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空军学者:传统意义世界大战将不再发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7:13:12
未来再也不会发生像一战、二战那样的世界大战。图为美军沙漠盾牌行动中M1A1主战坦克群

未来局部战争发生几率将远远高于世界性大战

解放军远程火箭炮部队齐射

  
编者按,“未来再也不会发生像一战、二战那样的世界大战”——现在我空军工作的余爱水博士在《军事与经济互动论》艺术中,对未来战争作出这样的判断和解读。作者认为世界大战是机械化战争的特殊产物,冷热兵器时代打不了世界大战,信息化战争时代可以用先进武器在较短时间和局部范围达成战略战役企图,因而也不会发生世界大战,即使个别国家冒险使用核武器,也不会导致世界大战的发生,但是,局部战争的危险会有所增大。环球网继续独家连载《军事与经济互动论》中的精彩章节,读者可以从书中体会当代中国军人看待国家安全战略的独特视角。
  
〖作者简介〗 余爱水,1955年6月生,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战略学者。现在空军某部工作。所著《军事与经济互动论》获首届全军政治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
  
当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由此带来的新军事革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运用于军事领域,“非正规作战”(Unconventional Operation)纳入战争,非致命武器(Nonlethal Weapons)走上战场,导致战争演变得空前惨烈,战争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大、深刻的变化。
  
可以预言:传统意义的世界大战再也不会发生了。这是因为,世界大战爆发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必然性,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世界社会发展出现了帝国主义,这些国家统治集团具有扩充领土、掠夺财富的天然本性,他们具有相互对抗的经济、军事能力,在侵略扩张过程中出现了瓜分殖民地不均等重大矛盾冲突,当时科技发展又处在早期工业化时代的水平状态,最终必然导致世界大战的发生;偶然性,是指世界历史运动总的趋势是不断消除发生世界大战因素的,世界范围内的反战力量、和平力量逐步上升、日益强大,由于战争内在规律的作用,世界大战发生概率极低,低到微乎其微的程度。现在以至未来,我们面临的是信息化战争,这与以往的战争显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和概念。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世界大战是机械化战争时代的特殊产物。此前的很长历史时期可能存在爆发世界大战的某些因素,但由于任何国家和集团都不具备发动世界大战的能力,那时武器装备还未发展到足以在世界范围大规模作战的水平;人类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遏制世界大战的因素空前增长,特别是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带来的远程、精确作战能力,使得霸权主义(侵略者)无需通过大规模、持久性的世界大战即可达成其战略企图。由此可见,冷热兵器时代和信息化战争时代都不可能发生类似一战、二战那样的世界大战,即使发生核战也不会导致那样的世界大战。世界大战的历史将一去不再复返。
  
但是,这并不等于战争危险消除了,相反地,局部战争将频频发生,其危害也相当大。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讲,局部战争与世界大战相比,战争准备没有根本性区别,战争带给它的牺牲、代价和灾难将是同样的巨大和深重。如果信息化战争得不到正确运用,它对社会的危害将是难以估量的,人类历史上任何形态的战争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由于新型武器的效能不断增强,战争的破坏性越来越突出。且不说一旦爆发核战争将使人类面临灭绝的危险,即便是不加限制地使用常规武器,其造成的破坏也是十分惊人的。在现代高技术的推动下,一些常规武器已具备与小型核武器相当的杀伤破坏效应,如部分精确制导武器、高爆子母弹药、燃料空气弹、生物和化学武器等。现代局部战争反复向世人展示了其巨大的破坏性:一枚导弹击沉一艘现代化战舰,一颗炸弹毁掉一座坚固的高层建筑,一场战争使一国或几国千疮百孔、几近崩溃。冷战期间爆发的局部战争,造成了2000多万人的死亡,家园被毁、流离失所的人数更是不计其数。以往人们总是用会不会打世界大战来判断国家的安全度,如果今天仍然抱着这种观念,那将是极为有害的。
  
