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帮帮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23:37
]]
百度了下是现代军事0706,找找电子图书馆,可能有免费看的。
这里有呀http://qkzz.net/magazine/1013-9214/2007/06/10032479.htm
不过估计楼主是要看原文配的图表吧;P

铸造战斗机的中国品牌
■ 刘济美

《现代军事》 2007年第6期

铸造战斗机的中国品牌
刘济美


重型歼击机战斗机以其出众的航程载弹量以及无可比拟的综合作战效能成为大国维护领空领海不受侵犯打赢现代战争所不可或缺的支柱性装备。能够设计重型战斗机的无不是大名鼎鼎的企业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苏霍伊EADS等等而在中国航空工业的版图上,能与重型歼击机设计研制紧密联系起来的无疑当属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1961年8月3日,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正式成立从而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所,当初从这里走出的年轻的飞机设计师——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顾诵芬、管德……每个人的名字如今听起来都是如雷贯耳。在其后的46年问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研制的“歼8”“歼81”系列以及第三代重点型号战斗机一直都是人民空军的支柱性作战装备,为巩固国防,保卫领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7年年初美国第四代隐身战斗机F/A-22部署亚太地区我国所面临的空防压力陡然增大了中国空军不得不再次面对装备差代的窘境。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的飞机设计师们在做什么他们将提供怎样的答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了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三个型号三座里程碑

最能体现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所存在价值最能标志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所发展历程的莫过于他们设计、研制的飞机。“歼8”系列、“歼81”系列以及第三代重点型号战斗机无疑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发展历史上的三座里程碑标志着其飞机设计研制能力的三次跨越。

“歼8”——第一型自主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

歼8是我国第一种能够执行高空拦截敌机和对地(海)面军事目标实施攻击等多种任务的高空高速歼击机也是第一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歼击机。
沈阳飞机设计所在成立之后经过3年的人才技术储备1964年初在所长刘鸿志副所长徐舜寿总设计师黄志千的领导下启动了“歼8”飞机的研制,设计工作于1965年正式展开1966年底就完成了全部设计工作1969年7月5日即首飞成功。但是由于政治运动的干扰关键技术储备不足缺乏项目管理经验直到1980年3月才正式定型。在整个“歼8”研制过程中,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设计人员先后提出了20多个可行方案共进行了7000多次高低速风洞试验200多项结构,系统特设试验20多项飞机的空中试验累计飞行了1025个起落663个小时。为解决飞机跨声速纵向抖振问题 总设计师顾诵芬曾先后三次乘坐歼6教练机升空观察并找出问题。
“歼8”飞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歼击机的科研生产完成了先修理、后仿制再自行设计的全过程。通过研制“歼8”,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锻炼了设计队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总结了深刻的教训,培养了一批航空科技骨干和有才华的管理干部为以后“歼8”系列飞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歼-81”——第一型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的国产战机

