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毒业曝最大丑闻:瑞星巨资行贿多家公司作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47:11
 杀毒业最大丑闻是如何炮制的


  北京查获一起造假陷害高科技企业案。今天出版的《科技日报》刊发了题为“一项重大原始创新何以大难不死——北京东方微点公司起死回生始末”的特稿,对此案进行了详细报道。今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也予以报道。


  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各方,力图还原这桩堪称中国计算机杀毒业界最大的丑闻。


  瑞星主动请托


  要“铲”竞争对手


  3年前,一条题为“北京破获全国首例故意传播网络病毒案件”的消息,在北京和地方各大媒体刊出,震惊全国。消息称,“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微点公司)在世界首创主动防御病毒软件,打破了对于计算机病毒全世界只能被动防御的局面。然而,该公司在软件研制过程中,违规在互联网上下载、运行多种病毒”, “致使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大量传播,严重危害网络安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消息引起了计算机用户极大的愤慨,众多网民对此予以谴责。案件当事人之一、微点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也因“网络传播病毒案”被警方逮捕关押11个月。微点公司背上了“防病毒公司传毒”的罪名。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震惊全国的“国内首例防病毒公司传播病毒案”,竟是个别执法人员与商业公司联手制造的一起假案。让微点公司横遭不测的正是前文提到的“主动防御病毒软件”。


  刘旭,瑞星杀毒软件的原设计者和发明人,在辞去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两年后,于2005年1月创办了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主动防御病毒软件”是该公司计划冲击杀毒市场的新产品。
 2005年的中国IT安全市场已经呈现出瑞星一家独大的局面,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2004年年度安全市场分析,瑞星的市场份额是其后三家竞争对手赛门铁克、金山和趋势科技的总和。而在软件分销商骏网公布的2005年杀毒软件销售情况中,瑞星杀毒软件远远超过其他同类产品,获年度销售榜第一名。瑞星占据了国内个人信息安全市场的70%,企业级市场的40%以上。


  2005年5月13日和31日,刘旭在《光明日报》先后发表了“杀毒软件亟待克服重大技术缺陷 我国应尽快研制主动防御型产品”和“主动防御电脑病毒并非天方夜谭”的论断。“一切的厄运都是从那时开始的。”刘旭回忆,“竞争对手嗅觉很灵敏,他们很清楚刘旭能这么说就是已经有了产品了”。


  据《科技日报》报道,原北京市公共安全专家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处长于兵,就是在2005年7月初接受了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请托,指令他人“铲”了从事计算机病毒防范软件研发业务的东方微点公司。


  厄运


  “微点”研发人员遭通缉有家不能回


  要阻止微点软件的上市,最有效的就是阻止其取得销售许可证。


  由于我国对病毒防治产品实施销售许可证制度,而要取得销售许可证必须具备企业经营执照、产品备案、公共安全专家部指定机构的产品检测报告三个基本条件,其中,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对获得许可证尤为关键。正当微点公司向网监处递交研发备案报告,同时向公共安全专家部指定的国家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中心申请产品检测并为产品上市做各项准备之际,“几个民警来到公司,进行'反病毒公司资质调查’”。


  “那是2005年7月5日”,摁灭手中的烟蒂,点燃另一支烟,刘旭陷入悲愤的情绪中,“从那天起,他们莫名其妙地对公司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检查,频繁传唤包括我在内的公司管理和研发人员,直至2005年8月30日凌晨,网监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将涉嫌所谓'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刑事拘留。”


  9月6日,国家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中心收到公函,以微点公司涉案为由,要求其对微点产品不予检测,封杀了微点公司防病毒产品的上市权利。同年10月21日,“破获国内首例防病毒公司传播病毒案”的新闻发布。


  微点副总田亚葵被捕后,研发部负责病毒库保管、年仅23岁刚刚大学毕业的崔素辉,也遭到了通缉。小崔东躲西藏不敢来上班,几年不敢回老家河北过春节。2006年除夕夜,小崔躲在福州的一家小旅店里,嚎啕大哭。
“在三天两头研发部技术人员被传唤讯问的情况下,员工们担惊受怕,研发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为保存公司研发实力,刘旭作出了把研发部从北京悄悄转移到福州的决定。为了员工的人身安全,刘旭特意将20多人的火车票终点站买到厦门,但安排大家在离福州较远的一个小站下车,然后找了两辆中巴车在夜深人静时把研发部员工接到了福州,而这一转移就是两年。


