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朝鲜的“变”与“不变” [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8:22:30
新华社驻平壤分社首席记者高浩荣。
     新华网专稿(本网驻平壤记者 高浩荣)作为常驻平壤的为数不多的外国记者,每天都在感受着、体验着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切,尤其是作为一个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曾在平壤工作的记者,在日常生活中,在纵向的比较中,常常能体会到朝鲜几十年来的“变”与“不变”。
    朝鲜金刚山旅游区的海滩(摄于2005年7月15日)。
不变的洁净和淳朴  
   与“变”相比,朝鲜“不变”的东西似乎更多。天还是那么蓝,水还是那么绿,空气还是那么清新,夜晚星光灿烂,使人充分享受生活在一个没有污染,或者说极少污染的天地中的愉悦和幸福。一位来自国内的朋友曾说,在平壤,感觉吸进的空气都是“甜的”。朝鲜的俗话说,“十年江山变”。然而朝鲜的环境似乎推翻了这句俗话。几十年间,朝鲜依然是一个洁净的、充满“甜润”空气的国度。

    与自然环境的“不变”一样,朝鲜的人也没有变,还是那么淳朴,那么勤劳,那么有情有义。几件“小事”也许更能说明这一点。

    2008年9月2日,在朝鲜首都平壤的凯旋大街,一名行人从路边的宣传画旁走过。朝鲜将于9月9日迎来建国60周年大庆。 新华社记者 张滨阳 摄
    中朝合作的平津自行车厂中方经理梁彤军对记者说过他丢钱包的故事。一次去饭店吃饭,临走时他把装有1万多欧元和3万多人民币的钱包丢在了饭店,一个多小时后才想起来,立即赶往饭店询问。饭店的服务员早把钱包用纸包好保管起来,确认无误后完璧归赵,感动得梁总一个劲地说:“朝鲜人真诚实,真淳朴!”

    常驻平壤的中资机构人员常常要回国出差办事,从平壤到边境城市新义州有很长一段沙石路,往往会发生汽车抛锚事故。一次,一家中资机构的车出了事故,栽进了路旁的沟里动弹不得。正在束手无策时,附近的朝鲜百姓赶了过来,二话不说,又推又拉,把车子弄出了沟,感动得中国司机不知说什么好,忙拿出一条烟来分送给帮忙的朝鲜人。此时的朝鲜人一个个腼腆得直往后躲,连连摆着手说“不要,不要”。

    2004年7月7日,数万名来自朝鲜各地的民众来到平壤市中心的万寿台,向金日成主席铜像献花。新华社记者 任力波 摄
不变的“金日成情结”
    朝鲜在政治、社会、生活方面的“不变”则更让人体会深刻。虽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创始人金日成已经去世14年了,但是人们对他的尊重和怀念至今没有丝毫变化。一年之内,从元旦开始,每逢节日,人们都涌向平壤市内的万寿台,向耸立在那里的金日成铜像献花。这样的献花活动一般都从清晨开始,至深夜结束,人潮涌动,鲜花似海。铜像周边开设了专门的鲜花商店,供人们选购。不管是自愿来的,还是组织来的,人们已经习惯把向金日成铜像献花作为每个节日的开端,甚至作为一种“良心”和“道义”的表现。

    在朝鲜人的心目中,金日成依然活在身边,仿佛没有离开。无论是在平壤,抑或在地方城市,乃至一个不起眼的小城镇,都能看到高高竖立的“永生塔”,塔上写着“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时至今日,朝鲜各地依然在继续修建有关金日成形象的壁画,这种壁画现在都用马赛克制成,经久不变。

    还有一些现象从字面上看似有变化,而实际并没有变化。例如朝鲜的经济建设路线,过去的经济建设路线为“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现在则为“优先发展国防工业,同时发展轻工业和农业”。虽然把“重工业”变成了“国防工业”,但本质并没有变化。过去朝鲜说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现在更多地强调“我国式(朝鲜式)社会主义”,两者也是一脉相承,过去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主体思想”,现在则是“先军政治”,而“先军政治”则被视为“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诸如此类的“不变”,在朝鲜比比皆是。这也可以说是“朝鲜式社会主义”的一个最显著特点。

    2008年2月26日晚,在朝鲜首都平壤,观众对纽约爱乐乐团的演出报以热烈掌声。当天,正在朝鲜访问的纽约爱乐乐团在东平壤大剧场举行正式演出,长达1小时45分钟的精彩演出获得了1500名平壤市民的热烈欢迎。 新华社记者夏宇摄
变化中的百姓生活
    但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的东西也不在少数。

