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四国大选考验美国外交 伊拉克恐出现暴力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7:19:47
09年四国大选考验美国外交 伊拉克恐出现暴力潮     2009年02月08日    来源:广州日报    今年是一个大选之年。
    在1月31日举行省级议会选举后,伊拉克将在下半年进行全国大选;2月10日,以色列将开启新总理和内阁的大选投票;伊朗也将在6月12日选举新总统;而阿富汗的总统大选也定在了8月20日。

  无论是从伊拉克撤军还是增兵阿富汗,无论是推行新中东政策还是应对伊朗核问题,四个国家的大选及其结果必将给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带来严峻的考验。

  专题文字:赵海建

  伊拉克大选:

  或引发暴力潮

  美军难如期撤

  本报综合报道对于历经战火磨难的伊拉克人来说,2009年是他们“决定自己命运”的一年。这一年,伊拉克将有两次选举,一次是1月31日刚刚进行的省级议会选举,一次是内定年底举行的全国大选。

  这两场选举的结果不仅将对伊拉克目前的安全局势产生重大的影响,还将对奥巴马计划在16个月内“负责任”地撤离伊拉克这样美好愿景产生影响。与布什以伊拉克为反恐主战场不同,奥巴马一直批评布什对伊开战是转移并分散了反恐力量,他将阿富汗视为反恐的“中心战场”,并极力主张向那里增兵。

  撤军或引发伊拉克内战

  1月21日,也就是入主白宫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奥巴马便召开了国家安全会议,就从伊拉克撤军事宜进行了政策性部署,持续了近6年的伊拉克战争似乎正式进入了“寿终正寝”程序。

  按照美伊去年年底签署的驻军协定,美军应于2009年6月30日前撤离伊拉克城镇,并于2011年12月31日前撤出全部驻伊美军作战部队。而根据奥巴马在总统大选中提出的时间表,美军作战部队要在其就任总统后的16个月内也就是2010年上半年从伊撤出,整整提前了一年半。

  不管按照哪个时间表,伊拉克战争的结束似乎已成定局,加速撤军只不过是一个首选项而已。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伊拉克战争会顺利结束。

  首先,从军事角度看,撤军过程是极易受到攻击的阶段;其次,按计划,美军将撤出作战部队,但一定数量的美军“安保”部队仍将留驻伊拉克,承担非战争使命,美军主力撤离后,这些部队遭受反美武装攻击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最后,美军撤离之后,大部分联军部队也会相继撤离,届时,伊拉克政府势必直面反政府武装,且不说伊政府军是否有实力、有能力与之抗衡,单就这种态势便可能将伊拉克拖入内战的泥潭。

  1月31日的省级议会选举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约750万伊拉克人参加了投票,投票率约为51%。这次选举基本平静结束,全国只发生了三起小意外。

  “从子弹到选票”

  虽然选举结果几个月之后才能出炉,但这次选举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联合国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斯塔凡·德米斯图拉说,这次选举将传递一个“标志性信息”,即伊拉克可以完成“从子弹到选票”的转变。

  马利基说,这次选举是“所有伊拉克人的胜利”。奥巴马则认为,这是伊拉克向民族自决“迈出了重要一步”。

  然而,并不能说伊拉克局势经过此次选举就会天下太平。驻伊拉克美军第二号人物、地面部队最高指挥官劳埃德·奥斯汀中将4日警告说,伊拉克在省级议会选举结果公布后可能发生新的暴力浪潮,尤其是在北部阿拉伯人和库尔德人争夺激烈的地区,暴力冲突可能反弹。

  如果一切顺利,伊拉克将于12月举行全国大选,选出新的伊拉克议会,并产生新一届伊拉克政府。选举将重组中央权力核心,新政府领导人将在国家重建和民族、宗教和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对美国的撤军行动来说,这将是一次更为严峻的考验。

  原本被认为只是过渡性人物的总理马利基在过去一年越来越强硬。媒体指出,马利基将会在选举中尽力维护和加强自己的影响。有人认为目前混乱的伊拉克需要这样的强势领导人,但也有很多人特别是逊尼派人士对他不信任。

