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到了中央三嗯~嗯~嗯~噢~~,看得我不明白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8:43:25
今天没有事儿呦,打开了电视机儿呦,对到了中央三嗯~嗯~嗯~噢~~,看得我不明白喽~~~

    晚上没有演出,打开电视机,看见电视屏幕右下角出现的“相声大赛”四个字,心里高兴,因为我毕竟是说相声的嘛,想看看现在的相声同行们的节目,学习学习,看了一会儿,要不是镜头偶尔给到了评委席的几位相声老演员,我真怀疑是不是中央台的字幕打错了?哪里还有相声的痕迹?

    众所周知,相声是传统的语言艺术,远到相声创始初期的穷不怕,相声辉煌时期的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新相声的代表人物马季、杨振华,直到近几年走红的郭德纲,哪位名家不是在“说”相声?就在前些年,不知道哪位前辈提出了“演”相声的理论,可以理解,“演”相声本身不为错,可是关键在于怎么“演”,现在很多的年轻演员——姑且叫他们相声演员——错误的理解了“演相声”这句话的含义,只注重了“演”,而忽略了这个短语的主体——相声。

    提起这个,很多年前,某相声名家提出了“泛相声”的新名词,并表示要屏弃传统相声,因为那些都是糟粕,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传统相声是否糟粕的问题,先来谈一谈“泛相声”这个名词,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泛”字的注解有以下四个:第一,漂浮,例如:泛舟;第二,透出、冒出,例如:泛红;第三:广泛、一般地,例如:泛指;第四,泛滥,例如:黄泛区。对于“泛相声”的提出者来说,应该是第三个意思,可现在却逐渐向第四个含义过渡。既然是广泛的意思,那么“泛相声”的概念我理解,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所有与相声有关、与幽默有关、与笑有关、与表演有关的东西统统拿到相声里边来,为相声“服务”,大家也可以看到这位著名演员的表演,近几年的春节晚会都会出现,节目的名字还叫相声,可形式和小品已经没有任何区别,那个叫做《艺术人生》的相声和早年侯耀文、黄宏的小品《打扑克》、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的小品《实话实说》有什么区别,如果让我非要说出区别的话,我感觉《打扑克》更接近相声。

    我们印象中的相声就是两个演员身着长衫,手拿扇子,铺平垫稳,娓娓道来的感觉,后来经过发展,扔掉了扇子,拿起了话筒,脱掉了长衫,换上了西装,可是仍然是站在那里稳稳当当的说,我们经过一段时间,还是可以接受的,而现在的相声大赛,穿什么衣裳的都有,有的穿的跟兵马俑一样的外套,有的穿着厨子的衣服,有的演员脸上还挂着花,在台上唱二人转,流行歌曲,学马叫,甚至于满台打滚,好几个节目都会出现Music,二人转唱的再好,杨坤学的再像也不能以这个来取悦观众啊!毕竟咱们都是相声演员,我们都在说相声。

    相声是为了观众服务的,不是为了比赛服务的,试想,大赛中的这些作品,放在全国任何一个剧场、舞台上,见见观众,反响不用我说,大家肯定能想的到,而参加完比赛,这个节目还会演吗?一个演员到哪儿演出都穿着兵马俑的外套,要不就穿着厨子的衣裳,拿着菜墩子、菜刀、铲子、汤勺,人家一问,他楞说是说相声的,不亏心啊!

    如果是出现了一个新曲种,通过大赛使大家了解,比如叫“二人表大赛”,本无可非议,可是偏偏叫“相声大赛”!为什么?觉得相声好欺负?把相声弄得体无完肤对艺术的发展有什么好处?前些日子的青年歌手大赛为什么不加一个小品参赛呢!怎么不来一个口技去比赛呢!因为大家知道歌曲和小品、口技的区别,可相声大赛为什么出现那么多小品呢?也难怪,提出“泛相声”的那位名家每年春晚上也在表演着叫做相声的小品,我觉得如果他那个节目叫小品的话,正月十五的颁奖晚会就得排在赵本山之后,退居次席了,叫相声,就可以参加相声类的评比,管他演的是不是相声!不过听说赵老师决定退出春晚了,看看那位“泛老师”会不会参加一次小品的演出?