那么,为什么世界大战不再发生而局部战争却连绵不断?具体地讲,主要因为:
  
(一)战争历史演进使然
  
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空前浩劫使人们刻骨铭心,具有巨大毁灭性后果的核武器的降生使世人不寒而栗。战后,世界大战成为判断、区分战争规模和性质及安全形势的参照物,进而成为各国战争准备的主要依据。然而,世界总是发展变化的,战争也是如此。普鲁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认为,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战争,战争受时代条件的影响,战争是发展的,人们对战争理论及战争概念的认识也是发展的,根据不同时代特点和不同时代的战争与实践,深刻认识战争概念,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纵观人类历史,战争威胁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据瑞士计算中心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的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了14513次战争,平均每年3次,因战争死亡的人数达36.4亿。这期间只有292年没有战争 。据史书记载,仅中国春秋战国500年就发生大小战争及军事行动660次。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他的《战争研究》一书中引证了一个不完整的统计,表明从1100年到1938年的838年中,仅欧洲发生的“较大战争”就达4452次。16、17两个世纪,主要欧洲国家约有65%的时间正式处于战争状态,只有35%的时间为和平时期。上述国家在18、l9、20世纪不断对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远征和干涉”,“欧洲主要列强即使是20世纪也有大部分时间处于战争状态”,和平时期也就很少。“一向标榜爱好和平的”美国,在它的“全部历史”中只有20年时间没有动用其陆海军从事作战行动。但从上述世界上爆发的各类战争看,除世人公认的两次世界大战外,其余均可称为局部战争。
  
二战结束后,虽然世界大战没有爆发,但局部战争却此伏彼起、连绵不断。战后初期,美国仍坚持大战思维,积极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并同苏联产生尖锐战略摩擦。但由于军事力量的限制,害怕同苏联打一场全面战争而以冷战对峙。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立即武装干涉,大举侵略朝鲜,引发了战后世界第一场大规模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不敢贸然把战火扩大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朝鲜以外的其他地方。因为,美国要力避与苏联直接相撞,同时又在战场上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抗击。这场战争成了美国实行局部战争的转折点。1951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把朝鲜战争称为“有限战争”。这一理论,对尔后的局部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64年美国国防部《军语及有关术语词典》给“有限战争”下了一个定义:“指规模未达到全面战争、不包括偶发事件的武装冲突,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军队公开进行的交战。”随着越南战争爆发及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和付出的沉重代价,美国进一步加深了对“有限战争”的理论研究。20世纪80年代,美国又提出将战争划分为高强度、中强度、低强度战争的理论,认为中、低强度战争具有“有限战争”的性质,尤其对低强度的“有限战争”理论情有独钟,不断把它运用到实战中。随着“有限战争”实践的发展,其理论的内涵也在扩大。1993年美国陆军《作战纲要》即把“有限战争”定义为“除全面战争以外的武装冲突”。这种“有限战争”实质就是局部战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为了其战略利益,以强凌弱,不断加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控制,对外军事干涉也呈上升趋势,公开和直接对别国进行军事干涉,甚至进行旨在推翻别国政权的大规模的军事侵略。发达国家在推行其价值观的强权政治进程中,除了不断发起“和平演变”攻势并频频得手之外,对一定时期“和平演变”不凑效或进程缓慢的,则采取操纵“军事政变”或实施“军事裂变”的战略策略手法。所谓“军事裂变”,即采取武装干涉以及战争的手段,推翻他国政权,导致该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剧烈、重大变迁,这种进程和结局就是“军事裂变”。自1991年以来,美国以各种借口先后对外军事干涉达40余次,其中对他国进行强力武装干涉就有11次。这包括: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2—1994年的索马里行动;1993年1月对伊拉克的空袭;1994—1995年出兵海地迫使军政府下台;1995年空袭波黑塞族;1996年9月对伊拉克进行导弹袭击;1998年8月对阿富汗和苏丹的导弹袭击;1998年12月实施“沙漠之狐”行动;1999年率领北约军队发动科索沃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等等。在这些局部战争中,多数都带有“军事裂变”的战略企图。

