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货车-通用运输直升机》-前行桨叶概念的交叉双旋翼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36:19
]]
上面的东西被刊登并被专家评价,评价结果是不实用,主要原因是说交叉双旋翼直升机的速度慢,我设想的东西达不到所提出的速度性能指标。

    或许我的文字描述部门专家没有看懂,所以我写了信给专家,向专家请教,“前行桨叶”概念能否用于交叉双旋翼。如果能用,那么用风扇推动,速度能否突破巡航300公里/小时,最高速度达到350公里/小时。目前还没有收到答复。

    从结构上来看,交叉双旋翼气动结构比共轴双旋翼还对称,共轴双旋翼还存在下部旋翼受到上部旋翼影响的问题,而且共轴双旋翼一侧存在上下旋翼间距缩小的问题。所以,西科斯基推出的高速直升机选择了刚性旋翼的概念。但刚性旋翼制造困难,所以俺选择半刚性旋翼,为了避免共轴双旋翼上的上下旋翼碰撞问题,同时还想用前行桨叶的概念,就选择采用交叉双旋翼。

    通常交叉双旋翼前飞时的迎风阻力大,因为前行时两个旋翼的迎风面积大,所以速度慢。如果高速时采用前行桨叶概念,那么前飞时旋翼迎风投影面积减小,旋翼转速降低,靠风扇推动,速度应该会提升。当然,在低速时,可以考虑不用风扇推动,而是靠传统直升机的模式来机动。
俺在构思这些东西的前后,下载了不少直升机方面的教材、书籍和文章。可以说,国内外都非常重视运输直升机的研制,目前许多都集中在如何实现高速和提高飞行效率方面。

    现在的能够提高飞行速度的重型直升机方案,主要是三种:
    1、以V-22为基础的四倾转旋翼直升机
    2、西科斯基的X2系列刚性共轴双旋翼直升机,俄罗斯卡莫夫推出的方案与此类似。
    3、复合直升机,即给传统直升机加个推进螺旋桨。目前主要是在传统直升机上改装来做试验,基于这个思路提出新的研制目标的似乎只有俄罗斯米里设计局。

    如果俺的构思可行的话,可以说有了一个新的方案,未必不可一试。

欢迎了解直升机的朋友拍砖。
螺旋桨这样的布局很不保险吧?
]]
原帖由 走街串巷 于 2008-8-27 13:45 发表
螺旋桨这样的布局很不保险吧?


你说的“螺旋桨”是不是指的上面旋转的东西,那个叫旋翼。

交叉双旋翼直升机已经问世很长时间了,只不过多数是一副旋翼是两个叶片的。

上个卡曼直升机公司的图:
挖,楼主花了大力气啊。

共轴双旋翼加桨尖喷气如何?喷气从主轴和空心桨叶输送。碰撞问题可以用刚性桨叶(可扭转)避免。尾部加涵道风扇推动。
原帖由 1999兵人在线 于 2008-8-27 13:46 发表
能介绍下什么叫前行桨叶吗?如可能,附图说明更好。谢谢!

我对前行桨叶概念的简单解释,不对的话,请懂行的补充。

    首先看传统直升机面临的问题:

    传统直升机前飞时,旋翼不断的旋转,很自然向前旋转的旋翼速度与飞行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在迭加,而另外先后旋转的旋翼速度与飞行速度相反,速度在降低。速度高的一侧旋翼上的升力大,速度低的一侧旋翼升力小,这样直升机的左右就不平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发明了挥舞铰,即让旋翼可以上下挥舞,这样速度快的那侧旋翼向上挥舞,降低升力,速度低的那侧下下挥舞,提高升力,这样直升机就实现左右平衡,能够顺利前飞。
    很显然,传统直升机的速度提升受到了限制,因为前行桨叶叶稍的速度不能超过音速,而后行桨叶的速度不能出现失速,这样传统直升机的最高理论速度大约就是40%。

    下面看前行桨叶概念
    为了提高速度,很显然前行桨叶速度不应该超过音速,但后行桨叶可以失速,但失速时没有升力,那么需要考虑直升机如何平衡。这种情况下,共轴双旋翼结构就能发挥作用了,因为共轴双旋翼上下旋翼旋转方向想反,上面旋翼如果前行桨叶是左边,那么下面旋翼前行桨叶就是右边,这样正好平衡直升机两侧升力。即一副旋翼的前行部分和后行部分不平衡,前行部分提供升力,后行部分不提供升力或提供很少升力,靠另外一副旋翼提供升力实现平衡。
    当利用双旋翼解决升力平衡问题后,前行桨叶的旋转速度就可以降低,那么水平飞行速度就可以提升。西科斯基在上世纪实验的XH-59A的速度达到441公里/小时。远远超过了传统结构的350公里/小时。
卡曼公司,就是出海妖(SH-2)直升机的那个公司出过交叉桨直升机,似乎是作为林业用直升机或者搜索直升机来用的。
原帖由 化外 于 2008-8-27 13:57 发表
挖,楼主花了大力气啊。

