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陷於被动的原因 [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3:35:48
分析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陷於被动的原因

我们在观察两岸形势时不妨注意这样的事实,九九年当欧洲最後
一块殖民地即将从亚洲消失、中国终於要收回所有领土主权时,
中国的战略形势却急转直下。先是中国领土三十多年来首次被炸,
然後李登辉紧接着抛出了"两国论",不久FL功向中国政府发难,
中国大出血的入关努力也遭到重挫。此时中国政府已经是内外交
迫。据说中国政府在九月份确有对台动武的打算。但在焦头烂额
的处境中作出的决定往往会是失败的决定,何况因怒兴兵绝对是
犯兵家大忌。好在九二一台湾大地震似乎给了中国一次冷静思考
的机会,形势发展稍稍停顿了一下。但是此刻美国并没有停止行
动。它一方面在中国入关事项上趁机套取巨大利益,用对它自己
不具约束力的贸易协定拴住中国,捆住中国的手脚,另一方面积
极炮制"台湾加强法";提升对台军售规模;人权会议上亲自披挂
上阵,对中国横加责难。台独民进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攫取了
台湾的领导权,台湾终於在美国和李登辉十年的精心策划之下,
顺利完成了软性独立。

民进党上台的形势背景和特点:

(一)民进党成功上台从岛内政治形势上看是仓促的。民进党并
不具雄厚的政治资本,民意基础也有限,行政管理机能也不健全,
对军方能否发号施令更成为问题,这就使得民进党组阁不得不借
用大批国民党官僚。显然民进党政权是个早产儿,是被催产而生
的。但尽管如此,民进党政权对两岸局势杀伤力绝不会小於李登
辉的国民党政权,原因首先是许多李登辉过去的干将受托孤於李
登辉,出面辅政。中国政府多年来在他们手下败绩累累,今後依
然难有胜的把握;其次,陈水扁比李登辉更闪烁狡滑,手段更富
有创造性,而中国政府既对他毫不了解,无以对应,除了在宣传
上持"一个中国"政策之外,其它可以想象得出的办法几乎都不得
要领。可以预计,今後两岸间出招的一定还是台湾,大陆依然是
头困兽,捆住中国的是美国。

(二)民进党政权的催生是由内外两个因素促成的。岛内因素是
李登辉。十年来李登辉借民主捣毁了国民党,孕育了台独势力。
尽管他非常成功,但他玩弄的民主也对他是个制约,使他不可能
无限期地在国民党内独断专行下去,他必须在届满时交权。但靠
阴谋权诈起家的李登辉对国民党内任何人都怀有极度的不信任,
他的台独本质也让他对国民党这个"外来党"怀有仇恨,当他不得
不交权离任时,自然是把政权交给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尽管它还
五官不全。

岛外的因素当然是美国。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中国对西方是个心理
上的刺激,对美国更加还有不小的、现实的战略刺激。香港回归
后美国的大动作就没有停止过。先是亚洲金融风暴,接踵而来的
便是美日安保条约、TMD 。如果把轰炸中国大使馆事件放在这个
大形势下分析,其内在的联系和逻辑清晰可见。民进党上台让中
国政府感到通身的无力和极度的沮丧。然而这种深重的无力感和
挫折感绝不是因为民进党或李登辉,而是因为美国近三年来对中
国领导层的"文攻武吓"、威逼利诱获得了明显的战略胜利,致使
中国政府的决策意志全面崩溃、决策能力不断蜕蚀及决策信心丧
失殆尽。

(三)美国和李登辉共同打了中国一个"时间差"。民进党如此快
的上台,是中国政府始料未及的,心理和战略上也毫无任何准备。
可以说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相当狼狈。"两国论"之前,中国政
府本来并没有把台湾问题放到议事日程上来,却仍然踟躇满志地
盼望着汪道涵访台。在"两国论"之后,中国政府虽然对台独有了
警觉,并首次发出台湾问题不能久拖不决的讯息,但由於一惯的
错误(容我后述),中国政府无论是对应美国还是对付台湾当局
,都陷入了空前的困难和被动。

