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如此电影PK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8:27:3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 ... el=rela_prevarticle
[子丹同志,空负您一副好身手,但是--白搭!]



     昨晚,我正在家里准备下周一个《非常道》采访提纲。来电话了,有朋友拉我出去看电影。我说:“你自己看不就成了吗?干嘛非再拉我去,让你又多搭一份票钱?”朋友说:“不是,这不我这边还一个老外吗?我跟他说不明白中国电影,你不专门搞评论的嘛?出来看完,再给他聊聊。”

     于是约好,就在北京市中心隆福寺的长虹电影院门口见;

     晚上差一刻7点,我们都到了。我就问那老外:“你要看哪个?《梅兰芳》?”那老外拉开架势比划了一下,摇着头说“闹!我要看‘中国功夫’!”明白了,他是要看《叶问》。

我那朋友就凑近售票处买票吧。结果晚上连续三场所有《叶问》的票早就卖光了!我一听,说:“不会这么抢手吧?《叶问》?”朋友哼一声,让我抬头看看脑袋顶上的电影场次显示牌;您猜怎么着?一共开放了五个厅,居然四个厅全放《梅兰芳》,只有一个厅放《叶问》;而来看这个电影的人又多,所以票当然一抢而空。我朋友骂了几句,还跟售票处喊了几嗓子:“凭什么呀?就一个厅放《叶问》?”人家卖票的说了:“这不归我们管,要不你找我们经理说去?”

我开了句玩笑:“得了,咱们再找别的电影院去。估计这儿,《叶问》制片方、投资人,忘了交保护费。”

出了门,没当事儿,转身就奔东方广场地下一层的新世纪电影院了。刚下电梯,好家伙,买《叶问》票的人,都排挺长一个队了。这次吸取教育,先抬头看电影场次显示牌,妈妈的,居然跟长虹电影院一模一样,6个厅只有一个厅放《叶问》,同时还要穿插着放《女人不坏》。

这一下,我朋友更火了,当场就骂起来了。于是引起很多年轻观众的附合:“就是,怎么就一个厅放《叶问》,想买票也买不到。”

我拉朋友和老外,再转到附近的新东安影城。

结果跟上边两家电影院结果完全一样,都是不止有一个电影厅,但就只准许一个厅放《叶问》。

既然已经跑了三家位置最显要设备最高级的电影院,心里很不甘休,朋友在旁边鼻子已经快气歪了,我就再给离市中心稍远几步的紫光电影打电话,结果居然跟长虹、东方新世纪、新东安电影院完全一样,还是只有一个厅放《叶问》。

这一下我算彻底明白了:如果说,前边三家电影院只一个厅放《叶问》是偶然,也不可能所有电影都偶然只有一个厅放《叶问》,其它厅全被垄断放另一部电影吧?

那个北美的老外,自然不明白如此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放映方式了。于是问:“为什么?为什么只有一个厅放‘中国功夫’?”

我于是再三跟他解释,现在有另外一部非常重要的电影上级领导希望观众多看那个电影;老外还是不明白:“哪个电影重要,应当让观众买票来决定结果呀!”气得我,当时白他一眼,不说了,说了他也不明白这叫怎样的“中国功夫”。

     新影联的副总经理高军之前还很内行预测呢,说《非诚勿扰》肯定会拿票房第一;这我信,冯小刚加葛优,肯定能保证这个。但高军还预测,《叶问》能拿今年贺岁档的票房第二;这个,我从昨晚的经历,就完全无法相信了。

之前只见报纸胡预测说,且看《梅兰芳》和《叶问》、《非诚勿扰》之间如何公平打擂了。

还打个屁呀!每家电影院都是五厅对一厅的PK;这擂可如何打法儿呀?尽管甄子丹会武功而且在《叶问》打擂打得格外漂亮,但一回到具体的内地特色当中,怎么着,该没脾气照样还是没脾气吧?

