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现代飞机隐身技术之浅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7:14:06
当今,新型隐身兵器不断问世,新的隐身机理相继出现
在我国产新战机[歼击-10/飞豹FC-1]相继服役时
网上对于我军新机种是否也采用了隐身技术和采用了何种隐身技术讨论颇多
我就班门弄斧浅显介绍一下雷达隐身的相关途径,优缺点以及发展现状:
有不对的地方也请各位大虾指点斧正 嘿嘿

飞机隐身有六大要素:雷达、红外、视觉、噪音、烟雾、凝迹。
早期的隐身措施是:
(1)使发动机排气更干净,烟道气更淡;
(2)蒙皮染成灰色,提高视觉隐形;
(3)提高升限和飞行速度。但这些还不是真正的隐身飞机
现代的隐身措施是:
(1)隐身技术主要是指降低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和红外特征。
(2)隐身技术是一种综合技术。在进行雷达波隐身技术研究中,最重要的是改进飞行器的气动外形设计,其次是吸波材料的选用。
(3)隐身技术是一种探测对抗技术。在一切军事行动中,交战双方的行为都具有很大的保密性、多样性。不同的隐身技术都是针对现有探测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这是隐身和反隐身技术发展的动力源泉。

[雷达]原义为无线电侦察和定位:
一般系指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目标位置的装备,其组成部分主要有发射机、无线电接收机和显示器等。
发射机产生高频脉冲,由天线集束成无线电波束,按一定方向连续或间歇地向空间发射。通常,天线不断旋转,波束碰到目标物,其中一小部分反射回来,被原天线接收,经接收机检波、放大后,目标物的方向、高度、距离或景象等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雷达隐身的核心是减少反射面积(rcs),实现途径可以分为[无源/有源]

【无源隐身】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低rcs外形技术]

这可以说是雷达隐身的最直接手段。对雷达反射面积由显著影响。

低rcs外形大致有两种思路:

☆多棱面外形☆:
将电磁波延飞行器周向,而不是前后反射,而且是窄束反射,从而大大减小被探测的几率。典型例子有F-117。

F-117A是第一种真正的隐身战斗机。
其隐身的具体措施是:
(1)设计成独特的气动外形。当入射的无线电波波长远小于飞机尺寸时,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可以看成独立反射的集合,并尽量使反射信号相互干涉。
(2)为防止进气道、发动机、压气机反射雷达波,两侧设有条形隐蔽网状格栅栅条,能屏蔽10cm或更长的雷达波。
(3)采用能够吸收雷达波的复合材料和吸波涂料。
(4)采用有源或无源电子干扰。
(5)在红外隐身方面,主要是降低飞机的红外辐射,其具体措施是降低发动机的喷口排气温度和采用屏蔽技术。

☆融合外形☆:
有翼平面融合和翼身的三维融合。
使电磁波绕射而非反射。B-2是该思路的应用典范。

B-2轰炸机上非金属复合材料占飞机重量的50%以上,机身表面的大部分由吸波的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制成。
据报道,为减少雷达波散射截面,飞翼的前后沿由一连串拇指大小的六角形小室构成,每个六角形小室内填充有吸波材料,材料密度从外向内递增,它们用多层吸波材料覆盖。入射的雷达波先投射在翼的表面上,然后被多层覆盖层部分地吸收。
剩余的信号进入六角形小室内,经过小室曲折返回使反射信号继续被吸收。
采用这些技术措施,几乎可消除来自飞翼前后雷达波反射。   

2,[吸波材料(ram)技术]
目前研制和应用的吸波材料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介电吸波材料,其制造方法是在高分子介质中添加电损耗性物质,如碳纤维、导电炭黑、碳化硅等,依靠电抗损耗入射能量;
另一类是电磁性吸收材料,系通过添加铁氧体等磁性物质到基体中,依靠电磁损耗入射能量。
1:对于介电吸波材料来说,其介质损耗来自物质的极化效应,与材料电阻率有关。
2:电磁性吸波材料是利用磁性材料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电磁损耗原理制成的一类材料。



