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防长结束八天亚太密访 寻求遏制中国再遇挫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47:28
2008年03月03日10:03   来源:四川新闻网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2月28日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和军方高层会面后,结束了自己在亚太地区八天之行。在此之前,他还访问了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四处推销美国武器和军事技术。  

    盖茨此行引发外界出现“美国遏制中国”的猜测,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月29日刊文称“遏制中国再遇挫折”。文章建议美国不要在中国的邻国中寻求遏制中国的共识,并称“在亚洲扮演真诚的中间人”就可以提高美国的威望。

  中国成盖茨出访关键词

  俄罗斯《独立报》报道,盖茨此行不止一次说:“不会说任何反华的话。”他使用的“hedge”一词也可以理解是防范。与盖茨的理解不同,随行记者说:盖茨与会见的高官总是讨论“中国因素”,以此为由头向他们推荐自己的武器。

  看来讨论的内容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说辞。第一个访问的澳大利亚,五角大楼的头号人物希望澳政府不要缩减在伊拉克和非洲的驻军。最后一个国家土耳其,他要求土耳其停止对库尔德人的军事行动。

  盖茨此次访问重中之重是亚洲的军治格局和与该地区的军事技术联系。所有问题的核心都涉及到“中国军事力量”。据媒体披露,在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盖茨强调五角大楼非常希望向这些“民主国家”提供军事帮助,以此提高美国保卫该地区安全的作用。

  随后是印度。“在与印度领导人两天的谈判中,讨论德里与北京安全问题时间远远超过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安全问题”这是《纽约时报》记者援引美国五角大楼与会高级官员的话。该报说,印度军事计划所含领域覆盖中国军队目前所进行现代化的领域,首先是购买军用歼击机和扩充海军力量。

  盖茨进行的谈判打开了军事出口大门,这是说向美国购买了军事技术的国家禁止再转卖给其它国家,还有保证军事技术兼容性等措施。

  盖茨在2008欧洲国防展之后,印度价值100亿美元的战机采购项目竞标截止期限之前(3月2日)开始其行程。有消息说,美国专家认为印度将于未来5年,耗资1000亿美元更新自己的军事力量。

  美印专家指出,华盛顿争取印度市场的目的是为了赶走俄罗斯军工企业,目前俄罗斯是印度的(军事装备的)主要供应商。美国公司第一个答应印度要求,将合同价值的30%,大约7000万美元再投资到印度军工领域。参与两国军工合作的公司有:美国西科斯基飞机公司(Sikorsky Aircraft)和波音公司,生产导弹的美国雷神公司(Raytheon)和印度LARSEN & TOUBRO有限公司。

  现在和将来的武器交易追求的不再是商业利益,而是以军事政治为导向,《纽约时报》特别指出。该报说:“据五角大楼工作人员证实,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军事采购让三个国更加紧密的合作来对抗中国力量。让各自军队有统一协调的武器,可以一起训练和作战。”

  “韩国和印度绝不会参与遏制中国”

  《国际先驱论坛报》2月29日刊登署名霍华德-弗兰奇的《遏制中国再遇挫折》文章中称,通过在中国周边国家建立事实上的同盟来遏制中国的战略看起来“很诱人”,这是因为这一战略的简洁明了,不难理解。其次,这一战略基于一个古老的原则: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但文章从几个方面分析了这一战略在对付中国时从未产生过效果的原因。作者认为,首先,从中国的角度讲,在外交战略上,中国会充分意识到被周边国家围堵的危险性,从而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除这个同盟的武装”。

  其次,全球化的作用也使传统的遏制战略行不通。文章分析说,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出口发动机”,加之中国经济的开放性,这一切已经使世界与中国建立了从未有过的紧密联系,许多国家,更别提那些中国的邻国了,它们都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利益。

  包围中国的战略遇到麻烦的第三个原因是:像韩国和印度这样中国关键的邻国是绝对不可能去遏制中国的。韩国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参加任何对抗这个传统上对其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邻居的。韩国明白,它需要中国来帮助它实现朝鲜向更和平、更开放的方向转型。

