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司令员吴胜利撰文论述我海军30年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47:21
海军司令员吴胜利撰文论述我海军30年建设  
2009年01月20日   来源:解放军报  





    人物小传:吴胜利,河北吴桥人,1945年8月出生,1964年8月入伍。历任副航海长、副舰长、护卫舰舰长、驱逐舰舰长、驱逐舰支队长、上海基地副参谋长、福建基地参谋长、大连舰艇学院院长、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副总参谋长,现任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海军上将军衔。中国共产党第17届中央委员。
    沐浴着党的创新理论的灿烂阳光,海军建设充满加快发展、推进转型的蓬勃生机,我为自己能赶上难得的机遇倍感欣慰和自豪。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海军官兵不断与退役舰机告别;随着战法训法改革创新,海军部队不断与旧的训练模式告别;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海军各级不断与一些旧观念旧习惯告别,这都是跨越与变革的标志。在众多的挥手告别中,我想起海军实施暖心惠兵工程的前前后后,有许多新的认识和感悟。

    暖心惠兵工程,是海军在军委、总部关心支持下,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筹划指导海军建设创新发展的实际举措之一。通过这项工程的启动和实施,我深深感到,海军建设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爱,离不开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作支撑,离不开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航向、照耀航程。



  水兵吃住“上岸”

    “进港不上岸、吃饭蹲甲板、开会坐马扎、睡觉放挂板”,水兵生活多少年都是这样过来的。我曾长期在舰艇工作并当过多年舰长,也有过这种经历。《军港之夜》中唱道:“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歌词很美,现实生活却很艰苦。以水面舰艇住舱为例,空间狭小,人员拥挤,有的驱逐舰最大住舱住54人,设三层床铺,单铺面积不足1.5平方米。早期的一些舰艇没有空调,舱室冬天似冰窖,夏天像蒸笼。南方烈日下的甲板像煎锅,打个鸡蛋在上面,几分钟就能烤熟,一点不夸张。

    住宿成问题,吃饭也不易。舰艇舱内温湿度变化大,主副食品难保鲜,夏天厨房狭小温度高,做饭如同洗桑拿,炉灶锅深口子小,炒菜就像搅浆糊。特别是一些老水面舰艇,无论大小都是一没餐厅、二没餐桌,水兵们只能蹲在甲板上就餐,三九天在寒风中吃冷饭,三伏天个个晒得满身汗,下雨就得端着饭碗东躲西藏。

    舰艇部队这种传统生活方式能不能改一改呢?2007年8月,我下部队和官兵们谈起水兵上岸食宿的初步设想,大家很兴奋。一名舰长激动地说:“靠码头后能够在岸上吃住,是几代水面舰艇官兵的梦想,我们举双手赞成!”但也有人想,会不会有这样一些异议:水兵就应该常年生活在舰艇上,上岸食宿还叫水兵吗?上岸吃住会不会淡化水兵以舰为家、以苦为荣的思想,丢掉艰苦奋斗的好传统?会不会影响紧急备战备航,降低部队战斗力?

    面对众说纷纭,海军党委一遍又一遍地学习理解胡主席关于要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来贯彻的重要论述,深深感到,胡主席对海军建设非常关心,多次视察海军部队,巡海疆、走军港、登舰艇、进舱室,深入基层问寒问暖,与海军官兵心相连、情相依,像一股和煦的春风温暖着海军官兵的心。常委们一致认为,我们有责任把胡主席对广大水兵的关怀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抓好水兵“上岸”工程事关保障理念、保障模式的根本转变,事关保障力、战斗力的生成提高,事关海军转型建设大局,顺应时代进步潮流,符合科学发展要求,是贯彻落实胡主席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化,是一件大事,务必抓好。

    摆脱习惯思维,重在拓展世界眼光。我和海军其他领导告诉机关和部队的同志: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确保海军舰员海上执行任务返港后能得到充分休整,都建造了大批军官、士官和士兵公寓,除值勤人员外,所有舰员、甚至包括航母舰员都上岸食宿。重视人性化设计不是西方军队的专利,以人为本与从严治军是辩证的统一体,统一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化海军的实践之中。

