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金融江湖的大佬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22:16
[日期:2007-09-0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方希
  你很难判断到底是由于我们普通人想象力过于贫弱,还是由于金融江湖水太深,《货币战争》展示的一场场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背后的金融界,基本上就是个大佬横行的黑社会,完全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我们熟知的政治家和政客无非是些棋子,而一般人连做棋子的资格都没有,不过像密密麻麻无可计数的工蚁,为极少数的教父级金融大鳄勤奋忙碌,转瞬间,财富便可能灰飞烟灭。而那些识破了他们伎俩,或者胆敢跟他们较劲的人,比如林肯和杰克逊,要么被枪杀,要么在惊人的好运气帮助下才从枪口下逃生,而刺痛银行家们利益的哈里森总统就没有那么幸运,刚刚上任便“染上风寒”,一个月后诡异地一命呜呼。
  不妨看一下这样的场景:1910年11月22日夜,纽约城外一节完全密封的火车车厢里,坐着全美国最重要的银行家,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哲基尔岛上的一个打猎俱乐部会所。这个俱乐部的成员集中了地球上六分之一的财富。所有到会的客人一律只称呼名字,不使用姓氏。他们匆忙会面,自然不是为了打猎,而是起草一部草案,这部草案催生了美联储,而后面的这些巨掌,兵不血刃地颠覆了一个民选美国政府,金融大鳄们成了这个国家,乃至这个世界事实上的掌门人。
  这一场景只要把主角和目的替换一下,很容易和武侠小说里妄图称霸武林的阴谋故事对应上。按照书里的说法,国际银行家们巨额的财富,以及攫取财富的路径,早已经远离了勤勉和智慧,他们是一个超级特殊利益集团,他们不归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他们只控制国家和政府。他们像鲨鱼嗜血一样嗜好财富,没有道德底线,清除异己,下手狠辣,他们通过金融系统扼住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就如同捏着一只小猫的脖子一样轻松,跟他们相比,小说中的黑手党教父不过是个时而有妇人之仁的小混混,一辈子过着卑贱而辛酸的生活,为那点可怜的蝇头小利和摆平各种微不足道的关系费尽心机。
  这本书揭示的是一个在常规想象之外的世界,这个世界只有非常态的利益和杀戮。在我们提到比尔·盖茨的资产超过500亿,并恨不得把他当成创业模范和知识改变命运公益片的主角时,作者冷冷地告诉我们,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资产是50万亿,盖茨那点钱给他们塞牙缝都嫌小;在我们满怀伤感地讨论拿破仑的滑铁卢之战时,作者指出,其实他无非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这一计划的道具。从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数得出来的近代战争,没有一个不是这些金融大鳄在背后活跃地策划,因为没有一个商业项目像战争这样让银行家轻易获得对一个国家长久的控制权,所谓财富,无非是一个完美的供品,而银行家们从供桌上取下供品的时候,下面跪着的经济学家和政客们还在高唱颂歌。
  这本书让人难受的地方是它揭示的“黑幕”实在让人丧失了对很多基本价值的信心。经济学宗师凯恩斯,被描写成超级利益集团的贴心小棉袄,他敏锐地发现了廉价的债务货币和通货膨胀理论是国际银行家最为需要的理论支持,于是他跳起来,摇舌鼓唇大作广告,银行家大佬则在幕后和台前叫好。而之前,天赋甚高的凯恩斯已经和银行家们默契地演出了一场双簧,操纵舆论和民心,英国经济如大佬们设计的那样一落千丈,大佬们借着危机的出现稳固了对英国的整体控制,突破了对他们的最后一道紧箍咒。
  如果你是一个勤奋的人,一个朴素的人,一个在普通的低级趣味之中还留存着对真善美等永恒价值有美好追求的人,那么我奉劝你看这本书的时候要尽量抱有怀疑的精神,否则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被那么几个幕后黑手推动着,他们天生冷血,视民如草芥,心安理得地把民众的辛劳和心血当成供桌上的猪头,可供他们随时下酒,实在是一种强烈的刺激。如果你恰巧是个专家,那么普通人向你请教这些内幕和推论的可信度的时候,先不要忙着摆POSE和分配表情,可以尝试着弄点干货来证明或者反驳。
  这本书写得激情昂扬,是在经管书中的好文笔。作者显然有强烈的危机感,他认为那些金融江湖的大佬们对中国下手不过是时间和方式问题,就像对日本那样,先让他们的经济繁荣几年,接着便是莫名其妙的衰落,仿佛吃了迷魂药一般。只是,我们能想象如何为一场军事上的侵略做准备,而如何抵御一场不动声色暗中逼近的金融大战,中国还处在警惕性和防御性都令人担忧的状态。有不少金融学者对作者提出的这种阴谋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小说思维构建的历史,只知道耸人听闻。不过至少这本书能改观很多人对金融这个冷冰冰体系的认识,没准也会让一些年轻人改变人生道路的设计,投入到诡谲深密的金融世界中一探究竟。最不重要的启示也许是,那些自视优秀的学者们如果能有一半写出这样丰沛好看的文章,文化进步也不算是一句浅薄的口号。 [日期:2007-09-0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方希