中国政府吃了美台这个"时间差"有客观历史和主观战略双方面的
原因。客观历史的原因是邓小平路线的核心是国家的经济建设与
发展而不是国家领土主权的完全统一。******所有的治国方略都
取自邓小平的锦囊,他压根就没有准备在他任内处理台湾问题。
另外香港澳门相继回归,中央政府自然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消化
新的形势,还不及,也无遐顾及台湾问题。在主观战略方面,中
国政府确是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中国政府的战略错误:

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策略决定是与其国家大政方针及军政外交
的整体策略选择分不开的。因此不可否认,台湾问题的失策必然
也从一个重要方面折射出国家总体战略思考的严重缺陷和偏差。
退一步讲,任何一项政策策略既使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也完全是
可以,而且也应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得到修正和调整。正确得法
的手段就是可以使一项有欠缺的策略得到纠正,也可以使正确的
策略充分发挥效用,这就是应机制胜之道。然而中国政府这些年
来却是以一系列无效的、甚至是自败的方式方法实施一项有严重
错误的策略。因此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失败是战略战术双重错误
所造成,使中国政府处於两难境地,即武进,不合时宜,文退,
将对时局失控。总结起来,中国政府战略战术错误在於这些方面:

(一)对台湾问题的解决缺乏历史紧迫感,对世界战略形势的瞬
息变化反应迟钝。我在九七年香港回归时就提醒过,香港澳门的
回归必将刺激美国加紧在东亚的战略布署,台湾独立进程会加快。
然而不幸的是,中国政府以及智囊对战略形势的嗅觉极其迟钝,
当时的中国政府一面正热衷於中美伙伴关系,一面对两岸关系的
稳定信心十足,认为台湾问题可以长期搁置,"留给後人解决"没
有问题。他们完全低估了台独势力发展的迅猛势头,甚至对之视
而不见。然而李登辉在中美伙伴关系建立不到三年就成功地把台
湾移交给台独党,中国政府却交了白卷,手中没有一项可对应的
政策。

(二)中国政府处理台湾问题时始终不能摆脱美国的桎梏,相反
却不遗余力地寻求一个依托於美国的方案,使得美国轻而易举地
成为两岸局势最得心应手的主宰者和最大的受益者。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多年来中国政府不顾一切後果地致力於中美关系改善。同
中美关系相比,台湾问题在中国政府心目中是次要的,(而且还
次於许多国内政治和经济问题)。实际上中国政府默认了这样的
交易,即中国接受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介入,认可美国在其中充
当某种角色、允许美国实现其利益并在策略上尽量保持与美国利
益在某种程度上的一致。中国政府就是用这些"贡赋"来换取美国
对中国的"善意",换取中美关系的稳定。可悲的是,九六年台海
危机刚过,中国政府不但没有从美国的军事讹诈中看清美国的险
恶意图,却转身於第二年全身心地陶醉在所谓中美共同战略利益
和中美战略伙伴的梦幻之中,尤其当克林顿在上海给了中国政府
一个"三不"之後,就愚蠢地认为可以从美国身上得到两岸局势走
向的某种保障。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中国政府有时为了维
护中美关系,在策略上经常是过早地接受对方条件,过多地放弃
自己的筹码,使中国总是失五还一,而美国总是进五退一。如此
中国对美国的战略筹码已所剩无几。

