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年年治理年年出现水浸 是天灾也是人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42:59
2008年06月18日02:40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  

“水浸街”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资料图片


  年年治理年年水浸,是天气太坏,还是漏洞太多?

  透视羊城“水浸街困局”

  5月26日中午,一场瓢泼大雨突袭羊城,广汕路、员村、岗顶、广州大道等多处主干道出现水浸,道路交通一度受阻;6月2日晚到3日早晨,广州市区遭受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袭击,市区共出现54处水浸街,比较严重的有4处,广本黄埔厂区严重内涝,工厂停产。

  6月15日下午,暴雨突来,市区又出现多处水浸,解放北、岗顶等主干道以及怡乐路等旁支路段,无一幸免,水深处接近1米,傍晚城市交通一度瘫痪。

  ……

  这是近期广州进入汛期以来的部分水浸案例,如果把视线拉长,我们会发现,“水浸街”似乎成了这座城市每年的“必修课”。

  “落雨大,水浸街”,市民头疼,政府同样牵挂,近年来,对这一城市顽疾的治理从未停歇。水浸街问题也早已纳入广州民生工程。去年5月通过的“惠民66条”就提出,到2009年底基本缓解中心城区“水浸街”问题。这是政府对民众的一个承诺。

  但最近连番豪雨引发的大面积水浸,表明广州离彻底解决这一难题还有很长距离。尤其是一些水浸黑点:如天河岗顶,虽经过多次整治,但每逢大雨仍“水漫金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老城区黑点照常水浸外,新城区、内环路也患有此“疾”。

  对此,不免让人生疑:为何年年治理年年水浸?是我们的技术手段跟不上天气变化,还是广州的治理力度不够?全市还有多少黑点未改造完?“水浸街”究竟要多久才能彻底缓解……

  部分水浸易发点

  天河立交

  广州大道北怡新花园路段

  内环先烈路出口

  濂泉路口

  客村立交

  天源路华南植物园路段

  大观路

  广园路五山路段

  中山大道华师大附中路段

  岗顶

  科韵路与中山大道、黄埔大道相交的隧道口

  东圃大马路

  广汕路

  车陂路

  龙口西路口

  回顾

  一座城市与水浸的战斗

  为了从宏观层面来审视广州“水浸街”的情况,记者特意选取了近几年来一些片段,将其串连起来,我们可以看出这座城市与“水患”斗争的努力和轨迹。

  【2002年】

  现象:7月,一场大雨,中山一立交、法政路、流花地区、火车站“水漫金山”。

  措施:相关部门表示“将制定一个解决该处水浸的永久方案。流花地区的水浸街问题,主要是流花湖湖底多年积淤以及司马涌藏污太多,年内将对流花湖进行清淤,还将在司马涌截污工程完成后进行清涌。至于火车站等地区的水浸现象,是排水设施受到损坏和收水口不足,已与有关单位协调解决。”

  【2004年】

  现象:5月,一场暴雨,中山大道华师大门口周边、天河路龙口西路段、中山一立交桥底等水浸分别由20多厘米至70厘米,多处交通受阻。

  措施:市政部门争取在雨季前消灭25个水浸黑点,沙河涌分洪道也开始建设。有关部门摸查出容易发生“水浸街”地方和路段共73处,计划分3年对城区水浸点路段进行改造,解决城区“水浸街”难题。当年就投入1000万元实施25项工程,次年计划完成20项。“3年后,落雨大将不再‘水浸街’”的美好图景让市民欣喜不已。

  【2005年】

  现象:6月,连续3日大雨,市政园林服务热线共接到“水浸街”投诉110个。

  措施:广州市计划投入1000万元资金实施26项“水浸街”排水改造工程,重点解决旧城区“水浸街”黑点。8月,机场路黄石立交与广园路交接处路段排水改造工程启动,另外列入改造重点的还有中山大道员村立交、区庄立交桥底层等处。中山八路南岸路口、工业大道荔福路口、工业大道昌岗立交桥底、新港西路等处的排水改造工程此前已完成。

  据了解,2004—2005年,广州累计完成“水浸街”改造项目40宗,其中市管29宗,区管11宗。

  【2007年】

  现象:5月,豪雨轮番袭击羊城,广州多条主干道大面积水浸,南华东路、西华路、站前路、共和路等街道屡次遭遇水浸。

  措施:市建委表示,每年将投入2000万元,累计到2009年共投入1.5亿元,全面解决全市73项水浸街改造项目。

  根据计划,当年将开展车陂路等15项水浸街改造工程,2008年开展天河区元岗路等约28项水浸街改造工程,2009年开展华林街文昌南路龙珠中等约30项水浸街改造工程。

