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30:35
2008年07月14日 10:18人民网-人民日报
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要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强化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解决影响市场稳定运行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他还提出了四条措施,即坚持市场化导向,合理平衡市场供求关系,有序调节融资节奏;以适当方式定期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数据;鼓励和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逐步完善股票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请其分别阐述四条措施的内涵和重要作用,以及对这些措施的意见和建议,供广大读者和相关各方参考。
——编者
稳定的力量从哪来
作为风险相对较高的投资场所,股市出现波动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在经历两年上涨后,短短八个多月内股指即下跌过半。如此剧烈的震荡,显然已超出了正常波动的范围。股指快速起落,不仅让高位入市的投资者损失惨重,也对整个金融市场体系的稳定造成一定影响。暴涨暴跌让人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谁能成为稳定市场的力量?
显然,政策面是影响市场运行的重要因素。历史上,股市上涨过快时,往往会有“降温”政策出台;过度下跌时,政策面又会释放积极的信号。这些举措都有效熨平了市场波动。前期股市下跌时,也有很多投资者期盼“救市”政策。然而,如果短期的调控政策过多,不可避免会留下“政策市”的痕迹。从市场长远发展考虑,“制度治市”无疑比“政策救市”更重要。此次股市出现剧烈波动,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更多地反映出市场内在运行机制的缺陷。今后,政策应针对基础性制度建设薄弱、风险对冲机制不完善、机构投资者发展不成熟等问题,着力于股市规则体系的完善,为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股市对各类政策高度敏感。相关部门政策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在股市中掀起轩然大波。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在出台政策时不能只考虑自己一方的情况,应当充分考虑对各方面的影响,以形成促进股市稳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对于股市稳定责无旁贷。虽然上市公司并不需要直接对股价负责,但其行为却与股价运行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勤勉尽责、规范运作,通过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业绩,并以积极分红等方式回报股东,就能够增强投资者的持股信心。针对各种传言引发的股价波动,上市公司也可以通过及时、透明的信息披露加以澄清。
另外,在股市下跌过程中,有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自愿延长所持股票的限售时限,高管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本公司股票,这些做法都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相反,那些连续遭受“大小非”抛售的公司,股价则出现了剧烈波动。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及大股东的行为有着非常强的示范效应。
投资者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左右市场走向。如果市场中投机炒作成为主流,很难想象市场能够保持稳定。作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应不以涨喜,不以跌悲,对所投资股票的价值保持理性判断。这其中,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专业能力、信息渠道等方面都具有优势,更不应成为助涨助跌的力量。
长远而言,中国股市持续发展的基础并不会因为此次涨跌而改变。只要市场各方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经历了短暂风雨的市场就会更加成熟,更加健康。
有序调节融资节奏
再融资的标准要进一步细化,既要让成长性企业能够有效融资,又要防止因盲目扩张而进行的恶意融资
7月7日下午,在北京大北窑招商证券营业部内。随着大盘的强劲上扬,几位股民凝重的表情开始释然:“股市跌得太深了,早就该涨了!”从去年10月份的6000多点到今年7月份的2500多点,股民们再次经历了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股票资产大幅缩水。
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已经成为监管层和广大投资者的共同意愿。坚持市场化导向,合理平衡市场供求关系,有序调节融资节奏,是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关键,也是监管工作的一个难点。
在股市里摸爬滚打十几年的孙先生说,市场的供求平衡太重要了。今年年初引发股市大幅下挫的导火索,就是多家上市公司公布的巨额再融资计划。加上“大小非”集中解禁,基金发行又没跟上,市场供求关系失衡,股市暴跌也就难免。
怎样合理平衡市场供求关系,有序调节融资节奏?专家分析,当前的股市面临着五个方面的股票扩容压力:“大小非”解禁,上市公司再融资,新股发行,大盘蓝筹股海外回归,战略投资者持有的股票解禁。这五个方面的股票扩容给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监管部门应当统筹安排,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在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情况下,统一掌握股票扩容的节奏和数量,维持市场供求的相对稳定,熨平市场因供求关系变化而产生的大幅波动。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有序调节融资节奏,需要继续强化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市场稳定运行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比如,现在再融资的标准,无论是增发还是可转债都只是一个笼统的标准,监管部门应根据新问题、新情况进一步细化。金融类的企业再融资的比例要进行严格控制,不能说今天企业净资本只有400亿元,明天就发行1000亿元,这违背了金融企业成长的规律。上市公司再融资具体标准和条件的修改和制订,应当本着这样的原则:既要让成长性企业能够有效融资,又要防止因盲目扩张而进行的恶意融资。