共轴双旋翼加桨尖喷气如何?喷气从主轴和空心桨叶输送。碰撞问题可以用刚性桨叶(可扭转)避免。尾部加涵道风扇推动。


注意到你提出的桨尖喷气。

对于桨尖喷气,传统上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从发动机的引高温高压燃气在旋翼翼稍喷出,这个对旋翼要求比较高,要布置耐高温高压的管道,结构上比较复杂。实际中似乎没有看到采用这种方案的东西,试验方面波音公司出现过X-50。X-50也算是个高速直升机方案,就是采用从发动机引气在旋翼翼稍喷出,省了平衡用的尾桨,在前飞时旋翼固定,充当固定机翼。不过,X-50只试飞了几次就坠毁,而且只实现了垂直悬停。因为X-50旋翼很短很厚,转速是传统直升机的四倍,可以说前景并不怎样,最后坠毁机架试验机后终止了该项目。
     从结构角度来看,对于中型和重型运输直升机,从发动机引气的桨尖喷气方式似乎不可取。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变通的方式,即在旋翼翼稍上安装小型冲压发动机。小型冲压发动机结构简单,重量轻,当速度提升后,发动机依靠相对空气的速度来对进气进行压缩,然后燃烧喷出就可以提供旋翼旋转需要的动力。燃料供应相应的比较简单,因为在旋翼内部布置燃料管道要比布置高温高压空气管道简单很多,而且依靠离心力就可以为翼稍发动机提供燃油。
    这个结构比较简单,甚至比传统直升机结构都简单,所以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现过实用机型。
    但是,这个结构也有问题,因为翼稍小型冲压发动机的噪音比较大,据说象哨子的声音,非常难易忍受,所以后来就没有再大量出现过。
    除了噪音问题外,翼稍冲压发动机结构比传统直升机结构简单,但对提高飞行速度并没有帮助,甚至还存在一定问题:后行桨叶翼稍速度不能太低,太低则意味着翼稍发动机无法实现燃烧,这样翼稍发动机工作就不稳定。所以翼稍发动机简化了结构,但无法提高速度。

    所以,如果一定要用桨尖喷气的方法提高速度,很显然只能依靠第一种方案,但第一种方案从提出设想到现在还没有真正的实验机型出现,这表明了这种方案其实问题还不少。
原帖由 gundam_lc_nt 于 2008-8-27 14:26 发表
卡曼公司,就是出海妖(SH-2)直升机的那个公司出过交叉桨直升机,似乎是作为林业用直升机或者搜索直升机来用的。


上面俺贴的那个红色的图就是卡曼公司出的交叉双旋翼直升机:K-MAX,名字叫空中吊车。主要用于森林中吊运木头和森林灭火。

卡曼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合作在推出长航时无人直升机,就是以K-MAX交叉双旋翼为基础的,滞空时间达到12个小时。

交叉双旋翼的主要好处是升力大,所以作为空中吊车不错。交叉双旋翼的主要缺点是速度较慢,所以并不适合运输。俺提出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前行桨叶概念,降低阻力提高推力,所以能较大幅度提高速度。
用类似于升力发动机的高速风扇而不用涡扇呢?

X50坠毁的原因似乎没有公布。即使用涡扇尾气,掺入环境空气冷却至少会有帮助。

桨尖喷气省却挥舞绞、摇摆绞,只保留一套swashplate和扭转机构。至于碰撞问题,即使刚性桨叶不行的话,加大旋转面之间的距离又有什么问题?或者下旋翼用刚性、喷气,上旋翼用传统设计?
用类似于升力发动机的高速风扇而不用涡扇呢?

