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辉:中国经济最困难日子或在明年中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53:40
□每日观察第408期

    当下的中国经济的确下行明显。

  进入8月份,越来越多的银行未来面临的,已经不再是紧信贷指标的约束,而是信贷指标无法用足的问题,银行贷存比很可能进入了一个快速下滑的时期。现在讨论紧货币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即便央行现在放松,银行的信贷收缩的态势也已成为定局。

  从三驾马车看,明年中期,显著的经济减速可能达致顶峰。

  上半年出口实际增速已降至11%,远低于去年20%的增速。美国衰退的溢出效应扩大,欧洲和日本经济恶化的速度超出预期,使得未来两个季度中国出口的疲态将更趋严重。进口增速主要取决于国际原材料价格的走势,随着各国放弃紧缩刺激经济的展开,高企商品价格很难持续回落,由此带来的贸易条件的恶化使得贸易顺差会进一步缩窄。


  相较进出口,投资可能是下一阶段经济减速的最主要的力量。

  上半年由于价格上涨太快,实际投资增速约为15%-16%,比去年下降明显。虽然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自07 年的30.2%加速至今年1-5 月的31.9%(主要是地产商在土地收回期限之内加快投资);但房地产销售额和销售价格双双下跌,上半年地产商拿地规模大幅萎缩,前景暗淡,预示着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很可能大幅下滑。同时制造业盈利恶化加剧,投资意愿很难乐观。

  三驾马车中仅有社会零售品消费上半年实际增长12.9%,保持稳健。但如果房地产衰退加剧,对消费需求(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抑制作用将十分明显。同时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显著放缓,上半年仅增长6.3%,比去年下降6 个百分点,资产泡沫破灭所致财富效应消失,使得消费增长也将面临很大压力。

  除经济下滑之外,通胀压力亦如影随形。

  有别于以往,从全球范围看,此轮通胀是美国滥发货币,支撑新兴市场的产能史无前例扩张的结果,我们在历史上找不到这样一个时期,好几个庞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制造业如此扩张,黑洞般的资源需求推动着大宗商品价格数倍的暴涨(当然,有投机资金推波助澜,但背后一定要有故事的支撑)。坦率地讲,新兴市场近年来急速扩张的产能不做一次大萧条式的清洗,全球资源“紧需求”的格局很难改观。

  去年8月次贷以来,美元短时间内狂贬,推动能源价格急升,的确把全球经济折腾得十分痛苦。欧洲经济增长疲态日趋明显;日本刚刚复苏的苗头又被压了回去,甚至回到负增长+高通胀的滞胀组合;新兴市场通胀急剧上升,企业大量倒闭,危机征兆隐现。但是,从周期上讲,调整时间和幅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不管此次美元反弹能持续多久,通胀压力暂时的舒缓,使得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的世界各国迫不及待地纷纷转向,以挽救疲弱的经济。在二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后,日本推出了千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欧洲在通胀和经济衰退之间,逐渐偏向于后者;澳洲开始减息;韩国拟减税刺激经济;中国等新兴市场已经无法忍受经济衰退、失业上升所带来的社会动荡的风险,重新把保持经济增长摆到了首位,坊间不断传出刺激经济的计划。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庞大的产能根本来不及做一次清洗,资源“紧需求”的状态只能延续。此外相对供给而言,因为石油在市场上不是充分竞争,而是寡头垄断的市场,特点就是油价涨,供给不一定跟着涨。他们反而希望限产保价。

  如此以来,不排除未来不久国际商品市场返身向上的可能,新一轮通胀压力或至。对于中国企业来讲,PPI则完全存在未来不久再创新高的可能。

  剩下的问题是,PPI是否能传到CPI,越来越多的分析认同中国的PPI传不到CPI

  历史上看,的确多数情况是没有传过去。2004年,我国的煤电油运曾出现结构性的供求缺口,引发PPI的一轮上涨。但由于当时的市场供求状况,那次PPI的上涨并没有传导至CPI,而是基本被中下游企业消化了。

  不过,历史不可能简单重复,必须分析彼时与此时的条件差异。

  四五年前,中国的中下游企业大多没有达到边际上生产,土地、劳工成本、能源、水、原材料、交运等要素都相对便宜,环保也没上去,完全有能力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内部消化掉,并实现产能的进一步扩张,供给上去了,价格自然往下走。