  更为重要的是,伊拉克的政治组织依旧停留在按照种族、宗教划分的层次上,并且这些主要的政治力量也是和军事力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中的利益点便是对权力和资源的掌控。这为各种冲突埋下了种子。09年四国大选考验美国外交 伊拉克恐出现暴力潮     2009年02月08日    来源:广州日报    今年是一个大选之年。
    在1月31日举行省级议会选举后,伊拉克将在下半年进行全国大选;2月10日,以色列将开启新总理和内阁的大选投票;伊朗也将在6月12日选举新总统;而阿富汗的总统大选也定在了8月20日。

  无论是从伊拉克撤军还是增兵阿富汗,无论是推行新中东政策还是应对伊朗核问题,四个国家的大选及其结果必将给美国新总统奥巴马带来严峻的考验。

  专题文字:赵海建

  伊拉克大选:

  或引发暴力潮

  美军难如期撤

  本报综合报道对于历经战火磨难的伊拉克人来说,2009年是他们“决定自己命运”的一年。这一年,伊拉克将有两次选举,一次是1月31日刚刚进行的省级议会选举,一次是内定年底举行的全国大选。

  这两场选举的结果不仅将对伊拉克目前的安全局势产生重大的影响,还将对奥巴马计划在16个月内“负责任”地撤离伊拉克这样美好愿景产生影响。与布什以伊拉克为反恐主战场不同,奥巴马一直批评布什对伊开战是转移并分散了反恐力量,他将阿富汗视为反恐的“中心战场”,并极力主张向那里增兵。

  撤军或引发伊拉克内战

  1月21日,也就是入主白宫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奥巴马便召开了国家安全会议,就从伊拉克撤军事宜进行了政策性部署,持续了近6年的伊拉克战争似乎正式进入了“寿终正寝”程序。

  按照美伊去年年底签署的驻军协定,美军应于2009年6月30日前撤离伊拉克城镇,并于2011年12月31日前撤出全部驻伊美军作战部队。而根据奥巴马在总统大选中提出的时间表,美军作战部队要在其就任总统后的16个月内也就是2010年上半年从伊撤出,整整提前了一年半。

  不管按照哪个时间表,伊拉克战争的结束似乎已成定局,加速撤军只不过是一个首选项而已。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伊拉克战争会顺利结束。

  首先,从军事角度看,撤军过程是极易受到攻击的阶段;其次,按计划,美军将撤出作战部队,但一定数量的美军“安保”部队仍将留驻伊拉克,承担非战争使命,美军主力撤离后,这些部队遭受反美武装攻击的可能性并不能排除;最后,美军撤离之后,大部分联军部队也会相继撤离,届时,伊拉克政府势必直面反政府武装,且不说伊政府军是否有实力、有能力与之抗衡,单就这种态势便可能将伊拉克拖入内战的泥潭。

  1月31日的省级议会选举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约750万伊拉克人参加了投票,投票率约为51%。这次选举基本平静结束,全国只发生了三起小意外。

  “从子弹到选票”

  虽然选举结果几个月之后才能出炉,但这次选举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联合国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斯塔凡·德米斯图拉说,这次选举将传递一个“标志性信息”,即伊拉克可以完成“从子弹到选票”的转变。

  马利基说,这次选举是“所有伊拉克人的胜利”。奥巴马则认为,这是伊拉克向民族自决“迈出了重要一步”。

  然而,并不能说伊拉克局势经过此次选举就会天下太平。驻伊拉克美军第二号人物、地面部队最高指挥官劳埃德·奥斯汀中将4日警告说,伊拉克在省级议会选举结果公布后可能发生新的暴力浪潮,尤其是在北部阿拉伯人和库尔德人争夺激烈的地区,暴力冲突可能反弹。