结构型:
将吸收剂分散在特种纤维(如玻璃纤维、石英纤维等)增强的结构材料中所形成的结构复合材料,其典型特点是既能承载同时又可减小目标RCS。
这类材料主要由合成树脂和增强纤维组成,并添有电磁波吸收体。
主要选用树脂品种有:
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和先进的热塑性树脂,如聚醚醚酮(PEEK)、聚苯硫醚(PPS)、聚芳酯(PAR)、聚醚砜(PES)、聚芳砜(PAS)、聚苯并咪唑(PBI)、聚醚亚胺(PEI)、聚酰胺酰亚胺(PAI)等。
主要选用的纤维有:
碳纤维、Kevlar纤维、混杂纤维等。

过去:
隐身技术用的吸波涂料大都是含铁氧体系涂料。
典型的涂层由三层组成,即在两层雷达波反射层之间夹一层电介质材料。但这种材料的可使用频带狭窄,实际效果差。
近十几年来:
许多国家都在寻找使用频带宽、密度低、厚度薄、吸收能力强的吸波涂料。
例如:
美国已研制出一系列层状含铁氧体涂料,应用到B-1B飞机的进气口和A-7,F-14飞机的某些表面。在F-19A飞机的机身外表面涂有日本研制定型并由美国生产的尖晶石型铁氧体为主的微波吸收涂料。而且在可能构成雷达波反射体的内部金属部件表面也涂敷了这种涂料。
小日本也研制出一种宽频高效吸波涂料,它是由阻抗变换层和低阻抗谐振层组成的双层结构。变换层是铁氧体和树脂的混合物,谐振层则是铁氧体、导电短纤维与树脂的混合物。其配比是经过电子计算机精确设计的。当采用五种不同厚度此类结构时,可吸收1—20GHz的雷达波,衰减率在20分贝(dB)以上。

视黄基席夫碱式盐是一类非铁氧体系吸波材料:
它的吸波性能相当或优于铁氧体系材料而重量仅为它的1/10。
这类盐能吸收射频80%的能量,转换成热能后释放的热量很小,只能使飞机蒙皮的表面温度提高约0.006℃,因而不会增强飞机的红外特征。
(XKuP-4)吸波材料

涂覆型:
将吸收剂与粘结剂混合后涂覆于目标表面形成吸波涂层。方便灵活可调节、吸收性能好。

为什么要选用这类复合材料?
(1)因为这类非金属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等特点,可以承载负荷,而且可大大降低飞机的重量,这对提高飞行器的机动性能和降低油耗是有益的。
(2)这类材料具有透波或吸波特性。
例如:
基体树脂是电绝缘体,体积电阻率在1014—1016Ω·cm之间;
碳纤维是电的良导体,体积电阻率在0.8—1.8×10-3Ω·cm之间。
由它们组成的复合材料有一定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碳纤维品种都可被选作吸波材料,而只有经过特殊处理的碳纤维(其电阻值在103—109Ω之间)制成的复合材料才具有高的tgδe值。
再如:
用Kevlar-49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特点是在1kHz—10GHz范围内,介电常数低,具有优异的雷达波可透性。
(3)非金属材料和粘接技术的应用,减少或排除了飞行器表面使用金属铆接零件,这无疑是提高隐身性能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几乎所有隐身武器系统上都使用了涂覆型RAM。

二者综合使用:美国的F-22隐身战斗机和美国空军装备新一代AGM-158隐身巡航导弹的弹体,使用吸收高频波的涂覆型RAM,吸收低频波的结构型RAM,使得吸波频带得以拓展。
F-22战斗机:

美国空军装备新一代AGM-158隐身巡航导弹:

[AGM-158联合空对面防区外导弹(JASSM)已经投入实战,这将为霉菌从远处打击高价值目标增加了一种突出的新能力。  

  这种重900千克(2000磅)的新一代隐身巡航导弹射程为200海里,主要用于渗入严密设防的空域打击敌防空系统和指挥控制节点这样的目标。它利用阻断式反干扰(jam-resistant)、全球定位系统-半自动导航进行精确定位。该巡航导弹的多模块战斗部可以穿透坚固设施目标或摧毁防护较差的建筑。  