    为了用事实增强说服力,海军有关部门通过深入调研拿出一份分析报告,我和许多同志看后彻夜难眠。这个报告,帮助心有疑虑的同志算清了四笔账:一是健康账。舰艇住舱空间小、温度高、湿度大,弥漫着多种异味,加上噪声影响和电磁辐射,不仅使官兵易患胃病、关节炎、皮肤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身体疾病,而且容易产生抑郁、烦躁、失眠、情绪波动等心理症状,水兵“上岸”对提高健康水平大有好处。二是经济账。水面舰艇部队现行的食宿保障模式,在油、水、电和食品原料上都有较大浪费,舰艇自发电成本至少是市电价格的3倍,采用舰艇燃油锅炉供暖费用是岸基供暖的2倍,尤其是生活用电仍由舰艇辅机发电,会增加辅机大修次数,缩短使用寿命,降低舰艇在航率。水兵上岸食宿,可以延长舰艇服役年限,提高军事经济效益。三是环保账。过去水面舰艇没有完善的排污系统,驻泊码头普遍没有污水接收处理设施,食宿在舰艇上产生的生活污水、油污水直排港内;官兵露天就餐的遗留食物很多直接倒进港内,造成对军港、码头环境的污染。上岸吃住,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四是战斗力建设账。水兵出海战风斗浪,体力精力消耗很大,返航能上岸吃住,有益休养身心、恢复体能。从海军使命拓展和转型发展看,执行航程远、周期长的任务日趋增多,更需要通过变革生活方式,来消除疲惫,使部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从早已解决上岸吃住问题的潜艇部队看,对影响紧急备战备航的担心,也是不必要的。通过算账,使各级强化了保障力就是战斗力的观念,认识到推进这项改革,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和构建资源节约型保障模式及环境友好型军港营区的迫切需要,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认识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行动在更新观念中加快。海军党委在机关规划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先在12个舰艇(团)大队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争取3年内全部解决小型水面舰艇官兵“上岸”问题,然后逐步推广至其他水面舰艇。水兵生活小区建设,要按照“分区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环保美观”的要求,提高建设起点,水兵宿舍要像大学生宿舍一样,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充分体现对士兵主体地位的尊重。

    暖心惠兵,心心相通。方案上报后,立即得到军委、总部的重视和支持。在郭伯雄副主席亲自主持召开的一次军委常务会议上,批准了海军舰艇官兵“上岸”工程的试点经费。此后,郭副主席一直牵挂着这项工程,来海军检查指导工作时勉励我们,要把它作为贯彻以人为本建军治军理念的实际行动来抓好落实。总后领导和总后财务部、基建营房部等部门领导,多次来海军与有关部门一起调研论证,一起解决难题。

    2008年4月9日,胡主席视察海军驻三亚部队时深情地嘱咐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继续下大功夫抓好基层建设,夯实部队建设发展的基础。我和陪同视察的时任海军政委胡彦林同志以及海军其他领导,把胡主席这番话,一字一句地记在心中,推进水兵“上岸”食宿这项暖心惠兵工程的决心更加坚定。

    观念变,气象新;行动快,早受惠。经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一幢幢崭新的水兵楼在军港营区拔地而起。新建的水兵楼,生活设施齐全,条件今非昔比。楼内楼外,设有网络学习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战场环境适应室、心理调适室等系列配套活动区,水兵们既可健身锻炼、学习训练,也可上网冲浪、喝咖啡品茶。除试点单位之外,还有一些三级以下舰艇部队,主动加快建设步伐,解决了水兵“上岸”食宿问题;有的组建较早的驱逐舰支队也多方筹集资金,在岸上建起了宽敞整洁、设施先进、使用方便的新型水兵餐厅。

    前些时候我下部队,走一路,看一路,感慨一路。在东海舰队某快艇大队,水兵生活小区呈现“营在园中,路在树中,房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和谐意境,突出“生态军营”主题;空调进宿舍,房间带卫浴,让水兵有一个私密空间,体现“人文关怀”理念;官兵食用自助餐,餐厅有空调、洗碗机、电子消毒柜、大屏幕液晶电视等,贯穿“健康饮食”思路。驻城市部队改观很大,驻海岛部队也不落伍。某导弹快艇大队曾以偏僻落后著称,如今崭新的水兵公寓、水兵餐厅、水兵超市,幽静的亭台水榭、九曲回桥,使这里变成了“海上花园”。在外驻训一年回来的官兵,对岛上发生的变化难以置信,舰艇进港时,一度怀疑进错了港口、靠错了码头……

    谈起舰艇官兵“上岸”工程的实施成果,水兵们个个兴奋不已,坚定地表示,一定要以“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实际行动,建海上劲旅,练过硬精兵!

