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钢军”第五师:轮流被国共军队教训{转引自中华网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9:18:11
平型关大捷
   
    一、八路军配合友军侧击进攻平型关
,在1937年9月19日中秋节当天,最早在平型关抗击日军的晋绥军独立第8旅已经到达了平型关,并在第二天占领了平型关阵地。据该旅第623团第1营营长刘光耀回忆,日军先头部队在9月21日午夜已经到达平型关下,开始向晋绥军发动第一次进攻。进攻的日军是第5师第21旅长三浦敏事少将率领的第42团第2营、第11团第1营、第21团第3营,附一个野炮营,共约4个营的兵力。同时日军第21团团长粟饭原秀上校率两个步兵营附两个炮兵连,从浑源出发南下向平型关侧后大营绕袭,企图断晋绥军平型关后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山西境内的第一场大规模战役,即太原会战的第一个战役平型关战役,由此在内长城平型关地区正式展开。
      
    在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进攻平型关之前,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已经向周恩来和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提出调集重兵,计划在平型关、沙河、繁峙一线与日军作战。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提出了配合晋绥军主力作战的方案:以友军坚守平型关正面,八路军115师隐蔽集结于敌前进道路的侧面,从敌侧后夹击进攻平型关之敌,对此阎锡山表示同意。9月21日,中共中央军委前方分会召开会议,彭德怀在会上说明了配合友军侧击进攻平型关之敌的意见,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同。9月23日,朱德、彭德怀向115师下达了“115师应即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的命令。
   
    不过1937年9月20日,吸引林彪的却并不是平型关口,而是在关口以东5公里白崖台下的乔沟。当年从河北涞源到山西太原的公路正是从乔沟沟底经过,是日军前往太原的必经之地。今天站在乔沟沟底,仍不难理解林彪当年为什么一眼就看中这里,作为他出师第一仗的设伏阵地。记者徒手艰难地下到沟底,踏上的是仅能勉强容一辆汽车通过的土路,两边则是高达20米左右的陡崖,沟内没有任何可以躲藏之处。尤其是沟北面,几乎不可能攀越。“今天所有平型关大捷的作战示意图上,都在乔沟北面标识了包围的红色箭头,但事实上,一贯擅长八面埋伏的林彪在平型关战斗中,并没有在乔沟北面埋下伏兵。”同行的李华说,“这个问题直到今天都没有任何当事人作出过解释。有一种说法是,部队埋伏的头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数千人的部队过沟可能会留下许多脚印。另一个解释就是,沟的北面非常陡峭,日军不可能爬上去,所以用不着埋伏。”当我们一直从小寨村附近走出乔沟时,李华说,“今天看来,第二种解释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乔沟附近的几个当地老人告诉记者,当年沟底是平整的土路,十几年前还曾经重修过一次。但由于多次暴雨,沟底的路已经被坍塌的泥土掩埋了。今天一条新修的柏油马路在乔沟的北沿经过,几个当地东之河镇的治安员说,这条马路是2002年新修的,从蔡家峪直通白崖台山腰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长达5公里的乔沟此后就变成了人迹罕至的一条荒沟。
   
   
    二、平型关大捷:历史的细节
   
    聂荣臻在回忆录中提到了平型关战前林彪摊开地图,向他和几位参谋介绍战场形式的历史细节。对于林彪征求他关于打还是不打的意见,聂荣臻也明确表示了支持:“我表示,可以在这里打一仗。居高临下伏击敌人,这是很便宜的事。我说,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要考虑怎样打得好,这是我们同曰本侵略军的第一次交锋,全国人民都看着我们,这个仗必须打好,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给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来一个振奋。”
   
    参加了平型关大捷的115师686团团长李天佑在回忆文章《首战平型关》中,记述了在平型关战役部队出发前的心情:“我们原想在出发之前,抓紧时间睡一觉。但是激动得使人无法平静下来。杨勇同志开玩笑地对我说:‘嗬,老战将了,怎么还这么紧张!'我说:‘我是考虑我们从未和曰本人交过手,这一仗千万不能草率,必须打好!'杨勇同志说:‘是啊,全国人民都在等着我们的胜利消息呢!'”李天佑记得,当时的林彪非常沉默而镇定。当午夜部队出发时,天空下起了小雨,这场雨最后变成大雨引发山洪,使林彪本来调动的4个团只有3个抵达设伏阵地。
   
    115师第344旅作战参谋张竭诚回忆说,344旅旅长徐海东来到乔沟伏击阵地东南侧白崖台师指挥所找林彪,对于他的688团没能到达阵地非常遗憾。正在山头拿着望远镜察看地形的林彪只是说“豆腐要当铁打,不能大意,不要轻敌,要留好预备队,要通过这次战斗摸摸敌人的特点”。政委聂荣臻的望远镜里,部队此时已经部署完毕:“部队隐蔽得非常好,经过一夜风雨侵袭的战士们,忍受着饥饿和寒冷,趴在冰凉的阵地上,等待战斗。”
   
