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生日宴会都上些什么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20:02
转载

  生日,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节日。

  毛泽东如同他的同龄人一样,年年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作为领袖,毛泽东本可以每年过上一次热热闹闹、丰盛无比的生日。然而,毛泽东从延安时代起,便倡导党内“不祝寿,不送礼”。解放后,他更是以身作则,严厉禁止党内祝寿送礼之风。因此,毛泽东宁肯平平淡淡过生日,决不开“祝寿送礼”之风。

延安时期的生日只是在家中加上几个菜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生活相对安定,但每年的生日,他也只是在家中加上几个菜,一家人快快乐乐吃上一顿生日饭。1943年12月26日,毛泽东50岁生日。在中国,50岁生日可谓大寿,延安城内有人准备为毛泽东搞个庆典,但毛泽东严词拒绝。因此,毛泽东的50寿辰就在战火硝烟中悄悄地度过了。1953年12月26日,毛泽东60岁生日。这是花甲之寿,中国人自古至今均极为重视,毛泽东也看重这一转变,因为自花甲往后,他就可以称老人家了。但是,毛泽东只在家里摆了一桌酒席,自个儿庆贺一番。

  毛泽东不是不想热热闹闹地过生日。他是中国人,当然也很重视这一节日。但他觉得自己是领袖,不能在生日这件事上带头搞庆典。因为在他看来,国穷民困之际大吃大喝无疑是伤天害理,而且中国人重视生日送礼,如果党内盛行此风,也会败坏党风、政风。因此,从延安时期起,毛泽东便公开反对搞生日庆典活动。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庆贺生日不会使人长寿,因此并无必要庆贺。”在党内,他多次告诫党员、干部:不要搞生日宴会,不准收受礼品,不准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毛泽东这么说了,不仅是要求别人,更是要求自己。因此,他一贯反对人们为他祝寿。

困难时期的生日与平时无异
  1959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66岁生日。这一年,国内经济形势十分紧张,各地传来粮荒人死的消息。毛泽东从大清早起便愁眉不展,心事重重。这天是卫士封耀松值正班,他照顾毛泽东穿衣起床后小心翼翼地问:“主席,给您煮一缸麦片粥吧?”毛泽东摇摇头,然后坐到沙发上不断地吸烟。突然,毛泽东对小封说:“你去把银桥、高智、敬光、林克和东兴叫来。今天在我这里吃饭。”小封一听,忙跑去叫人,并告诉厨房,准备做饭。

  客人到齐了,厨房也送来了饭菜。这天的主食是红豆米饭,一共有六道菜,即:奶汤鱼头、扒羊肉、干煸豆角、炒瓢儿菜、小干鱼、炒腌芥菜。菜不是很丰盛,但在当时看来已很不错了。因为此前毛泽东已立下了规矩,要求从今年起要同全国人民一起定量吃饭,并宣称实行“三不主义”: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因此,今天的生日饭菜,厨师们也不敢违反规定,只是做菜时特意多放了一些油。

  开饭时,大家没有像往常那样在欢声笑语中祝贺毛泽东生日。因为整个饭局气氛都很是沉闷,毛泽东不断讲全国形势,并要求大家下乡调查。晚上,毛泽东吃过饭后给林克、高智等写了一封信,要他们去河南信阳调查。在信的结尾,毛泽东附上这么一段话:“12月26日,我的生辰,明年我就67岁了,老了,你们大有可为。”

  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过了三个生日。从现在保存下来的菜谱看,这三个生日都过得很简单,与平时没有多少区别。三个生日宴上,没有酒,没有寿糕,也看不出丝毫喜庆氛围。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后,国民经济逐渐好转,毛泽东的心情也开始好了起来。1965年12月26日,毛泽东72岁生日,请了许多工作人员一起吃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次生日,毛泽东吩咐上了几瓶红葡萄酒,并带头喝了一杯。从这天的菜谱来看,比以往要丰盛多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显得与过去不同。

最后一个生日吃得比平时高兴
  1975年12月26日,毛泽东82岁生日,也是他最后一个生日。毛泽东80岁后明显地感到自己老了,将不久于人世了。因此,这几年的生日前后,毛泽东总不时地谈起生死问题。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也是从80岁后,人们越来越重视毛泽东的生日了。在国内,人们不敢公开为他祝寿,于是便悄悄地在家庆贺;地方不敢为毛泽东献礼,但变着花样转达对毛泽东的祝福。毛泽东去世前的几年里,他的家乡湖南在每年12月26日都要专程送上些长寿面之类的东西。对此,毛泽东一反常态欣然接受。在国外,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每年12月26日都会送来一些诸如工艺品、食品等礼物。毛泽东面对纷至沓来的生日贺电贺信礼品,心中尽管时有不悦,但又无可奈何。

