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军:“小沈阳”与中国军事装备工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29:51
这个周一,我在凤凰的“锵锵三人行”做了一期“小沈阳”现象的节目,其中我的主要观点是,东北的重工业衰败后,出现“小沈阳”现象是很正常的。我当时举了美国底特律在上世纪80年代汽车产业衰败后出现了“痞子阿姆”这样受媒体和民众追捧的说唱乐巨星一样。实际上,我想说的是东北重工业的问题。周三,我到凤凰录“军情观察室”,一位负责摄像的东北小伙可能看了“锵锵三人行”的节目,就问我怎么我在节目里说:东北地区城市化率和教育普及水平是目前全国最高的?我今天在网上看了节目,发现可能是由于片子长短的问题,编导在编片子时把我说的数字给减掉了。
    事实上,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东北地区至今在中国还是城市化率最高的。在2000年时,全国平均城市化率为36.22%,东北地区为52.14%,2003年东北地区城市化率为53.49%,排第二的东部地区为48.89%(第三为中部地区,第四为西部地区)。预计到2010年后,东部地区将超过东北地区,成为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也就是说,自2000年后,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增长率远远低于东部地区。其中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国经济重心在这30年的转移问题(2000~2005年,全国平均城市化率增长率为1.36%,东北地区为0.6%)。
    东北解放时,拥有7万多产业工人的沈阳,是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周边与其配套的工业城市还有鞍山、抚顺、本溪,抗美援朝打完后,中国决定依托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重点发展军重工业。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实建项目150项,除去44项军工项目外,106项为军工配套的和少量民用项目,有50项落在了东北地区,国家为150项投资196.1亿元,其中86.9亿元投在了东北地区,占实际投资额的44.3%。这不仅是东北地区至今城市化率排在全国第一的原因,也是中国军事装备发展的基石。其中飞机、汽车、坦克、火炮、仪表、新式金属切削机床、电工、化工、冶金、电站、重型机械设备制造等,很多都部署在东北地区(还有西北、华北)。1960年苏联撕毁协议后,1964年“三五”期间又在西南、西南地区开始复制东北地区的军重工业,搞了“大三线”。关于这一段领导人的决策心理,宋宜昌先生在一篇“大三线”的文章中指出:“从今天心理分析学的角度看,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诞生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硝烟烈火和血战征杀之中,其酷烈、复杂、跌宕与惊心动魄,闻所未闻,普通的平民百姓,殊难理解。革命和战争,深深的改变和塑造了他们的性格、习惯、思维和决策。”
    近30年来,发展模式改为了“走一条速度不太高,效益比较好,人民能得到较多实惠”的模式。基本上是“削减基础投资,保生活消费”的思路。这样,东北地区的军重工业纷纷下马转型。2008年国防白皮书的解释是:“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防投入处于低投入和维持状态。”(1978~1987)。这也就是国防部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所说的:“我军武器装备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第三代武器装备为骨干、以第二代武器装备为主体的装备体系。”的一个根本原因。
    这期间,居民个人收入从1978年的占GNP的49.6%上升到72.4%(经过再分配后),收入上升刺激了消费需求,节省下来的基础建设费用和军费只能再投入到以轻工为主的产业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对冲了财政赤字),对东北地区的重工业转型的投入少之又少,至于技术跟踪和升级储备根本谈不上。而1980~1990年,东北又达到了建国后的城市化增长最高点的0.58%(1960~1970年由于“大三线”城市化率增长为-0.81%,1970~1980年为0.32)。“小沈阳”好像是1981年出生的。较大的城市化率和人口规模,又缺乏相应的工业化动力,所以就有了先是自我服务后来就杀入北方大部分城市的“二人转”产业(还包括以此为基础的很多衍生娱乐产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小沈阳”可以说东北去工业化的“汇报演出。不过,后来的节目是以“航天工程”为内容的“天宫1号”亮相,其产业基础也是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基础的东北地区。这个产业由于西方一直封锁,而且中国一直也没有丢掉坚持自己搞,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小沈阳”现象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问题的是:一个大国要不要均衡布局呢?要不要以自主为核心的完整产业结构呢?中国人对自己的现代化到底有没有信心?这个周一,我在凤凰的“锵锵三人行”做了一期“小沈阳”现象的节目,其中我的主要观点是,东北的重工业衰败后,出现“小沈阳”现象是很正常的。我当时举了美国底特律在上世纪80年代汽车产业衰败后出现了“痞子阿姆”这样受媒体和民众追捧的说唱乐巨星一样。实际上,我想说的是东北重工业的问题。周三,我到凤凰录“军情观察室”,一位负责摄像的东北小伙可能看了“锵锵三人行”的节目,就问我怎么我在节目里说:东北地区城市化率和教育普及水平是目前全国最高的?我今天在网上看了节目,发现可能是由于片子长短的问题,编导在编片子时把我说的数字给减掉了。