  如果一切顺利,伊拉克将于12月举行全国大选,选出新的伊拉克议会,并产生新一届伊拉克政府。选举将重组中央权力核心,新政府领导人将在国家重建和民族、宗教和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对美国的撤军行动来说,这将是一次更为严峻的考验。

  原本被认为只是过渡性人物的总理马利基在过去一年越来越强硬。媒体指出,马利基将会在选举中尽力维护和加强自己的影响。有人认为目前混乱的伊拉克需要这样的强势领导人,但也有很多人特别是逊尼派人士对他不信任。

  更为重要的是,伊拉克的政治组织依旧停留在按照种族、宗教划分的层次上,并且这些主要的政治力量也是和军事力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中的利益点便是对权力和资源的掌控。这为各种冲突埋下了种子。
以色列大选:

  鹰派有望获胜

  美国政策不明

  本报综合报道美国新政府的“新中东政策”正在紧张酝酿之中,奥巴马将如何介入巴以争端仍是未知数。

  但在奥巴马外交时间表上,中东处于优先地位。奥巴马上台后,为改善美国在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形象,频频出招以示诚意。上个月,奥巴马的中东特使乔治·米切尔在中东地区进行了为期近一周的穿梭外交,这是奥巴马政府在中东地区首次外交亮相。

  然而,对于奥巴马政府的中东政策来说,即将于2月10日举行的以色列大选将会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东处于外交优先地位

  奥巴马就任后,打给国外领导人的第一个电话是给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领导人阿巴斯,这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事实上,中东在奥巴马外交时间表上的优先地位已经初露端倪。

  1月22日,就任总统第3天,奥巴马任命前参议员乔治·米切尔为中东特使。1月26日,在入主白宫后第一次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奥巴马表示将在任期内致力于修复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并称美国不与伊斯兰世界为敌。

  巴以冲突对奥巴马的考验实际上就是对美国中东政策的考验,这势必会影响到中东局势未来的发展。

  首先,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奥巴马对巴以危机的处理,不仅将显露其中东政策实质,也将构成未来美以关系和美阿关系的新基础。若处置不当,美未来中东政策将严重受限,中东和平进程将面临严峻考验。

  其次,巴以冲突影响美国与阿拉伯国家及伊斯兰世界关系的修复。如果在巴以冲突中,奥巴马被视为亲以分子,无疑将对奥巴马修复美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的政策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第三,巴以冲突还可能危及美国对伊拉克政策及反恐政策的调整。如果巴以冲突加剧,在中东引发剧烈震荡,可能会迫使奥巴马重新审视其将反恐中心转移到阿富汗的决策。

  以内部政治裂痕依旧

  2月10日,以色列将举行议会大选,选举结果必将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以色列外交部长利夫尼去年9月在执政党前进党主席选举中获胜,获授权筹组联合政府。但由于利夫尼未承诺在耶路撒冷地位问题上不向巴勒斯坦妥协,议会第三大党沙斯党宣布不加入利夫尼领导的新执政联盟,组阁因此失败。尽管刚刚经过一场激烈的加沙战火,以色列内部的政治裂痕并未消弭。

  如今,各主要政党都希望抓住所剩不多的时间,为拉拢选民而加紧宣传攻势,前进党、工党和最大的反对党利库德集团成为最受关注的对象。

  其中,利库德集团将着力宣传其主席内塔尼亚胡的强硬和从政经验。工党希望突出其主席、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的正直和在危急时刻的决断力。前进党则重点关注其主席利夫尼在加沙行动期间外交努力的成果,称战争以多国领导人对以色列的行动表示理解而结束,显示了利夫尼的能力。

  以政坛鹰派人物占上风

  近40年来,以色列政坛的变化几乎都与巴勒斯坦问题息息相关。以色列的犹太选民在如何实现巴以和平问题上基本是对半开,一半主张动武,一半主张和谈。其结果是:在巴以局势平和期,温和的鸽派如佩雷斯等人吃香;而在局势动荡期,强硬的鹰派如内塔尼亚胡等则会占上风。以色列政坛就在这两种势力中摇摆了几十年。