    演员参赛,多半是为了出名,这可以理解,演员就应该想出名,毕竟演员跟大夫有区别,可是既然是相声演员,就要爱相声,真心为相声付出,真心表演相声,不能再让相声成为不伦不类的代名词了!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相声演员,我希望相声好,好好的发展,老百姓离不开相声,离不开笑声,希望经过几代相声艺人拿毕生精力、甚至生命换来的相声艺术不要这样轻易的逝去!感谢在用心说相声的人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bb52501009ea8.html今天没有事儿呦,打开了电视机儿呦,对到了中央三嗯~嗯~嗯~噢~~,看得我不明白喽~~~

    晚上没有演出,打开电视机,看见电视屏幕右下角出现的“相声大赛”四个字,心里高兴,因为我毕竟是说相声的嘛,想看看现在的相声同行们的节目,学习学习,看了一会儿,要不是镜头偶尔给到了评委席的几位相声老演员,我真怀疑是不是中央台的字幕打错了?哪里还有相声的痕迹?

    众所周知,相声是传统的语言艺术,远到相声创始初期的穷不怕,相声辉煌时期的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新相声的代表人物马季、杨振华,直到近几年走红的郭德纲,哪位名家不是在“说”相声?就在前些年,不知道哪位前辈提出了“演”相声的理论,可以理解,“演”相声本身不为错,可是关键在于怎么“演”,现在很多的年轻演员——姑且叫他们相声演员——错误的理解了“演相声”这句话的含义,只注重了“演”,而忽略了这个短语的主体——相声。

    提起这个,很多年前,某相声名家提出了“泛相声”的新名词,并表示要屏弃传统相声,因为那些都是糟粕,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传统相声是否糟粕的问题,先来谈一谈“泛相声”这个名词,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泛”字的注解有以下四个:第一,漂浮,例如:泛舟;第二,透出、冒出,例如:泛红;第三:广泛、一般地,例如:泛指;第四,泛滥,例如:黄泛区。对于“泛相声”的提出者来说,应该是第三个意思,可现在却逐渐向第四个含义过渡。既然是广泛的意思,那么“泛相声”的概念我理解,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所有与相声有关、与幽默有关、与笑有关、与表演有关的东西统统拿到相声里边来,为相声“服务”,大家也可以看到这位著名演员的表演,近几年的春节晚会都会出现,节目的名字还叫相声,可形式和小品已经没有任何区别,那个叫做《艺术人生》的相声和早年侯耀文、黄宏的小品《打扑克》、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的小品《实话实说》有什么区别,如果让我非要说出区别的话,我感觉《打扑克》更接近相声。

    我们印象中的相声就是两个演员身着长衫,手拿扇子,铺平垫稳,娓娓道来的感觉,后来经过发展,扔掉了扇子,拿起了话筒,脱掉了长衫,换上了西装,可是仍然是站在那里稳稳当当的说,我们经过一段时间,还是可以接受的,而现在的相声大赛,穿什么衣裳的都有,有的穿的跟兵马俑一样的外套,有的穿着厨子的衣服,有的演员脸上还挂着花,在台上唱二人转,流行歌曲,学马叫,甚至于满台打滚,好几个节目都会出现Music,二人转唱的再好,杨坤学的再像也不能以这个来取悦观众啊!毕竟咱们都是相声演员,我们都在说相声。

    相声是为了观众服务的,不是为了比赛服务的,试想,大赛中的这些作品,放在全国任何一个剧场、舞台上,见见观众,反响不用我说,大家肯定能想的到,而参加完比赛,这个节目还会演吗?一个演员到哪儿演出都穿着兵马俑的外套,要不就穿着厨子的衣裳,拿着菜墩子、菜刀、铲子、汤勺,人家一问,他楞说是说相声的,不亏心啊!

    如果是出现了一个新曲种,通过大赛使大家了解,比如叫“二人表大赛”,本无可非议,可是偏偏叫“相声大赛”!为什么?觉得相声好欺负?把相声弄得体无完肤对艺术的发展有什么好处?前些日子的青年歌手大赛为什么不加一个小品参赛呢!怎么不来一个口技去比赛呢!因为大家知道歌曲和小品、口技的区别,可相声大赛为什么出现那么多小品呢?也难怪,提出“泛相声”的那位名家每年春晚上也在表演着叫做相声的小品,我觉得如果他那个节目叫小品的话,正月十五的颁奖晚会就得排在赵本山之后,退居次席了,叫相声,就可以参加相声类的评比,管他演的是不是相声!不过听说赵老师决定退出春晚了,看看那位“泛老师”会不会参加一次小品的演出?

    演员参赛,多半是为了出名,这可以理解,演员就应该想出名,毕竟演员跟大夫有区别,可是既然是相声演员,就要爱相声,真心为相声付出,真心表演相声,不能再让相声成为不伦不类的代名词了!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相声演员,我希望相声好,好好的发展,老百姓离不开相声,离不开笑声,希望经过几代相声艺人拿毕生精力、甚至生命换来的相声艺术不要这样轻易的逝去!感谢在用心说相声的人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bb52501009e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