即使就惨淡到了以一对五这么打擂,《叶问》居然还是硬生生地在第一周里,仍旧拿下了三千万的票房。

吴亚滨曾跟我说过,今后的电影传播还是要靠口碑而不是媒体的炒作和忽悠。此话有理。但如果口碑传播再好,也架不住5:1这样的挤压吧?总不能拉银幕在电影院之外放露天电影吧?

本来还纳闷呢?怎么《叶问》从首映之后,就没怎么看见宣传呢?原来全部按下不表。

梅兰芳先生当年唱戏,那时的戏园子,背后全由江湖和黑道罩着。如今放《梅兰芳》呢?电影院线,全部都由白道绝对控制。

在街上白白奔跑晃了一个晚上,没看成电影,于是马上想起之前对陈佩斯的采访。

当时我问陈佩斯,你之前也弄过电影,后来你的话剧《托儿》那么火,可为什么不弄成电影让它传播更广呢?

陈佩斯当时冷笑一声说:“我还不知道这事儿该请问谁去呢!告诉你吧,现在在中国,要想弄电影,根本就不完全是弄电影本身。水深着呢!《托儿》早就改成电影剧本了,可往上一递,人家就往旁边一撂,一撂就是三年。得了,我也不会为一部电影天天去做电影之外的功夫。算了吧,我不拍了,成嘛?”

我又问:这就是咱们的电影市场竞争嘛?

陈回答:“竞争?是根本没的争。咱们的文艺上级,就有这个气派,自己投钱、再自己买单、再自己垄断宣传。一条龙,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你不服吗?”

就从昨天晚上跟奔丧一样看《叶问》;我是彻底服气了我们内地电影市场的公平竞争了。

回家,给一个过去搞电影发行的朋友打电话,说起整个晚上的遭遇。

对方听后也冷笑着说:“这你就觉得新鲜?委屈啦?告诉你,还有比这玩得更大的呢!很多国产大片的票房,并不是真由会计去计算出来的,而是由报纸听谁随便开牙说个数然后就敢印刷在纸上,什么叫大忽悠,知道了吧?陈佩斯比你知道内幕呀,所以他才会去做话剧《托儿》呀!再告诉你,如果虚报票房时实在凑不够数了,还有拿美国大片的票房过来凑数的呢。评论家何东先生,现在教你一个词:搬砖。拿人家的票房挪在自己电影上算账,明白了吗?”

原来如北——而不是如此呀!

综上所述,由内地完全制作的大片对香港人投资、导演、主演、制作的也是大片,就这样在院线放映时如此以5压一1的PK,再被香港八卦一不留神登了头条,肯定又会引起“东方之珠”当地电影人士的一派躁动和叫屈之声,想当初1997香港回归,人家就不情不愿的,所以内地就老得绷着老大哥的姿态让着人家,可关键时刻您祖国电影大妈又是这样,一旦当初答应的香港新闻言论自由50年不变的新闻一炒起来,祖国电影大妈又当如何给自己下台?之前也不是没有类似事件发生过:《伤城》时,光线传媒就抗议过内地大片在院线放映时挤压港片,结果赶紧调整以示公平。就说了,我泱泱内地一向以“诚信”为本,怎么没事儿都弄这种给自己下套的猫腻呢?咱们干嘛老要把这点意思偏偏变成最后的不好意思呢?



最后想起的是,葛优在《大腕》里的经典台词——

“我也I服了YOU您!”
[葛优用汉语拼音口气说:"傻-波-依--了吧?"http://blog.sina.com.cn/s/blog_5 ... el=rela_prevarticle
[子丹同志,空负您一副好身手,但是--白搭!]