  在田亚葵被逮捕和崔素辉被通缉后,刘旭清楚地知道,这个时候公司更不能没有自己。一方面,研发人员的情绪不稳定,最需要鼓励,更需要主心骨;另一方面,必须尽快向有关部门举报微点无辜遭陷害的重大情况。为了保证自己的通信安全,刘旭每天在自己的包里装着9部手机,用9个手机号与研发负责人和公司高层等单线联系。


  2005年中秋节前后,刘旭多次路过家门而不敢回。连续几天,刘旭每晚都要换几个宾馆,最多的时候一晚上换了5个地方躲藏,他不知道自己要躲到哪一天。对攻克技术难题从不服输从不低头的刘旭,看着万家灯火,中秋节晚上流下了泪水。但是,刘旭始终坚定着一个信念,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策的今天,微点公司研发的对用户、对国家信息安全都有现实意义的主动防御软件,一定会得到国家保护。


  在此期间,刘旭的境遇受到了中央主要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社先后3次以内参的形式作了报道,呼吁保护原始创新成果。《科技日报》在2007年12月19日和12月25日,在显著位置分别以“微点软件的上市之路为何如此艰难”和“谁保障自主创新成果不遭封杀”为题,对微点软件遭封杀的事件进行了披露,发出了“微点事件”背后到底是否另有“黑幕”的拷问。


  真相


  传毒电脑其实还未开通上网


  据《科技日报》报道,2005年8月,于兵部署他人到北京思麦特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和北京健桥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管理部,调查了解公司电脑被病毒感染及造成损失的情况。于兵在听取汇报上述两家公司有病毒感染但未造成损失的情况下,仍授意让思麦特公司和健桥公司,分别出具了10万元虚假损失证据材料。


  2005年8月27日,为证实从思麦特公司和健桥公司查到的木马病毒——蠕虫病毒,是从东方微点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笔记本电脑中传播出来的,于兵授意他人召集病毒专家论证会。在论证过程中,没有给专家如实提供材料。专家论证后,在于兵授意下,专家意见又被从“基本可以确定”改为“可以确定”。


  2005年9月,即微点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被刑事拘留后,由于缺少报案材料,于兵指使他人到北京另外三家杀毒软件公司做工作,让三家公司分别出具虚假“病毒爆发”报案材料。同时,于兵指使委托由瑞星公司副总裁赵四章推荐的瑞星公司监事为合伙人的中润华会计师事务所,对东方微点副总田亚葵传播病毒案件涉及的有关损失进行评估,并将该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评估结论作为认定田亚葵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要证据。

  于兵等人认定,田亚葵所用的与互联网连接的笔记本电脑中,有四种病毒于2004年12月21日被激活,导致对外传播,造成较大损失。而经查,田亚葵笔记本电脑上网的ADSL电话线是2005年4月1日才开通使用。而且,经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心重新鉴定,在田亚葵笔记本电脑中的四种病毒只发现了三种,而且从未被激活过。


  据《科技日报》报道,北京市纪检机关经立案调查,查明“北京东方微点传播计算机病毒案件”是调取假报案、假损失、假鉴定等证据材料制造的一起假案。
  进展

  多家著名公司涉嫌作假

  2007年5月,刘旭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共安全专家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举报,得到了高度重视。2007年11月20日,田亚葵在被羁押11个月和取保候审12个月后,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对田亚葵作出了不起诉的决定。微点主动防御软件在因所谓“国内首例防病毒公司传播病毒案”被封杀两年半后,获准向国家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中心办理产品上市销售前的检测手续。2008年2月,微点主动防御软件终于获得被阻扰了近三年的销售许可证。

  据《科技日报》报道,2008年7月,北京市纪委接到实名举报,反映于兵等人存在徇私枉法等问题。市纪委高度重视,成立专案组对于兵等人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进行立案调查。现已查明,于兵涉嫌收受瑞星公司贿赂、利用职务便利贪污公款,涉案金额巨大。另据透露,瑞星公司副总裁赵四章已被批捕。


  2009年2月7日,微点公司总经理刘旭向记者表示,“正在准备向瑞星公司索赔”。根据微点公司提供的数字,主动防御软件上市受阻近三年,使微点公司蒙受直接经济损失三千多万元,而“如果微点的产品早些出来,'熊猫烧香’这种恶性病毒会很快得到防治,间接损失堪以亿计”。

  记者同时了解到,北京江民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反病毒公司据称曾为此案出具虚假“病毒爆发”证据,但这些公司负责人对此说法未予回应。

  编后

  商业竞争最后变成制造假案,发生在反病毒行业内的这一事件让我们思考——如何从机制入手保护自主创新技术?如何规范高科技行业的竞争行为?如何防止某些领域的官商“联手”?其中最关键的,仍然是依法规范企业竞争行为,不让罪恶之手再猖狂下去。杀毒业最大丑闻是如何炮制的