  【2008年】

  现象:5月底以来,暴雨连连,城区出现大面积水浸街,部分地区发生山体滑坡。

  措施:广州市水务部门表示,今年广州将推进37项城区排水设施改造工程,其中继续实施官溪西路、艺苑路至新港中路等排水改造工程。另外,今年要将全面推开河涌整治工作。

  探因

  “天地人”皆为因

  一直都在整治,为何年年仍有水浸?对此,市水务部门和相关专家分析指出了广州水浸街的几大原因。

  近期降雨太多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雨量充足,当暴雨强度超过了排水设施的设计设防标准时,就会在一些低洼地形成积水。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州累计的降雨量已经达到1075毫米,超过多年平均降雨量的1032毫米。在5月28日到6月15日的19天内,持续的强降雨天气已令7个区县的15个乡镇受灾。

  另一方面,广州作为沿海城市,整体海拔较低,一旦遇到流域性降水,自然就成了排水泄洪的一个出路。

  珠江潮水顶托

  由于广州城市整体海拔较低,城市排水系统直接受到珠江涨潮的影响。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陆少鸣表示,“如果强降雨时恰逢珠江水位处于涨潮期,就容易发生水浸。”在此双重影响下,人工湖收集到的雨水不能及时排走,甚至还通过河涌反顶形成水浸。

  据了解,天河岗顶就属这种情况,东有猎德涌、西有沙河涌、南近珠江,其中猎德涌和沙河涌在上游都有数十米宽的河面,但到了天河一段变得不足10米,上游河水流经这里,便推高水位,一旦高过排水口则会形成倒灌。

  排水管设计标准低

  专家分析说,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管网不合理、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排水泵站功率不足等是导致水浸街的主要原因。水务部门也表示,目前城区确实有为数不少的排水管道的设计标准较低,难以满足现在的排水要求,尤以城乡接合部、城中村情况较突出。

  据了解,广州地区排水设施设计沿用前苏联的模式,称为“下水管网”,与西方的“下水道”不同。纽约、巴黎、伦敦等西方大都市,百年前下水道规划已经超过我国,其规模几乎可在里面撑船,标准多为50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而广州老城区的排水管道的设计标准为1—2年一遇、新城区3年一遇,难以适应广州多雨的特点。

  乱扔垃圾造成淤塞

  市政部门有关人士表示,维修队在排水清淤过程中发现,市民平时不注意爱护排水管网,乱扔垃圾,是造成管网堵塞的原因之一。特别是有些商家用猪油炒菜,油污排入下水道后,凝结在管道内,容易造成下水道堵塞。例如岗顶一带人流量大,居民多,沿路排水口经常被生活垃圾堵塞。“水浸案例中,因垃圾等障碍物阻塞排水通道造成的占了三成多。”

  野蛮施工破坏管道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排水系统改造也提出挑战,广州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铁、快捷路等工程建设要临时改动原有的排水管道,河涌改造工程埋设管道也会使河道变窄,造成施工路段排水不畅。陆少鸣说,城市基础设施例如公路、地铁等建好了,就很难改变,导致排水管道扩容难度很大。

  另外,野蛮施工破坏排水系统也是导致水浸街的一个原因,有的施工单位随意将泥浆水、水泥油直接排入市政管渠;有的破坏了原有排水系统,没有及时修复;有的遗留未完的排水工程;有的不注意将排水设施及时迁改等,造成水浸。

  雨污混流导致“梗阻”

  造成城市下水道“肠梗塞”的一大元凶就是雨污不分流。据了解,目前广州有许多管道雨污不分流,狭窄的管道一旦下大雨就承受不了排水功能,通过排水口涌出地面,造成大面积水浸。特别是在老城区一些地段,雨污合流,加之管道老化,雨水把泥沙冲入管道内,管道承受不了,频频“罢工”。

  策略

  解决水浸重在“疏”

  据了解,广州将采取标本兼治的方式,逐一解决“水浸街”问题。临时措施包括加大路面巡查,及时清淤排水;清理阻水构筑物;加大抽水泵的功率等。而长期措施包括河涌改造、管道扩容、雨污分流改造等。分析人士指出,羊城要解决“水浸街”问题,重在一个“疏”字,“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水浸街’问题终能获得解决。”