    说实话,我很喜欢听《军港之夜》,但我更希望随着这项工程的继续推进,有更多的水兵圆就“军港之夜”不再“头枕波涛”的梦想。

    学习室“落户”海疆

    长期以来,舰艇部队经常遇到的一件发愁事,是没有像样的学习室,组织政治教育和文化学习,常常在甲板上支块黑板上课,找块阴凉地讨论,还要跟着太阳照射的角度变化调整位置;遇上刮风下雨,不是中断上课,就是转入住舱。官兵平时只能在狭小的舱室看书,趴在吊铺上做笔记、写家信。

    2005年4月,军委徐才厚副主席到地处亚热带的某驱逐舰支队调研时,看到基层官兵在凉亭里读书、在树荫下听课、在膝盖上做笔记,当即指示要重视部队学习室建设,让官兵出海回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随后,徐副主席又亲自协调有关部门筹措建设经费,每次到海军部队检查指导工作,都要亲自看一看学习室建设的进展情况。

    当时我已到总参工作,得知军委首长如此关心海军学习室建设,非常感动。我反复在想:露天当课堂、膝盖当课桌的现象,在海军沿袭了多年,这些情况我们不是不熟悉,可为什么压根没想过要去建学习室呢?我感到,值得反思的地方实在太多。

    军委首长对改善水兵学习条件的关心,引发了各级的深思。海军常委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海军舰艇部队没有学习室的状况不彻底改变,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不适应,与转型建设新要求不适应,与官兵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适应。除了总部安排舰艇部队学习室建设经费外,海军各级还要自筹经费,同步把航空兵和陆勤部队的学习室建设好。

    我从总参回到海军任职后,看到学习室建设已全面启动,很高兴。我和刘晓江政委继续把学习室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暖心惠兵工程来抓。海军其他领导和学习室建设领导小组的同志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

    随着覆盖万里海疆的1413间学习室全部竣工开放,海军部队彻底与没有学习室的历史挥手告别,这个变化在部队产生了三大影响:

    ——为理论武装和政治教育搭建了现代化的新平台。北海舰队某快艇支队舰连理论学习小组活跃于军港、码头、战舰,架起创新理论通向基层官兵的桥梁;东海舰队在舟山片部队开展系列活动,大力培育战斗精神;南海舰队某快艇支队以把创新理论“学进去、写出来、讲出来、唱出来、演出来、做出来”为内容的“一进五出”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海后某基地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指引我成长”活动,让创新理论彰显魅力。我问这些教育实践活动为什么受欢迎、效果好?部队官兵异口同声地说: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学习平台、活动载体和直观感受,发生了与时俱进的新变化。

    ——给部队精神生活和军心凝聚注入了新活力。走进军港营区学习室,我欣喜地看到:图书学习室里,军事类、政工类、社科类、文学类图书包罗万象,就像小型图书馆;舰艇长学习室里,运用网上模拟训练系统,能开展战法研讨、图上推演、模拟对抗;电子阅览室里,官兵随时可以阅读电子图书,观看科技资料,浏览军事期刊,畅游知识海洋;网络学习室里,官兵博览新闻,尽情网上冲浪。

    ——营造了创建学习型军营、争当知识型水兵的新氛围。利用学习室,各部队广泛开展“闪光的金锚”读书活动,使多读书、读好书蔚然成风;利用连通学习室的国家卫星信息资源,网络大学上舰上岛,覆盖偏远分散单位,满足了官兵对求知成才的渴望;利用遍布军营的网络学习室、海军政工网、部队局域网和水兵网吧,为官兵求知求乐求新拓展了广阔空间。我问,学习室对官兵学习成才带来哪些新变化?不少官兵说,最大的变化是,学习环境校园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手段现代化、学习视野国际化,拉近了官兵素质培养与推进海军转型的距离。海军司令员吴胜利撰文论述我海军30年建设  
2009年01月20日   来源:解放军报  





    人物小传:吴胜利,河北吴桥人,1945年8月出生,1964年8月入伍。历任副航海长、副舰长、护卫舰舰长、驱逐舰舰长、驱逐舰支队长、上海基地副参谋长、福建基地参谋长、大连舰艇学院院长、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副总参谋长,现任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海军上将军衔。中国共产党第17届中央委员。
    沐浴着党的创新理论的灿烂阳光,海军建设充满加快发展、推进转型的蓬勃生机,我为自己能赶上难得的机遇倍感欣慰和自豪。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海军官兵不断与退役舰机告别;随着战法训法改革创新,海军部队不断与旧的训练模式告别;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海军各级不断与一些旧观念旧习惯告别,这都是跨越与变革的标志。在众多的挥手告别中,我想起海军实施暖心惠兵工程的前前后后,有许多新的认识和感悟。

