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新一代测绘兵的衣食住行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2:09:58
解读新一代测绘兵的衣食住行装

■陈芸姝 何曼 付勇胜
2008-07-24    来源: http://www.chinamil.com.cn/
   

    “荒原缺氧徒步艰,山高无路攀登难;夜宿山头霜洗脸,雪花露水拌早餐……”如今,这首诗描绘的老一辈高原测绘兵生活已写入军事测绘的历史了。走近担负雪域高原军事测绘任务的成都军区某测绘大队官兵,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科技给测绘兵衣、食、住、行、装带来的新变化。
  衣 鸭绒衣被毛皮鞋挡风御寒

    7月底的冈底斯山脉,暴风雪突然而至,气温骤降到-20°C。工程师胡盛江穿上了厚厚的鸭绒服、鸭绒帽和内含鸭绒的毛皮鞋,带领官兵又一次顶着风雪出征了。这些专门用于高原御寒的衣物多处特制有风紧扣,衣服外层应用了防水防潮面料,片片雪花打落在身上瞬间就滑落了下去。

    两个测量点位于海拔6100多米的冈底斯山脉主峰上,胡盛江在鸭绒服外披了件雨衣,再系上防水护膝,趟过齐腰深的雪地到达目的地。为了架稳风中的仪器,他把三脚架调整到最低,趴在冰天雪地里观测,可身上却并没有感到多少寒意。胡盛江说:“以往御寒的衣物只有笨重的棉衣裤和黄胶鞋,趟雪地时浑身湿透、冻硬是常有的事,而如今鸭绒衣物轻巧实用,再也不用担心患上风湿性关节炎了。”

  食 炖牛肉新鲜瓜果菜营养全

    在羌唐高原“无人区”,炊事班班长骆山岭刚把汽化炉和高压锅架好准备午餐,天空就噼噼啪啪下起了拳头大小的冰雹,他赶紧脱下外套将炊具盖好。一阵冰雹过后,铝制行军锅等炊具均完好无损。

    在这里验收业务质量的该大队高级工程师谭其生等吃的“工作餐”是:竹笋炖牛肉、紫菜鸡蛋煮面条和水果罐头。谭其生边吃边聊:“过去我们都是啃压缩干粮、干菜,那些东西一放进嘴里嘴磨出血,一年难得吃上一顿新鲜蔬菜,官兵手掉皮、脱发、患胃溃疡等都很常见。可如今,深入‘无人区’半个多月,几乎餐餐都能吃上热鲜食品。”正如谭其生所说,储备的土豆、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吃完了,还有特制的干蔬菜、竹笋、罐头、冻肉等,还能定期分发到维生素片等,饮用水也是经过安全检测的。轻巧耐用的汽化炉、高压锅和野战炊事车一餐可做出上百号人的饭食。
   
  住 小睡囊绒帐篷温暖如春

    夜幕降临在藏北高原,忙碌了一天的三级士官汪刚和战友们,找了个避风的地方搭夜宿帐篷。不一会儿,厚实的呢绒帐篷稳稳当当地落座在空旷的高原。帐篷里整齐地摆放着行军床、鸭绒被,汪刚睹物思情:“十年前,我们睡废弃的牛羊圈,条件好点的也只有四面漏风的帆布帐篷,晚上冻得根本睡不着。”夜深了,气温下降到零下几度,可汪刚和战友们在帐篷里却酣然入睡了。

    第二天,他们再进墨脱某测区,由于地势险恶车马牛都进不去,帐篷和行军床自然也运不进去了,汪刚除了带着测量仪器和干粮,还有一个叠成方砖大小的小睡囊。晚上,他钻进那像充了气一样的小睡囊里,厚厚的鸭绒,防水隔热的表层,让睡在一棵大树底下的汪刚格外踏实。