  北京查获一起造假陷害高科技企业案。今天出版的《科技日报》刊发了题为“一项重大原始创新何以大难不死——北京东方微点公司起死回生始末”的特稿,对此案进行了详细报道。今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也予以报道。


  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各方,力图还原这桩堪称中国计算机杀毒业界最大的丑闻。


  瑞星主动请托


  要“铲”竞争对手


  3年前,一条题为“北京破获全国首例故意传播网络病毒案件”的消息,在北京和地方各大媒体刊出,震惊全国。消息称,“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微点公司)在世界首创主动防御病毒软件,打破了对于计算机病毒全世界只能被动防御的局面。然而,该公司在软件研制过程中,违规在互联网上下载、运行多种病毒”, “致使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大量传播,严重危害网络安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消息引起了计算机用户极大的愤慨,众多网民对此予以谴责。案件当事人之一、微点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也因“网络传播病毒案”被警方逮捕关押11个月。微点公司背上了“防病毒公司传毒”的罪名。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震惊全国的“国内首例防病毒公司传播病毒案”,竟是个别执法人员与商业公司联手制造的一起假案。让微点公司横遭不测的正是前文提到的“主动防御病毒软件”。


  刘旭,瑞星杀毒软件的原设计者和发明人,在辞去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两年后,于2005年1月创办了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主动防御病毒软件”是该公司计划冲击杀毒市场的新产品。
 2005年的中国IT安全市场已经呈现出瑞星一家独大的局面,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2004年年度安全市场分析,瑞星的市场份额是其后三家竞争对手赛门铁克、金山和趋势科技的总和。而在软件分销商骏网公布的2005年杀毒软件销售情况中,瑞星杀毒软件远远超过其他同类产品,获年度销售榜第一名。瑞星占据了国内个人信息安全市场的70%,企业级市场的40%以上。


  2005年5月13日和31日,刘旭在《光明日报》先后发表了“杀毒软件亟待克服重大技术缺陷 我国应尽快研制主动防御型产品”和“主动防御电脑病毒并非天方夜谭”的论断。“一切的厄运都是从那时开始的。”刘旭回忆,“竞争对手嗅觉很灵敏,他们很清楚刘旭能这么说就是已经有了产品了”。


  据《科技日报》报道,原北京市公共安全专家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处长于兵,就是在2005年7月初接受了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请托,指令他人“铲”了从事计算机病毒防范软件研发业务的东方微点公司。


  厄运


  “微点”研发人员遭通缉有家不能回


  要阻止微点软件的上市,最有效的就是阻止其取得销售许可证。


  由于我国对病毒防治产品实施销售许可证制度,而要取得销售许可证必须具备企业经营执照、产品备案、公共安全专家部指定机构的产品检测报告三个基本条件,其中,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对获得许可证尤为关键。正当微点公司向网监处递交研发备案报告,同时向公共安全专家部指定的国家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中心申请产品检测并为产品上市做各项准备之际,“几个民警来到公司,进行'反病毒公司资质调查’”。


  “那是2005年7月5日”,摁灭手中的烟蒂,点燃另一支烟,刘旭陷入悲愤的情绪中,“从那天起,他们莫名其妙地对公司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检查,频繁传唤包括我在内的公司管理和研发人员,直至2005年8月30日凌晨,网监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将涉嫌所谓'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刑事拘留。”


  9月6日,国家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中心收到公函,以微点公司涉案为由,要求其对微点产品不予检测,封杀了微点公司防病毒产品的上市权利。同年10月21日,“破获国内首例防病毒公司传播病毒案”的新闻发布。


  微点副总田亚葵被捕后,研发部负责病毒库保管、年仅23岁刚刚大学毕业的崔素辉,也遭到了通缉。小崔东躲西藏不敢来上班,几年不敢回老家河北过春节。2006年除夕夜,小崔躲在福州的一家小旅店里,嚎啕大哭。
“在三天两头研发部技术人员被传唤讯问的情况下,员工们担惊受怕,研发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为保存公司研发实力,刘旭作出了把研发部从北京悄悄转移到福州的决定。为了员工的人身安全,刘旭特意将20多人的火车票终点站买到厦门,但安排大家在离福州较远的一个小站下车,然后找了两辆中巴车在夜深人静时把研发部员工接到了福州,而这一转移就是两年。


  在田亚葵被逮捕和崔素辉被通缉后,刘旭清楚地知道,这个时候公司更不能没有自己。一方面,研发人员的情绪不稳定,最需要鼓励,更需要主心骨;另一方面,必须尽快向有关部门举报微点无辜遭陷害的重大情况。为了保证自己的通信安全,刘旭每天在自己的包里装着9部手机,用9个手机号与研发负责人和公司高层等单线联系。


