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JL2型号副总工程师辛万青事迹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32:59
发信人: kuux (KUUX), 信区: MilitaryTech
标  题: JL2型号副总工程师辛万青事迹简介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May  9 00:10:39 2004), 站内

辛万青事迹简介

  38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一部研究
员,型号副总工程师。

   辛万青完成了弹道导弹攻击航空母舰的概念论证工作,提出并论证了导弹武器
系统多学科优化及演示验证技术;
1997年至2002年,他指导一名硕士研究生、协助指
导一名博士生完成了再入制导律设计和再入制导姿控及弹道的六自由度仿真课题的研
究工作。该研究成果作为型号预研及研制的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提出并论证了
导弹武器系统多学科优化及演示验证技术,负责策划和实施总体优化设计及演示验证
试验室。完成了总体-发动机一体化设计课题研究,初步实现了导弹部段安装、总装
及对接过程的演示及验证,完成了导弹发射及飞行过程演示验证、作战效能仿真演示
验证。他组织我国导弹武器系统的“总体优化及结构轻质化”关键技术预研及方案研
制工作。采用优化设计方法,攻克了诸多难点和技术关键。

  担任型号副总师后,他负责导弹总体设计与研究工作,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
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取得了首次飞行试验的成功。由于长年过度劳累和伏案工作
,他患上腰椎间盘凸出症,他强忍病痛完成了厚达200页、足有12万字的方案评审报
告。在住院手术期间,他不顾领导和医生的劝说提前出院,并躺在家里办公。

  曾获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第53完成人),航空工业总公司个人三等
功,2002年中国航天基金奖。

辛万青同志事迹材料

  辛万青,男,1965年2月12日出生,江西万载人,中共党员,研究员。辛万青同
志1983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自动控制系飞行器自动控制专业学习,1987年被免试推荐
为飞行器制导控制与仿真专业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得飞行器制导控制与导航专业博
士学位,1996年1月完成一部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工作,进入一部十室从事总体设计工
作,1998年6月至8月在国际空间大学进修。1996年被聘为高级工程师,2000年被聘为
研究员,2003年被聘为一部博士生导师。辛万青同志进入一部以来,先后担任十室工
程组长、副主任,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国家高新工程某重点型号副总师和一
部行政指挥,海军试验基地特聘专家。

  热血铸神剑,丹心写青史!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和高级知识分子,辛万青同志有着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不为金钱和荣誉所动,毅然投身我国的航天事业
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几年来,他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爱国心,带领研
制队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的航天精神,以“严、细、慎、实、透、精”的工作作风、令行禁止的纪律作风和精
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创造了航天研制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为国家高新工程的攻坚
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辛万青同志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主要从事高逼真度的实时图像生成体系结构与算法
的研究。他提出了可大幅度降低硬件设计复杂程度和实时性要求的图象生成系统体系
结构,通过分析景象逼真度及纹理生成的特点,提出了采用纹理效果,来实时生成浓
淡、软影、活动光源及非线性透明效果的新方法并得到了实际应用。在此期间他多次
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自己的论文,撰写了《计算机图象生成》等论著,并参加了中国
航空学会第五届控制理论与应用学术年会、中国第三届仿真器学术会议等学术研讨会
。他在计算机和控制理论上的突出造诣受到了导师和同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进入一
部博士后流动站后,他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研究工作,凭着过人的胆识和
惊人的智慧,他很快对武器总体设计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很多领域提出了具有
独创性的见解。出站后,他主动要求留在导弹总体研究设计室,继续从事导弹总体研
究设计工作。这些丰富的经历和渊博的知识为他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辛万青同志出站后不久,他就被委以重任,参与并组织了院、一部九五和十五发
展战略和国家高新工程重点型号的论证工作,完成了高新工程重点型号综合论证和总
体方案设计工作。在一部工作期间,他作为预研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弹道导弹攻击航空
母舰的概念论证工作。在现代化局部战争中,航空母舰是重要作战平台,也是重要的
军事目标,利用弹道导弹远射程、强突防、大威力和高精度的特点对航母实施攻击,
是诸多攻击手段中的一种较好选择,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在此项研究中,他剖
析了问题的难点以及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对弹道导弹攻击航空母舰的制导方法
和制导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1997年至2002年,他指导一名硕士研究生、协助指导一
名博士生完成了再入制导律设计、再入制导姿控及弹道的六自由度仿真课题的研究工
作。

  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是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其总体设计是其涉及到的多学
科综合优化过程,但现有的设计方法缺乏总体相关专业的一体化设计,而是通过多轮
迭代优化方法来使得系统整体趋于最优化,另外总体设计主要是靠实物地面试验来进
行验证,耗资大、周期长,缺乏有效的虚拟演示验证手段。从1996年开始,辛万青同
志提出并论证导弹武器系统多学科优化及演示验证技术,并于2000年得到国家支持,
作为技术负责人,负责策划和实施总体优化设计及演示验证试验室。到目前为止,在
总体优化设计方面,完成了总体-发动机一体化设计课题研究,正在进行总体一体化
优化设计课题研究;在演示验证方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初步实现了导弹部段安装
、总装及对接过程的演示及验证,完成了导弹发射及飞行过程演示验证、作战效能仿
真演示验证。

