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既不脆弱也非超级大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03:05
中国既不脆弱也非超级大国
2008年02月19日 11:53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19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19日发表题为《中国是“脆弱的超级大国”吗?》的文章说,中国既不脆弱,也非超级大国。最近那一场冰雪灾难,充分证明了中国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紧密关系。当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有什么好,到处伸手不堪负担,既不利国更不利民。尽管中国有人怀有天朝思想,但中国不当超级大国,早已有言在先,将来也不至于改变。

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崛起及其发展前景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密切关注。从经济规模、国力强盛、国际影响与发展潜力的四大因素来看,中国实际上已经赶过了欧洲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国。

在近现代世界历史上,凡是一个新兴大国崛起,势必要改变世界力量对比,引发大国利益冲突以至爆发战争。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对于中国崛起深感疑虑。

因为中国崛起后的中美关系,既有矛盾分歧又有利益交叉,处于一种非敌非友、似敌似友、可敌可友的不确定状态。究竟中美两国能够保持合作还是会走向对抗,难以预测和肯定。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能否从“中国威胁论”的梦魇中解脱出来,寻求一项既能避免冲突又能寻求双赢的现实的对华政策,就成为其政界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学政两栖的中国问题专家谢淑丽(Susan Shirk )的新作《中国—脆弱的超级大国》一书,可以说是一个重要尝试。

国内问题影响对美政策

谢淑丽在1971年“文革”中期参加第一个美国大学生代表团访问中国,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三十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90年代后期曾一度出任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现在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所长。

去年10月,谢淑丽在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SAIS)作过一场演讲,阐述这本新作的内容,引起华盛顿各界的关注。她让伦敦牛津出版社在年底前寄了一本新作给我。翻阅全书,发现其中颇有新意。尽管网上已见有关书评,然而意有未尽,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首先肯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但未把中国崛起看成是一种威胁。她说,中国的GDP已达2万2300亿美元,经济居世界第四位。中国手里有价值2500亿美元(最新数字是3200亿)的美国国债,成为美最大债主。美国消费品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便宜的中国商品使美国得以保持低通胀与低利率。事实上,“美国跟中国已坐在同一条船上”。

然而,中国迅速发展也产生了另一种后果,就是贫富差距扩大,官员腐败严重。作者由此而认为,中国领导人最担心的是国内动乱,“这种恐惧成为他们与美国和其他国家打交道时决策的因素”。通过中国处理台湾问题与对日对美外交,谢淑丽论述了中国内政外交互为影响的微妙关系,认为中国对台湾问题以及在驻南使馆遭到轰炸、南海撞机事件中采取强硬姿态主要出于内政考虑,也就是安抚民意。由此而提出了她所谓中国是一个“脆弱的超级大国”,即“外强内弱”的新看法。

因此,她认为,值得美国关注的不是随着中国力量增长而带来的危险性,而是中国存在大量国内问题。中国不想挑战美国利益,“从未采取亚洲版的门罗主义,要把美国从亚洲赶出去”,也从未对新加坡与泰国施加压力,企图阻止美国海军使用这两个国家的的港口设施。她还引用前副国务卿佐立克的话说,“今天的中国完全不是40年代的苏联,最主要是中国不相信它的未来有赖于推翻现存国际体系的基本秩序”。

既不脆弱,也非超强

谢淑丽并不认为中国会主动向美国挑起冲突,却把将来中美可能发生冲突的原因归之于美国对中国国情的误判。这在美国研究中国问题学者中间是极为少见的见解。

从谢淑丽的新著中,可以看出她对中国问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全书各章共有827条注解,其中大量引用一些中国报刊与学者的观点,甚至例举老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来反映中国老少几代人的抗日情绪。

