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国界组织变质--揭露巴黎破坏火炬传递闹剧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3:44:43
2008年04月16日10:38  体坛周报
记者赵威巴黎报道
  随着五环扭曲成5个黑色的手铐,中国人的热忱和奥运的精神也一起被扭曲。对奥运圣火传递的阻挠和破坏在巴黎达到高潮。发生这样的情形和一个人,和一个组织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个人就是梅纳,这个组织就是梅纳一手发起的记者无国界组织(Reporters sans Frontiers)。
  梅纳和他所创建的记者无国界组织倡导的是所谓的“新闻自由”,不过,他们所代表的真的是媒体吗?他们追求的,真的是新闻自由吗?难道所谓的“新闻自由”就是对火炬传递职业化的阻挠?
  真相不可能永远被蒙蔽,迟早有被揭开的一天。而那些出于各自的动机妄图蒙蔽真相的跳梁小丑也将很快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梅纳和他所领导的记者无国界组织就是如此:4月7日,大多数法国人还把他当作公众英雄,仅仅一周之后,就有《巴黎人报》和《费加罗》报等很多主流媒体开始对于他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反思……
  有镜头,就有梅纳
  4月7日,火炬传递在巴黎受到了重重阻挠。这是所有巴黎华人,乃至于所有炎黄子孙痛心的一天。同时,这也是梅纳最得意的一天。一方面,经过种种不择手段的努力,火炬传递终于无法正常进行;另一方面,从埃菲尔铁塔到巴黎圣母院,把藏独的旗帜和印着手铐的五环旗到处张扬,梅纳极大地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
  4月7日中午12点40,火炬传递离开铁塔,警卫人员刚刚撤防,梅纳就亲自带人把事先准备好的印着5个手铐的黑色旗帜悬挂在了铁塔的一层。接着,他又跑到了巴黎圣母院,把同样的黑旗和藏独旗挂在了巴黎另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巴黎圣母院的南端。
  从巴黎圣母院的二层下来后,梅纳感到了天气的寒意,更感到了内心的空虚:“我很冷,我很怕,我很疼。”他没有说出口的是,他更兴奋。就像是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法国同行所说的:“这是他的嗜好,哪里有镜头,他就会出现在哪里!”
  他的目的显然达到了。如果说,在4月7日之前,梅纳这个名字对于很多法国人还陌生的话,在4月7日之后,他几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偶像级人物。只要打开电视或广播,只要翻开报纸或杂志,都可以听到口号式的叫嚣,看到那个目光不会正视人的天生的丑角。
  无国界组织变质
  4月7日是梅纳和记者无国界组织表现最疯狂的一天。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他们对这一天进行过精心的准备。确定火炬传递日程之后,他先后建议法国奥委会和巴黎市政府,让记者无国界组织的人穿着印有5个手铐的T恤衫陪同传递,但均遭到了拒绝。梅纳没有死心,加班加点赶印了一批T恤衫,并且在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记者无国界组织总部进行销售。
  这个组织的人扬言,仅仅是这个销售就带来了1百万欧元的收入。这显然是一个夸张的数字,不过,单单从这个细节也可以想象得出,打着自由和人权的旗号的梅纳和他一手垄断的记者无国界组织,他们的动机已经沾染了铜臭。
  1985年,梅纳和“医生无国界组织”的布洛曼以及《新观察家》杂志的资深记者吉约伯德一起发起成立了旨在维护世界新闻自由的这个组织。作为秘书长,梅纳的别有用心很快让其他两个发起人感到无法忍受。对于梅纳利用与民主、自由背离的手段来捍卫所谓的民主和自由,吉约伯德无法理解,他甚至直言:“梅纳的这些做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取悦主流媒体。”
  吉约伯德说的没错,法国反华言论的猖獗很大程度都归咎于梅纳的上蹿下跳。值得玩味的是,这个倡导言论自由的人却有着绞杀言论自由的习惯。在记者无国界组织日益发展之后,有一位挺身而出的法国同行维瓦斯写了一本揭露这个组织真相的书。遗憾的是,这本书出版之后杳无声息,甚至各大报纸都无一个专栏进行评价。
  “记者无国界组织就是一个杂货铺,投其所好地用各种行动来换得各种官方和非官方的赞助。”维瓦斯经过认真的调查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而让他感到悲哀的事,梅纳的势力竟然庞大到了在法国没有让他的书得到推广:“很多记者都希望对这本书写点东西,但出于种种原因,这样简单的想法他们都没法实现。”
背后推手是谁?