也有一些股民表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活动应当与企业给予投资者的回报结合起来,使权利与义务对等。这样有利于增加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回报意识,有效遏制一些上市公司把股市当成“提款机”的恶意“圈钱”行为。
近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出台新规定:2008年11月30日后,对于治理结构尚存在未完成整改事项及其他公司治理问题的上市公司,证监会不再受理其股权激励及再融资申请。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再融资条件开始逐步细化,基础性制度建设正进一步完善,这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股市对各类政策高度敏感,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配合,在出台政策时不能只考虑自己一方的情况,应当充分考虑对各方面的影响。
让“大小非”减持更透明
应及时公布减持情况,使信息披露进一步公开化、透明化,让公众对股权增减存量有全面的了解,对影响股价的因素有明确的判断
自三一重工大股东承诺延期减持后,近日又有近20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承诺延长限售股锁定期。6月24日,鼎立股份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鼎立集团承诺,若股价低于20元,将不会通过二级市场减持。
自“大非”承诺不低价减持后,鼎立股份的股价在二级市场上表现不俗。连续4个交易日里,出现4个涨停,5天内股价从公告发布前一天的5.94元一路上行到了9.1元,最大涨幅超过了50%,至7月8日,该股股价已达10.8元。
有专家认为,“大非”承诺延期减持,表明大股东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虽然规模不大,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稳定市场信心。今年2月以来,“大小非”解禁高峰到来,近千家上市公司的股改限售股解禁。由于股指处于较高位置,“大小非”与流通股股东在持股成本上又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大小非”集中减持。“大小非”减持被认为是这一轮市场下跌的一个主要因素。
今年4月,为了缓解“大小非”带来的市场压力,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股东集中出售超过一定数量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行为进行规范。目前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转让的解禁股正在逐步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解禁股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针对“大小非”减持,专家提出多项建议。有专家主张对“大小非”减持收益征税,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当初股改时,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已经达成了协议,现在重提征税,似乎有违当初的承诺。股改的初衷就是要形成全流通市场,通过市场机制重估上市公司价值,这样才能保证市场长期稳定。”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说。
“现在重要的是要加大‘大小非’减持的透明度,及时公布减持情况,使信息披露进一步公开化、透明化,让公众对股权增减存量有全面的了解,对影响股价的因素有明确的判断。”李大霄说。
“小非”是前一阶段解禁股减持的主要力量,有资料显示,目前“小非”减持的总市值已经达到0.7万亿元左右,占解禁量的51%。“考虑到控股权的问题,‘大非’一般不会频繁减持,而且他们的融资渠道很多。而‘小非’则不同,在目前宏观经济趋紧的情况下,他们除股权投资外,还会经营实业,为了弥补实业资金缺口,他们就只能卖掉股票套现。如果下半年的经济环境继续趋紧,‘小非’减持的冲动还会比较强烈。”一家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说。“目前‘大非’发布公告承诺延期减持解禁股,‘小非’也应该加强减持信息披露。”统计显示,未来的两三年内,“小非”可减持的总量为0.66万亿元,而“大非”则超过了15万亿元,“小非”带来的减持压力将减小。
“‘大小非’减持给市场带来的‘阵痛’需要市场自我消化,慢慢调整。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形成双向交易机制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融资者和投资者利益也将更趋平衡。”李大霄说。2008年07月14日 10:18人民网-人民日报
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要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强化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解决影响市场稳定运行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他还提出了四条措施,即坚持市场化导向,合理平衡市场供求关系,有序调节融资节奏;以适当方式定期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数据;鼓励和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逐步完善股票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请其分别阐述四条措施的内涵和重要作用,以及对这些措施的意见和建议,供广大读者和相关各方参考。
——编者
稳定的力量从哪来
作为风险相对较高的投资场所,股市出现波动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在经历两年上涨后,短短八个多月内股指即下跌过半。如此剧烈的震荡,显然已超出了正常波动的范围。股指快速起落,不仅让高位入市的投资者损失惨重,也对整个金融市场体系的稳定造成一定影响。暴涨暴跌让人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谁能成为稳定市场的力量?