    事实上,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东北地区至今在中国还是城市化率最高的。在2000年时,全国平均城市化率为36.22%,东北地区为52.14%,2003年东北地区城市化率为53.49%,排第二的东部地区为48.89%(第三为中部地区,第四为西部地区)。预计到2010年后,东部地区将超过东北地区,成为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也就是说,自2000年后,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增长率远远低于东部地区。其中原因很简单,就是中国经济重心在这30年的转移问题(2000~2005年,全国平均城市化率增长率为1.36%,东北地区为0.6%)。
    东北解放时,拥有7万多产业工人的沈阳,是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周边与其配套的工业城市还有鞍山、抚顺、本溪,抗美援朝打完后,中国决定依托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重点发展军重工业。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实建项目150项,除去44项军工项目外,106项为军工配套的和少量民用项目,有50项落在了东北地区,国家为150项投资196.1亿元,其中86.9亿元投在了东北地区,占实际投资额的44.3%。这不仅是东北地区至今城市化率排在全国第一的原因,也是中国军事装备发展的基石。其中飞机、汽车、坦克、火炮、仪表、新式金属切削机床、电工、化工、冶金、电站、重型机械设备制造等,很多都部署在东北地区(还有西北、华北)。1960年苏联撕毁协议后,1964年“三五”期间又在西南、西南地区开始复制东北地区的军重工业,搞了“大三线”。关于这一段领导人的决策心理,宋宜昌先生在一篇“大三线”的文章中指出:“从今天心理分析学的角度看,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诞生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硝烟烈火和血战征杀之中,其酷烈、复杂、跌宕与惊心动魄,闻所未闻,普通的平民百姓,殊难理解。革命和战争,深深的改变和塑造了他们的性格、习惯、思维和决策。”
    近30年来,发展模式改为了“走一条速度不太高,效益比较好,人民能得到较多实惠”的模式。基本上是“削减基础投资,保生活消费”的思路。这样,东北地区的军重工业纷纷下马转型。2008年国防白皮书的解释是:“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防投入处于低投入和维持状态。”(1978~1987)。这也就是国防部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所说的:“我军武器装备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第三代武器装备为骨干、以第二代武器装备为主体的装备体系。”的一个根本原因。
    这期间,居民个人收入从1978年的占GNP的49.6%上升到72.4%(经过再分配后),收入上升刺激了消费需求,节省下来的基础建设费用和军费只能再投入到以轻工为主的产业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对冲了财政赤字),对东北地区的重工业转型的投入少之又少,至于技术跟踪和升级储备根本谈不上。而1980~1990年,东北又达到了建国后的城市化增长最高点的0.58%(1960~1970年由于“大三线”城市化率增长为-0.81%,1970~1980年为0.32)。“小沈阳”好像是1981年出生的。较大的城市化率和人口规模,又缺乏相应的工业化动力,所以就有了先是自我服务后来就杀入北方大部分城市的“二人转”产业(还包括以此为基础的很多衍生娱乐产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看,“小沈阳”可以说东北去工业化的“汇报演出。不过,后来的节目是以“航天工程”为内容的“天宫1号”亮相,其产业基础也是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基础的东北地区。这个产业由于西方一直封锁,而且中国一直也没有丢掉坚持自己搞,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小沈阳”现象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问题的是:一个大国要不要均衡布局呢?要不要以自主为核心的完整产业结构呢?中国人对自己的现代化到底有没有信心?
要有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才会有真正强大的国家
东北人有东北人自己的问题.或者说东北的政府有东北政府自己的问题.我是东北人我一点都不忌讳这么说.
昨晚的央视的新闻调查-铁西的变迁-[:a1:]
再怎么说东北的地位也不会回到原有的高度,
重工业后时代怎么办?小沈阳是新生的代表还是堕落的形象?
东北的路要怎么走?
俺也是东北人。

