启动按钮,犹如汽车一样,坦克碾着嗞嗞作响的冰雪上路了。透过车长指挥镜,前方的道路突然变陡变窄,“拉大距离,降低速度……”记者的耳机里传来前方指挥员清晰的声音。在一旁的二炮手小张告诉记者,以前那种老电台杂音大,听不清,有时接收命令,一天下来嗓子都喊“冒烟”,经过技术革新,老电台15年前就“光荣下岗”了,现在的新电台通话质量清晰不说,而且通话距离远。有时虽然前后相隔十几公里,通话仿佛就在眼前。

  小张还没说完,坦克驶上了一个近35度的冰雪大坡,这种坦克最大爬坡度在30度左右,就在记者为此捏了一把汗的时候,驾驶员刘希峰一脚油门,“轰”地冲上去了。小刘告诉记者,和这个坦克打了10年“交道”,对它的脾气都熟透了,说着他递给记者一个看上去像“病历”一样的小本子,原来,是这辆坦克的技术档案。小刘说,有了它,今后不论谁来开,都知道“家底”。记者18年前学过坦克驾驶,“离合器容易烧、发动机容易拉缸”是当时开坦克时最担心的事,“如今,经过技术革新,离合器中间加上了润滑剂,发动机上改装了空气过滤报警器、机油压力报警器,你的这些担心都成多余”,小刘乐呵呵地说到。

  经过S型道路、险坡、窄道等训练后,指挥员突然下达停车命令,原来,在一块开阔地,他们在演练坦克野战抢修课目,“这么冷的天气,没有把握就不搞了。”记者建议到。“虽然用的是老装备,但我们学的都是新技术,今天给你展示的仅是我们拿手戏的‘冰山’一角。”一营修理工程师张希珍自信地说到。打进、卸栓、钢钎抵进、发动机微调拉直履带,抬起……不到6分钟,“受伤”的坦克又驰骋在茫茫雪野。

  回到营区,团副政委杨新告诉记者,装甲兵靠技术吃饭,我们装备虽说老了点,但我们的人才、技术和管理可是“最新式”的,平时,受摩托小时限制,官兵“车下苦练,车上精练”。全团涌现的20多项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成果直接在老坦克上“安家落户”,成为老坦克焕发生机的助推剂。坦克装甲车“自动化洗车台”,大大缩短了乘员在单位时间内清洗装甲车辆的时间,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四期士官朱海兵研制的“坦克电瓶安装车”,使得坦克电瓶安装的时间比原来节省了2/3,人员减少了一半,获得了兰州军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些办法虽“土”,但很管用。同时,他们还在向老装备管理上要效益,坦克上的每个零部件、处于什么状态都有专人负责,全团所有装备,不管多“老”,只要一声令下,都能开得动,进入战斗状态!这不,2004年获得全军装甲装备管理标兵团的牌子还放在团会议室呢。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2-26/0736543576.html解放军报■本报记者 孙兴维

  冰天雪地的天山脚下,气温零下近30℃,寒风刺骨,白雪皑皑。2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新疆军区某装甲团采访,正好赶上该团一营一连进行野外训练,记者跟随进行了一番实地体验。


驾驶老式坦克进行训练。摄影:王国民

  18年前,记者当兵在这个团,弹指一挥间,如今营区变靓了,战友换了好几茬。然而,停放在车场的某型坦克仍然“涛声依旧”,随同的团副政委杨新告诉记者,这批坦克虽然列装快40年了,但经过挖潜升级,风光依然。

  上午11点,记者按坦克乘员的要求,带上指挥帽,坐上了“车长”位置。刚坐稳,特级驾驶员刘希峰随手启动按钮,犹如汽车一样,坦克碾着嗞嗞作响的冰雪上路了。透过车长指挥镜,前方的道路突然变陡变窄,“拉大距离,降低速度……”记者的耳机里传来前方指挥员清晰的声音。在一旁的二炮手小张告诉记者,以前那种老电台杂音大,听不清,有时接收命令,一天下来嗓子都喊“冒烟”,经过技术革新,老电台15年前就“光荣下岗”了,现在的新电台通话质量清晰不说,而且通话距离远。有时虽然前后相隔十几公里,通话仿佛就在眼前。

  小张还没说完,坦克驶上了一个近35度的冰雪大坡,这种坦克最大爬坡度在30度左右,就在记者为此捏了一把汗的时候,驾驶员刘希峰一脚油门,“轰”地冲上去了。小刘告诉记者,和这个坦克打了10年“交道”,对它的脾气都熟透了,说着他递给记者一个看上去像“病历”一样的小本子,原来,是这辆坦克的技术档案。小刘说,有了它,今后不论谁来开,都知道“家底”。记者18年前学过坦克驾驶,“离合器容易烧、发动机容易拉缸”是当时开坦克时最担心的事,“如今,经过技术革新,离合器中间加上了润滑剂,发动机上改装了空气过滤报警器、机油压力报警器,你的这些担心都成多余”,小刘乐呵呵地说到。

  经过S型道路、险坡、窄道等训练后,指挥员突然下达停车命令,原来,在一块开阔地,他们在演练坦克野战抢修课目,“这么冷的天气,没有把握就不搞了。”记者建议到。“虽然用的是老装备,但我们学的都是新技术,今天给你展示的仅是我们拿手戏的‘冰山’一角。”一营修理工程师张希珍自信地说到。打进、卸栓、钢钎抵进、发动机微调拉直履带,抬起……不到6分钟,“受伤”的坦克又驰骋在茫茫雪野。

