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股市大跌,因何国家不救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14:12
现在的股市,有股票的人都很失望。
从6000多点跌到现在的3000点,这样的大跌,
从有股票的历史可以看到只有在国家动荡或者经济状况出现重大问题情况下才有。

TG的股票到底怎么了?
TG为什么不救市?
TG股票到底要跌到什么时候?
TG未来的经济状况真的就这么差?
有喜欢经济的近来谈谈现在的股市,有股票的人都很失望。
从6000多点跌到现在的3000点,这样的大跌,
从有股票的历史可以看到只有在国家动荡或者经济状况出现重大问题情况下才有。

TG的股票到底怎么了?
TG为什么不救市?
TG股票到底要跌到什么时候?
TG未来的经济状况真的就这么差?
有喜欢经济的近来谈谈
我是来坐沙发的..
楼主已经傻了,

国家为什么要拿多数人的钱,去救少数人呢?

;P
会跌破3000点的,大概在2800点就是最低点了,苦日子就快熬到头了:(
这股市本来就只值2000点,救什么救。
国家有什么理由拿大家的钱去拯救股市的泡沫。
中国股市大有作为,万点大关指日可待:D :D 中国资本市场才开始启动,攒足银子往里钻阿。
股市有其内在规律,谁也改变不了!
救市只能起到短线反弹,过后市场还是会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历史上有几次救市是成功的?
别救市,最好现在所有大小非直接解禁,统统推到重来
中国又没有爆发什么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什么政府要救市?难道股票一跌就要救?
天涯不是有人说了,股市是用来套牢游资的。。。。。。MD,那个帖子现在谁还找的到,真邪门,天涯尽出些神棍
本来就虚高,2000-2500点比较正常。
别救!就像我们老总去年1年把精力都耗股市了,公司业务荒废不少.股市跌了.公司业务也回到轨道了!
]]
中国的经济表现从来没有反映在股市上,这是最让西方经济学家诧异的地方

我虽然也有买股票,但都是长线投资,而且金额也不是很大,只占了自身流动资金1/10不到
在最近的一波股市狂潮中,我非常不理解身边的一些人,有人卖楼入市,有人推迟结婚,把老婆本压下去,政府一再警告,但丝毫都没有作用,他们满脑子都是一夜暴富,义无返顾地跟风......

谁都知道,早起小鸟有虫吃,当股市出现非理性跟风时,也预示虫子已经所剩无几了。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我们的股民都被YY的钞票堵住眼了.....

这是我们中国人赌性太重呢,还是其他.....
好赌!不完全是坏事
还是要救的,看这两天新闻的口气就知道了。:D
但是救的效果怎么样就不知道了:L
俺觉得应该可以稳在4000点^_^
原帖由 meiyuzhixi 于 2008-4-20 18:27 发表
还是要救的,看这两天新闻的口气就知道了。:D
但是救的效果怎么样就不知道了:L
俺觉得应该可以稳在4000点^_^

要是真这么干,中国经济就麻烦大了
指数越低.说明泡沫越少.
Z
现在救市只会好了一些庄家和国外的游资,对散户没有一点好处。
救市的利好已经放出来了,大小非、再融资、印花税都来了,下周股市可能大幅反弹。
:D  :D
救市是一定要救的~股市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是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工具~~~如果任由股市摆烂打击的是所有人对这个国家经济的信心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活力。。。上市公司可以说是组成国家经济的脊柱,股市活力降低意味着经济活力的降低,政府不会坐视不管。

冷嘲热讽政府救市的基本上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股市破产,意味着国家经济彻底垮台。
楼上说的是国外,中国的股市还不是那种状态。

另:楼上股票被套了吧?
  不是说已经救过了么?
原帖由 还是不会起名 于 2008-4-20 19:14 发表
楼上说的是国外,中国的股市还不是那种状态。

另:楼上股票被套了吧?

没买股票~~~~比较关心。

股市的固有属性在哪个国家都是一样~
其实自由市场经济是不应该出现政府的。现在政府干预过多都有点滞涨了,现在就放任自流比较好。
政策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原帖由 dadasuancai 于 2008-4-20 17:27 发表
楼主已经傻了,

国家为什么要拿多数人的钱,去救少数人呢?