显然,政策面是影响市场运行的重要因素。历史上,股市上涨过快时,往往会有“降温”政策出台;过度下跌时,政策面又会释放积极的信号。这些举措都有效熨平了市场波动。前期股市下跌时,也有很多投资者期盼“救市”政策。然而,如果短期的调控政策过多,不可避免会留下“政策市”的痕迹。从市场长远发展考虑,“制度治市”无疑比“政策救市”更重要。此次股市出现剧烈波动,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更多地反映出市场内在运行机制的缺陷。今后,政策应针对基础性制度建设薄弱、风险对冲机制不完善、机构投资者发展不成熟等问题,着力于股市规则体系的完善,为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股市对各类政策高度敏感。相关部门政策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在股市中掀起轩然大波。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在出台政策时不能只考虑自己一方的情况,应当充分考虑对各方面的影响,以形成促进股市稳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对于股市稳定责无旁贷。虽然上市公司并不需要直接对股价负责,但其行为却与股价运行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勤勉尽责、规范运作,通过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业绩,并以积极分红等方式回报股东,就能够增强投资者的持股信心。针对各种传言引发的股价波动,上市公司也可以通过及时、透明的信息披露加以澄清。
另外,在股市下跌过程中,有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自愿延长所持股票的限售时限,高管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本公司股票,这些做法都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相反,那些连续遭受“大小非”抛售的公司,股价则出现了剧烈波动。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及大股东的行为有着非常强的示范效应。
投资者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左右市场走向。如果市场中投机炒作成为主流,很难想象市场能够保持稳定。作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应不以涨喜,不以跌悲,对所投资股票的价值保持理性判断。这其中,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专业能力、信息渠道等方面都具有优势,更不应成为助涨助跌的力量。
长远而言,中国股市持续发展的基础并不会因为此次涨跌而改变。只要市场各方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经历了短暂风雨的市场就会更加成熟,更加健康。
有序调节融资节奏
再融资的标准要进一步细化,既要让成长性企业能够有效融资,又要防止因盲目扩张而进行的恶意融资
7月7日下午,在北京大北窑招商证券营业部内。随着大盘的强劲上扬,几位股民凝重的表情开始释然:“股市跌得太深了,早就该涨了!”从去年10月份的6000多点到今年7月份的2500多点,股民们再次经历了中国股市的暴涨暴跌,股票资产大幅缩水。
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已经成为监管层和广大投资者的共同意愿。坚持市场化导向,合理平衡市场供求关系,有序调节融资节奏,是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关键,也是监管工作的一个难点。
在股市里摸爬滚打十几年的孙先生说,市场的供求平衡太重要了。今年年初引发股市大幅下挫的导火索,就是多家上市公司公布的巨额再融资计划。加上“大小非”集中解禁,基金发行又没跟上,市场供求关系失衡,股市暴跌也就难免。
怎样合理平衡市场供求关系,有序调节融资节奏?专家分析,当前的股市面临着五个方面的股票扩容压力:“大小非”解禁,上市公司再融资,新股发行,大盘蓝筹股海外回归,战略投资者持有的股票解禁。这五个方面的股票扩容给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监管部门应当统筹安排,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在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情况下,统一掌握股票扩容的节奏和数量,维持市场供求的相对稳定,熨平市场因供求关系变化而产生的大幅波动。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有序调节融资节奏,需要继续强化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市场稳定运行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比如,现在再融资的标准,无论是增发还是可转债都只是一个笼统的标准,监管部门应根据新问题、新情况进一步细化。金融类的企业再融资的比例要进行严格控制,不能说今天企业净资本只有400亿元,明天就发行1000亿元,这违背了金融企业成长的规律。上市公司再融资具体标准和条件的修改和制订,应当本着这样的原则:既要让成长性企业能够有效融资,又要防止因盲目扩张而进行的恶意融资。