(三)在国家发展战略安排上,决策者把国防建设放在了经济发
展的对立面,而没有在二者之间建立起相辅相承、相得益彰的互
促机制。中国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进程中的确面临国用不济的矛盾,
客观上国家在资源配制上作出轻重缓急的安排也是顺理成章的。
但中国政府的错误并不是资源配制的不当,而是在中国大使馆被
炸以前,中国政府在主观上彻底摈弃了两手发展两手硬的路线。
"和平与发展"成了压倒一切的决策教条。还应该指出的是,决策
者和智囊人士一直把经济利益凌驾於其它所有利益之上,为了某
项短暂的和局部的经济利益,中国政府可以放弃许多包括国防和
外交在内的战略利益,这不仅使得中国的一些关健性政策长期以
来一直是失衡的和短视的,而且经常使中国处於授人以柄、受制
於人的被动地位。中国在入关问题上割肉放血,又为台湾支付巨
额军火开支,这就是对经贸高於一切政策最好的诠释。

(四)中国政府对於中美关系和两岸局势总是在不切实际地希望
这、希望那,一味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酸腐去对应美国的
无信无义和台湾的冥顽不化。希望美国遵守建交承诺、希望美国
认识到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希望美国不要干涉中国内政、希望
台湾收回"两国论"、希望台湾当局回到"一个中国"的原则,却从来
不是以积极的行动取代愿望、以力量取代情理,不去争取掌握局
势的主动权。尤为可叹的是,中国政府无论对美国还是台湾当局
一直采取"肉包子打狗"似的合作与善意政策,在导弹和核技术扩
散、朝鲜半岛安全、东南亚经济政策、两岸经贸往来等诸多方面
丧失不少有利的筹码和地位。中国政府对中美关系也曾采取过一
些积极的做法。但可笑的是,决策人偏信并依赖智囊,而这些智
囊人士中多有盲人摸像者,其研究立意庸俗,视角僻蔽。比如有
人可以把美国国会游说研究得头头是道,却看不到台海形势的紧
张是美国东亚战略的痛点,看不到朝鲜的军事优势是美国挥之不
去的梦魇。前几年的国会献金案就是这种智囊误导决策的典型例
子。

总而言之,中国台湾政策的失败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因某方面的
工作失误所造成的,而是由於整体的战略性错误和长期的决策性
错误所导致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被动局
面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转变,台湾问题也不可能依靠几项临时的
政策或一战一役找到明显的答案。

转自 凤凰论坛分析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陷於被动的原因

我们在观察两岸形势时不妨注意这样的事实,九九年当欧洲最後
一块殖民地即将从亚洲消失、中国终於要收回所有领土主权时,
中国的战略形势却急转直下。先是中国领土三十多年来首次被炸,
然後李登辉紧接着抛出了"两国论",不久FL功向中国政府发难,
中国大出血的入关努力也遭到重挫。此时中国政府已经是内外交
迫。据说中国政府在九月份确有对台动武的打算。但在焦头烂额
的处境中作出的决定往往会是失败的决定,何况因怒兴兵绝对是
犯兵家大忌。好在九二一台湾大地震似乎给了中国一次冷静思考
的机会,形势发展稍稍停顿了一下。但是此刻美国并没有停止行
动。它一方面在中国入关事项上趁机套取巨大利益,用对它自己
不具约束力的贸易协定拴住中国,捆住中国的手脚,另一方面积
极炮制"台湾加强法";提升对台军售规模;人权会议上亲自披挂
上阵,对中国横加责难。台独民进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攫取了
台湾的领导权,台湾终於在美国和李登辉十年的精心策划之下,
顺利完成了软性独立。

民进党上台的形势背景和特点:

(一)民进党成功上台从岛内政治形势上看是仓促的。民进党并
不具雄厚的政治资本,民意基础也有限,行政管理机能也不健全,
对军方能否发号施令更成为问题,这就使得民进党组阁不得不借
用大批国民党官僚。显然民进党政权是个早产儿,是被催产而生
的。但尽管如此,民进党政权对两岸局势杀伤力绝不会小於李登
辉的国民党政权,原因首先是许多李登辉过去的干将受托孤於李
登辉,出面辅政。中国政府多年来在他们手下败绩累累,今後依
然难有胜的把握;其次,陈水扁比李登辉更闪烁狡滑,手段更富
有创造性,而中国政府既对他毫不了解,无以对应,除了在宣传
上持"一个中国"政策之外,其它可以想象得出的办法几乎都不得
要领。可以预计,今後两岸间出招的一定还是台湾,大陆依然是
头困兽,捆住中国的是美国。