    林彪的警卫员杨兴桂回忆了当时情景:“鬼子来了!我们顺着师长的视线看去,只见右前方出现一个小红点。慢慢地向前移动,后面黑压压一片,还听见轰隆隆的马达声。师长拿起了电话机,要部队等待命令出击,两眼仍然盯着右前方。红点越来越近,我们的肉眼也能看得真真切切了,为首的高举着一面太阳旗,与太阳旗几乎并排走着的有二十几个尖兵,距离他们20米远,是三路纵队的曰本鬼子,刺刀映着阳光,闪闪发亮。后面是好多辆汽车,也有拉山炮的大车,还有骑洋马的,晃晃荡荡的,漫不在意地朝前走来了。师长一动不动地看着鬼子先头部队走过去,我们的心绷得紧紧的,心想怎么还不打呢?时间过了10分钟,却比一年还要长。当敌人的指挥车快接近老爷庙时,师长喊:‘发信号弹!'”
从灵丘前往平型关支援围攻平型关日军的这支曰本部队,是板垣征四郎第5师第21旅第42团的一个营,运送补给的日军第6兵站汽车队的两个汽车连,上百辆大车以及一个骑兵排。林彪选择了日军战斗力相对最为薄弱的对手,却是对于前先日军最为关键的补给线发动作战,与古代作战断敌粮道的策略如出一辙。当时负责将辎重队与队伍前列的日军截断的685团团长杨得志将军在回忆录《横戈马上》提到了日军板垣师21旅强大的战斗力。即便是突遇伏击,指挥官仍举着军刀,指挥钻在汽车底下的士兵出来拼命往坡上爬。“敌人想占领制高点。我立即派通讯员向各营传达命令:‘附近的制高点一个也不许鬼子占领!'”林彪部署的3个团将乔沟内的日军分割成数段,并迅速进入沟内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日军赶来的飞机面对混杂的战场无能为力。当时白崖台村的一位民兵正按照上级的指示前往布雷,他回忆到,听到乔沟的枪炮声,直到下午15点才慢慢沉寂。
   
    “长长的山沟里,到处都倾覆着鬼子的汽车,烧着了的还在冒烟,汽车上面和车轮下面都是鬼子尸体,有的还挂在汽车挡板上,从姿势看,显然是没来得及下车就被击毙了。半山坡上鬼子的骑兵,连人带马横尸遍地。死尸中间,有的是被我们战士用刺刀捅死的。横七竖八,倚躺仰卧,各式各样的丑态都有。公路上的汽车和大车还满载着弹药、装备、被服、粮食、饼干、香烟……遍地都扔着枪支弹药,东洋兵的黄尼军服,大头鞋子……不可尽数。"687团供给处负责打扫战场的刘炳华说,"当时我要有照相机,真想把这些照下来,让全世界人民看看曰本侵略军在华北战场上这一可耻的失败。”时任687团副排长的程光耀回忆说:“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块河卵石上都滴有血迹……河滩的每一个角落里,有一个死尸垛,十几具日军尸体码成个半圆形,垒了尺把高,垛后还有尸体,身边堆着厚厚的一层子弹壳。”
   
    平型关战斗次日赶到现场的日军第5师野战仓库主计岛尾又治郎记述了战后乔沟的战场情况:“无论在烧焦的卡车周围,还是在背后丘陵的斜坡上,都横七竖八地躺着无数十分可怜的日军士兵的尸体……”战后第4天,日军第21旅旅长派遣日军部队前往乔沟清理战场。《滨田团团史》记载,龙泽连在得到友军支援继续向乔沟开进时,突然被眼前的一切“吓得停步不前”。“……行进中的汽车惨遭烧毁,每隔约20米,倒着几辆汽车残骸。公路上有新庄中校等无数阵亡者,以及被烧焦躺在驾驶室里的尸体……”“用了长达3个小时,才把一辆辆烧焦的汽车拖到公路的一边……从岭上向峡谷一看,辎重车辆不是也全部覆灭了吗!公路不是被辎重车辆、层层叠叠的人马的尸体堵塞了吗?!”“这里正是粟饭原秀部队的后勤分队及山口、中岛两个营的后勤分队遭到覆灭,宛如地狱图画的悲惨情景。”
   


   
   
    八路军在以优势兵力在极为有利地形上对日军辎重部队而非战斗部队进行的伏击战,虽杀敌1000,也自损600,且没有抓到一个俘虏。这场名震中外的第一场胜利,终于让林彪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日两国综合国力、军队实力以及战略策略的较量。平型关大捷在战略上终于让八路军高层认识到毛主席在战略决策上的伟大。
   
    昆仑关战役
   
    昆仑关位于南宁市东北方59公里处,昆仑山东侧。它是邕柳(南宁--柳州)、邕梧(南宁--梧州)公路必经的隘口。昆仑山巍峨峻险,谷深坡陡,地势险要,是南宁东北面的自然屏障,有“南方天险”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发生过9次战役,最大而且十分惨烈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昆仑关之战”。日军攻占昆仑关后即可北上攻击广西重镇柳州、桂林,切断湘桂铁路,进入中国腹地湖南,威胁正在孤军奋战又事关全局的由薛岳将军指挥的长沙守军。12月4日昆仑关陷落。桂南抗战形势万分危急,蒋介石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决定动用战略预备队发动反击。
   
    昆仑关失守之后,为了制止局势进一步恶化,扭转战局。鉴于几次作战失败的教训和对日军实力的客观评价,白崇禧向蒋介石请求动用国民党军第一王牌、机械化第5军担任主攻。大敌当前,情势所逼,蒋介石也只能爽快地把自己的“心爱亲军”交给以前多次和李宗仁联合起来与自己作对的白崇禧指挥了。根据作战计划,桂南反攻部队共分3路。东路军由第26集团军蔡廷锴将军指挥,西路军由第16集团军夏威将军指挥,北路军由第38集团军徐庭瑶将军指挥。第38集团军下辖昆仑关主攻部队杜隶明的第5军、李延年的第2军、甘丽初的第6军、傅钟芳的第99军、姚纯的第36军的46师、新编33师。
   


    第5军是国民党军队中唯一的机械化部队,全军有71000余人,足抵得上几个杂牌军的总人数。军长杜隶明,参谋长黄翔,副军长郑洞国,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22师师长邱清泉、副师长廖耀湘,荣誉第1师师长由副军长郑洞国兼任。荣誉师的官兵都是由伤愈归队的老兵组成,经验丰富,战斗力尤强。除去3个主力师之外,还有炮兵、装甲兵、工兵等军直属团队在编。讲到装备,第5军更是首屈一指了,拥有苏制T-26坦克80余辆,德制“豪须”装甲车100辆,美制福特卡车400多辆,摩托车40多辆。军属重炮团拥有150毫米榴弹炮24门,各师也都有山炮、野炮。
   
