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涨价不停抢钱成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31:54
评论:
2008年04月28日 10:05  电脑报
  电脑报记者黄旭 实习记者熊雯琳

  2008年4月20日,一纸《开通数字电视信号并停传模拟电视频道的通知》(下称《通知》),让盼望多年的数字电视在记者小区变成了现实,可现在记者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数字电视花费的钱至少是模拟电视的两倍。

  按照《通知》,数字电视内容分为“广播”和“交互”两种,共有60余套模拟电视台频道和8万多小时互动点播节目——虽然听起来很诱人,但此前却有太多的朋友告诉记者购买的节目质量不尽如人意。此外,机顶盒551元,收费标准为20元/月,尽管有线公司对记者表示打了很大折扣,但记者在仔细算了一笔账后,却发现家里的两台电视机每月至少要花费75元。

  来自广州的消息显示,广州将提高目前26.5元/月的收费标准,付费节目每套收费36元/月。国内其他许多城市也有意提高目前的收费标准,记者所在的重庆正是其中之一。

  涨价不停,“抢钱”成风

  4月14日,广东省物价局副局长孙庆奇表示:“广州物价局今年将以数字电视收费为突破口,建立价格改革评估制度,该调整的调整,该提高的提高。”

  话音刚落,从4月21日开始,广州有线结束了13套数字电视付费节目的“免费生涯”,比如若再想看其中的《劲爆体育》节目,市民每月必须多掏36元钱。

  这意味着,广州市民用26.5元/月看数字电视,只比原来17元/月的模拟电视的56个频道多5个频道。其余频道须另掏36元/月才能收看。广州从今年元旦开始实施每月26.5元标准,这比邻近的佛山19元/月高出40%。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数字电视收费标准的提高,将对其他城市的数字电视收费标准产生多米诺骨牌式的效应。根据记者了解,已经完成120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转换的北京歌华有线,目前仍然维持着模拟电视时代的18元/月的收费标准,不过根据歌华有线的计划,18元/月的收费标准只是持续到奥运会,歌华有线计划奥运会后将数字电视的收费标准提高为28元/月。而广西、江苏、湖南、重庆等地,对目前确定的20元~26元不等的收费标准也存在反弹情绪。

  重庆一位广电人士明确对记者表示:“我们正在静观广州收费标准变化的结果,如果他们调整了价格,我们再次调整也是必然的。”据悉,重庆广电的意愿是将收费标准调整为24元/月。

  “一方提价,八方呼应”,在数字电视历史上并不鲜见。在2005年开始的数字电视转换潮中,全国各地围绕有线电视收费调整的争论此起彼伏。率先完成转换的青岛将收费标准提高到22元/月,此后其他城市纷纷仿效,比如沈阳、海南收费标准为26元/月,深圳收费标准为28元/月,最高的是浙江金华——35元/月。

  在上述收费标准情况下,用户能收看到的大多是模拟电视原有节目,如果你想收看自己喜欢的或定制频道,对不起,得另外交钱。以记者所在的重庆有线付费节目收费标准为例,想收看ESPN等体育台,记者每月须多掏20元,如想收看音乐频道,则必须每月多掏28元。

  记者家里有两台电视,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主机免费赠送机顶盒,副机则须另购机顶盒,标清数字电视机机顶盒价格为551元,收费标准为7元/月。这意味着,记者家里两台电视,要花费至少27元/月,如果再定制两个记者喜欢的体育和音乐频道,那就要至少花费75元/月。此外,如果要点播电影,交了每月5元点播费,点播的片子则须另外交钱。如此高额的数字电视费用,成了记者的一笔“索命账”。这时,记者又发现,模拟电视被强制停播了。

  强制“整转”,用户广电都喊痛

  按照4月20日的《通知》,记者所在小区将在4月23日实施整体转换。记者发现未转换的,模拟电视信号当日停播了,只能收看中央电视台等6个过渡频道。也就是说,记者参与“转换”只是时间问题,除非记者不想看电视了。

  中国数字电视常被展望为有1000亿元市场容量的大金矿。中国计划在2015年全部停止播出模拟电视信号,全国4.7亿台电视用户届时将全部转换为数字电视。这也意味着在今后8年中,每年大约有6000万台到7000万台电视机要进行转换。在各地广电数字电视演示厅里,“政府重点工程”的标语被高高悬挂,整体转换也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实施起来。但同时,整体转换的“强硬政策”使用户越来越反感。

  一位用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搞整体转换,我认为最恶劣的就是强迫转换。”重庆有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也对记者说,“技术人员在某些小区甚至遭遇集体驱赶。”广州社情民意中心调查数据显示,80%的用户反对“强制转换”,认为用市场化的手段去解决,人们更容易接受。

  不过,这一政策也受到了部分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的认可,认为数字电视市场启动之初,这种“强硬”政策也不见得是坏事。一位专家如此反问:“整体转换不是部分转换,是一起转换,用市场化的手段如何一起转换?”