》》不明白你的意思,是不是用风扇来提供升力。用风扇提供升力的方法很早就试验过,风扇要多个,而且风扇的转速高,那么气流速度大,相应的气流动力比较多,则意味着许多能量的消耗,则直升效率就不高。另外,多个风扇需要平衡,这个还是比较难以调整的。

X50坠毁的原因似乎没有公布。即使用涡扇尾气,掺入环境空气冷却至少会有帮助。

》》X50坠毁原因我忘了,但现后两架X50都坠毁,甚至在坠毁前还没有进行一次平飞,这表明在直升机状态时就存在问题,更别提更为困难的直升转水平飞行状态了。

桨尖喷气省却挥舞绞、摇摆绞,只保留一套swashplate和扭转机构。至于碰撞问题,即使刚性桨叶不行的话,加大旋转面之间的距离又有什么问题?或者下旋翼用刚性、喷气,上旋翼用传统设计?

》》桨尖喷气的两种方式,提高速度只能采用从发动机引气,从发动机引气需要耐高温和高压的管道,这种结构还是很复杂的,管道要足够粗,足够耐冲击,不能有泄露,要不然会有多种问题。
X50坠毁时尚在直升状态,X50的旋翼又粗又短,这种情况下喷气都出现问题,加大尺寸只会使问题更多而不是更少。

如果还是有疑问,可以算算这个桨尖喷气时需要多粗的管道引气,再分析一下高温燃气如何能够导入到旋翼翼稍,中间如何实现对气体的动密封,就知道问题该有多复杂了。
原帖由 gundam_lc_nt 于 2008-8-27 14:26 发表
卡曼公司,就是出海妖(SH-2)直升机的那个公司出过交叉桨直升机,似乎是作为林业用直升机或者搜索直升机来用的。



叫H43
原帖由 TSQ 于 2008-8-27 15:16 发表
用类似于升力发动机的高速风扇而不用涡扇呢?

》》不明白你的意思,是不是用风扇来提供升力。用风扇提供升力的方法很早就试验过,风扇要多个,而且风扇的转速高,那么气流速度大,相应的气流动力比较多,则意味着 ...


用压缩机(风扇或离心)而不是涡扇尾气产生高压气流。这是不是现实我不知道,没查过现代高压高速压缩机性能。

没有动密封的问题。主轴和桨叶之间是固定的。发动机/压缩机气流通过空隙高速喷入主轴管,引射吸入环境空气、降温、减速、加大流量。耐高温要求至少比涡扇发动机的燃烧室和尾喷口低吧?

另一个办法是复合桨尖冲压发动机。冲压发动机进气不从外部,而是压缩机通过桨内通气道提供,减小噪声,并解决失速熄火的问题。
网易有篇文章 比楼主写的更全来的。大家可以看看

http://bbs.news.163.com/bbs/mil/85930269.html


最早的交叉桨!
要大货舱,就纵列双旋翼,再要速度,就上倾转旋翼.....要全天候和对付复杂地形,精良滴传感器和更好滴飞控才是关键...:D
用专门的压缩机产生高压空气来推动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温问题,但密封仍然不能避免。

由于没有实际经验,也缺少相关理论,所以无法判断到底压力多大为好,管道直径是多少为合适。但我可以指出一个方向:所有机械东西的基本分析都可以采用并不复杂的基本理论:对于直升机来说,无论采用什么结构,发动机该提供多大功率是一定的,发动机工作原理无非就是热机,热机通常用卡诺循环来分析,从卡诺循环和功率要求可以分析出工质多少和做功压力,这样就能做个基本分析。

X50是直接从发动机引气的,到底引入的气体温度是多少不知道。但采用专门的离心式压缩机来提供专门的高压空气,似乎结构上并没有简单多少,其对比就是一套减速器和一套压缩机和管道的对比。至于那些铰链,如果都采用刚性和前行桨叶概念,那么这方面大家都相同。


对于桨尖发动机不采用冲压而是采用专门的压缩高压空气的方式,可以避免后行熄火的问题,但结构上反而更复杂了,发动机没有省掉,还多了许多管道。当然这个引气量比单纯的高压空气要小,但我觉得没有多大优势。

其实,我们可以看看F-35的升力风扇的例子。F-35升力风扇的驱动有两个方案,一个是现在的驱动轴,一个是从发动机高压引气。从发动机高压引气的功率更大,重量更轻,但体积比较大,也要进行隔热和密封,所以最后就没有采用,而是采用了减速器和离合器。

这个例子其实很能说明问题。

如果你还是希望采用这个方案,俺倒有简化的办法,只是结构稍微变变。譬如旋翼中间部分象X50那样,然后在旋翼外侧再延长旋翼,这样减少旋翼上的管道布置长度,实际来说采用的不是桨尖喷气,而是桨中间喷气或者靠近内侧的1/3处喷气,这样虽然喷气管道可能会大,管道流速会变慢,总功率相同。将管道缩短后,整个旋翼部分可以分为两部分建造,外侧可以采用传统结构,内侧做成刚性的,这样或许在结构上、密封上都比较好。
“要大货舱,就纵列双旋翼,再要速度,就上倾转旋翼.....要全天候和对付复杂地形,精良滴传感器和更好滴飞控才是关键”