  再来看看印度,如果说韩国从历史上看还有一种“平衡者”情节的话——即在大国中保持平衡,不特别倾向于任何一方,而印度本身就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伟大的文明,一个未来的全球性大国。基于这一因素,再考虑到印度有着根深蒂固的“不结盟”思想,指望印度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其它人身上是不可能的,让它去遏制中国就更别提了。

  “中国与邻国关系已经足够紧张”

  接着,该文章从理论的角度指出了为什么传统的遏制战略在对付中国时遇到“困境”。从理论上说,遏制战略有效的一个前提就是:同盟与被遏制对象之间的矛盾能够进一步激化,这是遏制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动力之一。但弗兰奇称,中国与其邻国的关系已经很紧张,不存在进一步激化的可能——“中国与其重要邻居之间的关系已经足够紧张,以致于没法再通过使中国与它们之间的问题更加复杂化来获取利益了。”

  弗兰奇分析说,自从上世纪60年代中印边境战争以来,印度和中国这两个潜在的对手在领土问题上就从来没达成过任何妥协。再看看中国的东北方向,中国面临着与朝鲜和韩国的“高句丽问题”。东边,中国与日本有着东海油气田等问题。

  弗兰奇显然认为这些“矛盾”都是不可调和的,他在文中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北京与其邻国的所有争端在人们看来居然似乎都是‘可控的’”。作者还认为,华盛顿对穆斯林极端主义总是吵吵嚷嚷,但是如果看看中国,这些问题根本就不值一提,因为中国的疆独势力毗邻极端不稳定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并且他们极端仇恨北京。

  不仅如此,作者还认为,从长远来看,资源丰富而人口却在持续下降的俄罗斯也会对中国会保持高度警惕。

  文章称,“与在中国的边境寻找遏制中国的‘共识’相比,华盛顿有着更好的机会。”弗兰奇认为,中国与其邻国的对抗并不是在减少,如果北京不接受更多的让步,邻国对他的不满只会不断增加。正因为如此,如果美国扮演“真诚的中间人”角色,给地区紧张局势降温,再辅以国际体系的力量,美国的威望就会得到提高。

  周方银:潜台词是对华实施软遏制

  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周方银说,这种分析的潜台词是通过非军事手段对中国实行“软遏制”,如果美国不从宏观上构筑遏制中国的同盟,而是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小问题”,将其放大甚至国际化,那么中国面临的威胁将更大。

  周方银说,“该文章对美国利用传统的遏制战略对付中国的评价所遭遇困境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是站得住脚的。但是它的出发点依然是将中国定位为美国的敌人,还是带着敌视的眼光来看待中美关系,从这个角度讲,与现实也不太契合。”

  周方银说,长期以来,美国在东亚地区都是用构筑军事同盟这种传统的遏制战略来对付中国,这样,美国就必须向同盟内国家提供足够多的好处。

  而现在的情况是,中国避开“军事”这一话题,通过发展经济这一“非零和”的手段破解了美国的围堵战略。因为中国的邻国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获得了重大好处,而反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些美国的伙伴,这些年来被绑在美国的反恐战车上,几乎是只有付出没有收获,长期来看这种情况显然是难以为继的。

  周方银也认为,从另一方面来看,该作者的分析在现实中仍然会碰壁,因为他分析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中美关系依然是敌对关系,而现实情况是:中国追求的是和平崛起,中国不认为自己是美国的敌人,而且在美国人自己看来,中美关系也远非敌友关系这么简单。

  但周方银也强调说,这种论调对中国来说用心更加险恶,它的潜台词就是通过非军事手段对中国实行“软遏制”。他分析说,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真正担心的也正是如钓鱼岛问题,东海问题等这些具体的问题。

  如果美国不从宏观上构筑遏制中国的同盟,而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这些“小问题”上,通过炒作这些问题,将其放大甚至国际化,对中国的威胁将更大。所以,针对这种趋势,中国尤其需要保持警惕,要提高应变能力。(秀夫)2008年03月03日10:03   来源:四川新闻网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2月28日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和军方高层会面后,结束了自己在亚太地区八天之行。在此之前,他还访问了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印度,四处推销美国武器和军事技术。  