想到一个不知真假的笑话,有一次刘德华来长春开演唱会,有记者问他说:“你去过中国的农村吗?”刘德华想了想反问到:“长春算吗?”
原帖由 哈萨克雄鹰 于 2009-2-15 13:29 发表
东北人有东北人自己的问题.或者说东北的政府有东北政府自己的问题.我是东北人我一点都不忌讳这么说.

不用忌讳,全国各地都一样
小沈阳不是农村出身吗? 小沈阳也不是城市名字,而是他姓沈加上他妻子的名字最后一个字
]]
真是能扯啊``````````````
胡扯,就算东北现在全是农村,照样有二人转,照样出小沈阳这样的人。
伪满时期东北的工业可是全亚洲第二,现在东北的铁路的丁字形骨架都是那时候留下来的。实话实说,东北的工业基础还是很雄厚的,如何振兴东北应该向日本人学习。

另外,东北主要是重工业,人才也很多,珠三角那种发展模式在东北不合适,我建议东北直接搞高科技和重工业吧。
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问题,!    大家也应该全部平等!


东北现在最大最直接的问题是:   官场风气全国第一差!     把很多东北老百姓害了!

东北官员95%以上是东北人.,非常有钱还喜欢欺负老百姓和哈韩哈日哈清!

    可惜了东北老百姓也不容易呀
东北现在最大最直接的问题是:   官场风气全国第一差!     把很多东北老百姓害了---------我发现面方人智商不高但是很喜欢忽悠人的而且很是以此为荣的!据我了解东北官场谱还不算最大的湖南广东那边才是真谱那!呵呵我觉得说真的汉人民族传统就是腐败老毛违被全民族传统注定长久不了的!
我觉得国民党不能再拿反清说事了!如果再拿反清说事的话那就别再回大陆了当然我也拦不住的!但是如果像老蒋头那般假民族真卖国的话,人家维藏满蒙等等可是有着充分的理由能证明新疆内蒙西藏东北等地不是汉人的地盘而是满清的,也就是不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后果可不是一般的严重的!就像老蒋四六年向老美认错签的那个(中美通商协定)一个德性了!
国民党回来是肯定的了!不过我把话先说到前头了其回来之后中国不乱才怪那!
原帖由 BMCC20033 于 2009-2-15 17:10 发表
伪满时期东北的工业可是全亚洲第二,现在东北的铁路的丁字形骨架都是那时候留下来的。实话实说,东北的工业基础还是很雄厚的,如何振兴东北应该向日本人学习。

另外,东北主要是重工业,人才也很多,珠三角那种发 ...

如果一直有你这样的观点东北如何也振兴不起来,我不是东北人,但我认为在哪都一样,政府是干嘛的,说了这么久政府职能转变,根本没人当回事,全是屁话,政府是服务社会的,政府给社会瞎点菜,那谁知道当地的社会吃得下吃不下,你到内地去建个核电站看看,市场有需要,政府为其服务,这样的政府才能提高效率,政府可以起导向作用,但别瞎整,什么发展高科技什么发展啥的,发展高科技不是几个院校几个工业园就能解决的问题,一个工业的起来是一个产业链的配套,
说这么多想说什么,政府的资源资金是有限的,别瞎整那没用的,投个钱办个厂办个研究所你就能说发展高科技了,政府的钱应该投在城市软环境,文化各方面上,等产业提成规模了,政府再出面进行圈地,形成全国的产业核心集散地,不然都是扯淡。
你们在这说东北要发展什么,下一句是不是要说国家得往东北什么上投钱了,工业不是一个厂就叫工业,深圳东莞全国电子集散地也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偶然的,政府应该因势利导,别再浪费钱了
这两者都能扯上关系,蝴蝶效应 很厉害啊
官场风气差并非东北一家,可能是身处此地感同身受才有感而发。试问全中国那个地方办厂不拜码头的?不潜规则不走体制漏洞能淘到第一桶金的?别什么都体制党。

个人觉的文章还是很中肯的,东北目前的产业工人素质还是比较高的,那些下岗的原有国企的老工人所具有的素质不是南方轻工业的劳动力素质能比的。这些人目前廉颇老矣但尚能饭,国家应该注意东北国企以及工业化的提高发展,否则等这些熟练工人真的不能动了,如同文革一样又造成下一代的素质断层,要想再恢复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车间工人月薪1000 车间主任月薪8000还不算奖金分红