;P

一看就不是炒股的,否则说不出这么明白的话。
原帖由 Jesusum1 于 2008-4-20 17:34 发表
这股市本来就只值2000点,救什么救。
国家有什么理由拿大家的钱去拯救股市的泡沫。

我也是这个看法。2000点对中国股市来说都是比较高的点位了。
大家应该清楚,今天的下跌是为了明天的上涨。
不救市是因为目前的股灾还不会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影响,救的话,不知道会不会造成影响,保险期间,还是不救的好。
股民当然是希望救市,救市有风险,不救市目前看没风险,当官的不想承担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自然就不救了。
当股市跌到影响经济发展的时候,自然会救的。
指数稳定在100点-150点,炒股的人数50万才最没有泡沫。
原帖由 千万富翁1000 于 2008-4-20 18:36 发表
现在救市只会好了一些庄家和国外的游资,对散户没有一点好处。

我在股票论坛看到过一种反对救市的说法,说现在救市相当于当年10.22和6.24(具体日子可能记错),只会忽悠进来更多的新散户和场外资金,各种尚未成功逃出去的主力胜利大逃亡。他们一旦逃走就会象当年,一直唱空和打压,不给大好处绝不进来。股市将再一次迎来漫漫长熊。不过回复的股民赞成的没几个,多数都是骂楼主,以及好象转贴的指责政府的各种言论。
:D 那些说股市垮了土鳖经济就完了的一定不明白土鳖的股市和经济从来就是两码事,跟西方根本就不一样
印花税调整箭在弦上:文件已上交高层只待签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9日 14:00 中国经营报
  4月16日下午,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央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上证综指连续下挫。4月18日,上证综指收于3094.67点,市场旗帜之一 ——中国石油(16.02,-0.85,-5.04%,吧)(601857.SH)也在当天破发后颓然倒下。

  不过,随着距离去年5月30日提高印花税的日子越来越近,在中国股市“四处皆空”之时,本报记者从一位消息人士获悉,一份关于调整当前股市交易印花税的文件已经上交到高层,只待时机成熟就会按程序签发通过。

  “印花税调整是迟早的事情,而且是越来越近。管理层现在正在等待不利的市场数据和消息释放,等待市场的充分消化后,在关键之时闪电推出。”消息人士说。

  印花税调整一触即发

  这位消息人士透露,此前管理层曾计划于4月1日左右出台印花税调整方案,但因为种种因素被搁置。

  “第一是相关部门的反对。历来征税容易,而减税难,有关部门不轻易放手这块肥水。”前述消息人士说。

  据了解,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当年,股票交易印花税征收达到2005亿元。而今年3月召开的两会将2008年将印花税预算收入安排为1945亿元,基本与上年持平。

  “第二是来自部分学者的呼声,认为政府现在不应该救市。政府应该做好市场制度建设和信息披露工作,而不应该调控指数。”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一些重要经济数据,如通胀和工业增加值数据未公布,面临部分下滑的经济数据,市场需要消化一些利空。而在市场利空还未消化完时,推出印花税调整方案,可能效果不明显,政府信誉受到损害。”前述消息人士说。

  种种迹象显示,随着第一季度经济数据的公布及调控措施的陆续出台,临近5月30日,推出印花税调整的方案越来越成熟,可谓一触即发。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说:“反对印花税调整的人认为此项措施是救市,但是我认为应该更多地从提高市场效率、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从中长期来看,印花税调整与救市不是一回事。”

  一位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说:“去年印花税的推出是一种非常规手段,如果现在重新调整,只是恢复正常而已。”

  “调整印花税方案,时机已经成熟了。现在关键是走什么程序,怎么安排的问题,需要一个过程。”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说。

  部分机构转变观点

  4月16日,在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出台后,央行再次出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6%,进一步收紧流动性。

  不过,与往常不一样,此次收紧后,机构表现异常理性。摩根大通认为:“这不值得有任何惊讶,我们一直预期今年存款准备金率会提升到17%的水平。”

  就像一场博弈,股指已经跌去了近50%,赢家会在印花税调整出台之前不断买入,而不是在调控措施出台后,市场下挫中不断卖出。这是流传在私募基金间的一个说法。

  4月16日下午,一家私募基金的投资总监说:“这两周来,每次跌破3300点时,我们都会捡货,主要是金融、煤碳和汽车股。存款准备金率宣布提高后,明天我还会在低位买。”这家私募基金规模达到30亿元,在去年10月份时开始减仓,成功逃顶。时过半年时间,现在又重新开始杀回A股。

  “大盘可能会跌破3000点,但历史经验都证明,由本币升值所推动的行情不会只有一波。我们在6000点卖出的股票现在都跌了40%左右,但是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理性的选择是,现在不断买入并长期持有,特别是内需股票,等待下一波行情的到来。”前述私募基金的投资总监说。

