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26吊挖掘机现场飞沙走石 往返一次花费3万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24:17
 5月26日,在唐家山堰塞湖空中抢险通道打通的第一天,大批人员、物资和10多台机械设备通过直升机运至堰塞湖坝顶。水利部总工程师、唐家山堰塞湖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刘宁26日告诉记者,如果天气情况正常,应急疏导泄流槽将于10天之内修成。

  “大力士”吊运机械15台

  26日,记者从总参陆航部设在绵阳机场的空中抢险救灾指挥部获悉,截至19时,机场陆航部队已出动直升机30余架次40多个小时,运送包括汽油、柴油、饮用水、食品、帐篷、被褥等在内的物资40多吨,运送抢险人员300余人次。截至记者发稿时,空中运输仍在继续。

  记者了解到,根据目前掌握的气象情况,27日晚间唐家山地区会有降雨过程,但总体看天气情况依然适合飞行。“我们会根据气象条件及时调整飞行方案,尽最大努力运送更多抢险物资和人员。”总参陆航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同日,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也为抢险作出了重要贡献,记者了解到,这架隶属于中国飞龙专业航空公司的“大力士”,当日向唐家山堰塞湖坝顶共吊运铲土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15台,这些设备的运抵,极大地提高了抢险作业效率。截至记者发稿时,堰塞湖坝顶的这些大型机械设备都已进入工作状态。另一架由俄罗斯支援抢险工作的米-26直升机当日没有执行飞行任务,截至记者发稿时,依然在机场待命。

  泄流槽设高中低三种方案

  记者26日下午在唐家山堰塞湖坝顶看到,一辆辆挖掘机、推土机正在紧张地挖掘泄流槽。在旁协助指挥的武警水电部队一总队副总工程师李虎章26日告诉记者,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共设计高中低三种方案,水电部队倾向于采用挖掘量最大、保险系数最高的低方案。

  李虎章说,高中低三种方案的依据是泄流槽口在坝体的位置,高泄流槽口方案需挖土石5万立方米,中泄流槽口方案需挖土石7万立方米,低泄流槽口方案需挖土石10万立方米。从泄流效果来看,低方案泄流量最大,最有利于保障坝体安全,但工程量大、施工时间较长,且须保证天气良好。如果近日有强降雨,部队有可能被迫采用高或中方案。“我们部队的设备大多在20吨以上,如果这些设备运进来,施工难度会大大减小,”李虎章说,“但是,唐家山交通不便,水路、陆路都无法连通,负责空中运输的米—26只能吊运20吨以下的设备。我们紧急从本部队抽调了40台20吨以下的设备,地方政府支援了80台,目前确定的有120台。根据情况变化,可能还会有更多设备运进来。”李虎章表示,施工主要是靠工程机械,机械力量不够的地方也可能使用小规模爆破。

  泄流槽有望10天内修成

  水利部总工程师、唐家山堰塞湖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刘宁26日告诉记者,如果天气情况正常,应急疏导泄流槽将于10天之内修成。

  刘宁说,大型设备运到唐家山之后,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把堰塞湖中不断增加的水尽快疏导至下游。应急疏导泄流槽的设计流量为1000到2000立方米/秒,能够满足抢险需要。关于泄流槽施工的具体方案,随时可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刘宁说,水利部对唐家山堰塞湖的水位实行24小时全程监测,26日早上堰塞湖的水位已经上升到725.3米,距警戒线不足26米,库容达到1.3亿立方米。

飞沙走石 “大力士”吊挖掘机起飞

  26日,北川天气晴好,没有预期的大雨,好消息不断传来。据前方的水利专家监测,唐家山堰塞湖水面上升1.6米,较以往上升幅度有所降低。天公作美,26日北川能见度也基本接近直升机的飞行标准,在北川上空盘旋了两天的“巨无霸”——米-26直升机终于可以大显身手。昨日,15台大型机械,被紧急吊运到唐家山。

  米-26起吊挖掘机现场飞沙走石

  上午9时35分,记者正在擂鼓镇采访,突然听到上空传来“哒哒哒”的声音,一架桔红色的大型直升机在上空盘旋。大约9时43分,这架米-26在机场成功试降落地。记者看到,这架米-26型直升机机头标有“MI-26T”字样,长约50米、宽约5米,仅仅机顶螺旋桨的直径就在5米左右,机身上连接着两条长达30多米的钢绳。10点左右从上面走下来近40名中俄机组成员和武警部队官兵。