  2005年中秋节前后,刘旭多次路过家门而不敢回。连续几天,刘旭每晚都要换几个宾馆,最多的时候一晚上换了5个地方躲藏,他不知道自己要躲到哪一天。对攻克技术难题从不服输从不低头的刘旭,看着万家灯火,中秋节晚上流下了泪水。但是,刘旭始终坚定着一个信念,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策的今天,微点公司研发的对用户、对国家信息安全都有现实意义的主动防御软件,一定会得到国家保护。


  在此期间,刘旭的境遇受到了中央主要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社先后3次以内参的形式作了报道,呼吁保护原始创新成果。《科技日报》在2007年12月19日和12月25日,在显著位置分别以“微点软件的上市之路为何如此艰难”和“谁保障自主创新成果不遭封杀”为题,对微点软件遭封杀的事件进行了披露,发出了“微点事件”背后到底是否另有“黑幕”的拷问。


  真相


  传毒电脑其实还未开通上网


  据《科技日报》报道,2005年8月,于兵部署他人到北京思麦特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和北京健桥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管理部,调查了解公司电脑被病毒感染及造成损失的情况。于兵在听取汇报上述两家公司有病毒感染但未造成损失的情况下,仍授意让思麦特公司和健桥公司,分别出具了10万元虚假损失证据材料。


  2005年8月27日,为证实从思麦特公司和健桥公司查到的木马病毒——蠕虫病毒,是从东方微点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笔记本电脑中传播出来的,于兵授意他人召集病毒专家论证会。在论证过程中,没有给专家如实提供材料。专家论证后,在于兵授意下,专家意见又被从“基本可以确定”改为“可以确定”。


  2005年9月,即微点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被刑事拘留后,由于缺少报案材料,于兵指使他人到北京另外三家杀毒软件公司做工作,让三家公司分别出具虚假“病毒爆发”报案材料。同时,于兵指使委托由瑞星公司副总裁赵四章推荐的瑞星公司监事为合伙人的中润华会计师事务所,对东方微点副总田亚葵传播病毒案件涉及的有关损失进行评估,并将该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评估结论作为认定田亚葵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要证据。

  于兵等人认定,田亚葵所用的与互联网连接的笔记本电脑中,有四种病毒于2004年12月21日被激活,导致对外传播,造成较大损失。而经查,田亚葵笔记本电脑上网的ADSL电话线是2005年4月1日才开通使用。而且,经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心重新鉴定,在田亚葵笔记本电脑中的四种病毒只发现了三种,而且从未被激活过。


  据《科技日报》报道,北京市纪检机关经立案调查,查明“北京东方微点传播计算机病毒案件”是调取假报案、假损失、假鉴定等证据材料制造的一起假案。
  进展

  多家著名公司涉嫌作假

  2007年5月,刘旭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共安全专家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举报,得到了高度重视。2007年11月20日,田亚葵在被羁押11个月和取保候审12个月后,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对田亚葵作出了不起诉的决定。微点主动防御软件在因所谓“国内首例防病毒公司传播病毒案”被封杀两年半后,获准向国家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中心办理产品上市销售前的检测手续。2008年2月,微点主动防御软件终于获得被阻扰了近三年的销售许可证。

  据《科技日报》报道,2008年7月,北京市纪委接到实名举报,反映于兵等人存在徇私枉法等问题。市纪委高度重视,成立专案组对于兵等人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进行立案调查。现已查明,于兵涉嫌收受瑞星公司贿赂、利用职务便利贪污公款,涉案金额巨大。另据透露,瑞星公司副总裁赵四章已被批捕。


  2009年2月7日,微点公司总经理刘旭向记者表示,“正在准备向瑞星公司索赔”。根据微点公司提供的数字,主动防御软件上市受阻近三年,使微点公司蒙受直接经济损失三千多万元,而“如果微点的产品早些出来,'熊猫烧香’这种恶性病毒会很快得到防治,间接损失堪以亿计”。

  记者同时了解到,北京江民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反病毒公司据称曾为此案出具虚假“病毒爆发”证据,但这些公司负责人对此说法未予回应。

  编后

  商业竞争最后变成制造假案,发生在反病毒行业内的这一事件让我们思考——如何从机制入手保护自主创新技术?如何规范高科技行业的竞争行为?如何防止某些领域的官商“联手”?其中最关键的,仍然是依法规范企业竞争行为,不让罪恶之手再猖狂下去。
《南方都市报》:瑞星与网监处长联手陷害 微点副总被关11月