    1939年12月15日,桂林行营发布第一号作战命令。次日徐庭瑶将军亲往杜聿明军长的指挥所具体部署攻击昆仑关的任务。杜聿明将军在宣读完第一号作战命令之后,又用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向与会者讲了当前的敌我态势。此次侵占南宁及昆仑关地区的是日军号称“钢军”的第5师,其中中村正雄少将旅长所辖的21、42两个团6000余人防守昆仑关及附近九塘、八塘等要地。第5师一直是日寇侵华的“急先锋”,先后参加了南口、忻口、太原、台儿庄、广州等许多重大战役,尤其是第21旅的军官士兵,大部分都是曰本山口县人。此地历史上即为武士多出之地,武士道精神盛行,秉性凶狠残暴,是第5师的中坚力量。而我方此次会战也动用了战略预备队15万人,飞机100余架。其中蔡廷锴将军和夏威将军的东西两路主要配合第38集团军的作战行动,在外围展开袭扰、破坏、阻击、监视。第五军主攻昆仑关部队为荣誉第1师、200师和军属重炮团,战车团、工兵团配合作战,由杜聿明军长亲自指挥。新编22师为右翼迂回支队,绕过昆仑关走小路,进占五塘、六塘,切断昆仑关日军与南宁的联系。第200师副师长彭壁生指挥的两个补充团编为左翼迂回部队,向八塘作大迂回后占领七塘和八塘,从昆仑关背后展开攻击,策应正面主攻部队。其它部队都按预定计划行动。
    1939年12月15日凌晨,第5军重炮团的24门150毫米榴弹炮和各师属炮兵的山炮、野炮、迫击炮开始猛烈炮击昆仑关日军阵地。霎那间硝烟四起,火光冲天,日军炮火被压制住了。日军飞机的低空扫射也因第五军高炮部队的还击而收效甚微。炮火准备之后,荣誉1师1团官兵在团长吴啸亚上校的带领下,怀着"驱除楼寇、复我中华"的杀敌热情冲向敌阵,顺利攻占仙女山,入夜之后连续奋战又攻占了老毛岭、万福村。而441高地上的日军凭着居高临下面对昆仑关西北关口的有利地形,用山炮、掷弹筒和密集的步兵武器疯狂地向l团轰击扫射。不攻克411高地就无法夺取昆仑关。攻击部队在火炮、机枪和战车的掩护下,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杜聿明将军在战后为牺牲烈士撰写的碑文中生动地记录了当时血战的情形,“当其猛烈争夺之际,敌则配合空军强行增援,负隅顽抗,无懈可击,我则万众一心,前仆后继,不辞攀跻之艰,不畏壁垒市固,炮火交炽于山林,血肉横飞于林麓。攻坚之苦、牺牲之烈,殆兴军以来所罕有。而攻坚克险,实开抗战之先河。”
   
    经过1团将士的浴血奋战,终攻克441高地。2团在团长汪波的率领下也攻占了罗塘高地。邱清泉的22师从17日开始,向右侧击成功,19日进入,六塘、鸡鸣山一线,旋即攻占了五塘、六塘,破坏了公路和桥梁。梁汉明的92师攻占了七塘、八塘,200师也从左翼迂回成功。至此,从五塘到昆仑关约30千米狭长地域之敌均被我聚歼和包围。200师598团在团长高吉人的指挥下,攻占了652、600高地。599团在团长柳树人的指挥下,由装甲兵的多辆战车配合作战,苏制T-26坦克的45毫米火炮以直瞄方式迅速消灭了日军许多火力点,步兵紧随坦克冲锋。经过激战,终于夺回了昆仑关。
   
    日军见昆仑关失手,大为震惊,立即出动大批飞机、火炮掩护新锐的预备队兵力发动反攻,未等中国军队喘过气来又重新夺回昆仑关。此后敌我双方都在各个要点和制高点处展开激战,阵地几易其手,但总的局势向我处好转。第5师师长今村均看到情势紧急,下令21旅旅长中村正雄亲率两个营前往增援。当日10点,援敌将五塘夺回,而守军65团稍加退却,旋即收缩集中兵力,奋战到下午又收复五塘。但敌人趁占领五糖的时机,向昆仑关内急输了1000余名援军,增加了我军再次夺回的困难。
   
    左翼迂回支队占领七塘和八塘以后,将日军的退路切断,而赶来增援之敌在八塘附近又陷入了第五军的反包围之中经过第5军的连续打击,日军溃不成军、损失惨重,残兵败将攀山越岭落荒而逃,所乘汽车则被第5军军属炮兵悉数报销。
   
    正在21旅团与第五军激战之时,在南宁后方维护交通线和警戒任务的台湾旅旅长盐田定七少将又来“主动”支援,以其部第1团赶至五塘增援,伺机反攻六塘。形势变得骤然紧张邱清泉师长命令刘建章团死守五、六塘之间,并有计划地诱敌深入。当日下午,熊笑三团与敌另一路援军发生激战。入夜之后,不甘失败的日军又动用坦克和装甲车掩护步兵再攻六塘邱清泉一方面急令所部工兵破坏公路桥梁,阻敌机械化部队前进,另一方面则亲率部队向突出部之敌发动反击,并成功地击毁敌坦克数辆。在新编22师各个团的猛烈攻击下,日军纷纷离开公路、据点向山区逃窜。
   
    由于战局日益激烈紧张,日军抵抗又非常顽强,昆仑关仍未攻下,蒋介石非常恼火,严令前线指挥官三天之内如若还不能攻克,则军法从事。白崇禧在徐庭瑶的陪同下再次来到第5军前指,检查督导作战。他首先表扬了部队第一阶段的战绩,但也指出了战前对敌情侦察不明、用兵分散、火力不够集中、对包围之敌不能迅速消灭等问题。杜军长也提出了补救改进措施,主要是集中优势兵力、火器,重点打击,彻底切断敌军与南宁方向的联系,争取尽快消灭当面之敌。
   
