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又发生两起学生轻生事件 专家: 别逼孩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55:30
上海又发生两起学生轻生事件 专家: 别逼孩子

--------------------------------------------------------------------------------

2008年09月09日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


  昨天上午,申城又发生两起少年轻生事件——上午9点多,苏州河里救起一名17岁男孩;中午11点多,长海医院收治了一名服安眠药的17岁男生。9月1日至今,已有六名中学生自杀,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提醒家长、老师,别用过激方法逼孩子快速适应学校生活,慎用“要收骨头了”之类的话语。

  孩子借读名校压力过大

  刚刚从河南商丘参加预防自杀研讨会回沪的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医生单怀海表示,小武的情况和商丘一名自杀未遂的孩子很相似,那名少女在某名校借读时因为跟不上周围同学的进度,成绩总是落在最后几名,自尊心受挫,加上学习压力太大,她走上了轻生这条路。单医生等多名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对她“会诊”后发现,少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父母除了孩子的成绩和衣食,其余基本不过问,孩子成了学习的机器,毫无快乐可言。

  生命教育不能照本宣科

  如今许多学校都实施了生命教育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资深心理咨询师张麒说,部分学校仍然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次上,学生受到的影响非常有限。如果能让孩子在平时体验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璀璨的自己,那享受生命的学生会舍得去轻生吗?

  “快乐需要能体验快乐的教师来教授,用快乐的生活态度去影响学生。但现在的老师往往压力也很大,他们的生命教育课往往是照本宣科,或者列一些知识性的内容讲述给学生听,偶尔开展几个游戏,这样的生命教育质量不高。”张麒说。

  针对隐患学生进行检查

  张麒表示,最近几次青少年自杀事件相对集中,有人提出是否存在互相模仿、传染的可能性,但张麒认为,最近几起事件发生在不同学校、以不同方式进行,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故事,模仿和传染的可能性不太大。但这些事件背后又有相似性,即这些孩子长期以来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不是很好。

  单怀海医生表示,最近老师和家长应加强对心理有问题或精神有障碍的学生进行检测和治疗。学校不妨马上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访问和心理咨询(包括对学习不好的学生)。老师发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即使请精神科医生会诊,如果发现有自杀企图的学生,要马上求助专业危机干预中心或医院。上海又发生两起学生轻生事件 专家: 别逼孩子

--------------------------------------------------------------------------------

2008年09月09日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


  昨天上午,申城又发生两起少年轻生事件——上午9点多,苏州河里救起一名17岁男孩;中午11点多,长海医院收治了一名服安眠药的17岁男生。9月1日至今,已有六名中学生自杀,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提醒家长、老师,别用过激方法逼孩子快速适应学校生活,慎用“要收骨头了”之类的话语。

  孩子借读名校压力过大

  刚刚从河南商丘参加预防自杀研讨会回沪的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医生单怀海表示,小武的情况和商丘一名自杀未遂的孩子很相似,那名少女在某名校借读时因为跟不上周围同学的进度,成绩总是落在最后几名,自尊心受挫,加上学习压力太大,她走上了轻生这条路。单医生等多名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对她“会诊”后发现,少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问题,父母除了孩子的成绩和衣食,其余基本不过问,孩子成了学习的机器,毫无快乐可言。

  生命教育不能照本宣科

  如今许多学校都实施了生命教育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资深心理咨询师张麒说,部分学校仍然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次上,学生受到的影响非常有限。如果能让孩子在平时体验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璀璨的自己,那享受生命的学生会舍得去轻生吗?