  排水管道扩容

  目前,广州正在逐步推进排水管道的改造,事实证明,部分老城区通过管道改造后,水浸街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

  专家也表示,解决水浸街最彻底的办法,就是重新改造下水管道,但这一工程量实在太大,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陆少鸣表示,广州作为大都市,人多车多,基础设施例如公路、地铁等建好后,要想再改变地下的管道结构,难度特别大。例如天河一带,地下地铁线网密布,导致排水管道扩容难度很大。

  河涌拓宽清淤

  目前广州的部分河段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在个别节点断面忽然变窄,导致暴雨时排洪不畅,出现漫堤。如中山一立交和天河立交,排水系统依赖沙河涌,但由于沙河涌上游宽达40米,至此路段突然减至10米左右,致使泄洪不及引发水浸。还比如,在6月2日的暴雨中,由于乌涌西北支流出现漫堤,导致广本黄埔厂区出现严重内涝。对此,相关部门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拓宽河道,将这一河段从15米拓宽到25米。

  第二,河涌积淤也会加剧水浸,例如几年前流花地区常现“水浸街”,就是因为流花湖湖底多年积淤以及司马涌藏污太多。

  加大泵量清除障碍

  专家表示,在提升城市排水能力方面,一个能迅速见效的措施就是加大抽水泵的功率,加大排水的强度和速度。

  另外,水务局负责人表示,部分河涌如乌涌、猎德涌上下游有大量阻水建筑物如桥梁、管线等,对排涝产生影响,今后将逐步拆除。拆除之前将与相关部门协调好,并做足准备措施,不会影响市民通行。

  雨污分流改造

  广州正在逐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届时,生活污水将通过污水管道直接进入污水治理厂,雨水则通过雨水管道进入河涌。在新建小区和新区内实施雨污分流比较容易,在铺设管道时直接铺设不同的管道即可,但老城区的管道已经铺好,要改变比较困难,目前只能结合老城区的改造来做。

  对于天河岗顶这个水浸黑点,市水务部门提出了对猎德涌一带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实行雨污分流的措施,相关负责人承诺:“年内解决岗顶水浸”。

  严惩野蛮施工

  近年来,野蛮施工破坏城市排水系统的案例屡有发生,这一情况在新城区尤为常见。对此,市水务部门表示,将积极做好与重点工程施工的协调工作,督促建设单位做好排水迁改工作,对肆意破坏或损坏市政设施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罚。

  创意

  数字市政破解地下“迷宫”

  水浸街难以治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量的管线埋在地底,形如迷宫,维护与改造颇费周章,因此常常出现“拉链路”、“水浸街”、“路烂凼”等严重影响市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问题。对此,广州市市政园林局近几年提出建设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载体的“数字市政”,通过整合城市基础市政设施信息资源,力求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精准管理、动态监控和高效维护,至去年已建成五大子系统。

  实践证明,“数字市政”可解决一系列市政设施的管理难题,初步展现了其在市政公用管理服务方面的巨大潜能。它是破解“迷宫”的“透视镜”,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和现场勘测相结合的方式,“数字市政”信息库已完成存储相当规模的市政设施“数字档案”,为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的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资料。假如地下管线发生紧急情况,应急方案可以很快制定出来。其次,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更准确地掌握路桥、管线、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和养护状况,提高运行效能。另外,它还是市政应急抢险的“分析师”。在发生紧急事故时,通过“数字市政”平台,可以快速地查阅、分析相关信息,而平台本身又可自动生成相应的调度处置辅助决策方案,为各类抢险赢得宝贵时间。

  建言

  雨水收集“一举多得”

  陆少鸣表示,水浸街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它与历史遗留问题、城市发展、地理区位等都有关系,所以治理起来难度很大。他表示,除了改造管道、增设排水泵等措施,广州还可以借鉴西方城市雨水调节的经验,通过城市湿地、池塘等布局,大大缓解暴雨时的径流强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州的水泥路越来越多,可吸水的绿地越来越少,大量雨水只能通过下水管网排放。对此,陆少鸣表示,广州应积极建设雨水收集系统,例如在每个小区建设蓄水池。雨量大到形成积水时,地下管道会将雨水引入小区地下的蓄水池中。“可别小看了蓄水池,积少成多就非同小可了”,这不仅增加了水资源,同时,由于雨水被留住或回渗地下,减少了排水量,也可帮助解决“水浸街”问题。2008年06月18日02:40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  

“水浸街”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资料图片


  年年治理年年水浸,是天气太坏,还是漏洞太多?