(二)国际战略格局转换所致
  
局部战争根源依然在于霸权主义存在。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历史反复证明,当一个国家立志要超越其他国家,成为不受约束的霸权时,国际上其他的力量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与之相抗衡的力量。现在,国际政治力量多元化的趋势尤为突出。其中,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和印度都是国际政治格局中十分重要的行为者。作为兴起的国际力量,这些国家或国家联合体虽然不会在短期内超越美国,却能缩小同美国实力的差距。他们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遭到体系中的霸权国家的限制或打压。但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些力量会以不同的方式抵抗美国的束缚和压力。这种发展趋势将丰富和完善国际力量的多元性和平衡性,阻止单极霸权的发展。
  
事实上,美国正受到各种力量的牵制,不能在国际上为所欲为,更不能主宰世界。当前,世界多极化进程呈强势发展,美国单极独霸战略受挫。不过,美国仍凭独超实力加紧推行单极战略攻势,对多极化进程构成严重挑战。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又将是一个充满曲折起伏的漫长过程。正如胡 锦 涛同志在2005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 。这是对当前世界战略格局的科学判断和精辟概括。单极与多极的矛盾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朝着非战方向解决,是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
  
查尔斯•库普乾认为,美国的霸权的绝对优势是当前国际格局的重要特征,强调“全球体系的唯一界定因素是实力的分配,不是民主、文化、全球化或者任何其他东西。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单极世界—一个只有一个权力之极的世界。而且,它是美国的单极世界。此时此刻,根本的、无法回避的地缘政治特征是美国的主导优势地位”,“但问题是,美国的单极时刻以及由此而来的全球不稳定不会持久”,“其他力量的崛起、美国的式微,以及美国单边主义式的国际主义,将共同使美国的单极时刻成为昙花一现”。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主要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这种多极化不同于历史上的列强争霸。经过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和一次冷战的殃害,当今的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
  
世界多样化的发展是一个抵制乃至消除世界霸权、强权政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总体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但在抵制和消除世界霸权、强权政治的过程中,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国家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因此,称霸与反霸成为诱发战争的主要矛盾。战后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战略格局由量变到质变而引起政治力量的严重失衡,从而导致战争的频繁爆发。20世纪60年代,世界在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中出现的多极化趋势与“大三角”格局对两极格局产生有力冲击,此间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比较频繁。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向多极化格局转换时期,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非传统安全威胁明显上升,并与传统安全威胁相交织。这一时期成了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多发期。但是,交战双方的最高决策当局和军事统帅都必须充分考量对方的实力、潜力和国际国内舆论以及战争后果,因而十分注意能动地把握整个战争进程和战争强度,严格控制战争的扩大和升级,尤其控制全面战争的爆发。
  
相对稳定的国际战略格局有助于维护和平与安全。自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以来,战后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两极格局被打破,开始向“一超多极”的新格局演变。美国凭借自己的雄厚实力妄图独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的新帝国思维激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之后,世界多数国家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颇为不满,并抱有戒心。在反恐、对朝等重大问题上,各大国的立场也存在很大分歧。俄、法、德等国担心美国单边主义得逞,日本、印度、巴西、德国想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也反映了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交织和较量。应当看到,在新的国际格局形成过程中,各国利益交织,关系复杂,但又与冷战期间“北约”与“华约”两大战略联盟之间存在的尖锐对抗性矛盾有所不同,因而仍能保持相对和平的世界局势。苏东剧变前,在联合国160多个成员国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24个,占全球总领土不到10%,占世界总人口10%稍强,但占世界工业总产值50%以上;而13个社会主义国家占全球总领土的26.2%,全球总人口的32.1%,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近40%。冷战时期,美苏对峙,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没有发展起来。冷战结束后,“华约”、“经互会”消失,世界大部分主要国家均以对美关系为轴心来调整对外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俄美关系的调整。俄美签署削减地区性战略性力量;俄允许美战略力量插入自己传统的战略地盘中亚至高加索一线,撤除在越南金兰湾和古巴的监听站等。从此,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才在全球发展起来,美国仅收获和平红利就达1万多亿美元。从根本上说,美国20世纪长达10年的经济繁荣,主要并不是因为其新经济即信息经济的发展,而是得益于其西化、分化苏东得到的暴利。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霸权主义仍是战争主要根源和安全主要威胁。因此,必须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努力建立广泛的反霸统一战线。
  