  不过,这位投资总监也坦承,吸引他建仓的另一个重要理由,还有印花税即将调整。“明智的投资者会在印花税调整前建仓,而不是推出‘井喷’后追涨。”他说。

  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分析师滕泰说:“我现在已经转变了观点,目前中国股市已经具备长线投资价值,由于恐慌造成的过度下跌是不可持续的。”

  在去年下半年股指疯涨时,滕泰到美国进行学术访问,他当时表示美国次级债危机将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及流动性拐点,并对中国股市泡沫表示深深忧虑。回国后,这是他第一次转变前期对于中国股市“看空”的观点。

  “我转变观点的理由,一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非常强劲,美国次级债会影响中国外需,但是中国内需仍然旺盛。前两个月工业企业利润扣除石油、电力等行业,其他行业利润增长达到37.5%;二是通货膨胀处于可控范围之内,3月CPI回落至8.3%,很显然今年CPI的高峰已经过去;三是宏观调控最严厉的时机已经过去,股市的下跌已经消化了此前的预期。”滕泰说。

  而一家公募基金的投资总监对记者说:“坦白地说,市场风险已经大部分释放,我现在所管理的多只基金基本没有赎回。市场的底部已经清晰可见,现在就等最后的恐慌了,如果跌至2800点,2008年动态市盈率仅为17倍,就非常有吸引力了。”中国经营报记者:刘晓午
平安再融资或改为定向增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8日 23:10 华夏时报
  不要A股股东一分钱 平安再融资或改为定向增发

  本报记者 李 骐 深圳报道

  “我们的再融资方案最终可能会由公开增发改为向银行定向增发,”中国平安(55.25,-1.06,-1.88%,吧)(601318)一位中层经理向记者透露说,“不会要A股股东一分钱,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向质疑我们增发的客户这样解释了。”

  中国平安的新闻发言人对此则表示,关于再融资没有最新的消息可以公布。

  “如果该消息为真,对平安现有股东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业内人士分析说,“或许这也是前段时间机构开始云集平安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消息也许可以延缓平安的下跌速度,但由于保险类上市公司牛市更牛、熊市更熊的特点,最终将无力改变平安股价的走势。”深圳某私募基金人士认为。

  “建安恋”浮出水面

  尽管此前有传言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将出资上千亿入股平安,但更多的目光还是落在了建设银行(6.60,-0.26,-3.79%,吧)(601939)身上。

  平安与建行的合作由来已久,2005年开始,平安便开始与建设银行接触,寻求新型模式的合作。

  2006年年初,平安和建行在深圳推行试点银保合作新模式。当时双方曾签订了《保险理财顾问合作协议》,这在当时内地银行和保险公司中属于首创。焦点先落脚在“合作”上,平安保险理财顾问(国外称IC,即InsuranceConsultant)进驻建行深圳分行20余家支行网点,建行则为IC们提供工作场地和咨询平台,并原则上协助IC寻找目标客户。

  据IC工作小组的一份汇报材料称,试点半年之后,IC模式保险业务的收入已占到试点网点的代理保险业务总收入60%以上。IC经理的人均出单件数和人均保费也分别达到了同城平安个险代理人的3倍和7.5倍。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双方而言,IC试点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日后的合资公司做准备。与此同时,合资银保公司的筹备已经破题,甚至有关设立的可行性报告也与IC项目进展一道,被直接递向相关监管部门。2006年初的启动仪式上,原本仅限于深圳一地的实验,竟引来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与建行前董事长常振明的联袂出席,双方对此的重视可见一斑。

  去年9月,建行内地上市仪式上,马明哲同样作为少数特邀嘉宾出席。建行董事长郭树清当时透露,建设银行与中国平安共同组建合资保险公司的计划正在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准。他表示,目前保监会、银监会正在就银行系保险公司的监管进行磋商,已经拟出了初步的协议。

  郭树清称,合资公司何时能够正式成立还得看保险和银行监管部门的审批结果,但他相信,审批通过“为时不会过晚”。
“160号文”成催化剂

  早在平安巨额再融资方案出台之初,就不断有人质疑平安为何不搞定向增发。对于资金的用途,平安当时仅仅是以“补充公司资本金及有关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一笔带过,市场也一直对此充满了质疑。投行人士认为如此不确定性较大的项目与其公募不如私募,即改非定向发行为定向发行,让专业人士和战略投资者去判断和权衡风险的大小。如此一来,困扰平安公开增发的诸多问题与不利影响也就不复存在了。