    暖心惠兵工程,是海军在军委、总部关心支持下,贯彻落实胡主席重要指示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筹划指导海军建设创新发展的实际举措之一。通过这项工程的启动和实施,我深深感到,海军建设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爱,离不开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作支撑,离不开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航向、照耀航程。



  水兵吃住“上岸”

    “进港不上岸、吃饭蹲甲板、开会坐马扎、睡觉放挂板”,水兵生活多少年都是这样过来的。我曾长期在舰艇工作并当过多年舰长,也有过这种经历。《军港之夜》中唱道:“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歌词很美,现实生活却很艰苦。以水面舰艇住舱为例,空间狭小,人员拥挤,有的驱逐舰最大住舱住54人,设三层床铺,单铺面积不足1.5平方米。早期的一些舰艇没有空调,舱室冬天似冰窖,夏天像蒸笼。南方烈日下的甲板像煎锅,打个鸡蛋在上面,几分钟就能烤熟,一点不夸张。

    住宿成问题,吃饭也不易。舰艇舱内温湿度变化大,主副食品难保鲜,夏天厨房狭小温度高,做饭如同洗桑拿,炉灶锅深口子小,炒菜就像搅浆糊。特别是一些老水面舰艇,无论大小都是一没餐厅、二没餐桌,水兵们只能蹲在甲板上就餐,三九天在寒风中吃冷饭,三伏天个个晒得满身汗,下雨就得端着饭碗东躲西藏。

    舰艇部队这种传统生活方式能不能改一改呢?2007年8月,我下部队和官兵们谈起水兵上岸食宿的初步设想,大家很兴奋。一名舰长激动地说:“靠码头后能够在岸上吃住,是几代水面舰艇官兵的梦想,我们举双手赞成!”但也有人想,会不会有这样一些异议:水兵就应该常年生活在舰艇上,上岸食宿还叫水兵吗?上岸吃住会不会淡化水兵以舰为家、以苦为荣的思想,丢掉艰苦奋斗的好传统?会不会影响紧急备战备航,降低部队战斗力?

    面对众说纷纭,海军党委一遍又一遍地学习理解胡主席关于要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来贯彻的重要论述,深深感到,胡主席对海军建设非常关心,多次视察海军部队,巡海疆、走军港、登舰艇、进舱室,深入基层问寒问暖,与海军官兵心相连、情相依,像一股和煦的春风温暖着海军官兵的心。常委们一致认为,我们有责任把胡主席对广大水兵的关怀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抓好水兵“上岸”工程事关保障理念、保障模式的根本转变,事关保障力、战斗力的生成提高,事关海军转型建设大局,顺应时代进步潮流,符合科学发展要求,是贯彻落实胡主席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化,是一件大事,务必抓好。

    摆脱习惯思维,重在拓展世界眼光。我和海军其他领导告诉机关和部队的同志:在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确保海军舰员海上执行任务返港后能得到充分休整,都建造了大批军官、士官和士兵公寓,除值勤人员外,所有舰员、甚至包括航母舰员都上岸食宿。重视人性化设计不是西方军队的专利,以人为本与从严治军是辩证的统一体,统一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化海军的实践之中。

    为了用事实增强说服力,海军有关部门通过深入调研拿出一份分析报告,我和许多同志看后彻夜难眠。这个报告,帮助心有疑虑的同志算清了四笔账:一是健康账。舰艇住舱空间小、温度高、湿度大,弥漫着多种异味,加上噪声影响和电磁辐射,不仅使官兵易患胃病、关节炎、皮肤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身体疾病,而且容易产生抑郁、烦躁、失眠、情绪波动等心理症状,水兵“上岸”对提高健康水平大有好处。二是经济账。水面舰艇部队现行的食宿保障模式,在油、水、电和食品原料上都有较大浪费,舰艇自发电成本至少是市电价格的3倍,采用舰艇燃油锅炉供暖费用是岸基供暖的2倍,尤其是生活用电仍由舰艇辅机发电,会增加辅机大修次数,缩短使用寿命,降低舰艇在航率。水兵上岸食宿,可以延长舰艇服役年限,提高军事经济效益。三是环保账。过去水面舰艇没有完善的排污系统,驻泊码头普遍没有污水接收处理设施,食宿在舰艇上产生的生活污水、油污水直排港内;官兵露天就餐的遗留食物很多直接倒进港内,造成对军港、码头环境的污染。上岸吃住,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四是战斗力建设账。水兵出海战风斗浪,体力精力消耗很大,返航能上岸吃住,有益休养身心、恢复体能。从海军使命拓展和转型发展看,执行航程远、周期长的任务日趋增多,更需要通过变革生活方式,来消除疲惫,使部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从早已解决上岸吃住问题的潜艇部队看,对影响紧急备战备航的担心,也是不必要的。通过算账,使各级强化了保障力就是战斗力的观念,认识到推进这项改革,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和构建资源节约型保障模式及环境友好型军港营区的迫切需要,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认识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行动在更新观念中加快。海军党委在机关规划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先在12个舰艇(团)大队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争取3年内全部解决小型水面舰艇官兵“上岸”问题,然后逐步推广至其他水面舰艇。水兵生活小区建设,要按照“分区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环保美观”的要求,提高建设起点,水兵宿舍要像大学生宿舍一样,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充分体现对士兵主体地位的尊重。