     昨晚,我正在家里准备下周一个《非常道》采访提纲。来电话了,有朋友拉我出去看电影。我说:“你自己看不就成了吗?干嘛非再拉我去,让你又多搭一份票钱?”朋友说:“不是,这不我这边还一个老外吗?我跟他说不明白中国电影,你不专门搞评论的嘛?出来看完,再给他聊聊。”

     于是约好,就在北京市中心隆福寺的长虹电影院门口见;

     晚上差一刻7点,我们都到了。我就问那老外:“你要看哪个?《梅兰芳》?”那老外拉开架势比划了一下,摇着头说“闹!我要看‘中国功夫’!”明白了,他是要看《叶问》。

我那朋友就凑近售票处买票吧。结果晚上连续三场所有《叶问》的票早就卖光了!我一听,说:“不会这么抢手吧?《叶问》?”朋友哼一声,让我抬头看看脑袋顶上的电影场次显示牌;您猜怎么着?一共开放了五个厅,居然四个厅全放《梅兰芳》,只有一个厅放《叶问》;而来看这个电影的人又多,所以票当然一抢而空。我朋友骂了几句,还跟售票处喊了几嗓子:“凭什么呀?就一个厅放《叶问》?”人家卖票的说了:“这不归我们管,要不你找我们经理说去?”

我开了句玩笑:“得了,咱们再找别的电影院去。估计这儿,《叶问》制片方、投资人,忘了交保护费。”

出了门,没当事儿,转身就奔东方广场地下一层的新世纪电影院了。刚下电梯,好家伙,买《叶问》票的人,都排挺长一个队了。这次吸取教育,先抬头看电影场次显示牌,妈妈的,居然跟长虹电影院一模一样,6个厅只有一个厅放《叶问》,同时还要穿插着放《女人不坏》。

这一下,我朋友更火了,当场就骂起来了。于是引起很多年轻观众的附合:“就是,怎么就一个厅放《叶问》,想买票也买不到。”

我拉朋友和老外,再转到附近的新东安影城。

结果跟上边两家电影院结果完全一样,都是不止有一个电影厅,但就只准许一个厅放《叶问》。

既然已经跑了三家位置最显要设备最高级的电影院,心里很不甘休,朋友在旁边鼻子已经快气歪了,我就再给离市中心稍远几步的紫光电影打电话,结果居然跟长虹、东方新世纪、新东安电影院完全一样,还是只有一个厅放《叶问》。

这一下我算彻底明白了:如果说,前边三家电影院只一个厅放《叶问》是偶然,也不可能所有电影都偶然只有一个厅放《叶问》,其它厅全被垄断放另一部电影吧?

那个北美的老外,自然不明白如此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放映方式了。于是问:“为什么?为什么只有一个厅放‘中国功夫’?”

我于是再三跟他解释,现在有另外一部非常重要的电影上级领导希望观众多看那个电影;老外还是不明白:“哪个电影重要,应当让观众买票来决定结果呀!”气得我,当时白他一眼,不说了,说了他也不明白这叫怎样的“中国功夫”。

     新影联的副总经理高军之前还很内行预测呢,说《非诚勿扰》肯定会拿票房第一;这我信,冯小刚加葛优,肯定能保证这个。但高军还预测,《叶问》能拿今年贺岁档的票房第二;这个,我从昨晚的经历,就完全无法相信了。

之前只见报纸胡预测说,且看《梅兰芳》和《叶问》、《非诚勿扰》之间如何公平打擂了。

还打个屁呀!每家电影院都是五厅对一厅的PK;这擂可如何打法儿呀?尽管甄子丹会武功而且在《叶问》打擂打得格外漂亮,但一回到具体的内地特色当中,怎么着,该没脾气照样还是没脾气吧?

即使就惨淡到了以一对五这么打擂,《叶问》居然还是硬生生地在第一周里,仍旧拿下了三千万的票房。

吴亚滨曾跟我说过,今后的电影传播还是要靠口碑而不是媒体的炒作和忽悠。此话有理。但如果口碑传播再好,也架不住5:1这样的挤压吧?总不能拉银幕在电影院之外放露天电影吧?