  你很难判断到底是由于我们普通人想象力过于贫弱,还是由于金融江湖水太深,《货币战争》展示的一场场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背后的金融界,基本上就是个大佬横行的黑社会,完全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我们熟知的政治家和政客无非是些棋子,而一般人连做棋子的资格都没有,不过像密密麻麻无可计数的工蚁,为极少数的教父级金融大鳄勤奋忙碌,转瞬间,财富便可能灰飞烟灭。而那些识破了他们伎俩,或者胆敢跟他们较劲的人,比如林肯和杰克逊,要么被枪杀,要么在惊人的好运气帮助下才从枪口下逃生,而刺痛银行家们利益的哈里森总统就没有那么幸运,刚刚上任便“染上风寒”,一个月后诡异地一命呜呼。
  不妨看一下这样的场景:1910年11月22日夜,纽约城外一节完全密封的火车车厢里,坐着全美国最重要的银行家,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哲基尔岛上的一个打猎俱乐部会所。这个俱乐部的成员集中了地球上六分之一的财富。所有到会的客人一律只称呼名字,不使用姓氏。他们匆忙会面,自然不是为了打猎,而是起草一部草案,这部草案催生了美联储,而后面的这些巨掌,兵不血刃地颠覆了一个民选美国政府,金融大鳄们成了这个国家,乃至这个世界事实上的掌门人。
  这一场景只要把主角和目的替换一下,很容易和武侠小说里妄图称霸武林的阴谋故事对应上。按照书里的说法,国际银行家们巨额的财富,以及攫取财富的路径,早已经远离了勤勉和智慧,他们是一个超级特殊利益集团,他们不归属于任何一个国家,他们只控制国家和政府。他们像鲨鱼嗜血一样嗜好财富,没有道德底线,清除异己,下手狠辣,他们通过金融系统扼住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就如同捏着一只小猫的脖子一样轻松,跟他们相比,小说中的黑手党教父不过是个时而有妇人之仁的小混混,一辈子过着卑贱而辛酸的生活,为那点可怜的蝇头小利和摆平各种微不足道的关系费尽心机。
  这本书揭示的是一个在常规想象之外的世界,这个世界只有非常态的利益和杀戮。在我们提到比尔·盖茨的资产超过500亿,并恨不得把他当成创业模范和知识改变命运公益片的主角时,作者冷冷地告诉我们,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资产是50万亿,盖茨那点钱给他们塞牙缝都嫌小;在我们满怀伤感地讨论拿破仑的滑铁卢之战时,作者指出,其实他无非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成为英国政府最大的债权人这一计划的道具。从法国大革命以来的数得出来的近代战争,没有一个不是这些金融大鳄在背后活跃地策划,因为没有一个商业项目像战争这样让银行家轻易获得对一个国家长久的控制权,所谓财富,无非是一个完美的供品,而银行家们从供桌上取下供品的时候,下面跪着的经济学家和政客们还在高唱颂歌。
  这本书让人难受的地方是它揭示的“黑幕”实在让人丧失了对很多基本价值的信心。经济学宗师凯恩斯,被描写成超级利益集团的贴心小棉袄,他敏锐地发现了廉价的债务货币和通货膨胀理论是国际银行家最为需要的理论支持,于是他跳起来,摇舌鼓唇大作广告,银行家大佬则在幕后和台前叫好。而之前,天赋甚高的凯恩斯已经和银行家们默契地演出了一场双簧,操纵舆论和民心,英国经济如大佬们设计的那样一落千丈,大佬们借着危机的出现稳固了对英国的整体控制,突破了对他们的最后一道紧箍咒。
  如果你是一个勤奋的人,一个朴素的人,一个在普通的低级趣味之中还留存着对真善美等永恒价值有美好追求的人,那么我奉劝你看这本书的时候要尽量抱有怀疑的精神,否则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被那么几个幕后黑手推动着,他们天生冷血,视民如草芥,心安理得地把民众的辛劳和心血当成供桌上的猪头,可供他们随时下酒,实在是一种强烈的刺激。如果你恰巧是个专家,那么普通人向你请教这些内幕和推论的可信度的时候,先不要忙着摆POSE和分配表情,可以尝试着弄点干货来证明或者反驳。
  这本书写得激情昂扬,是在经管书中的好文笔。作者显然有强烈的危机感,他认为那些金融江湖的大佬们对中国下手不过是时间和方式问题,就像对日本那样,先让他们的经济繁荣几年,接着便是莫名其妙的衰落,仿佛吃了迷魂药一般。只是,我们能想象如何为一场军事上的侵略做准备,而如何抵御一场不动声色暗中逼近的金融大战,中国还处在警惕性和防御性都令人担忧的状态。有不少金融学者对作者提出的这种阴谋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小说思维构建的历史,只知道耸人听闻。不过至少这本书能改观很多人对金融这个冷冰冰体系的认识,没准也会让一些年轻人改变人生道路的设计,投入到诡谲深密的金融世界中一探究竟。最不重要的启示也许是,那些自视优秀的学者们如果能有一半写出这样丰沛好看的文章,文化进步也不算是一句浅薄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