  1975年12月26日,往年那种热闹场面又出现了。毛泽东不再亲自过目那些礼品贺电,只是浏览一下贺单。他不再需要这种热闹缤纷,他需要宁静。

  这天,毛泽东特地请来了以前在自己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一大早,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和吴旭君、俞雅菊等都来到了中南海游泳池。顿时,毛泽东卧室里传出了欢声笑语。

  临近中午,与毛泽东分居已久的夫人江青也来了。这些年来,江青已很难见到毛泽东。特别是半年前,毛泽东还特意吩咐:“没有我的同意,不许打开铁门!”毛泽东所说的铁门是指其住宅外面的最后一道大门,据说,毛泽东这一命令便是专门针对江青的。但今天毛泽东生日,江青还是设法进了铁门。江青来时特意带了两道菜:胖头鱼汤、肉丝炒辣椒。这是毛泽东很爱吃的两道菜,是江青在钓鱼台她的居所做好后带来的。

  生日宴上,菜肴比往常丰盛。毛泽东喝了胖头鱼汤,高兴地说:“胖头鱼汤好香噢!”并坚持自己用勺舀汤喝。这顿饭,毛泽东吃得比平时高兴。

  转载

  生日,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节日。

  毛泽东如同他的同龄人一样,年年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日。作为领袖,毛泽东本可以每年过上一次热热闹闹、丰盛无比的生日。然而,毛泽东从延安时代起,便倡导党内“不祝寿,不送礼”。解放后,他更是以身作则,严厉禁止党内祝寿送礼之风。因此,毛泽东宁肯平平淡淡过生日,决不开“祝寿送礼”之风。

延安时期的生日只是在家中加上几个菜
  延安时期,毛泽东的生活相对安定,但每年的生日,他也只是在家中加上几个菜,一家人快快乐乐吃上一顿生日饭。1943年12月26日,毛泽东50岁生日。在中国,50岁生日可谓大寿,延安城内有人准备为毛泽东搞个庆典,但毛泽东严词拒绝。因此,毛泽东的50寿辰就在战火硝烟中悄悄地度过了。1953年12月26日,毛泽东60岁生日。这是花甲之寿,中国人自古至今均极为重视,毛泽东也看重这一转变,因为自花甲往后,他就可以称老人家了。但是,毛泽东只在家里摆了一桌酒席,自个儿庆贺一番。

  毛泽东不是不想热热闹闹地过生日。他是中国人,当然也很重视这一节日。但他觉得自己是领袖,不能在生日这件事上带头搞庆典。因为在他看来,国穷民困之际大吃大喝无疑是伤天害理,而且中国人重视生日送礼,如果党内盛行此风,也会败坏党风、政风。因此,从延安时期起,毛泽东便公开反对搞生日庆典活动。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庆贺生日不会使人长寿,因此并无必要庆贺。”在党内,他多次告诫党员、干部:不要搞生日宴会,不准收受礼品,不准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毛泽东这么说了,不仅是要求别人,更是要求自己。因此,他一贯反对人们为他祝寿。

困难时期的生日与平时无异
  1959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66岁生日。这一年,国内经济形势十分紧张,各地传来粮荒人死的消息。毛泽东从大清早起便愁眉不展,心事重重。这天是卫士封耀松值正班,他照顾毛泽东穿衣起床后小心翼翼地问:“主席,给您煮一缸麦片粥吧?”毛泽东摇摇头,然后坐到沙发上不断地吸烟。突然,毛泽东对小封说:“你去把银桥、高智、敬光、林克和东兴叫来。今天在我这里吃饭。”小封一听,忙跑去叫人,并告诉厨房,准备做饭。

  客人到齐了,厨房也送来了饭菜。这天的主食是红豆米饭,一共有六道菜,即:奶汤鱼头、扒羊肉、干煸豆角、炒瓢儿菜、小干鱼、炒腌芥菜。菜不是很丰盛,但在当时看来已很不错了。因为此前毛泽东已立下了规矩,要求从今年起要同全国人民一起定量吃饭,并宣称实行“三不主义”: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因此,今天的生日饭菜,厨师们也不敢违反规定,只是做菜时特意多放了一些油。