本来还纳闷呢?怎么《叶问》从首映之后,就没怎么看见宣传呢?原来全部按下不表。

梅兰芳先生当年唱戏,那时的戏园子,背后全由江湖和黑道罩着。如今放《梅兰芳》呢?电影院线,全部都由白道绝对控制。

在街上白白奔跑晃了一个晚上,没看成电影,于是马上想起之前对陈佩斯的采访。

当时我问陈佩斯,你之前也弄过电影,后来你的话剧《托儿》那么火,可为什么不弄成电影让它传播更广呢?

陈佩斯当时冷笑一声说:“我还不知道这事儿该请问谁去呢!告诉你吧,现在在中国,要想弄电影,根本就不完全是弄电影本身。水深着呢!《托儿》早就改成电影剧本了,可往上一递,人家就往旁边一撂,一撂就是三年。得了,我也不会为一部电影天天去做电影之外的功夫。算了吧,我不拍了,成嘛?”

我又问:这就是咱们的电影市场竞争嘛?

陈回答:“竞争?是根本没的争。咱们的文艺上级,就有这个气派,自己投钱、再自己买单、再自己垄断宣传。一条龙,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你不服吗?”

就从昨天晚上跟奔丧一样看《叶问》;我是彻底服气了我们内地电影市场的公平竞争了。

回家,给一个过去搞电影发行的朋友打电话,说起整个晚上的遭遇。

对方听后也冷笑着说:“这你就觉得新鲜?委屈啦?告诉你,还有比这玩得更大的呢!很多国产大片的票房,并不是真由会计去计算出来的,而是由报纸听谁随便开牙说个数然后就敢印刷在纸上,什么叫大忽悠,知道了吧?陈佩斯比你知道内幕呀,所以他才会去做话剧《托儿》呀!再告诉你,如果虚报票房时实在凑不够数了,还有拿美国大片的票房过来凑数的呢。评论家何东先生,现在教你一个词:搬砖。拿人家的票房挪在自己电影上算账,明白了吗?”

原来如北——而不是如此呀!

综上所述,由内地完全制作的大片对香港人投资、导演、主演、制作的也是大片,就这样在院线放映时如此以5压一1的PK,再被香港八卦一不留神登了头条,肯定又会引起“东方之珠”当地电影人士的一派躁动和叫屈之声,想当初1997香港回归,人家就不情不愿的,所以内地就老得绷着老大哥的姿态让着人家,可关键时刻您祖国电影大妈又是这样,一旦当初答应的香港新闻言论自由50年不变的新闻一炒起来,祖国电影大妈又当如何给自己下台?之前也不是没有类似事件发生过:《伤城》时,光线传媒就抗议过内地大片在院线放映时挤压港片,结果赶紧调整以示公平。就说了,我泱泱内地一向以“诚信”为本,怎么没事儿都弄这种给自己下套的猫腻呢?咱们干嘛老要把这点意思偏偏变成最后的不好意思呢?



最后想起的是,葛优在《大腕》里的经典台词——

“我也I服了YOU您!”
[葛优用汉语拼音口气说:"傻-波-依--了吧?"
要我说,香港的片子还是少看。连香港自己的影评都说香港的电影没落了,这两年也就一个《无间道》拿得出手,被称作“香港的救市影片”。偏偏有人就是喜欢,一句话就代言了全国人民的审美,最后又夹带点私货,完全是自说自话嘛。
原帖由 cargo 于 2008-12-19 21:58 发表
要我说,香港的片子还是少看。连香港自己的影评都说香港的电影没落了,这两年也就一个《无间道》拿得出手,被称作“香港的救市影片”。偏偏有人就是喜欢,一句话就代言了全国人民的审美,最后又夹带点私货,完全是自 ...

版主,我本人就不喜欢看港片,可是问题不是港片烂不烂啊。多说无益,见仁见智吧。
刚下了枪版来看,国语配音实在受不了,下次找粤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