    暖心惠兵,心心相通。方案上报后,立即得到军委、总部的重视和支持。在郭伯雄副主席亲自主持召开的一次军委常务会议上,批准了海军舰艇官兵“上岸”工程的试点经费。此后,郭副主席一直牵挂着这项工程,来海军检查指导工作时勉励我们,要把它作为贯彻以人为本建军治军理念的实际行动来抓好落实。总后领导和总后财务部、基建营房部等部门领导,多次来海军与有关部门一起调研论证,一起解决难题。

    2008年4月9日,胡主席视察海军驻三亚部队时深情地嘱咐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继续下大功夫抓好基层建设,夯实部队建设发展的基础。我和陪同视察的时任海军政委胡彦林同志以及海军其他领导,把胡主席这番话,一字一句地记在心中,推进水兵“上岸”食宿这项暖心惠兵工程的决心更加坚定。

    观念变,气象新;行动快,早受惠。经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一幢幢崭新的水兵楼在军港营区拔地而起。新建的水兵楼,生活设施齐全,条件今非昔比。楼内楼外,设有网络学习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战场环境适应室、心理调适室等系列配套活动区,水兵们既可健身锻炼、学习训练,也可上网冲浪、喝咖啡品茶。除试点单位之外,还有一些三级以下舰艇部队,主动加快建设步伐,解决了水兵“上岸”食宿问题;有的组建较早的驱逐舰支队也多方筹集资金,在岸上建起了宽敞整洁、设施先进、使用方便的新型水兵餐厅。

    前些时候我下部队,走一路,看一路,感慨一路。在东海舰队某快艇大队,水兵生活小区呈现“营在园中,路在树中,房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和谐意境,突出“生态军营”主题;空调进宿舍,房间带卫浴,让水兵有一个私密空间,体现“人文关怀”理念;官兵食用自助餐,餐厅有空调、洗碗机、电子消毒柜、大屏幕液晶电视等,贯穿“健康饮食”思路。驻城市部队改观很大,驻海岛部队也不落伍。某导弹快艇大队曾以偏僻落后著称,如今崭新的水兵公寓、水兵餐厅、水兵超市,幽静的亭台水榭、九曲回桥,使这里变成了“海上花园”。在外驻训一年回来的官兵,对岛上发生的变化难以置信,舰艇进港时,一度怀疑进错了港口、靠错了码头……

    谈起舰艇官兵“上岸”工程的实施成果,水兵们个个兴奋不已,坚定地表示,一定要以“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实际行动,建海上劲旅,练过硬精兵!

    说实话,我很喜欢听《军港之夜》,但我更希望随着这项工程的继续推进,有更多的水兵圆就“军港之夜”不再“头枕波涛”的梦想。

    学习室“落户”海疆

    长期以来,舰艇部队经常遇到的一件发愁事,是没有像样的学习室,组织政治教育和文化学习,常常在甲板上支块黑板上课,找块阴凉地讨论,还要跟着太阳照射的角度变化调整位置;遇上刮风下雨,不是中断上课,就是转入住舱。官兵平时只能在狭小的舱室看书,趴在吊铺上做笔记、写家信。

    2005年4月,军委徐才厚副主席到地处亚热带的某驱逐舰支队调研时,看到基层官兵在凉亭里读书、在树荫下听课、在膝盖上做笔记,当即指示要重视部队学习室建设,让官兵出海回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随后,徐副主席又亲自协调有关部门筹措建设经费,每次到海军部队检查指导工作,都要亲自看一看学习室建设的进展情况。