    记者在平壤多年,感觉变化最大的是外出吃饭、宴请比过去方便多了。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外出吃饭只能是定点的几个餐厅,除此之外,就只能赶回驻地吃饭,即使手里攥着钞票,到了“饭点”也是如此。因为普通的餐厅只对朝鲜民众开放,而且还需要“饭票”。而现在平壤市内,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角落找到吃饭的地方,而且许多餐厅还往往同时具有美发美容、游泳桑拿等服务设施。有一次几个朋友相约外出吃饭,出发前临时商量去某家餐厅,到了那里发现餐厅当天休息,调转车头后,一位朋友带领大家七拐八拐,进了一个居民社区,那里正有一家餐厅,而且环境不错。大家笑问:怎么知道在这个犄角旮旯里有餐厅?朋友笑道,“现在只要你有钱,总能找到吃饭的地方”。

    9月2日,两名手拿花束的市民从朝鲜首都平壤的金日成广场上走过。平壤市民正积极准备迎接9月9日建国60周年大庆。 新华社记者 张滨阳 摄

    这一变化是2 0 0 2年7月1日朝鲜实行“改善经济管理措施”后出现的现象。这项措施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允许人们“做买卖”和“综合市场”的大发展。过去,朝鲜也有赶集和农贸市场,但规模很小,也不提倡和鼓励。外国人不得进入这种农贸市场。而现在,平壤市内每个区都有一个大型的“综合市场”,不仅出售鸡鸭鱼肉、时令蔬菜,而且还有各种工业品和日杂用品。有人借用朝鲜俗语形容说,“除了猫的角,市场里什么都能买到”。此话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综合市场”的普遍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外国人也可以到指定的“综合市场”采购,市场管理部门甚至为外国人专设了停车位置。