》》哈哈,现在美国佬可是大货舱、速度都要,当然也要全天候。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美国佬现在主流的方案其实只有两个,即V-22基础上的四个倾转旋翼和西科斯基的X2方案。

说句实在话,俺曾经想,如果把支奴干改成刚性旋翼加螺旋桨推动,其效果其不是比西科斯基的X2更好。后来发现也有问题,就是左右两边平衡起来还是有点困难,当然也可以平衡,但比较困难一些。
化外:

工程上许多东西远比想想的要复杂,一个简单的问题可能就很难办。对于从发动机引气进行驱动,就会面临燃烧后的积碳问题,因为很难保证全部燃烧,那么燃气进入旋翼管道,在温度降低后就会积碳,这个必须得拆掉后才能清洗。

不过,要实现共轴双旋翼都实现喷气,结构上我估计你没有深入思考,因为轴中间部分要引气,那么轴中间就是空的,上面旋翼的轴供气可能还简单一些,下面旋翼的轴该如何供气呢?反正结构比较复杂。

常见的旋翼上喷气方案都是用在传统直升机上,因为这可以省略减速器和尾桨。

当然,旋翼上喷气的方案可以用在交叉双旋翼直升机上。
化外,关于桨尖喷气,准确来说应该是喷气翼尖,参见这个文章:

http://www.afwing.com/intro/birdy/8.htm

下面是我摘录的其中关于桨尖喷气的内容:

  30 年代末,大学刚毕业的 Friedrich von Doblhoff异想天开,建议在旋翼翼尖上安装法国工程师 Rene Leduk 早年发明的冲压式喷气发动机,驱动旋翼,现在称之为喷气翼尖(tip jet)。发动机驱动旋翼旋转是造成反扭力的原因,即使新奇的方案如“夏延”,依然逃脱不了采用尾桨平衡反扭力的布局。喷气翼尖在桨叶内通过管路向翼尖输送高压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从翼尖向后喷出,就可以推动桨叶转动。喷气翼尖的极端是直接在旋翼翼尖安装微型喷气发动机,喷气驱动旋翼旋转。由于桨轴不是驱动轴,旋翼转动没有反扭力,所以不需要尾桨。桨叶内输导压缩空气的能力有限,结构也复杂,但发动机可以放在机体内。翼尖喷气发动机的方案在技术上更有诱惑力,燃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可以容易地向翼尖输送,燃烧用的空气也主要由管路输送过来的压缩空气提供,因为在翼尖的发动机进气受圆周运动的影响太大。发动机必须轻小,一般采用结构简单的脉动喷气发动机(pulsejet)或冲压喷气发动机(ram jet)。喷气翼尖的问题是噪声不仅巨大,而且尖厉,有规则,特别烦人。不过最大噪声实际上延续时间不长,只有起飞和着陆的一、两分钟时间,不过这没有能够使环保组织的反对声轻下去。Doblhoff 在战时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有限的成果,战争结束时,Doblhoff 用卡车拉着样机和资料,和工作人员一起从苏军正在逼近的奥地利往西撤退,最后在德奥边境向美军投降。战后,Doblhoff和他的样机一起到了美国,Doblhoff 到美国麦克唐纳工作,主持了麦克唐纳 XV-1的设计,这是美国第一架喷气翼尖的直升机。但与此同时,Doblhoff 的主要结构设计师和试飞员 August Stepan 去了英国,日后成为 Fairey Rotodyne的主要设计人之一。然而,喷气翼尖、推进发动机和固定的机翼相结合,有效地将直升机、旋翼机和固定翼飞机的优点结合起来。
     应该说是喷气翼尖的另一个先驱,在 50 年就推出了 HOE-1 研究直升机麦克唐纳在从德国“俘虏”过来的喷气翼尖鼻祖Feiedrich von Doblhoff 的主持下,在 50 年代研制了 XV-1 研究直升机,除采用喷气翼尖外,还在机身尾部单独采用推进螺旋桨提供推力,尾撑顶端的小型螺旋桨用于方向控制。
   最著名的采用喷气翼尖的旋翼-直升机要数英国 Fairey 的 Rotodyne。60 年代城际交通迅速发展,短途航空旅行的诱惑力日增,但固定翼飞机需要远离城市的机场的问题,始终限制了短途航空旅行的发展,很多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的方案应运而生。城际中短途空运不要求悬停或非常规机动性能,垂直/短距起落能力更为重要,所以旋翼-直升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Fairey Rotodyne 用喷气翼尖实现垂直起落,用旋翼的周期距控制俯仰和横滚,翼下双发差动推力控制在直升机状态下的方向,在平飞阶段,气动舵面辅助飞行控制。机翼在平飞阶段产生一半以上的升力,旋翼的桨距减到最低,靠空气动力自旋,以减小阻力。FaireyRotodyne 在试飞期间,创造了伦敦市中心到巴黎市中心的速度记录。旋翼-直升机的无滑跑倾斜起飞和准垂直降落,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对机场跑道和净空的要求,也由于起落空间不重叠,实际上增加了同等机场空间内起落架次的容量。由于噪声、资金和 60 年代初英国航空工业的全面重组,Fairey 被 Westland 收购,Westland 把重点转移到以引进的西科斯基技术为基础的常规直升机的研制上,Fairey Rotodyne 下马了,所有资料和工具被销毁,样机被肢解,至今还有不少人惋惜。
似乎前苏联搞过在桨叶端部装喷气发动机的直升飞行器,可惜最后华丽的失败了~~
能用一副旋翼解决问题的东西就不要再另类