    当时我已到总参工作,得知军委首长如此关心海军学习室建设,非常感动。我反复在想:露天当课堂、膝盖当课桌的现象,在海军沿袭了多年,这些情况我们不是不熟悉,可为什么压根没想过要去建学习室呢?我感到,值得反思的地方实在太多。

    军委首长对改善水兵学习条件的关心,引发了各级的深思。海军常委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海军舰艇部队没有学习室的状况不彻底改变,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不适应,与转型建设新要求不适应,与官兵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适应。除了总部安排舰艇部队学习室建设经费外,海军各级还要自筹经费,同步把航空兵和陆勤部队的学习室建设好。

    我从总参回到海军任职后,看到学习室建设已全面启动,很高兴。我和刘晓江政委继续把学习室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暖心惠兵工程来抓。海军其他领导和学习室建设领导小组的同志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

    随着覆盖万里海疆的1413间学习室全部竣工开放,海军部队彻底与没有学习室的历史挥手告别,这个变化在部队产生了三大影响:

    ——为理论武装和政治教育搭建了现代化的新平台。北海舰队某快艇支队舰连理论学习小组活跃于军港、码头、战舰,架起创新理论通向基层官兵的桥梁;东海舰队在舟山片部队开展系列活动,大力培育战斗精神;南海舰队某快艇支队以把创新理论“学进去、写出来、讲出来、唱出来、演出来、做出来”为内容的“一进五出”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海后某基地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指引我成长”活动,让创新理论彰显魅力。我问这些教育实践活动为什么受欢迎、效果好?部队官兵异口同声地说: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学习平台、活动载体和直观感受,发生了与时俱进的新变化。

    ——给部队精神生活和军心凝聚注入了新活力。走进军港营区学习室,我欣喜地看到:图书学习室里,军事类、政工类、社科类、文学类图书包罗万象,就像小型图书馆;舰艇长学习室里,运用网上模拟训练系统,能开展战法研讨、图上推演、模拟对抗;电子阅览室里,官兵随时可以阅读电子图书,观看科技资料,浏览军事期刊,畅游知识海洋;网络学习室里,官兵博览新闻,尽情网上冲浪。

    ——营造了创建学习型军营、争当知识型水兵的新氛围。利用学习室,各部队广泛开展“闪光的金锚”读书活动,使多读书、读好书蔚然成风;利用连通学习室的国家卫星信息资源,网络大学上舰上岛,覆盖偏远分散单位,满足了官兵对求知成才的渴望;利用遍布军营的网络学习室、海军政工网、部队局域网和水兵网吧,为官兵求知求乐求新拓展了广阔空间。我问,学习室对官兵学习成才带来哪些新变化?不少官兵说,最大的变化是,学习环境校园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手段现代化、学习视野国际化,拉近了官兵素质培养与推进海军转型的距离。
飞行员有了温馨公寓

    近些年,海军航空兵装备发展很快,大批战机完成更新换代,生活设施改善却没跟上去,不少驾驶新一代战机的海空雄鹰,仍未与栖身几代的“老巢旧窝”相告别。

    面对空勤生活小区建设明显滞后的状况,海军党委把统筹兼顾地解决好这个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大家认为,海军航空兵是未来作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关心空勤人员就是关心战斗力,爱护空勤人员就是爱护战斗力,提高空勤人员生活质量就是提高战斗力。

    党委多次专题研究建设方案,对营区规划、建设标准、设施配套和资金筹措进行调研论证。2007年8月25日,第一个空勤生活小区在海军航空兵某师建成使用,海军及时召开现场会推广试点经验。随后,从南到北,建设步伐加快推进。这当中,同样充满观念碰撞。

    碰撞之一是,老的条条框框能不能突破?有人担心,为空勤人员建现代化新公寓,海军没有先例,标准不好掌握。我和常委们的一致意见是:现行的营房建设标准是上世纪70年代末制定的,时代发展了,观念要更新,标准要与时俱进、适度超前,做到一次投入、多年不落后。

    碰撞之二是,家底薄资金缺建设能不能搞?针对一些部队认为“家底薄资金缺,没法搞建设”的思想,海军重点推广了几个单位“不等不靠解难题、主动作为建小区”的做法和经验,要求各级改变“等上级拨、靠标准过”的惰性思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被动思维,“存钱是节约、花钱是浪费”的片面思维,善于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舍得把钱用在暖心惠兵工程上。