    说起朝鲜的“变”与“不变”,或许还有很多。朝鲜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走着自己的道路。(编辑:阿彭)
新华社驻平壤分社首席记者高浩荣。     新华网专稿(本网驻平壤记者 高浩荣)作为常驻平壤的为数不多的外国记者,每天都在感受着、体验着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切,尤其是作为一个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曾在平壤工作的记者,在日常生活中,在纵向的比较中,常常能体会到朝鲜几十年来的“变”与“不变”。
    朝鲜金刚山旅游区的海滩(摄于2005年7月15日)。不变的洁净和淳朴     与“变”相比,朝鲜“不变”的东西似乎更多。天还是那么蓝,水还是那么绿,空气还是那么清新,夜晚星光灿烂,使人充分享受生活在一个没有污染,或者说极少污染的天地中的愉悦和幸福。一位来自国内的朋友曾说,在平壤,感觉吸进的空气都是“甜的”。朝鲜的俗话说,“十年江山变”。然而朝鲜的环境似乎推翻了这句俗话。几十年间,朝鲜依然是一个洁净的、充满“甜润”空气的国度。
    与自然环境的“不变”一样,朝鲜的人也没有变,还是那么淳朴,那么勤劳,那么有情有义。几件“小事”也许更能说明这一点。
    2008年9月2日,在朝鲜首都平壤的凯旋大街,一名行人从路边的宣传画旁走过。朝鲜将于9月9日迎来建国60周年大庆。 新华社记者 张滨阳 摄     中朝合作的平津自行车厂中方经理梁彤军对记者说过他丢钱包的故事。一次去饭店吃饭,临走时他把装有1万多欧元和3万多人民币的钱包丢在了饭店,一个多小时后才想起来,立即赶往饭店询问。饭店的服务员早把钱包用纸包好保管起来,确认无误后完璧归赵,感动得梁总一个劲地说:“朝鲜人真诚实,真淳朴!”
    常驻平壤的中资机构人员常常要回国出差办事,从平壤到边境城市新义州有很长一段沙石路,往往会发生汽车抛锚事故。一次,一家中资机构的车出了事故,栽进了路旁的沟里动弹不得。正在束手无策时,附近的朝鲜百姓赶了过来,二话不说,又推又拉,把车子弄出了沟,感动得中国司机不知说什么好,忙拿出一条烟来分送给帮忙的朝鲜人。此时的朝鲜人一个个腼腆得直往后躲,连连摆着手说“不要,不要”。
    2004年7月7日,数万名来自朝鲜各地的民众来到平壤市中心的万寿台,向金日成主席铜像献花。新华社记者 任力波 摄不变的“金日成情结”     朝鲜在政治、社会、生活方面的“不变”则更让人体会深刻。虽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创始人金日成已经去世14年了,但是人们对他的尊重和怀念至今没有丝毫变化。一年之内,从元旦开始,每逢节日,人们都涌向平壤市内的万寿台,向耸立在那里的金日成铜像献花。这样的献花活动一般都从清晨开始,至深夜结束,人潮涌动,鲜花似海。铜像周边开设了专门的鲜花商店,供人们选购。不管是自愿来的,还是组织来的,人们已经习惯把向金日成铜像献花作为每个节日的开端,甚至作为一种“良心”和“道义”的表现。
    在朝鲜人的心目中,金日成依然活在身边,仿佛没有离开。无论是在平壤,抑或在地方城市,乃至一个不起眼的小城镇,都能看到高高竖立的“永生塔”,塔上写着“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时至今日,朝鲜各地依然在继续修建有关金日成形象的壁画,这种壁画现在都用马赛克制成,经久不变。
    还有一些现象从字面上看似有变化,而实际并没有变化。例如朝鲜的经济建设路线,过去的经济建设路线为“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现在则为“优先发展国防工业,同时发展轻工业和农业”。虽然把“重工业”变成了“国防工业”,但本质并没有变化。过去朝鲜说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现在更多地强调“我国式(朝鲜式)社会主义”,两者也是一脉相承,过去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主体思想”,现在则是“先军政治”,而“先军政治”则被视为“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诸如此类的“不变”,在朝鲜比比皆是。这也可以说是“朝鲜式社会主义”的一个最显著特点。
    2008年2月26日晚,在朝鲜首都平壤,观众对纽约爱乐乐团的演出报以热烈掌声。当天,正在朝鲜访问的纽约爱乐乐团在东平壤大剧场举行正式演出,长达1小时45分钟的精彩演出获得了1500名平壤市民的热烈欢迎。 新华社记者夏宇摄变化中的百姓生活    但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的东西也不在少数。
    记者在平壤多年,感觉变化最大的是外出吃饭、宴请比过去方便多了。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外出吃饭只能是定点的几个餐厅,除此之外,就只能赶回驻地吃饭,即使手里攥着钞票,到了“饭点”也是如此。因为普通的餐厅只对朝鲜民众开放,而且还需要“饭票”。而现在平壤市内,几乎可以在任何一个角落找到吃饭的地方,而且许多餐厅还往往同时具有美发美容、游泳桑拿等服务设施。有一次几个朋友相约外出吃饭,出发前临时商量去某家餐厅,到了那里发现餐厅当天休息,调转车头后,一位朋友带领大家七拐八拐,进了一个居民社区,那里正有一家餐厅,而且环境不错。大家笑问:怎么知道在这个犄角旮旯里有餐厅?朋友笑道,“现在只要你有钱,总能找到吃饭的地方”。
    9月2日,两名手拿花束的市民从朝鲜首都平壤的金日成广场上走过。平壤市民正积极准备迎接9月9日建国60周年大庆。 新华社记者 张滨阳 摄
    这一变化是2 0 0 2年7月1日朝鲜实行“改善经济管理措施”后出现的现象。这项措施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允许人们“做买卖”和“综合市场”的大发展。过去,朝鲜也有赶集和农贸市场,但规模很小,也不提倡和鼓励。外国人不得进入这种农贸市场。而现在,平壤市内每个区都有一个大型的“综合市场”,不仅出售鸡鸭鱼肉、时令蔬菜,而且还有各种工业品和日杂用品。有人借用朝鲜俗语形容说,“除了猫的角,市场里什么都能买到”。此话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综合市场”的普遍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外国人也可以到指定的“综合市场”采购,市场管理部门甚至为外国人专设了停车位置。
    说起朝鲜的“变”与“不变”,或许还有很多。朝鲜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走着自己的道路。(编辑:阿彭)
【天还是那么蓝,水还是那么绿,空气还是那么清新,夜晚星光灿烂,使人充分享受生活在一个没有污染,或者说极少污染的天地中的愉悦和幸福。】
这只能说明朝鲜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工业非常落后。
中国的贫困山区,老毛时代的中国,原始社会都是这样良好的环境!

发达国家绝大部分所走的路应该是差不多,环境很好的工业落后时期→工业高速发展的环境污染时期→工业发达后通过环境治理,又变成污染少的良好环境。
糊弄国内老百姓技术含量也请高点
楼上写些不糊弄老白姓的给我们开开眼界;P ;P
上镜的几位女的都很漂亮
听说上海马上就要开放组团去朝鲜旅游了,有机会去真正的世外桃源转转。
记者看到的比游客的更真实些
我坚信游客看到的是经过过滤的.
作为记者,某些委婉用词,应该可以看出
比如说空气和水如何的好
废话,没有象样的工业,能不好么
额   在新闻版有一则联合国发的关于朝鲜的新闻    说有不少人开始吃不上饭了  要5Y的援助呢   


