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没有网络特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00:21
到底有没有网络特务
邓清波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05    

    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端,又引起了有关“网特”(网络特务)的话题。譬如,在一些人气不错的论坛里,有些网民发表了一些比较尖锐或者与事实不符的意见,另一些网民就呼吁说要“警惕网特”,甚至有网民自称党员,要“网特”“向我开炮”。
    2004年,某网站记者的一篇有关美日重金收买某些网络写手成为颠覆中国的“网特”的文章,曾经引起一场很大的。认可者固然有之,质疑者却也不少。其实,如今中国已经有了2.1亿网民,假如我们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么,谁想用重金收买其中一些人成为“网特”,使之能够左右网络舆论,纵然以美日之富,也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因为,这些拿美元或者日元的“网特”数量上不可能太多,一旦进入中文网络,就会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单靠他们狂吠几声,未必就能蒙骗所有的群众,哪怕群众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往往“不明真相”。

    所以,过于风声鹤唳,动不动就将一些网民对某些现实问题的尖锐批评,看成是“网特”来了,是完全不必要的。这既低估了人民群众在诸如“华南虎”等事件中已经证明了的智慧,也不利于互联网上相对宽松的意见表达氛围。如果网民在发言时还需要“自我审查”,需要思量言论过于尖锐会不会被看成是“网特”,那么,互联网将失去生机,民意和民智都不可能再在网络上得到真实的表达。

    我这样说,并不是认为网民可以信口开河,更不是彻底否认“网特”的可能存在。在和平年代里,“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切实存在的,连党政机关的垃圾桶,都可以成为境外间谍收集文件资料等情报信息的宝地。事实上,互联网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交换平台,必定能够给某些机构提供刺探情报、策划事件、颠覆破坏活动的机会。几十年前,一张经过层层审稿发表于《中国画报》封面的大庆“铁人”王进喜的照片,尚且能够成为日本刺探中国相关经济政治机密的宝贝,今天,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自然不会被一些别有用心者放过。只是,严格意义上的“网特”,究竟是谁,需要国家安全等职能部门的依法认定。就一般的网民乃至一些政府部门而言,既缺乏技术,也缺乏专业,实际上很难真正辨别出什么是“网特”。如果把论坛中那些言辞过于尖锐、对某些政府部门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不同看法的网民一律疑为“网特”,则只会导致草木皆兵。

    全球化时代的当今社会日益多元,利益机制深刻调整。而网民来自四面八方,因此,任何一个网民,不管他自觉还是不自觉,实际上都处于一定的利益阶层。他们在网络上的所作所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会反映着特定利益阶层的利益。从这点上来讲,其实任何一个网民,与所谓“网特”都有共同之处:其言行总是与某一利益团体、阶层的愿望一致,而与另外一些利益团体、阶层的立场则未必相同甚至是完全相背。站在这种利益角度说话的网民,相对于站在另一个利益立场上说话的网民,难免发生尖锐的利益冲突、意见对立。一旦有冲突,就认定对方是“网特”,未免贻笑大方。

    对于一般网民而言,真正需要做的,是增强自己理性、冷静的辨别能力,面对网络上传来的每一件信息,都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不盲目相信,不人云亦云,不过于冲动,不拘泥偏见。在每一次网络事件面前,首先要认识清楚自己所应该持有的立场,如作为中国公民,应该爱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真理,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等等。然后再冷静地判断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即使遇到真正的“网特”,又何惧焉?而就相关政府部门而言,也应该认识到这是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全球化时代,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都已经开始实施了,依法该保密的固然应该保密,但不该保密的,就应该依法公开,不怕“网特”的骚扰。

    一言以蔽之,对于所谓“网特”,不应该是疑神疑鬼,而应该做到神鬼无疑——作为网民,我自理性,我自坦荡,我自冷静,我自正义无畏。作为政府部门,我自依法行政、执政为民,依法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处理问题恰当得体,又怕什么“网特”来煽风点火、谣言惑众呢?纵然有“网特”,也要相信我们的人民群众“眼睛是雪亮的”,更何况,我们还有相关的职能部门在负责呢。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7/05/content_2252036.htm到底有没有网络特务
邓清波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7-05    