  行 空调暖洗浴房方便出行

    一辆崭新的迷彩装备车疾驶在前往易贡的柏油公路上。车载的测量仪一路记录了所到之处的地理坐标。测量队队长张前恩坐在装备车的数据处理平台前处理着当天的测量数据,政委梁勇则坐在电脑操作平台前检查近期的成果质量。梁政委说:“以往数据检查处理只能回到营区和驻地进行,周期长,返工也非常麻烦,现在边测量边检查,方便快捷多了。”

    让人倍感温馨的还是装备车上的野营保障设备。中队长邓禹带队在野外执行任务累得不成人样,回到车上,第一件事就是去洗浴房里冲了个热水澡,顿时感到毛孔舒畅精神倍增。除了洗浴房,装备车里还装有空调、平板电视、床铺等,被官兵们称为“流动的家”。

    牵着牦牛走到哪里测到哪里已成为历史。闷罐车、老解放、破吉普,升级为越野、东风等。

  装 全站仪指挥机优质高效

    在杳无人烟的可可西里大草原,工程师蒋明辉的车队在这里迷失了方向,且又不幸陷入泥潭。他连忙打开新配发的某型单兵定位仪,准确地判断出自己所在的方位,同时向指挥部发出求援讯号,指挥部人员利用该指挥定位系统找到了被困车队的位置,不到2个小时,救援人员赶到了现场。

    该大队大队长薛冰对新测量定位方式的快捷感触最深。几年前,在林芝某原始森林测量时,树木遮挡了光学仪器测量的视线,他们不得不砍掉一排排大树,才能完成任务。为了获取一个好的测量视角,他们哪个山头高就往哪个点上爬,爬上山顶结果遇到雾锁雪山,只有等待云开雾散。如今手持某型测量系统,不分天候、时段、地域,就能方便地测量出点位的地理坐标,测绘兵哪里方便就到哪里测量了。

    在林芝的原始森林里,官兵们应用集电子平板测图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全站仪测图,他们勘测出变化的地貌,对大队原有的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进行局部修测,一幅全要素数字地图不到一个星期就测量完毕了,工作效率是以往的近10倍。解读新一代测绘兵的衣食住行装

■陈芸姝 何曼 付勇胜
2008-07-24    来源: http://www.chinamil.com.cn/
   

    “荒原缺氧徒步艰,山高无路攀登难;夜宿山头霜洗脸,雪花露水拌早餐……”如今,这首诗描绘的老一辈高原测绘兵生活已写入军事测绘的历史了。走近担负雪域高原军事测绘任务的成都军区某测绘大队官兵,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科技给测绘兵衣、食、住、行、装带来的新变化。
  衣 鸭绒衣被毛皮鞋挡风御寒

    7月底的冈底斯山脉,暴风雪突然而至,气温骤降到-20°C。工程师胡盛江穿上了厚厚的鸭绒服、鸭绒帽和内含鸭绒的毛皮鞋,带领官兵又一次顶着风雪出征了。这些专门用于高原御寒的衣物多处特制有风紧扣,衣服外层应用了防水防潮面料,片片雪花打落在身上瞬间就滑落了下去。

    两个测量点位于海拔6100多米的冈底斯山脉主峰上,胡盛江在鸭绒服外披了件雨衣,再系上防水护膝,趟过齐腰深的雪地到达目的地。为了架稳风中的仪器,他把三脚架调整到最低,趴在冰天雪地里观测,可身上却并没有感到多少寒意。胡盛江说:“以往御寒的衣物只有笨重的棉衣裤和黄胶鞋,趟雪地时浑身湿透、冻硬是常有的事,而如今鸭绒衣物轻巧实用,再也不用担心患上风湿性关节炎了。”

  食 炖牛肉新鲜瓜果菜营养全

    在羌唐高原“无人区”,炊事班班长骆山岭刚把汽化炉和高压锅架好准备午餐,天空就噼噼啪啪下起了拳头大小的冰雹,他赶紧脱下外套将炊具盖好。一阵冰雹过后,铝制行军锅等炊具均完好无损。

