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目前最好的合唱版本《解放军军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7:57:05
朝鲜人民军功勋国家合唱团演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第一遍是中文,第二遍是朝鲜文
好久没有听到这么雄壮的合唱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UXjZceqCto/
[WARNING! WARNING!] 朝鲜人民军功勋国家合唱团演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第一遍是中文,第二遍是朝鲜文
好久没有听到这么雄壮的合唱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UXjZceqCto/
[WARNING! WARNING!]
配乐不错!
这首歌本来就是朝鲜人写的.
郑律成
后来入中国籍了。
发音不太标准
我们的合唱里面总要加女的声音,我觉得全是男的比较好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和朝鲜人民军军歌的曲作者是同一个人,一个正儿八经的朝鲜人-郑律成1914年生于朝鲜南部(今韩国)的全罗南道光州。
]]
]]
]]
我倒觉得有点软...发音问题?
说实话,解放军军歌听着既优美,又非常有气势!!!
金日成将军在1955年后如果见到咱们这几个元帅是不是要敬礼呢?:D
我不知道为什么.......似乎我总觉得是个外国就比我们的艺术修养、领悟、表达、感染力是要强!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也一样,说起苏联就会想到人家的音乐、油画、乌兰诺娃,越战时去援越的也回忆说那里也是能歌善,朝鲜也是如此..........国内的少数民族也不用多说~~~就汉族是一个没有歌舞的民族........
]]
原帖由 leelek 于 2008-11-12 09:06 发表
我不知道为什么.......似乎我总觉得是个外国就比我们的艺术修养、领悟、表达、感染力是要强!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也一样,说起苏联就会想到人家的音乐、油画、乌兰诺娃,越战时去援越的也回忆说那里也是能歌善,朝鲜也 ...

老大有机会去看一看昆曲,你想想,在昆曲面前,京剧不过是“乱弹”。京剧在世界表演体系中已经是一面公认的旗帜了。说到绘画,毕加索不是说他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来西方学习艺术吗?说到雕塑,知道有多少看惯了欧洲写实雕塑的艺术家到了霍去病墓前为那些大石墩子而激动万分吗?中国只是太早熟,太世俗了,太不把艺术当回事儿了而已。
俺最爱听黄梅戏!!!
“啊嗟!这么大老个了,还扯谎啊!羞死人着!(咚咚咚咚咚起咚起咚扛叮册叮扛)小毛好可怜,呀嗞依嗞呀。哪个要你钱,依嚯呀。(扛册)只要人意好,嚯舍,人好水也甜,呀嗞依嗞呀。呀嗞依,依嗞呀嚯舍,拿回去买咸盐,呀嗞依嗞呀。”:D
本人也喜欢黄梅戏,楼上老大发个视频如何:D
这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关系?参看太祖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D
原帖由 走街串巷 于 2008-11-12 09:52 发表

老大有机会去看一看昆曲,你想想,在昆曲面前,京剧不过是“乱弹”。京剧在世界表演体系中已经是一面公认的旗帜了。说到绘画,毕加索不是说他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来西方学习艺术吗?说到雕塑,知道有多少看惯了欧洲 ...

洒家虽然是江浙一带人,也在昆曲的故乡左右工作,不过洒家就是不怎么喜欢听昆曲、越剧等,洒家比较喜欢听秦腔,那秦腔吼得叫个荡气回肠
要比气势,比的过将军合唱团么?
原帖由 一柱擎天 于 2008-11-12 10:52 发表
本人也喜欢黄梅戏,楼上老大发个视频如何:D

视频本菜多的是,可不能在这里发呀,与本版关系不大,版主同志要生气的,呵呵!上别处去搜吧。
原帖由 红魔的元帅 于 2008-11-11 21:51 发表
我们的合唱里面总要加女的声音,我觉得全是男的比较好