“歼8”试飞定型期间,世界战斗机发展的方向变化很大从强调高空高速截击转变为突出中低空、跨声速机动性使用大口径雷达和导弹进行超视距作战并兼顾对地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研制、装备新型歼击机的需求呼之欲出。此时正值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国家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研制新一代歼击机。面对这个局面包括沈阳飞机设计所在内的工业部门与部队单位通过详细研究提出在“歼8'基础上进行大改从而以更短的周期、更低廉的费用研制能满足当时空战需要的新型飞机。这个方案最终获得批准,“歼81”应运而生。
“歼81”原型机1980年3月开始方案论证,1984年6月首飞成功1988年3月设计定型—从方案论证到首飞上天仅仅花了4年时间从首飞到设计定型也只花了3年时间。和“歼8”型飞机相比“歼81”型飞机有重大改进重点是突出超视距作战和中低空机动性其作战功能技术性能和综合效能都有较大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歼81”在研制过程中使用了众多预研成果如发动机高温涡轮雷达、大气数据计算机、交流发电机等特别是其进气道设计是相关研究人员经过近10年的研究试验获得的其进气效率在低速肘比“歼8”提高了6%高速时保持了“歼8”原来的水平。优异的进气道设计为解放机头部位安装高性能雷达,进而实现超视距作战能力奠定了技术基础。正是这些扎实有效的预研工作大大加快了“歼8”的研制进程。
“歼8”不但在那个时期是空军的主力战机,同时使我们获得了一种具有巨大改进潜力的飞机平台。利用这个平台沈阳飞机设计所对下一代战斗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主动控制技术先进航电系统空中加油技术等等为下一次跨越进行了技术铺垫。同时通过不断融合先进技术,“歼81”飞机本身的作战性能大幅度提升,即便在三代战机大量装备的今天和明天“歼8”系列战斗机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重点型号——快速实现向三代战机的跨越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我国周边的许多国家或地区相继建成了以第三代战斗机为主的空中作战力量。特别是台湾空军接连购买了F-16幻影2000,自行研制了具有第三代战斗机特征的IDF使台海形势骤然紧张,更使空军装备发展相对滞后的我们面临着极大的空防压力。在军事斗争需求如此紧迫的情况下用以往“歼8”,“歼81”的发展模式和节奏发展第三代战斗机已经跟不上形势的要求。中央军委审时度势,决定与国外展开军事技术合作 引进先进、成熟的平台以求快速形成战斗力同时把先进技术拿到手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再次受命担当重任。
这次合作在形式上似乎与20世纪50-60年代引进仿制“歼5”、“歼6”没什么不同,但经历过自主研制战斗机历程洗礼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设计师们已经不会仅仅囿于对方的图纸资料他们在理解汲取对方设计精髓的同时,不断修正对方设计上的缺陷并把自己掌握的技术融入其中,在不断提升作战性能的同时使其更适应中国空军的作战需要。2003年某日重点型号战斗机首飞成功所有飞行参数全部达到设计标准重点型号战斗机的研制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通过这个项目沈阳飞机设计所实现了向第三代战斗机研制能力的跨越。
与前两次跨越相比这次跨越采用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模式。沈阳飞机设计所所长孙聪在评价这种模式时指出,首先这种模式使我们实现了快速发展我们所在前三十年就发展了歼8、歼81两个系列始终在二代水平徘徊而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仅用8年就实现了向三代战斗机的跨越其次这是历史馈赠的机遇,我们未来一代战斗机的发展已经开始与世界同步不可能再通过复制这种模式获得发展我们还必须着眼于自主创新。

六大进步助推综合设计能力全面提升

通过“歼8”系列以及重点型号的锻炼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综合设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实现了从设计第二代战斗机到第三代战斗机的跨越,并为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种能力的提升具体体现在了以下6个方面

列关键技术的掌握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就从主动控制技术、综合航电火控系统入手,开始向第三代歼击机的关键技术挑战。他们开国内先河研制了基于“歼8”平台的“歼81ACT”主动控制技术验证机在兄弟院所协助下研制了我国第套数字式航空电子综合火控系统并用于“歼81”改型。这些努力缩小了我国在这些技术领域同航空大国的差距为自行研制新一代歼击机储备了比较成熟的技术。自重点工程实施以来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以新一代歼击机为目标开展了飞机总体优化设计隐身先进气动力布局、综合控制推力矢量复合材料应用等关键技术的预先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设计手段的跨越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目前具备了面向制造的数字化设计能力,全面推行基于数字仿真技术的先进设计技术;实现了从手工画图向全面数字化设计由平面设计到三维设计的跨越;实现了100%数字化产品定义和虚拟装配构建了100%计算机虚拟样机;建立了生产厂与设计所之间的数据传输网络实现了工程数据网上传输,构建了产品设计、制造更改的全过程数据管理体系。

试验验证手段的完善

建成了以飞机控制工程综合试验室,全机电磁兼容性试验室为代表的国内领先水平的试验室,形成了与第三代战斗机研制相匹配的试验设施为重点型号任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设计理念的更新