(三)世界地缘政治影响
 
从公元前1000年以来,列强的霸权争夺和海外殖民扩张使欧洲成为主战场,造成欧亚大陆边缘地带战争多发。其他大陆上爆发的战争也与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有关。如希腊与波斯在东地中海的争霸、罗马迦太基对西地中海的争霸,近代欧洲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和俄国的一系列争霸战争。1840年后东亚的主要战争多因帝国主义侵略引起,如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国抗战和太平洋战争,等等。
  
冷战时期,美苏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虽然都避免直接军事交锋,但却不遗余力地展开对“中间地带”的渗透和争夺,造成地区冲突和战争接连发生。二战后局部战争主要集中在战略地位重要、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世界中间地带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冷战后则集中在巴尔干和中东等地区。这些地区,战略资源十分丰富,地缘政治十分重要,是霸权主义和地区大国角逐的主要战场。北非、中近东、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中美洲、南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局部战争的高发区。其中,北非、中近东、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等战争高发区位于亚欧大陆南部和东端,形成从直布罗陀海峡经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到朝鲜海峡的局部战争沿海多发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阿尔及利亚反法解放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均位于这条冲突带上。战后,亚、非、拉国家的广大人民纷纷觉醒,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与殖民主义统治的武装斗争和民族解放战争蓬勃展开。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一些热点地区,由于领土资源和民族宗教等历史遗留问题比较突出,矛盾经常激化,加之外部势力插手而战乱频繁。英国学者研究认为,在亚洲和中东爆发的战争持续时间长和造成伤亡大。( [英]戴卫•佩普勒和阿朗•詹金斯:《和平与战争的地理》(The Geography 0f Peace and War),伦敦:巴斯—布莱克威尔出版社1985年版,第25页。)未来再也不会发生像一战、二战那样的世界大战。图为美军沙漠盾牌行动中M1A1主战坦克群
未来局部战争发生几率将远远高于世界性大战
解放军远程火箭炮部队齐射
  
编者按,“未来再也不会发生像一战、二战那样的世界大战”——现在我空军工作的余爱水博士在《军事与经济互动论》艺术中,对未来战争作出这样的判断和解读。作者认为世界大战是机械化战争的特殊产物,冷热兵器时代打不了世界大战,信息化战争时代可以用先进武器在较短时间和局部范围达成战略战役企图,因而也不会发生世界大战,即使个别国家冒险使用核武器,也不会导致世界大战的发生,但是,局部战争的危险会有所增大。环球网继续独家连载《军事与经济互动论》中的精彩章节,读者可以从书中体会当代中国军人看待国家安全战略的独特视角。
  
〖作者简介〗 余爱水,1955年6月生,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战略学者。现在空军某部工作。所著《军事与经济互动论》获首届全军政治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
  
当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由此带来的新军事革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运用于军事领域,“非正规作战”(Unconventional Operation)纳入战争,非致命武器(Nonlethal Weapons)走上战场,导致战争演变得空前惨烈,战争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大、深刻的变化。
  