  美空军希望这种导弹在年底就可以用于B-2A隐身轰炸机。JASSM也可以用于B-1B战略轰炸机、F-16和F/A-18多用途战斗机。空军最近希望采购4900枚JASSM,包括一些增程型(JASSM-ER)。美海军计划采购500枚。  

  诺·马公司在2003年9月24日向空军交付第42批JASSM后,用于B-52H的炸弹也通过验证。诺·马公司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特洛伊城生产这种导弹,年底前可望得到全速生产的授权。在生产的高峰,公司可能每天生产1枚,直到2014年。 ]
+++++++++++

【有源隐身】效费比更高的隐身 :

1:电子欺骗和干扰利用干扰机可使作战飞机的生存能力提高40%以上。
主要措施,计算机鉴别战斗机可能遭到威胁的雷达工作频率,用这种频率发射脉冲,使敌方雷达屏幕上出现虚假信号(应答式干扰)。美军大部分战斗机(包括F-15、F-16、F/A-18等)都装有干扰机。联合攻击战斗机(JSF)和F-22都将加装小型诱饵系统。美国正在研究一种新型诱饵,它能发射甚高频(VHF)、特高频(UHF)和微波信号,可以模仿隐身飞机目标。
先进的国产电子干扰吊舱 :

2,使用低截获概率雷达在保证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机载电子设备电磁信号被截获的机会。
自动管理发射功率,雷达一旦捕获到目标,立即自动将辐射能量降低到跟踪目标所需能量的最小值。
在时间、空间和频谱方面控制雷达的发射,并快速改变其发射频率等。美国B-2、F-22等隐身飞机都装有低截获概率雷达。

3 ,采用相干手段使目标散射场和人为引入的辐射场在敌方雷达探测方向相干对消,使敌方雷达接收机始终位于合成方向图的零点,从而抑制雷达对目标反射波的接收。美国的B-2隐身轰击机所载的ZSR-63电子战设备就是一种有源对消系统,它主动发射电磁波来消除照射在其机体上的雷达能量。

4,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基本概念:
等离子体是尺度大于德拜(De-bye,电偶极矩单位)长度的宏观中性电离气体,其运动主要受电磁力的支配,并表现出显著的集体行为。它是继物质存在的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之后出现的第四态物质。在军事上,核爆炸,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激波,燃料中掺有铯、钾、钠等易电离成分的火箭和喷气式飞机的射流,都可以形成弱电离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是指利用等离子体回避探测系统的一种技术。
目前产生隐身等离子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利用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等离子体,即在低温下,通过电源以高频和高压的形式提供的高能量产生间隙放电、沿面放电等形式,将气体介质激活、电离形成等离子体;
另一种是在兵器特定部位(如强散射区)涂一层放射性同位素,它的辐射剂量应确保它的a射线电离空气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包层具有足够的电子密度和厚度,以确保对雷达波有最强的吸收。与前者相比,后者比较昂贵且维护困难。等离子体按其热容量大小可分为能等离子体、热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目前,国外主要应用低温等离子体。

  兵器实现等离子体隐身的基本原理是:
利用等离子体发生器、发生片或放射性同位素在兵器表面形成一层等离子云,设计等离子的特征参数(能量、电离度、振荡频率和碰撞频率等)满足特定要求,使照射到等离子云上的雷达波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改变传播方向,因而返回到雷达接收机的能量很少,使敌方难以探测,达到隐身的目的;还能通过改变反射信号的频率,使敌雷达测出错误的飞机位置和速度数据以实现隐身。据报道,采用该技术的飞行器被敌方发现的概率可降低99%。

间谍卫星:

发展趋势:美国防部预测,在未来15年内,有源(主动)射频隐身技术可能取代降低雷达特征信号技术;到2015年,武器系统将装备“一体化欺骗装备”。美国计划在2025年采用有源技术实现卫星隐身(即卫星伪装)。伪装卫星将采用纳米智能薄膜(RobotFilms),这种薄膜能够检测照射在卫星上的能量,并能改变自身的结构以吸收这部分能量,使卫星不易被发现。
[em00][em09]当今,新型隐身兵器不断问世,新的隐身机理相继出现
在我国产新战机[歼击-10/飞豹FC-1]相继服役时
网上对于我军新机种是否也采用了隐身技术和采用了何种隐身技术讨论颇多
我就班门弄斧浅显介绍一下雷达隐身的相关途径,优缺点以及发展现状:
有不对的地方也请各位大虾指点斧正 嘿嘿