(二)民进党政权的催生是由内外两个因素促成的。岛内因素是
李登辉。十年来李登辉借民主捣毁了国民党,孕育了台独势力。
尽管他非常成功,但他玩弄的民主也对他是个制约,使他不可能
无限期地在国民党内独断专行下去,他必须在届满时交权。但靠
阴谋权诈起家的李登辉对国民党内任何人都怀有极度的不信任,
他的台独本质也让他对国民党这个"外来党"怀有仇恨,当他不得
不交权离任时,自然是把政权交给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尽管它还
五官不全。

岛外的因素当然是美国。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中国对西方是个心理
上的刺激,对美国更加还有不小的、现实的战略刺激。香港回归
后美国的大动作就没有停止过。先是亚洲金融风暴,接踵而来的
便是美日安保条约、TMD 。如果把轰炸中国大使馆事件放在这个
大形势下分析,其内在的联系和逻辑清晰可见。民进党上台让中
国政府感到通身的无力和极度的沮丧。然而这种深重的无力感和
挫折感绝不是因为民进党或李登辉,而是因为美国近三年来对中
国领导层的"文攻武吓"、威逼利诱获得了明显的战略胜利,致使
中国政府的决策意志全面崩溃、决策能力不断蜕蚀及决策信心丧
失殆尽。

(三)美国和李登辉共同打了中国一个"时间差"。民进党如此快
的上台,是中国政府始料未及的,心理和战略上也毫无任何准备。
可以说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相当狼狈。"两国论"之前,中国政
府本来并没有把台湾问题放到议事日程上来,却仍然踟躇满志地
盼望着汪道涵访台。在"两国论"之后,中国政府虽然对台独有了
警觉,并首次发出台湾问题不能久拖不决的讯息,但由於一惯的
错误(容我后述),中国政府无论是对应美国还是对付台湾当局
,都陷入了空前的困难和被动。

中国政府吃了美台这个"时间差"有客观历史和主观战略双方面的
原因。客观历史的原因是邓小平路线的核心是国家的经济建设与
发展而不是国家领土主权的完全统一。******所有的治国方略都
取自邓小平的锦囊,他压根就没有准备在他任内处理台湾问题。
另外香港澳门相继回归,中央政府自然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消化
新的形势,还不及,也无遐顾及台湾问题。在主观战略方面,中
国政府确是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中国政府的战略错误:

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策略决定是与其国家大政方针及军政外交
的整体策略选择分不开的。因此不可否认,台湾问题的失策必然
也从一个重要方面折射出国家总体战略思考的严重缺陷和偏差。
退一步讲,任何一项政策策略既使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也完全是
可以,而且也应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得到修正和调整。正确得法
的手段就是可以使一项有欠缺的策略得到纠正,也可以使正确的
策略充分发挥效用,这就是应机制胜之道。然而中国政府这些年
来却是以一系列无效的、甚至是自败的方式方法实施一项有严重
错误的策略。因此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失败是战略战术双重错误
所造成,使中国政府处於两难境地,即武进,不合时宜,文退,
将对时局失控。总结起来,中国政府战略战术错误在於这些方面:

(一)对台湾问题的解决缺乏历史紧迫感,对世界战略形势的瞬
息变化反应迟钝。我在九七年香港回归时就提醒过,香港澳门的
回归必将刺激美国加紧在东亚的战略布署,台湾独立进程会加快。
然而不幸的是,中国政府以及智囊对战略形势的嗅觉极其迟钝,
当时的中国政府一面正热衷於中美伙伴关系,一面对两岸关系的
稳定信心十足,认为台湾问题可以长期搁置,"留给後人解决"没
有问题。他们完全低估了台独势力发展的迅猛势头,甚至对之视
而不见。然而李登辉在中美伙伴关系建立不到三年就成功地把台
湾移交给台独党,中国政府却交了白卷,手中没有一项可对应的
政策。