3年前,北京警方破获“全国首例故意传播网络病毒案件”,称微点公司“在软件研制过程中,违规在互联网上下载、运行多种病毒”,“致使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大量传播,严重危害网络安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新闻轰动一时。微点公司副总后来被警方关押11个月。日前,真相大白于天下,杀毒软件巨头瑞星公司当时为了扼杀微点这个新生的杀毒公司,请托北京市公安局网监处处长于兵通过假报案、假损失、假鉴定的手法陷害竞争对手。于兵已被北京市纪委立案调查,瑞星副总裁赵四章已被批捕。



微点公司总经理刘旭

本报讯据《北京晚报》报道北京查获一起造假陷害高科技企业案。昨天《科技日报》刊发了题为“一项重大原始创新何以大难不死———北京东方微点公司起死回生始末” 的特稿,对此案进行了详细报道。《北京晚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各方,力图还原这桩堪称中国计算机杀毒业界最大的丑闻。

要“铲”竞争对手

3年前,一条题为“北京破获全国首例故意传播网络病毒案件”的消息,在北京和地方各大媒体刊出,震惊全国。消息称,“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微点公司)在世界首创主动防御病毒软件,打破了对于计算机病毒全世界只能被动防御的局面。然而,该公司在软件研制过程中,违规在互联网上下载、运行多种病毒”,“致使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大量传播,严重危害网络安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消息引起了计算机用户极大的愤慨,众多网民对此予以谴责。案件当事人之一、微点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也因“网络传播病毒案”被警方逮捕关押11个月。微点公司背上了“防病毒公司传毒”的罪名。

然而,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震惊全国的“国内首例防病毒公司传播病毒案”,竟是个别执法人员与商业公司联手制造的一起假案。让微点公司横遭不测的正是前文提到的“主动防御病毒软件”。

网监处长受请托

刘旭,瑞星杀毒软件的原设计者和发明人,在辞去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两年后,于2005年1月创办了北京东方微点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主动防御病毒软件”是该公司计划冲击杀毒市场的新产品。

2005年的中国IT安全市场已经呈现出瑞星一家独大的局面。

据《科技日报》报道,原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处长于兵,就是在2005年7月初接受了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请托,指令他人“铲”了从事计算机病毒防范软件研发业务的东方微点公司。

要阻止微点软件的上市,最有效的就是阻止其取得销售许可证。

由于我国对病毒防治产品实施销售许可证制度,而要取得销售许可证必须具备企业经营执照、产品备案、公安部指定机构的产品检测报告三个基本条件,其中,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对获得许可证尤为关键。正当微点公司向网监处递交研发备案报告,同时向公安部指定的国家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中心申请产品检测并为产品上市做各项准备之际,“几个民警来到公司,进行‘反病毒公司资质调查’”。

“2005年7月5日,他们莫名其妙地对公司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检查,频繁传唤包括我在内的公司管理和研发人员,直至2005年8月30日凌晨,网监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将涉嫌所谓‘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刑事拘留。”

9月6日,国家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中心收到公函,以微点公司涉案为由,要求其对微点产品不予检测,封杀了微点公司防病毒产品的上市权利。同年10月21日,“破获国内首例防病毒公司传播病毒案”的新闻发布。

假报案、假损失、假鉴定

据《科技日报》报道,2005年8月,于兵部署他人到北京思麦特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和北京健桥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管理部,调查了解公司电脑被病毒感染及造成损失的情况。于兵在听取汇报上述两家公司有病毒感染但未造成损失的情况下,仍授意让思麦特公司和健桥公司,分别出具了10万元虚假损失证据材料。

2005年8月27日,为证实从思麦特公司和健桥公司查到的木马病毒———蠕虫病毒,是从东方微点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笔记本电脑中传播出来的,于兵授意他人召集病毒专家论证会。在论证过程中,没有给专家如实提供材料。专家论证后,在于兵授意下,专家意见又被从“基本可以确定”改为“可以确定”。

2005年9月,即微点公司副总经理田亚葵被刑事拘留后,由于缺少报案材料,于兵指使他人到北京另外三家杀毒软件公司做工作,让三家公司分别出具虚假“病毒爆发”报案材料。同时,于兵指使委托由瑞星公司副总裁赵四章推荐的瑞星公司监事为合伙人的中润华会计师事务所,对东方微点副总田亚葵传播病毒案件涉及的有关损失进行评估,并将该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评估结论作为认定田亚葵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主要证据。

于兵等人认定,田亚葵所用的与互联网连接的笔记本电脑中,有四种病毒于2004年12月21日被激活,导致对外传播,造成较大损失。而经查,田亚葵笔记本电脑上网的ADSL电话线是2005年4月1日才开通使用。而且,经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心重新鉴定,在田亚葵笔记本电脑中的四种病毒只发现了三种,而且从未被激活过。