可以预言:传统意义的世界大战再也不会发生了。这是因为,世界大战爆发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必然性,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世界社会发展出现了帝国主义,这些国家统治集团具有扩充领土、掠夺财富的天然本性,他们具有相互对抗的经济、军事能力,在侵略扩张过程中出现了瓜分殖民地不均等重大矛盾冲突,当时科技发展又处在早期工业化时代的水平状态,最终必然导致世界大战的发生;偶然性,是指世界历史运动总的趋势是不断消除发生世界大战因素的,世界范围内的反战力量、和平力量逐步上升、日益强大,由于战争内在规律的作用,世界大战发生概率极低,低到微乎其微的程度。现在以至未来,我们面临的是信息化战争,这与以往的战争显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和概念。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世界大战是机械化战争时代的特殊产物。此前的很长历史时期可能存在爆发世界大战的某些因素,但由于任何国家和集团都不具备发动世界大战的能力,那时武器装备还未发展到足以在世界范围大规模作战的水平;人类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遏制世界大战的因素空前增长,特别是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带来的远程、精确作战能力,使得霸权主义(侵略者)无需通过大规模、持久性的世界大战即可达成其战略企图。由此可见,冷热兵器时代和信息化战争时代都不可能发生类似一战、二战那样的世界大战,即使发生核战也不会导致那样的世界大战。世界大战的历史将一去不再复返。
  
但是,这并不等于战争危险消除了,相反地,局部战争将频频发生,其危害也相当大。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讲,局部战争与世界大战相比,战争准备没有根本性区别,战争带给它的牺牲、代价和灾难将是同样的巨大和深重。如果信息化战争得不到正确运用,它对社会的危害将是难以估量的,人类历史上任何形态的战争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由于新型武器的效能不断增强,战争的破坏性越来越突出。且不说一旦爆发核战争将使人类面临灭绝的危险,即便是不加限制地使用常规武器,其造成的破坏也是十分惊人的。在现代高技术的推动下,一些常规武器已具备与小型核武器相当的杀伤破坏效应,如部分精确制导武器、高爆子母弹药、燃料空气弹、生物和化学武器等。现代局部战争反复向世人展示了其巨大的破坏性:一枚导弹击沉一艘现代化战舰,一颗炸弹毁掉一座坚固的高层建筑,一场战争使一国或几国千疮百孔、几近崩溃。冷战期间爆发的局部战争,造成了2000多万人的死亡,家园被毁、流离失所的人数更是不计其数。以往人们总是用会不会打世界大战来判断国家的安全度,如果今天仍然抱着这种观念,那将是极为有害的。
  
那么,为什么世界大战不再发生而局部战争却连绵不断?具体地讲,主要因为:
  
(一)战争历史演进使然
  
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空前浩劫使人们刻骨铭心,具有巨大毁灭性后果的核武器的降生使世人不寒而栗。战后,世界大战成为判断、区分战争规模和性质及安全形势的参照物,进而成为各国战争准备的主要依据。然而,世界总是发展变化的,战争也是如此。普鲁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认为,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战争,战争受时代条件的影响,战争是发展的,人们对战争理论及战争概念的认识也是发展的,根据不同时代特点和不同时代的战争与实践,深刻认识战争概念,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纵观人类历史,战争威胁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据瑞士计算中心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的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了14513次战争,平均每年3次,因战争死亡的人数达36.4亿。这期间只有292年没有战争 。据史书记载,仅中国春秋战国500年就发生大小战争及军事行动660次。美国学者昆西•赖特在他的《战争研究》一书中引证了一个不完整的统计,表明从1100年到1938年的838年中,仅欧洲发生的“较大战争”就达4452次。16、17两个世纪,主要欧洲国家约有65%的时间正式处于战争状态,只有35%的时间为和平时期。上述国家在18、l9、20世纪不断对美洲、非洲和亚洲进行“殖民远征和干涉”,“欧洲主要列强即使是20世纪也有大部分时间处于战争状态”,和平时期也就很少。“一向标榜爱好和平的”美国,在它的“全部历史”中只有20年时间没有动用其陆海军从事作战行动。但从上述世界上爆发的各类战争看,除世人公认的两次世界大战外,其余均可称为局部战争。
  