  透视羊城“水浸街困局”

  5月26日中午,一场瓢泼大雨突袭羊城,广汕路、员村、岗顶、广州大道等多处主干道出现水浸,道路交通一度受阻;6月2日晚到3日早晨,广州市区遭受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袭击,市区共出现54处水浸街,比较严重的有4处,广本黄埔厂区严重内涝,工厂停产。

  6月15日下午,暴雨突来,市区又出现多处水浸,解放北、岗顶等主干道以及怡乐路等旁支路段,无一幸免,水深处接近1米,傍晚城市交通一度瘫痪。

  ……

  这是近期广州进入汛期以来的部分水浸案例,如果把视线拉长,我们会发现,“水浸街”似乎成了这座城市每年的“必修课”。

  “落雨大,水浸街”,市民头疼,政府同样牵挂,近年来,对这一城市顽疾的治理从未停歇。水浸街问题也早已纳入广州民生工程。去年5月通过的“惠民66条”就提出,到2009年底基本缓解中心城区“水浸街”问题。这是政府对民众的一个承诺。

  但最近连番豪雨引发的大面积水浸,表明广州离彻底解决这一难题还有很长距离。尤其是一些水浸黑点:如天河岗顶,虽经过多次整治,但每逢大雨仍“水漫金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老城区黑点照常水浸外,新城区、内环路也患有此“疾”。

  对此,不免让人生疑:为何年年治理年年水浸?是我们的技术手段跟不上天气变化,还是广州的治理力度不够?全市还有多少黑点未改造完?“水浸街”究竟要多久才能彻底缓解……

  部分水浸易发点

  天河立交

  广州大道北怡新花园路段

  内环先烈路出口

  濂泉路口

  客村立交

  天源路华南植物园路段

  大观路

  广园路五山路段

  中山大道华师大附中路段

  岗顶

  科韵路与中山大道、黄埔大道相交的隧道口

  东圃大马路

  广汕路

  车陂路

  龙口西路口

  回顾

  一座城市与水浸的战斗

  为了从宏观层面来审视广州“水浸街”的情况,记者特意选取了近几年来一些片段,将其串连起来,我们可以看出这座城市与“水患”斗争的努力和轨迹。

  【2002年】

  现象:7月,一场大雨,中山一立交、法政路、流花地区、火车站“水漫金山”。

  措施:相关部门表示“将制定一个解决该处水浸的永久方案。流花地区的水浸街问题,主要是流花湖湖底多年积淤以及司马涌藏污太多,年内将对流花湖进行清淤,还将在司马涌截污工程完成后进行清涌。至于火车站等地区的水浸现象,是排水设施受到损坏和收水口不足,已与有关单位协调解决。”

  【2004年】

  现象:5月,一场暴雨,中山大道华师大门口周边、天河路龙口西路段、中山一立交桥底等水浸分别由20多厘米至70厘米,多处交通受阻。

  措施:市政部门争取在雨季前消灭25个水浸黑点,沙河涌分洪道也开始建设。有关部门摸查出容易发生“水浸街”地方和路段共73处,计划分3年对城区水浸点路段进行改造,解决城区“水浸街”难题。当年就投入1000万元实施25项工程,次年计划完成20项。“3年后,落雨大将不再‘水浸街’”的美好图景让市民欣喜不已。

  【2005年】

  现象:6月,连续3日大雨,市政园林服务热线共接到“水浸街”投诉110个。

  措施:广州市计划投入1000万元资金实施26项“水浸街”排水改造工程,重点解决旧城区“水浸街”黑点。8月,机场路黄石立交与广园路交接处路段排水改造工程启动,另外列入改造重点的还有中山大道员村立交、区庄立交桥底层等处。中山八路南岸路口、工业大道荔福路口、工业大道昌岗立交桥底、新港西路等处的排水改造工程此前已完成。

  据了解,2004—2005年,广州累计完成“水浸街”改造项目40宗,其中市管29宗,区管11宗。

  【2007年】

  现象:5月,豪雨轮番袭击羊城,广州多条主干道大面积水浸,南华东路、西华路、站前路、共和路等街道屡次遭遇水浸。

  措施:市建委表示,每年将投入2000万元,累计到2009年共投入1.5亿元,全面解决全市73项水浸街改造项目。

  根据计划,当年将开展车陂路等15项水浸街改造工程,2008年开展天河区元岗路等约28项水浸街改造工程,2009年开展华林街文昌南路龙珠中等约30项水浸街改造工程。