  显然,经过四五年的景气扩张,当下制造业企业产能大多已经被推到边际上生产,一则庞大产能一旦形成,对于资源的需求是刚性,二则国内大多数要素价格扭曲,能源、土地等要素资源价格受到控制,还有相当的空间要释放。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价格,以及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都将趋于上升;实行节能减排,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也会增加生产成本。

  故此,传不过去,并不意味着价格掉得下来,情况只可能更糟,制造业将独自承担巨大的成本压力,部分行业将出现全行业亏损,部分企业会倒闭,供给减少直至销售价格至少能够超过边际成本(供给减少是通胀隐性表现),若导致供不应求,产品价格还是会上涨,向下游传导。预计3-6个月以后,CPI将接受到来自当下PPI上涨的压力。

  综合以上,政府即便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初推出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以及加大基础设施的政府投资,效果也要到明年下半年开始显现。故此,明年中期很可能是经济指标最难看的时期-“滞”与“胀”组合都将达到顶峰。(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和讯财经原创)□每日观察第408期

    当下的中国经济的确下行明显。

  进入8月份,越来越多的银行未来面临的,已经不再是紧信贷指标的约束,而是信贷指标无法用足的问题,银行贷存比很可能进入了一个快速下滑的时期。现在讨论紧货币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即便央行现在放松,银行的信贷收缩的态势也已成为定局。

  从三驾马车看,明年中期,显著的经济减速可能达致顶峰。

  上半年出口实际增速已降至11%,远低于去年20%的增速。美国衰退的溢出效应扩大,欧洲和日本经济恶化的速度超出预期,使得未来两个季度中国出口的疲态将更趋严重。进口增速主要取决于国际原材料价格的走势,随着各国放弃紧缩刺激经济的展开,高企商品价格很难持续回落,由此带来的贸易条件的恶化使得贸易顺差会进一步缩窄。


  相较进出口,投资可能是下一阶段经济减速的最主要的力量。

  上半年由于价格上涨太快,实际投资增速约为15%-16%,比去年下降明显。虽然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自07 年的30.2%加速至今年1-5 月的31.9%(主要是地产商在土地收回期限之内加快投资);但房地产销售额和销售价格双双下跌,上半年地产商拿地规模大幅萎缩,前景暗淡,预示着明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很可能大幅下滑。同时制造业盈利恶化加剧,投资意愿很难乐观。

  三驾马车中仅有社会零售品消费上半年实际增长12.9%,保持稳健。但如果房地产衰退加剧,对消费需求(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抑制作用将十分明显。同时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增长显著放缓,上半年仅增长6.3%,比去年下降6 个百分点,资产泡沫破灭所致财富效应消失,使得消费增长也将面临很大压力。

  除经济下滑之外,通胀压力亦如影随形。

  有别于以往,从全球范围看,此轮通胀是美国滥发货币,支撑新兴市场的产能史无前例扩张的结果,我们在历史上找不到这样一个时期,好几个庞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制造业如此扩张,黑洞般的资源需求推动着大宗商品价格数倍的暴涨(当然,有投机资金推波助澜,但背后一定要有故事的支撑)。坦率地讲,新兴市场近年来急速扩张的产能不做一次大萧条式的清洗,全球资源“紧需求”的格局很难改观。

  去年8月次贷以来,美元短时间内狂贬,推动能源价格急升,的确把全球经济折腾得十分痛苦。欧洲经济增长疲态日趋明显;日本刚刚复苏的苗头又被压了回去,甚至回到负增长+高通胀的滞胀组合;新兴市场通胀急剧上升,企业大量倒闭,危机征兆隐现。但是,从周期上讲,调整时间和幅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不管此次美元反弹能持续多久,通胀压力暂时的舒缓,使得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的世界各国迫不及待地纷纷转向,以挽救疲弱的经济。在二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后,日本推出了千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欧洲在通胀和经济衰退之间,逐渐偏向于后者;澳洲开始减息;韩国拟减税刺激经济;中国等新兴市场已经无法忍受经济衰退、失业上升所带来的社会动荡的风险,重新把保持经济增长摆到了首位,坊间不断传出刺激经济的计划。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庞大的产能根本来不及做一次清洗,资源“紧需求”的状态只能延续。此外相对供给而言,因为石油在市场上不是充分竞争,而是寡头垄断的市场,特点就是油价涨,供给不一定跟着涨。他们反而希望限产保价。