据《科技日报》报道,北京市纪检机关经立案调查,查明“北京东方微点传播计算机病毒案件”是调取假报案、假损失、假鉴定等证据材料制造的一起假案。

网监处长被立案调查

2007年5月,刘旭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国家有关部门举报,得到了高度重视。2007年11月20日,田亚葵在被羁押11个月和取保候审12个月后,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对田亚葵作出了不起诉的决定。微点主动防御软件在因所谓“国内首例防病毒公司传播病毒案”被封杀两年半后,获准向国家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测中心办理产品上市销售前的检测手续。2008年2月,微点主动防御软件终于获得被阻挠了近三年的销售许可证。

据《科技日报》报道,2008年7月,北京市纪委接到实名举报,反映于兵等人存在徇私枉法等问题。市纪委高度重视,成立专案组对于兵等人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进行立案调查。现已查明,于兵涉嫌收受瑞星公司贿赂、利用职务便利贪污公款,涉案金额巨大。另据透露,瑞星公司副总裁赵四章已被批捕。

2009年2月7日,微点公司总经理刘旭向记者表示,“正在准备向瑞星公司索赔”。根据微点公司提供的数字,主动防御软件上市受阻近三年,使微点公司蒙受直接经济损失三千多万元。
法律应给瑞星一个教训还微点一个清白

2009年02月18日11:04 [我来说两句(13)]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人民网

杀毒业爆出惊天丑闻:瑞星请托“铲”竞争对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2月17日的《科技日报》刊发了题为“一项重大原始创新何以大难不死——北京东方微点公司起死回生始末”的特稿,对3年前的微点公司网络传播病毒案进行了报道。



不知道为什么,看了这篇报道,笔者对瑞星充满了恐惧,对杀毒软件这个行业充满了疑惑。很显然,瑞星在这起诬告事件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记得去年瑞星卡卡出现“邮件门”时,笔者曾发出过瑞星公司是故意还是技术不过关的疑问。如今看来,笔者这种担心并非多余。微点的“主动防御”开创了杀毒软件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而这种技术一旦成熟,对瑞星和其他传统杀毒软件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噩耗,所以如此情形之下,瑞星联手江民、金山一起做掉微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透过这起事件,我们其实发现杀毒软件市场亟待规范。一是竞争的无序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应该是技术的竞争,服务的竞争。可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国内杀毒软件龙头,市场份额高达60%的瑞星公司竟然采取了贿赂执法人员,通过诬告铲除对手的下三滥手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二是技术上的不思进取。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微点其实所引领的是一种更先进的杀毒技术,如此情形之下,瑞星应该是迎头赶上,而不是抱残守缺。三是盈利模式有待改变。传统的收费模式让瑞星占据了市场的龙头,然而在360的免费杀毒模式出现之后,瑞星们其实已经有些头脑发蒙了。在收费与免费之间徘徊,使得瑞星实际上已经老态龙钟。

  法律是公正的。法律还给了微点一个公道,可更应该给瑞星一个教训。对于瑞星这样一个带头大哥,如果不能令其改邪归正,整个的杀毒软件市场将会无可救药。
瑞星那垃圾.............
从不用瑞星 就是一垃圾
用金山的飘过
瑞星一直鄙视的!
瑞星确实是垃圾,N年前用过,现在从不用
瑞星 从来只有病毒杀瑞星
用裸机的飘过……
瑞星还在用啊:(
早期的瑞星还是不错的,但后来越做越烂了,现在成了无人问津的垃圾品。
瑞星只有反盗版这点做的非常好,杀毒能力弱的不能再弱
原帖由 请你喝茶1 于 2009-2-18 22:24 发表
瑞星只有反盗版这点做的非常好,杀毒能力弱的不能再弱

:handshake 的确。
裸奔的飘过,列为莫笑。:( :(
用金山毒霸的飘过~~~~~~~~~`
瑞星变垃圾了。
比小葱的黑客江湖还要精彩阿!
用卡巴的飘过

话说瑞星使横手干掉微点以前在业界就有所耳闻了,瑞星杀毒能力的确不行,一身功夫都弄在公关和营销上了。
我总是疑心病毒和杀毒是同一群人做的,既卖矛又卖盾。
早都不用瑞星了
虽然我现在在用瑞星,但我还是鄙视瑞星的做法:@
躲在福州啊

