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的玉米粥迎接奥巴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37:35
杨青平

大河健康报 【字号 大 中 小】【评论】【打印】【关闭】


  小布什走了,奥巴马来了,白宫换了新主人,但是,白宫的食谱没有变。最晚从尼克松开始,美国总统的每周食谱都有两顿玉米粥。

  白宫的营养师为什么给他们的总统规定每周两顿玉米粥呢?那是因为,玉米是美洲的传统食物,而且营养丰富。

  玉米原产美洲,至少有7000年种植历史,像我国的谷子一样古老。至今,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平时仍然喜爱吃玉米,每逢盛大节日,家家户户都要以玉米为主食。


  1492年,哥伦布船长发现美洲新大陆,也发现了玉米。玉米比欧洲、亚洲、非洲所有的春播农作物产量都高,而且不择冷暖,不择水旱,不择肥瘠,到处都可种植。玉米传到欧洲,成为主要栽培作物。但是玉米不适合烤面包,所以欧洲人不习惯吃玉米,而把玉米作为饲料。欧洲人移民美洲后,受印第安人影响,慢慢形成了吃玉米饼、喝玉米粥的习惯。如今,美国是世界第一玉米生产国,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美国玉米多用作饲料,最近几年又用来生产酒精,以替代石油。在美国,人吃的玉米虽然只占产量的很少一部分,但传统没有丢。美国人保持吃玉米的传统,并非怀旧,而是因为玉米的营养丰富。玉米的钙含量堪比牛奶,铁、硒含量也高于其他作物,维生素含量是小麦、大米的5~10倍,其中维生素B5可增强人的体力,玉米胚中的脂肪酸是最好的脂肪酸,已被证实的50种保健成分中,玉米含了7种。所以,白宫的营养师要把玉米列入总统的每周食谱。在中国,玉米的价值更是非比寻常。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几十年后,玉米传入中国。因为它比谷子、高粱产量高,所以很快占据主导地位。到康雍乾盛世,人口两三亿而粮食能自给,玉米功不可没。当然还有红薯,红薯也起源于美洲,在哥伦布之后传入中国。在清代以前,人口最多的时候,如东汉、盛唐、北宋、明朝中期,都不超过6000万,说明中国传统的农作物只能养活这么多人。农学家对玉米、红薯的如此赞誉,得到了历史学家的普遍承认。
zhongyi_20070710002.jpg

  清代太远了,就说新中国吧。人民公社时期,农民把小麦作为公粮缴给了国家,作为余粮很便宜地卖给了国家,一口人只剩下几十斤,只有过节日才吃顿白面,平时都是吃玉米。玉米粥,一个壮劳力一顿能喝一锅。不过农民不叫玉米粥,叫“糊涂”。我们生产队一个体力强健的妇女突然生病了,去乡卫生院看中医,自述饭量大减。医生问她一顿喝几碗糊涂,答曰:“三碗。”那时的碗,都像现在吃烩面的碗。医生大惊,又问,没病时喝几碗?答曰:“六碗。”杨青平

大河健康报 【字号 大 中 小】【评论】【打印】【关闭】


  小布什走了,奥巴马来了,白宫换了新主人,但是,白宫的食谱没有变。最晚从尼克松开始,美国总统的每周食谱都有两顿玉米粥。

  白宫的营养师为什么给他们的总统规定每周两顿玉米粥呢?那是因为,玉米是美洲的传统食物,而且营养丰富。

  玉米原产美洲,至少有7000年种植历史,像我国的谷子一样古老。至今,美洲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平时仍然喜爱吃玉米,每逢盛大节日,家家户户都要以玉米为主食。