  如此以来,不排除未来不久国际商品市场返身向上的可能,新一轮通胀压力或至。对于中国企业来讲,PPI则完全存在未来不久再创新高的可能。

  剩下的问题是,PPI是否能传到CPI,越来越多的分析认同中国的PPI传不到CPI

  历史上看,的确多数情况是没有传过去。2004年,我国的煤电油运曾出现结构性的供求缺口,引发PPI的一轮上涨。但由于当时的市场供求状况,那次PPI的上涨并没有传导至CPI,而是基本被中下游企业消化了。

  不过,历史不可能简单重复,必须分析彼时与此时的条件差异。

  四五年前,中国的中下游企业大多没有达到边际上生产,土地、劳工成本、能源、水、原材料、交运等要素都相对便宜,环保也没上去,完全有能力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内部消化掉,并实现产能的进一步扩张,供给上去了,价格自然往下走。

  显然,经过四五年的景气扩张,当下制造业企业产能大多已经被推到边际上生产,一则庞大产能一旦形成,对于资源的需求是刚性,二则国内大多数要素价格扭曲,能源、土地等要素资源价格受到控制,还有相当的空间要释放。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价格,以及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都将趋于上升;实行节能减排,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也会增加生产成本。

  故此,传不过去,并不意味着价格掉得下来,情况只可能更糟,制造业将独自承担巨大的成本压力,部分行业将出现全行业亏损,部分企业会倒闭,供给减少直至销售价格至少能够超过边际成本(供给减少是通胀隐性表现),若导致供不应求,产品价格还是会上涨,向下游传导。预计3-6个月以后,CPI将接受到来自当下PPI上涨的压力。

  综合以上,政府即便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初推出大规模的减税计划,以及加大基础设施的政府投资,效果也要到明年下半年开始显现。故此,明年中期很可能是经济指标最难看的时期-“滞”与“胀”组合都将达到顶峰。(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和讯财经原创)
现在简直是不得了,10%的gdp增长,都是危机重重,一旦下滑到5%以下,简直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状况。
名义GDP增加没用
要看财富的分配如何
就业情况如何
呵呵
各地的政绩工程不少啊
GDP MS增加
有屁用啊
原帖由 cmjcmj_78 于 2008-9-5 22:17 发表
名义GDP增加没用
要看财富的分配如何
就业情况如何
呵呵
各地的政绩工程不少啊
GDP MS增加
有屁用啊

不能这么说,目前国家的钱主要还是要投在基础设施上,自然就不可能给老百姓太多的钱,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和发达国家还差得很远
现在很有意思,一方面是上万亿的外汇储备,可是买不到需要的东西,只有去买危机四伏的美国各类债权。(刘军洛等人也是扯淡,让买黄金和石油。一来没那么多流通的黄金让你买,二来石油买了也没地方放。)

一方面是大量中下企业贷不到款,资金链断裂而停产,一方面是大量的城镇居民存款,既跑不赢cpi和物价上涨,又没有合适的投资流向(前2年往股市转移了几万亿,结果全部为缩减流动性做贡献了。)

一方面是上亿贫困人口,几亿低收入人群,住房、医疗、教育新三座大山,一方面居然出现上半年财政收入多出一个亿不知道怎么用。
确实应该加大对民生方面的转移支付,但是不能把外汇储备拿到国内来用
如果不是把目光停留在最近几个月,而是更长远一点,就会发现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

前几年的时候,有人担心,大量的贪官转移财产到国外,会导致财富往国外转移,国内空虚。可是没想到,才过了几年,居然因为热钱进入国内太多,钱多了又头痛。

财政收入,各地情况又不一样。穷的地方,办公经费不足,连公款吃喝都要挪用其他专项资金(诸如扶贫、水利款),甚至有抵押政府办公楼的。而有钱的地方,诸如苏州,地方财政收入太多,根本用不了,就找各种借口往下面的各个局发。而基层单位,经费又过多,由于各项规定的限制,又无法过多的发放到个人(其实每年发的已经不少了,苏州公务员收入超过10万的比例不小了),就专门搞一些没用的事情糟蹋钱。
两房都接管了,是不是触底就不知道了

不过现在很多人过的确实挺难受的
什么都涨价:@
明年复明年,明年何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