不知道对福州是幸运还是不幸
网监处都能干这么黑的事情?
列位发言要小心了。
不过瑞星这么做也太无耻了。
俺也用瑞星,不过瑞星真的越来越不好用了。
瑞星声明称遭记者编造假新闻恶意诽谤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 09:04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讯 2月19日早间消息,瑞星今日发表声明,称记者王学武近期编造假新闻恶意诽谤瑞星公司,瑞星公司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以下为瑞星公司声明全文:

  记者王学武编造假新闻 恶意诽谤瑞星公司

  近日,记者王学武在媒体上以“一项重大原始创新何以大难不死”为题的文章中,大量歪曲捏造事实、颠倒黑白,肆意损毁瑞星公司的声誉,给瑞星公司形象造成重大损害。瑞星公司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曾经在瑞星工作过的王学武和瑞星的恩怨由来已久。1991年至1994年,时任《中国电子报》记者的王学武被聘为瑞星公司顾问,负责在瑞星开新闻发布会时邀请记者。1995年底,王学武接受瑞星公司邀请出任瑞星公司总经理。由于不善经营,在一年时间内赔光公司帐上所有的钱,还欠下十几万元广告费,遂自动离职。1998年,王学武看到瑞星公司又开始起死回生,心理不平衡,于是向瑞星公司勒索,并扬言:“不拿个3-50万,我就毁了你们瑞星公司。”由于当时公司资金紧张,无法拿出这么多现金,只有好言相劝,并答应有钱时再给。同时考虑到王学武毕竟在瑞星工作过的原因,所以公司当时并未向司法机关报案!

  1998年底,瑞星公司有了盈利后,根据王学武的要求瑞星公司向其支付了35万元人民币现金。付钱的当天,王学武和其妻子于雅琴来瑞星公司拿走了35万元人民币现金,公司并请王学武、于雅琴夫妇在当时的中关村颐宾楼吃饭。席间,王学武表示:“我和瑞星公司两清了。”

  其后不久,时任瑞星公司总经理的刘旭为了宣传公司产品,再次请王学武帮忙。王学武提出请记者开发布会要付给他个人10万元人民币现金,其他费用单算。刘旭答应了。此后,王学武为瑞星搞了多次新闻发布会,每次开会前刘旭或当时瑞星副总田亚葵都把10万人民币现金送到王学武家里。此后不久,王学武就在北京海淀魏公村韦伯豪公寓购置了豪宅。王学武做为国家报刊的记者,属于国家公务人员,每次收取刘旭给的巨额现金本身就是受贿行为。

  2003年3月,时任瑞星公司总经理的刘旭由于没有完成对公司董事会的承诺,并造成公司连续4个月的亏损,已经安排好的香港上市被迫取消,因此刘旭与公司董事会产生严重冲突,被迫辞职。

  随后不久刘旭又从瑞星拉走包括田亚葵、马斌、熊小文在内的多名高管,在违反竞业禁止和保密条款的情况下,不顾股东道德,设立东方微点公司,并窃取瑞星公司交换病毒库密钥,从事与其股东身份不相符的业务,严重伤害了瑞星公司及其他股东的权益。由于刘旭在担任瑞星公司总经理期间,给了王学武大量现金,也由于王学武、刘旭都是在经营不善导致瑞星公司亏损后被迫辞职的,因此都对瑞星公司怀恨在心,同时也对瑞星公司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功垂涎三尺。在刘旭设立东方微点公司后,王学武不遗余力的帮助东方微点做宣传,并在多篇文章中歪曲事实,炮制虚假文章,通过打击瑞星为东方微点公司进行商业炒作,严重违反了作为国家记者的职业道德。

  王学武做了20多年的记者,不但通过为公司发布商业消息积累了大量财富,还建立了一支牢固的媒体关系网,有新华社的,有中央电视台的,也有中央广播电台的。王学武可以让一个企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可以通过新华社发通稿,甚至可以发内参,真可谓神通广大。此次的虚假文章完全是王学武精心策划炮制的,企图借媒体之手整垮瑞星,达到其不可告人的商业目的!

  瑞星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高科技安全公司,将继续努力做好自己的产品,服务好用户,同时我们也绝不会向黑恶势力低头,在依据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将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看来瑞星的声明,发现通篇没有提到“网监处长是否接受了瑞星的贿赂”这一重大证据啊。也没澄清瑞星的副总是否被抓啊。
瑞星这一招很烂。
传闻称瑞星人员开始浮动 副总代表不了瑞星[收藏] [打印] [推荐]作者:cnbeta 2009-02-19 07:27:34据消息人士称,陷害竞争对手事件曝出后,瑞星内部已人心慌慌,上至中高层,下至普通员都开始广投简历,寻找新东家,据说连副总裁毛一丁都有跳槽的动向。
本文关键字: 瑞星 微点
3年前,北京警方破获“全国首例故意传播网络病毒案件”,称微点公司“在软件研制过程中,违规在互联网上下载、运行多种病毒”,“致使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 上大量传播,严重危害网络安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该新闻轰动一时。微点公司副总后来被警方关押11个月。日前,真相大白于天下,杀毒软件巨头瑞星公司当时为了扼杀微点这个新生的杀毒公司,请托北京市 公安局网监处处长于兵通过假报案、假损失、假鉴定的手法陷害竞争对手。目前于兵已被北京市纪委立案调查,瑞星副总裁赵四章已被批捕。