二战结束后,虽然世界大战没有爆发,但局部战争却此伏彼起、连绵不断。战后初期,美国仍坚持大战思维,积极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并同苏联产生尖锐战略摩擦。但由于军事力量的限制,害怕同苏联打一场全面战争而以冷战对峙。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立即武装干涉,大举侵略朝鲜,引发了战后世界第一场大规模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不敢贸然把战火扩大到包括中国在内的朝鲜以外的其他地方。因为,美国要力避与苏联直接相撞,同时又在战场上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抗击。这场战争成了美国实行局部战争的转折点。1951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把朝鲜战争称为“有限战争”。这一理论,对尔后的局部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64年美国国防部《军语及有关术语词典》给“有限战争”下了一个定义:“指规模未达到全面战争、不包括偶发事件的武装冲突,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军队公开进行的交战。”随着越南战争爆发及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和付出的沉重代价,美国进一步加深了对“有限战争”的理论研究。20世纪80年代,美国又提出将战争划分为高强度、中强度、低强度战争的理论,认为中、低强度战争具有“有限战争”的性质,尤其对低强度的“有限战争”理论情有独钟,不断把它运用到实战中。随着“有限战争”实践的发展,其理论的内涵也在扩大。1993年美国陆军《作战纲要》即把“有限战争”定义为“除全面战争以外的武装冲突”。这种“有限战争”实质就是局部战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为了其战略利益,以强凌弱,不断加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控制,对外军事干涉也呈上升趋势,公开和直接对别国进行军事干涉,甚至进行旨在推翻别国政权的大规模的军事侵略。发达国家在推行其价值观的强权政治进程中,除了不断发起“和平演变”攻势并频频得手之外,对一定时期“和平演变”不凑效或进程缓慢的,则采取操纵“军事政变”或实施“军事裂变”的战略策略手法。所谓“军事裂变”,即采取武装干涉以及战争的手段,推翻他国政权,导致该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剧烈、重大变迁,这种进程和结局就是“军事裂变”。自1991年以来,美国以各种借口先后对外军事干涉达40余次,其中对他国进行强力武装干涉就有11次。这包括: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2—1994年的索马里行动;1993年1月对伊拉克的空袭;1994—1995年出兵海地迫使军政府下台;1995年空袭波黑塞族;1996年9月对伊拉克进行导弹袭击;1998年8月对阿富汗和苏丹的导弹袭击;1998年12月实施“沙漠之狐”行动;1999年率领北约军队发动科索沃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伊拉克战争,等等。在这些局部战争中,多数都带有“军事裂变”的战略企图。

(二)国际战略格局转换所致
  
局部战争根源依然在于霸权主义存在。冷战结束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历史反复证明,当一个国家立志要超越其他国家,成为不受约束的霸权时,国际上其他的力量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与之相抗衡的力量。现在,国际政治力量多元化的趋势尤为突出。其中,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和印度都是国际政治格局中十分重要的行为者。作为兴起的国际力量,这些国家或国家联合体虽然不会在短期内超越美国,却能缩小同美国实力的差距。他们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遭到体系中的霸权国家的限制或打压。但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些力量会以不同的方式抵抗美国的束缚和压力。这种发展趋势将丰富和完善国际力量的多元性和平衡性,阻止单极霸权的发展。
  
事实上,美国正受到各种力量的牵制,不能在国际上为所欲为,更不能主宰世界。当前,世界多极化进程呈强势发展,美国单极独霸战略受挫。不过,美国仍凭独超实力加紧推行单极战略攻势,对多极化进程构成严重挑战。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又将是一个充满曲折起伏的漫长过程。正如胡 锦 涛同志在2005年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 。这是对当前世界战略格局的科学判断和精辟概括。单极与多极的矛盾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朝着非战方向解决,是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
  