  回到营区,团副政委杨新告诉记者,装甲兵靠技术吃饭,我们装备虽说老了点,但我们的人才、技术和管理可是“最新式”的,平时,受摩托小时限制,官兵“车下苦练,车上精练”。全团涌现的20多项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成果直接在老坦克上“安家落户”,成为老坦克焕发生机的助推剂。坦克装甲车“自动化洗车台”,大大缩短了乘员在单位时间内清洗装甲车辆的时间,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四期士官朱海兵研制的“坦克电瓶安装车”,使得坦克电瓶安装的时间比原来节省了2/3,人员减少了一半,获得了兰州军区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些办法虽“土”,但很管用。同时,他们还在向老装备管理上要效益,坦克上的每个零部件、处于什么状态都有专人负责,全团所有装备,不管多“老”,只要一声令下,都能开得动,进入战斗状态!这不,2004年获得全军装甲装备管理标兵团的牌子还放在团会议室呢。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2-26/0736543576.html
T-54本来就可以
又见记者,爬多大坡和地面附着力没有直接关系,下不下雪都一样,只要坦克不打滑就行。
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性能。
我隐约感到,这个坡根本没有35度,只是记者胡说而已。
真的见到30度坡,估计它要说45度了:D
对坡度的判断非专业人士都是偏大的.
坡度问题参考054的垂发问题。好多人都判断失误
军记无知……
35度和35%是不同的
服役40年也该退役了
这个坦克当步兵战车得了
原帖由 agein 于 2009-2-26 21:13 发表
又见记者,爬多大坡和地面附着力没有直接关系,下不下雪都一样,只要坦克不打滑就行。
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性能。


打不打滑就是附着力够不够的体现
这个坦克当步兵战车得了:D
我还真见过军用车辆爬40度,是40多度哦~的坡,

是一辆军用推土机,从一个超大坑里往上开的时候,不是加速冲,而是开上去的,
坡很长,越向上越陡,车里面有坡度指针,一上坡就指30多度多,
后来40多度的时候感觉车好像快要翻过去一样,终于到顶了;P

那个军用推土机就是一辆去掉炮塔的坦克,重心很低,履带是新的,抓地齿很长。
那时候我在上初中,城区平房改造,所以有几辆推土机来帮忙,放学就站着看会儿。[:a6:]
几个同学说,最大角能爬多少度,理论值是不可能超过45,摩擦系数不能大于1,
开车的兵哥,一边抽烟一边和我们说,履带式齿是抠进地面里的,不是纯摩擦,能大于1
所以推土机能推动比自身还重的东西,上40-50度坡只要不翻车,不打滑就能上去。
离合器中加润滑油??
这车还开不开了??
原帖由 狂人杀手 于 2009-2-27 13:38 发表
离合器中加润滑油??
这车还开不开了??

离合器有干式的,也有油浸式的.
一般坦克爬坡度是60%。爬坡度是由正弦值来计算的,比如一般的60%,是指竖直上看X和Y轴的比值,可以计算出60%大概是27度,其实,一般坦克没有防护措施是不允许爬30度的陡坡,在30度坡上基本上是很难站住的,假设在坡上一但失去动力,后果不堪设想。打个比方悍马的最大爬坡能力也不超过30度。另外解释一下坡度是按什么来评估的,标准的坡度一般是2KM上坡度其平均值在一定范围内。20度以后的一些实验性坡度业务要有一定长度,普通自然环境的短距离坡度不能被当作爬坡技能指标来计算。因为标准坡度在攀爬时是不允许有冲坡的过程,要在坡底开始起步后来计算。很短距离的坡靠速度和惯性爬上去不能被计算成爬坡能力。
军用标准综合越野路面的坡度是11。5度,长2KM,普通车辆没有防护是不敢爬的,一般人看觉得有60度,爬坡的时候驾驶员靠在椅子上的话就看不到路面,感觉是在往天上开。定远有个开放的总后汽车实验场,开普通车辆估计没有人敢爬那个11。5度的坡。
曾经有美国军用吉普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爬上100%的坡度(45度)。但因为坡度长度有限,也不可以做为记录的。严格来说,人类现在还不具有攀爬45度坡的轮式或履带式行走系统。
人眼对角度的估计一般都远远高于实际,一般估计值会大于实际值,比如20度的坡会估计成30度
....记者18年前学过坦克驾驶,.....对坡度的认识总比我们清楚吧?
记者写的东西虽然可能登在公开杂志上,但不是写给我们看的.
原帖由 超级邮箱 于 2009-2-27 15:42 发表
文中有写....记者18年前学过坦克驾驶,.....对坡度的认识总比我们清楚吧?

22年前我做汽车性能实验的。那曾经是我的工作。测量坡度是用正弦仪。
原帖由 agein 于 2009-2-26 21:13 发表
又见记者,爬多大坡和地面附着力没有直接关系,下不下雪都一样,只要坦克不打滑就行。
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性能。


无知无惧
原帖由 科金懦夫死鸡 于 2009-2-27 11:21 发表
打不打滑就是附着力够不够的体现


只要地面附着力够,当然不会打滑,这和是否是雪地无关。只要附着力比牵引力大都不会打滑,不管什么路面。
45度的坡,很多车不打滑也爬不上去,和附着力关系不大。
都打滑了还走什么走啊?找地方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