  1995年至2000年,辛万青同志作为技术负责人,组织了我国导弹武器系统的“总
体优化及结构轻质化”关键技术预研及方案研制工作,该预研成果获2001年度国防科
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从1999年开始,辛万青同志作为型号副总师,从事国家高新工
程某潜地导弹总体设计与研究工作。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潜地导弹总体设计存
在诸多难点和几十项关键技术,在他精心组织、研究下,经过三年多的方案论证,方
案、初样及试样研制,上述技术难点取得突破并得到地面试验验证,且成功进行了首
次飞行试验。这些研制成果为我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航天,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稍有不
慎,都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为了不因自己的工作疏忽而给国家带来损失,
作为国家高新工程某重点型号的副总师,辛万青同志时时刻刻牢记着自己的责任。为
了把技术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在奋战高新工程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他殚精竭虑、如
履薄冰,经常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有耕耘就有收获,十余年的磨练造就了辛万青同志这样一位航天英杰。但是谁能
想到,这位航天英杰却因为航天事业付出得太多太多。在发展战略和国家高新工程重
点型号的论证工作中,为了了解世界武器的发展水平、我国的周边形势和军方需求,
他几乎翻烂了所有相关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就那么一点一点地啃、一页一页地翻。国
家高新工程开始启动的那段时间,是辛万青同志一生中最难忘,也是最难熬的日子。
作为国家高新工程某重点型号的副总师和总体设计部行政指挥,不仅要动脑筋、出主
意、想办法,永无止境地协调、策划,而且还要在各分系统方案评审报告的基础上,
将其归纳、融合,最后整理成全武器系统方案评审报告。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为了写好方案评审报告,辛万青同志拿出蚂蚁啃骨头的劲,起早贪黑地加班加点,不
停地找设计员进行方案的设计和论证,本来就不大的办公室,由于桌子上堆满了书籍
和文件,再加上随处可见的椅子,更显得拥挤不堪,身材很魁梧的他在堆积如山的文
件和书籍中也显得那么渺小和瘦弱,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一盏孤灯伴随着咯吱
吱,摇曳不定的椅子打破夜晚的静谧。然而,就在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全武器系统方案
评审报告的整理和编撰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由于过度的劳累和长期的伏案工
作,他的腰椎间盘开始变形、凸出,一阵阵钻心的疼痛搅得他坐卧不宁,豆大的汗珠
顺着他的额头不经意地滚落到他的案头。为了缓解疼痛,他干脆把文件和资料带回家
,一个人趴在床上工作,有时趴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跪着还不是,他就不停地变
换着姿势,为了不使疼痛影响工作,他就吃几片止疼片,强忍着。黄天不薄苦心人,
在经历了20多个痛苦而又漫长的黑夜之后,他终于用汗水和心血完成了厚达200页、
足有12万字的方案评审报告,当专家组一致通过该方案评审报告后,他那饱受风霜的
腰椎再也承受不住他那高大身躯的重压。在医院,医生发现他的腰椎已高度变形,如
果再拖延治疗,将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动完手术后,医生要求他绝对静卧,不许从
事任何活动。可是为了型号工作,他要求医生让他提前出院,并躺在家里办公。可毕
竟胳膊拧不过大腿,无论他怎么向医生请示、哀求,医生还是强行让他住了半个月的
院。出院的当天,他就试着从家一步一步地挪,在距自己办公楼不到600米的距离,
他竟足足走了一个钟头,到了一部办公大楼,由于腰部无法用力,他怎么也迈不上台
阶,后在部领导的一再劝说和大家的强行护送下,他才被送回家。上不了班,怎么办
?索性他就把家当成了办公室,文件和材料一摞一摞送到了他家,不能坐着,他就躺
在床上批阅这些文件和材料,遇到需要协调和进一步论证的事情,他就打电话,有时
干脆把设计员请到他家里来商讨,为了解决某一技术难题,这些不知疲倦的设计员常
常挤在他的家里一讨论就是一个晚上,适逢盛夏,别说这么多人挤在这么点的卧室,
就算辛万青同志一个人独自躺在屋子里也是酷热难耐。由于辛万青同志不能总保持一
个姿势,只好一会站着、一会躺着,就这样一动一身汗,一躺湿一片,直到每一个技
术难点、每一个方案得到充分论证和通过,他才肯休息。在奋战高新工程的无数个日
日夜夜里,他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和家人,有的只是不顾尚未痊愈的腰病奋战在科研生
产的第一线。他常说:“作为一名技术负责人,要有高度的技术敏锐性,一个型号有
哪些技术难点,哪些需要攻关,目前型号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显性和隐性
的问题存在,总之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想到,否则出了任何一个漏洞,都要负主要责
任的。”

  科学的大道是永无止境的,而人的一生只不过是这条大道上一个短暂的驿站,为
了使这短暂的生命放出异彩,惟有不断地拼搏,不断地努力。也许当鲜艳的五星红旗
在世界的舞台高高飘扬,嘹亮的国歌响彻整个寰宇,亿万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昂
首挺胸地走进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大舞台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有许许多多的象辛万青
这样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航天人在为他们默默打造着钢铁般的脊梁,但航天人却牢
牢地记着:“闪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而金子的闪光,决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当世
界的东方重新放出异彩,航天人知道,那是他们的热力在张扬。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16.*]


[em08][em08][em08][em08][em08]发信人: kuux (KUUX), 信区: MilitaryTech
标  题: JL2型号副总工程师辛万青事迹简介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May  9 00:10:39 2004), 站内

辛万青事迹简介

  38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一部研究
员,型号副总工程师。

   辛万青完成了弹道导弹攻击航空母舰的概念论证工作,提出并论证了导弹武器
系统多学科优化及演示验证技术;
1997年至2002年,他指导一名硕士研究生、协助指
导一名博士生完成了再入制导律设计和再入制导姿控及弹道的六自由度仿真课题的研
究工作。该研究成果作为型号预研及研制的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提出并论证了
导弹武器系统多学科优化及演示验证技术,负责策划和实施总体优化设计及演示验证
试验室。完成了总体-发动机一体化设计课题研究,初步实现了导弹部段安装、总装
及对接过程的演示及验证,完成了导弹发射及飞行过程演示验证、作战效能仿真演示
验证。他组织我国导弹武器系统的“总体优化及结构轻质化”关键技术预研及方案研
制工作。采用优化设计方法,攻克了诸多难点和技术关键。

