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军军衔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12:40
未命名.jpg
这是少校军衔?未命名.jpg
这是少校军衔?
少将吧!我看着像颗星,后面的人肯定是上校,肩头三朵梅花。对比下前后的不同,可以肯定前面的人是一颗星
说到国军军衔,还想到一个问题,国军兵团和军两级均为中将衔,如淮海战役时,从剿总副总指挥杜聿明到军长杨伯涛,两级半都是中将,这指挥起来不觉得“级差”太小吗?
据我所知,抗战胜利后,国军采用美式军装所使用的军衔为1、将官:衣袖口加一根红线,金色梅花领章、金星肩章。其中蒋介石一人为五星,白崇禧等均为四星。2、校、尉级军官衣袖口加一根黄线,领章均为白色两枝步枪交叉金属章,肩章校官为白色梅花,尉官为依美军的白色金属直条。另校、尉官均为三级,无大校、准尉军衔,将、校官才着呢制军服。
一般来说,职务和军衔是相互对等的,但是与军衔相关最密切的还是从军的资历。大多数国家都存在一个编制军衔区的问题,因为资历的高低而跨二到三个军衔。
    比如举个例子:我国对于大军区副职的编制军衔区是上将到少将,其中以中将为主要军衔。也就是说,担任大军区副职的军官资历深的可以授上将军衔,资历浅的可以是少将,而以中将为主要军衔。
    在解放战争中,国军的剿总指挥部相当于大军区,正职司令应当授予上将军衔,也就是三到四颗星,比如顾祝同、白崇禧、刘峙等人。而杜聿明是任剿总副司令,后来因刘峙实在无能,代理司令而实际上接过了指挥权。虽然说军衔低了点,但其所属部队如邱清泉兵团的第5军却是其抗战时所带老部队,而且还因其是老头子的嫡系钦点,况且其与各军长、司令官的私人人脉也不错,所以实际指挥上并没有太多的障碍,他的命令大家还是都听的。
    这其实也是世界性的问题,历史上有不少这样军衔和职务不相称的事。比如:抗战初日军的师团长的标准军衔是中将,而在其之上的军司令以及方面军司令却也是中将军衔,而大将(相当于上将)只存在于军方中央机构中,直到后期方面军司令才被授予大将军衔。又比如卫国战争时,苏军一个团的团长阵亡,而接任的新团长却是一个被破格提升的大尉连长,这就出现了不少中校、少校要向大尉请示汇报的尴尬场面,不过这没办法,谁让人家职务高呢。
    这种情况在美军中就被很好的解决了,因为美军实行的是永久军衔和临时军衔并存的制度,严格的规定了军衔和职务的对等关系。也就是说职务与军衔相符合,不管任职的人资历深浅。打个比方:就算只入伍了一天,只要你担任了团长,就被授予上校军衔。不过这是临时军衔,只存在于战争中你所担任特定职务的期间,只要卸任就恢复你原本的永久军衔。而永久军衔就是随你从军资历而被授予的,一般不得与临时军衔相差三级以上。举个例子:众所周知的巴顿在一战时是潘兴将军的副官,一战结束前是上校军衔,而胜利回家后马上被降至少校军衔,所以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一个有战功的人战后不升反降呢?其实这就是临时军衔在作怪,巴顿当时按资历只是少校军衔,但他担任的是潘兴将军的副官,职务对应至少应该是上校,所以就被授予了临时上校衔,一旦战后不担任这个职务,就又恢复了他本来就有的少校永久军衔。二战时1944年底,巴顿将军带着他的第三军团驰骋的法国战场,他带着三颗金星威风八面,而他实际的军衔却只刚刚晋升少将而已。
    因为其他国家不存在临时军衔的制度,而军衔、职务所对应的关系又比较模糊,所以才出现了“级差”比较小的现象。
原帖由 ss8318628 于 2009-2-5 15:17 发表
据我所知,抗战胜利后,国军采用美式军装所使用的军衔为1、将官:衣袖口加一根红线,金色梅花领章、金星肩章。其中蒋介石一人为五星,白崇禧等均为四星。2、校、尉级军官衣袖口加一根黄线,领章均为白色两枝步枪交叉 ...



袖口尉官是蓝色,校官是黄色.有区别的.
原帖由 kutoo 于 2009-2-5 14:19 发表
说到国军军衔,还想到一个问题,国军兵团和军两级均为中将衔,如淮海战役时,从剿总副总指挥杜聿明到军长杨伯涛,两级半都是中将,这指挥起来不觉得“级差”太小吗?