  开饭时,大家没有像往常那样在欢声笑语中祝贺毛泽东生日。因为整个饭局气氛都很是沉闷,毛泽东不断讲全国形势,并要求大家下乡调查。晚上,毛泽东吃过饭后给林克、高智等写了一封信,要他们去河南信阳调查。在信的结尾,毛泽东附上这么一段话:“12月26日,我的生辰,明年我就67岁了,老了,你们大有可为。”

  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过了三个生日。从现在保存下来的菜谱看,这三个生日都过得很简单,与平时没有多少区别。三个生日宴上,没有酒,没有寿糕,也看不出丝毫喜庆氛围。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后,国民经济逐渐好转,毛泽东的心情也开始好了起来。1965年12月26日,毛泽东72岁生日,请了许多工作人员一起吃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次生日,毛泽东吩咐上了几瓶红葡萄酒,并带头喝了一杯。从这天的菜谱来看,比以往要丰盛多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显得与过去不同。

最后一个生日吃得比平时高兴
  1975年12月26日,毛泽东82岁生日,也是他最后一个生日。毛泽东80岁后明显地感到自己老了,将不久于人世了。因此,这几年的生日前后,毛泽东总不时地谈起生死问题。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也是从80岁后,人们越来越重视毛泽东的生日了。在国内,人们不敢公开为他祝寿,于是便悄悄地在家庆贺;地方不敢为毛泽东献礼,但变着花样转达对毛泽东的祝福。毛泽东去世前的几年里,他的家乡湖南在每年12月26日都要专程送上些长寿面之类的东西。对此,毛泽东一反常态欣然接受。在国外,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每年12月26日都会送来一些诸如工艺品、食品等礼物。毛泽东面对纷至沓来的生日贺电贺信礼品,心中尽管时有不悦,但又无可奈何。

  1975年12月26日,往年那种热闹场面又出现了。毛泽东不再亲自过目那些礼品贺电,只是浏览一下贺单。他不再需要这种热闹缤纷,他需要宁静。

  这天,毛泽东特地请来了以前在自己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一大早,毛泽东的女儿李敏、李讷和吴旭君、俞雅菊等都来到了中南海游泳池。顿时,毛泽东卧室里传出了欢声笑语。

  临近中午,与毛泽东分居已久的夫人江青也来了。这些年来,江青已很难见到毛泽东。特别是半年前,毛泽东还特意吩咐:“没有我的同意,不许打开铁门!”毛泽东所说的铁门是指其住宅外面的最后一道大门,据说,毛泽东这一命令便是专门针对江青的。但今天毛泽东生日,江青还是设法进了铁门。江青来时特意带了两道菜:胖头鱼汤、肉丝炒辣椒。这是毛泽东很爱吃的两道菜,是江青在钓鱼台她的居所做好后带来的。

  生日宴上,菜肴比往常丰盛。毛泽东喝了胖头鱼汤,高兴地说:“胖头鱼汤好香噢!”并坚持自己用勺舀汤喝。这顿饭,毛泽东吃得比平时高兴。

毛泽东推崇中国菜,终生喜欢中国菜,但这并非说他反对西餐,拒绝西餐。 60 年代初,毛泽东在吃过几种西菜后,突然对西餐中的几种菜肴感起兴趣来。他想,原来西餐中也有许多菜看的制作方法妙不可言啊。   

  大概从60 年代初开始,工作人员开始为毛泽东物色精通中西菜肴制作工艺的厨师。当时,毛泽东聘请的一位姓陈的厨师擅作西餐,毛泽东对他的手艺常常赞不绝口。江青很欣赏西餐,有一次在吃过陈师傅做的几样西菜后,称羡不已。她对毛泽东说:“陈师傅的手艺还真不错,我那边的师傅没一个比得上!”毛泽东听罢便对她说:“如果你想要,就把陈师傅调到你那边去好了。”江青闻言大喜过望,最后真的毫不客气地将陈师傅要过去了。   

  1961 年4 月26 日,几位工作人员会同厨师为毛泽东精心订制了一份西菜、两菜汤菜谱。从保存下来的西餐菜谱来看,内容尽管谈不上十分丰富,但己比较周到的照顾到了毛泽东的饮食喜好。这份菜谱包括七大西菜系列,即鱼虾类、鸡类、鸭类、猪肉、羊肉类、牛肉类、汤类。毛泽东晚年生活遗物中,尽管餐具品种丰富齐备,但没有一套完整的西餐具。   