  【2008年】

  现象:5月底以来,暴雨连连,城区出现大面积水浸街,部分地区发生山体滑坡。

  措施:广州市水务部门表示,今年广州将推进37项城区排水设施改造工程,其中继续实施官溪西路、艺苑路至新港中路等排水改造工程。另外,今年要将全面推开河涌整治工作。

  探因

  “天地人”皆为因

  一直都在整治,为何年年仍有水浸?对此,市水务部门和相关专家分析指出了广州水浸街的几大原因。

  近期降雨太多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雨量充足,当暴雨强度超过了排水设施的设计设防标准时,就会在一些低洼地形成积水。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广州累计的降雨量已经达到1075毫米,超过多年平均降雨量的1032毫米。在5月28日到6月15日的19天内,持续的强降雨天气已令7个区县的15个乡镇受灾。

  另一方面,广州作为沿海城市,整体海拔较低,一旦遇到流域性降水,自然就成了排水泄洪的一个出路。

  珠江潮水顶托

  由于广州城市整体海拔较低,城市排水系统直接受到珠江涨潮的影响。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陆少鸣表示,“如果强降雨时恰逢珠江水位处于涨潮期,就容易发生水浸。”在此双重影响下,人工湖收集到的雨水不能及时排走,甚至还通过河涌反顶形成水浸。

  据了解,天河岗顶就属这种情况,东有猎德涌、西有沙河涌、南近珠江,其中猎德涌和沙河涌在上游都有数十米宽的河面,但到了天河一段变得不足10米,上游河水流经这里,便推高水位,一旦高过排水口则会形成倒灌。

  排水管设计标准低

  专家分析说,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管网不合理、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排水泵站功率不足等是导致水浸街的主要原因。水务部门也表示,目前城区确实有为数不少的排水管道的设计标准较低,难以满足现在的排水要求,尤以城乡接合部、城中村情况较突出。

  据了解,广州地区排水设施设计沿用前苏联的模式,称为“下水管网”,与西方的“下水道”不同。纽约、巴黎、伦敦等西方大都市,百年前下水道规划已经超过我国,其规模几乎可在里面撑船,标准多为50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而广州老城区的排水管道的设计标准为1—2年一遇、新城区3年一遇,难以适应广州多雨的特点。

  乱扔垃圾造成淤塞

  市政部门有关人士表示,维修队在排水清淤过程中发现,市民平时不注意爱护排水管网,乱扔垃圾,是造成管网堵塞的原因之一。特别是有些商家用猪油炒菜,油污排入下水道后,凝结在管道内,容易造成下水道堵塞。例如岗顶一带人流量大,居民多,沿路排水口经常被生活垃圾堵塞。“水浸案例中,因垃圾等障碍物阻塞排水通道造成的占了三成多。”

  野蛮施工破坏管道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排水系统改造也提出挑战,广州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铁、快捷路等工程建设要临时改动原有的排水管道,河涌改造工程埋设管道也会使河道变窄,造成施工路段排水不畅。陆少鸣说,城市基础设施例如公路、地铁等建好了,就很难改变,导致排水管道扩容难度很大。

  另外,野蛮施工破坏排水系统也是导致水浸街的一个原因,有的施工单位随意将泥浆水、水泥油直接排入市政管渠;有的破坏了原有排水系统,没有及时修复;有的遗留未完的排水工程;有的不注意将排水设施及时迁改等,造成水浸。

  雨污混流导致“梗阻”

  造成城市下水道“肠梗塞”的一大元凶就是雨污不分流。据了解,目前广州有许多管道雨污不分流,狭窄的管道一旦下大雨就承受不了排水功能,通过排水口涌出地面,造成大面积水浸。特别是在老城区一些地段,雨污合流,加之管道老化,雨水把泥沙冲入管道内,管道承受不了,频频“罢工”。

  策略

  解决水浸重在“疏”

  据了解,广州将采取标本兼治的方式,逐一解决“水浸街”问题。临时措施包括加大路面巡查,及时清淤排水;清理阻水构筑物;加大抽水泵的功率等。而长期措施包括河涌改造、管道扩容、雨污分流改造等。分析人士指出,羊城要解决“水浸街”问题,重在一个“疏”字,“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水浸街’问题终能获得解决。”