  随着以色列大选日期的临近,在安全问题成为以色列选民首要关注的情况下,除非巴以局势发生戏剧性变化,否则,以内塔尼亚胡为首的右翼政府上台几乎已成定局。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严重对抗时期,利库德集团领导人内塔尼亚胡最受欢迎,工党主席巴拉克次之,前进党主席、现外长利夫尼排名第三。

  如果内塔尼亚胡在隆隆炮声中上台,他将比任何人都不愿意做出必要的妥协来帮助巴勒斯坦建国,实现巴以两国平等共处的和平图景。

  内塔尼亚胡4日傍晚在赫兹利亚会议发表演说认为,日前以色列国防军出兵加沙的表现值得肯定,但太早鸣金收兵为唯一遗憾,“至少应待全面推翻哈马斯才能罢休”。此外,内塔尼亚胡还重申了他在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和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只要美国不迫使以色列在定居点、被占领土、耶路撒冷和难民回归等几大根本分歧上作出某种妥协,以巴和谈就找不到出路。很显然,内塔尼亚胡上台将使奥巴马即将推动的中东和平之路荆棘丛生。
阿富汗大选:

  处“亡国”关口

  增兵非“灵丹”

  本报综合报道奥巴马就职当天表示,在落实从伊拉克撤军的同时,将全面评估阿富汗局势,以便制定出一项针对整个阿富汗及周边地区的全面政策。 这样,从伊拉克到阿富汗,美国“反恐重心东移”的策略正式付诸实施。

  对于奥巴马来说,阿富汗的任务显然相当艰巨,塔利班的活动范围已占到国土面积的72%,恐怖袭击和暴力冲突愈演愈烈。阿富汗将在8月20日举行总统选举和省级选举,这次选举注定不会平静,塔利班已经威胁将采取行动。

  阿富汗局势急剧恶化

  2001年10月,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推翻塔利班政权,随后在阿境内展开旷日持久的针对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织的反恐战争。

  但如今,虽有包括美军在内的约7万外国军队驻扎,阿富汗恐怖袭击和暴力冲突却愈演愈烈,安全局势加剧恶化。阿富汗政府和北约部队方面均承认,2008年是塔利班政权倒台以来阿局势最动荡的一年。

  2008年,阿富汗各类暴力袭击事件造成阿境内至少5000人死亡,其中包括283名外国士兵和超过2000名平民。无论是平民还是外国士兵伤亡数字,均创下了200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塔利班武装在阿富汗境内的活动更加频繁且广泛。独立智库“国际安全发展委员会”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塔利班去年在阿境内的武装活动范围已占到国土面积的72%,比例大大高于去年的54%。截至目前,塔利班已成为阿南部城镇和村庄的实际统治者,并且正在向首都喀布尔推进。

  阿富汗国防部发言人阿齐米1月初表示:“2009年安全形势与动荡的2008年相比不会有太大改变,战斗将更加艰难和猛烈。”

  美国独立评估小组1月份公布的最新研究报告表示,阿富汗当前正处于“亡国”的十字路口,如果美国、北约以及国际社会不立即行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局势,阿富汗将分崩瓦解,面临亡国之灾。

  阿富汗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诸多消极面也削弱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客观上有利于塔利班势力的扩张。阿政府在政权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腐败等问题招致民众不满,部分百姓已对政府司法机构彻底失望,去年在阿南部一些地区,当地人反而向“塔利班法庭”寻求公正。

  “阿富汗的根本问题不是塔利班太强,而是缺乏良好治理。”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1月18日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说,“为了推动阿富汗政府采取更切实积极的行动打击腐败,提高效率,我们流的血和花的钱已经够多了,我们甚至还为此作出了艰难的政治选择。”

  塔利班威胁袭击大选

  阿富汗将在今年8月20日举行总统选举和省级选举,本次选举无疑会让奥巴马政府头疼。

  阿富汗独立选举委员会1月早些时候已对媒体表示,政府在阿南部和东部等地区的控制力极弱甚至没有控制力,即使那里的民众愿意参与投票,但也会因受到塔利班等反政府武装的威胁而无法完成选民登记工作。塔利班去年10月份声称,届时将会向各个投票点和候选人发动恐怖袭击。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去年8月19日表示,有意在明年总统选举中谋求连任,以结束他尚未完成的工作。