飞机隐身有六大要素:雷达、红外、视觉、噪音、烟雾、凝迹。
早期的隐身措施是:
(1)使发动机排气更干净,烟道气更淡;
(2)蒙皮染成灰色,提高视觉隐形;
(3)提高升限和飞行速度。但这些还不是真正的隐身飞机
现代的隐身措施是:
(1)隐身技术主要是指降低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和红外特征。
(2)隐身技术是一种综合技术。在进行雷达波隐身技术研究中,最重要的是改进飞行器的气动外形设计,其次是吸波材料的选用。
(3)隐身技术是一种探测对抗技术。在一切军事行动中,交战双方的行为都具有很大的保密性、多样性。不同的隐身技术都是针对现有探测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这是隐身和反隐身技术发展的动力源泉。

[雷达]原义为无线电侦察和定位:
一般系指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目标位置的装备,其组成部分主要有发射机、无线电接收机和显示器等。
发射机产生高频脉冲,由天线集束成无线电波束,按一定方向连续或间歇地向空间发射。通常,天线不断旋转,波束碰到目标物,其中一小部分反射回来,被原天线接收,经接收机检波、放大后,目标物的方向、高度、距离或景象等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雷达隐身的核心是减少反射面积(rcs),实现途径可以分为[无源/有源]

【无源隐身】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低rcs外形技术]

这可以说是雷达隐身的最直接手段。对雷达反射面积由显著影响。

低rcs外形大致有两种思路:

☆多棱面外形☆:
将电磁波延飞行器周向,而不是前后反射,而且是窄束反射,从而大大减小被探测的几率。典型例子有F-117。

F-117A是第一种真正的隐身战斗机。
其隐身的具体措施是:
(1)设计成独特的气动外形。当入射的无线电波波长远小于飞机尺寸时,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可以看成独立反射的集合,并尽量使反射信号相互干涉。
(2)为防止进气道、发动机、压气机反射雷达波,两侧设有条形隐蔽网状格栅栅条,能屏蔽10cm或更长的雷达波。
(3)采用能够吸收雷达波的复合材料和吸波涂料。
(4)采用有源或无源电子干扰。
(5)在红外隐身方面,主要是降低飞机的红外辐射,其具体措施是降低发动机的喷口排气温度和采用屏蔽技术。

☆融合外形☆:
有翼平面融合和翼身的三维融合。
使电磁波绕射而非反射。B-2是该思路的应用典范。

B-2轰炸机上非金属复合材料占飞机重量的50%以上,机身表面的大部分由吸波的碳纤维蜂窝夹层结构制成。
据报道,为减少雷达波散射截面,飞翼的前后沿由一连串拇指大小的六角形小室构成,每个六角形小室内填充有吸波材料,材料密度从外向内递增,它们用多层吸波材料覆盖。入射的雷达波先投射在翼的表面上,然后被多层覆盖层部分地吸收。
剩余的信号进入六角形小室内,经过小室曲折返回使反射信号继续被吸收。
采用这些技术措施,几乎可消除来自飞翼前后雷达波反射。   

2,[吸波材料(ram)技术]
目前研制和应用的吸波材料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介电吸波材料,其制造方法是在高分子介质中添加电损耗性物质,如碳纤维、导电炭黑、碳化硅等,依靠电抗损耗入射能量;
另一类是电磁性吸收材料,系通过添加铁氧体等磁性物质到基体中,依靠电磁损耗入射能量。
1:对于介电吸波材料来说,其介质损耗来自物质的极化效应,与材料电阻率有关。
2:电磁性吸波材料是利用磁性材料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电磁损耗原理制成的一类材料。