  担任型号副总师后,他负责导弹总体设计与研究工作,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
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取得了首次飞行试验的成功。由于长年过度劳累和伏案工作
,他患上腰椎间盘凸出症,他强忍病痛完成了厚达200页、足有12万字的方案评审报
告。在住院手术期间,他不顾领导和医生的劝说提前出院,并躺在家里办公。

  曾获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第53完成人),航空工业总公司个人三等
功,2002年中国航天基金奖。

辛万青同志事迹材料

  辛万青,男,1965年2月12日出生,江西万载人,中共党员,研究员。辛万青同
志1983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自动控制系飞行器自动控制专业学习,1987年被免试推荐
为飞行器制导控制与仿真专业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得飞行器制导控制与导航专业博
士学位,1996年1月完成一部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工作,进入一部十室从事总体设计工
作,1998年6月至8月在国际空间大学进修。1996年被聘为高级工程师,2000年被聘为
研究员,2003年被聘为一部博士生导师。辛万青同志进入一部以来,先后担任十室工
程组长、副主任,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国家高新工程某重点型号副总师和一
部行政指挥,海军试验基地特聘专家。

  热血铸神剑,丹心写青史!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和高级知识分子,辛万青同志有着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不为金钱和荣誉所动,毅然投身我国的航天事业
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几年来,他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爱国心,带领研
制队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的航天精神,以“严、细、慎、实、透、精”的工作作风、令行禁止的纪律作风和精
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创造了航天研制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为国家高新工程的攻坚
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辛万青同志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主要从事高逼真度的实时图像生成体系结构与算法
的研究。他提出了可大幅度降低硬件设计复杂程度和实时性要求的图象生成系统体系
结构,通过分析景象逼真度及纹理生成的特点,提出了采用纹理效果,来实时生成浓
淡、软影、活动光源及非线性透明效果的新方法并得到了实际应用。在此期间他多次
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自己的论文,撰写了《计算机图象生成》等论著,并参加了中国
航空学会第五届控制理论与应用学术年会、中国第三届仿真器学术会议等学术研讨会
。他在计算机和控制理论上的突出造诣受到了导师和同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进入一
部博士后流动站后,他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研究工作,凭着过人的胆识和
惊人的智慧,他很快对武器总体设计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很多领域提出了具有
独创性的见解。出站后,他主动要求留在导弹总体研究设计室,继续从事导弹总体研
究设计工作。这些丰富的经历和渊博的知识为他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辛万青同志出站后不久,他就被委以重任,参与并组织了院、一部九五和十五发
展战略和国家高新工程重点型号的论证工作,完成了高新工程重点型号综合论证和总
体方案设计工作。在一部工作期间,他作为预研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弹道导弹攻击航空
母舰的概念论证工作。在现代化局部战争中,航空母舰是重要作战平台,也是重要的
军事目标,利用弹道导弹远射程、强突防、大威力和高精度的特点对航母实施攻击,
是诸多攻击手段中的一种较好选择,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在此项研究中,他剖
析了问题的难点以及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对弹道导弹攻击航空母舰的制导方法
和制导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1997年至2002年,他指导一名硕士研究生、协助指导一
名博士生完成了再入制导律设计、再入制导姿控及弹道的六自由度仿真课题的研究工
作。

  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是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其总体设计是其涉及到的多学
科综合优化过程,但现有的设计方法缺乏总体相关专业的一体化设计,而是通过多轮
迭代优化方法来使得系统整体趋于最优化,另外总体设计主要是靠实物地面试验来进
行验证,耗资大、周期长,缺乏有效的虚拟演示验证手段。从1996年开始,辛万青同
志提出并论证导弹武器系统多学科优化及演示验证技术,并于2000年得到国家支持,
作为技术负责人,负责策划和实施总体优化设计及演示验证试验室。到目前为止,在
总体优化设计方面,完成了总体-发动机一体化设计课题研究,正在进行总体一体化
优化设计课题研究;在演示验证方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初步实现了导弹部段安装
、总装及对接过程的演示及验证,完成了导弹发射及飞行过程演示验证、作战效能仿
真演示验证。