谢淑丽还以学者与前政府官员的双重身份,具体而微地向中美两国提出如何改善关系,增进合作,以避免双方因误解而导致冲突的如下设想与建议。

她觉得中国不必老是怀有历史屈辱感,应该多宣传历史上中国政治家、改革家、企业家与科学家的成就。以现代中国很多值得骄傲的事情,来淡化中国人的受害者心态,增加自豪感。

至于美国,谢淑丽认为首先要使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大国,致力于促进国际合作。美国应当把民主与人权问题搁置一边。因为中国的政治转型必须出于内部需要,决不可能靠外部压力来实现。美国对中国进行说教与惩罚只能适得其反。

美国不要对中国炫耀武力,也不要把日本建成为军事强权。由于2006年的民调中有三分之二美国人反对卷入台海战争,谢淑丽主张美国总统应与中国领导进行坦诚会谈,把台湾问题搁置起来,以利于增进中美合作。美国应当尊重中国,让中国参加G-8,请胡锦涛再次访美,进白宫,上国宴。

美国应该“首先修理自己的屋子,不要事事怪罪于中国,把中国当作美国的替罪羊”。如果美国一心想要整中国,中国怎么还会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呢?

谢淑丽的新作已在美国政界得到积极的评价。克林顿时期的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认为,对于那些想看到中国真实面貌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很及时的书。老布什时期的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则表示:美国需要一种能与崛起中国打交道的现实主义政策,谢淑丽的新作是一本必读的书。

至于为什么谢淑丽要给中国贴上一个“脆弱的超级大国”的标签,笔者认为可以做两种解释,一是奉劝美国,中国内部脆弱,别误以为它想取代美国;二是提醒中国,要当超级大国,先得致力于解决好内部问题。

而事实上,中国既不脆弱,也非超级大国。最近那一场冰雪灾难,充分证明了中国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紧密关系,恐怕连谢淑丽也不得不为之动容。当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有什么好,到处伸手不堪负担,既不利国更不利民。尽管中国有人怀有天朝思想,但中国不当超级大国,早已有言在先,将来也不至于改变。(陈有为)
中国既不脆弱也非超级大国
2008年02月19日 11:53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19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19日发表题为《中国是“脆弱的超级大国”吗?》的文章说,中国既不脆弱,也非超级大国。最近那一场冰雪灾难,充分证明了中国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紧密关系。当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有什么好,到处伸手不堪负担,既不利国更不利民。尽管中国有人怀有天朝思想,但中国不当超级大国,早已有言在先,将来也不至于改变。

文章摘录如下:

中国崛起及其发展前景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密切关注。从经济规模、国力强盛、国际影响与发展潜力的四大因素来看,中国实际上已经赶过了欧洲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国。

在近现代世界历史上,凡是一个新兴大国崛起,势必要改变世界力量对比,引发大国利益冲突以至爆发战争。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对于中国崛起深感疑虑。

因为中国崛起后的中美关系,既有矛盾分歧又有利益交叉,处于一种非敌非友、似敌似友、可敌可友的不确定状态。究竟中美两国能够保持合作还是会走向对抗,难以预测和肯定。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能否从“中国威胁论”的梦魇中解脱出来,寻求一项既能避免冲突又能寻求双赢的现实的对华政策,就成为其政界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学政两栖的中国问题专家谢淑丽(Susan Shirk )的新作《中国—脆弱的超级大国》一书,可以说是一个重要尝试。

国内问题影响对美政策

谢淑丽在1971年“文革”中期参加第一个美国大学生代表团访问中国,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三十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中国问题研究,90年代后期曾一度出任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现在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所长。

去年10月,谢淑丽在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SAIS)作过一场演讲,阐述这本新作的内容,引起华盛顿各界的关注。她让伦敦牛津出版社在年底前寄了一本新作给我。翻阅全书,发现其中颇有新意。尽管网上已见有关书评,然而意有未尽,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首先肯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但未把中国崛起看成是一种威胁。她说,中国的GDP已达2万2300亿美元,经济居世界第四位。中国手里有价值2500亿美元(最新数字是3200亿)的美国国债,成为美最大债主。美国消费品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便宜的中国商品使美国得以保持低通胀与低利率。事实上,“美国跟中国已坐在同一条船上”。