不,有女声显得更强大,更有力量,更有代表性,更团结一心
]]
发音极其的不准
【转帖百度百科】


郑律成
目录
【简介】
【作品】
【简历】
【年表】
【韩国的“郑律成热”】


编辑本段【简介】
  郑律成1918年8月13日-1976年12月7日。中国作曲家。朝鲜族 ,原名郑富恩。
  1918年8月13日生于韩国全罗南道光州杨林町,1950年加入中国国籍。1976年12月7日逝世于北京。郑律成自幼学习音乐,933年来中国,在南京、上海等地从事抗日活动,同时从师学习声乐和钢琴、小提琴。937年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抗战胜利后回朝鲜任人民军协奏团团长,朝鲜音乐大学作曲部部长。945至1950年,郑律成回朝鲜工作。在此期间,他谱写了歌颂朝鲜人民斗争和中朝友谊的作品。1950年在北京定居,并加入中国籍,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从事音乐创作
编辑本段【作品】
  有歌曲《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后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兴安岭组歌》、《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为毛泽东诗词谱曲合唱《十六字令三首》、《娄山关》,歌剧《望夫云》以及少儿歌曲《我们多幸福》等。
编辑本段【简历】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这就是郑律成21岁时为八路军谱写的进行曲,从抗日战争一直到解放战争,成千上万的战士唱着这支歌冲锋陷阵一往无前,迎来了新中国的黎明。
  郑律成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1918年他出生在朝鲜半岛南部(现属韩国)全罗南道一个贫苦的革命家庭。他父亲是个爱国者,三个哥哥先后为朝鲜和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1933年,年仅15岁的郑律成随着一批进步的朝鲜青年来到中国。他一边在沪宁道上从事革命活动,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1937年10月,19岁的郑律成怀着满腔热情奔赴延安,并于1939年1月在那里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天傍晚,郑律成参加完一个群众大会,站在半山坡上,看到战友们沐浴着夕阳的余辉,成群结队地奔向各自的岗位;正在操练的抗日战士喊着响亮的口号,威武雄壮,全城内外歌声四起……。这幅雄伟壮观的图画,深深地印在郑律成的心中。著名的《延安颂》就这样在他胸中酝酿成熟。他请莫耶写好歌词,很快就谱出了乐曲。后来在毛泽东参加的一个晚会上,郑律成亲自演唱了这首歌。“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延安颂》表达了千百万革命人民向往延安,热爱延安的真挚感情。这支歌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从延安飞到前方,从解放区飞到国统区,直至海外。当时,很多革命者正是唱着这支歌,寄托着对毛泽东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思念;许多国统区的青年正是唱着这支歌,披荆斩棘,冲破艰险,奔向延安,投入革命洪流。在延安,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延安颂》的歌声。很多人知道郑律成的名字,都是从听他的歌《延安颂》开始的。
  郑律成从1937年到1942年,一直生活、战斗在延安,很多曾经跟他在一起工作的人都说:“如果说群众的歌声象烈火,那么郑律成就是一颗火种,他走到哪里,哪里就爆发出烈火般的歌声。”在延安期间,他耳闻目睹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秋收起义、井冈山业绩、遵义会议、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开辟根据地……,这些都激励着年轻的郑律成,成为他音乐创作的食粮。在音乐家冼星海写成的《黄河大合唱》的影响下,他同公木合作,写了《八路军大合唱》,把自己对人民军队的热爱谱进了乐曲。大合唱中的《八路军进行曲》后来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在隆重的开国大典上,这支名曲回响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以后它又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
  新中国成立以后,郑律成的足迹踏遍了中国大地,到处寻找新的创作原料,到1976年12月7日他病逝的时候,为人们留下300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世界上两个国家的军歌都出自我国著名作曲家郑律成一人之手,《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朝鲜人民军进行曲》都是他谱写成的。