  1995年至2000年,辛万青同志作为技术负责人,组织了我国导弹武器系统的“总
体优化及结构轻质化”关键技术预研及方案研制工作,该预研成果获2001年度国防科
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从1999年开始,辛万青同志作为型号副总师,从事国家高新工
程某潜地导弹总体设计与研究工作。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潜地导弹总体设计存
在诸多难点和几十项关键技术,在他精心组织、研究下,经过三年多的方案论证,方
案、初样及试样研制,上述技术难点取得突破并得到地面试验验证,且成功进行了首
次飞行试验。这些研制成果为我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航天,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稍有不
慎,都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为了不因自己的工作疏忽而给国家带来损失,
作为国家高新工程某重点型号的副总师,辛万青同志时时刻刻牢记着自己的责任。为
了把技术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在奋战高新工程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他殚精竭虑、如
履薄冰,经常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有耕耘就有收获,十余年的磨练造就了辛万青同志这样一位航天英杰。但是谁能
想到,这位航天英杰却因为航天事业付出得太多太多。在发展战略和国家高新工程重
点型号的论证工作中,为了了解世界武器的发展水平、我国的周边形势和军方需求,
他几乎翻烂了所有相关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就那么一点一点地啃、一页一页地翻。国
家高新工程开始启动的那段时间,是辛万青同志一生中最难忘,也是最难熬的日子。
作为国家高新工程某重点型号的副总师和总体设计部行政指挥,不仅要动脑筋、出主
意、想办法,永无止境地协调、策划,而且还要在各分系统方案评审报告的基础上,
将其归纳、融合,最后整理成全武器系统方案评审报告。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为了写好方案评审报告,辛万青同志拿出蚂蚁啃骨头的劲,起早贪黑地加班加点,不
停地找设计员进行方案的设计和论证,本来就不大的办公室,由于桌子上堆满了书籍
和文件,再加上随处可见的椅子,更显得拥挤不堪,身材很魁梧的他在堆积如山的文
件和书籍中也显得那么渺小和瘦弱,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一盏孤灯伴随着咯吱
吱,摇曳不定的椅子打破夜晚的静谧。然而,就在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全武器系统方案
评审报告的整理和编撰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由于过度的劳累和长期的伏案工
作,他的腰椎间盘开始变形、凸出,一阵阵钻心的疼痛搅得他坐卧不宁,豆大的汗珠
顺着他的额头不经意地滚落到他的案头。为了缓解疼痛,他干脆把文件和资料带回家
,一个人趴在床上工作,有时趴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跪着还不是,他就不停地变
换着姿势,为了不使疼痛影响工作,他就吃几片止疼片,强忍着。黄天不薄苦心人,
在经历了20多个痛苦而又漫长的黑夜之后,他终于用汗水和心血完成了厚达200页、
足有12万字的方案评审报告,当专家组一致通过该方案评审报告后,他那饱受风霜的
腰椎再也承受不住他那高大身躯的重压。在医院,医生发现他的腰椎已高度变形,如
果再拖延治疗,将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动完手术后,医生要求他绝对静卧,不许从
事任何活动。可是为了型号工作,他要求医生让他提前出院,并躺在家里办公。可毕
竟胳膊拧不过大腿,无论他怎么向医生请示、哀求,医生还是强行让他住了半个月的
院。出院的当天,他就试着从家一步一步地挪,在距自己办公楼不到600米的距离,
他竟足足走了一个钟头,到了一部办公大楼,由于腰部无法用力,他怎么也迈不上台
阶,后在部领导的一再劝说和大家的强行护送下,他才被送回家。上不了班,怎么办
?索性他就把家当成了办公室,文件和材料一摞一摞送到了他家,不能坐着,他就躺
在床上批阅这些文件和材料,遇到需要协调和进一步论证的事情,他就打电话,有时
干脆把设计员请到他家里来商讨,为了解决某一技术难题,这些不知疲倦的设计员常
常挤在他的家里一讨论就是一个晚上,适逢盛夏,别说这么多人挤在这么点的卧室,
就算辛万青同志一个人独自躺在屋子里也是酷热难耐。由于辛万青同志不能总保持一
个姿势,只好一会站着、一会躺着,就这样一动一身汗,一躺湿一片,直到每一个技
术难点、每一个方案得到充分论证和通过,他才肯休息。在奋战高新工程的无数个日
日夜夜里,他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和家人,有的只是不顾尚未痊愈的腰病奋战在科研生
产的第一线。他常说:“作为一名技术负责人,要有高度的技术敏锐性,一个型号有
哪些技术难点,哪些需要攻关,目前型号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显性和隐性
的问题存在,总之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想到,否则出了任何一个漏洞,都要负主要责
任的。”

  科学的大道是永无止境的,而人的一生只不过是这条大道上一个短暂的驿站,为
了使这短暂的生命放出异彩,惟有不断地拼搏,不断地努力。也许当鲜艳的五星红旗
在世界的舞台高高飘扬,嘹亮的国歌响彻整个寰宇,亿万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昂
首挺胸地走进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大舞台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有许许多多的象辛万青
这样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航天人在为他们默默打造着钢铁般的脊梁,但航天人却牢
牢地记着:“闪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而金子的闪光,决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当世
界的东方重新放出异彩,航天人知道,那是他们的热力在张扬。

--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16.*]


[em08][em08][em08][em08][em08]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9 9:32:47编辑过]
2000年 第6期
   总第248期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MISSILES AND SPACE VEHICLES
No.6 2000
Sum No.248






再入飞行器攻击慢速活动目标的制导方案研究


陈海东 余梦伦 辛万青 李军辉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设计部,北京,100076)



曾庆湘

(北京特种机电研究所,北京,100076)

    摘要 研究了再入飞行器攻击海上慢速活动目标的制导方案。首先介绍了目标的初始侦察定位系统;然后对再入飞行器攻击活动目标可以采用的导引头以及高空探测系统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再入飞行器降弧段的制导规律进行了研究。针对目标的最大逃逸范围,提出了高低空复合制导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方案是可行的。

    关键词  再入飞行器,复合制导,机动飞行。

1 引言

    再入飞行器攻击慢速活动目标是一个崭新的研究方向,因为再入飞行器有其他攻击手段所不具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飞行器射程远,可以在较大纵深范围内对目标进行攻击;

b)飞行器再入速度高,可以采用再入机动和再入突防等措施,因此突防能力强;

c)再入飞行器的攻击威力大,并可携带多种形式的攻击装置;

d)再入飞行器在具备主动探测和末寻的能力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达到相当高的精度。

因此,再入飞行器攻击慢速目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打击手段,但是,其制导方案与攻击固定目标的制导方案有所不同。本文将以海上舰船作为模拟攻击对象,从侦察定位系统、导引头及高空探测系统和制导规律等几方面论述再入飞行器攻击海上慢速目标的制导方案。

2 目标侦察定位系统

在研究再入飞行器攻击海上慢速目标的制导方案时,首先要考虑如何对目标实施精确的侦察和定位,这是攻击活动目标的前提条件。

目前,对海上目标进行侦察定位的主要手段有:海洋监视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成像侦察卫星、超视距雷达以及无人侦察机等。由于使用单一侦察手段不能满足作战要求,因此必须综合利用以上各种侦察手段,做到实时、准确地对目标进行监测和定位。