  记者了解到,“强硬”政策得以出台,除了历史经验之外,也是全国数字电视推广者在对众多模式进行横向比较之后的结果。

  目前,广电部门和业界比较推崇的是“青岛模式”——在原来的模拟电视机上加一台机顶盒,就可以收看数字电视了。因此国家广电总局直接下文要求各地学习“青岛模式”,即以小区为单位,停止输出模拟信号,最终实现数字信号整体转换,每户免费获赠一台机顶盒。但在各地推广“青岛模式”时,由于“收视费高低不一”,很容易触及消费者那条敏感的神经。

  运营商表示也有自己的“苦衷”——尽管此模式有利于整体转换,却把资金压力甩给了运营商。一方面是线路改造压力,另一方面是机顶盒购买压力。其中,机顶盒采购成本占了很大比重,成了压在运营商头上的一座“大山”。

  江苏常熟广电副局长方协平举例说,在2007年的 整体转换中,常熟电视台投入2.7亿元,其中1.5亿元就用于购买机顶盒赠送给用户,“提高收视费成了不二选择”。据记者了解,常熟也正在等待广州听证结果。

  广州有线有关人士同样把收视费调高的原因解释为是为了偿还机顶盒的债务:“目前广州地区机顶盒的造价为700元,为全广州100万户家庭免费安装就需要7亿元资金。我们因此背负了7亿元的债务。假设在国外,我们这种经营方式早就破产了。”评论:
2008年04月28日 10:05  电脑报
  电脑报记者黄旭 实习记者熊雯琳

  2008年4月20日,一纸《开通数字电视信号并停传模拟电视频道的通知》(下称《通知》),让盼望多年的数字电视在记者小区变成了现实,可现在记者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数字电视花费的钱至少是模拟电视的两倍。

  按照《通知》,数字电视内容分为“广播”和“交互”两种,共有60余套模拟电视台频道和8万多小时互动点播节目——虽然听起来很诱人,但此前却有太多的朋友告诉记者购买的节目质量不尽如人意。此外,机顶盒551元,收费标准为20元/月,尽管有线公司对记者表示打了很大折扣,但记者在仔细算了一笔账后,却发现家里的两台电视机每月至少要花费75元。

  来自广州的消息显示,广州将提高目前26.5元/月的收费标准,付费节目每套收费36元/月。国内其他许多城市也有意提高目前的收费标准,记者所在的重庆正是其中之一。

  涨价不停,“抢钱”成风

  4月14日,广东省物价局副局长孙庆奇表示:“广州物价局今年将以数字电视收费为突破口,建立价格改革评估制度,该调整的调整,该提高的提高。”

  话音刚落,从4月21日开始,广州有线结束了13套数字电视付费节目的“免费生涯”,比如若再想看其中的《劲爆体育》节目,市民每月必须多掏36元钱。

  这意味着,广州市民用26.5元/月看数字电视,只比原来17元/月的模拟电视的56个频道多5个频道。其余频道须另掏36元/月才能收看。广州从今年元旦开始实施每月26.5元标准,这比邻近的佛山19元/月高出40%。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数字电视收费标准的提高,将对其他城市的数字电视收费标准产生多米诺骨牌式的效应。根据记者了解,已经完成120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转换的北京歌华有线,目前仍然维持着模拟电视时代的18元/月的收费标准,不过根据歌华有线的计划,18元/月的收费标准只是持续到奥运会,歌华有线计划奥运会后将数字电视的收费标准提高为28元/月。而广西、江苏、湖南、重庆等地,对目前确定的20元~26元不等的收费标准也存在反弹情绪。

  重庆一位广电人士明确对记者表示:“我们正在静观广州收费标准变化的结果,如果他们调整了价格,我们再次调整也是必然的。”据悉,重庆广电的意愿是将收费标准调整为24元/月。