结构型:
将吸收剂分散在特种纤维(如玻璃纤维、石英纤维等)增强的结构材料中所形成的结构复合材料,其典型特点是既能承载同时又可减小目标RCS。
这类材料主要由合成树脂和增强纤维组成,并添有电磁波吸收体。
主要选用树脂品种有:
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和先进的热塑性树脂,如聚醚醚酮(PEEK)、聚苯硫醚(PPS)、聚芳酯(PAR)、聚醚砜(PES)、聚芳砜(PAS)、聚苯并咪唑(PBI)、聚醚亚胺(PEI)、聚酰胺酰亚胺(PAI)等。
主要选用的纤维有:
碳纤维、Kevlar纤维、混杂纤维等。

过去:
隐身技术用的吸波涂料大都是含铁氧体系涂料。
典型的涂层由三层组成,即在两层雷达波反射层之间夹一层电介质材料。但这种材料的可使用频带狭窄,实际效果差。
近十几年来:
许多国家都在寻找使用频带宽、密度低、厚度薄、吸收能力强的吸波涂料。
例如:
美国已研制出一系列层状含铁氧体涂料,应用到B-1B飞机的进气口和A-7,F-14飞机的某些表面。在F-19A飞机的机身外表面涂有日本研制定型并由美国生产的尖晶石型铁氧体为主的微波吸收涂料。而且在可能构成雷达波反射体的内部金属部件表面也涂敷了这种涂料。
小日本也研制出一种宽频高效吸波涂料,它是由阻抗变换层和低阻抗谐振层组成的双层结构。变换层是铁氧体和树脂的混合物,谐振层则是铁氧体、导电短纤维与树脂的混合物。其配比是经过电子计算机精确设计的。当采用五种不同厚度此类结构时,可吸收1—20GHz的雷达波,衰减率在20分贝(dB)以上。

视黄基席夫碱式盐是一类非铁氧体系吸波材料:
它的吸波性能相当或优于铁氧体系材料而重量仅为它的1/10。
这类盐能吸收射频80%的能量,转换成热能后释放的热量很小,只能使飞机蒙皮的表面温度提高约0.006℃,因而不会增强飞机的红外特征。
(XKuP-4)吸波材料

涂覆型:
将吸收剂与粘结剂混合后涂覆于目标表面形成吸波涂层。方便灵活可调节、吸收性能好。

为什么要选用这类复合材料?
(1)因为这类非金属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等特点,可以承载负荷,而且可大大降低飞机的重量,这对提高飞行器的机动性能和降低油耗是有益的。
(2)这类材料具有透波或吸波特性。
例如:
基体树脂是电绝缘体,体积电阻率在1014—1016Ω·cm之间;
碳纤维是电的良导体,体积电阻率在0.8—1.8×10-3Ω·cm之间。
由它们组成的复合材料有一定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碳纤维品种都可被选作吸波材料,而只有经过特殊处理的碳纤维(其电阻值在103—109Ω之间)制成的复合材料才具有高的tgδe值。
再如:
用Kevlar-49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特点是在1kHz—10GHz范围内,介电常数低,具有优异的雷达波可透性。
(3)非金属材料和粘接技术的应用,减少或排除了飞行器表面使用金属铆接零件,这无疑是提高隐身性能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几乎所有隐身武器系统上都使用了涂覆型RAM。

二者综合使用:美国的F-22隐身战斗机和美国空军装备新一代AGM-158隐身巡航导弹的弹体,使用吸收高频波的涂覆型RAM,吸收低频波的结构型RAM,使得吸波频带得以拓展。
F-22战斗机:

美国空军装备新一代AGM-158隐身巡航导弹:

[AGM-158联合空对面防区外导弹(JASSM)已经投入实战,这将为霉菌从远处打击高价值目标增加了一种突出的新能力。  

  这种重900千克(2000磅)的新一代隐身巡航导弹射程为200海里,主要用于渗入严密设防的空域打击敌防空系统和指挥控制节点这样的目标。它利用阻断式反干扰(jam-resistant)、全球定位系统-半自动导航进行精确定位。该巡航导弹的多模块战斗部可以穿透坚固设施目标或摧毁防护较差的建筑。  