基于以上探测手段的侦察定位系统如图1所示。


通过海洋监视卫星系统和以电子侦察、成像侦察卫星构成的其他侦察卫星系统,可完成对目标的侦察探测、识别和定位。尽管卫星侦察系统的定位精度较高,但卫星系统的实时性还较差,无法满足战时需要,因此可用于平时监测。当进入作战状态时,可将卫星系统监测到的目标位置信息通过通讯卫星传给超视距雷达系统,由其对目标进行全天候的跟踪监测,实时记录目标的运动信息。由于超视距雷达定位精度较差,因此在准备发射飞行器前仍需要由卫星系统或无人侦察机等其他手段给出目标的精确位置,不断修正超视距雷达传给作战指挥中心的目标信息。此时在发射单元中的飞行器已进行完初始诸元的装订,当最后的目标位置修正信息到达指挥中心后,立即传给发射单元,用新的信息校正诸元,并发射飞行器。



3 寻的导引头及高空探测系统

3.1末寻的导引头

与攻击地面固定目标不同,用再入飞行器攻击活动目标并要保证攻击精度,飞行器上必须带有自己的目标探测系统,即末寻的导引头,并对飞行器进行再入寻的制导。

末寻的导引头主要用于空空导弹和地空导弹,而在再入飞行器中还没有应用,但其作用是相同的,即在飞行器再入大气层后,对目标进行重新搜索与定位,并按照预定的制导规律对弹道进行修正,直至命中目标。

以下结合某主被动复合雷达导引头给出一种再入制导方案。

当飞行器再入大气层后到达某一高度,主动雷达开机,对目标进行搜索、截获、识别和跟踪,给出视线角、视线角速度、距离等制导信息,然后主动雷达关机,飞行器由空气舵提供控制力,按制导规律做机动飞行;当飞行器继续飞行至某一高度时,导引头以被动形式对目标进行搜索,并连续给出制导信息,直至击中目标。

再入飞行器的末寻的导

引头比常规的导引头要复杂,

需要解决许多关键技术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再入飞行器具有高速、高温大动态再入环境,导引头必须能够在此环境下正常工作;

b)导引头的作用距离要满足再入飞行器制导方案的要求;

c)导引头必须具备目标识别能力,因此需要发展相应的目标识别技术;

d)必须解决导引头穿越等离子体黑障时信号的丢失问题;

e)导引头要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导引头的性能指标能否满足制导要求是再入飞行器攻击活动目标的关键和前提条件。

3.2高空探测系统

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再入飞行器的再入机动能力是有限的。当目标逃逸区域超出飞行器的再入机动范围时,仅靠低空再入机动无法保证命中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高空弹道修正方案,即增加高空中制导段,用高空发动机修正部分弹道偏差,使再入后所需的弹道修偏量在飞行器的机动能力范围内。

要实现再入飞行器的高空机动,必须要在机动前获得新的目标位置信息。一种方案是在飞行器飞行的中段通过地面站获得修正指令;另一种方案是飞行器自身携带高空雷达探测系统,以此获得新的目标位置信息。

前一种方案是指令制导,原理简单,但技术实现难度较大;后一种方案虽然在技术上比较复杂,但却可以做到发射后不管。当飞行器飞行至降弧段某高度,姿控发动机对飞行器进行调姿,使高空雷达天线尽量对准目标,然后雷达开机,此时姿控系统保持飞行器姿态的稳定,经过雷达天线的扫描、识别及数据积累,给出当时的目标位置信息,此后雷达关机,飞行器按预定的制导程序调姿,然后高空发动机点火,对高空弹道进行修正。当然,实现这种制导方案存在着很多困难,除了制导方案本身的复杂性以外,也对作为硬件基础的高空雷达探测系统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



4 高低空复合制导方案

4.1低空机动能力

再入飞行器的低空机动能力指的是飞行器再入大气层后所能达到的最大机动距离,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假设对再入飞行器提出以下约束条件:

a)落地速度限制在2 Ma~3 Ma;

b)落地时的弹道倾角接近垂直;

c)最大攻角和最大过载均有限制。

则再入飞行器的低空机动能力取决于以上约束条件,在设计再入制导律时就要考虑这些约束条件,通常采用带有终端约束条件的最优制导律[1,2],并对攻角和过载进行限制,还要进行减速控制,其俯冲平面内的典型再入弹道如图2所示。


   此弹道曲线是采用某再入飞行器的弹道及气动参数进行仿真得到的。给出的是俯冲平面内的弹道,再入高度从70 km算起,制导律采用的是文献[1]中的最优再入制导律。其中,A点是瞄准点,也是惯性弹道的落点;C点为飞行器发射时目标的初始位置;B点和D点分别为俯冲平面内目标向后和向前的最大逃逸点。由于减速控制和过载的限制,惯性弹道的落点没有选择在目标初始点,因为如果选择在C点,则在攻击B点时没有足够的平飞减速段,无法满足落速的要求。因此惯性弹道的落点必须选择在A点,AD为飞行器的低空最大机动距离,而BD为攻击范围。

图2中的AB段是为了保证攻击B点和D点时的落地速度均能满足要求而预留的距离,仿真中取AB=25km,其值随具体问题而定。图中的BC段和CD段为目标在俯冲平面内的最大逃逸半径,如果目标的逃逸半径很大,则可能无法保证攻击B点和D点的弹道均能满足落速要求,即再入飞行器的攻击半径是有限的。仿真表明,此再入飞行器的最大攻击半径为20 km,即BC=CD=20km,对应飞行器低空最大机动距离AD=AB+2BC=65km。

4.2高低空复合制导方案

为扩大攻击范围,可以增加高空机动。下面给出一种简单的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提供控制力的高空制导方案。