  梅纳到底代表着哪些人的利益,在他的身后,都有谁的支持?我们很难得出结论。不过,从他对法国极右派党魁勒庞的维护,我们不难发现蛛丝马迹。而如果更深入地探讨,就会发现,梅纳的势力显然不仅仅局限在法国本土,他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丝丝缕缕的联系。
  对反对委内瑞拉总统的当地记者的无条件支持,对阿尔及利亚政府的强烈攻击……梅纳发起的种种活动都带着明显的政治倾向,而这种倾向明显不是一个法国人的。维瓦斯指出梅纳的种种活动得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直接或间接的援助。对于这种指责,梅纳习惯性地反击到:“为什么不是克格勃(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间前苏联的情报机构)呢?”
  克格勃显然毫无依据,但美国资金在记者无国界组织中的存在却似乎显而易见。该组织在其位于巴黎的本部有25个员工,在世界各地拥有100多名代表,每年的财务预算高达4百万欧元,一个新闻记者发起的协会从哪里才能得到这样雄厚的财力呢?
  在这个预算当中,有一部分来自会员的会费,还有一部分来自法国药厂Sanofiavenofi aventis的赞助,更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一个叫做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国家民主捐款)的基金,另外一部分来自“自由古巴中心”。这两个组织虽然名义上没有和美国挂钩,但是实际上却分别接受美国联邦的援助。正因为如此,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实,但是记者无国界组织却无法回避被美国联邦调查局资助的嫌疑。
  这样的事实让梅纳无法反驳。在自己的财务账本被翻开之后,梅纳竟然大言不惭地说:“我们的确接受了这些援助,但是,这并不会改变我们批评的精神 !”没错,只要这个职业散步倡导者的儿子,这个血液里都充满了不安分的所谓“民主斗士”继续站在记者无国界组织的舞台上,这种批评就会继续。问题是,是朝哪个方向继续呢?2008年04月16日10:38  体坛周报
记者赵威巴黎报道
  随着五环扭曲成5个黑色的手铐,中国人的热忱和奥运的精神也一起被扭曲。对奥运圣火传递的阻挠和破坏在巴黎达到高潮。发生这样的情形和一个人,和一个组织有着必然的联系。这个人就是梅纳,这个组织就是梅纳一手发起的记者无国界组织(Reporters sans Frontiers)。
  梅纳和他所创建的记者无国界组织倡导的是所谓的“新闻自由”,不过,他们所代表的真的是媒体吗?他们追求的,真的是新闻自由吗?难道所谓的“新闻自由”就是对火炬传递职业化的阻挠?
  真相不可能永远被蒙蔽,迟早有被揭开的一天。而那些出于各自的动机妄图蒙蔽真相的跳梁小丑也将很快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梅纳和他所领导的记者无国界组织就是如此:4月7日,大多数法国人还把他当作公众英雄,仅仅一周之后,就有《巴黎人报》和《费加罗》报等很多主流媒体开始对于他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反思……
  有镜头,就有梅纳
  4月7日,火炬传递在巴黎受到了重重阻挠。这是所有巴黎华人,乃至于所有炎黄子孙痛心的一天。同时,这也是梅纳最得意的一天。一方面,经过种种不择手段的努力,火炬传递终于无法正常进行;另一方面,从埃菲尔铁塔到巴黎圣母院,把藏独的旗帜和印着手铐的五环旗到处张扬,梅纳极大地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
  4月7日中午12点40,火炬传递离开铁塔,警卫人员刚刚撤防,梅纳就亲自带人把事先准备好的印着5个手铐的黑色旗帜悬挂在了铁塔的一层。接着,他又跑到了巴黎圣母院,把同样的黑旗和藏独旗挂在了巴黎另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巴黎圣母院的南端。
  从巴黎圣母院的二层下来后,梅纳感到了天气的寒意,更感到了内心的空虚:“我很冷,我很怕,我很疼。”他没有说出口的是,他更兴奋。就像是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法国同行所说的:“这是他的嗜好,哪里有镜头,他就会出现在哪里!”