95%的直升机都是传统结构

这个就很能说明问题.

传统结构的英国山猫速度就已经达到400公里每小时

想再快V22的结构最好

最后安装角是安装角,预锥角是预锥角 两者完全不同.
“山猫”(LYNX)
韦斯特兰直升机公司
技术数据
(A:早期军用型;B:“战场山猫”;N:早期海军型;S:“超山猫”)
外形尺寸
  旋翼直径                  12.80m
  尾桨直径
   A,N                   2.21m
   B,S                   2.36m
  旋翼尾桨中心距               7.66m
  机长
   (旋翼、尾桨转动,A,N)          15.17m
   (旋翼、尾桨转动,B,S)          15.24m
   B(旋翼桨叶折叠)              13.24m
   N(旋翼桨叶、尾斜梁折叠)          10.62m
   S(旋翼桨叶、尾斜梁折叠)          10.85m
  机宽(旋翼桨叶折叠)
   A                     3.75m
   B                     3.02m
   N,S                   2.94m
  机高(旋翼、尾桨静止)
   A                     3.51m
   N                     3.48m
  机高(尾桨转动)
   B                     3.73m
   S                     3.67m
  机高(旋翼桨叶和尾斜梁折叠)
   N                     3.20m
   S                     3.25m
  平尾半翼展
   A,N                   1.78m
   B,S                   1.32m
  滑橇间距离
   A                     2.03m
  主轮距
   N                     2.78m
   B,S                   2.80m
  前主轮距
   N                     2.94m
   B,S                   3.02m
内部尺寸
  座舱(自驾驶员座椅后面)
  最小长度                  2.06m
  最大宽度                  1.78m
  后部宽度                  1.41m
  内部地板最大宽度              1.72m
  最大高度                  1.42m
  地板面积                  3.72m2
  容积                    5.20m3
  座舱门
   宽×高                  1.37m×1.19m
  面积
   旋翼桨盘                 128.71m2
   尾桨桨盘
    A,N                  3.84m2
    B,S                  4.37m2
重量及载荷
  出厂净重
   A                     2578kg
   N                     2740kg
  出厂基本重量
   A                     2658kg
   B                     3178kg
   N                     3030kg
   S                     3291kg
  使用空重(包括机组人员和武器)
   B,反坦克(8枚“陶”式导弹)        3949kg
   B,侦察                  3444kg
   B,运输                  3496kg
   S,反潜(2枚“鱼雷”)           4618kg
   S,反舰(4枚“海鸥”导弹)         4376kg
   S,监视和瞄准               3708kg
   S,搜索与救援               3778kg
  最大吊挂载荷(B,S)             1361kg
  最大起飞重量
   A                     4535kg
   N(装“宝石”Mk41发动机)          4763kg
   N(装“宝石”Mk42发动机)          4876kg
   B,S                   5125kg
  最大桨盘载荷
   A                     0.346kN/m2
   N(装“宝石”Mk41发动机)          0.363kN/m2
   N(装“宝石”Mk42发动机)          0.371kN/m2
   B,S                   0.390kN/m2
  最大功率载荷
   A                     3.31kg/kw
   N(装“宝石”Mk41发动机)          3.47kg/kw
   N(装“宝石”Mk42发动机)          3.55kg/kw
   B,S                   3.74kg/kw
性能数据(正常最大起飞重量、海平面、国际标准大气,装“宝石”Mk41/42发动机)
  最大允许速度(Mk9)              289km/h
  最大连续巡航速度
   A                     259km/h
   N                     232km/h
   A(国际标准大气+20℃)           241km/h
   N(国际标准大气+20℃)           211km/h
   S                     256km/h
  最大续航速度
   A,N(国际标准大气和国际标准大气+20℃)   130km/h
  最大爬升率
   A                     12.8m/s
   N                     11m/s
   A(国际标准大气+20℃)           8.9m/s
   N(国际标准大气+20℃)           7.8m/s
  最大垂直爬升率
   A                     7.9m/s
   N                     6.0m/s
   A(国际标准大气+20℃)           6.5m/s
   N(国际标准大气+20℃)           4.1m/s
  悬停高度(无地效)
   A                     3230m
   N                     2575m
  典型航程(有余油)
   A(运兵)                  540km
   B(战术运输)                685km
  作战半径
   B(反坦克,作战2h,带4枚“陶”式导弹)   46km
   S(反潜,作战2h,吊放声纳,带1枚“鱼雷”) 37km
   S(定点攻击,带4枚“海鸥”导弹)      232km
   S(监视,作战3h50m)            139km
  最大航程
   A                     630km
   N                     593km
  最大转场航程(座舱内带副油箱)
   A                     1342km
   N                     1046km
  最大续航时间
   A                     2h57m
   N(国际标准大气+20℃)           2h50m
上面数据来自世界航空数据库。