  美空军希望这种导弹在年底就可以用于B-2A隐身轰炸机。JASSM也可以用于B-1B战略轰炸机、F-16和F/A-18多用途战斗机。空军最近希望采购4900枚JASSM,包括一些增程型(JASSM-ER)。美海军计划采购500枚。  

  诺·马公司在2003年9月24日向空军交付第42批JASSM后,用于B-52H的炸弹也通过验证。诺·马公司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特洛伊城生产这种导弹,年底前可望得到全速生产的授权。在生产的高峰,公司可能每天生产1枚,直到2014年。 ]
+++++++++++

【有源隐身】效费比更高的隐身 :

1:电子欺骗和干扰利用干扰机可使作战飞机的生存能力提高40%以上。
主要措施,计算机鉴别战斗机可能遭到威胁的雷达工作频率,用这种频率发射脉冲,使敌方雷达屏幕上出现虚假信号(应答式干扰)。美军大部分战斗机(包括F-15、F-16、F/A-18等)都装有干扰机。联合攻击战斗机(JSF)和F-22都将加装小型诱饵系统。美国正在研究一种新型诱饵,它能发射甚高频(VHF)、特高频(UHF)和微波信号,可以模仿隐身飞机目标。
先进的国产电子干扰吊舱 :

2,使用低截获概率雷达在保证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机载电子设备电磁信号被截获的机会。
自动管理发射功率,雷达一旦捕获到目标,立即自动将辐射能量降低到跟踪目标所需能量的最小值。
在时间、空间和频谱方面控制雷达的发射,并快速改变其发射频率等。美国B-2、F-22等隐身飞机都装有低截获概率雷达。

3 ,采用相干手段使目标散射场和人为引入的辐射场在敌方雷达探测方向相干对消,使敌方雷达接收机始终位于合成方向图的零点,从而抑制雷达对目标反射波的接收。美国的B-2隐身轰击机所载的ZSR-63电子战设备就是一种有源对消系统,它主动发射电磁波来消除照射在其机体上的雷达能量。

4,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基本概念:
等离子体是尺度大于德拜(De-bye,电偶极矩单位)长度的宏观中性电离气体,其运动主要受电磁力的支配,并表现出显著的集体行为。它是继物质存在的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之后出现的第四态物质。在军事上,核爆炸,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激波,燃料中掺有铯、钾、钠等易电离成分的火箭和喷气式飞机的射流,都可以形成弱电离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是指利用等离子体回避探测系统的一种技术。
目前产生隐身等离子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利用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等离子体,即在低温下,通过电源以高频和高压的形式提供的高能量产生间隙放电、沿面放电等形式,将气体介质激活、电离形成等离子体;
另一种是在兵器特定部位(如强散射区)涂一层放射性同位素,它的辐射剂量应确保它的a射线电离空气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包层具有足够的电子密度和厚度,以确保对雷达波有最强的吸收。与前者相比,后者比较昂贵且维护困难。等离子体按其热容量大小可分为能等离子体、热等离子体和低温等离子体,目前,国外主要应用低温等离子体。

  兵器实现等离子体隐身的基本原理是:
利用等离子体发生器、发生片或放射性同位素在兵器表面形成一层等离子云,设计等离子的特征参数(能量、电离度、振荡频率和碰撞频率等)满足特定要求,使照射到等离子云上的雷达波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改变传播方向,因而返回到雷达接收机的能量很少,使敌方难以探测,达到隐身的目的;还能通过改变反射信号的频率,使敌雷达测出错误的飞机位置和速度数据以实现隐身。据报道,采用该技术的飞行器被敌方发现的概率可降低99%。

间谍卫星:

发展趋势:美国防部预测,在未来15年内,有源(主动)射频隐身技术可能取代降低雷达特征信号技术;到2015年,武器系统将装备“一体化欺骗装备”。美国计划在2025年采用有源技术实现卫星隐身(即卫星伪装)。伪装卫星将采用纳米智能薄膜(RobotFilms),这种薄膜能够检测照射在卫星上的能量,并能改变自身的结构以吸收这部分能量,使卫星不易被发现。
[em00][em09]
好呀,长见识了.
不错的帖子哦!先顶再看!!
看完
再顶
不顶可惜了
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