    碰撞之三是,一些流行时尚的东西部队能不能有?有人担心,让空勤人员住得太舒服了,会消磨他们搏击长空的战斗意志;引进一些地方流行的文化设施,会产生不健康效果;融入欧式设计风格,会失去军营特色。海军在空勤生活小区建设现场会上明确提出,新空勤公寓,要体现先进规划理念,反映时代特点,突出现代风格,融入人文精神,提高科技含量,打造品质高雅、风格别致、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

    2008年,我利用到部队调研机会来到颇有南国情调的三亚湾,看了建成不久的一个海军航空兵空勤生活小区。椰风绿草之中的现代化空勤公寓,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格外醒目。里里外外看了看,我有三点感受:一是和谐美观,改变了长条单一形的“老兵营”风格,增添了一些欧式风格元素,实现了集体宿舍向别墅模式的转变;二是实用温馨,每个宿舍都统一配置了方便、齐全、先进的生活设施,房间里有壁挂式液晶电视和电冰箱,充满人情味;三是管理先进,基本达到“住用保障公寓化、生活服务人性化、设施管理物业化、小区环境园林化”。

    一组航练中的战机轰鸣着从我头顶掠过。我仰望蓝天,深深地为这些海空雄鹰喜迁温馨公寓而祝福,更有一股继续推进空勤生活小区建设的责任感在心中涌动……

  科技造福天涯哨兵

    海军小散远直单位占基层近三分之一,分散在高山、海岛和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并且大多处在前沿一线,担负繁重的战备值班和勤务保障任务,远离机关、点多线长、独立分散、实际困难多,使这些单位几乎成了艰苦落后的代名词。

    特别是南沙,远离大陆,孤悬大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官兵坚守的礁盘,被称为是“公鸡不打鸣,母鸡不下蛋”、“连狗都容易呆疯”的荒凉之地。没有广播电视,没有报纸杂志,没有书信来往,“只有罐头盒上的商标是我百看不厌的乐章”。因缺水、缺菜、缺医少药,几乎所有人都口腔溃疡、下体“烂裆”。战士们想解解馋,就在餐桌上用油漆画上五颜六色的黄瓜、茄子、西红柿、豆角。直到上世纪末,凡是有人上南沙,官兵唯一的期盼就是带一些录像带和新鲜水果。

    听过唱过《西沙,我可爱的家乡》的人,对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会产生无限遐想。其实,过去的西沙艰苦程度不比南沙差多少。以中建岛为例,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涨大潮时,只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地面露出水面,退潮后,就剩下一片白茫茫的珊瑚沙。官兵们初上岛时,那里没有一棵树、一棵草,盛夏季节地表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放在沙上的肥皂会晒化,埋在沙里的鸡蛋能蒸熟。因通讯不便,几乎每个战士回大陆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一长串电话号码,为每个战友的亲友打电话。

    这种状况真的是无法改变吗?总部和海军机关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研,一致认为:远离大陆,不是落后的理由;环境艰苦,不是官兵吃苦的必然。让官兵们安心守岛礁、健康守岛礁、快乐守岛礁,必须更新观念,把现代时尚生活引入南沙西沙,构建天涯哨兵的新家园。沿着这样的思路,海军确定实施暖心惠兵工程重点关注“小散远直”,特别要把南沙西沙纳入科技创新的快车道,决不能让它们远离现代文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科技带来变化,时尚改变生活。通过协调国家科技部、财政部、总后勤部等多个部委到西沙、南沙调研,组织海军各级各部门召开现场办公会,专题研究解决南沙、西沙反映的各种问题,定人、定时、定责抓落实,现在,官兵守卫的许多岛礁虽然远在天涯,但已不再遥远。

    走科技创新之路,南沙变了。在军委、总部关怀下,南沙经过一次次改扩建,过去的高脚屋已经被永久式礁堡所代替。有关部门为南沙更换了新型、高效、低噪音的机电设备,礁堡上用电有了保障,空调、冷藏设备,电视机、DVD、电脑、卫星电话等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海军拨出大批经费,在南沙各礁建成了卫星通信固定站,实现了与大陆的视频通话和数字同步传输。中央电视台为南沙配备了加密频道解密卡和相关设备,安装了多功能数字智能有线广播系统。特别是与海军“蓝网工程”的连接,使南沙官兵不仅能看到当天的图文信息,能收看到20多个频道的电视节目,还能通过长城网与互联网对接,在网上冲浪,视频聊天,接受远程教育。官兵轻点鼠标,“八一”电视大学580多个专业的远程教学课程,即可尽收眼底。