    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端,又引起了有关“网特”(网络特务)的话题。譬如,在一些人气不错的论坛里,有些网民发表了一些比较尖锐或者与事实不符的意见,另一些网民就呼吁说要“警惕网特”,甚至有网民自称党员,要“网特”“向我开炮”。
    2004年,某网站记者的一篇有关美日重金收买某些网络写手成为颠覆中国的“网特”的文章,曾经引起一场很大的。认可者固然有之,质疑者却也不少。其实,如今中国已经有了2.1亿网民,假如我们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么,谁想用重金收买其中一些人成为“网特”,使之能够左右网络舆论,纵然以美日之富,也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因为,这些拿美元或者日元的“网特”数量上不可能太多,一旦进入中文网络,就会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单靠他们狂吠几声,未必就能蒙骗所有的群众,哪怕群众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往往“不明真相”。

    所以,过于风声鹤唳,动不动就将一些网民对某些现实问题的尖锐批评,看成是“网特”来了,是完全不必要的。这既低估了人民群众在诸如“华南虎”等事件中已经证明了的智慧,也不利于互联网上相对宽松的意见表达氛围。如果网民在发言时还需要“自我审查”,需要思量言论过于尖锐会不会被看成是“网特”,那么,互联网将失去生机,民意和民智都不可能再在网络上得到真实的表达。

    我这样说,并不是认为网民可以信口开河,更不是彻底否认“网特”的可能存在。在和平年代里,“没有硝烟的战争”是切实存在的,连党政机关的垃圾桶,都可以成为境外间谍收集文件资料等情报信息的宝地。事实上,互联网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交换平台,必定能够给某些机构提供刺探情报、策划事件、颠覆破坏活动的机会。几十年前,一张经过层层审稿发表于《中国画报》封面的大庆“铁人”王进喜的照片,尚且能够成为日本刺探中国相关经济政治机密的宝贝,今天,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自然不会被一些别有用心者放过。只是,严格意义上的“网特”,究竟是谁,需要国家安全等职能部门的依法认定。就一般的网民乃至一些政府部门而言,既缺乏技术,也缺乏专业,实际上很难真正辨别出什么是“网特”。如果把论坛中那些言辞过于尖锐、对某些政府部门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不同看法的网民一律疑为“网特”,则只会导致草木皆兵。

    全球化时代的当今社会日益多元,利益机制深刻调整。而网民来自四面八方,因此,任何一个网民,不管他自觉还是不自觉,实际上都处于一定的利益阶层。他们在网络上的所作所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总是会反映着特定利益阶层的利益。从这点上来讲,其实任何一个网民,与所谓“网特”都有共同之处:其言行总是与某一利益团体、阶层的愿望一致,而与另外一些利益团体、阶层的立场则未必相同甚至是完全相背。站在这种利益角度说话的网民,相对于站在另一个利益立场上说话的网民,难免发生尖锐的利益冲突、意见对立。一旦有冲突,就认定对方是“网特”,未免贻笑大方。

    对于一般网民而言,真正需要做的,是增强自己理性、冷静的辨别能力,面对网络上传来的每一件信息,都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不盲目相信,不人云亦云,不过于冲动,不拘泥偏见。在每一次网络事件面前,首先要认识清楚自己所应该持有的立场,如作为中国公民,应该爱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真理,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等等。然后再冷静地判断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即使遇到真正的“网特”,又何惧焉?而就相关政府部门而言,也应该认识到这是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全球化时代,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都已经开始实施了,依法该保密的固然应该保密,但不该保密的,就应该依法公开,不怕“网特”的骚扰。

    一言以蔽之,对于所谓“网特”,不应该是疑神疑鬼,而应该做到神鬼无疑——作为网民,我自理性,我自坦荡,我自冷静,我自正义无畏。作为政府部门,我自依法行政、执政为民,依法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处理问题恰当得体,又怕什么“网特”来煽风点火、谣言惑众呢?纵然有“网特”,也要相信我们的人民群众“眼睛是雪亮的”,更何况,我们还有相关的职能部门在负责呢。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7/05/content_2252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