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历史: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2:38:37
呼和浩特历史: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
2006年11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是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塞外古城。“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故有“青城”之称。因其历史上召庙较多,故又称“召城”。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所在地。
西汉时期 汉武帝曾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土城为内外两重,外城周边3公里,是座长方形土筑小城,为当时的民居及兵营所在地;内城为官署驻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 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兴起,它的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60公里的林格尔县境。
隋唐时期 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大将李责率兵至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
10世纪初 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
明朝 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据《归绥县志》记载:归化“周二里,砌以砖,高三丈,南北门各一。”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
清朝 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约加宽100米),包围了原城东、南、西3面。在取得了对准噶尔部战争完全胜利之后,为安置从前线撤回的军队和进一步控制西北地区,决定另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命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归化和绥远合并,称归绥。
呼和浩特历史: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
2006年11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是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塞外古城。“呼和浩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故有“青城”之称。因其历史上召庙较多,故又称“召城”。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浩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所在地。
西汉时期 汉武帝曾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土城为内外两重,外城周边3公里,是座长方形土筑小城,为当时的民居及兵营所在地;内城为官署驻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 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兴起,它的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60公里的林格尔县境。
隋唐时期 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大将李责率兵至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
10世纪初 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
明朝 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据《归绥县志》记载:归化“周二里,砌以砖,高三丈,南北门各一。”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
清朝 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清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约加宽100米),包围了原城东、南、西3面。在取得了对准噶尔部战争完全胜利之后,为安置从前线撤回的军队和进一步控制西北地区,决定另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命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归化和绥远合并,称归绥。
秦汉长城大家可以去看历史地图,比后来的明长城纬度要高的多,现在常见到的明长城太靠南了。
秦汉长城包括了当时适宜农耕的所有地区,包括了辽东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