查尔斯•库普乾认为,美国的霸权的绝对优势是当前国际格局的重要特征,强调“全球体系的唯一界定因素是实力的分配,不是民主、文化、全球化或者任何其他东西。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单极世界—一个只有一个权力之极的世界。而且,它是美国的单极世界。此时此刻,根本的、无法回避的地缘政治特征是美国的主导优势地位”,“但问题是,美国的单极时刻以及由此而来的全球不稳定不会持久”,“其他力量的崛起、美国的式微,以及美国单边主义式的国际主义,将共同使美国的单极时刻成为昙花一现”。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主要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这种多极化不同于历史上的列强争霸。经过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和一次冷战的殃害,当今的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是时代的进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
  
世界多样化的发展是一个抵制乃至消除世界霸权、强权政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从总体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但在抵制和消除世界霸权、强权政治的过程中,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国家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因此,称霸与反霸成为诱发战争的主要矛盾。战后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战略格局由量变到质变而引起政治力量的严重失衡,从而导致战争的频繁爆发。20世纪60年代,世界在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中出现的多极化趋势与“大三角”格局对两极格局产生有力冲击,此间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比较频繁。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向多极化格局转换时期,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非传统安全威胁明显上升,并与传统安全威胁相交织。这一时期成了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多发期。但是,交战双方的最高决策当局和军事统帅都必须充分考量对方的实力、潜力和国际国内舆论以及战争后果,因而十分注意能动地把握整个战争进程和战争强度,严格控制战争的扩大和升级,尤其控制全面战争的爆发。
  
相对稳定的国际战略格局有助于维护和平与安全。自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以来,战后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两极格局被打破,开始向“一超多极”的新格局演变。美国凭借自己的雄厚实力妄图独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的新帝国思维激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之后,世界多数国家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颇为不满,并抱有戒心。在反恐、对朝等重大问题上,各大国的立场也存在很大分歧。俄、法、德等国担心美国单边主义得逞,日本、印度、巴西、德国想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也反映了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交织和较量。应当看到,在新的国际格局形成过程中,各国利益交织,关系复杂,但又与冷战期间“北约”与“华约”两大战略联盟之间存在的尖锐对抗性矛盾有所不同,因而仍能保持相对和平的世界局势。苏东剧变前,在联合国160多个成员国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24个,占全球总领土不到10%,占世界总人口10%稍强,但占世界工业总产值50%以上;而13个社会主义国家占全球总领土的26.2%,全球总人口的32.1%,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近40%。冷战时期,美苏对峙,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没有发展起来。冷战结束后,“华约”、“经互会”消失,世界大部分主要国家均以对美关系为轴心来调整对外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俄美关系的调整。俄美签署削减地区性战略性力量;俄允许美战略力量插入自己传统的战略地盘中亚至高加索一线,撤除在越南金兰湾和古巴的监听站等。从此,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才在全球发展起来,美国仅收获和平红利就达1万多亿美元。从根本上说,美国20世纪长达10年的经济繁荣,主要并不是因为其新经济即信息经济的发展,而是得益于其西化、分化苏东得到的暴利。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霸权主义仍是战争主要根源和安全主要威胁。因此,必须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努力建立广泛的反霸统一战线。
  
(三)世界地缘政治影响
 
从公元前1000年以来,列强的霸权争夺和海外殖民扩张使欧洲成为主战场,造成欧亚大陆边缘地带战争多发。其他大陆上爆发的战争也与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有关。如希腊与波斯在东地中海的争霸、罗马迦太基对西地中海的争霸,近代欧洲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和俄国的一系列争霸战争。1840年后东亚的主要战争多因帝国主义侵略引起,如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国抗战和太平洋战争,等等。
  