一桩计算机杀毒业最大丑闻曝光,处于暴风眼中的瑞星成为了众矢之的,当IT商业新闻网的记者联线了瑞星副总裁毛一丁,电话那头的毛一丁对此显得十分无奈,“我不知道”成为毛一丁最常用的答复,当记者询问毛一丁如何评价东方微点主动防御杀毒技术时,毛一丁称“我不是专业技术人才,我不懂”,而谈及此事件会对瑞星的影响时,毛一丁一连用了“我代表不了瑞星”、“没授权,我不能说”,当记者继续追问时,毛一丁用了一句“别人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也许这句话正是此时此刻瑞星副总裁毛一丁内心最真实的流露。

据消息人士称,陷害竞争对手事件曝出后,瑞星内部已人心慌慌,上至中高层,下至普通员都开始广投简历,寻找新东家,据说连副总裁毛一丁都有跳槽的动向。
京软件业爆陷害案 警官受贿被捕www.cnfol.com 2009年02月19日 09:14 大公网 查看评论
  内地揭发“计算机杀毒软件业界最大丑闻”。北京公安局网监处处长于兵涉嫌收受杀毒软件公司瑞星公司4000多万元贿赂,伙同网监警官联手陷害瑞星竞争对手东方微点公司,导致微点的新产品不能上市。3人因徇私枉法、收受贿赂,已被北京检察院逮捕。
反正对瑞星防杀毒的印象不好。
嘿嘿,俺向来不用瑞星...一直是NOD32
瑞星早就臭狗屎了,装机市场的有哪个推荐用?都怕小白每隔几天就给自己找麻烦
瑞星确实是垃圾
回忆了下,近年来处理过的中毒计算机至少90%是装瑞星的,单位就是爱用....:L
原帖由 YsMilan 于 2009-2-19 10:51 发表
回忆了下,近年来处理过的中毒计算机至少90%是装瑞星的,单位就是爱用....:L

呵呵,公关部门很重要啊,对于非专业公司的采购来说,买什么杀毒软件不是买啊,但是真正像样点的大公司(国企除外),还有稍微有点计算机方面专业经验的人用杀毒软件的话我想都不会用瑞星之流的。
怎么都专注于瑞星了?那个杀千刀的受贿警察无人问津?

执法部门尽出些败类,而且都是些与商企勾结的败类,这样的警察在经济较发达的中国城市里不在少数,幸亏微点还是有点实力的,要是碰上些“小老板”“小企业”之类的官商勾结陷害,你坐牢也就只能自认倒霉了。说穿了,就像城管对付小商贩那样,受贿的小警察也可以这么干。
早期的瑞星还是不错的,但后来越做越烂了,现在成了无人问津的垃圾品。
========================================================
早期在瑞星管技术的就是微点的创办人. 实实在在做技术的和靠在市场吹水的永远是不能走在一起, 所谓人各有志, 道不同不相为谋.
原帖由 tulipe 于 2009-2-19 11:19 发表

呵呵,公关部门很重要啊,对于非专业公司的采购来说,买什么杀毒软件不是买啊,但是真正像样点的大公司(国企除外),还有稍微有点计算机方面专业经验的人用杀毒软件的话我想都不会用瑞星之流的。


企业市场方面,瑞星的用户主要是小型企业,政府,学校等。
企业市场之前是Symantec,TrendMicro两家是老大,后来微软的ForeFront(之前叫 OneCare)挤了进来,McAfee一直是不温不火的。
单机版市场不是很了解,但是单机版市场容易炒的风风火火,去年前年卡巴都被神化了,现在是NOD32挥大旗在搞。
俺已经裸奔N年了!!!!
瑞星和Google合作,有免费版的瑞星杀毒软件。 http://pack.google.com/intl/zh-cn/pack_installer.html?hl=zh-cn
我也不太喜欢瑞星,不过我没真正用过,主要是以前帮别人整电脑时,经常碰见被安装着瑞星,结果自己把自己限制死的情况,把帮忙的我也搞得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