不过,我知道山猫后来采用了先进的后掠桨叶旋翼,最大速度有了提高,但似乎也只是在某种情况下速度有 了不小提高,这种方案用在重型直升机上是否可行,不得而知。

我当然知道世界90%的直升机采用的是传统结构,但如果在这里就提出个传统直升机,除了和米-26想像外,几乎没有别的更多招数,而且性能上,也很难说多么出色。


正是因为传统直升机的速度不是很理想,所以美国提出的新一代重型直升机中,参加竞争的厂家中,采用传统直升机结构的就没有。

俺提出的这个结构,本质上与西科斯基的原理相同,只不过自己瞎想,也不敢把指标提到象西科斯基那么高。
对于重型运输直升机,速度是一方面,但吊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所以,虽然V-22是一替代CH-53出现的,但CH-53并没有完全被替代掉,反而西科斯基还获得了新的订单。这说明V-22只能替代部分任务。

美国新的重型直升机方案中,西科斯基的方案就是侧重于具有更强吊运能力的直升机,而不是象V-22那样复杂快速的飞机。

下面贴一个V-22飞行包线,大家看看,在低速领域,V-22类飞机与传统直升机不小的差距。所以,并不见得这个世界上除了传统直升机和V-22就不需要其他类型的直升机,象西科斯基X2类的直升机,如果验证可行而且解决了技术问题,其前景未必不如V-22,而其本身是可以替代传统直升机的。
要么就是传统的结构,

要么就是V22的那种结构

其他方案没必要.

你的方案比传统的结构复杂,速度又比V22慢的多,

载重和速度没有本质的变化

没有价值.

山猫不需要某种情况就可以飞出来那个速度,那个极限速度是为了创造记录用的,不太实用.
倾转旋翼类滴再复杂,也有V22这个批量滴货价产品鸟...X2滴技术成熟度基本没优势...:D
看着螺旋桨就别扭啊
喜欢,不过提高飞行速度的方法可以参照"速度鹰"和X-2
原帖由 THT 于 2008-8-27 18:40 发表
要么就是传统的结构,
要么就是V22的那种结构
其他方案没必要.
你的方案比传统的结构复杂,速度又比V22慢的多,
载重和速度没有本质的变化
没有价值.
山猫不需要某种情况就可以飞出来那个 ...