    走科技创新之路,西沙变了。不仅有机场、通班船、海底光缆连通各小岛,西沙官兵还能用手机与家人通话,西沙医院通过全军远程医疗信息网,还能与军内外医疗专家网上会诊、实施复杂手术。特别是随着集自动温湿度控制系统、太阳能可开合式屋顶和雨水收集系统、海水净化系统、基质无土栽培和自动灌溉系统等高科技元素于一体的四防(防台风、防高温、防暴雨、防腐蚀)节能蔬菜大棚的建成,20多种瓜果蔬菜在西沙试种成功,加上海水培植蔬菜技术获得重大突破,使西沙官兵基本做到了旺季蔬菜不断,淡季盘中见绿。过去,西沙大小岛屿上打出来的“岛水”,一不能喝,二不能用,现经物理净化,已能用来栽培西红柿、黄瓜、豆角等十几种蔬菜。昔日的南海戈壁,如今充满绿树成荫花芬芳、瓜果飘香溢满园的盎然生机,到岛上栖息、作客的白腹鲣鸟、海龟也越来越多。

    走科技创新之路,海军许多“小散远直”单位都变了。我到舟山片部队调研,看到某保障基地按照“单位小骨干顶用、人员散思想稳定、距离远指导到位、条件苦设施配套”的标准抓建设,使分布小岛山头的160多个小单位面貌大变,学习有学习室、网络室、阅览室;娱乐有棋牌室、书画室、游艺室、健身房;日常生活有洗衣房、晒衣场、淋浴房;就餐有宽敞明亮的餐厅,实行分餐制。在长江入海口的茫茫水域中,有一个面积很小的孤岛——佘山岛,这里没有居民,只有海军某观通站,目前新型码头、星级营房、多功能学习室、直升机平台、环岛公路相继建成,先进的程控电话交换机和微波电话、防渗透纯水机、卫星电视等高科技产品也在海岛安家落户。

    走科技创新之路,使海军小散远直单位变成一座座习武军营、人文军营、科技军营、环保军营,为万里海疆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使天涯哨兵告别了“豪饮孤独当美酒”,以“我奉献、我快乐,我成才、我幸福”的时代风采,诠释着乐守天涯的新豪情!
以人为本,科学决策和发展,人民海军所向披靡~~
吴胜利
----------------------
!!!!!!!!!
怎么不讲装备
早该这样了,五、六年前军港里的舰炮上挂裤衩是经常得见的,这个问题我记得还在论坛上引起过议论。那时就想,都靠岸了,为什么衣服就不能拿上岸去晒呢?
旅大江湖赶紧退了吧,那些船的条件肯定是最差的。
大家可以对比近期同样性质的许其亮的文章.海空军的细微差别可以看得出些端倪
没上过舰的不知道舰上生活的苦
现在的吴领导也是基层上来的,总算是做了件好事!
搞好官兵的生活工作环境,对于提高士气和战斗力,作用很大。一个司务长能顶半个指导员。
南沙管理“西沙化”可行吗??[:a11:] [:a4:]
原帖由 gzh1987158 于 2009-1-20 18:15 发表
怎么不讲装备


老吴这篇文章里讲的东西也很重要。
[:a3:]
银子啊,没银子哪来这些人性化举措~
是的是的继续努力
继续拨银子,还以前的欠帐
名字很不吉利,不过土共向来不信邪的,什么委员长叫吴帮国,纪委书记叫吴官正,海军司令叫吴胜利.呵呵,,有意思
很想听听他对未来30年是怎么想的
年底新气象,空军,海军司令都在写年终总结报告给人民看,先不说写的内容,就这形式也是个大进步啊,过去你看得见在媒体上发表司令官的总结报告吗?
看文字像是专职秘书给代写的,能署名就不错啊
原帖由 fangchu007 于 2009-1-21 21:06 发表
名字很不吉利,不过土共向来不信邪的,什么委员长叫吴帮国,纪委书记叫吴官正,海军司令叫吴胜利.呵呵,,有意思



这个要这么来看---------"吾胜利"!
就该这样,本来军官士兵应该是一国内最神圣的职业,以前把当兵的当民工养,太对不起人家了
:handshake “以水面舰艇住舱为例,空间狭小,人员拥挤,有的驱逐舰最大住舱住54人,设三层床铺,单铺面积不足1.5平方米。”
:)  这个应该就是指051舰的大兵舱啦!确实够艰苦啊!: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