采用前面所述的高空探测系统,在其给出目标位置信息后,飞行器开始调姿,将纵轴调到与速度矢量垂直的方向,然后高空发动机点火,实现俯冲平面内高空弹道的向前和向后机动,向前机动时纵轴与速度矢量的夹角为90°,向后时为-90°。这种方案的控制方式比较简单,飞行器在俯冲平面内可进行前向和后向机动,充分利用了高空能量,但要解决的问题是:

a)如何利用飞行器在高空的前后向机动能力控制高空机动距离(指高空机动后惯性再入的弹道落点距未机动惯性弹道落点的距离),以保证再入后目标在飞行器低空机动范围内;

b)固体火箭发动机通常采用耗尽关机方式,如何在耗尽关机的条件下控制高空机动距离。

下面给出具体的制导方案和结论,推导过程从略。该方案采用开关式控制,以满足低空再入机动能力作为指标,推导出所需的高空机动能力,以及指令切换点的位置,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其原理如图3所示。


图3中C点仍为目标初始位置点,R为目标的最大逃逸半径,即当飞行器命中目标时目标位置与发射前装订的目标初始位置的偏差,也是飞行器采用高低空机动后需要达到的攻击区域半径。AB仍为预留的距离。此方案中的瞄准点(即非机动惯性弹道的落点)不再选择在A点,而是在E点,其中AE的长度为飞行器向后的高空机动距离,即飞行器向后进行高空机动的惯性弹道落点在A点,EF为飞行器向前的高空机动距离,AF即为飞行器前后向高空机动距离之和(机动距离均以落地点计算)。

此方案的特点是具有一个指令切换点G,即当目标位于G点之后时,飞行器向后做高空机动,其惯性弹道会落在A点;而当目标位于G点之前时,飞行器向前做高空机动,此时惯性弹道的落点会在F点。

推导后可以得出,当满足

BG=AF=R                    (1)

时,低空所需的最大机动距离最小,为

Lmax=AB+R                   (2)

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a)开关控制的指令切换点G就是目标的初始位置点C;

b)要使再入后飞行器所需的机动距离最小,只需选择高空发动机的前后向机动距离之和等于目标最大逃逸半径R即可。

以上述飞行器为例,如图2所示,飞行器低空最大机动距离为

Lmax=AB+2r                     (3)

式中r——图2中的低空机动最大攻击半径BC或CD。

因此由式(2),(3)可知,增加了高空机动并采用开关式制导方案后,可将飞行器的攻击区域半径扩大一倍,即

R=2r                              (4)

下面对再入飞行器进行高低空复合制导仿真,并将目标的最大逃逸半径扩大一倍,即R=40 km,采用高低空复合制导后俯冲平面内的弹道如图4所示。由于C点是切换点,仿真中在攻击C点时高空采用向后机动。

此高空制导方案可将攻击区域半径扩大一倍,并使高低空能量达到合理分配,它采用的是具有一个指令切换点的开关控制,因此高空发动机必须工作;当然,还可采用具有两个指令切换点的开关控制,即当目标位于两个切换点之间时高空发动机不工作,这样飞行器的攻击区域半径还可增大,其切换点的位置、高空所需的能量或机动能力、以及扩大后的攻击区域半径仍可用上述方法推导。


图4俯冲平面高低空复合制导弹道



5 结束语

再入飞行器攻击慢速活动目标的首要条件是目标的初始侦察定位系统和飞行器上的目标探测系统,它们是制导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计制导方案的硬件基础。针对再入飞行器攻击区域的限制以及目标可能出现的大的逃逸半径,提出了高低空复合制导方案,此方案简便易行,有效增加了攻击范围,但仍需对以下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a)制导所需的高空能量较大,增加了飞行器的质量,是否能满足总体要求;

b)高空姿控系统能否满足要求;

c)高空制导精度能否满足再入末制导的要求;

d)高空发动机工作时易被发现,需要有效的突防措施。



参 考 文 献



1赵汉元.飞行器再入动力学和制导.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2 Kim M, Grider K V. Terminal guidance for impact attitude angle constrained flight trajectories.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1973,AES-9(6): 852~859



Study for the Guidance Scheme of Reentry

VehiclesAttacking slowly Moving Targets



Chen HaidongYu MenglunXin WanqingLi Junhui

(Beijing Institute of Astronautical Systems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76)

Zeng Qingxiang

(Beijing Institute of Special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Devices, Beijing,10007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guidance scheme of reentry vehicles attacking slowly moving targets on the sea is studied.  First, initial reconnaissance and location systems for targets are introduced; then, the target seeker and high altitude detector which can be used on reentry vehicles to attack the moving target are analyzed; finally, a guidance law in downward phase of reentry vehicles is studied. By considering the largest escape range of the target, a compound guidance scheme in highlow altitude is presented.  The trajectory simulation sh

ows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scheme.

Key Words Reentry vehicle, Compound guidance, Flight maneuver.
第二届“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推荐人选申报表

姓名        辛万青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地        山东省苍山县       
学历        博士后        学位        博士        政治 面貌        中共党员        出生年月日        19650212       
职称 职务        研究员 型号副总师        企业 名称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部       
联系 电话        68381978        身份证 号码        110108196502122294       
参加工作时间        199601        在中央企业累计工龄        七年       
个 人 简 历        1973年4月~1977年9月  山东省苍山县卞庄小学 1977年9月~1980年9月  江西省宜春中学(初中) 1980年9月~1983年9月  江西省宜春中学(高中) 1983年9月~1987年9月  北航三系飞行器自动控制(本科) 1987年9月~1990年4月  北航三系飞行器自动控制(硕士) 1990年4月~1993年11月 北航三系飞行器自动控制(博士) 1993年11月~1996年1月 一院一部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1996年1月~2000年8月  一部十室组员、组长、副主任 1998年6月~1998年8月  国际空间大学 2000年8月~至今       国家高新工程某重点型号副总师、一部行政指挥       
   主  要  事  迹  及  贡  献           辛万青,男,1965年2月出生,江西万载人,中共党员,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一部研究员。辛万青同志1996年1月完成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工作,进入一院一部十室从事弹道总体设计工作,1998年6月至1998年8月在国际空间大学进修,2003年被聘为一部博士生导师。他先后担任工程组长、研究室副主任,现任国家高新工程某重点型号副总师及一部行政指挥、海军试验基地特聘专家。 辛万青同志在一部工作期间完成了弹道导弹跟踪低速活动目标的概念论证工作,在此研究中他系统地论证了弹道导弹寻的制导总体方案,提出了高低空修正相结合的新制导方法,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基础;在国家高新工程某重点型号预研及方案设计工作中,辛万青同志组织完成了总体方案设想及可行性论证工作,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辛万青同志在高逼真度的实时图像生成体系结构与算法研究方面,提出了可大幅度降低硬件设计复杂程度和实时性要求的图象生成系统体系结构,提出了生成高景象逼真度的新方法并得到了实际应用;在国家高新工程某重点型号研制工作中,辛万青同志组织解决了一系列难题,确保了型号正常研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辛万青同志的新一代战术地地导弹武器系统论证荣获院级成果一等奖,Y7-100飞行器研制荣获航空部一等奖、三等功,2003年荣获航天基金奖。        