  “快乐需要能体验快乐的教师来教授,用快乐的生活态度去影响学生。但现在的老师往往压力也很大,他们的生命教育课往往是照本宣科,或者列一些知识性的内容讲述给学生听,偶尔开展几个游戏,这样的生命教育质量不高。”张麒说。

  针对隐患学生进行检查

  张麒表示,最近几次青少年自杀事件相对集中,有人提出是否存在互相模仿、传染的可能性,但张麒认为,最近几起事件发生在不同学校、以不同方式进行,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故事,模仿和传染的可能性不太大。但这些事件背后又有相似性,即这些孩子长期以来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子关系不是很好。

  单怀海医生表示,最近老师和家长应加强对心理有问题或精神有障碍的学生进行检测和治疗。学校不妨马上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访问和心理咨询(包括对学习不好的学生)。老师发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即使请精神科医生会诊,如果发现有自杀企图的学生,要马上求助专业危机干预中心或医院。
明天是第6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调查显示有自杀倾向的人群正逐年攀升
  明天,将迎来第6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记者从市志愿者总队生命救助支队获悉,我市有自杀倾向人群逐年攀升,该支队今年已接到2000多个求助电话,60%的人有自杀倾向。“社会、环境等都在改变,我们应该随社会的脉搏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心理干预专家朱万里认为,这类人群除了需要社会的关心外,更应修炼自己的内在素养,珍惜生命。
  中国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
  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自杀在中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而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首位死因。在中国自2000年以来,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至少有1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未遂者往往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
  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相对高的自杀率还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特征: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农村老年人自杀率高于城市老人5倍,全国90%的自杀发生在农村。中国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这一差异在农村年轻女性中更为突出;发达国家男性自杀率至少是女性的3倍。
  自杀倾向者五年增长五倍
  婚姻家庭问题是自杀主因
  “几乎每天都会接到一两名求助者的电话,半夜里经常被他们的电话惊醒!”昨日,记者在市志愿者总队生命救助支队办公室,生命救助热线专家朱万里一脸忧愁。
  朱万里介绍,自从2003年4月该支队建立生命求助热线后,就受到自杀倾向人群的关注。他透露,受经济、社会转型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市有自杀倾向的人群逐年攀升。“今年,求助者可能要超过2500人,其中60%都有自杀倾向。”朱万里称,该支队成立第一年只有500多人求助,有自杀倾向的不超过60%,随后逐年递增,五年间增长了五倍多。五年来,该支队已接到10000多个求助电话,其中6000人有严重的心理危机,4000人有典型的自杀倾向。
  婚姻家庭问题是自杀主因
  朱万里介绍,根据对近两年的求助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家庭、婚恋等情感问题仍然是导致自杀的主力,占近30%。朱万里称,在婚恋观念比较开放的今天,因婚外情等婚恋纠葛产生自杀倾向的占很大比例。
  我市某区县电信局一负责人与秘书发生婚外情,他的妻子无法接受,多次自杀未遂,不得不向生命救助支队求助。救助专家对她进行了连续两个月的心理辅导,直到其丈夫因其他问题被抓后,她才完全平静下来。
  与往年相比不同的是,生活、就业等压力因素成为自杀人群的第二大导火线,所占比例达20%左右。朱万里介绍,随着社会发展竞争加剧,更考验市民的承受能力。
  他回忆,近日,我市某重点大学一名女副教授绝望地向他求助,声称自己出身农村,丈夫单位不景气,孩子上初中,房屋按揭每月要交2000多元,还要给农村父母供医药费,加上物管、水电气等日常开支,她每月4000元薪水根本不够花。深感疲惫的她想到自杀。朱万里介绍,压力因素中,来自农村的自杀倾向明显比城市高,因为他们在城市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及生存压力,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此外,除抑郁症、重大疾病等原因诱发自杀占20%左右外,青少年网络成瘾和不少精英人才人际关系匮乏等占10%左右。
  自杀倾向者大多智商较高
  朱万里称,对所有求助对象分析发现,有自杀倾向的人大多智商高,但不能承受打击,过于追求完美,特别是面对经济、就业、人际关系等问题,不少人不能变换角度冷静地对待。
  比如,一些人好攀比,永远认为自己比别人过得窘迫,但他们只看到别人光鲜的一面,而没有去了解别人奋斗付出的艰辛一面。同时,不少自杀倾向者性格内向,过于封闭自我,缺乏亲人、社会的关注和关爱。
  朱万里称,这类人群需要平衡自己的心态,遇到挫折应理智看待,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对待有这样心理、性格的朋友、同事,我们应该给他们多一分关心和宽容,帮助他们走出生活阴影。(黎奎)
今年的少年流行自杀??