某飞集团家属飘过...
我是辽宁人,不过更习惯称自己为东北人。
就我自己所在的鲅鱼圈地区来说  这几年发展比较快
但是感觉并不太适合我们东北
感觉东北应该啊搞基础建设  然后发展重型军工
大家看一看近30年左右有那个曾经主政过东北的高官进入中央领导阶层。在看看现在发展最好的直辖市 东部地区又有多少主政的高官进入中央领导阶层 大家不就一目了然了么
东北很不错,不过经济重心不在那里,沈飞也落后于成飞;P
总感觉沈阳那里很乱,比较容易出大案[:a1:]
航空应该多学学航天,只有自主创新才是发展的道理
我是沈阳的,举个例子先……
关键的军工企业 不能过于集中 大型及超大型的是没有办法。。。。。。:o :o :o
如果能在日本海有出海口,会对提升东北经济有很大帮助
全面开放民用航空领域,会对东北航空业发展有极大帮助

加强在大连的造船业

鼓励民营公司在东北投资精密机械,数控机床等领域

将辽宁设为经济特区,或将沈阳提升为直辖市
原帖由 wssyyx 于 2009-2-15 17:47 发表
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问题,!    大家也应该全部平等!


东北现在最大最直接的问题是:   官场风气全国第一差!     把很多东北老百姓害了!

东北官员95%以上是东北人.,非常有钱还喜欢欺负老百姓和哈韩哈日哈清!

...


东北官员95%以上是东北人,别扯了,那个纪念满清入关多少多少年那个市长就不是东北人。
东北地区历史不是什么冷门问题,google一下好不好
东北的丁字形骨架是俄国人在1898-1903年修的,和满清还有点关系,和伪满实在不搭边
原帖由 ☆龙骑兵☆ 于 2009-2-22 10:32 发表
感觉东北应该啊搞基础建设  然后发展重型军工

大家认为东北发展军工还有机会么?几个大的军工厂子都成熟了,还是觉得搞高精制造业比较靠谱
我也是东北人!!!:D ;P :handshake :victory: :hug:
原帖由 fanyongkai 于 2009-2-22 11:41 发表
航空应该多学学航天,只有自主创新才是发展的道理

航天是逼出来的,那东西谁卖你啊,航空就不一样了,老想着买,身子骨不就弱了
那些有经验的老工人……真是损失啊
东北现在还好啊,人均收入、科研水平、基础设施在全国还处于较高水平~
当然和东南沿海的发展势头没法比~

国家还是应该下决心在东北搞装备制造业啊!要么在过去的北方领土寻求开辟第二个出海口!
小丑文化炒作的背后不单是艺术鉴赏力的问题,东北这块宝地,其实现在发展慢不完全是怀事,至少能避免走沿海城市一些错误的路线。厚积薄发嘛
原帖由 xiaolu 于 2009-3-3 08:49 发表
小丑文化炒作的背后不单是艺术鉴赏力的问题

認同前半句
我是沈阳人。
感觉,东北不能仅仅依靠军工产业,这个产业的需求总体有限,虽然各个历史时期有所不同。
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才是正道,利用了现有的优势,又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只是时不我待,原有的优势正在一点点流逝!
原帖由 sbt851119 于 2009-2-22 00:18 发表
官场风气差并非东北一家,可能是身处此地感同身受才有感而发。试问全中国那个地方办厂不拜码头的?不潜规则不走体制漏洞能淘到第一桶金的?别什么都体制党。

个人觉的文章还是很中肯的,东北目前的产业工人素质还 ...

90年代上海一个朋友,东北人,是东北一个纺织厂辞职来上海打工的,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厂里的机器是上海生产的,厂里派他来上海学习,同样的机器,上海是一人管2个,他厂里是2人管1个,大意是这样,时间久了我也记不清了,他当时就认定,留在东北没希望,工人效率相差太大。决定留下来,不回去了。
至于二人转,的确是我不大喜欢的艺术形式,不过也不是东北人低俗的问题,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东西。
在公共汽车上,看过北京东方斯卡拉的表演,也没有逃脱三俗的圈子。
在过去,相声(以及一些戏曲)也是如此,解放后净化了,现在又有回潮了,不过既然拥有自己的市场,又不算过分,就继续才能在吧。必定人们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