  毛泽东喜欢吃色虾,西餐中鱼虾的制作方法也丰富多彩,而且风味独特。1961 年4 月制订的西餐菜谱中包括下列这些异国风味的鱼虾:蒸鱼卜丁、铁扒桂鱼、煎(炸)桂鱼、软炸桂鱼、烤鱼青、莫斯科红烤鱼、吉士百烤鱼、烤青菜鱼、菠兰煮鱼、铁扒大虾、烤虾圭、虾面盒、炸大虾、咖喱大虾、罐焖大虾、软炸大虾、生菜大虾等等。   

  毛泽东对于用西餐方法制作出来的鱼虾感到十分新鲜惊奇。他常常在吃上一段中餐方法制作的鱼虾后吃上一次西菜鱼,以此换换口味。其实,他吃的鱼虾大多是国产货。比如他常吃的小虾就是中南海产的。工作人员休息时做上几个小箱,里面放上一些饭粒,丢进中海里,第二天取箱时一般能捞上一小碗小虾。毛泽东很喜欢吃中南海出产的这种小虾,有时他用中国菜的做法做了吃,有时也用外国的方法做来吃。   

  毛泽东吃鸡,但谈不上特别喜欢。西餐中鸡的做法比中餐要多,因为西方人以肉食为主,因此制作花样代代相传,推陈出新,可谓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毛泽东对西菜中鸡的做法很是推崇。 60 年代初,工作人员制订西餐菜谱时.在鸡类上列出了这些一般人闻所未闻的西菜名称,黄油鸡卷(鸡排)、软煎鸡徘、鸡肉饼、鸡肉元、大王鸡肉饼、鸡肉丝、罐焖鸡、红焖鸡、葱头焖鸡、青菜焖鸡、纸包鸡、鸡丁敏士、椰子鸡、奶油鸡等等。毛泽东对上述西菜鸡并非样样都喜欢,但偶尔吃上一顿也觉得别有一番风味。   

  毛泽东不大喜欢牛羊肉,也许他有些嫌弃牛羊肉的膻昧。他在诸多肉类中独独对猪肉钟情不悔。他喜欢红烧肉,倘若一段时间未吃还真有些嘴馋,往往主动提出来“打打牙祭”。60 年代初工作人员制订西餐菜谱时,考虑到毛泽东这一特点,特别为其安排了小乳猪,这样便能做到肥瘦适中,面面兼顾。毛泽东吃过的西菜中有下列猪肉类:烤猪排、烤猪腿、炸猪里几、炸猪排、馏猪排、法国猪排、意式奶猪等等。至于牛羊肉类,因为毛泽东不是很喜欢,因而只是偶尔掺杂一些品种进去。毛泽东吃过的西菜中的牛羊肉有:羊肉串、烤羊腿、烤马骏、白烩羊肉、煎羊排、煎羊肝、牛扒、煎牛肉、咖喱牛肉、伏太牛肉、酸牛肉,烩牛尾等等。   

  毛泽东喜欢喝汤,几乎每顿饭菜中都有一小碗汤。西餐中汤类品种丰富,而且各具特色风味。毛泽东60 年代吃过的西菜汤有,奶油汤、牛尾汤、红菜汤、鸡杂汤、腰子汤、葱头汤、红花鸡汤、饺子汤、红鱼汤、卜菜泥汤、巴粒米汤、什锦汤、鸡蓉鲍鱼汤、鸡汤蓉汤、意国面条汤、龙须菜汤等等。   

  毛泽东60 年代对西菜感兴趣,但他很少正正经经吃过一顿纯粹的“西餐”。在毛泽东看来,无论是口味,还是营养,中国菜都远远超过西菜。当然,西菜中也有不少极品,也有不少值得中菜借鉴学习的地方。然而,如果让他每日吃西餐,他就不会愿意。因此,毛泽东在吃西菜时一般都是与中菜和合在一起吃,即是说,他每天的饮食还是以中菜为主,其中也夹杂上几个西菜,或是西菜肉类,或是西菜汤类。   
   