  卡尔扎伊承认,政府运行不畅,腐败现象普遍存在,民众仍在经受打击恐怖主义战争的折磨,“我还有工作要做。从这一角度讲,是的,我愿意参加竞选”。令奥巴马政府尴尬的是,虽然人们对卡尔扎伊的幻想已经破灭,阿富汗目前还没出现任何可以替代他的总统人选。

  分析人士认为,奥巴马的增兵计划并不是解决阿富汗问题的“灵丹妙药”,只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才能给阿富汗带来持久的和平。
伊朗大选:

  保守派或连任

  美政策仍强硬

  本报综合报道自就职开始,在如何处理伊朗核问题上,奥巴马就已经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强大压力。

  早在大选时,奥巴马就建议与伊朗展开直接对话,但奥巴马释放的“善意”并未得到回报,伊朗不仅把首颗自主开发的卫星送入了轨道,而且也让美国展开的“羽毛球外交”计划胎死腹中。

  伊朗今年6月12日将举行总统选举,下任总统几乎毫无疑问将来自保守派,而伊朗现任总统内贾德也已表达连任的意愿。美国一直把伊朗定性为“支持恐怖主义最积极国家”并指责伊朗秘密研制核武器,可以预见,奥巴马政府无法改变这一立场,而内贾德再次当选后也不会立即改变强硬立场。

  美国向伊朗“伸出手”

  伊朗革命1979年胜利后,伊美关系恶化,美国政府1980年宣布同伊朗断交。美国一直把伊朗定性为“支持恐怖主义最积极国家”并指责伊朗秘密研制核武器,伊朗对此始终予以否认。如何处理同伊朗的关系,是奥巴马政府外交举措中值得关注的焦点之一。

  伊朗在伊斯兰世界尤其是什叶派穆斯林中有重要影响,在巴以、黎以、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多个国际热点问题上有一定的影响力。除伊朗核问题外,伊朗近年来加强同委内瑞拉、古巴、玻利维亚等拉美左翼政权的关系也令美国感到不安。

  阿富汗问题是奥巴马外交政策的另一焦点,阿富汗邻国及对其有影响力的国家都被美国纳入了政策考虑范围之内。美国深知,要想彻底击败塔利班、在阿富汗实现和平,必须赢得伊朗的支持。伊朗目前在阿富汗西部投资超过5亿美元,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伊朗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将其东北部城市马什哈德同阿富汗西部赫拉特省首府赫拉特连接起来,一条与之平行的铁路已在修建当中,电力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赫拉特。

  奥巴马在竞选总统期间曾表态,一旦当选总统,愿与伊朗总统内贾德面对面会谈。奥巴马的这种想法似乎正逐步付诸实践。1月26日,奥巴马在接受阿拉伯卫星电视台专访时说,他的政府愿意与伊朗对话,如果伊朗“松开拳头”,美方将“伸出手”。

  美国国务院2月2日宣布,应伊朗羽毛球联盟的邀请,美国女子羽毛球队将于3日至9日到伊朗参加法杰尔国际羽毛球赛等活动,这是奥巴马总统就职以来首支由美国政府资助赴伊朗参赛的运动队。美方表示,美国女子羽毛球队访问伊朗是为了开展“人与人的交流”,并期待伊朗羽毛球联盟参加7月举行的美国羽毛球公开赛。这一事态表明,长期僵冷的美伊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渐变。

  伊朗没有“松开拳头”

  对于奥巴马政府释放的“善意”,内贾德似乎并不“领情”。他认为,奥巴马政府须就对伊政策作出根本性改变,而不仅是战术性变化,美国应为过去60年内对伊朗犯下的“种种罪行”道歉。