以后再也不能嘲笑日本男人压力大自杀率高了:(
社会流行病
1人自杀6人受影响 自杀是一种心理传染病
2008-09-09  来源: 北国网-辽沈晚报(辽宁) 
自杀意味着:一个人失去了生命、才能、创造力,不能再为社会做贡献;一个家庭失去了儿子或女儿、父亲或母亲;一些人失去了朋友或同事。自杀留给周围人的是不易抹平的创伤。

一个人自杀,不但当时会使亲人遭受毫无心理准备的打击和重创,而且这种伤心和疑惑及负罪感给家人造成的心理阴影可以持续10至20年甚至更长,乃至一生的时间。自杀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给周围人一种心理暗示和心理影响,在以后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就会在潜意识里对自杀者进行效仿,这就构成了自杀的一个特性:自杀行为的集聚性。有关专家在对自杀者进行的研究调查中发现,自杀行为会像传染病一样在自杀者的亲友和地区之间传染。

自杀是一种“心理传染病”。“自杀学之父”——美国的爱德温·史纳曼曾经估计,每一人自杀死亡,至少会影响6个自杀者的亲友。自杀是会模仿的。

一位母亲,在她35岁那年,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在她作出这个人生抉择之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她的女儿也在35岁这一年,就在与她自杀的同月同日以同样的方式告别了人世……

这是一个绝对真实的事件,它曾令许多人震惊和惋惜,包括一些心理学界的专家们。而如果这位母亲能预见到她对生命的态度会给女儿带来怎样的影响,她还会选择自杀吗?

9月10日是第六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全球化思维、全国性计划、地方化行动”,以提醒人们关注自杀这一社会现象,预防和减少自杀行为发生。

自杀是现代社会人类的十大死亡原因之一,并已排为15~35岁间的青年人死因的前3位。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平均40秒左右就有1人死于自杀,每3秒1人自杀未遂。