   
  毛泽东对中菜、西菜有着十分独特而精辟的认识。有一次,他在与保健医生徐涛谈起中西菜肴的比较时说了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看中国有两样东西对世界是有贡献的,一个是中医中药,一个是中国菜饭。饮食也是文化。全国有多少省和地方,菜饭有多少种?中国地大物博、宝藏很多,可开采及生产的有限;土地多但可耕地少,大家只好暂时少吃一点;中国是东方国家,习惯上吃得素一些。本来在中国古代,佛教僧侣终年吃素食。据说南朝梁武帝终生都吃素,影响较大。后来素食由寺庙传到宫廷又传到民间,不过我们并不是全素,吃得素一些对健康有好处。西方人食物里脂肪多,越往西越多,他们得的心脏病也比中国多。”毛泽东还常说:“中国饭菜合理,在对人的健康方面比西餐要好很多。”平心而论,毛泽东的看法是很有见地的。   

  工作人员为毛泽东制订菜谱的目的也是一个加强平衡的问题。可毛泽东一生艰苦节俭惯了,对于饮食营养平衡的繁琐搭配素来并无好感。他认为这样做未免显得多此一举,因为一则麻烦,造成追求享受和奢侈;二则违背了个人的饮食习惯和偏好。所以毛泽东对任何有计划的菜谱都是坚决反对的,他不愿意在吃饭方面也受约束,他压根儿就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摘自:毛泽东遗物事典,红旗出版社1996年11月版
是啊.不吃肉了.改吃虾.伟大领袖啊.
  两年前就有人借这个帖子大做文章,看来今年也一样;P
这能证明什么:L
他吃的不错,尤其是1959年的生日(时值三年自然灾害 1959—1961),和当时全国人民所吃的对比。

当然,这并非他的错,而是当时我们国家的体制问题,也包含了工作人员对主席的敬爱和关爱。
蒸鱼卜丁、铁扒桂鱼、煎(炸)桂鱼、软炸桂鱼、烤鱼青、莫斯科红烤鱼、吉士百烤鱼、烤青菜鱼、菠兰煮鱼、铁扒大虾、烤虾圭、虾面盒、炸大虾、咖喱大虾、罐焖大虾、软炸大虾、生菜大虾

流口水了……
果然鲜美:D
好菜不一定奢侈,厨师做的好而已.
人家又不是286、大内总管那种留过洋的喜欢法国黄油面包,坚持农家菜,当然他的农家菜不便宜。
说句实话,主席吃得不错。他也挺会吃的~看他的菜谱我也流口水。:D
晚年的毛泽东体重估计有200斤。
还没个处级干部吃的好
菜谱上有,又未必就做过吃过
一个国家领导人吃得好是理所当然的,这不是问题所在
问题在于:明明吃得好却说很朴素就比较恶心了.
把主席的菜单标准放到现在,他老人家吃的可不算好啊
:D 放今也就一处级水平
反毛的三无贴=正常贴 可以不被处理
制订的菜谱=就能吃这些菜
虾子=大西洋的大龙虾  不等于小溪里的小虾米
脑残=教主

这个帖子的感想
那个时代可是少见毛这样膘肥的
确切一点说应该是极少见
国家主席吃的好一点都被拿出来做话题:L
领导人身体不好怎么为人民群众做事啊 我看焦裕禄的时候还觉得很纳闷呢
虾子=大西洋的大龙虾
-----------------------
没常识···那是澳洲大龙虾:D
不是 有谣传 广州军区 从香港进食品 每星期派专机 送中南海吗!!
有没有内幕 说说看!!
呵呵。谣传就不要说了,都是捕风捉影的东西。

现在大伙儿都条件好了。记得以前大肉算好菜,现在也就一般了。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
我纯路过,我就看看:D
原帖由 cy1222 于 2008-6-27 23:11 发表
一个国家领导人吃得好是理所当然的,这不是问题所在
问题在于:明明吃得好却说很朴素就比较恶心了.