    在这里验收业务质量的该大队高级工程师谭其生等吃的“工作餐”是:竹笋炖牛肉、紫菜鸡蛋煮面条和水果罐头。谭其生边吃边聊:“过去我们都是啃压缩干粮、干菜,那些东西一放进嘴里嘴磨出血,一年难得吃上一顿新鲜蔬菜,官兵手掉皮、脱发、患胃溃疡等都很常见。可如今,深入‘无人区’半个多月,几乎餐餐都能吃上热鲜食品。”正如谭其生所说,储备的土豆、西红柿等新鲜蔬菜吃完了,还有特制的干蔬菜、竹笋、罐头、冻肉等,还能定期分发到维生素片等,饮用水也是经过安全检测的。轻巧耐用的汽化炉、高压锅和野战炊事车一餐可做出上百号人的饭食。
   
  住 小睡囊绒帐篷温暖如春

    夜幕降临在藏北高原,忙碌了一天的三级士官汪刚和战友们,找了个避风的地方搭夜宿帐篷。不一会儿,厚实的呢绒帐篷稳稳当当地落座在空旷的高原。帐篷里整齐地摆放着行军床、鸭绒被,汪刚睹物思情:“十年前,我们睡废弃的牛羊圈,条件好点的也只有四面漏风的帆布帐篷,晚上冻得根本睡不着。”夜深了,气温下降到零下几度,可汪刚和战友们在帐篷里却酣然入睡了。

    第二天,他们再进墨脱某测区,由于地势险恶车马牛都进不去,帐篷和行军床自然也运不进去了,汪刚除了带着测量仪器和干粮,还有一个叠成方砖大小的小睡囊。晚上,他钻进那像充了气一样的小睡囊里,厚厚的鸭绒,防水隔热的表层,让睡在一棵大树底下的汪刚格外踏实。

  行 空调暖洗浴房方便出行

    一辆崭新的迷彩装备车疾驶在前往易贡的柏油公路上。车载的测量仪一路记录了所到之处的地理坐标。测量队队长张前恩坐在装备车的数据处理平台前处理着当天的测量数据,政委梁勇则坐在电脑操作平台前检查近期的成果质量。梁政委说:“以往数据检查处理只能回到营区和驻地进行,周期长,返工也非常麻烦,现在边测量边检查,方便快捷多了。”

    让人倍感温馨的还是装备车上的野营保障设备。中队长邓禹带队在野外执行任务累得不成人样,回到车上,第一件事就是去洗浴房里冲了个热水澡,顿时感到毛孔舒畅精神倍增。除了洗浴房,装备车里还装有空调、平板电视、床铺等,被官兵们称为“流动的家”。

    牵着牦牛走到哪里测到哪里已成为历史。闷罐车、老解放、破吉普,升级为越野、东风等。

  装 全站仪指挥机优质高效

    在杳无人烟的可可西里大草原,工程师蒋明辉的车队在这里迷失了方向,且又不幸陷入泥潭。他连忙打开新配发的某型单兵定位仪,准确地判断出自己所在的方位,同时向指挥部发出求援讯号,指挥部人员利用该指挥定位系统找到了被困车队的位置,不到2个小时,救援人员赶到了现场。

    该大队大队长薛冰对新测量定位方式的快捷感触最深。几年前,在林芝某原始森林测量时,树木遮挡了光学仪器测量的视线,他们不得不砍掉一排排大树,才能完成任务。为了获取一个好的测量视角,他们哪个山头高就往哪个点上爬,爬上山顶结果遇到雾锁雪山,只有等待云开雾散。如今手持某型测量系统,不分天候、时段、地域,就能方便地测量出点位的地理坐标,测绘兵哪里方便就到哪里测量了。

    在林芝的原始森林里,官兵们应用集电子平板测图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全站仪测图,他们勘测出变化的地貌,对大队原有的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库进行局部修测,一幅全要素数字地图不到一个星期就测量完毕了,工作效率是以往的近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