    24日拂晓,按照新的作战部署,荣誉l师集中主力兵员和火器向前一天得而复失的昆仑关前的重要据点--罗塘再次发动猛攻。激战到下午4时,再次攻克罗塘。而该部郑廷笈团则在攻占九塘厚击毙日军旅长中村正雄少将。据战后缴获的日军记录,24日下午,中村正雄亲自到九塘督战,并在一片大草地上召集官兵训话。正在这时,荣誉1师第3团团长郑庭笠在用望远镜观察敌情,发现大草地上的日军正在列队集合,遂下令1营从刚夺占的高地上用迫击炮、重机枪猛烈攻击日军,予敌以重大杀伤。中村正雄腹部中弹,伤势严重。而傍晚日军军医正给中村正雄做手术时,一颗炮弹又恰好击中了权作手术室的草房,炸得一片狼藉。手术到晚上8点多才"凑合"做完,但第二天凌晨5点,这位不可一世、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钢军”少将就“魂归”东洋大海了。
   
    经过郑廷笈团全体官兵的奋战,我军又二次夺回昆仑关曰本鬼子在短暂的退缩收拢集中了剩余部队后,又发动了更加凶猛的反击。由于郑廷笈团攻上昆仑关已近精疲力尽,且兵力.损失大半,工事又非常残破,所以昆仑关再度易手。但敌人外来援军之路已被我彻底切断,日军也只能负隅顽抗了,每天的弹药给养仅凭几架飞机空投,许多士兵只能以野果充饥。
昆仑关两得两失,徐庭瑶和杜聿明仔细研究了其中的原因。敌人在关口四周的高地上布置了各种轻重火器,能对进攻关口的我军形成交叉火力威胁,如果不彻底消灭这些火力点.即使再攻克,也站不住脚。因此杜军长决定加强兵力火器,先拔去这些眼中钉。他将各个任务“分片包干”给一线各团队,同时命令军参谋长黄翔用电话向各团下达了限期攻占的任务。
   
    12月25日凌晨.根据最新作战部署,第5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关血战。荣誉第1师团在团长汪波的带领下,冒着敌军的枪林弹雨,以神勇的作战行动,再克罗塘高地。杜聿明传令嘉奖官兵。汪团再接再厉又向老毛岭和441高地发起猛攻。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汪波团终于又攻占了441高地,并彻底消灭了所有的守敌,牢固地守住了新攻占的要点。
   
    第200师598团在高吉人团长的指挥下两次攻克同兴堡,最后坚守住了。第600团也在刘少峰团长的指挥下拿下600高地。团队进攻也基本顺利。到日暮时分,敌人在昆仑关右侧的高地又全部被我军收复,但第5军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战局发展到这步,能否攻下昆仑关的关键就在于界首高地的得失了。界首高地位于昆仑关东北,地势险要,悬崖峭壁,是日军保卫关口的最重要屏障,几次强攻均未拿下,而主攻部队200帅伤亡很大。杜幸明遂令郑洞国派其所部3团加强给200师,戴安澜全权指挥。戴师长得到增援后,连夜发动进功。再敌叉火力的打击下,伤亡仍然很大,多次组织敢死队爆破手抵近敌人工事投弹爆破,均无显效。激战到午夜12点钟,该团9个步兵连长已有7位伤亡,连郑庭笈身边的司号长也中弹牺牲,但全军上下斗志愈旺,决心不计代价,誓死攻下界首。天刚破晓,军属炮兵便开始用重炮轰击,各攻击部队也隐蔽接十冲地点,我军炮火开始延伸射击,各部队马上发起冲击。阵地上杀生震天、战旗招展,军官和士兵个个奋勇、人人争先。日军也困兽犹斗、拼死抵抗,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但无论在兵力,火器还是官兵士气上,此时此刻第5军都胜敌一筹。又经过3小时的激战,界首高地终被我军攻破,士兵在山顶燃起胜利的火焰,向第5军前指报捷,全军上下一片欢呼。
   
    由于界首落入第五军之手,日寇只能龟缩在关内和附近几个小高地上。第5军乘胜追击,对昆仑关发动总攻。邱清泉师的邓军林团一马当先,第三次攻入昆仑关。随后大部队蜂拥而入,很快扫清残敌。到31日,昆仑关所有残余日军都被消灭干净,昆仑关被第5军完全收复。与此同时,昆仑关附近几个小高地上的残敌也被消灭,昆仑关战役胜利结束。
   
    昆仑关战役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军队取得的屈指可数的几个战绩辉煌的战役之一,也是中国机械化部队在正面战场上第一次与日军精锐部队的大交战,意义非凡。
   
    根据日方及我方的统计:日军第21旅官兵被击毙4000余人,伤者大大高于此数,被俘102人,旅长中村正雄、第42团团长板田园一、第21团团长三木吉之助及各团的第1、第2、第3营营长均丧命。第5军缴获山炮10门,轻机枪102挺,重机枪80挺,步枪2000余支,战马79匹,还有大量的弹药、粮袜及各种军需品。一向骄横看不起中国军队的日军战后也不得不承认:在此昆仑关,蒋军比任何方面都空前英勇,值得我军表示敬意。
   
        当然,为了消灭凶残的日军,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代价。不算牵制、警戒及防守重要交通线、据点的各路参战部队的损失,仅担任主攻任务的第5军就伤亡2万余人(牺牲5500人、负伤及失踪15000余人,其中主攻部队郑洞国的荣誉第1师全师13000人,仅余700余人!主攻尖刀荣誉1师1团1营1连仅剩4人!)。为了缅怀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在徐庭瑶将军的积极赞同和帮助下,在昆仑关上建立了一座“陆军第5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牌”,杜聿明将军亲笔用楷书写了长达400余字的碑文。蒋介石、何应钦、徐庭瑶等也题词纪念!
   