  排水管道扩容

  目前,广州正在逐步推进排水管道的改造,事实证明,部分老城区通过管道改造后,水浸街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

  专家也表示,解决水浸街最彻底的办法,就是重新改造下水管道,但这一工程量实在太大,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陆少鸣表示,广州作为大都市,人多车多,基础设施例如公路、地铁等建好后,要想再改变地下的管道结构,难度特别大。例如天河一带,地下地铁线网密布,导致排水管道扩容难度很大。

  河涌拓宽清淤

  目前广州的部分河段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在个别节点断面忽然变窄,导致暴雨时排洪不畅,出现漫堤。如中山一立交和天河立交,排水系统依赖沙河涌,但由于沙河涌上游宽达40米,至此路段突然减至10米左右,致使泄洪不及引发水浸。还比如,在6月2日的暴雨中,由于乌涌西北支流出现漫堤,导致广本黄埔厂区出现严重内涝。对此,相关部门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拓宽河道,将这一河段从15米拓宽到25米。

  第二,河涌积淤也会加剧水浸,例如几年前流花地区常现“水浸街”,就是因为流花湖湖底多年积淤以及司马涌藏污太多。

  加大泵量清除障碍

  专家表示,在提升城市排水能力方面,一个能迅速见效的措施就是加大抽水泵的功率,加大排水的强度和速度。

  另外,水务局负责人表示,部分河涌如乌涌、猎德涌上下游有大量阻水建筑物如桥梁、管线等,对排涝产生影响,今后将逐步拆除。拆除之前将与相关部门协调好,并做足准备措施,不会影响市民通行。

  雨污分流改造

  广州正在逐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届时,生活污水将通过污水管道直接进入污水治理厂,雨水则通过雨水管道进入河涌。在新建小区和新区内实施雨污分流比较容易,在铺设管道时直接铺设不同的管道即可,但老城区的管道已经铺好,要改变比较困难,目前只能结合老城区的改造来做。

  对于天河岗顶这个水浸黑点,市水务部门提出了对猎德涌一带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实行雨污分流的措施,相关负责人承诺:“年内解决岗顶水浸”。

  严惩野蛮施工

  近年来,野蛮施工破坏城市排水系统的案例屡有发生,这一情况在新城区尤为常见。对此,市水务部门表示,将积极做好与重点工程施工的协调工作,督促建设单位做好排水迁改工作,对肆意破坏或损坏市政设施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罚。

  创意

  数字市政破解地下“迷宫”

  水浸街难以治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量的管线埋在地底,形如迷宫,维护与改造颇费周章,因此常常出现“拉链路”、“水浸街”、“路烂凼”等严重影响市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问题。对此,广州市市政园林局近几年提出建设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载体的“数字市政”,通过整合城市基础市政设施信息资源,力求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精准管理、动态监控和高效维护,至去年已建成五大子系统。

  实践证明,“数字市政”可解决一系列市政设施的管理难题,初步展现了其在市政公用管理服务方面的巨大潜能。它是破解“迷宫”的“透视镜”,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和现场勘测相结合的方式,“数字市政”信息库已完成存储相当规模的市政设施“数字档案”,为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的规划、设计、管理和维护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资料。假如地下管线发生紧急情况,应急方案可以很快制定出来。其次,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更准确地掌握路桥、管线、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和养护状况,提高运行效能。另外,它还是市政应急抢险的“分析师”。在发生紧急事故时,通过“数字市政”平台,可以快速地查阅、分析相关信息,而平台本身又可自动生成相应的调度处置辅助决策方案,为各类抢险赢得宝贵时间。

  建言

  雨水收集“一举多得”

  陆少鸣表示,水浸街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它与历史遗留问题、城市发展、地理区位等都有关系,所以治理起来难度很大。他表示,除了改造管道、增设排水泵等措施,广州还可以借鉴西方城市雨水调节的经验,通过城市湿地、池塘等布局,大大缓解暴雨时的径流强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州的水泥路越来越多,可吸水的绿地越来越少,大量雨水只能通过下水管网排放。对此,陆少鸣表示,广州应积极建设雨水收集系统,例如在每个小区建设蓄水池。雨量大到形成积水时,地下管道会将雨水引入小区地下的蓄水池中。“可别小看了蓄水池,积少成多就非同小可了”,这不仅增加了水资源,同时,由于雨水被留住或回渗地下,减少了排水量,也可帮助解决“水浸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