    盖茨此行引发外界出现“美国遏制中国”的猜测,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2月29日刊文称“遏制中国再遇挫折”。文章建议美国不要在中国的邻国中寻求遏制中国的共识,并称“在亚洲扮演真诚的中间人”就可以提高美国的威望。

  中国成盖茨出访关键词

  俄罗斯《独立报》报道,盖茨此行不止一次说:“不会说任何反华的话。”他使用的“hedge”一词也可以理解是防范。与盖茨的理解不同,随行记者说:盖茨与会见的高官总是讨论“中国因素”,以此为由头向他们推荐自己的武器。

  看来讨论的内容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说辞。第一个访问的澳大利亚,五角大楼的头号人物希望澳政府不要缩减在伊拉克和非洲的驻军。最后一个国家土耳其,他要求土耳其停止对库尔德人的军事行动。

  盖茨此次访问重中之重是亚洲的军治格局和与该地区的军事技术联系。所有问题的核心都涉及到“中国军事力量”。据媒体披露,在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盖茨强调五角大楼非常希望向这些“民主国家”提供军事帮助,以此提高美国保卫该地区安全的作用。

  随后是印度。“在与印度领导人两天的谈判中,讨论德里与北京安全问题时间远远超过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安全问题”这是《纽约时报》记者援引美国五角大楼与会高级官员的话。该报说,印度军事计划所含领域覆盖中国军队目前所进行现代化的领域,首先是购买军用歼击机和扩充海军力量。

  盖茨进行的谈判打开了军事出口大门,这是说向美国购买了军事技术的国家禁止再转卖给其它国家,还有保证军事技术兼容性等措施。

  盖茨在2008欧洲国防展之后,印度价值100亿美元的战机采购项目竞标截止期限之前(3月2日)开始其行程。有消息说,美国专家认为印度将于未来5年,耗资1000亿美元更新自己的军事力量。

  美印专家指出,华盛顿争取印度市场的目的是为了赶走俄罗斯军工企业,目前俄罗斯是印度的(军事装备的)主要供应商。美国公司第一个答应印度要求,将合同价值的30%,大约7000万美元再投资到印度军工领域。参与两国军工合作的公司有:美国西科斯基飞机公司(Sikorsky Aircraft)和波音公司,生产导弹的美国雷神公司(Raytheon)和印度LARSEN & TOUBRO有限公司。

  现在和将来的武器交易追求的不再是商业利益,而是以军事政治为导向,《纽约时报》特别指出。该报说:“据五角大楼工作人员证实,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军事采购让三个国更加紧密的合作来对抗中国力量。让各自军队有统一协调的武器,可以一起训练和作战。”

  “韩国和印度绝不会参与遏制中国”

  《国际先驱论坛报》2月29日刊登署名霍华德-弗兰奇的《遏制中国再遇挫折》文章中称,通过在中国周边国家建立事实上的同盟来遏制中国的战略看起来“很诱人”,这是因为这一战略的简洁明了,不难理解。其次,这一战略基于一个古老的原则: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但文章从几个方面分析了这一战略在对付中国时从未产生过效果的原因。作者认为,首先,从中国的角度讲,在外交战略上,中国会充分意识到被周边国家围堵的危险性,从而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除这个同盟的武装”。

  其次,全球化的作用也使传统的遏制战略行不通。文章分析说,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出口发动机”,加之中国经济的开放性,这一切已经使世界与中国建立了从未有过的紧密联系,许多国家,更别提那些中国的邻国了,它们都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利益。

  包围中国的战略遇到麻烦的第三个原因是:像韩国和印度这样中国关键的邻国是绝对不可能去遏制中国的。韩国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参加任何对抗这个传统上对其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邻居的。韩国明白,它需要中国来帮助它实现朝鲜向更和平、更开放的方向转型。