  “一方提价,八方呼应”,在数字电视历史上并不鲜见。在2005年开始的数字电视转换潮中,全国各地围绕有线电视收费调整的争论此起彼伏。率先完成转换的青岛将收费标准提高到22元/月,此后其他城市纷纷仿效,比如沈阳、海南收费标准为26元/月,深圳收费标准为28元/月,最高的是浙江金华——35元/月。

  在上述收费标准情况下,用户能收看到的大多是模拟电视原有节目,如果你想收看自己喜欢的或定制频道,对不起,得另外交钱。以记者所在的重庆有线付费节目收费标准为例,想收看ESPN等体育台,记者每月须多掏20元,如想收看音乐频道,则必须每月多掏28元。

  记者家里有两台电视,重庆有线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主机免费赠送机顶盒,副机则须另购机顶盒,标清数字电视机机顶盒价格为551元,收费标准为7元/月。这意味着,记者家里两台电视,要花费至少27元/月,如果再定制两个记者喜欢的体育和音乐频道,那就要至少花费75元/月。此外,如果要点播电影,交了每月5元点播费,点播的片子则须另外交钱。如此高额的数字电视费用,成了记者的一笔“索命账”。这时,记者又发现,模拟电视被强制停播了。

  强制“整转”,用户广电都喊痛

  按照4月20日的《通知》,记者所在小区将在4月23日实施整体转换。记者发现未转换的,模拟电视信号当日停播了,只能收看中央电视台等6个过渡频道。也就是说,记者参与“转换”只是时间问题,除非记者不想看电视了。

  中国数字电视常被展望为有1000亿元市场容量的大金矿。中国计划在2015年全部停止播出模拟电视信号,全国4.7亿台电视用户届时将全部转换为数字电视。这也意味着在今后8年中,每年大约有6000万台到7000万台电视机要进行转换。在各地广电数字电视演示厅里,“政府重点工程”的标语被高高悬挂,整体转换也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实施起来。但同时,整体转换的“强硬政策”使用户越来越反感。

  一位用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搞整体转换,我认为最恶劣的就是强迫转换。”重庆有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也对记者说,“技术人员在某些小区甚至遭遇集体驱赶。”广州社情民意中心调查数据显示,80%的用户反对“强制转换”,认为用市场化的手段去解决,人们更容易接受。

  不过,这一政策也受到了部分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的认可,认为数字电视市场启动之初,这种“强硬”政策也不见得是坏事。一位专家如此反问:“整体转换不是部分转换,是一起转换,用市场化的手段如何一起转换?”

  记者了解到,“强硬”政策得以出台,除了历史经验之外,也是全国数字电视推广者在对众多模式进行横向比较之后的结果。

  目前,广电部门和业界比较推崇的是“青岛模式”——在原来的模拟电视机上加一台机顶盒,就可以收看数字电视了。因此国家广电总局直接下文要求各地学习“青岛模式”,即以小区为单位,停止输出模拟信号,最终实现数字信号整体转换,每户免费获赠一台机顶盒。但在各地推广“青岛模式”时,由于“收视费高低不一”,很容易触及消费者那条敏感的神经。

  运营商表示也有自己的“苦衷”——尽管此模式有利于整体转换,却把资金压力甩给了运营商。一方面是线路改造压力,另一方面是机顶盒购买压力。其中,机顶盒采购成本占了很大比重,成了压在运营商头上的一座“大山”。

  江苏常熟广电副局长方协平举例说,在2007年的 整体转换中,常熟电视台投入2.7亿元,其中1.5亿元就用于购买机顶盒赠送给用户,“提高收视费成了不二选择”。据记者了解,常熟也正在等待广州听证结果。

  广州有线有关人士同样把收视费调高的原因解释为是为了偿还机顶盒的债务:“目前广州地区机顶盒的造价为700元,为全广州100万户家庭免费安装就需要7亿元资金。我们因此背负了7亿元的债务。假设在国外,我们这种经营方式早就破产了。”
 专买专卖,成本用户买单

  在用户看来,机顶盒正是对用户进行“抢钱”的重要手段——由于一台机顶盒只能在一台电视机上使用,其余电视机须每台另外购买高达数百元的机顶盒。目前,一台标清数字电视机顶盒价格从500元到1000元不等。

  目前,各地广电普遍的做法是,公布机顶盒价格,而不公布机顶盒各项成本细则。因此希望相关部门能公布机顶盒、安装线路等成本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个卫星电视机顶盒在300元左右,而数字电视机顶盒每增加一台要700元,这钱是怎样算的?”一位广州网友不满地说。

  一些更为专业的用户则指出,“现在的机顶盒输出端子还是同轴、S端子输出,信号顶多是标准的480线,也就是普通的DVD线数,凭什么按数字标准收钱?”