在型号的总体设计中设计人员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根据军方技战术指标进行常规设计而是站在新军事变革的前沿从世界军事技术的最新发展入手进行创新设计保持了技术的前瞻性。例如,在新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下信息化程度成为评价武器装备的重要标准而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在重点型号研制中将信息化思想贯穿于研制工作的始终,既表现在分系统的能力上更表现在集成的能力上重点型号也由此实现了从机械化平台到信息化平台的跨越。
此外设计所还不断加强低成本设计和全寿命成本设计理念,不但着服提高飞机的先进性,同时还考虑飞机的经济性。把降低飞机全寿命周期的成本降低其生产使用和维护的成本作为项重要因素纳入设计范畴,在顶层设计中就开始考虑飞机的使用和维护并同步研制服务保障设备。强化飞机售后服务,确保所研制的各类飞机在全寿命周期内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管理机制的创新

由于重点型号系统的高度复杂性与高度关联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全面推行并行工程管理。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首次将先进的项目管理IPT作模式引入国内飞机设计领域,按照面向产品设计的新思路把飞机分成6大部件组建了前机身中央翼后机身、翼面起落装置前翼6个IPT作组。每个IPT工作组的人员组成包括该部件设计所涉及的各个专业领域(如气动外形结构强度电气连接等方面)的技术人员以及沈阳飞机工业公司的工艺设计人员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各自专业的规范和要求对各自部件进行设计并即时对设计进行商讨、修改,工艺设计人员可同时进行生产工艺设计并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从而真正实现了设计与生产工艺的高度并行大大缩短了型号研制的周期,对于孙聪所长给了我们个最直观的说明:“人还是这么多人以前我们一年到头就搞个型号但现在我们同时在进行的有十多个项目……”

设计队伍的日趋合理

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不仅形成了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专业队伍而且培养了一批掌握第三代战斗机设计技术的人才队伍。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1982年以后大学毕业八所的新一代青年技术人才逐步成长为研究所科研技术力量的主体和骨干。
在综合设计能力获得飞跃性提升的同时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同志们也同样看到了制约发展的瓶颈。孙聪所长指出与国外相比中国的飞机研制单位都没有新机试制生产线新机试制与批量生产混合在一起,既不能满足新机试制所需的高度柔性也大大降低了批生产的效率。另外,在构建各种气动构型的数据库方面我们也相对滞后这也是我们与航空强国的显著差距。如果在这两个方面能有所突破,那么我们能发展得更快。

未来天空我主沉浮

随着“歼10”战斗机以及重点型号战斗机的陆续服役第三代战斗机已经成为我军空中作战力量的中坚。然而随着美国F/A-22战斗机部署关岛F-35战斗机开始下线中国空军不得不再次面对“差代”的窘境,在美军得意洋洋地叫嚣F/A-22对“苏-27”、“苏-30”战机1:20甚至1:30的离奇交换比时中国的飞机设计师们依然努力地做着自己的工作默默地追赶着西方航空强国的步伐,面对未来作战需求孙聪所长简要地谈了他对中国下一代战机发展的认识首先未来战争是体系的对抗我们的下代战斗机必然要在一个作战体系内发挥作用,而不是追求单一装备的先进性,其次我们诸多技术领域都与西方航空强国,特别是美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个客观现实决定了我们的下一代战斗机在性能上仍然不可能全面超越西方而可以根据未来空中战场的发展态势及我军的作战需求突出某几方面的性能从而使战机在定条件下达成非对称优势第三必须追求较低的全寿命成本降低使用费用使我军能够买得起用得起。
除了战斗机外,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也敏锐地看到了无人机在未来空中战场的应用前景2006年珠海航展,一架全黑色的无人战斗机模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就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展示的“暗剑”无人作战飞机概念它也被广泛地解读为中国未来战斗机发展的方向。但实际上暗剑概念机只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着眼未来作战需求而进行的数十项探索之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还设有专门的工作组专门负责跟踪世界前沿航空技术的发展 探索新思路新概念。
中国航空工业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尽管与航空强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但中国的飞机设计师们正不断地加快追赶的脚步,作为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已经雄心勃勃地规划了未来发展的愿景——保持飞机研究设计综合实力国内领先,引领我国战斗机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我们期待有朝一日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能以最尖端的战机向波音洛克希德马丁苏霍伊挑战,以实力张扬出中国飞机设计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