  市场人士认为,证监会现在不鼓励定向增发,因为前段时间定向增发的缺陷太多:增发价比较低,有很大的股价增长空间,存在一定的内幕操作可能性,而且定向增发的审批时间很长,加之平安的融资额巨大,定向增发规定最多不能超过10家,恐怕没有机构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而且还有锁定期,万一市场不好也不能抛出。

  其实当时还有一个原因是能拿出那么多钱参与定向增发的机构只有银行,但不能混业经营的枷锁暂时铐住了银行的手脚。而随着“160号文”及其细则的陆续出台,定向增发的大门开始被缓缓打开。

  去年12月,国务院批准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递交的关于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问题的请示文件(即“160号文”),原则性同意商业银行投资已设立的保险公司,并将在三四家银行开展试点。

  “160号文”出台后,各大银行都纷纷表达了参股保险公司的思路或意愿:有报道称,交行将目标锁定在中国人寿(27.03,-0.76,-2.73%,吧)计划转让的中保康联人寿50%股权,并已将收购方案上报监管部门;工行也正与拟参股保险公司进行磋商,争取今年完成;中行则意在具有中行“血统”的保险公司;北京银行(13.26,-0.45,-3.28%,吧)计划接手中国太保(23.58,-1.38,-5.53%,吧)集团手中的太平洋安泰人寿一半股权;而招商银行(29.35,-0.02,-0.07%,吧)则把目光锁定在与其同属“招商系”的信诺人寿身上,计划接手其50%股权。浦发银行(30.52,0.01,0.03%,吧)董事长吉晓辉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亦表示,浦发银行亦有进军保险业的打算。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此前表示,目前已有多家银行递交了参股保险公司的申请,今年将有五六家大型商业银行获得参股保险公司试点资格。

  3月底,保监会在其网站上公示《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送审稿)》,同时征求意见。与上次相比,此次增加了银行入股保险公司不受最高20%股权上限限制等内容。

  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此前曾公开表示,一般非金融法人企业参股保险公司的比例上限为20%,考虑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特殊性,其参股保险公司的比例可能会高一些。

  事实上,从目前几家银行的参股方案或意向看,其参股比例均已超过20%的股权比例上限,参股比例基本达到50%(含)以上。建行计划与平安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也达51%。

  业内人士表示,从银行意愿来看,如果是战略合作,银行至少要持股50%,如果持股10%-20%,银行则没有参股的必要。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上市公司再融资是资本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绝不应是恶意“圈钱”的行为。“上市公司在作出再融资决策前,应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实际需求,慎重考虑筹资规模和筹资时机,慎重考虑投资者的承受能力。”市场把这一表态理解为直指平安巨额融资案,平安在A股市场公开增发的机会正渐行渐远。

  平安随后公布了增发两成H股的方案。

  马明哲近日表示,A股再融资方案推出之后,各界的确有不同意见,他们会虚心听取,认真研究。中国平安(55.25,-1.06,-1.88%,吧)由13个人到30多万人,每一步都上一个台阶,20年来他们经受过很多挫折,只是有些外界不知道,而不同的阶段给了他们不同的经验,让他们在顺境、逆境中学习。再融资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会充分考虑市场状况、时机、规模和市场的承受能力。
传监管层欲修改大小非解禁规则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9日 14:14 华夏时报
  近日本报记者从一接近监管层的市场人士处获悉,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如何完善大小非解禁制度,修改大小非解禁的游戏规则,以保持股市稳定健康发展。

  “有专家提出一些建议,高层很关注。股权分置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国有股流通问题,是着眼中国股市长期发展。但目前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国CPI高企、银根紧缩等国内外经济环境下,股市大幅震荡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市场恐慌。大小非也在恐慌中大量抛卖,使市场陷入“抛卖——股市下跌——加速抛卖——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所以虽然长远上鼓励大小非流通,但短期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减缓大小非减持的速度。”上述人士说。

  大小非抛卖压力巨大

  从去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到今年4月17日的3180.20点,大盘下跌了47%。其原因有受外部经济的影响,也有受市场本身供求因素的影响,其中大小非解禁上市流通成为股市动荡的主要推动力,也成为市场最大的“空军”。于是一些市场人士呼吁完善大小非解禁规则,甚至认为在“大小非”解禁规则没有完善前,即使政府出台救市政策,只会加速其减持步伐,使大盘雪上加霜。