  10时50分,伴随着米-26轰轰巨响的马达声,第一台重型机械被米-26稳稳吊起,飞机起飞那一刻,卷起巨大风浪,顿时沙尘弥漫,现场飞沙走石。记者站在距飞机大约200米外的空地上,几乎无法站稳,沙尘吹得睁不开眼,周围的小树苗被吹得弯成近90度,前后持续约5分钟以后,飞机升空,向前飞行到第一台挖掘机的上面。八名武警官兵冒着狂风,把垂下来的钢绳挂到机械身上,并且仔细检查了一遍,在做了一个“ok”的手势后,米-26吊着挖掘机飞向唐家山堰塞湖。

  11时30分左右,米-26返回擂鼓镇停机坪。据了解,早在11时13分,第一台挖掘机就吊至唐家山堰顶,开始抢险工作。随后,米-26又这样在空中盘旋往返了3次。记者估算,米-26往返一次大约需要25-30分钟,从10时50分至13时30分,米-26共吊运了4台重型机械。13点45分,米-26直升机在擂鼓镇指挥部附近的临时机场上降落,6名机组人员下机后,为飞机加油,并作短暂休整。

  一次喝油3吨往返一次花费3万元

  据了解,这架米-26直升机上共有6名机组人员,其中中方3人,分别是机长、领航员和机械师,还有两名俄罗斯工作人员——机长和操作员,此外还有一名翻译。据了解,中方领航员袁鲁陵今年52岁,曾任空军飞行员,至今已有35年机龄。

  据袁鲁陵讲,从擂鼓镇到唐家山水库的直线飞行距离为5公里,飞机往返一次大约需要25分钟,它每往返4次就要加一次油,每次需加2.5至3吨油,一吨航油的价格大约7000元左右,保证飞机油箱内至少有4吨油。“其实这架飞机机箱超过4吨,但由于运输重型机械,为了减少飞机的自重,只能将飞机油箱的油维持在4吨左右。”袁鲁陵说。

  袁鲁陵还向记者透露,米-26吊运一台重型机械往返一次,所有的费用加在一起大约需要3万元左右。

  截至17:30记者离开现场时,已通过空运调往唐家山堰塞湖15台施工设备,主要是挖掘机、推土机和装卸机。现场至少有800名官兵正用设备进行挖掘和推平这些土方。

危险大难度大炸坝计划未实施

  昨日1800名部队官兵身背炸药挺进堰塞湖,准备实施炸坝计划,至昨晚,该计划并未实施。不少群众提出疑问:炸坝计划为何中途搁浅?既然有这么危险的大坝,为什么不早点炸掉它呢?

  绵阳市副市长林新回应说,第一,危险性很大。堵塞体的体积非常大,而且两边的山体在地震后极不稳定,都有裂口。怎么炸?放多少炸药?既能保证炸开一个缺口放水,又能保证上面的山坡山体不再垮塌,又不至于把大坝炸掉一半或完全炸垮,所以水利专家、地质专家们均认为很难实现。

  其二,难以运送炸药。因为堰塞湖四周的道路全部被垮掉的山体破坏,此前派出了多批专家人员试图登山,没有一个人能徒步登上坝顶,全部返回了。直到23日采用直升飞机才将二十多个武警水电部队士兵和两个防疫人员送上了坝顶。即使现在做出放水一部分的炸坝方案,光是炸药量就要10吨,将这么多炸药徒步背上山,难度很大。

  另外,炸坝属于不得已才采取的行动,昨天天气转好,用直升机运送重型设备的工作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炸坝计划中途搁浅也是必然的,重新成为后备方案。

  “世界最难飞行吊装任务”

  中方领航员袁鲁陵解密唐家山堰塞湖工程抢险难题

  唐家山堰塞湖工程抢险究竟为何迟迟不能展开?昨日,负责此次飞行任务的中方领航员袁鲁陵表示,载重量、天气、海拔高度和现场环境都是制约因素。

  难题一,飞机载重在高地不足20吨。袁鲁陵介绍,“米-26”作业费用相当昂贵,一小时能“喝”掉3吨油,被称作“油老虎”。一般来说,普通直升飞机可以载重2吨,而米-26直升飞机可以载20吨。“不过,绵阳地区山地丘陵众多,唐家山堰塞湖附近海拔更达800米左右,而按照标准,米-26在海拔较高地区载重量不足20吨。”

  难题二,现场地形复杂,飞机难以悬停,大型机械也就没办法卸装,工程抢险也就无从开展。不过,先头抢险部队人员已经在大坝上开辟了一个能供装卸机械的作业面,才使得工程抢险能够展开。