然而,中国迅速发展也产生了另一种后果,就是贫富差距扩大,官员腐败严重。作者由此而认为,中国领导人最担心的是国内动乱,“这种恐惧成为他们与美国和其他国家打交道时决策的因素”。通过中国处理台湾问题与对日对美外交,谢淑丽论述了中国内政外交互为影响的微妙关系,认为中国对台湾问题以及在驻南使馆遭到轰炸、南海撞机事件中采取强硬姿态主要出于内政考虑,也就是安抚民意。由此而提出了她所谓中国是一个“脆弱的超级大国”,即“外强内弱”的新看法。

因此,她认为,值得美国关注的不是随着中国力量增长而带来的危险性,而是中国存在大量国内问题。中国不想挑战美国利益,“从未采取亚洲版的门罗主义,要把美国从亚洲赶出去”,也从未对新加坡与泰国施加压力,企图阻止美国海军使用这两个国家的的港口设施。她还引用前副国务卿佐立克的话说,“今天的中国完全不是40年代的苏联,最主要是中国不相信它的未来有赖于推翻现存国际体系的基本秩序”。

既不脆弱,也非超强

谢淑丽并不认为中国会主动向美国挑起冲突,却把将来中美可能发生冲突的原因归之于美国对中国国情的误判。这在美国研究中国问题学者中间是极为少见的见解。

从谢淑丽的新著中,可以看出她对中国问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全书各章共有827条注解,其中大量引用一些中国报刊与学者的观点,甚至例举老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来反映中国老少几代人的抗日情绪。

谢淑丽还以学者与前政府官员的双重身份,具体而微地向中美两国提出如何改善关系,增进合作,以避免双方因误解而导致冲突的如下设想与建议。

她觉得中国不必老是怀有历史屈辱感,应该多宣传历史上中国政治家、改革家、企业家与科学家的成就。以现代中国很多值得骄傲的事情,来淡化中国人的受害者心态,增加自豪感。

至于美国,谢淑丽认为首先要使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大国,致力于促进国际合作。美国应当把民主与人权问题搁置一边。因为中国的政治转型必须出于内部需要,决不可能靠外部压力来实现。美国对中国进行说教与惩罚只能适得其反。

美国不要对中国炫耀武力,也不要把日本建成为军事强权。由于2006年的民调中有三分之二美国人反对卷入台海战争,谢淑丽主张美国总统应与中国领导进行坦诚会谈,把台湾问题搁置起来,以利于增进中美合作。美国应当尊重中国,让中国参加G-8,请胡锦涛再次访美,进白宫,上国宴。

美国应该“首先修理自己的屋子,不要事事怪罪于中国,把中国当作美国的替罪羊”。如果美国一心想要整中国,中国怎么还会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呢?

谢淑丽的新作已在美国政界得到积极的评价。克林顿时期的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认为,对于那些想看到中国真实面貌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很及时的书。老布什时期的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则表示:美国需要一种能与崛起中国打交道的现实主义政策,谢淑丽的新作是一本必读的书。

至于为什么谢淑丽要给中国贴上一个“脆弱的超级大国”的标签,笔者认为可以做两种解释,一是奉劝美国,中国内部脆弱,别误以为它想取代美国;二是提醒中国,要当超级大国,先得致力于解决好内部问题。

而事实上,中国既不脆弱,也非超级大国。最近那一场冰雪灾难,充分证明了中国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紧密关系,恐怕连谢淑丽也不得不为之动容。当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有什么好,到处伸手不堪负担,既不利国更不利民。尽管中国有人怀有天朝思想,但中国不当超级大国,早已有言在先,将来也不至于改变。(陈有为)
陈有为
=====:D :D 有个性