  自2005年开始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有些限售期一般为股改之日起12个月之内不能减持的小非,从2006年下半年就开始减持了。不过那时候减持的小非数量少,加之当时市场行情不错,一直到2007年上半年,解禁股对市场影响都不是很明显。

  据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2007年4月1日,共有412家公司公告了减持行为。其中,减持股东原始股占公司总股本30%以上的有83家,10%-30%之间的有217家,在5%-10%之间的有215家。但到了今年,大小非解禁开始进入高峰期,据统计2008、2009、2010年将分别有1181.27亿股、6637.42亿股和1213.21亿股非流通股解禁。这么大数量的非流通股解禁流通对市场的冲击可想而知,市场对这些解禁的大小非有很大的承接压力,随着这些大小非大量的套现,有专家提醒要提高对此现象的风险意识。

  著名经济学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樊纲日前在出席“新浪长安论坛”时表示,目前市场认为的最大利空之一就是大小非解禁,从股改的时候开始,上市公司就对外披露了大小非解禁的时间安排,但当时市场行情好,大家就都没有意识到。他提示广大投资者对此要提高风险意识。

  大小非减持不是一时半会儿,持续时间很长,而且以后大小非解禁的数量越来越多。从今年开始进入解禁高峰期,据统计今明两年大小非解禁市值将达到3万亿元和7万多亿元,2010年大小非解禁将达到最高峰。截至今年3月31日,两市共有流通市值为75565.74亿元,而如果按照现在的价格水平,到今年年底,两市总流通市值将增长至93149.81亿元;到2009年年底,总流通市值为155370.68亿元,增长61570.79亿元,增幅达到66.10%;到2010年,总流通市值为222854.94亿元,增长67232.66亿元,增幅为43.27%。2010年的市场总流通市值同比现在的流通市值增长194.9%,相当于在现在市场上再增加近2个市场的流通值。加之现在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想拿出那么多资金来应对决非易事。

改游戏规则

  现在有的股票,其解禁股甚至比现有流通股的数量都大,像中国平安(55.25,-1.06,-1.88%,吧),其限售股的数量是现有流通股数量的好几倍。而且还有些公司高管在股票解禁后主动辞职以疯狂套现股票成为亿万富翁,此举对市场影响极其恶劣。

  一些专家学者纷纷表示,股改初期锁定的非流通股已陆续进入解冻期,市场压力非常大。监管层要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来对产业资本、金融资本进行梳理。国资委副主任李伟日前也撰文指出,要建立国有股东所持股份流转核查制度,尽快研究制定规范国有股东行为的办法,并加强国有股东及其所控股上市公司的诚信建设,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稳定。

  上述接近监管层的市场人士表示,如果不制定大小非减持的一些政策措施,那么每当市场反弹的时候大小非就会疯狂减持,A股市场想要长期向上难以突破这个障碍。

  据说,现在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有关完善大小非解禁的政策,主要是为了延缓大小非上市流通的速度,提高大小非减持的成本,可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大小非持有者的减持冲动。那么对解禁套现的大小非征收一个“特别税”也许是个不错的方法。“上边正在讨论征收这个‘特别税’,比如解禁后如果你在一年内卖出,则征收很高的税收;第二年出售征收的特别税就会比第一年减少;以后逐年递减。直至8年后出售就不再对其征税。”该人士对记者透露。

  有专家对记者表示,现在市场最大利空就是大小非解禁,他们是做空市场的最主要力量。“大小非们”通过极低廉的价格获得部分股权,限售期一到他们会不计较成本毫不犹豫地大量抛售。“如果对大小非的减持不加以限制,任由大小非像洪水猛兽般地涌出,国家想实施救市也是不太可能的,其后果也可能是适得其反。”上述专家说。但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对大小非减持不应加以限制,让其自由减持。他们认为大小非会在股价合理或高估的情况下出现减持冲动,从这个层面来看,大小非减持对平抑市场泡沫具有正面和积极的作用。并且近期大小非的抛售,从某种意义上,流通股东也起到了助推作用,因为正是2007年流通股东把股价炒到不合理的高价,才带来了今年大小非的坚决卖出。
消息是新浪上转的,信不信就在个人了,风险自担罗。;P  ;P
楼主疯了吗?救市,拿钱送外国吗?
我从来就不相信那些老是在媒体上冒的专家,他们好象是从来不用做研究,一天到晚嘴巴都不用停,谁都知道他们只不过是某些利益团体的喉舌,用来蒙骗人的。楼市如此,股市也是如此。
]]
好了,不开玩笑,证监会开发布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