  1492年,哥伦布船长发现美洲新大陆,也发现了玉米。玉米比欧洲、亚洲、非洲所有的春播农作物产量都高,而且不择冷暖,不择水旱,不择肥瘠,到处都可种植。玉米传到欧洲,成为主要栽培作物。但是玉米不适合烤面包,所以欧洲人不习惯吃玉米,而把玉米作为饲料。欧洲人移民美洲后,受印第安人影响,慢慢形成了吃玉米饼、喝玉米粥的习惯。如今,美国是世界第一玉米生产国,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美国玉米多用作饲料,最近几年又用来生产酒精,以替代石油。在美国,人吃的玉米虽然只占产量的很少一部分,但传统没有丢。美国人保持吃玉米的传统,并非怀旧,而是因为玉米的营养丰富。玉米的钙含量堪比牛奶,铁、硒含量也高于其他作物,维生素含量是小麦、大米的5~10倍,其中维生素B5可增强人的体力,玉米胚中的脂肪酸是最好的脂肪酸,已被证实的50种保健成分中,玉米含了7种。所以,白宫的营养师要把玉米列入总统的每周食谱。在中国,玉米的价值更是非比寻常。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几十年后,玉米传入中国。因为它比谷子、高粱产量高,所以很快占据主导地位。到康雍乾盛世,人口两三亿而粮食能自给,玉米功不可没。当然还有红薯,红薯也起源于美洲,在哥伦布之后传入中国。在清代以前,人口最多的时候,如东汉、盛唐、北宋、明朝中期,都不超过6000万,说明中国传统的农作物只能养活这么多人。农学家对玉米、红薯的如此赞誉,得到了历史学家的普遍承认。
zhongyi_20070710002.jpg
  清代太远了,就说新中国吧。人民公社时期,农民把小麦作为公粮缴给了国家,作为余粮很便宜地卖给了国家,一口人只剩下几十斤,只有过节日才吃顿白面,平时都是吃玉米。玉米粥,一个壮劳力一顿能喝一锅。不过农民不叫玉米粥,叫“糊涂”。我们生产队一个体力强健的妇女突然生病了,去乡卫生院看中医,自述饭量大减。医生问她一顿喝几碗糊涂,答曰:“三碗。”那时的碗,都像现在吃烩面的碗。医生大惊,又问,没病时喝几碗?答曰:“六碗。”
现在,农民天天吃白馍捞面,但是每天至少要喝一顿糊涂,不喝便想得慌。在城市,营养师一提喝粥,必推荐燕麦粥,因为这是西方人的饮食传统,要不就推荐小米粥,因为小米在中国古代是五谷之首。之所以忽视玉米粥,是因为他们不懂农业。

  燕麦,耐寒耐旱,主要在西北地区种植,营养也丰富,但产量很低,所以不具备推广价值。燕麦的一种叫莜麦,比燕麦产量稍高,面积稍大,但如果全国人民每天都喝莜麦粥,也是不够的。小米也是这样,虽营养,但量不足。而玉米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中国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玉米生产大国。中国的玉米也主要用作饲料,但中国的农民以及保持农民本色的城里人永远都喜欢喝糊涂。


  关于玉米,我浮想联翩。如前所述,玉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5,而维生素B5可以增强人的体力,我们生产队那位妇女之所以体力强健,莫非正因为她每顿能喝六碗糊涂。曾在电视上看到,南美一个印第安部落,人人擅长跑,秘诀就是途中不停地喝玉米粥。二十年前陪女儿看动画片,知道大力水手,他一吃菠菜,便力大无比,女儿因此喜欢吃菠菜,而菠菜是不含维生素B5的。若改为大力水手喜欢喝玉米粥,则更具科学道理,今天的80后,恐怕都像他们的父辈一样养成喝糊涂的习惯了。

  现代人为了口福而食不厌精,为了营养平衡也食不厌粗。玉米比燕麦、莜麦、小米更粗,所以应首选玉米。煮玉米粥,要放点碱面。维生素B5与其他分子结合而存在,在碱性环境里才能分解出来。碱性能使淀粉糊化,使玉米粥更黏糊。碱性能使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玉米粥的香气由此而来。

  我们男人,都当不了总统,难道不可以像总统一样喝玉米粥吗?女人们也要喝。我曾读过《清宫琐记》,是个西方女人写的。这书被史学家视为“信史”,书中说慈禧太后也喜欢喝玉米粥。慈禧皮肤那么好,莫非是喝玉米粥喝的。因为皮肤粗糙的人,都缺乏维生素B5。那么,当不了太后的女人们,也都喝玉米粥吧!
棒渣粥,又叫玉米粥。玉米,在农村地方叫做玉米棒子,简称棒子。将玉米粒打碎而成的玉米粒碎渣叫做棒渣。具体做法是:锅里放适量的水,把水烧开,然后把碗中用水搅拌均匀的棒渣(玉米面)到入锅中。这里要注意,不是把干的棒渣(玉米面)放到入锅里,那样粥里很容易起疙瘩。先把棒渣(玉米面)盛在一个较大的碗里,加水用筷子搅拌均匀成糊状。棒渣(玉米面)下锅后,用中火煮,粥快开时,用大勺子适当搅动,防止棒渣(玉米面)粘锅底。锅开以后不要立即关火,要想棒渣粥好吃,先关小火,再煮几分钟,这个几分钟是为了把粥做得更好吃。粥煮的时间稍长一点,粥才会有香味。这还不够,棒渣粥真正要好吃,还需要加一点碱面,这个碱面即蒸馒头时用的碱面,这样棒渣粥的香味才能真正出来。做棒渣粥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直到能把棒渣粥做的不稀不稠又好吃。
  有人认为熬粥时放碱,既省时,又黏稠,口感好。但是放碱之后,米(大米、小米)中的维生素会被加速破坏。缺乏维生素B1不但使人易患脚气病和便秘,还会产生疲倦、健忘、焦虑不安等症状,长期不足还会影响到心脏及肌肉的功能。因此,熬米粥不能放碱。在煮玉米粥时可加少量碱,因为玉米中多为结合型烟酸,加碱能使结合型烟酸变成游离型烟酸,为人体所吸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