  郑律成是朝鲜人,1914年出生在全罗南道光州杨林町。受父兄的影响,他自小就仇恨日本帝国主义。郑律成1933年到中国参加朝鲜人革命组织"义烈团",后加入"朝鲜民族解放同盟"从事抗日活动,同时学习钢琴、小提琴和声乐。1937年,他来到了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艺,抗大等校学习、工作。在这个时期内,他的音乐才华在革命群众和广大指战员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演出的时候,他的节目很特别,用铁丝把口琴缠挂在嘴前吹奏出悠扬的曲调,怀里抱着曼陀铃弹出动人的旋律,脚下踩着打击乐器打出有力的节奏,一身三职却悠然自得;有时他还会引吭高歌,洪亮抒情的男高音流露出一种感人的魅力;有时开会前,他会走上前台指挥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的大合唱;有时他会静坐在夕阳中,眉宇显得英俊而刚强,落日把他的面庞衬托得棱角分明。"这就是郑律成在延安时留给他夫人、日后中国第一任女大使丁雪松女士的最初的印象。1938年和1939年间,郑律成在延安的生活中,感受到了我们党和八路军对革命的一片赤诚,感受到了革命圣地延安的庄严和崇高。对我们党和八路军的无比热爱,对延安的由衷的赞颂,使他的音乐创作进入了高潮时期,《延安颂》、《延水谣》、《保卫大武汉》、《生产谣》、《寄语阿郎》、《十月革命进行曲》、《八路军大合唱》等等,一首又一首激昂澎湃的乐曲从他笔底下迸发出来,在古老的延安城里回荡。
  建军初期,军歌主要以古曲、民歌、旧军歌、外国歌曲填新词居多,新创作的歌曲比较少。如果说,诞生于1935年的《义勇军进行曲》可作创作军歌的标志,那么,以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的《八路军大合唱》中的《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则是中国军歌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的形成,或者说标志着军歌创作已经成熟,并在中国音乐史上耸立起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八路军进行曲》自1939年问世以后很快广泛流传于八路军各部队和抗日根据地,1945年后在华北等地区传唱中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51年2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中,这首军歌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之后的30多年间,这首历经战火洗礼的军歌的歌名几经变换,最后于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它集中表现了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具有一往无前的战斗风格和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首军歌既是人民军队的形象的写照,又是中国军队的音乐标识,广泛传唱于军队之中。它伴随着我们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迎来了一次次的胜利和荣誉。 抗战胜利之后,郑律成带夫人一道回到了朝鲜。他奉命出任朝鲜保安队(朝鲜人民军前身)俱乐部部长(相当于我军文化部部长),全力以赴地投入朝鲜人民军协奏团的筹建工作。他以旺盛的创作激情,为朝鲜军民谱写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朝鲜解放进行曲》、《图们江》大合唱、《东海渔夫》大合唱等十余部作品。在谈到《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时,中国音乐评论家和作曲家唐诃同志曾评价道:两个国家的两首军队进行曲,均出自一位作曲家之手,这在世界音乐史上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正是这首激昂的《朝鲜人民军进行曲》鼓舞着在抗击美军侵略的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朝鲜人民军战士,使他们终将能够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一起打败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
  1950年9月,郑律成的夫人丁雪松女士回国。不久,周恩来总理亲自写信给金日成主席要调郑律成回中国。郑律成手拿周总理的信件和金日成主席的批文迟迟不肯离开他正遭战火蹂躏的家乡。郑律成说,"我的同胞现在正在受难,在这个时候离开朝鲜,心里非常不安。"朝鲜的同志就劝他:"既然周总理亲自来信要你回去,你切莫放过这个机会。说到心里不安,你回中国去还有机会弥补。你还可以以一个中国音乐工作者的身份,再到朝鲜来,做援助朝鲜的抗战工作,不也很好么?"
  1950年12月,志愿军已胜利完成了第二次战役,收复了平壤和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创作组的成员,郑律成和刘白羽、欧阳山尊、凌子风、李瑛等同志一道去了朝鲜。据凌子风同志回忆:"那是在一座断墙下边约二三层楼深的地下室内。我们作为从中国来的客人,受到劳动党中央的热情接待。尽管外边炮火连天,平壤已被敌人的炮火夷为废墟,但地下室内却宁静温馨,……,朝鲜东道主很熟悉刘白羽和郑律成,餐桌上宾主交谈甚为融洽,金日成和郑律成还不时用朝语攀谈,彼此开开玩笑。
  有感于两国军队的大无畏气概,郑律成要求作家刘白羽:"作一首歌给奋勇作战的同志们唱罢!"就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他和刘白羽合作写了《歌唱白云山》,他和魏巍同志合作谱写了具有浓郁朝鲜风情的《亲爱的军队亲爱的人》,他和欧阳山尊同志合作谱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曲》和《志愿军十赞》,这些歌曲,唱出了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凛然正气。郑律成的作品之所以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在于他寄予作品中的情感与祖国人民的心声,与革命军队的意志共鸣于一体。
编辑本段【年表】
  1933年到中国南京参加朝鲜人的抗日革命组织“义烈团”,上朝鲜革命干部学校学习。一边从事革命活动,一边学习钢琴、小提琴、声乐。
  1936年,谱写了处女作《五月之歌》。
