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跌至浙江省倒数第二 温州迷失方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8:23:57
温州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表现为温州经济已经从2007年浙江省GDP最高的地级市,下滑到2008年第一季度排名为浙江省倒数第二位。

“从本世纪初开始,温州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温州模式。”周德文说。11月19日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他正使用铝合金双拐,支撑自己那条裹着石膏、骨折了的右腿。他是温州 中小企业(行情 股吧)促进会的会长,其他的头衔有浙江省人大代表等。

“如果不改变过去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仍然以较低产业层次的简单生产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打市场,温州将进入一个死胡同。”周德文认为,外部环境的恶化却是温州的机遇。通过倒逼来完成其内部无法调整的任务,使温州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而温州的发展瓶颈不在温州的商业精神,而在温州企业结构。

旧模式的终结?

如同周德文的伤腿,温州整体发展一样开始“骨折”。

根据温州市发改委数据,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在浙江省各市排名中位于倒数第二位,这也是温州1991年17年以来增幅最低的一个阶段。这是“温州增长遭遇了拐点”。与此同时,支撑温州制造业半壁江山的以出口为主的几大行业中,今年1至6月,温州的眼镜、打火机、锁具、制笔、服装等,出口增幅均大幅下降,甚至出现关门和倒闭。

在温州大学商学院院长李志国看来,这和“温州模式”有很大关系。

李志国认为,虽然温州在过去创造了一系列奇迹,但在温州模式的背后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中被掩盖了,却在2008年内外经济矛盾交织的背景下突显出来。

“温州过去的辉煌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便宜的生产资料基础上的。”周德文解释说,价格优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支持温州模式的最重要因素。

除了模式,制约温州经济发展的因素还有当地的环境。李志国认为,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受限、环境恶化、税收过多和土地资源的缺乏等诸多因素。

李志国介绍说,鉴于此,温州本土资本外流也较严重。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把总部搬到了上海、南京、杭州、苏州。

故而有人称,温州的6000亿元资金,3000亿在温州、3000亿在外地。

新模式还在探索

在周德文看来,他所倡导的新温州模式,正是温州发展的基础。

“主要是温州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他所提及的问题,来自温州企业大部分属于家族制。

他说,温州人一直有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劲头。“独闯的比较多,联合的比较少。”

但现实的情况已经开始迫使温州企业不能不选择合纵连横的合作之路。最为典型的联合案例,是温州中瑞财团。其股东企业里,就有新雅投资、温州远洋、泰力实业、奥康集团、国光房产和法派集团等。

中瑞财团的合作,不光是企业之间的合作,重要的是完成资本积累之后,温州人看的最多的是资本市场。而新领域的投资案例,温州商人不再徘徊于本土的合作领域。其合作的范畴,已经延伸到温州之外。

介绍温州资本的时候,周德文把温州的固定资产的数字,介绍为1.2万亿元,而6000亿元的资金,为温州的流动资金。但这并没有解决温州30万的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周德文介绍说,对于目前温州的传统企业,本土的资金不愿意介入太多。“是因为这些资金的主人深知每个领域的获利情况,当然不愿意再涉足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当中。”

“很多企业都不是现代企业制,这对引起先进的管理人才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没办法培养出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温州市经贸委副主任周启正指出,企业没办法做大、做深,发展十分有限。

谈到温州的新的发展动力时,周启正介绍,温州市政府正在做企业服务的引导研究。他说,他们提出一个新思路,一是帮助企业上市,通过改变企业管理方式、规模和企业体制的转换而使其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做企业融资方面的研究。如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企业担保的问题,

而在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周德文把希望寄托在除了温州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改制之外,重要的还来自温州准备围海造地、计划发展的新兴产业上。 (本文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熊 毅 王海春)温州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表现为温州经济已经从2007年浙江省GDP最高的地级市,下滑到2008年第一季度排名为浙江省倒数第二位。

“从本世纪初开始,温州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温州模式。”周德文说。11月19日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他正使用铝合金双拐,支撑自己那条裹着石膏、骨折了的右腿。他是温州 中小企业(行情 股吧)促进会的会长,其他的头衔有浙江省人大代表等。

“如果不改变过去粗放式的增长模式,仍然以较低产业层次的简单生产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打市场,温州将进入一个死胡同。”周德文认为,外部环境的恶化却是温州的机遇。通过倒逼来完成其内部无法调整的任务,使温州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而温州的发展瓶颈不在温州的商业精神,而在温州企业结构。

旧模式的终结?