    昆仑关之战缴获的各种日军战利品,包括火炮、枪枝、弹药、军旗、军服和日军个人的护身符、家信和战场照片及统计图片等,先后在柳州、桂林、全州等地展出,轰动一时,极大地振奋了国人抗战必胜的决心。平型关大捷
   
    一、八路军配合友军侧击进攻平型关
,在1937年9月19日中秋节当天,最早在平型关抗击日军的晋绥军独立第8旅已经到达了平型关,并在第二天占领了平型关阵地。据该旅第623团第1营营长刘光耀回忆,日军先头部队在9月21日午夜已经到达平型关下,开始向晋绥军发动第一次进攻。进攻的日军是第5师第21旅长三浦敏事少将率领的第42团第2营、第11团第1营、第21团第3营,附一个野炮营,共约4个营的兵力。同时日军第21团团长粟饭原秀上校率两个步兵营附两个炮兵连,从浑源出发南下向平型关侧后大营绕袭,企图断晋绥军平型关后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山西境内的第一场大规模战役,即太原会战的第一个战役平型关战役,由此在内长城平型关地区正式展开。
      
    在号称“钢军”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进攻平型关之前,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已经向周恩来和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提出调集重兵,计划在平型关、沙河、繁峙一线与日军作战。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提出了配合晋绥军主力作战的方案:以友军坚守平型关正面,八路军115师隐蔽集结于敌前进道路的侧面,从敌侧后夹击进攻平型关之敌,对此阎锡山表示同意。9月21日,中共中央军委前方分会召开会议,彭德怀在会上说明了配合友军侧击进攻平型关之敌的意见,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同。9月23日,朱德、彭德怀向115师下达了“115师应即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的命令。
   
    不过1937年9月20日,吸引林彪的却并不是平型关口,而是在关口以东5公里白崖台下的乔沟。当年从河北涞源到山西太原的公路正是从乔沟沟底经过,是日军前往太原的必经之地。今天站在乔沟沟底,仍不难理解林彪当年为什么一眼就看中这里,作为他出师第一仗的设伏阵地。记者徒手艰难地下到沟底,踏上的是仅能勉强容一辆汽车通过的土路,两边则是高达20米左右的陡崖,沟内没有任何可以躲藏之处。尤其是沟北面,几乎不可能攀越。“今天所有平型关大捷的作战示意图上,都在乔沟北面标识了包围的红色箭头,但事实上,一贯擅长八面埋伏的林彪在平型关战斗中,并没有在乔沟北面埋下伏兵。”同行的李华说,“这个问题直到今天都没有任何当事人作出过解释。有一种说法是,部队埋伏的头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雨,数千人的部队过沟可能会留下许多脚印。另一个解释就是,沟的北面非常陡峭,日军不可能爬上去,所以用不着埋伏。”当我们一直从小寨村附近走出乔沟时,李华说,“今天看来,第二种解释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乔沟附近的几个当地老人告诉记者,当年沟底是平整的土路,十几年前还曾经重修过一次。但由于多次暴雨,沟底的路已经被坍塌的泥土掩埋了。今天一条新修的柏油马路在乔沟的北沿经过,几个当地东之河镇的治安员说,这条马路是2002年新修的,从蔡家峪直通白崖台山腰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长达5公里的乔沟此后就变成了人迹罕至的一条荒沟。
   
   
    二、平型关大捷:历史的细节
   
    聂荣臻在回忆录中提到了平型关战前林彪摊开地图,向他和几位参谋介绍战场形式的历史细节。对于林彪征求他关于打还是不打的意见,聂荣臻也明确表示了支持:“我表示,可以在这里打一仗。居高临下伏击敌人,这是很便宜的事。我说,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要考虑怎样打得好,这是我们同曰本侵略军的第一次交锋,全国人民都看着我们,这个仗必须打好,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给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来一个振奋。”
   
    参加了平型关大捷的115师686团团长李天佑在回忆文章《首战平型关》中,记述了在平型关战役部队出发前的心情:“我们原想在出发之前,抓紧时间睡一觉。但是激动得使人无法平静下来。杨勇同志开玩笑地对我说:‘嗬,老战将了,怎么还这么紧张!'我说:‘我是考虑我们从未和曰本人交过手,这一仗千万不能草率,必须打好!'杨勇同志说:‘是啊,全国人民都在等着我们的胜利消息呢!'”李天佑记得,当时的林彪非常沉默而镇定。当午夜部队出发时,天空下起了小雨,这场雨最后变成大雨引发山洪,使林彪本来调动的4个团只有3个抵达设伏阵地。
   
    115师第344旅作战参谋张竭诚回忆说,344旅旅长徐海东来到乔沟伏击阵地东南侧白崖台师指挥所找林彪,对于他的688团没能到达阵地非常遗憾。正在山头拿着望远镜察看地形的林彪只是说“豆腐要当铁打,不能大意,不要轻敌,要留好预备队,要通过这次战斗摸摸敌人的特点”。政委聂荣臻的望远镜里,部队此时已经部署完毕:“部队隐蔽得非常好,经过一夜风雨侵袭的战士们,忍受着饥饿和寒冷,趴在冰凉的阵地上,等待战斗。”
   
    林彪的警卫员杨兴桂回忆了当时情景:“鬼子来了!我们顺着师长的视线看去,只见右前方出现一个小红点。慢慢地向前移动,后面黑压压一片,还听见轰隆隆的马达声。师长拿起了电话机,要部队等待命令出击,两眼仍然盯着右前方。红点越来越近,我们的肉眼也能看得真真切切了,为首的高举着一面太阳旗,与太阳旗几乎并排走着的有二十几个尖兵,距离他们20米远,是三路纵队的曰本鬼子,刺刀映着阳光,闪闪发亮。后面是好多辆汽车,也有拉山炮的大车,还有骑洋马的,晃晃荡荡的,漫不在意地朝前走来了。师长一动不动地看着鬼子先头部队走过去,我们的心绷得紧紧的,心想怎么还不打呢?时间过了10分钟,却比一年还要长。当敌人的指挥车快接近老爷庙时,师长喊:‘发信号弹!'”
从灵丘前往平型关支援围攻平型关日军的这支曰本部队,是板垣征四郎第5师第21旅第42团的一个营,运送补给的日军第6兵站汽车队的两个汽车连,上百辆大车以及一个骑兵排。林彪选择了日军战斗力相对最为薄弱的对手,却是对于前先日军最为关键的补给线发动作战,与古代作战断敌粮道的策略如出一辙。当时负责将辎重队与队伍前列的日军截断的685团团长杨得志将军在回忆录《横戈马上》提到了日军板垣师21旅强大的战斗力。即便是突遇伏击,指挥官仍举着军刀,指挥钻在汽车底下的士兵出来拼命往坡上爬。“敌人想占领制高点。我立即派通讯员向各营传达命令:‘附近的制高点一个也不许鬼子占领!'”林彪部署的3个团将乔沟内的日军分割成数段,并迅速进入沟内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日军赶来的飞机面对混杂的战场无能为力。当时白崖台村的一位民兵正按照上级的指示前往布雷,他回忆到,听到乔沟的枪炮声,直到下午15点才慢慢沉寂。
   