  难题三,山体间距不足百米,能见度时好时坏。袁鲁陵说,“米-26要求障碍物的间距在120米以上,这次我们其实是在冒险飞行。还好,今天天公作美,能见度在600米以上,否则也无法顺利成行。5月26日,在唐家山堰塞湖空中抢险通道打通的第一天,大批人员、物资和10多台机械设备通过直升机运至堰塞湖坝顶。水利部总工程师、唐家山堰塞湖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刘宁26日告诉记者,如果天气情况正常,应急疏导泄流槽将于10天之内修成。

  “大力士”吊运机械15台

  26日,记者从总参陆航部设在绵阳机场的空中抢险救灾指挥部获悉,截至19时,机场陆航部队已出动直升机30余架次40多个小时,运送包括汽油、柴油、饮用水、食品、帐篷、被褥等在内的物资40多吨,运送抢险人员300余人次。截至记者发稿时,空中运输仍在继续。

  记者了解到,根据目前掌握的气象情况,27日晚间唐家山地区会有降雨过程,但总体看天气情况依然适合飞行。“我们会根据气象条件及时调整飞行方案,尽最大努力运送更多抢险物资和人员。”总参陆航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同日,米-26重型运输直升机也为抢险作出了重要贡献,记者了解到,这架隶属于中国飞龙专业航空公司的“大力士”,当日向唐家山堰塞湖坝顶共吊运铲土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15台,这些设备的运抵,极大地提高了抢险作业效率。截至记者发稿时,堰塞湖坝顶的这些大型机械设备都已进入工作状态。另一架由俄罗斯支援抢险工作的米-26直升机当日没有执行飞行任务,截至记者发稿时,依然在机场待命。

  泄流槽设高中低三种方案

  记者26日下午在唐家山堰塞湖坝顶看到,一辆辆挖掘机、推土机正在紧张地挖掘泄流槽。在旁协助指挥的武警水电部队一总队副总工程师李虎章26日告诉记者,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共设计高中低三种方案,水电部队倾向于采用挖掘量最大、保险系数最高的低方案。

  李虎章说,高中低三种方案的依据是泄流槽口在坝体的位置,高泄流槽口方案需挖土石5万立方米,中泄流槽口方案需挖土石7万立方米,低泄流槽口方案需挖土石10万立方米。从泄流效果来看,低方案泄流量最大,最有利于保障坝体安全,但工程量大、施工时间较长,且须保证天气良好。如果近日有强降雨,部队有可能被迫采用高或中方案。“我们部队的设备大多在20吨以上,如果这些设备运进来,施工难度会大大减小,”李虎章说,“但是,唐家山交通不便,水路、陆路都无法连通,负责空中运输的米—26只能吊运20吨以下的设备。我们紧急从本部队抽调了40台20吨以下的设备,地方政府支援了80台,目前确定的有120台。根据情况变化,可能还会有更多设备运进来。”李虎章表示,施工主要是靠工程机械,机械力量不够的地方也可能使用小规模爆破。

  泄流槽有望10天内修成

  水利部总工程师、唐家山堰塞湖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刘宁26日告诉记者,如果天气情况正常,应急疏导泄流槽将于10天之内修成。

  刘宁说,大型设备运到唐家山之后,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把堰塞湖中不断增加的水尽快疏导至下游。应急疏导泄流槽的设计流量为1000到2000立方米/秒,能够满足抢险需要。关于泄流槽施工的具体方案,随时可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刘宁说,水利部对唐家山堰塞湖的水位实行24小时全程监测,26日早上堰塞湖的水位已经上升到725.3米,距警戒线不足26米,库容达到1.3亿立方米。

飞沙走石 “大力士”吊挖掘机起飞

  26日,北川天气晴好,没有预期的大雨,好消息不断传来。据前方的水利专家监测,唐家山堰塞湖水面上升1.6米,较以往上升幅度有所降低。天公作美,26日北川能见度也基本接近直升机的飞行标准,在北川上空盘旋了两天的“巨无霸”——米-26直升机终于可以大显身手。昨日,15台大型机械,被紧急吊运到唐家山。

  米-26起吊挖掘机现场飞沙走石

  上午9时35分,记者正在擂鼓镇采访,突然听到上空传来“哒哒哒”的声音,一架桔红色的大型直升机在上空盘旋。大约9时43分,这架米-26在机场成功试降落地。记者看到,这架米-26型直升机机头标有“MI-26T”字样,长约50米、宽约5米,仅仅机顶螺旋桨的直径就在5米左右,机身上连接着两条长达30多米的钢绳。10点左右从上面走下来近40名中俄机组成员和武警部队官兵。