哈哈,似乎这个世界就剩下V-22和传统结构了。
许多东西,如果没有尝试就下结论,似乎并不科学。如果X2系列能够实用化,其本身是具有替代传统结构直升机的优势的。
俺倒觉得X2系列很有生命力,拭目以待吧!
至于俺的设想,所谓结构复杂,不知道如何对比K-MAX的直升机与传统结构直升机。K-MAX直升机尤其特殊结构,其结构并不见得比传统直升机复杂多少,俺增加的那个推进风扇,在结构方面类同于传统直升机尾桨,也未必见得复杂多少。许多东西,如果综合的好的话,结构上是可以简单化一些的。正如卡莫夫直升机的零部件数量比好多传统直升机还少一样。

不过,我不清楚您所讲的400公里到底是极限速度,还是随便就能飞行的最大速度,似乎你的最后一句话内容有点矛盾。
原帖由 rejions 于 2008-8-27 19:29 发表
倾转旋翼类滴再复杂,也有V22这个批量滴货价产品鸟...X2滴技术成熟度基本没优势...:D


倾转旋翼还需要时间的考验,毕竟现在还没有经过一个全寿命的考验,后期还面临什么问题,还不好说。

俺其实很喜欢V-22这类飞机,但这类飞机是比较特殊的,属于填补直升机和飞机之间的一类东西,即比直升机有高速度,比飞机适用范围更广。反过来说,这类飞机又有缺点,低速运载能力和垂直机动能力比不上直升机,对环境适用性也不不上直升机;高速和运载能力也比不上传统飞机。

相对而言,X2现在还在技术验证阶段,但如果能够实用化,其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毕竟其结构上比V-22类要简单一些,运载能力也要强,对于直升运载能力而言的吊挂能力要比V-22突出许多。所以,X2这类飞机,如果美国象搞V-22那样不惜工本,俺估计搞出来似乎不成问题。

当然,现在X2更多的是西科斯基自身的项目。对于一家私人公司,在科研上的投入都是精打细算的,因为一年投入太多,那么资金面紧张,也无法承受。如果不投入而是延续原有东西,那么市场就会不断萎缩。而报V-22之类的东西,那是人家贝尔和波音合作的东西,西科斯基是没法用的。所以,无论怎样,西科斯基都会推动X2的。当然进度上一方面考虑竞争关系,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承受能力,所以进度不快。

对于THT提出的就两种直升机,低速用传统直升机,高速用V-22。回头看看卡莫夫,也在搞类似X2系列的前行桨叶的东西。人类进步就是通过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而不断进步的,所以,并不要轻易否认某种东西不行。
原帖由 普通的人 于 2008-8-27 21:29 发表
喜欢,不过提高飞行速度的方法可以参照"速度鹰"和X-2

俺的方法就是类似“速度鹰”和X2,只不过用的不是螺旋桨,而是藏在尾梁内的风扇。

尾部螺旋桨效率高,但没有采用,原因是尾部的螺旋桨比较危险。

当采用风扇方案后,虽然效率低一些,但比传统直升机依靠旋翼向前的推力分量要大。考虑到这个尾梁本身不象传统直升机那样来做力矩平衡用,所以尾梁直径可以加大,长度缩短,风扇进气和排气距离缩短,相应也能够尽量避免效率较低的问题。

采用风扇方案,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后面可以搞矢量推力,从而增加一些特殊的机动性。
采用前行桨叶必须有专门的推进系统?

一些基本的东西你都不明白,还设计什么方案

直升机的速度极限=音速-飞行速度-工作转速时旋翼翼尖速度(只要有水平旋翼的直升机蜻蜓那种除外)

给旋翼卸载降低转速就变相提高飞行速度.

卸载加一对机翼来产生升力就可以实现.非得加专门的推进系统?

山猫曾有改进计划,加机翼,换发动机和旋翼时速达到463公里

比你那个如何?

就算X2直升机也就这个速度.

为什么英国要放弃这个计划?

得不偿失,速度没有本质的提高花那么大的力.

X2对于直升运载能力而言的吊挂能力要比V-22突出许多?

这个结论你是怎么得出的?概念的东西可以和实际的做对比.

当采用风扇方案后,虽然效率低一些,但比传统直升机依靠旋翼向前的推力分量要大?

风扇效率并不一定就低,向前的推力分量更不一定就大,

你有做过计算吗?,即使做到风扇向前的推力分量比旋翼要大

你考虑过整机的效率吗?计算一下看看

至于卡莫夫概念的东西是一回事,实际设计制造是另一回事.

那个400时速的事,东风汽车标载5吨但有人就上20吨,很奇怪吗?
横列交叉双旋翼是德国人的发明,二战时候的产物。
缺点主要是1.变速箱损耗快,维护成本过高于普通旋翼直升机。2.结构原因无法实现高速。

要说概念类的,共轴双桨+尾部涡轮应该是一个方向
ka92 和西科斯基x2都是此方案,ka92方案就是明确了运输直升机。共轴双桨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所说的什么桨叶碰撞更是早已不存在,ka50.52俄都开始列装了。尾部涡轮x49也有展示,都已经是现成的东西。
V22优点明显,但是缺点也明显,机构复杂,造价太昂贵。而且机动性有限,在伊拉克行动都被框好了,有稍大风险的任务都不做。
原帖由 TSQ 于 2008-8-27 16:34 发表
化外:

工程上许多东西远比想想的要复杂,一个简单的问题可能就很难办。对于从发动机引气进行驱动,就会面临燃烧后的积碳问题,因为很难保证全部燃烧,那么燃气进入旋翼管道,在温度降低后就会积碳,这个必须得拆 ...