  让用户和广电都大喊头痛的机顶盒,成本到底几何?一位来自福建的机顶盒生产商内部人士向记者揭开了其中的秘密。

  该人士表示,数字电视机顶盒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包含高频头、数字电视芯片组、电源、遥控器、机顶盒外壳等。目前核心数字电视机顶盒芯片组技术还需要进口,进价约每组12美元,加上其他部件,机顶盒硬件成本约300元。机顶盒软件部分由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组成,系统软件维持换台、开关机等操作,应用软件实现节目指南、股市信息服务等业务应用,成本约为100元;另外,机顶盒生产、调试及运输等相关费用为50元左右。这样,一台机顶盒的成本大约在450元。而随着大规模的生产,机顶盒成本还会不断降低。这个说法得到了其他机顶盒生产商的大致认同。

  但是机顶盒生产商也在“喊痛”,并未赚到钱。该内部人士向记者“大倒苦水”:“福建推广机顶盒时,省物价部门以招标形式定价,一批尚未投产企业的产品以445元的低价格中标,结果我们只能以445元价格销售给运营商,加上我们还要交一大笔税费,我们一下就损失了几百万元。”

  另一方面,机顶盒想要实现量产并不容易。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颁布通行的标准,按照现在机卡一体的方式,全国有几百家有线电视运营商、22种CA分割市场,造成机顶盒必须要为某一城市定制。

  接受记者采访的各地广电人士皆承认:机顶盒是实行“专买专卖制度”的。比如,由广州电视台订购特制的机顶盒,在广东其它城市如佛山、深圳、汕头等地不能使用,深圳的机顶盒在广州也不能使用,各个品牌之间的机顶盒并不通用。据了解,一台“专买专卖制度”下的机顶盒价格,一般比市场价高出200元。

  由此,各地有线表面看来是免费赠送机顶盒,实际上是通过提高收视费,把机顶盒租给用户,为其成本买单。

  记者手记

  问题一箩筐 花钱太不值

  旨在提高生活享受的数字电视,眼下遭遇如此非议,令人始料不及,个中原因值得反思。自数字电视转换以来,画面无明显改善一直是用户不满意的地方之一。深圳数字电视用户王先生的说法很有代表性:用上数字电视后,自己的“画中画”电视失去了原来的功能不说,看电视也比以前麻烦得多,手里拿着两个遥控器,遥控完电视再遥控机顶盒,音量忽高忽低 ,换台反应也慢 ,最可气的是信号比原来还差,画面经常出现马赛克,有时画面就卡在那里不动了。

  其实老百姓在乎的不是什么新技术,而是能看到什么内容。美国华纳集团下属频道HBO是一个家庭有线电影频道家庭影院,仅此一家就能提供5700部电影和3.2亿套电视节目,但中国数字电视目前更大程度上还是新瓶装旧酒。比起原模拟信号的节目,只多出不到三十几个台,而且节目老旧重复,广告多而长。

  数字电视运营商,作为事实的行业垄断者,追求垄断利润将是其本能的冲动。数字电视的经营明显不属于市场调节,其收费价格的合理与否,经营成本是重要参照,这就须对其成本进行审核和公开。这件工作还没有任何一家运营商做过。这样一来,市民对其收费的合理性难免有所怀疑,其口碑自然不高。更重要的是,成本为何要让用户买单?

  更为严重的是,在价格上涨的同时,却没看到数字电视的服务有提升的效果,数字电视从业者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否则将对国内数字电视发展产生不小的危害。毕竟,在互联网、宽带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已不是不可替代。
哈哈哈 有了电脑 电视这个东西可以说拜拜了
这些东西一旦市场化了,中国的资本家肯定比外国的黑很多的。
要换新的电器产品绝对值得等待!
我上学时,等了二周,电脑显示器便宜了八百!这样的例子还发生在换手机上!
原帖由 lin_snake 于 2008-4-28 15:35 发表
这些东西一旦市场化了,中国的资本家肯定比外国的黑很多的。

频道属于广电?;P
电视要来干吗,放客厅给客人看滴
偶尔还是要看看的
我现在家里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到1小时:D :D :D 有了电脑这个多功能机器就是方便;P ;P
还有很多人不怎么用电脑的
要电视干吗,买电脑。
用IPTV啊
以后电视台会死的很难看
20年之后,没有现在的大妈和伯伯们的支持,收视率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