如同周德文的伤腿,温州整体发展一样开始“骨折”。

根据温州市发改委数据,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在浙江省各市排名中位于倒数第二位,这也是温州1991年17年以来增幅最低的一个阶段。这是“温州增长遭遇了拐点”。与此同时,支撑温州制造业半壁江山的以出口为主的几大行业中,今年1至6月,温州的眼镜、打火机、锁具、制笔、服装等,出口增幅均大幅下降,甚至出现关门和倒闭。

在温州大学商学院院长李志国看来,这和“温州模式”有很大关系。

李志国认为,虽然温州在过去创造了一系列奇迹,但在温州模式的背后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中被掩盖了,却在2008年内外经济矛盾交织的背景下突显出来。

“温州过去的辉煌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便宜的生产资料基础上的。”周德文解释说,价格优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成为支持温州模式的最重要因素。

除了模式,制约温州经济发展的因素还有当地的环境。李志国认为,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受限、环境恶化、税收过多和土地资源的缺乏等诸多因素。

李志国介绍说,鉴于此,温州本土资本外流也较严重。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把总部搬到了上海、南京、杭州、苏州。

故而有人称,温州的6000亿元资金,3000亿在温州、3000亿在外地。

新模式还在探索

在周德文看来,他所倡导的新温州模式,正是温州发展的基础。

“主要是温州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他所提及的问题,来自温州企业大部分属于家族制。

他说,温州人一直有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劲头。“独闯的比较多,联合的比较少。”

但现实的情况已经开始迫使温州企业不能不选择合纵连横的合作之路。最为典型的联合案例,是温州中瑞财团。其股东企业里,就有新雅投资、温州远洋、泰力实业、奥康集团、国光房产和法派集团等。

中瑞财团的合作,不光是企业之间的合作,重要的是完成资本积累之后,温州人看的最多的是资本市场。而新领域的投资案例,温州商人不再徘徊于本土的合作领域。其合作的范畴,已经延伸到温州之外。

介绍温州资本的时候,周德文把温州的固定资产的数字,介绍为1.2万亿元,而6000亿元的资金,为温州的流动资金。但这并没有解决温州30万的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

周德文介绍说,对于目前温州的传统企业,本土的资金不愿意介入太多。“是因为这些资金的主人深知每个领域的获利情况,当然不愿意再涉足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当中。”

“很多企业都不是现代企业制,这对引起先进的管理人才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没办法培养出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温州市经贸委副主任周启正指出,企业没办法做大、做深,发展十分有限。

谈到温州的新的发展动力时,周启正介绍,温州市政府正在做企业服务的引导研究。他说,他们提出一个新思路,一是帮助企业上市,通过改变企业管理方式、规模和企业体制的转换而使其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做企业融资方面的研究。如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企业担保的问题,

而在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周德文把希望寄托在除了温州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改制之外,重要的还来自温州准备围海造地、计划发展的新兴产业上。 (本文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熊 毅 王海春)
GDP增速跌至浙江省倒数第二
这影响温州吗??
就算温州的 GDP增速是0 温州的GDP还是很多的城市比不了的
温州就是温州!
这记者也就这水平!
估计这个记者连浙江有几个地市都不知道
温州有能力把出口型制造业转向内需
温州经济的火力不在本地的那点可怜的小工业,而是温州以外那二三百万遍布世界的温州人...............
晕:L

温州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表现为温州经济已经从2007年浙江省GDP最高的地级市,下滑到2008年第一季度排名为浙江省倒数第二位。

---------------------------------------------------------------------------------------------------------------------------
这第一句话怎么写的?
关键是温州的经济GDP,很多都是股市,房地产泡沫或者外贸劳动密集型产品,外贸一旦不景气,经济危机,泡沫破裂,扩张的脚步停下,就有很多企业倒闭.本地没有什么核心技术以及拿得出手的实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