所 获 奖 励 情 况         1993年Y7-100飞行模拟器荣获航空部一等奖、三等功; 1996年 新一代战术地地导弹论证荣获院级成果一等奖; 2003年4月荣获中国航天基金奖;       
何时何地参加过何种政治、经济、学术和社会团  体        1997年12月~1998年3月参加伊拉克弹头技术评估会,参加过联合国特委会对伊拉克武器核查工作; 1999年~2001年为总装备部导弹总体技术专业组成员; 2002年~至今被聘为海军试验基地特聘专家; 2002年7月被聘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基  层党组织意  见          该同志技术功底深,管理能力强,作风正派,工作成绩突出,同意推荐。                                                    (盖章) 2003年7月31日        
中央企业党委(党组)意  见                                                             (盖章) 2003年7月31日        
被推荐人签字          2003年7月31日        
评  审委员会意  见                   


突出事迹
辛万青,男,1965年2月12日出生,江西万载人,中共党员,研究员。辛万青同志1983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自动控制系飞行器自动控制专业学习,1987年被免试推荐为飞行器制导控制与仿真专业硕士研究生,1993年获得飞行器制导控制与导航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1月完成一部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工作,进入一部十室从事总体设计工作,1998年6月至8月在国际空间大学进修。1996年被聘为高级工程师,2000年被聘为研究员,2003年被聘为一部博士生导师。辛万青同志进入一部以来,先后担任十室工程组长、副主任,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国家高新工程某重点型号副总师和一部行政指挥,海军试验基地特聘专家。
热血铸神剑,丹心写青史!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和高级知识分子,辛万青同志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不为金钱和荣誉所动,毅然投身我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几年来,他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爱国心,带领研制队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以“严、细、慎、实、透、精”的工作作风、令行禁止的纪律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创造了航天研制史上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为国家高新工程的攻坚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辛万青同志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主要从事高逼真度的实时图像生成体系结构与算法的研究。他提出了可大幅度降低硬件设计复杂程度和实时性要求的图象生成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分析景象逼真度及纹理生成的特点,提出了采用纹理效果,来实时生成浓淡、软影、活动光源及非线性透明效果的新方法并得到了实际应用。在此期间他多次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自己的论文,撰写了《计算机图象生成》等论著,并参加了中国航空学会第五届控制理论与应用学术年会、中国第三届仿真器学术会议等学术研讨会。他在计算机和控制理论上的突出造诣受到了导师和同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进入一部博士后流动站后,他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研究工作,凭着过人的胆识和惊人的智慧,他很快对武器总体设计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并且在很多领域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见解。出站后,他主动要求留在导弹总体研究设计室,继续从事导弹总体研究设计工作。这些丰富的经历和渊博的知识为他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辛万青同志出站后不久,他就被委以重任,参与并组织了院、一部九五和十五发展战略和国家高新工程重点型号的论证工作,完成了高新工程重点型号综合论证和总体方案设计工作。在一部工作期间,他作为预研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弹道导弹攻击航空母舰的概念论证工作。在现代化局部战争中,航空母舰是重要作战平台,也是重要的军事目标,利用弹道导弹远射程、强突防、大威力和高精度的特点对航母实施攻击,是诸多攻击手段中的一种较好选择,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在此项研究中,他剖析了问题的难点以及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对弹道导弹攻击航空母舰的制导方法和制导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1997年至2002年,他指导一名硕士研究生、协助指导一名博士生完成了再入制导律设计、再入制导姿控及弹道的六自由度仿真课题的研究工作。
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是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其总体设计是其涉及到的多学科综合优化过程,但现有的设计方法缺乏总体相关专业的一体化设计,而是通过多轮迭代优化方法来使得系统整体趋于最优化,另外总体设计主要是靠实物地面试验来进行验证,耗资大、周期长,缺乏有效的虚拟演示验证手段。从1996年开始,辛万青同志提出并论证导弹武器系统多学科优化及演示验证技术,并于2000年得到国家支持,作为技术负责人,负责策划和实施总体优化设计及演示验证试验室。到目前为止,在总体优化设计方面,完成了总体-发动机一体化设计课题研究,正在进行总体一体化优化设计课题研究;在演示验证方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初步实现了导弹部段安装、总装及对接过程的演示及验证,完成了导弹发射及飞行过程演示验证、作战效能仿真演示验证。