也有一些股民表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活动应当与企业给予投资者的回报结合起来,使权利与义务对等。这样有利于增加上市公司对股东的回报意识,有效遏制一些上市公司把股市当成“提款机”的恶意“圈钱”行为。
近日,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出台新规定:2008年11月30日后,对于治理结构尚存在未完成整改事项及其他公司治理问题的上市公司,证监会不再受理其股权激励及再融资申请。这意味着,上市公司再融资条件开始逐步细化,基础性制度建设正进一步完善,这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股市对各类政策高度敏感,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配合,在出台政策时不能只考虑自己一方的情况,应当充分考虑对各方面的影响。
让“大小非”减持更透明
应及时公布减持情况,使信息披露进一步公开化、透明化,让公众对股权增减存量有全面的了解,对影响股价的因素有明确的判断
自三一重工大股东承诺延期减持后,近日又有近20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承诺延长限售股锁定期。6月24日,鼎立股份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鼎立集团承诺,若股价低于20元,将不会通过二级市场减持。
自“大非”承诺不低价减持后,鼎立股份的股价在二级市场上表现不俗。连续4个交易日里,出现4个涨停,5天内股价从公告发布前一天的5.94元一路上行到了9.1元,最大涨幅超过了50%,至7月8日,该股股价已达10.8元。
有专家认为,“大非”承诺延期减持,表明大股东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虽然规模不大,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投资者对市场的预期,稳定市场信心。今年2月以来,“大小非”解禁高峰到来,近千家上市公司的股改限售股解禁。由于股指处于较高位置,“大小非”与流通股股东在持股成本上又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大小非”集中减持。“大小非”减持被认为是这一轮市场下跌的一个主要因素。
今年4月,为了缓解“大小非”带来的市场压力,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股东集中出售超过一定数量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行为进行规范。目前通过大宗交易平台转让的解禁股正在逐步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解禁股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针对“大小非”减持,专家提出多项建议。有专家主张对“大小非”减持收益征税,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当初股改时,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已经达成了协议,现在重提征税,似乎有违当初的承诺。股改的初衷就是要形成全流通市场,通过市场机制重估上市公司价值,这样才能保证市场长期稳定。”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说。
“现在重要的是要加大‘大小非’减持的透明度,及时公布减持情况,使信息披露进一步公开化、透明化,让公众对股权增减存量有全面的了解,对影响股价的因素有明确的判断。”李大霄说。
“小非”是前一阶段解禁股减持的主要力量,有资料显示,目前“小非”减持的总市值已经达到0.7万亿元左右,占解禁量的51%。“考虑到控股权的问题,‘大非’一般不会频繁减持,而且他们的融资渠道很多。而‘小非’则不同,在目前宏观经济趋紧的情况下,他们除股权投资外,还会经营实业,为了弥补实业资金缺口,他们就只能卖掉股票套现。如果下半年的经济环境继续趋紧,‘小非’减持的冲动还会比较强烈。”一家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说。“目前‘大非’发布公告承诺延期减持解禁股,‘小非’也应该加强减持信息披露。”统计显示,未来的两三年内,“小非”可减持的总量为0.66万亿元,而“大非”则超过了15万亿元,“小非”带来的减持压力将减小。
“‘大小非’减持给市场带来的‘阵痛’需要市场自我消化,慢慢调整。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形成双向交易机制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融资者和投资者利益也将更趋平衡。”李大霄说。
  今天大跌;P
目前股民情绪稳定
就吧这标题做成横幅 挂在营业厅门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