  再来看看印度,如果说韩国从历史上看还有一种“平衡者”情节的话——即在大国中保持平衡,不特别倾向于任何一方,而印度本身就把自己看作是一个伟大的文明,一个未来的全球性大国。基于这一因素,再考虑到印度有着根深蒂固的“不结盟”思想,指望印度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其它人身上是不可能的,让它去遏制中国就更别提了。

  “中国与邻国关系已经足够紧张”

  接着,该文章从理论的角度指出了为什么传统的遏制战略在对付中国时遇到“困境”。从理论上说,遏制战略有效的一个前提就是:同盟与被遏制对象之间的矛盾能够进一步激化,这是遏制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动力之一。但弗兰奇称,中国与其邻国的关系已经很紧张,不存在进一步激化的可能——“中国与其重要邻居之间的关系已经足够紧张,以致于没法再通过使中国与它们之间的问题更加复杂化来获取利益了。”

  弗兰奇分析说,自从上世纪60年代中印边境战争以来,印度和中国这两个潜在的对手在领土问题上就从来没达成过任何妥协。再看看中国的东北方向,中国面临着与朝鲜和韩国的“高句丽问题”。东边,中国与日本有着东海油气田等问题。

  弗兰奇显然认为这些“矛盾”都是不可调和的,他在文中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北京与其邻国的所有争端在人们看来居然似乎都是‘可控的’”。作者还认为,华盛顿对穆斯林极端主义总是吵吵嚷嚷,但是如果看看中国,这些问题根本就不值一提,因为中国的疆独势力毗邻极端不稳定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并且他们极端仇恨北京。

  不仅如此,作者还认为,从长远来看,资源丰富而人口却在持续下降的俄罗斯也会对中国会保持高度警惕。

  文章称,“与在中国的边境寻找遏制中国的‘共识’相比,华盛顿有着更好的机会。”弗兰奇认为,中国与其邻国的对抗并不是在减少,如果北京不接受更多的让步,邻国对他的不满只会不断增加。正因为如此,如果美国扮演“真诚的中间人”角色,给地区紧张局势降温,再辅以国际体系的力量,美国的威望就会得到提高。

  周方银:潜台词是对华实施软遏制

  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周方银说,这种分析的潜台词是通过非军事手段对中国实行“软遏制”,如果美国不从宏观上构筑遏制中国的同盟,而是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小问题”,将其放大甚至国际化,那么中国面临的威胁将更大。

  周方银说,“该文章对美国利用传统的遏制战略对付中国的评价所遭遇困境的分析,在某种程度上是站得住脚的。但是它的出发点依然是将中国定位为美国的敌人,还是带着敌视的眼光来看待中美关系,从这个角度讲,与现实也不太契合。”

  周方银说,长期以来,美国在东亚地区都是用构筑军事同盟这种传统的遏制战略来对付中国,这样,美国就必须向同盟内国家提供足够多的好处。

  而现在的情况是,中国避开“军事”这一话题,通过发展经济这一“非零和”的手段破解了美国的围堵战略。因为中国的邻国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中获得了重大好处,而反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些美国的伙伴,这些年来被绑在美国的反恐战车上,几乎是只有付出没有收获,长期来看这种情况显然是难以为继的。

  周方银也认为,从另一方面来看,该作者的分析在现实中仍然会碰壁,因为他分析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中美关系依然是敌对关系,而现实情况是:中国追求的是和平崛起,中国不认为自己是美国的敌人,而且在美国人自己看来,中美关系也远非敌友关系这么简单。

  但周方银也强调说,这种论调对中国来说用心更加险恶,它的潜台词就是通过非军事手段对中国实行“软遏制”。他分析说,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真正担心的也正是如钓鱼岛问题,东海问题等这些具体的问题。

  如果美国不从宏观上构筑遏制中国的同盟,而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这些“小问题”上,通过炒作这些问题,将其放大甚至国际化,对中国的威胁将更大。所以,针对这种趋势,中国尤其需要保持警惕,要提高应变能力。(秀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