哥们,复合桨尖冲压发动机如何?
原帖由 TSQ 于 2008-8-27 22:56 发表


倾转旋翼还需要时间的考验,毕竟现在还没有经过一个全寿命的考验,后期还面临什么问题,还不好说。

俺其实很喜欢V-22这类飞机,但这类飞机是比较特殊的,属于填补直升机和飞机之间的一类东西,即比直升机有高 ...


V-22的问题不在于原理,在于具体工艺技术。它失事都是在从直升模式转换为前行模式的过程。这不是哲学、概念问题,是具体的工程问题。但我的感觉是这个具体的工程问题也许有更深的原因在里面,也就是说物理原理层面的限制。我认为最有希望的还是X-50改进 -- 共轴双旋翼桨尖喷气加尾涵道推进风扇。
回复 35# THT 的帖子

————“采用前行桨叶必须有专门的推进系统?”

》》前行桨叶的早期试验机型XH-59A是发动机直接喷气推进,效率不高。最新的X2采用的螺旋桨推进,当然不需要独立的动力来源,而是由发动机通过变速器和长长传动轴驱动。如果没有为了前飞的推进系统,那么前行桨叶根本没有任何优势,也无所谓前行桨叶概念。


————“一些基本的东西你都不明白,还设计什么方案,直升机的速度极限=音速-飞行速度-工作转速时旋翼翼尖速度(只要有水平旋翼的直升机蜻蜓那种除外)给旋翼卸载降低转速就变相提高飞行速度.卸载加一对机翼来产生升力就可以实现.非得加专门的推进系统?山猫曾有改进计划,加机翼,换发动机和旋翼时速达到463公里,比你那个如何?”

》》唉。这么说,这个结构是复合直升机,现在所谓的“速度鹰”就采用的是这个概念,山猫的改进也只能是这样,不会是别的。这类型直升机是靠给旋翼卸载,那么相应的需要靠尾部螺旋桨来推进,同时尾部螺旋桨是矢量的,还起到平衡旋翼力矩的作用。
复合直升机提高了速度,也付出了更多的重量代价,增加了机翼也就增加了重量,而且机翼在低速时非但不能提供升力,还阻挡下洗气流。尾部矢量推进系统重量增加明显,据说“速度鹰”增加的重量达到了800公斤。

————就算X2直升机也就这个速度.为什么英国要放弃这个计划?得不偿失,速度没有本质的提高花那么大的力.
》》看了上面关于复合直升机的缺点后,详细你明白英国为什么要放弃在山猫上改的计划了。

————“X2对于直升运载能力而言的吊挂能力要比V-22突出许多?这个结论你是怎么得出的?概念的东西可以和实际的做对比.”

》》衡量直升机和飞机有一个指标,即所谓的运载重量和自身重量的比值,V-22比直升机和飞机都低。X-2系列是在传统直升机上增加了推进系统,但这个推进系统增加的重量并不是很重,所以这个结论是没有问题的。概念性的东西为什么不能与实际东西比呢?看看美国佬搞V-22时,还不是说V-22比传统直升机如何如何,如果不这样比,美国国会干嘛要拨款研制呢?

————“当采用风扇方案后,虽然效率低一些,但比传统直升机依靠旋翼向前的推力分量要大?风扇效率并不一定就低,向前的推力分量更不一定就大,你有做过计算吗?,即使做到风扇向前的推力分量比旋翼要大,你考虑过整机的效率吗?计算一下看看,至于卡莫夫概念的东西是一回事,实际设计制造是另一回事.”

》》这个东西要真正计算,俺就到设计所搞设计去了。这里更多是从风扇与螺旋桨对比角度来谈的,这个东西也无法做更深入讨论,俺只是谈俺的感觉。各自保留意见吧。

————那个400时速的事,东风汽车标载5吨但有人就上20吨,很奇怪吗?
》》东风汽车拉20吨我相信,东风汽车要跑超过其指标的速度我就不相信了。这个例子举得不恰当,说明不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