(二)中国政府处理台湾问题时始终不能摆脱美国的桎梏,相反
却不遗余力地寻求一个依托於美国的方案,使得美国轻而易举地
成为两岸局势最得心应手的主宰者和最大的受益者。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多年来中国政府不顾一切後果地致力於中美关系改善。同
中美关系相比,台湾问题在中国政府心目中是次要的,(而且还
次於许多国内政治和经济问题)。实际上中国政府默认了这样的
交易,即中国接受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介入,认可美国在其中充
当某种角色、允许美国实现其利益并在策略上尽量保持与美国利
益在某种程度上的一致。中国政府就是用这些"贡赋"来换取美国
对中国的"善意",换取中美关系的稳定。可悲的是,九六年台海
危机刚过,中国政府不但没有从美国的军事讹诈中看清美国的险
恶意图,却转身於第二年全身心地陶醉在所谓中美共同战略利益
和中美战略伙伴的梦幻之中,尤其当克林顿在上海给了中国政府
一个"三不"之後,就愚蠢地认为可以从美国身上得到两岸局势走
向的某种保障。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中国政府有时为了维
护中美关系,在策略上经常是过早地接受对方条件,过多地放弃
自己的筹码,使中国总是失五还一,而美国总是进五退一。如此
中国对美国的战略筹码已所剩无几。

(三)在国家发展战略安排上,决策者把国防建设放在了经济发
展的对立面,而没有在二者之间建立起相辅相承、相得益彰的互
促机制。中国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进程中的确面临国用不济的矛盾,
客观上国家在资源配制上作出轻重缓急的安排也是顺理成章的。
但中国政府的错误并不是资源配制的不当,而是在中国大使馆被
炸以前,中国政府在主观上彻底摈弃了两手发展两手硬的路线。
"和平与发展"成了压倒一切的决策教条。还应该指出的是,决策
者和智囊人士一直把经济利益凌驾於其它所有利益之上,为了某
项短暂的和局部的经济利益,中国政府可以放弃许多包括国防和
外交在内的战略利益,这不仅使得中国的一些关健性政策长期以
来一直是失衡的和短视的,而且经常使中国处於授人以柄、受制
於人的被动地位。中国在入关问题上割肉放血,又为台湾支付巨
额军火开支,这就是对经贸高於一切政策最好的诠释。

(四)中国政府对於中美关系和两岸局势总是在不切实际地希望
这、希望那,一味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酸腐去对应美国的
无信无义和台湾的冥顽不化。希望美国遵守建交承诺、希望美国
认识到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希望美国不要干涉中国内政、希望
台湾收回"两国论"、希望台湾当局回到"一个中国"的原则,却从来
不是以积极的行动取代愿望、以力量取代情理,不去争取掌握局
势的主动权。尤为可叹的是,中国政府无论对美国还是台湾当局
一直采取"肉包子打狗"似的合作与善意政策,在导弹和核技术扩
散、朝鲜半岛安全、东南亚经济政策、两岸经贸往来等诸多方面
丧失不少有利的筹码和地位。中国政府对中美关系也曾采取过一
些积极的做法。但可笑的是,决策人偏信并依赖智囊,而这些智
囊人士中多有盲人摸像者,其研究立意庸俗,视角僻蔽。比如有
人可以把美国国会游说研究得头头是道,却看不到台海形势的紧
张是美国东亚战略的痛点,看不到朝鲜的军事优势是美国挥之不
去的梦魇。前几年的国会献金案就是这种智囊误导决策的典型例
子。

总而言之,中国台湾政策的失败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因某方面的
工作失误所造成的,而是由於整体的战略性错误和长期的决策性
错误所导致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被动局
面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转变,台湾问题也不可能依靠几项临时的
政策或一战一役找到明显的答案。

转自 凤凰论坛
前段时间我们确实有很多失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