    “长长的山沟里,到处都倾覆着鬼子的汽车,烧着了的还在冒烟,汽车上面和车轮下面都是鬼子尸体,有的还挂在汽车挡板上,从姿势看,显然是没来得及下车就被击毙了。半山坡上鬼子的骑兵,连人带马横尸遍地。死尸中间,有的是被我们战士用刺刀捅死的。横七竖八,倚躺仰卧,各式各样的丑态都有。公路上的汽车和大车还满载着弹药、装备、被服、粮食、饼干、香烟……遍地都扔着枪支弹药,东洋兵的黄尼军服,大头鞋子……不可尽数。"687团供给处负责打扫战场的刘炳华说,"当时我要有照相机,真想把这些照下来,让全世界人民看看曰本侵略军在华北战场上这一可耻的失败。”时任687团副排长的程光耀回忆说:“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块河卵石上都滴有血迹……河滩的每一个角落里,有一个死尸垛,十几具日军尸体码成个半圆形,垒了尺把高,垛后还有尸体,身边堆着厚厚的一层子弹壳。”
   
    平型关战斗次日赶到现场的日军第5师野战仓库主计岛尾又治郎记述了战后乔沟的战场情况:“无论在烧焦的卡车周围,还是在背后丘陵的斜坡上,都横七竖八地躺着无数十分可怜的日军士兵的尸体……”战后第4天,日军第21旅旅长派遣日军部队前往乔沟清理战场。《滨田团团史》记载,龙泽连在得到友军支援继续向乔沟开进时,突然被眼前的一切“吓得停步不前”。“……行进中的汽车惨遭烧毁,每隔约20米,倒着几辆汽车残骸。公路上有新庄中校等无数阵亡者,以及被烧焦躺在驾驶室里的尸体……”“用了长达3个小时,才把一辆辆烧焦的汽车拖到公路的一边……从岭上向峡谷一看,辎重车辆不是也全部覆灭了吗!公路不是被辎重车辆、层层叠叠的人马的尸体堵塞了吗?!”“这里正是粟饭原秀部队的后勤分队及山口、中岛两个营的后勤分队遭到覆灭,宛如地狱图画的悲惨情景。”
   


   
   
    八路军在以优势兵力在极为有利地形上对日军辎重部队而非战斗部队进行的伏击战,虽杀敌1000,也自损600,且没有抓到一个俘虏。这场名震中外的第一场胜利,终于让林彪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日两国综合国力、军队实力以及战略策略的较量。平型关大捷在战略上终于让八路军高层认识到毛主席在战略决策上的伟大。
   
    昆仑关战役
   
    昆仑关位于南宁市东北方59公里处,昆仑山东侧。它是邕柳(南宁--柳州)、邕梧(南宁--梧州)公路必经的隘口。昆仑山巍峨峻险,谷深坡陡,地势险要,是南宁东北面的自然屏障,有“南方天险”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曾发生过9次战役,最大而且十分惨烈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昆仑关之战”。日军攻占昆仑关后即可北上攻击广西重镇柳州、桂林,切断湘桂铁路,进入中国腹地湖南,威胁正在孤军奋战又事关全局的由薛岳将军指挥的长沙守军。12月4日昆仑关陷落。桂南抗战形势万分危急,蒋介石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决定动用战略预备队发动反击。
   
    昆仑关失守之后,为了制止局势进一步恶化,扭转战局。鉴于几次作战失败的教训和对日军实力的客观评价,白崇禧向蒋介石请求动用国民党军第一王牌、机械化第5军担任主攻。大敌当前,情势所逼,蒋介石也只能爽快地把自己的“心爱亲军”交给以前多次和李宗仁联合起来与自己作对的白崇禧指挥了。根据作战计划,桂南反攻部队共分3路。东路军由第26集团军蔡廷锴将军指挥,西路军由第16集团军夏威将军指挥,北路军由第38集团军徐庭瑶将军指挥。第38集团军下辖昆仑关主攻部队杜隶明的第5军、李延年的第2军、甘丽初的第6军、傅钟芳的第99军、姚纯的第36军的46师、新编33师。
   


    第5军是国民党军队中唯一的机械化部队,全军有71000余人,足抵得上几个杂牌军的总人数。军长杜隶明,参谋长黄翔,副军长郑洞国,200师师长戴安澜,新编22师师长邱清泉、副师长廖耀湘,荣誉第1师师长由副军长郑洞国兼任。荣誉师的官兵都是由伤愈归队的老兵组成,经验丰富,战斗力尤强。除去3个主力师之外,还有炮兵、装甲兵、工兵等军直属团队在编。讲到装备,第5军更是首屈一指了,拥有苏制T-26坦克80余辆,德制“豪须”装甲车100辆,美制福特卡车400多辆,摩托车40多辆。军属重炮团拥有150毫米榴弹炮24门,各师也都有山炮、野炮。
   