现在新闻都不知道信谁了    一边说好啊好啊    一边说饿啊饿啊   都使劲忽悠吧   马上就可以组团去忽悠了;P
原帖由 junjunyaya 于 2008-9-4 20:19 发表
额   在新闻版有一则联合国发的关于朝鲜的新闻    说有不少人开始吃不上饭了  要5Y的援助呢   


现在新闻都不知道信谁了    一边说好啊好啊    一边说饿啊饿啊   都使劲忽悠吧   马上就可以组团去忽悠了;P

只能两者都信一点吧,中庸中庸;P
糊弄国内老百姓技术含量也请高点
原帖由 夜未央 于 2008-9-4 18:48 发表
糊弄国内老百姓技术含量也请高点

只不过写得比较委婉一些吧了,比较含蓄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网页
http://www.wfp.org.cn/news/Show.asp?id=208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星期三(30日)在北京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根据该机构最新评估报告,因去年8月发生的洪涝灾害等因素,朝鲜正面临近1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至少600多万人需要粮食援助。
。。。
报告表明,自去年以来,朝鲜国内可得到食物量以及食物利用率都明显恶化;有近四分之三的家庭已减少了食物摄取量;同时,由于吃野生食物,腹泻已成为造成五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一个主要原因。

   Jean-Pierre说,WFP的专家发现大多数受访朝鲜家庭每日营养摄取没有蛋白质,只有谷类食物和蔬菜。大米的价格几乎是一年前的三倍,玉米的价格是之前的四倍。在饥饿现象严重的地区,依靠亲戚帮助成为度过食物危机的一个重要手段。
记得《环球》杂志上有个常驻朝鲜的记者,看名字应该是朝鲜族的,那家伙写的文章简直是无条件的歌颂。看了后我都以为朝鲜有新闻管制,记者写过的东西都要审查后才能发往内。。
原帖由 永远爱海军 于 2008-9-5 00:00 发表
记得《环球》杂志上有个常驻朝鲜的记者,看名字应该是朝鲜族的,那家伙写的文章简直是无条件的歌颂。看了后我都以为朝鲜有新闻管制,记者写过的东西都要审查后才能发往内。。

张丹红这名字听起来就是中国人……
原帖由 深涧悠蓝 于 2008-9-4 19:42 发表
作为记者,某些委婉用词,应该可以看出
比如说空气和水如何的好
废话,没有象样的工业,能不好么

我们为奥运会做出的努力……
人家在朝鲜地盘上混的,当然要写得委婉一点,否则以后还怎么在朝鲜采访?
一些网友的回帖我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呢?
把朝鲜换成中国,这话在自由国家说也不算错吧。:o
俺没去过朝鲜,也写不了关于朝鲜的文章。可这篇文章的信息量也太少了吧:L
人家在朝鲜呆了二十多年了,有感情也是应该的嘛
西方妖魔朝鲜的宣传太假了,就象污蔑中国的西藏问题那样总是在造谣,相比之下更喜欢看客观的报道。
陈清贫那家伙怎么不去朝鲜啊???
环境还是不错地说
朝鲜人饿死与我何干
]]
也是咱们传统的手法了,不怎么编瞎话,只是选择性的给出一些真相,和CNN不同。;P

说道环境,据说南北朝鲜交界的非军事区,环境更好。
维护朝鲜的稳定,对于中国自身的战略利益攸关重要。
原帖由 tomcat650093 于 2008-9-4 22:30 发表
糊弄国内老百姓技术含量也请高点



中朝是邻国,又有共同的战略利益(在特定地区的一定范围内)。相关报=报道当然要含蓄。
原帖由 超大嫦娥 于 2008-9-4 19:04 发表
楼上写些不糊弄老白姓的给我们开开眼界;P ;P

我写些不糊弄老百姓的东西你信不?;P
应该问问朝鲜人如果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
朝鲜人均寿命可高于俄罗斯,中国,越南等共产主义叛徒国家,要是朝鲜允许移民,我就去!
不开玩笑,这个世界两个地方吸引我,一个美国,一个朝鲜,反倒是中国这种不上不下的国家,活着让人别扭!
]]
干吗还要救援
原帖由 yougiveme 于 2008-9-5 12:55 发表
朝鲜人均寿命可高于俄罗斯,中国,越南等共产主义叛徒国家,要是朝鲜允许移民,我就去!
不开玩笑,这个世界两个地方吸引我,一个美国,一个朝鲜,反倒是中国这种不上不下的国家,活着让人别扭!

别光说不练,什么时候移民朝鲜了记得回超大报个到啊!别光自己偷着乐。
原帖由 夜未央 于 2008-9-5 15:10 发表

别光说不练,什么时候移民朝鲜了记得回超大报个到啊!别光自己偷着乐。


去了就发不了帖子了[: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