1995年至2000年,辛万青同志作为技术负责人,组织了我国导弹武器系统的“总体优化及结构轻质化”关键技术预研及方案研制工作,该预研成果获2001年度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从1999年开始,辛万青同志作为型号副总师,从事国家高新工程某潜地导弹总体设计与研究工作。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潜地导弹总体设计存在诸多难点和几十项关键技术,在他精心组织、研究下,经过三年多的方案论证,方案、初样及试样研制,上述技术难点取得突破并得到地面试验验证,且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这些研制成果为我国导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航天,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稍有不慎,都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为了不因自己的工作疏忽而给国家带来损失,作为国家高新工程某重点型号的副总师,辛万青同志时时刻刻牢记着自己的责任。为了把技术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在奋战高新工程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他殚精竭虑、如履薄冰,经常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有耕耘就有收获,十余年的磨练造就了辛万青同志这样一位航天英杰。但是谁能想到,这位航天英杰却因为航天事业付出得太多太多。在发展战略和国家高新工程重点型号的论证工作中,为了了解世界武器的发展水平、我国的周边形势和军方需求,他几乎翻烂了所有相关方面的资料和书籍,就那么一点一点地啃、一页一页地翻。国家高新工程开始启动的那段时间,是辛万青同志一生中最难忘,也是最难熬的日子。作为国家高新工程某重点型号的副总师和总体设计部行政指挥,不仅要动脑筋、出主意、想办法,永无止境地协调、策划,而且还要在各分系统方案评审报告的基础上,将其归纳、融合,最后整理成全武器系统方案评审报告。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为了写好方案评审报告,辛万青同志拿出蚂蚁啃骨头的劲,起早贪黑地加班加点,不停地找设计员进行方案的设计和论证,本来就不大的办公室,由于桌子上堆满了书籍和文件,再加上随处可见的椅子,更显得拥挤不堪,身材很魁梧的他在堆积如山的文件和书籍中也显得那么渺小和瘦弱,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一盏孤灯伴随着咯吱吱,摇曳不定的椅子打破夜晚的静谧。然而,就在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全武器系统方案评审报告的整理和编撰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由于过度的劳累和长期的伏案工作,他的腰椎间盘开始变形、凸出,一阵阵钻心的疼痛搅得他坐卧不宁,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额头不经意地滚落到他的案头。为了缓解疼痛,他干脆把文件和资料带回家,一个人趴在床上工作,有时趴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跪着还不是,他就不停地变换着姿势,为了不使疼痛影响工作,他就吃几片止疼片,强忍着。黄天不薄苦心人,在经历了20多个痛苦而又漫长的黑夜之后,他终于用汗水和心血完成了厚达200页、足有12万字的方案评审报告,当专家组一致通过该方案评审报告后,他那饱受风霜的腰椎再也承受不住他那高大身躯的重压。在医院,医生发现他的腰椎已高度变形,如果再拖延治疗,将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动完手术后,医生要求他绝对静卧,不许从事任何活动。可是为了型号工作,他要求医生让他提前出院,并躺在家里办公。可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无论他怎么向医生请示、哀求,医生还是强行让他住了半个月的院。出院的当天,他就试着从家一步一步地挪,在距自己办公楼不到600米的距离,他竟足足走了一个钟头,到了一部办公大楼,由于腰部无法用力,他怎么也迈不上台阶,后在部领导的一再劝说和大家的强行护送下,他才被送回家。上不了班,怎么办?索性他就把家当成了办公室,文件和材料一摞一摞送到了他家,不能坐着,他就躺在床上批阅这些文件和材料,遇到需要协调和进一步论证的事情,他就打电话,有时干脆把设计员请到他家里来商讨,为了解决某一技术难题,这些不知疲倦的设计员常常挤在他的家里一讨论就是一个晚上,适逢盛夏,别说这么多人挤在这么点的卧室,就算辛万青同志一个人独自躺在屋子里也是酷热难耐。由于辛万青同志不能总保持一个姿势,只好一会站着、一会躺着,就这样一动一身汗,一躺湿一片,直到每一个技术难点、每一个方案得到充分论证和通过,他才肯休息。在奋战高新工程的无数个日日夜夜里,他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和家人,有的只是不顾尚未痊愈的腰病奋战在科研生产的第一线。他常说:“作为一名技术负责人,要有高度的技术敏锐性,一个型号有哪些技术难点,哪些需要攻关,目前型号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显性和隐性的问题存在,总之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想到,否则出了任何一个漏洞,都要负主要责任的。”
科学的大道是永无止境的,而人的一生只不过是这条大道上一个短暂的驿站,为了使这短暂的生命放出异彩,惟有不断地拼搏,不断地努力。也许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世界的舞台高高飘扬,嘹亮的国歌响彻整个寰宇,亿万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昂首挺胸地走进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大舞台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有许许多多的象辛万青这样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航天人在为他们默默打造着钢铁般的脊梁,但航天人却牢牢地记着:“闪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而金子的闪光,决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当世界的东方重新放出异彩,航天人知道,那是他们的热力在张扬。
相关网站:http://news.cyol.com/2003/qiyeshijie/14.htm
人家还没死呢?就急着歌功颂德?真要是看得起他,发他个上百万滴也省得人家去搞腐败!
国之栋梁
要重奖!
真会造假,身份证号尾双数的都是女人的
楼上的,新18位身份证倒数第二位才是识别男女的,15位身份证才是你说的
我仔细看了看论文,感到略微有点失望,弹道导弹打航母不是不可能,但按论文的说法已经失去了弹道导弹末段的高超音速优势,首先,必须由海洋侦查卫星或者侦察机发现,然后发射导弹,在某一指定距离急剧减速,此时导弹主动雷达制导头才能开机,锁定目标后然后再加速,最终速度按论文的说法不能超过3倍音速,如果这样的话海基TMD不是不可拦截的,不过还是值得祝贺,因为东风21导弹的射程为4000公里左右,还是对美国的航母编队构成了一定的非对称威胁
能干事的都要奖励,人才从来都受亏待!
顶!如果真能实现的话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时就不怕美国佬干预了.
好,很不错
我顶啊
以下是引用Su伯特在2004-5-9 12:40:00的发言:
真会造假,身份证号尾双数的都是女人的
那是以前的编法!仔细看看那是18为数字!新的![em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