你不懂

这就叫帝王驭民之术

那谁赵匡胤不是还当众砸过七宝溺器呢么:D

道光皇帝也打过几十两银子一个的补丁;P
原帖由 布衣鲜卑 于 2008-6-26 18:52 发表
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过了三个生日。从现在保存下来的菜谱看,这三个生日都过得很简单,与平时没有多少区别。三个生日宴上,没有酒,没有寿糕,也看不出丝毫喜庆氛围。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后,国民经济逐渐好转,毛泽东的心情也开始好了起来。1965年12月26日,毛泽东72岁生日,请了许多工作人员一起吃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次生日,毛泽东吩咐上了几瓶红葡萄酒,并带头喝了一杯。从这天的菜谱来看,比以往要丰盛多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显得与过去不同。

1965年12月26日?看来是对文化大革命的部署新有成竹啊!带头喝红葡萄酒这算不算小资产阶级情调啊?
]]
]]
原帖由 找相机的熊 于 2008-6-28 10:52 发表
虾子=大西洋的大龙虾  不等于小溪里的小虾米
这个帖子的感想

或者说,你们毛家的大虾就一定等于大西洋的大龙虾?

果真是帝王家啊,连中国的渤海大对虾都不屑吃;P ;P
]]
原来大三线建设也不都是绵阳、贵州的军工企业啊,什邡搞的特供雪茄也是哦。以前种进贡烟草的地方,改给老毛种,如此而已。
秘密为毛泽东定制生活用瓷内情

迄今为止,市场炒作过的毛泽东相关文物中,影响大、价位高、最神秘的莫过于“毛瓷”。只是因为没有官方的正式版本,这才给民间传说有了想象的空间。笔者因为特殊机缘,有幸专访了当事人和见证人,才掌握到一些鲜为人知的真相。

其实,毛主席在世的时候,并不知道为他定制生活用瓷这件事。当时中共中央也没有为此事下达过文件。然而,为毛主席定制生活用瓷确有其事。这件事在当时并没有名称、代号,为叙述方便,暂且称它为“7501毛瓷”(简称“毛瓷”)。与这件事联系在一起的关键人物有五个:当时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江西省公安厅副厅长黄庆荣、景德镇市委书记李克时、国家轻工部景德镇陶瓷科技研究所副所长罗慧蓉、南昌“828”招待所负责人吴成俊。

这项任务缘起于1974年12月,是汪东兴面对面亲口交代给黄庆荣的。以下是黄庆荣的回忆。

1974年毛主席身体不大好,有较长一段时间住在湖南长沙。12月份,汪东兴打电话要我去湖南,布置毛主席到江西的行程及警卫接待工作。在湖南省委警卫接待处,湖南省公安厅高文礼副厅长拿了一个瓷盘给我看,瓷盘上的图案是毛主席喜欢的红色梅花,说:“这是给毛主席用的。”我一看就觉得这些瓷器好粗糙,便说:“这个瓷红不红白不白的,不怎么样。我们江西造出来,肯定比这个好。”汪东兴说:“你能行吗?恐怕也难吧。”我说:“我可以试一试。”——这个被后人称为传奇绝作之景德镇烧瓷事件,就在如此平淡而轻松的气氛下确定了。

我从湖南警卫接待处得知,他们从醴陵定制了一些带梅花图案的家用餐具瓷器放在长沙毛泽东住处。1974年毛主席到湖南休息,用到这些瓷器时,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什么话也没有说。长期在他老人家身边的工作人员凭经验猜测,肯定是对瓷器不满意,却不知具体所指何意。

1975年1月份的一个晚上,我专程到景德镇,找市委书记李克时,与他商谈了为毛主席定做家庭餐具一事。我问:“你能做出最高水准吗?”于是他向我介绍了一些技术上的东西,表示景德镇完成这项任务没有问题。我与他反复商量,此事如果公开打着毛主席的旗号做,肯定要出大事,所以对外必须绝对保密,只能说是给上级领导做的,数量不多,要求很高。全部口头下达,不留任何文字材料。具体布置落实由李克时去办。

因为下达任务是做家庭餐具瓷器,所以每套并不是按通常那样以10个为单位,而是以3-5个为单位,供毛主席单独进餐或与家人共餐时使用,一套的总数大概有40-50件左右吧,具体数目我记不清了,但是绝不是像外面传说的一套有147件或200多件。