冷战时期,美苏在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虽然都避免直接军事交锋,但却不遗余力地展开对“中间地带”的渗透和争夺,造成地区冲突和战争接连发生。二战后局部战争主要集中在战略地位重要、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世界中间地带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冷战后则集中在巴尔干和中东等地区。这些地区,战略资源十分丰富,地缘政治十分重要,是霸权主义和地区大国角逐的主要战场。北非、中近东、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中美洲、南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是局部战争的高发区。其中,北非、中近东、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等战争高发区位于亚欧大陆南部和东端,形成从直布罗陀海峡经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到朝鲜海峡的局部战争沿海多发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阿尔及利亚反法解放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均位于这条冲突带上。战后,亚、非、拉国家的广大人民纷纷觉醒,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与殖民主义统治的武装斗争和民族解放战争蓬勃展开。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一些热点地区,由于领土资源和民族宗教等历史遗留问题比较突出,矛盾经常激化,加之外部势力插手而战乱频繁。英国学者研究认为,在亚洲和中东爆发的战争持续时间长和造成伤亡大。( [英]戴卫•佩普勒和阿朗•詹金斯:《和平与战争的地理》(The Geography 0f Peace and War),伦敦:巴斯—布莱克威尔出版社1985年版,第25页。)
不太懂战略问题,

但是相信有一点:太肯定不会发生的可能是没有道理的!比如什么蝴蝶效应什么的,能预言吗

洗洗睡吧;funk
这种事情不能说太满:L
希望如此,:P
这道理说穿了就是现在世界上能有实力打世界大战的国家就只有一个,它找不到能和它打世界大战的对手,所以它无论在哪里用兵,产生的战火都是局部战争。
]]
我的理解是,中国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国也许不会碰到什么世界大战,但永远要按照世界大战的标准进行战争准备,所谓不会再发生二战那样的战争所以准备也只按照局部战争进行的观点是短视和渺小的,充起量也就是英法等国家的水平,中美俄才是不折不扣的世界大国,也必须要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和准备才符合作为一个大国的标准.
原帖由 天山白瑞德 于 2008-6-16 17:41 发表
我的理解是,中国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国也许不会碰到什么世界大战,但永远要按照世界大战的标准进行战争准备,所谓不会再发生二战那样的战争所以准备也只按照局部战争进行的观点是短视和渺小的,充起量也就是英法等国家的 ...

1984年以前就是一直按世界大战标准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想回到那个时代吗?
中国个头大,所以立志当孙子也没人信。
中国国力弱,所以别人的局部战争,可能到了中国就得举全国之力打。
中国始终处于四面受敌的状态,所以几个小火星就可能把中国烧得焦头烂额。
综上,即使是局部战争,中国也得按世界大战的标准来准备。
技术条件,地缘政治环境不同了,一战、二战那样的世界大战是不会发生了,这个结论说了等于白说。
时刻记住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的本性。两次世界大战不都是德国等新崛起的国家挑起来的?作为既得利益者的英帝国什么时候乐意打世界大战了~
这个学者的话听完,就知道我们为什么喊“和平崛起”了……[:a14:]
准备好打大仗,大战才不会发生
有100%的利润 ,任何国家都敢践踏一切真理和人性!
]]
第一张照片上的坦克侧面裙板上的箭头是不是敌我识别标志?怎么一个排的4辆车还不一样?;funk
如果能找到克服核武的方法,世界大战就可能重回地球。
核弹时代永远不可能有大规模世界大战。
经济战,文化战不管用了狗斗也就开始了;P
以前也没有人预测到世界大战,愿望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如果认为准备战争就是多造坦克多造跑,深挖洞等之类,那是肤浅的,提高国家科技水平,增强基础工业的制造水平,这何尝不是一种准备。现在的中国一旦发生战争,将不太可能是小的,局部的战争。而肯定会是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战,因为会成为中国的对手的将不会再是越南之类的小国家了。
这些个空军学者可以下岗了,都没有什么大战鸟还养这么多空军学者干码,不是浪费资源嘛!!!!!!!!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