***********************************************************************
国军黄埔生在大陆时期没有一个上将(中将加上将衔不算),据说是因为上将多数是保定、陆大或者士官学校的,黄埔生相当于晚辈,没有资格。
学习了。。。。。。。。。。。。
应该开个专题,普及一下基本知识。
原帖由 嚎叫的鹰 于 2009-2-5 20:02 发表
一般来说,职务和军衔是相互对等的,但是与军衔相关最密切的还是从军的资历。大多数国家都存在一个编制军衔区的问题,因为资历的高低而跨二到三个军衔。
    比如举个例子:我国对于大军区副职的编制军衔区是上将到少将,其中以中将为主要军衔。也就是说,担任大军区副职的军官资历深的可以授上将军衔,资历浅的可以是少将,而以中将为主要军衔。
...

大军区副职最高军衔为中将,不可以授予上将
楼主能否在这方面加深点,图中的国军是少将!
我人民解放军,副营可以是上尉,也可以是少校,中校可以是副团,也可能正营
国军抗战以后的军衔制,规定上将分为二级、一级、特级三个级别,分别佩三星、四星、五星肩章。将官领花是梅花,军衔标志是五角星
将官领花是梅花,军衔标志是五角星
1931年4月国民党政府颁布“陆、空军军官佐及士兵等级表”,军队官员仍分为军官、军佐两类。军官军衔仍分为三等九级,并沿用北洋政府时期的衔称。随着空军的发展,增设航空军官,这是中国第一次设置空军军衔(实际佩带是1933年2月)。军佐仍不设上等第一级,故最高军衔为中将,在军佐衔称上取消了原来合有职称的内容,改为军衔加专业勤务字样。例如,军需总监改称军需中将,一等军医正改称军医上校,三等司药正改称司药少校,一等兽医改称兽医上尉,其余类推。少尉军官之下仍设准尉一级,与准尉同等官称准佐,准尉和准佐均“不列入官等”。士兵亦仍分六级,除废除掌工、鞍工、靴工等烦琐的名称外,基本沿用原衔称。

1934年7月和1935年1月,国民党政府先后重新颁布“陆海空军官制表”和“陆海空军士兵等级表”,陆军增设通信兵衔,空军增设机械、军需、军医衔,海军兵衔改为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并在三等兵之下增设一等练兵、二等练兵。至此,陆海空三军各自形成独立的军衔体系。另外,军佐又恢复了北洋政府时期含有职称内容的衔称,一直沿用至1949年。

1935年3月,国民党政府颁布“上将任官施行条例”和“特级上将授任条例”,把上将衔分为三级:一为二级上将,又称三星上将,授予“建有殊勋”的陆海空军中将;二为一级上将,又称四星上将,授予“再建殊勋”的陆海空军二级上将(相当于元帅衔);三为特级上将,又称五星上将,授予“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大元帅衔)。经过以上充实、修订,国民党军队军官军衔计三等十一级,军佐军衔计三等八级。

1942年国民党政府修正颁布“陆海空军官制表”和“陆海空军士兵等级表”,陆军又增设战车兵衔;空军又增设电信、测候衔,并在军士之上增设军士长衔,分一、二、三等。海军军衔未作更动。这样,陆海空三军军衔又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1945年2月,国民党政府重新颁布“空军官制表”和“空军士兵等级表”,其军衔等级仍同前。空军军衔薪金,从下士至中将各分为一、二、三级,二等兵至上等兵各分为两级,放有一、二、三级将校尉等之称。此后,至1949年国民党政府覆灭,未再见其军衔有大的更动
谢谢楼上的贴,长见识了
我是来学习的
我来看帅哥的~~~~~~~
原帖由 嚎叫的鹰 于 2009-2-5 20:02 发表
一般来说,职务和军衔是相互对等的,但是与军衔相关最密切的还是从军的资历。大多数国家都存在一个编制军衔区的问题,因为资历的高低而跨二到三个军衔。
    比如举个例子:我国对于大军区副职的编制军衔区是上将到 ...



麦克阿瑟一战后是西点的校长,少将,就他幸运啊.
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军衔啊。
学习了
巡阅使 发表于 2009-2-5 22:16
错误,国军黄埔生有一个人升了上将,就是西北那位小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