  本月3日,伊朗成功把首颗自主开发的卫星送入轨道。而就在美国女子羽毛球队准备启程赴伊之际,伊朗外交部宣称,鉴于美方申请签证时间较晚,美国女子羽毛球队将无法参加定于2月5日在德黑兰举行的国际比赛。

  6月12日,伊朗将举行总统选举。内贾德的媒体顾问数天前披露,内贾德将谋求连任。但他将不得不接受包括现任国会议长、前核谈首席代表阿里·拉里贾尼、前总统拉夫桑贾尼以及改革主义者前总统哈塔米等人的激烈挑战。哈塔米的政治盟友1日披露,哈塔米可能将在数日内宣布参加下届总统选举。

  保守派主张在国内实行严格的宗教法令和社会管制,对外反对“各种外国霸权”;而以前总统哈塔米为首的改革派主张对内使社会更开化、更自由和更宽松,对外与西方国家进行和解。

  不过,普通伊朗民众都支持政府的强硬立场,反对任何阻止伊朗拥有核权利的行动,再加上伊朗近代有被外国压迫的屈辱历史,“抗压”观念特别强烈。

  正因为如此,在去年3月14日举行的议会选举中,保守派再次获得了明显优势。美国《时代周刊》认为,下任伊朗总统几乎毫无疑问将来自保守派。

  伊朗观察家们认为,总统选举的结果对伊朗在核问题、石油和其他外交政策上的走向不会有太多影响,伊朗还会按照既定的路线走下去。

  虽然温和保守派和改革派都反对内贾德“不必要地刺激西方国家”,但拥有最终决定权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一直在这些问题上持支持态度。

  无疑,对于奥巴马试图推行的“善意”的对伊政策来说,伊朗大选的结果几乎毫无积极的意义。《纽约时报》3日发表评论指出,尽管奥巴马当局不久前曾表示愿与伊朗方面展开直接对话,但是在未来几个月内,美国政府仍有可能对伊朗采取强硬政策。

  奥巴马面临的外交难题不少。
专家视角

  美国最终仍须招安塔利班

  本报讯(记者赵海建)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第一年就面临4场关键性大选,挑战不可谓不小。 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的著名专家陶文钊研究员。

  Q&A

  广州日报:

  奥巴马的中东中亚政策要等这4场大选结束之后才能确定吗?

  陶文钊:事实并非如此,如果那样,美国将会浪费很多时间。奥巴马的主要精力将放在国内问题上,在4年任期内都将如此。奥巴马刚刚就职两个多星期,不能指望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外交领域采取重要措施。但在外交问题上,奥巴马其实也已经在行动了。比如,奥巴马的中东特使乔治·米切尔已经决定在耶路撒冷设立一个地区办公室,常设工作人员,以方便他处理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邻国之间的事务。而希拉里·克林顿本月中旬将访问亚洲,朝核问题必将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Q&A

  广州日报:

  您怎样看待奥巴马决定从伊拉克撤军并将反恐重心放在阿富汗?

  陶文钊:本次伊拉克省级议会选举的顺利进行,为美国撤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现在伊拉克的安全形势确实比2007年增兵以前有改善了,但伊拉克的矛盾很多,像什叶派内部、逊尼派内部的矛盾,不同教派、不同族群之间的争端等。如果美军撤走了,伊拉克又重新乱起来,对奥巴马将是一种很大的挫折。

  美国增兵阿富汗之后,很有可能取得对塔利班的胜利,但不能完全消灭。因为,塔利班在阿富汗是有基础的,阿富汗不是一个现代国家,很多地方都是部落控制。塔利班放下武器就是老百姓,要把它彻底消灭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有消息说,奥巴马想换掉卡尔扎伊,但有没有可以替代他的人,现在还不好说。

  阿富汗问题的最终解决,只能是实现对塔利班的招安,把塔利班的温和派纳入到现在阿富汗的政府中,建立一个所谓民主和解的政府,但这首先必须取得对塔利班的军事胜利。
幸好我天朝没有大选,要不又给GLA找麻烦: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