  1937年去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工作。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回朝鲜,任朝鲜人民军俱乐部部长、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团长、朝鲜音乐大学作曲部部长,谱写《朝鲜人民军进行曲》、《朝鲜解放进行曲》、《豆满江》、《东海渔夫》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周恩来亲自写信给金日成要调郑律成回中国,金日成同意郑律成去中国继续从事音乐创作。后加入中国国籍。
  1976年12月7日在北京去世,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编辑本段【韩国的“郑律成热”】
  2007-11-06
  为纪念中国著名作曲家郑律成,第三届光州郑律成国际音乐节10月19日至21日在韩国光州市举行。音乐节包括开幕式、主题音乐会、学术研讨会、摄影展等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除了当地的国乐管弦乐团、少男少女合唱团等光州市立团体,还特别邀请到了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尤鸿斐、男高音歌唱家张天甫和中国北京音海合唱团、牧人合唱团民乐团等同台演出。此次音乐节被韩国朋友称作中韩音乐家“共同演奏郑律成先生艺术灵魂的舞台”。3天的采访虽然短暂,但让记者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光州人对中国音乐家郑律成的深厚情感。
  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说:“郑律成是我们团的作曲家,他创作了中朝两个国家的军歌,反映了中、朝、韩3个国家人民的共同心声,被3个国家的人民所纪念,这在作曲家中是举世无双的。”
  郑律成的生年之谜
  光州,是韩国西南部的中心城市,是韩国六大城市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物古迹,被韩国人称为“光之城,艺之乡”。这个美丽的城市也是郑律成的故乡。
  热情的韩国朋友带我们去拜访音乐家郑律成诞生地和郑律成故居。在黄土院墙的外边,有一口碧波荡漾的水井,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据说郑律成童年时曾在此打过水,如今已被命名为“律成井”,并刻碑纪念。
  光州市市长朴光泰将郑律成称为“在抗日战争中给予人民无限希望与勇气的伟大音乐家和实践家”。韩国朋友们对郑律成的遗迹精心保护,对研究郑律成也投入了很大的热情,且颇有成就。记者在光州获悉,过去一些资料提及郑律成的生年,都说是1918年,其实是不准确的。经过韩国朋友们的详细考证,包括查阅当年的户籍资料等各种文件,证实他的准确生年是1914年。这一成果已得到郑律成亲属的认同。原来,郑律成为参加抗日活动时便于以未成年人的身份进行掩护,就将自己的年龄改小了4岁。因而在中国的很多资料中,他的生年就被说成是1918年。
  一堂音乐课
  为了更广泛地宣传郑律成先生的事迹,光州市近年来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同时还将郑律成的音乐推广到光州范围内的初中、高中的音乐课中。热情的主人带记者专程访问该市的枫岩中学,其中一个重要活动就是参加该校的郑律成作品的音乐课。
  枫岩中学坐落在一个青翠的半山坡,该校初中三年级的同学们端坐在宽敞的教室里,以热烈的掌声和优美的《阿里郎》民谣欢迎我们的到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们把郑律成的作品按自己的理解,制成一个个MTV在课堂上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啊,延安》……一首首在中国耳熟能详的曲子,在韩国小朋友们的电脑里变成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这些诞生在中国黄土高坡上的作品在异国他乡听来格外地亲切。韩国孩子们自己配制的画面有的并不贴切,制作也不甚精美,但从中仍然可以很具体地感受到他们对郑律成音乐作品的喜爱和推崇。
  讲课期间,老师还穿插一些诸如“郑律成的家乡在哪里”“郑律成写过什么作品”等小问题。如果学生回答对了,老师还会赠送他们一些画片、蛋糕、棒棒糖等小礼品。生动活泼的课堂上,不时荡起一阵阵快乐的笑声。
  激情洋溢的大合唱
  音乐节的尾声是一场激情洋溢的大合唱。此起彼伏的歌声、抒发情怀的演唱、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构成了本届音乐节独特的风景线。
  参演的中韩合唱团体各有特色,来自中国北京的音海合唱团和牧人合唱团的节目非常引人注目。牧人合唱团成员中,有40多位当年的内蒙古知青。他们把对草原的深厚感情,融入到《蓝色的蒙古高原》等草原风格歌曲中,歌声仿佛飘着奶香,沁人心脾。音海合唱团主要是由一些中老年的业余艺术爱好者组成,他们来自北京的各行各业,大多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热心参与者,每个人都有着较好的声乐基础和较高的艺术水准。韩国律成小学合唱团的小朋友们诙谐活泼的演唱,非常让人喜爱。尤其是郑律成作曲的《池塘》等作品,经过他们幽默风趣的演绎,别有风味。
  最后,参加演出的中韩合唱团员在我国著名指挥家黄东宁的指挥下,共同唱响了《和平友谊进行曲》。那澎湃的激情和昂扬的风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本届音乐节首次通过光州MBC电视台向韩国全国进行转播,也让更多的韩国朋友认识了这位著名的作曲家。光州大地上出现的这股令人难忘的“郑律成热”,目前还在继续着,并且越来越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