    1939年12月15日,桂林行营发布第一号作战命令。次日徐庭瑶将军亲往杜聿明军长的指挥所具体部署攻击昆仑关的任务。杜聿明将军在宣读完第一号作战命令之后,又用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向与会者讲了当前的敌我态势。此次侵占南宁及昆仑关地区的是日军号称“钢军”的第5师,其中中村正雄少将旅长所辖的21、42两个团6000余人防守昆仑关及附近九塘、八塘等要地。第5师一直是日寇侵华的“急先锋”,先后参加了南口、忻口、太原、台儿庄、广州等许多重大战役,尤其是第21旅的军官士兵,大部分都是曰本山口县人。此地历史上即为武士多出之地,武士道精神盛行,秉性凶狠残暴,是第5师的中坚力量。而我方此次会战也动用了战略预备队15万人,飞机100余架。其中蔡廷锴将军和夏威将军的东西两路主要配合第38集团军的作战行动,在外围展开袭扰、破坏、阻击、监视。第五军主攻昆仑关部队为荣誉第1师、200师和军属重炮团,战车团、工兵团配合作战,由杜聿明军长亲自指挥。新编22师为右翼迂回支队,绕过昆仑关走小路,进占五塘、六塘,切断昆仑关日军与南宁的联系。第200师副师长彭壁生指挥的两个补充团编为左翼迂回部队,向八塘作大迂回后占领七塘和八塘,从昆仑关背后展开攻击,策应正面主攻部队。其它部队都按预定计划行动。
    1939年12月15日凌晨,第5军重炮团的24门150毫米榴弹炮和各师属炮兵的山炮、野炮、迫击炮开始猛烈炮击昆仑关日军阵地。霎那间硝烟四起,火光冲天,日军炮火被压制住了。日军飞机的低空扫射也因第五军高炮部队的还击而收效甚微。炮火准备之后,荣誉1师1团官兵在团长吴啸亚上校的带领下,怀着"驱除楼寇、复我中华"的杀敌热情冲向敌阵,顺利攻占仙女山,入夜之后连续奋战又攻占了老毛岭、万福村。而441高地上的日军凭着居高临下面对昆仑关西北关口的有利地形,用山炮、掷弹筒和密集的步兵武器疯狂地向l团轰击扫射。不攻克411高地就无法夺取昆仑关。攻击部队在火炮、机枪和战车的掩护下,与日军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杜聿明将军在战后为牺牲烈士撰写的碑文中生动地记录了当时血战的情形,“当其猛烈争夺之际,敌则配合空军强行增援,负隅顽抗,无懈可击,我则万众一心,前仆后继,不辞攀跻之艰,不畏壁垒市固,炮火交炽于山林,血肉横飞于林麓。攻坚之苦、牺牲之烈,殆兴军以来所罕有。而攻坚克险,实开抗战之先河。”
   
    经过1团将士的浴血奋战,终攻克441高地。2团在团长汪波的率领下也攻占了罗塘高地。邱清泉的22师从17日开始,向右侧击成功,19日进入,六塘、鸡鸣山一线,旋即攻占了五塘、六塘,破坏了公路和桥梁。梁汉明的92师攻占了七塘、八塘,200师也从左翼迂回成功。至此,从五塘到昆仑关约30千米狭长地域之敌均被我聚歼和包围。200师598团在团长高吉人的指挥下,攻占了652、600高地。599团在团长柳树人的指挥下,由装甲兵的多辆战车配合作战,苏制T-26坦克的45毫米火炮以直瞄方式迅速消灭了日军许多火力点,步兵紧随坦克冲锋。经过激战,终于夺回了昆仑关。
   
    日军见昆仑关失手,大为震惊,立即出动大批飞机、火炮掩护新锐的预备队兵力发动反攻,未等中国军队喘过气来又重新夺回昆仑关。此后敌我双方都在各个要点和制高点处展开激战,阵地几易其手,但总的局势向我处好转。第5师师长今村均看到情势紧急,下令21旅旅长中村正雄亲率两个营前往增援。当日10点,援敌将五塘夺回,而守军65团稍加退却,旋即收缩集中兵力,奋战到下午又收复五塘。但敌人趁占领五糖的时机,向昆仑关内急输了1000余名援军,增加了我军再次夺回的困难。
   
    左翼迂回支队占领七塘和八塘以后,将日军的退路切断,而赶来增援之敌在八塘附近又陷入了第五军的反包围之中经过第5军的连续打击,日军溃不成军、损失惨重,残兵败将攀山越岭落荒而逃,所乘汽车则被第5军军属炮兵悉数报销。
   
    正在21旅团与第五军激战之时,在南宁后方维护交通线和警戒任务的台湾旅旅长盐田定七少将又来“主动”支援,以其部第1团赶至五塘增援,伺机反攻六塘。形势变得骤然紧张邱清泉师长命令刘建章团死守五、六塘之间,并有计划地诱敌深入。当日下午,熊笑三团与敌另一路援军发生激战。入夜之后,不甘失败的日军又动用坦克和装甲车掩护步兵再攻六塘邱清泉一方面急令所部工兵破坏公路桥梁,阻敌机械化部队前进,另一方面则亲率部队向突出部之敌发动反击,并成功地击毁敌坦克数辆。在新编22师各个团的猛烈攻击下,日军纷纷离开公路、据点向山区逃窜。
   
    由于战局日益激烈紧张,日军抵抗又非常顽强,昆仑关仍未攻下,蒋介石非常恼火,严令前线指挥官三天之内如若还不能攻克,则军法从事。白崇禧在徐庭瑶的陪同下再次来到第5军前指,检查督导作战。他首先表扬了部队第一阶段的战绩,但也指出了战前对敌情侦察不明、用兵分散、火力不够集中、对包围之敌不能迅速消灭等问题。杜军长也提出了补救改进措施,主要是集中优势兵力、火器,重点打击,彻底切断敌军与南宁方向的联系,争取尽快消灭当面之敌。
   