  他的目的显然达到了。如果说,在4月7日之前,梅纳这个名字对于很多法国人还陌生的话,在4月7日之后,他几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家喻户晓的偶像级人物。只要打开电视或广播,只要翻开报纸或杂志,都可以听到口号式的叫嚣,看到那个目光不会正视人的天生的丑角。
  无国界组织变质
  4月7日是梅纳和记者无国界组织表现最疯狂的一天。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他们对这一天进行过精心的准备。确定火炬传递日程之后,他先后建议法国奥委会和巴黎市政府,让记者无国界组织的人穿着印有5个手铐的T恤衫陪同传递,但均遭到了拒绝。梅纳没有死心,加班加点赶印了一批T恤衫,并且在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记者无国界组织总部进行销售。
  这个组织的人扬言,仅仅是这个销售就带来了1百万欧元的收入。这显然是一个夸张的数字,不过,单单从这个细节也可以想象得出,打着自由和人权的旗号的梅纳和他一手垄断的记者无国界组织,他们的动机已经沾染了铜臭。
  1985年,梅纳和“医生无国界组织”的布洛曼以及《新观察家》杂志的资深记者吉约伯德一起发起成立了旨在维护世界新闻自由的这个组织。作为秘书长,梅纳的别有用心很快让其他两个发起人感到无法忍受。对于梅纳利用与民主、自由背离的手段来捍卫所谓的民主和自由,吉约伯德无法理解,他甚至直言:“梅纳的这些做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取悦主流媒体。”
  吉约伯德说的没错,法国反华言论的猖獗很大程度都归咎于梅纳的上蹿下跳。值得玩味的是,这个倡导言论自由的人却有着绞杀言论自由的习惯。在记者无国界组织日益发展之后,有一位挺身而出的法国同行维瓦斯写了一本揭露这个组织真相的书。遗憾的是,这本书出版之后杳无声息,甚至各大报纸都无一个专栏进行评价。
  “记者无国界组织就是一个杂货铺,投其所好地用各种行动来换得各种官方和非官方的赞助。”维瓦斯经过认真的调查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而让他感到悲哀的事,梅纳的势力竟然庞大到了在法国没有让他的书得到推广:“很多记者都希望对这本书写点东西,但出于种种原因,这样简单的想法他们都没法实现。”
背后推手是谁?
  梅纳到底代表着哪些人的利益,在他的身后,都有谁的支持?我们很难得出结论。不过,从他对法国极右派党魁勒庞的维护,我们不难发现蛛丝马迹。而如果更深入地探讨,就会发现,梅纳的势力显然不仅仅局限在法国本土,他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丝丝缕缕的联系。
  对反对委内瑞拉总统的当地记者的无条件支持,对阿尔及利亚政府的强烈攻击……梅纳发起的种种活动都带着明显的政治倾向,而这种倾向明显不是一个法国人的。维瓦斯指出梅纳的种种活动得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直接或间接的援助。对于这种指责,梅纳习惯性地反击到:“为什么不是克格勃(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间前苏联的情报机构)呢?”
  克格勃显然毫无依据,但美国资金在记者无国界组织中的存在却似乎显而易见。该组织在其位于巴黎的本部有25个员工,在世界各地拥有100多名代表,每年的财务预算高达4百万欧元,一个新闻记者发起的协会从哪里才能得到这样雄厚的财力呢?
  在这个预算当中,有一部分来自会员的会费,还有一部分来自法国药厂Sanofiavenofi aventis的赞助,更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一个叫做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国家民主捐款)的基金,另外一部分来自“自由古巴中心”。这两个组织虽然名义上没有和美国挂钩,但是实际上却分别接受美国联邦的援助。正因为如此,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实,但是记者无国界组织却无法回避被美国联邦调查局资助的嫌疑。
  这样的事实让梅纳无法反驳。在自己的财务账本被翻开之后,梅纳竟然大言不惭地说:“我们的确接受了这些援助,但是,这并不会改变我们批评的精神 !”没错,只要这个职业散步倡导者的儿子,这个血液里都充满了不安分的所谓“民主斗士”继续站在记者无国界组织的舞台上,这种批评就会继续。问题是,是朝哪个方向继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