据2003年我国卫生部发布的统计数字,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每2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
青年生活压力确实太大了……
大家生活压力都大…………呵呵……所以人要学会自我开解
这个问题确实要重视
信不信,那种斯巴达式的教育下的孩子绝对比那种小皇帝更热爱生命
我们学校每年都死几个
真不知道现在的娃儿们都咋了。。。。。。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了吗?
这年头,大家都生活压力大。学生们也不容易呀。
建议降低初中、高中的招生门槛,增加军事体育类教育。在强壮体魄的同时,也对身心成长有益。
每天放学 来超大玩玩
不是现在的小孩不行,而是他们受到的压力远远多于以前的,而他们的缓解压力的方式却又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时间去缓解,造成他们在遇到长期的压抑、甚至某个偶然的事件时,都可能轻生。
现在的学习压力不是当年的状况了。
记者昨天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获悉,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还有约200万人自杀未遂。死于自杀的人中,约一半患有抑郁症。
  今天是第6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主题为“全球化思维、全国性计划、地方化行动”。
  令人忧心的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未成年人自杀或者“准”自杀行为逐年增多。专家指出,儿童产生精神应激并试图自杀时,很多时候普通人是看不出来的,因而认为“孩子不会自杀”。目前,我国中小学在预防自杀教育方面仍显滞后,亟待“补课”。
  儿童自杀未遂事件层出不穷
  今年新学年开学以来,上海连续发生4起学生跳楼自杀事件。而在广东,儿童自杀未遂事件也层出不穷。记者从医院获悉,广州甚至有4岁孩子试图喝墨水自杀。
  “今年暑假期间,我们接诊了一些有自杀倾向的孩子,有的孩子严重到必须住院接受治疗。”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理科王相兰博士说,有的孩子拿玻璃片割腕自杀未遂,还有的采取自残,有的用刀划破皮肤,有的用烟头烫自己。
  “未成年人自杀多数伴有情绪障碍,主要是抑郁症。”王相兰说,国内调查显示,抑郁症发病率达到整个人群的3%~5%。我国对青少年抑郁发病率尚无权威调查,“如果拿国外抽样调查作为参考,抑郁在整个人群的发病率为4%~8%,在青少年中达到4%~10%。”从临床来看,青少年抑郁患者人数在增加。
  学习压力并非自杀最主要原因
  过去,人们常把未成年人自杀归结为难以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但专家指出,实际上15岁以下儿童自杀的深层原因并不简单。“除了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等引起的自杀行为外,还有社会事件产生的应激障碍。”王相兰说,首先是家庭发生的突然变故,例如父母离异、照顾者突然离世使孩子感到孤独无助,后者在14岁以下儿童中更为常见。
  其次是长期家庭矛盾。例如父母不和,经常争吵。由于未成年人判断不够理性,常将家庭矛盾归咎于自己。“很多孩子说,我死了爸妈就不会再吵架了。”
  即使是因学习压力而轻生的孩子,成绩也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扮演着“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草”角色的,其实是由成绩差引发的人际关系问题。有些孩子是因家长、老师和同学对自己采取冷淡、孤立态度,遇到突发问题时,因缺乏社会关系的支持而陷入绝望。
  此外,“二代独生子女”带来的“六个大人抚养一个小孩”的教养模式,更容易引发孩子的心理问题。
  学校心理诊室应“拉孩子一把”
  王相兰表示,由于自杀事件在学生中往往具有传染性,自杀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及时开展心理干预,重点是对人群中与同学少交往、有情绪明显改变等应激表现的学生,以免有人效仿。
  不过,这种等到悲剧发生后才被动地针对个案进行“灭火教育”的做法,已显得滞后。戚元丽建议,中小学应完善心理教育,发挥心理诊室的功能尤其是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定期进行预防自杀教育。目前,我国中小学并未100%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很多老师在专业方面需要加强。”
  据介绍,到医院心理科就诊的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此前多在大学心理诊室接受过辅导,而来就诊的中小学生大多没有接受过心理干预。王相兰表示,学校的心理诊室在挽救自杀者方面可起到重要作用。“中小学生心理还不成熟,除了部分抑郁症患者,一般人出现自杀念头时,还是希望有人能够帮助自己的。因此,中小学心理诊室应发挥‘关键时刻拉一把’的作用。”
  “预防自杀,更关键的还是家长的作用。” 戚元丽表示,家长应多花时间和孩子沟通,关注其心理变化。
  孩子会模仿成人的自杀行为
  “很多孩子其实并不明白自杀的意义,不知道死亡对亲人的打击有多大。”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心理专家戚元丽博士说,有些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后,只是通过模仿成人的自杀行为来缓解自己的痛苦。
  最常见的是喝墨水、割手腕、吃药片、上吊、投水、跳楼等。“总的来说,女孩多采取喝墨水、吞药片、割手腕等柔性方式,”戚元丽概括说,而男孩子多采取跳楼等更“直接、有效”的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杜亚松教授曾向记者讲述了一个9岁女孩自杀的故事。她在父母离异后被外婆抚养。有一天,家人发现她把墨水当成农药喝下去。“她从电视上看到人喝农药之类的东西就能自杀,就在家中找出她认为最可能致命的东西——墨水。” (任珊珊 许健 张玲玲)
砖家们有时候的分析幼稚的可笑。

譬如孩子玩游戏过多,认为自杀后可以复活之类的。;P
楼上的,我有个朋友做游戏的,不是玩,是设计,犯事进去了,他说他当时真以为自己能隐形:L ........
压力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