    24日拂晓,按照新的作战部署,荣誉l师集中主力兵员和火器向前一天得而复失的昆仑关前的重要据点--罗塘再次发动猛攻。激战到下午4时,再次攻克罗塘。而该部郑廷笈团则在攻占九塘厚击毙日军旅长中村正雄少将。据战后缴获的日军记录,24日下午,中村正雄亲自到九塘督战,并在一片大草地上召集官兵训话。正在这时,荣誉1师第3团团长郑庭笠在用望远镜观察敌情,发现大草地上的日军正在列队集合,遂下令1营从刚夺占的高地上用迫击炮、重机枪猛烈攻击日军,予敌以重大杀伤。中村正雄腹部中弹,伤势严重。而傍晚日军军医正给中村正雄做手术时,一颗炮弹又恰好击中了权作手术室的草房,炸得一片狼藉。手术到晚上8点多才"凑合"做完,但第二天凌晨5点,这位不可一世、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钢军”少将就“魂归”东洋大海了。
   
    经过郑廷笈团全体官兵的奋战,我军又二次夺回昆仑关曰本鬼子在短暂的退缩收拢集中了剩余部队后,又发动了更加凶猛的反击。由于郑廷笈团攻上昆仑关已近精疲力尽,且兵力.损失大半,工事又非常残破,所以昆仑关再度易手。但敌人外来援军之路已被我彻底切断,日军也只能负隅顽抗了,每天的弹药给养仅凭几架飞机空投,许多士兵只能以野果充饥。
昆仑关两得两失,徐庭瑶和杜聿明仔细研究了其中的原因。敌人在关口四周的高地上布置了各种轻重火器,能对进攻关口的我军形成交叉火力威胁,如果不彻底消灭这些火力点.即使再攻克,也站不住脚。因此杜军长决定加强兵力火器,先拔去这些眼中钉。他将各个任务“分片包干”给一线各团队,同时命令军参谋长黄翔用电话向各团下达了限期攻占的任务。
   
    12月25日凌晨.根据最新作战部署,第5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关血战。荣誉第1师团在团长汪波的带领下,冒着敌军的枪林弹雨,以神勇的作战行动,再克罗塘高地。杜聿明传令嘉奖官兵。汪团再接再厉又向老毛岭和441高地发起猛攻。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汪波团终于又攻占了441高地,并彻底消灭了所有的守敌,牢固地守住了新攻占的要点。
   
    第200师598团在高吉人团长的指挥下两次攻克同兴堡,最后坚守住了。第600团也在刘少峰团长的指挥下拿下600高地。团队进攻也基本顺利。到日暮时分,敌人在昆仑关右侧的高地又全部被我军收复,但第5军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战局发展到这步,能否攻下昆仑关的关键就在于界首高地的得失了。界首高地位于昆仑关东北,地势险要,悬崖峭壁,是日军保卫关口的最重要屏障,几次强攻均未拿下,而主攻部队200帅伤亡很大。杜幸明遂令郑洞国派其所部3团加强给200师,戴安澜全权指挥。戴师长得到增援后,连夜发动进功。再敌叉火力的打击下,伤亡仍然很大,多次组织敢死队爆破手抵近敌人工事投弹爆破,均无显效。激战到午夜12点钟,该团9个步兵连长已有7位伤亡,连郑庭笈身边的司号长也中弹牺牲,但全军上下斗志愈旺,决心不计代价,誓死攻下界首。天刚破晓,军属炮兵便开始用重炮轰击,各攻击部队也隐蔽接十冲地点,我军炮火开始延伸射击,各部队马上发起冲击。阵地上杀生震天、战旗招展,军官和士兵个个奋勇、人人争先。日军也困兽犹斗、拼死抵抗,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价。但无论在兵力,火器还是官兵士气上,此时此刻第5军都胜敌一筹。又经过3小时的激战,界首高地终被我军攻破,士兵在山顶燃起胜利的火焰,向第5军前指报捷,全军上下一片欢呼。
   
    由于界首落入第五军之手,日寇只能龟缩在关内和附近几个小高地上。第5军乘胜追击,对昆仑关发动总攻。邱清泉师的邓军林团一马当先,第三次攻入昆仑关。随后大部队蜂拥而入,很快扫清残敌。到31日,昆仑关所有残余日军都被消灭干净,昆仑关被第5军完全收复。与此同时,昆仑关附近几个小高地上的残敌也被消灭,昆仑关战役胜利结束。
   
    昆仑关战役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军队取得的屈指可数的几个战绩辉煌的战役之一,也是中国机械化部队在正面战场上第一次与日军精锐部队的大交战,意义非凡。
   
    根据日方及我方的统计:日军第21旅官兵被击毙4000余人,伤者大大高于此数,被俘102人,旅长中村正雄、第42团团长板田园一、第21团团长三木吉之助及各团的第1、第2、第3营营长均丧命。第5军缴获山炮10门,轻机枪102挺,重机枪80挺,步枪2000余支,战马79匹,还有大量的弹药、粮袜及各种军需品。一向骄横看不起中国军队的日军战后也不得不承认:在此昆仑关,蒋军比任何方面都空前英勇,值得我军表示敬意。
   
        当然,为了消灭凶残的日军,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代价。不算牵制、警戒及防守重要交通线、据点的各路参战部队的损失,仅担任主攻任务的第5军就伤亡2万余人(牺牲5500人、负伤及失踪15000余人,其中主攻部队郑洞国的荣誉第1师全师13000人,仅余700余人!主攻尖刀荣誉1师1团1营1连仅剩4人!)。为了缅怀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在徐庭瑶将军的积极赞同和帮助下,在昆仑关上建立了一座“陆军第5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牌”,杜聿明将军亲笔用楷书写了长达400余字的碑文。蒋介石、何应钦、徐庭瑶等也题词纪念!
   
    昆仑关之战缴获的各种日军战利品,包括火炮、枪枝、弹药、军旗、军服和日军个人的护身符、家信和战场照片及统计图片等,先后在柳州、桂林、全州等地展出,轰动一时,极大地振奋了国人抗战必胜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