李克时找了国家轻工业部直属的景德镇陶瓷科技研究所。第一次做出来的画面有船、河流,无论从构思还是制作品质,一看就觉得不行。我提议,把景德镇的陶瓷技术高手调集在一起,成立专门班子来研究制作,李克时同意。这样就推荐了陶研所副所长罗慧蓉(女,共产党员),经我们两次政审没有问题,决定要罗来负责。李克时安排罗到招待所见我。为使气氛轻松一些,我们边吃晚饭边谈。我问:“你们现成的瓷器我们都觉得不太好用,能否另搞一个品种样式给我们?”罗说:“可以,我们这里什么样的人才都有,什么样的瓷器都做得出来。”我说了基本要求:“用料要最好的,绝对保证卫生安全,做出来要灵巧、好看、朴实、有个性特色,制作工艺要最好的,厚薄一样,不准有一点泡或一点疵。”罗慧蓉当即表态:“可以办。但是人手不够,工作忙不过来。”我笑着说:“人手不够你可以直接找李书记解决,钱的问题也找李书记。”此后为加强领导,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由我当组长,李克时当副组长。分工:李克时解决资金和人力保障,要什么给什么;罗慧蓉在技术制作上负总责。此时使工作走上了轨道,时间已经到了1975年的4、5月份。

在此后的两个多月内,试制组设计了很多种图案,陶研所推荐出“水点桃花”、“翠竹红梅”、“双面绘芙蓉花”三种,造型也搞了好几种。考虑到毛主席酷爱梅花,“828”招待所1号院毛主席住处客厅里所铺的手织羊毛地毯中央的图案就是一片盛开的梅花,于是就选定了“翠竹红梅”。

开始试验烧制了好多次,花费10多万元,都没有成功,也用完了库存的高岭土。为此专门到江西抚州地区临川县,组织老百姓上山捡了两天,我记得还付给当地老百姓5000元,凑足了两卡车高岭土。拉到景德镇,发动陶研所全所职工用手工的方法从中挑出两吨精料。烧了两窑,因釉下彩达不到要求又报废了。我立即赶到景德镇,找罗慧蓉到招待所,请李克时向她单位打个招呼,随后就把她拉到南昌。一路上我什么话也没说,罗以为我要抓她显得很紧张。直到南昌郊外的“828”招待所,带她参观了1号院毛主席来江西住的地方,我告诉她:“叫你们做的瓷器就是这套房子主人用的。到现在为止,你是知道这件事情真相的第三个人,回去以后谁也不准说。”这使罗慧蓉半天说不出话来,既害怕又高兴。随后她向我保证:“一个月完成任务,完成不了你就把我关起来。”

此后,罗慧蓉放下了其他工作。全所进入临战状态,认真总结前一段的经验教训,集中全力攻关,试了三次,又花了约十多万元,终于达到设计要求,时间大约是1975年8、9月份。从最后一炉中精挑细捡,好不容易才挑出了最好的10套精品分装成10个箱子。

这10箱瓷器的分配:北京中南海4箱、湖南省警卫接待处2箱、江西“828”3箱、×××1箱。

试制过程中,每次烧制一窑大约是几百件,好坏加起来总共约有几千件。做完以后,我下令:1、人员撤回。2、试制过程中留下的残次品瓷器全部打碎一个不留。3、销毁图纸。

后来罗慧蓉专门跑到南昌找我,请求:1、剩下的有些残次品比其他普通瓷器还要好,全部打掉太可惜了,建议不要全部销毁,一部分留在陶研所作科研用,一部分发给为此奋战了几个月的工作人员作纪念,保证绝对不说来由,也不卖。2、保留一套图纸。当时,我没有答应。后来我同意了,但特别强调绝对不准流入到社会上。最后他们究竟留了多少,我不知道,我自己是一件样品也没有拿。 摘自《文物天地》南海/文
毛瓷这个事情,歌幽恐怕比我有发言权……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8-6-30 14:00 发表
秘密为毛泽东定制生活用瓷内情

迄今为止,市场炒作过的毛泽东相关文物中,影响大、价位高、最神秘的莫过于“毛瓷”。只是因为没有官方的正式版本,这才给民间传说有了想象的空间。笔者因为特殊机缘,有幸专访了当 ...



这也是精品呀。
原帖由 布衣鲜卑 于 2008-6-30 15:27 发表

这也是精品呀。

这个毛瓷可比茅厕里的瓷器好多了
原帖由 dark_knight 于 2008-6-30 15:39 发表

这个毛瓷可比茅厕里的瓷器好多了

这句话体现了你的水平。
据说,特供雪茄选料相当苛刻,一公斤上当烟叶中只能选出一片做包叶”

  :D :D :D :D
兔子,敢问转贴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是让喜欢去天涯又喜欢来CD的朋友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么?
反差嘛!~~~所以再继续神化毛泽东再继续不让他从神台上下来,最终只会适得其反让毛泽东跌落到神化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