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界日报:中国扩大内需政策的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52:00
美国世界日报:中国扩大内需政策的意义
2009年02月08日 16:17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8日电 中国政府宣布4万亿人民币扩大内需方案,用来解决当前全球经济衰退所带来的压力。美国《世界日报》7日刊发社论《中国扩大内需政策的意义》指出,这与全世界其它国家的对策相若,就是企图透过政府所掌握的总需求之扩张,来抵销全球经济衰退所可能引发的国外部门萎缩,尤其中国改革开放30年,就是利用国外部门的需求增加所带动,也就是出口导向发展策略,对中国过去经济发展起了很关键性的作用。

文章摘录如下:

在出口需求急速萎缩下,华南地区、广东省或珠江三角洲地区重创最严重。这部分若欲恢复,无法直接操之在己。因此,政府扩大内需就成了最主要的锦囊妙计。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这种短期救市的因应措施,也与解决其长期经济结构失衡的目标相一致。如果能够顺利达成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也就能一并达成。

对于中国经济崛起的这30年,可以从各式各样角度来评价。有人以撼动世界来形容,有人以世界工厂来描述,但也有人以“血汗工厂”来说明发展过程中劳方的辛酸,更以“低价中国”(China Price)来总结中国对外竞争力。这使得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发展结果间出现了高度矛盾。也就是快速发展的成果,在分配上出现了尖锐的局面,城乡差距逐渐恶化。

邓小平在30年前所提出的让局部先富起来的战略突破口,打破了长期均贫的情势,使中国得以摆脱贫穷,快速改革开放。但由于相当依赖外向型的发展策略,低价中国的基础就是要劳力、土地价格便宜,因此来自农村的庞大劳力之价格长期压缩在较低水平,这也是血汗工厂的成因;同时,农地也任由地方政府征收移转,使依附农地的农民无法共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土地增值利益。这不但威胁到和谐社会的来临,也抑制中国内需市场购买力的成长。

这种城乡的失衡必然同时与内外失衡并存,即生产制造之商品以外国人使用居多,本国人(尤其是农村的中国人)反而无法使用,这正是中国虽然获得大量外贸顺差、外汇存底之积累,但也同时反应中国人对稀有资源的低度利用,多数资源透过加工出口的型态供外国人使用。

解决这种失衡的问题,可以经由几种可能的途径。譬如,让人民币升值,使出口下降、进口增加,来缩小贸易顺差使之趋向平衡。如此一来,减少下来的资源就可能有更大比率供中国人(尤其是农村的中国人)使用。于此同时,必然透过国内需求,包括民间消费、投资与政府支出来抵销国外部门成长的萎缩。中国在政府支出上由于经济成长快,所得增加多,财政结构尚称健全良好。同时,透过国外资源的引入,中国公共建设的硬件提供也已算是相对优良。至于,民间投资方面,如果还仅在制造业,尤其是劳力密集制造业的投资上增加,那么对世界供给增加会产生进一步过剩,也有后遗症。真正有利于结构平衡的需求增加,应在民间消费上。

民间消费的增加,应该落在购买力相对较低的农村人口。这就有赖农民收入或资产增加,其中农地流转制度的开放就非常关键。透过农地流转,可以让广大农民分享土地因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增值利益,再透过财富效果来提高农民消费力。这样不但可以达成促进和谐社会,促成分配平均化,也是提高内需市场购买力,摆脱经济发展后种种社会问题的长期根本之道,更是扩大内需提振景气的短期良方。中国加油!美国世界日报:中国扩大内需政策的意义
2009年02月08日 16:17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8日电 中国政府宣布4万亿人民币扩大内需方案,用来解决当前全球经济衰退所带来的压力。美国《世界日报》7日刊发社论《中国扩大内需政策的意义》指出,这与全世界其它国家的对策相若,就是企图透过政府所掌握的总需求之扩张,来抵销全球经济衰退所可能引发的国外部门萎缩,尤其中国改革开放30年,就是利用国外部门的需求增加所带动,也就是出口导向发展策略,对中国过去经济发展起了很关键性的作用。

文章摘录如下:

在出口需求急速萎缩下,华南地区、广东省或珠江三角洲地区重创最严重。这部分若欲恢复,无法直接操之在己。因此,政府扩大内需就成了最主要的锦囊妙计。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这种短期救市的因应措施,也与解决其长期经济结构失衡的目标相一致。如果能够顺利达成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也就能一并达成。

对于中国经济崛起的这30年,可以从各式各样角度来评价。有人以撼动世界来形容,有人以世界工厂来描述,但也有人以“血汗工厂”来说明发展过程中劳方的辛酸,更以“低价中国”(China Price)来总结中国对外竞争力。这使得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发展结果间出现了高度矛盾。也就是快速发展的成果,在分配上出现了尖锐的局面,城乡差距逐渐恶化。

邓小平在30年前所提出的让局部先富起来的战略突破口,打破了长期均贫的情势,使中国得以摆脱贫穷,快速改革开放。但由于相当依赖外向型的发展策略,低价中国的基础就是要劳力、土地价格便宜,因此来自农村的庞大劳力之价格长期压缩在较低水平,这也是血汗工厂的成因;同时,农地也任由地方政府征收移转,使依附农地的农民无法共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土地增值利益。这不但威胁到和谐社会的来临,也抑制中国内需市场购买力的成长。

这种城乡的失衡必然同时与内外失衡并存,即生产制造之商品以外国人使用居多,本国人(尤其是农村的中国人)反而无法使用,这正是中国虽然获得大量外贸顺差、外汇存底之积累,但也同时反应中国人对稀有资源的低度利用,多数资源透过加工出口的型态供外国人使用。

解决这种失衡的问题,可以经由几种可能的途径。譬如,让人民币升值,使出口下降、进口增加,来缩小贸易顺差使之趋向平衡。如此一来,减少下来的资源就可能有更大比率供中国人(尤其是农村的中国人)使用。于此同时,必然透过国内需求,包括民间消费、投资与政府支出来抵销国外部门成长的萎缩。中国在政府支出上由于经济成长快,所得增加多,财政结构尚称健全良好。同时,透过国外资源的引入,中国公共建设的硬件提供也已算是相对优良。至于,民间投资方面,如果还仅在制造业,尤其是劳力密集制造业的投资上增加,那么对世界供给增加会产生进一步过剩,也有后遗症。真正有利于结构平衡的需求增加,应在民间消费上。

民间消费的增加,应该落在购买力相对较低的农村人口。这就有赖农民收入或资产增加,其中农地流转制度的开放就非常关键。透过农地流转,可以让广大农民分享土地因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增值利益,再透过财富效果来提高农民消费力。这样不但可以达成促进和谐社会,促成分配平均化,也是提高内需市场购买力,摆脱经济发展后种种社会问题的长期根本之道,更是扩大内需提振景气的短期良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