  10时50分,伴随着米-26轰轰巨响的马达声,第一台重型机械被米-26稳稳吊起,飞机起飞那一刻,卷起巨大风浪,顿时沙尘弥漫,现场飞沙走石。记者站在距飞机大约200米外的空地上,几乎无法站稳,沙尘吹得睁不开眼,周围的小树苗被吹得弯成近90度,前后持续约5分钟以后,飞机升空,向前飞行到第一台挖掘机的上面。八名武警官兵冒着狂风,把垂下来的钢绳挂到机械身上,并且仔细检查了一遍,在做了一个“ok”的手势后,米-26吊着挖掘机飞向唐家山堰塞湖。

  11时30分左右,米-26返回擂鼓镇停机坪。据了解,早在11时13分,第一台挖掘机就吊至唐家山堰顶,开始抢险工作。随后,米-26又这样在空中盘旋往返了3次。记者估算,米-26往返一次大约需要25-30分钟,从10时50分至13时30分,米-26共吊运了4台重型机械。13点45分,米-26直升机在擂鼓镇指挥部附近的临时机场上降落,6名机组人员下机后,为飞机加油,并作短暂休整。

  一次喝油3吨往返一次花费3万元

  据了解,这架米-26直升机上共有6名机组人员,其中中方3人,分别是机长、领航员和机械师,还有两名俄罗斯工作人员——机长和操作员,此外还有一名翻译。据了解,中方领航员袁鲁陵今年52岁,曾任空军飞行员,至今已有35年机龄。

  据袁鲁陵讲,从擂鼓镇到唐家山水库的直线飞行距离为5公里,飞机往返一次大约需要25分钟,它每往返4次就要加一次油,每次需加2.5至3吨油,一吨航油的价格大约7000元左右,保证飞机油箱内至少有4吨油。“其实这架飞机机箱超过4吨,但由于运输重型机械,为了减少飞机的自重,只能将飞机油箱的油维持在4吨左右。”袁鲁陵说。

  袁鲁陵还向记者透露,米-26吊运一台重型机械往返一次,所有的费用加在一起大约需要3万元左右。

  截至17:30记者离开现场时,已通过空运调往唐家山堰塞湖15台施工设备,主要是挖掘机、推土机和装卸机。现场至少有800名官兵正用设备进行挖掘和推平这些土方。

危险大难度大炸坝计划未实施

  昨日1800名部队官兵身背炸药挺进堰塞湖,准备实施炸坝计划,至昨晚,该计划并未实施。不少群众提出疑问:炸坝计划为何中途搁浅?既然有这么危险的大坝,为什么不早点炸掉它呢?

  绵阳市副市长林新回应说,第一,危险性很大。堵塞体的体积非常大,而且两边的山体在地震后极不稳定,都有裂口。怎么炸?放多少炸药?既能保证炸开一个缺口放水,又能保证上面的山坡山体不再垮塌,又不至于把大坝炸掉一半或完全炸垮,所以水利专家、地质专家们均认为很难实现。

  其二,难以运送炸药。因为堰塞湖四周的道路全部被垮掉的山体破坏,此前派出了多批专家人员试图登山,没有一个人能徒步登上坝顶,全部返回了。直到23日采用直升飞机才将二十多个武警水电部队士兵和两个防疫人员送上了坝顶。即使现在做出放水一部分的炸坝方案,光是炸药量就要10吨,将这么多炸药徒步背上山,难度很大。

  另外,炸坝属于不得已才采取的行动,昨天天气转好,用直升机运送重型设备的工作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炸坝计划中途搁浅也是必然的,重新成为后备方案。

  “世界最难飞行吊装任务”

  中方领航员袁鲁陵解密唐家山堰塞湖工程抢险难题

  唐家山堰塞湖工程抢险究竟为何迟迟不能展开?昨日,负责此次飞行任务的中方领航员袁鲁陵表示,载重量、天气、海拔高度和现场环境都是制约因素。

  难题一,飞机载重在高地不足20吨。袁鲁陵介绍,“米-26”作业费用相当昂贵,一小时能“喝”掉3吨油,被称作“油老虎”。一般来说,普通直升飞机可以载重2吨,而米-26直升飞机可以载20吨。“不过,绵阳地区山地丘陵众多,唐家山堰塞湖附近海拔更达800米左右,而按照标准,米-26在海拔较高地区载重量不足20吨。”

  难题二,现场地形复杂,飞机难以悬停,大型机械也就没办法卸装,工程抢险也就无从开展。不过,先头抢险部队人员已经在大坝上开辟了一个能供装卸机械的作业面,才使得工程抢险能够展开。

  难题三,山体间距不足百米,能见度时好时坏。袁鲁陵说,“米-26要求障碍物的间距在120米以上,这次我们其实是在冒险飞行。还好,今天天公作美,能见度在600米以上,否则也无法顺利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